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自答SCI论文摘要怎么写怎么写吗?

大家第一篇SCI论文是怎样憋出来的...
不邀自来。Sensor Networks/Mobile System/Wireless方向。虽然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想过SCI的什么问题了,因为EECS方向更看重顶级会议(IEEE/ACM),顶级trans因为审稿时间太久一般都是从顶级会议文章expand的版本,有些Trans如Trans. on Net可以不用扩写直接投。SCI的话一般只要有点新东西就可以找到能投的地方,花钱也可以上。国内,尤其是地方院校的电子系和计算机系这种把EI/SCI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状况让我觉得也挺荒唐的,但是没有办法,国内计算机学界这帮制定规则的老人实际上已经和当前国际前沿脱轨了,清北MSRA最近招的北美PHD普遍水平要比这帮老人高一些。CCF虽然近几年也做了国际会议推荐排名,但是那个排名争议也相当大。我相信每个人发第一篇英文paper的情况应该是都差不多的,哪怕是发到C类会的文章肯定还是能找到SCI检索的期刊投出去的,因此,在这个前提之下,我认为我以下叙述具有普适性。实际上当你准备动手写第一篇英文paper的时候,也就是你的实验做完了,数据也有了,图表什么的都做得很漂亮了,这个时候你唯一的问题就是写,而且是要用英文写。鉴于本人稀烂的英文水平,我已经不记得我当时被打回过多少遍了。第一次完成草稿之后,mentor直说了两个字:重写,当时的版本是双栏10页的ACM conference的paper,我一个下午坐在那里只能憋出来三四行,至于逻辑错误更是无暇顾及。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哪怕是GRE作文可以到满分,也很难按照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去写文章,很多PHD也是锻炼了一两年之后才逐渐适应。如果你的目标只是想发一篇SCI文章,鉴于现在SCI被中国人水的太多了,因此语言上的要求已经比顶会降低了很多,但是至少在语言上不能出现太多语法错误,行文上不能有太多逻辑错误,读起来至少要通顺,复制粘贴更是不能有,基本的引用格式要规范,实验数据和论证要有说服力,latex的熟练使用当然是必须的。事实上一篇行文通顺、立意紧扣热点、重要的related works都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实验数据完整、Evaluation论证严谨的文章,想找到SCI期刊投出去是不会有问题的,至少JNCA这种刊物应该不会有问题。只是国内现在在读博士生不在老板帮助下能独立写出符合上述要求文章的人,其实也挺少的。PS:本答案精华在评论区。
知乎处女答!先上结论:不想再有第二次这样的体验!首先来说说我当时写第一篇英文SCI的motivation吧。当时的目的其实挺功利的。一直想要申请个国外好一点的学校(有名校情结),因此很早就做了准备,我知道要申请好学校拿到全奖最好要出SCI paper。于是在大一的时候利用我们学校提供的本科生科研机会,我去找了我感兴趣的一个导师,第一年干了一些简单的事情,熟悉了一下相关的专业知识。一方面自己对这个专业比较感兴趣,所以大一的时候自己自学了一些。到了大二,可能是导师觉得我这个人还比较靠谱吧,就把我拉到导师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组里面去旁听组会,那个时候是四年前(时间过得好快)我读大二第二学期的事情。当时我觉得挺开心的,能够和研究生和博士生们混在一起这样出SCI论文的概率也高了一些。然后重点来讲讲过程吧。导师的要求非常严格,他明确跟我讲,虽然我是本科生,但是他会像要求一个研究生一样来要求我。具体来讲,就是每个星期要做研究,然后在组会上汇报进展。这对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当时自己还要上很多课,有的任课老师还很奇葩,比如江电工(上交童鞋都知道)这种自称能上一百门课、上课不讲电工却讲如何侵吞国有资产(哔——)如何做假账(哔——)中国经济如何崩盘(哔——)、而且挂掉三分之一学生的老师。对于出国的学生,GPA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所以每门课都必须要认真对待。这样就把大量课余时间花在做作业上。最犯贱的就是当时还报了GRE,因为那是最后一次老G,我想赶最后的末班车,因此每天又要花时间在背单词写作文做习题上面。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根本没有时间做研究啊!!!组会的时候汇报什么东西啊!!!要被导师骂死了啊!!!