关于乡村传播学课程论文的一篇论文

传播学毕业论文范文11-19摘 要:一、传播者拥有接近性特质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者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少数民族,而受众中也有很多人来自少数民族,传播者的这种接近性无疑拉近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距离,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把传播者看成“自己人”,从而增强了传播者的亲和力,容……04-03摘 要:一、地名档案信息的传播过程从地名档案信息的传播过程看,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双方是通过应用为媒介进行的,是一种双向信息交流的过程。从效果的角度看,地名档案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传播历史文化,给人以文化知识;二是给人们以方向的导引,使之到达目……04-03摘 要:第一篇1.山寨概念分析目前的“山寨现象”可以从三个层次来加以解读。(1)是其物质层面,即“山寨产品”。(2)是精神层面,亦即“山寨文化”,是一种狭义的精神文化现象,其中包括了山寨行为所折射出的主体行为者乃至当前大众的社会心理、审美取向以及社……04-03摘 要:一、《传播学概论》课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必要性及意义《传播学概论》作为基础理论课程具有这样两种非常明显的特征[1]:一是知识量大,理论抽象且庞杂丰富。如传播学诞生的前期理论基础,媒介、符号、信息和意义的界定及相互关系,多种视角的传播结构和过程模……04-03摘 要:一、跨文化传播与公示语通过对中国知网的检索,仅仅从2008年至2012年,就有163篇英语专业的硕士论文,3篇英语专业的博士论文,10篇重要会议论文,5篇国际会议汉语论文,799篇期刊论文专门从语言学、翻译学的角度聚焦公示语的翻译,分析我国……04-03摘 要:一、传播学视角下服装表演形式及艺术特点服装表演核心目标是要将最新设计的服装(包含服饰等)产品通过媒体发布出来。一般情况下,服装表演都需要请时装模特按照设计师的要求将所要展示的服装穿戴于身,表演的现场通常有专业的公司进行设计和制作。根据服装表……04-03摘 要:第一篇1教学有效性的界定教学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尚书•兑命》中,其中提到“教学半”。明确指出教学一词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是从陶行知开始的[2]。《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教学的解释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08-14摘 要:艺术家也在神学家的鼓励下用自己的方式解释圣经。”圣像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中世纪圣像画从艺术风格上区分主要分为三种即拜占庭风格、罗马式风格和哥特式风格。值得注意的是,中世纪并没有我们通俗意义上所谓的“艺术”这一说法,在那个时代,……08-13摘 要:一、南昌城市形象定位的历程与反思1.南昌城市形象定位历程上世纪80年代初,南昌市委、市政府组织编制的《(年)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了南昌20年的城市建设。2003年,《南昌市城市规划(年)》出台,对南昌……08-12摘 要:1研究结果与分析1.1对软式排球和气排球运动项目的了解程度了解软式排球占25.9%明显高于气排球的12.3%。可以看出群众对软式排球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气排球,说明气排球群众中还没有开展起来,人们对气排球项目是很陌生。1.2参与两种运动的频率……08-12摘 要:一、《红楼梦》翻译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从目前的关于《红楼梦》的外文译作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1关于人名翻译问题1929年,我国译者王际真的《红楼梦》英文节译本先后在美、英两国出版。在这本译作中,王际真采取男名音译,女名意译的做法,显……08-12摘 要:1波特“钻石模型”理论“钻石模型”又名菱形理论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经济学及管理学中的常用战略分析工具,它由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此模型常用于分析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12-08摘 要:作者:景晓 常树珍 张世水 宫学诗 赖世宏 单位: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采样方法成蚊主要采用5种方法,人帐诱捕法,该法所用的诱饵为调查者,诱帐用40目棉纱布制成,帐顶方形,面积80cm×80cm,帐底张开后的直径150cm……07-18摘 