等到第一次例会的时候我把粗略算的一些结果汇报了一下,当时其他人的结果都不是很理想。于是导师就火了,把当时在场的十来个学生(包括我)统统骂了一遍。我心里想这TMD不公平啊,我一个弱弱的本科生怎么能和他们研究生比呢!况且还有那么多课要上,根本没有时间做研究!但是,理智告诉我,不做研究就没有结果,没有结果就没有paper,没有paper就申不到好学校,像我们这种穷人家的孩子就要成为失学骚年了!!!不过俗话说得好,时间就像事业线,挤一挤总是有的。晚上十点钟新图关门了,别人回寝室把妹搞基,我只能一个人默默地去自习教室做研究啊!(对了,当时在做计算模型,所以一台笔记本足矣)而且往往是得先花一个小时背GRE单词,然后才能正式开始干活。(真的很忙)不光要算,还要把算完的结果处理好,在例会的时候汇报,要是结果处理的不清楚又要被导师骂啊!&_&泪目。。。这样每天基本上要搞到凌晨两三点,早上7点多还要爬起来上课啊!!!真是半条命没有了。。。现在回来看,还是要感慨一句年纪轻就是好!做了三个月,差不多有些成果了,就和老板提出写一篇英文的SCI,档次不算高,是我们这个行当里面B类的期刊,不及
刚发的A类期刊,因为我也有自知之明,水平很烂(现在也好不到哪里去)。导师也鼓励我发文章。自己觉得英文水平还可以,没用太多时间,就写完了草稿给导师看了。导师修改完了准备投出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我们用的代码是别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给的,而这位老教授看了文章之后觉得水平太差因此不让发。导师和这位老教授沟通了很长时间,但是这位八十多岁的老教授就是不答应。后来导师没办法了,讲不过他,就和我说:“要不咱们就发交大学报吧,江学长也在上面发过文章的。”我觉得不行,我们中国学生虽然读书比西方学生都用功,但做来做去的东西啊都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 怎么能和江学长发同样档次的期刊呢,这样肯定不行!我向导师提议,您看,我这么日夜操劳,也挺不容易的,要不您就别告诉那位老教授了,咱们把这文章偷偷发出去吧!导师沉思良久,说,这样吧,你在最后致谢一下这位老教授,咱们就把文章发掉吧!他记性也不太好,一会儿就忘记了!于是我们一拍即合,在11年底把文章投出去了。这距离改完文章已经有半年了。三个月后我们收到了审稿人的意见,通知推荐录用,需要做一些小的修改。人生中的第一篇英文SCI就这样发表了。后来到了剑桥,碰到当时负责评审奖学金的教授,他说给我奖学金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本科生能发SCI的人很少,所以就给了。从现在的眼光看四年前,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有什么样的信念和能量能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这么坚持着。如果现在让我在剑桥再向当年这么来一遍,估计我是不愿意的。如果题主想要从这个回答里带走一些有用的东西,那么就请带走下面两条吧(多了也记不住):(1)
利用好你的导师(人品、科研、英文。。。)(2)
坚持信念稍微解释一下,信念是指你要相信自己能做出来。因为题主问的是写第一篇英文SCI,不是问拿诺贝尔奖。我想,理智的导师都不会定个太难的题目,一种方法不行了,就按照导师的意见换一种方法,导师给你这个题目,就一定能够通过某种方法做出点什么新的东西出来。具体经历可以看看
的答案。做科研不需要自己很聪明,要勤奋,习惯暂时的失败,再加上大家的讨论,就出来了。等到我本科毕业的时候,导师和我说,当时同意我发表就是因为看到我这么坚持,作为一个本科生,要上课,要背单词,要申请出国,要做作业,要做科研,真的不容易,换了别人根本是不答应的(导师对发文章的要求一向很高)最后再用马云的一句鸡汤结束: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祝愿题主发文顺利!
第一作者是你自己,编辑也以为是你自己写的,读者也以为是你自己写的。只有你自己才明白,到底有多少是你自己写的,有多少是你导师改的。永远感谢老师。————————补充说明一下吧:第一篇SCI文章因为我本科阶段非常缺乏论文写作训练,因此研究生阶段写第一篇英文论文时,从文章结构、数据排列、结果讨论的尺度、逻辑准确性、行文规范、言辞造句、用词习惯、标点符号、排版都拿捏得很不到位。老师从第一版开始,逐字逐句和我一起讨论、修改,并逐个告诉我修改的原因。前后修改了大约7、8次。看到自己的第一稿,充满着满篇的chinglish,不地道的,甚至是错误的表达方式。再看看最后提交的论文。看看每一稿中老师用word标注的修改。我心里清楚这稿子中包含着老师多大的心血。我以有这样的老师而幸运,的确让我学到很多东西。将来对自己的学生,我也当如此。
Chair professor of future
来知乎,参与讨论星级专家为您解答难题!
800-820-5114
您尚未登录,请先
遇到问题怎么办?赶快来提问!研发平台专家为您解答!
问题已解决
问题提出时间: 11:49:51
SCI论文的收录中,IDS号是什么意思(回答者皆采纳)
查询SCI论文的收录收录情况时,IDS号是什么意思?
行业分类:其他专业技术
回答时间: 12:38:50
一、SCI收录号查询方法
SCI的“收录检索号”有些人填文献记录中的IDS Number,但每种期刊每一期上的文献IDS
Number都相同,IDS Number并不是SCI的收录号。在ISI Web of Science中,IDS number
的解释为:Document Solution? number. This number uniquely identifies the journ
al and issue. It is used to order the full text of the article from Document S
olution.
正确地获取SCI收录号的方法是:
(1)进入/
选择web of science,点“go”
(2)Select a search option选“ADVANCED SEARCH”
按照右边Field Tags和 Booleans提示,在输入方框中输入检索信息,比如
AU=fang AND TI=capacitor,然后点击“SEARCH”。
(3)点击“RESULTS”里的检索结果数字链接,如“3”,打开自己发表论文题目的链接,
此时在Full record(包括Title、Author、Source... IDS number等)中有IDS Number: 226QR ,这个IDS number 并不是SCI的收录号。
(提醒:注意TI里的关键词一定要与你发表论文的词语匹配,包括单复数。)
(4)点击右边“Output This Record”下面的“SAVE”按钮,“Select a data format
for the saved file.”有四个选项,选择HTML格式。
(5)选择HTML格式后,点击下面按钮“CONTINUE”,出现文件下载对话框(默认文件名为
“savedrecs.html”),点“保存为”,保存到自选的目录文件夹里。
(6)打开保存的HTML格式网页,或者下载完毕后直接打开保存的文件,这时得到的就是包
含有形如UT ISI:008收录号的记录格式。获取ISTP的方法与此完全相同。
UT ISI:008收录号的记录格式举例
FN ISI Export Format
VR 1.0
PT J
AU Fang, DM
....
AF ...
....
TI Surface ...
SO MJ
SN
PD AUG-SEP
PY 2007
VL 38
IS 8-9
BP 855
EP 859
UT ISI:008
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F
二:EI收录号查询方法
进入图书馆网站,电子资源里点击“EI-village2”
http://www./
在“SEARCH FOR”中输入主题词,并在“SEARCH IN”中限制。如果是搜索姓名,由于国内
外期刊在发表时姓名写法不太一样,比如张三丰,有San-Feng Zhang, Zhang Sanfeng, S
.-F zhang等,如果检索自己文章收录结果和自己发表的文章数目不一样,注意姓名检索的
拼法。在“Search Results”里点击“Detailed”,“Accession number”就是文章收录

本文引用地址:/blog/user_content.aspx?id=17154chao_he:
您好!我想查一篇文章的检索号,按照您说的做了,但我的界面总是显示:
NOTICE: Your IP address has not been recognized. Please try these alternative access methods: 而别的方法也行不通。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12:47:03
一、SCI收录号查询方法
SCI的“收录检索号”有些人填文献记录中的IDS Number,但每种期刊每一期上的文献IDS
Number都相同,IDS Number并不是SCI的收录号。在ISI Web of Science中,IDS number
的解释为:Document Solution? number. This number uniquely identifies the journ
al and issue. It is used to order the full text of the article from Document S
正确地获取SCI收录号的方法是:
(1)进入/
选择web of science,点“go”
(2)Select a search option选“ADVANCED SEARCH”
按照右边Field Tags和 Booleans提示,在输入方框中输入检索信息,比如
AU=fang AND TI=capacitor,然后点击“SEARCH”。
(3)点击“RESULTS”里的检索结果数字链接,如“3”,打开自己发表论文题目的链接,
此时在Full record(包括Title、Author、Source... IDS number等)中有IDS Number: 226QR ,这个IDS number 并不是SCI的收录号。
(提醒:注意TI里的关键词一定要与你发表论文的词语匹配,包括单复数。)
(4)点击右边“Output This Record”下面的“SAVE”按钮,“Select a data format
for the saved file.”有四个选项,选择HTML格式。
(5)选择HTML格式后,点击下面按钮“CONTINUE”,出现文件下载对话框(默认文件名为
“savedrecs.html”),点“保存为”,保存到自选的目录文件夹里。
(6)打开保存的HTML格式网页,或者下载完毕后直接打开保存的文件,这时得到的就是包
含有形如UT ISI:008收录号的记录格式。获取ISTP的方法与此完全相同。
UT ISI:008收录号的记录格式举例
FN ISI Export Format
AU Fang, DM
TI Surface ...