要:面对当前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传播格局的深度调整,传统媒介的深入转型,中国电视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电视广告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值此历史节点,我们都必须思考在信息爆炸、各种新媒体蓬勃发展、个人移动媒体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电视媒体如何果……07-11摘 要:我国是一党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新闻媒体作为国家的喉舌机构,对传播和控制国家的舆论导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新闻摄像记者作为事件现场的第一见证人,手持摄像机记录着事件进展的分毫动态,责任重大。而摄像镜头的记录水平的高低、摄像技巧运用的好坏,关系到……06-01摘 要:在新媒介技术推动下,新媒介形态愈来愈多地涌现出来。传统大众传媒在与新媒介的竞争中走向媒介融合,力图以新的传播形式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媒介技术革命冲击并改变了人们的媒介使用方式。记者也在这个大潮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事实上,在传统……04-16摘 要:一年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个《意见》讲到了电影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环境污染少的产业。这次的国务院《意见》,对电影技术对于电影创作和电影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支撑性作用、保障性……04-16摘 要:由三星和新浪等联合出品的系列网络电影《4夜奇谭》,自10月15日第一集上线,首周末点击量即创下网络电影新高,达5763981人次。一个月的点击量突破1亿次。截至12月9日,该系列短片点击量已达到人次,相关专家称该片标志着中……03-16摘 要:1概念解读1.1网络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共同体最早是由瑞尼古德针对在网络上的社会集合体而提出的,又名在线学习共同体、虚拟学习共同体以及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等。网络学习共同体是指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者及助学者在一定网际空间内基于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03-16摘 要:在新闻传播学的教学实践中,一个长期困扰学术界的问题是:“如何让刚刚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大一新生尽快融入专业学习”,亦即“如何设置新闻传播学的专业‘入门’课程?”目前,国内新闻院系的基本做法是开设《新闻学概论》课,但这种课程安排又与高年级的《新……03-16摘 要:一个品牌的成长维护除了企业和产品自身的运营发展,更离不开广告营销传播。正所谓“不传播就不存在”,对于品牌来说更是如此,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的简约体验后产生的感觉,只有传播才能创造这种互动感知的机会。但我们已告别那个简单告知就……03-16摘 要:随着现代传媒业的飞速发展,大学校园里的媒体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据~2010中国高校媒体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全国91.5%的高校有报纸;90.2%的高校有广播;75%的高校有新闻网;72.的高校有通讯社。。相对于社会媒体而言,校园媒体强调围绕……03-15摘 要:关于媒介融合的界定,并没有在学理上形成共识。我们所能感知到的媒介融合.从宏观来看,由于当前技术更为多样、复杂,它促进新闻生产更加细化、专业分工更为明显,同时可能导致在新闻发布通道与平台上形成新的力量对比,从而带动多样化的合作模式的形成。国新……03-15摘 要:2009年底,《蜗居》在几乎零宣传的低调中火了起来,并在争议中成为2009年中国电视剧收视黑马。35集的剧情几乎囊括了当下国内社会焦点的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小三”、房奴和腐败,剧中众多的场景和台词让人触景生情,感同身受,真实的再现了现实……03-15摘 要:如今,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正从沿海向中西部和边疆民族地区全方位推进。与此相应,这些地区的新闻传播也正发生相应的变化。对新闻传播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也增加了新的内容,表现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则是对相关的新闻传播教学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为此,本文对广……03-15摘 要:1前言近年来,随着贵州省网络的全面整合,数字有线电视的整体转换平移,杜绝了传统模拟电视的私拉乱接,大中城市有线用户的发展处于缓和期,广电网络的发展转为:(1)建设双向网络,(2)扩大传输距离,解决乡镇村农村用户的收视问题,建立综合服务体系,……03-15摘 要: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即是一种传播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传递的过程。从传播学的视角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研究.细分到传播过程的每……03-15摘 要:高职教育在发展专业和职业教育的同时,应该注重将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作为高职教育发展后劲的有力支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传播学在高职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中更加给力。一、通识教育与传播学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03-15摘 要:瑜伽和武术同属东方文化体系,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均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全球化的激流下,瑜伽和武术不断融人世界文化体系当我们为武术何时才能进“奥运”所困惑之时,瑜伽以一种“不争而无所不争”的态势,在世界各地静悄悄地开……03-15摘 要:本文所论的所谓网络暴民,是指在网络上思想激进、行为激烈、对事件结局的操纵欲望强烈、通过“人肉搜索”等非理性方式追查并公开当事人的真实身份、住址、电话等个人信息,无情责骂和羞辱当事人,从而扰乱当事人的正常生活的部分网民。一“选择性接触理论”与……03-15摘 要:框架理论是西方学者在研究信息传播时最为常用的理论之一,在西方国家影响颇大。在我国大陆地区,大部分传播学者更为重视和关注与框架理论渊源较近的另一理论:议程设置理论。事实上,较之议程设置理论,框架理论在研究媒介传播和受众信息处理方面更加深入,更……03-15摘 要:如果说,文化是一个“圈”的概念,那么,文化传播则是从一个文化圈借助于一定的文化载体向另一个文化圈的传播过程。从时空上说,它分为跨空间的文化传播和跨时间的文化传承两种情形。然而,我们纵观人类的所有形式的文化现象文化活动,无论是作为民间尊老爱幼……03-14摘 要:我国高校新闻学专业自90年代末起迅速发展,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更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从重点院校到一般院校,从全国性院校到地方院校,从综合性大学到理工科院校,大都不甘落后地开办了这一专业。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是一门应用学科,专门面向广播电视媒体……01-01摘 要:时下,影视广告业发展迅猛,已成为中国广告界一股势头强劲的力量。影视广告运用电影和电视的制作手法,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于一体,通过电子屏幕逼真地、生动地、突出地展现广告商品的个性,是比其他媒体更容易吸引消费者关心和兴趣的一种先进的广告……01-01摘 要:“中国文化传播史研究”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课题。尽管历史学、社会学甚至文学研究者对于文化传播的相关现象早已有所关注,但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西方传播学被引内地以来,大陆学者才开始尝试以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固有文化传播的历程,历经三十年已取得一……12-30摘 要: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改变了社会文化环境,而且也在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标准和思想政治观念。一、网络文化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进程首先、网络文化传播改变了青少年的道德认识系统。几千年来,我国传统教育主要依赖于家庭、学校周围社会环境,注……12-18摘 要:一、电影的受众群分析《中国电影观众测量与评估》研究项目将调查对象分为电影观众(一年内看过电影的受访者)和非电影观众(一年内没有看过电影的受访者)两类。从结构上看,电影观众和非电影观众在个人收入、家庭收入、教育程度以及职业类别等与消费力水平密……12-11摘 要:作为电视媒体如何才能发挥优势吸引观众的眼球,这是电视媒体不得不考虑的一个课题。今年以来,运城电视台在创新上做文章,推出了《有啥谝啥》栏目。该栏目是一档新闻类节目,与常规新闻不同的是,在表现手法上大胆引入了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干板腔,用干板腔……12-11摘 要:一、“富士康”报道的台前幕后年以来,富士康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十几起跳楼事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于 月 日刊出对富士康的报道,获得了较大成功。