PD AUG-SEP
UT ISI:00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EI收录号查询方法
进入图书馆网站,电子资源里点击“EI-village2”
http://www./
在“SEARCH FOR”中输入主题词,并在“SEARCH IN”中限制。如果是搜索姓名,由于国内
外期刊在发表时姓名写法不太一样,比如张三丰,有San-Feng Zhang, Zhang Sanfeng, S
.-F zhang等,如果检索自己文章收录结果和自己发表的文章数目不一样,注意姓名检索的
拼法。在“Search Results”里点击“Detailed”,“Accession number”就是文章收录
本文引用地址:/blog/user_content.aspx?id=17154chao_he:
您好!我想查一篇文章的检索号,按照您说的做了,但我的界面总是显示:
NOTICE: Your IP address has not been recognized. Please try these alternative access methods: 而别的方法也行不通。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20:32:41
查询是否被SCI/EI收录的另一个方法
查询是否被三大检索收录的另一个方法,超好,扩展库的也可以查
  一:EI收录号查询方法
   http://www./
  在“SEARCH FOR”中输入主题词,并在“SEARCH IN”中限制。如果是搜索姓名,由于国内
  外期刊在发表时姓名写法不太一样,比如张三丰,有San-Feng Zhang, Zhang Sanfeng, S
  .-F zhang等,如果检索自己文章收录结果和自己发表的文章数目不一样,注意姓名检索的
  拼法。在“Search Results”里点击“Detailed”,“Accession number”就是文章收录
二:SCI收录号查询方法
  SCI的“收录检索号”有些人填文献记录中的IDS Number,但每种期刊每一期上的文献IDSNumber都相同,IDS Number并不是SCI的收录号。在ISI Web of Science中,IDS number的解释为:Document Solution? number. This number uniquely identifies the journal and issue. It is used to order the full text of the article from Document Solution.
  正确地获取SCI收录号的方法是:
  (1)进入/ ,需要学校能上/
  选择web of science,点“go”
  (2)Select a search option选“ADVANCED SEARCH”
  按照右边Field Tags和 Booleans提示,在输入方框中输入检索信息,比如
  AU=fang AND TI=capacitor,然后点击“SEARCH”。
  (3)点击“RESULTS”里的检索结果数字链接,如“3”,打开自己发表论文题目的链接,此时在Full record(包括Title、Author、Source... IDS number等)中有IDS Number: 226QR ,这个IDS number 并不是SCI的收录号。
  (提醒:注意TI里的关键词一定要与你发表论文的词语匹配,包括单复数。)
  (4)点击右边“Output This Record”下面的“SAVE”按钮,“Select a data format for the saved file.”有四个选项,选择HTML格式。
  (5)选择HTML格式后,点击下面按钮“CONTINUE”,出现文件下载对话框(默认文件名为
  “savedrecs.html”),点“保存为”,保存到自选的目录文件夹里。
  (6)打开保存的HTML格式网页,或者下载完毕后直接打开保存的文件,这时得到的就是包含有形如UT ISI:008收录号的记录格式。获取ISTP的方法与此完全相同。
  UT ISI:008收录号的记录格式举例
  FN ISI Export Format
  VR 1.0
  AU Fang, DM
  AF ...
  TI Surface ...
  PD AUG-SEP
  PY 2007
  IS 8-9
  BP 855
  EP 859
  UT ISI:00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23:05:59
SCI的“收录检索号”有些人填文献记录中的IDS Number,但每种期刊每一期上的文献IDS
Number都相同,IDS Number并不是SCI的收录号。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07:53:31
Web of Science的查询功能比较弱,特别是对中国人姓名的处理。首先,全拼似乎不行;姓的全拼加名的缩写也还要注意排序方式和非单名的缩写到底是一个字母还是两个字母。所以最好使用题名topic来查询检索号,一般都比较容易。
每期刊物的所有文章共用一个SCI检索号(IDS number)。所以,要是发现两篇文章的检索号相同,也不要奇怪:就那么几个字母加数字,全世界这么多人发文章,不重复才怪。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19:33:47
Web of Science的查询功能比较弱,特别是对中国人姓名的处理。首先,全拼似乎不行;姓的全拼加名的缩写也还要注意排序方式和非单名的缩写到底是一个字母还是两个字母。所以最好使用题名topic来查询检索号,一般都比较容易。
每期刊物的所有文章共用一个SCI检索号(IDS number)。所以,要是发现两篇文章的检索号相同,也不要奇怪:就那么几个字母加数字,全世界这么多人发文章,不重复才怪。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20:59:03
SCI的“收录检索号”有些人填文献记录中的IDS Number,但每种期刊每一期上的文献IDS
Number都相同,IDS Number并不是SCI的收录号。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09:13:18
SCI的“收录检索号”有些人填文献记录中的IDS Number,但每种期刊每一期上的文献IDS
Number都相同,IDS Number并不是SCI的收录号。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09:15:18
Web of Science的查询功能比较弱,特别是对中国人姓名的处理。首先,全拼似乎不行;姓的全拼加名的缩写也还要注意排序方式和非单名的缩写到底是一个字母还是两个字母。所以最好使用题名topic来查询检索号,一般都比较容易。
每期刊物的所有文章共用一个SCI检索号(IDS number)。所以,要是发现两篇文章的检索号相同,也不要奇怪:就那么几个字母加数字,全世界这么多人发文章,不重复才怪。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20:51:18
SCI的“收录检索号”有些人填文献记录中的IDS Number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16:52:29
SCI的“收录检索号”有些人填文献记录中的IDS Number,但每种期刊每一期上的文献IDS
Number都相同,IDS Number并不是SCI的收录号。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09:02:00
SCI的“收录检索号”有些人填文献记录中的IDS Number,但每种期刊每一期上的文献IDS
Number都相同,IDS Number并不是SCI的收录号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17:56:00
SCI的“收录检索号”有些人填文献记录中的IDS Number,但每种期刊每一期上的文献IDS
Number都相同,IDS Number并不是SCI的收录号。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20:25:49
IDS Number并不是SCI的收录号。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14:17:37
一、SCI收录号查询方法
SCI的“收录检索号”有些人填文献记录中的IDS Number,但每种期刊每一期上的文献IDS
Number都相同,IDS Number并不是SCI的收录号。在ISI Web of Science中,IDS number
的解释为:Document Solution? number. This number uniquely identifies the journ
al and issue. It is used to order the full text of the article from Document S
正确地获取SCI收录号的方法是:
(1)进入/
选择web of science,点“go”
(2)Select a search option选“ADVANCED SEARCH”
按照右边Field Tags和 Booleans提示,在输入方框中输入检索信息,比如
AU=fang AND TI=capacitor,然后点击“SEARCH”。
(3)点击“RESULTS”里的检索结果数字链接,如“3”,打开自己发表论文题目的链接,
此时在Full record(包括Title、Author、Source... IDS number等)中有IDS Number: 226QR ,这个IDS number 并不是SCI的收录号。
(提醒:注意TI里的关键词一定要与你发表论文的词语匹配,包括单复数。)
(4)点击右边“Output This Record”下面的“SAVE”按钮,“Select a data format
for the saved file.”有四个选项,选择HTML格式。
(5)选择HTML格式后,点击下面按钮“CONTINUE”,出现文件下载对话框(默认文件名为
“savedrecs.html”),点“保存为”,保存到自选的目录文件夹里。
(6)打开保存的HTML格式网页,或者下载完毕后直接打开保存的文件,这时得到的就是包
含有形如UT ISI:008收录号的记录格式。获取ISTP的方法与此完全相同。
UT ISI:008收录号的记录格式举例
FN ISI Export Format
AU Fang, DM
TI Surface ...