文章刊登后,立即被新浪、新浪财经等多家网络媒体推至首页,被如腾讯、搜狐等几十家媒体转载……12-11摘 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广播电视作为党的宣传阵地,任务繁重而艰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给新闻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做好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笔者认为首要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确立新的观念,用新的观念引领新时期的广播电视……10-12摘 要:1网络报刊的起源与发展网络报刊是基于互联网,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传输,用户在终端设备上读取的连续出版物。它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兴盛于90年代中后期。1987年,位于美国硅谷的《圣何塞信使报》(San Jose Mercury News)……06-08摘 要:摘要:在当今媒体的生态环境中,存在很多的道德失范现象,而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媒体的形象,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必要加强媒体的职业道德规范。社会责任理论是当代西方最具有代表性的新闻理论,它的产生和建立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历史背景都与我国当……04-28摘 要: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引入项目管理理论。结合该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科学而全面的评价指标群,提出了一种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组织结构的评价方法。并用工程实例验证了其可行性。论文关键词:项目管理 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当前通信设计企业在……04-17摘 要:摘要:传播科技的创新与发明,为人类文明揭开了新的一页。网络形成一个空前多元的社会结构,为人类的传播交往带来了根本性的结构变迁,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公民,可以借助网络就公共问题直接向政府发表意见或投票表决,因而网络时代将以“半直接民主”或“直接民……04-17摘 要:摘要:介绍了流媒体技术的起源、相关概念和流媒体组成系统的基础原理等,并系统地研究了流媒体的文件格式、制作技术、播放方式和压缩编码技术等。文章重点地阐述了流媒体在因特网上传播的关键技术——流式传输,并在此基础上对流媒体技术尤其是在电力运行系统……04-08摘 要:摘要:文章以南京高校为例,论述了调查的背景、目的及方法,指出调查结果对其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经验,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众传媒;大学生;环保观念 1调查的背景、目的及方法 自我国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至今已20年。正在走向利……04-06摘 要:摘要:本文从新媒体营销传播现状入手,以网络广告为例,探讨了新媒体实效传播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新媒体的“aaii优势”,“网络广告实效营销模式图”,介绍了一些新技术、新理念,并对实效传播的光明未来做了展望。关键词:网络广告;媒体经营1.新媒体营……03-31摘 要:摘要:审稿是保障期刊编辑出版质量的核心环节。编辑审稿与专家审稿是科技期刊稿件鉴审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互为补充。但编辑时期刊发表论文的整体质量和发表价值负有主要把关责任,要进一步明确编辑在审稿中的主导作用。关键词:科技期刊 编辑审稿 专家审稿……03-31摘 要:摘要:全媒体语境下,电视编辑的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扩大。除了节目编辑外,还涵盖频道编辑、直播编辑以及新兴媒体的内容编辑。电视编辑应该明确内容定位,充分整合资源,利用多种平台,不断创新机制,以实现更好地为全媒体提供内容。关键词:全媒体 电视编辑……02-26摘 要:【摘要】食品安全与人民群众的利益乃至生命关系密切,涉及社会安定、国家形象和国际关系。文章认为,食品安全信息报道是媒体社会监测功能的重要内容,并探讨了食品安全信息传播的基本规律。【关键词】食品安全;新闻信息;传播功能和技巧2008年的世界粮荒……共 100 篇论文&&首页 | 上一页 | 1
| &50篇论文/页&&转到第页传播学论文怎么写??_百度知道
传播学论文怎么写??
一、有资料显示:在1962年至1963年间,全国共动员上山下乡人员30万人,直接插队落户的就有9000余人。1964年间,全国共动员下乡、回乡人员68万余人,其中知识青年32万余人。1965年,仅到8月份,下乡的知青就有25万余人……这样,至“文革”开始前,不仅将2000余万在“大跃进”中从农村招来的人员全部动员返回到了农村,而且还动员了近200万城镇知识青年和其他人员上山下乡。《人民日报》曾为此发表文章《百万知识青年下乡上山成为新型农民》,称:到农村去,已在我国城市青年中逐步形成了一个革命高潮,“它是推行党的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大事;它为我国知识青年开创了一条最广阔的革命化道路。从城乡传播互动的角度,通过采访大约10个历史当事人(可以是城市人,也可以是农村人;可以是直接当事人,也可以是间接当事人),描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对于乡村社会的促进作用。要求:记录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内容等。并将采访记录附在调查报告后。二、请根据你所在地区的城镇、农村的情形,应用相关的人口统计数字,根据乡村传播的信息传播类型,描述当地外出人口流动的状况。要求:注明统计数字来源,结合数字和个人感受进行分析。三、以你的工作经历或个人经历为背景,谈谈如何利用乡村传播的理念促进当地文化发展。四、调查报告采用访谈法,记录你所在的城镇、乡村的人们的日常生活模式。并将你的调查结果做一篇论文。要求:采访10人,记录: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内容等。并将采访记录附在调查报告后。五、文献综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人与外来人口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资料已经积累了很多,这些资料包括著作和论文,请将这些资料加以综述,对于主要观点和研究进行总结,形成论文。六、介绍一个你所在地区的农民组织,简述这一组织的负责人、主要成员、如何进行工作,如何进行对外和对内交流,费用来源等。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一、议论文写作三要素 议论文主要包括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论点必须正确。论据是为说明论点服务的,既要可靠又要充分,事实胜于雄辩,是最好的论据。论据也可以是人们公认的真理,经过实践考验的哲理。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 1. 归纳法 从分析典型,即分析个别事物入手,找出事物的共同特点,然后得出结论。 2. 推理法 从一般原理出发,对个别事物进行说明、分析,而后得出结论。 3. 对照法 对所有事实、方面进行对照,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4.驳论法 先列出错误的观点,然后加以逐条批驳,最后阐明自己的观点。 二、议论文的特点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有引子、正文和结论句三部分。一般在引子部分提出论点,即文章的主题,在正文部分摆出有利的事实,对论点进行严密的论证,最后根据前面的论证得出结论。 三、议论文的写法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论点。 论点通常在文章的第一段提出。 2.要有足够的论据,可以列举生活的实例。 3.论证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所有事实、原因、理由应紧密地同结论连接起来。 4.层次要清楚。 5.态度诚恳、友好,因为议论文重在说理,以理服人。 议论文在写作手法上以议论为主,但有时也要运用说明、叙述、描写等手法。议论中的说明常为议论的开展创造条件,或是议论的补充;议论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应是为论点提供依据的因此,叙述应该是概括的,描写应该是简要的。 6.论据要充分 欲证明自己的观点必须有充分的证据。作者可以列举事实、展示数据、提供事例、借助常识或利用亲身经历。
传播学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特稿写作对零度写作的遵循与超越
特稿写作对零度写作的遵循与超越
  摘要:特稿是一种特殊的新闻报道。一篇优秀的特稿需要同时具备客观性、文学性和创造性。客观真实性要求记者在特稿的写作中严格遵守新闻的基本准则,坚持零度写作;文学性与创造性要求记者以语言的自由与风格的独特充分发挥零度写作的巨大内力。与此同时,肩负着媒体社会责任与使命的特稿又要求记者在写作中合理地超越零度写作,发挥媒体的社会功能。在对零度写作基本原则的遵循与超越中,特稿记者需要审慎地做到既“在场”又“不在场”。
  关键词:特稿 零度写作 在场 不在场
  《新闻学大辞典》给特稿下的定义是:“特稿就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特稿属于新闻报道中的深度报道。首届普利策特稿写作奖得主乔恩?富兰克林在《为故事而写作》(1994)中指出:“特稿是一种非虚构的短故事形式。”从以上两个定义可以概括出特稿的两个特征:客观真实性和文学性。
  特稿写作对零度写作的遵循