PD AUG-SEP
UT ISI:00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EI收录号查询方法
进入图书馆网站,电子资源里点击“EI-village2”
http://www./
在“SEARCH FOR”中输入主题词,并在“SEARCH IN”中限制。如果是搜索姓名,由于国内
外期刊在发表时姓名写法不太一样,比如张三丰,有San-Feng Zhang, Zhang Sanfeng, S
.-F zhang等,如果检索自己文章收录结果和自己发表的文章数目不一样,注意姓名检索的
拼法。在“Search Results”里点击“Detailed”,“Accession number”就是文章收录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10:36:36
IDS Number并不是SCI的收录号。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10:45:42
SCI的“收录检索号”有些人填文献记录中的IDS Number,但每种期刊每一期上的文献IDS
Number都相同,IDS Number并不是SCI的收录号。
共0条评论&
回答时间: 13:36:14
SCI的“收录检索号”有些人填文献记录中的IDS Number
共0条评论&
这个问题已提出一个月以上,回答功能关闭,如需求助可重新一直很想弄清楚,怎么才能发表一篇有质量,影响因子高的文章在一些很出名的杂志上?身边有个同学,连4级都没过,居然发表了篇sci,让我震惊,【当我还在拼命的弄学术竞赛的时候,看他,并不忙碌,发表了篇文章,确实有点羡慕】,sci到底有多厉害,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朝他们杂志发论文,以及论文的要求到底是什么?曾听学姐学长们说,当你在sci或ei上,发表一篇文章,你以后的保研可以加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提问题的是一个初出茅庐大二理科专业的学生】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科学引文索引》。创立于1961年,在60年后的今天,SCI与二百万中国医生的命运息息相关。在我国,SCI被用来评价医生的科研能力,影响了医生的职位、职称、收入。发表了SCI论文,毕业方便、主任满意、好工作青睐、晋级优先。这是一个扭曲的制度,但同时,也是游戏规则,你反抗不了,只能适应它,利用它,顺利得到想要的东西,为了生活、为了梦想、为了家人。很多客户(好吧,你大概猜到我的职业了)需要SCI论文,可面对几千字的英文真的有些头疼。现在市面上有许多关于SCI写作的攻略、教程,可大部分都不是临床医生写的,也不是为了临床医生写的。“每个月泛读一百篇文献,精读几十篇,记idea,记思路,记方法,记例句,查文献,算数据,做统计,初稿,审阅,校订……blablabla”这些大部分临床医生都很难办到。当然,如果大家不是门诊几十个、上百个病人,病房一堆重患,每天几台手术,应付上级检查、应付医闹等等,这些科研工作也是可以胜任的。残忍现实摆在面前,怎么办?我一直相信,任何事情都是有办法的,如果解决不了,不是因为困难太大,而是你的方法不对。所以,现在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向大家介绍一套方法。简单,快捷,有效。缺点是对提高你的科研能力几乎没有帮助,只是帮你解决论文问题。但我想对于大部分医生来说,这也就够了,毕竟大家是医生,治病救人不能用T检验,Meta分析也不能当药吃。这些方法不是玄门正宗,算是旁门左道,不屑看的,请勿入。先介绍自己,二流医学院毕业,英语能力一般,CET-6,曾混迹于某二甲医院,现就职于某中华杂志编辑部,偶尔帮人改改文章。水平不高,擅长投机取巧。我能做到的,你一定也能。现在我们开始。2013年,SCI收录杂志8411本,绝大部分为英文杂志,约占全世界科技杂志的8%。虽然比例不高,但你要知道,全球科技杂志包含汉语、俄语、法语、韩语、葡萄牙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等等等,其中仅中文杂志就有5000多本。去除这些各类语言的、太小众的和质量实在太差的,SCI其实收录了大部分的英文杂志。2013年,SCI收录论文1198944篇,请注意是一百多万篇。按平均每篇文章6页的话,这些文章重达500吨,首尾相接可以绕赤道36周。所以说呢,SCI其实就是一个英文科技论文的海洋。写作一篇SCI论文,不是建造一座学术之峰,只是滴一滴水到这个海洋里。不神圣,更不困难。第一关就是语言,第二关是套路。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讲,发表SCI论文最大的困难是英语写作。