  特稿既是一种新闻报道,又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它是带有文学色彩的深度新闻报道。这就对特稿的写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首先,特稿的本质是新闻,客观真实是其无法规避的核心准则。而“零度写作”的写作方法是特稿客观真实的有力保证。“零度写作”是法国后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罗兰?巴尔特于1953年提出的。巴尔特认为,字词具有独立的主体性,作家应该从社会历史规约、意识形态、功利意图等束缚中解脱出来,采用“一种白色的、摆脱了特殊语言秩序中一切束缚的”自由写作,即直陈式的、非祈愿式的、非命令式的写作。特稿记者在写作中遵循零度写作,排除来自写作主体的人为因素的干扰,能够有效保证特稿的客观真实性。
  其次,特稿具有文学性,其写作应该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饱含丰富的情感因素。这一特质与白色的零度写作并不矛盾。有些人对零度写作存在着一种误解,认为“零度”即为情感的零度和文学色彩的零度。这是一种武断的字面意义推断。巴尔特的零度写作一说旨在推进写作的去工具化、语言的主体化以及作家的去主体化,利用字词本身非连续性的组合及不确定意义的生发,将写作还原为语言的乌托邦。作者写作不是不含情感,而是将饱含的情感隐藏于自主的文字中,让情感在语言的独立主体世界中狂欢。值得注意的是,特稿的文学性与小说的文学性存在重大区别,特稿中的一切内容必须以严格的客观事实来源作为依据,不能有任何成分的想象及虚构,即使是心理活动描写也不例外,否则,就不是一篇合格的特稿。1981年,华盛顿邮报的记者珍妮特?库克写作的特稿《玩伴之死》获得普利策特稿写作奖。两天后,因华盛顿邮报发现该特稿存在伪造行为,奖项被收回。
  再次,一篇杰出的特稿除了要满足客观真实性和文学性外,还需在结构或风格上具有创造性。这种结构与风格上的创造性与零度写作的要义不谋而合。巴尔特认为,在零度写作过程中,作家的主体性并非全部消解,作家以独特的写作风格为立足点,彰显其写作主体的参与性。“风格具有一种必然性,它使作家的性格情趣同他的语言结合在一起。”经由作家的性格、气质、禀赋及个人成长经历等内在与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作家独特的写作风格,这种风格构成了写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普利策特稿写作奖评委会对候选提名特稿的要求是:“一篇杰出的特稿首要关注的应该是高度的文学性和创造性。”这里的创造性即结构及风格的创新。曾获得普利策特稿写作奖的《凯利太太的妖怪》在叙事结构和语言风格上独树一帜。记者乔恩?富兰克林将契科夫的叙事理论运用到特稿写作中,为分两天报道的文章分别加以内容提要,并采用快节奏的类似波罗烈舞的手法完成对手术过程的描述。富兰克林将从早晨6:30一直持续到下午1:43的脑部外科手术分为15个时间节点加以记录和描述,文中反复出现的时间令全文节奏紧凑、情节紧迫,使读者不由得屏住呼吸,为凯利太太捏了一把汗。
  特稿写作对零度写作的超越
  特稿远不只是一纸文字、一篇报道,特稿是媒体的声音,天生载有媒体的社会使命和责任。因此,特稿写作在遵循零度写作基本准则的前提下,又不能全盘照搬罗兰?巴尔特的观点。特稿写作要合理地扬弃零度写作,体现媒体对社会的守望和监督。
  巴尔特提出的零度写作是有其历史局限性的。零度写作是针对萨特的存在主义“介入式”写作而提出的。萨特不赞成耽于技艺而对世界不采取态度的作家,主张一种带有人为目的意图的思想式写作,或称介入式写作。而巴尔特反对介入式写作,他从文学史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了从古典写作到资产阶级写作等各种价值写作后,提出作家在写作中应该由“介入”转为“不在”,作家不应承担历史及社会的要求和规约,不应受阶级、意识形态的约束,而应该自由地生产语言,实现形式主义意义上的非使命写作。
  当今时代,特稿记者不能完全遵照零度写作彻底消除写作主体介入的要求,不能置自己的社会责任于不顾,而应该牢记媒体人的职业道德,牢记媒体的告知、教育、守望、监督等社会功能,坚定写作的立场,使特稿成为媒体守望和监督社会的一种途径和表达方式。特稿记者应该怀揣一颗热情而饱满的职业使命之心,用冷静而理性的笔触书写真实的故事,让自己澎湃的情感在文字的自由独立之中激情迸发,让读者感受到媒体对社会殷切的关注。
  一篇不符合客观真实的特稿不能算作真正的特稿,而一篇缺少社会责任和使命感的特稿是没有灵魂的特稿。被媒体誉为“美国舆论界的诺贝尔”的普利策新闻奖于1979年增设特稿写作奖。从获得第一届特稿写作奖的《凯利太太的妖怪》到获得2010年该奖项的《致命的疏忽》,32年来,特稿写作奖的获奖作品广泛涉及美国社会的各种热点及焦点问题:医学前沿发展、疑难杂症、科技、政府机构、阶级斗争、弱势群体、特殊行业群体、退伍军人、弃婴、有色人种、种族隔离、宗教、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法律制裁及法律漏洞、亲情、友情、美与欣赏等。记者们在写作时或聚焦、或启发、或劝导、或抨击、或监督,一种内在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这些特稿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特稿写作中记者的在场与不在场