正常的提高英文写作能力的方法是这样的:长期、大量、精读、多记、多练笔……两三年下来,英文写作能力会有很大的、很扎实的提高。具体方法,网上有很多,我就不说了。对于临床一线医生来讲,这样的时间和精力都是不可能拥有的。怎么办?有办法。我们不需要英语能力到大牛的水平,我们只是要发一篇文章,来毕业,来晋级,来养家糊口而已。我们不需要准备一桶水,来倒出一碗水;我们只需要精心的准备出发文章需要的一碗水即可。那么,现在我们来准备这碗水。首先,我们来做个计算。一篇论文一般词,平均4000词,平均20个单词可构成1句话,那么每篇文章约需要200句。方法和结果约需要80句话,都有固定的格式,直接套用文献即可。需要我们费脑筋的是前言和讨论,120句。参考文献30篇,每个文献对应1句话,直接套用,简单修改,标明出处即可,这30句很容易。还剩90句,所以,实际上,一篇文章,真正需要我们动笔写的,只有前言和讨论的90句。下面分项说。方法和结果的80句怎么写?比如你要做结肠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方法部分需要:1.入组患者特征,分组方法,数据采集方法(之前的数百篇文献都有写过非常类似的,套用,简单修改);2.新辅助治疗方法(之前的文献也都有,什么药用几天,放疗用多大的量等等,直接套用,根据你的治疗方式做出修改);3.观察指标,治疗结局,随访方式等等指标的定义(之前文献有,直接套用,根据自己的研究不同之处做出修改);4.统计学方式(找几篇采用类似统计学方法的文献……)。结果部分,分组来写,详细描述,描述方式早已经有文献做过,找到合适的文献,剩下的就可以解决了。有参考文献的30句怎么写?原则是不要有大段的原文引用。我印象中,不能够有连续90个单词的雷同。所以,每次引用1句话,并作简单的格式或者and、or、with、of这种助词的修改,打断连续引用,就比较安全了。前言和讨论的余下90句怎么写?首先我们要知道世界上的所有人,每天说的90%的话,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同样的或者类似的话。你需要用到的工具就是谷歌和谷歌学术搜索。谷歌不用说了。谷歌学术,即谷歌scholar,在谷歌里面输入“学术”就能找到。把你要说的话,先扔到有道、百度翻译、谷歌翻译里面大概的翻译成英文,然后在谷歌学术里面找到对应的话(红色标出的)。找到合适的,修改,套用。在读引用的文献时,看到的关于方法和结果的好的英文写法,再加到文章里。这样一篇文章的粗糙的,不是特别连贯的英文雏形就有了。再用你自己的英文,从头到尾顺几遍。主要把逻辑捋顺,用简单的、也许不是很正确的英文讲一个好故事。最后,母语校订。我个人认为翻译公司的母语校订是必须要做的。第一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把都是补丁的衣裳,变成新衣裳;第二可以打断在原文里面不经意的连续引用。所以,你看,其实英文写作不是很难的。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写第一篇论文呢?要查询多少文献?泛读多少篇?精读多少篇?怎样选择研究方向?需要准备什么数据?需要用什么统计学方法?需要怎样的英文水平?还需要怎么样的练习?答案是:需要准备什么?1. 联网的电脑;2. PDF Reader;3. Word;4. EndNote。够了。怎样用EndNote,这个视频有介绍:
SCI利器EndNote和文献检索:10分钟就搞定!
/v_show/id_XNzI0OTA0Mzk2.html
如果你这些都有了,那么什么时候开始?现在就开始。今天就开始。最迟明天。解决一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什么?答案是解决它。写一篇论文最好的攻略是什么?开始写。选题方法:你的专业中你擅长的领域里的一个小方向中的小问题。太长,没懂?简单的说就是选题要小。举个例子,失败的选题是这样的:“火箭制造新方法的研究”;成功的选题是这样的“AB4520型运载火箭制作过程中第五节PART IIII部分342号螺丝的旋转方式”。例子有点极端,大概是这个意思。不要想通过你的研究改变这个世界(如果你是大牛,请自动忽略),我们需要的只是做出一篇论文,发表在某个SCI杂志上,所以,选择一个比较热的topic,找到可以修改的地方,小小的改变一下方向,做个统计,做个研究,形成个论文,投稿,发表。比如现在大牛们在研究某药在肺癌中的不良反应,你可以做一个某药在亚裔人群中肺癌的不良反应,或者该药在亚裔人群中某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做一个小小的改变,补一个小小的漏洞,写一个小小的发现,有一个小小的进步。这就可以了。即“一点之间即可成文。”找到这个方向,选择某篇文章。比如,你选择的是要做一个回顾性研究。那么这时候,查找几个不相关的回顾性研究,剔除内容,留下骨架。