  客观真实是特稿的核心,是特稿必须坚持的基本准则。要做到客观真实,特稿记者在写作时就要抛开个人偏见、主观臆断、政治压力、经济利益等一切外在和内在的干扰因素,实现零度的写作,客观地再现历史和现实。此时的特稿记者是对真实人物、事件的观察者,是对自己的所见所闻的记录者。从这一点来说,记者之于特稿是“在场”的。举例而言,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南方都市报的记者袁小兵进入安置灾民的绵阳九州体育馆,亲身观察、记录地震幸存者的一举一动,写作了特稿《在这里死亡是个秘密》。“在安置点内,人们不再谈论地震,默默生活,但有时仍会被哀伤突然刺痛。……昏黄的光线下,78岁的张志承戴着老花镜在读《说岳全书》,他的大儿子死于地震,直到第三天才挖出来……在谈到死亡的时候(引者注)大家都心平气和。”读者通过与灾民同吃同住的记者的眼睛看到灾民的生活状态和创伤情节的表征。在这里,特稿记者的在场是特稿写作的前提。  有时,为了获取大量的内文材料,生动地讲述新闻故事,特稿记者不仅要做一个观察者,更要做一名参与者,不仅要在场,而且要深入地在场。曾获得普利策特稿写作奖的记者索尼亚?纳萨里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0年,为了能够细腻真实地报道恩里克的偷渡过程,纳萨里奥同摄影记者唐?巴特雷蒂在两周的时间内,一直跟随从墨西哥偷渡到美国寻母的恩里克,一同搭乘长途汽车、货车、油罐车、卡车,一同趴在火车顶上,经历被抢劫、被警察围捕、躲避强盗的重重困难,最终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见证了母子二人的团聚。事后,他们又三次采访恩里克母子。经过长达5个月的采访和两年的写作,纳萨里奥最终完成了特稿《恩里克的旅程》。同样获得特稿写作奖的《土地上的生活:一个美国农场家庭》的记者约翰?坎普也是如此,他与农场主本森一家共同相处一年,经过23次采访、行程8500英里后,才完成了这篇特稿。只有亲身参与到被写作人物的生活中,获得与他们相同或相似的经历,才能够注意到旁人观察不到的细节,才能够在写作中展现更多引发读者情感共鸣或震撼读者内心的真实。但是,特稿记者的在场不是全能的在场,特稿不是干瘪枯燥的记事簿,而是丰富生动的故事。特稿的文学性要求记者具备过硬的文字功底和讲述故事的能力,用生动但不失实的语言描述他的所见所闻。例如,“他们在柔软的四川盆地的暖风里昏昏欲睡”,“那是一双又大又蓝的眼睛,一种淡淡的发暗的蓝,像知更鸟卵一样的颜色”,“镊子冒着危险一毫米一毫米地在凯利太太的大脑中挖开一条通道”……但需要注意的是,特稿的文学性并不代表记者可以打破客观真实的基本准则,恣意发挥主观创造性对事件或者人物进行虚构和想象。归根结底,新闻真实始终是特稿不可逾越的底线,记者需要抛开主观想象而客观地在场。例如,纳萨里奥在《恩里克的旅程》中对恩里克有这样一段描述:“他变得神经质和不安。有时甚至会幻想有人在追他。”他看到了精灵、蚂蚁、地陷……纳萨里奥在注释中写道:“恩里克在毒瘾发作时的幻觉:他被人追捕的幻觉来自玛利亚伊萨贝尔和恩里克;他看到精灵的幻觉来自贝尔基和恩里克;看到蚂蚁的幻觉来自朋友何塞(Jose)和恩里克;他感觉离开了地面、两腿毫无反应、房子在移动、地陷,来自于贝尔基和恩里克。”在总长3万多单词的《恩里克的旅程》中,像这样的注释共有197条,总计约7000词,详细注明了文中的人物对话、统计数字、人物心理活动等引用材料的具体来源。这一点充分说明,特稿中一切一手的或二手的材料都是有严格的现实来源作为事实依据的。特稿记者只能挖掘、记录和整理这些材料,而不能想象,更不能虚构伪造。也就是说,特稿记者的“在场”是有条件的:是客观个体的在场,而非主观想象的在场,或者说是一种主观想象不在的客观在场。
  在为写作而准备材料的过程中,记者以一个客观的观察者的身份在场,在写作过程中,记者的写作风格在场,记者的社会使命在场,记者的个人情感在场,但记者的主观想象和虚构不在场!
  综上所述,特稿写作之于零度写作是一种既遵循又超越的关系。遵循体现在零度写作保证了特稿的客观真实性,同时,在对零度写作手法巧妙运用的过程中又能充分体现特稿文学性和创造性的张力;超越体现在特稿承载着媒体的社会功能,需要合理超越零度写作主体不介入的束缚,使社会责任介入到特稿的写作中。特稿记者之于特稿是一种既“在场”又“不在场”的关系,写作特稿时,记者作为客观主体在场,其社会职责在场,个人情感在场,但其主观虚构和想象不在场。
参考文献:
  1.戴维?加洛克编:《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2.赋格:《〈恩里克的旅程〉――197条注释的特稿》,《南方周末》,2003(4)。
  3.刘向东:《一块厚重的他山之石――读〈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卷〉》,《双管集》,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6年版,第561~568页。
  4.罗兰?巴尔特著,李幼蒸译:《符号学原理――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文选》,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8年版,第63~109页。
  5.南香红:《巨灾时代的媒体操作――南方都市报汶川地震报道全记录》,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6.汪民安:《罗兰?巴特》,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7.文先军:《从普利策奖获奖作品看人物特稿写作》,《中国记者》,2006(10),第86~87页。
  8.项晓敏:《零度写作与人的自由》,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徐国源:《“特稿”新论》,《新闻导刊》,2005(4)。(发布时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播学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