按照这个骨架:“前言,方法,结果,结论”的几个部分,分别开始查找内容,查找方法,查看数据,选择统计学方法,写结果,查讨论。就像旅行一样,旅行最难的部分就是推开门走出去。不必想你还没有做实验。论文写完了,实验还不简单?不要想你的英文很烂。相信我,工作了,结婚了,生子了,你的英文会越来越烂,今天有可能是你有生之年里面英文最好的一天了。加油干,况且你还有翻译软件。不要想你没有时间。你的生活会越来越忙,越来越乱,不会再有安宁的一天。但是,时间就像乳沟,只要挤总会有的。不是吗~所有的困难,在你动笔前都是无法逾越的高山;在你写完后,你会发现,唉呀妈呀,其实也很简单。所以,与其无聊的看电视、刷微博、看微信,不如开始写,开始查,开始做。。。今天,从建立私人数据库,确定研究方向开始。。。有几个注意事项,你要知道:往往有的时候,看起来正确的路是弯路。不要等到付出了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努力,才发现文章无法发表,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人生只有一次,青春宝贵。今天,和大家分享几条常见的弯路,让我们来绕开它。1. 不要一个人战斗当你看文献时,你会发现国外发表一篇论文是一个团队的工作,A负责Idea,B负责文献检索,C负责数据收集,D负责数据分析,E负责文章写作等等。而在国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一个人在战斗。一个人构思研究方向,查文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学统计,做统计,写论文,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让人心里怕怕。不要这样,不要一个人战斗。想办法弄个团队。可是身边没有这样的人啊!怎么办?求助网络啊,百度啊,淘宝啊。现在,网上有许多服务商能够提供“全文检索”和“统计分析”的服务。把你的文章拆分成块。你构思好方向,初步整理一个小的数据库,筛选出十几篇、几十篇文章,发给全文检索服务商,收货。初步整理好患者数据,大概了解下需要用到什么统计方法,找服务商,沟通,交易。几百块就能解决问题。省去大把时间。你的任务就剩下,IDEA+整理数据+论文写作。工作量减少许多。你可以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更有意义的部分。Focus!Focus!Focus!在此过程中,你可以把前言和讨论写好。按照某篇文献的格式,写出方法和结论的大框,然后把数据填入。O,Yeah!大功告成(当然,现实中要复杂好些,大体上是这个套路)。许多人采用这种方法,只是他们不会告诉你罢了。2. 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现在的科学研究,一定要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就是说,你一定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行。一定要!每篇文章的前言和讨论的前1/3-1/2都是在陈述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的前进的一小步,就是这个研究。基础都很相似。精读10篇左右你研究方向的文献,主要是前言和讨论部分,你会对这个“巨人”有个了解。然后呢?引用!引用!引用!一定要引用。不要自己拍脑袋想。你用几个月想破头得出的东西,不如引用几句大牛的结论。3. 一点之见,不多不少这个在前文已经提到过,这里简单说一句。“一点之间即可成文”包含两个意思:1. 一点之见就可以了;2. 不要多,一点就好。不要去改变世界,只要够发篇文章就好。4. 不要“写”文章有的朋友喜欢自己“写”,一个词一个词的写,这样付出了极大的辛苦,但往往结果凄凉。要知道“闭门造车”是大忌。引用三两篇文献,自己闷头猛写三千字的文章accept的概率很小很小。在我国,不管是医学教育、英语教育还是科研方法教育都和英文世界完全不同,按照我们自己的思路闷头写出来的东西,几乎不会得到编辑和同行专家的认可。怎么办?参考、学习、模仿、引用。你懂的。以上这些的,许多人都知道,只是在严肃高尚的课堂上不能说,在道貌岸然的学术交流时不能说。佛曰:说不得,说不得。其实,说破了,也没什么。我的微信公众账号会持续更新SCI写作经验,欢迎订阅:其他订阅方式:搜索微信ID“SCI刀笔吏”、微信号“scidaobili”即可。
想了想,我还是回答一下楼主吧, 主要是补充一下的答案。也算是知乎的处女答,也没什么干货,仅供参考。本人高分子专业,所举例子都只限本专业,但是题主提到自己是理科生,应该有一定参考价值。第一:sci可以说一点都不高大上,唬那些并没有真正进入学术圈子的人作用比较大。别的金融或者文科的专业不了解,对于基础学科,如物理和化学,没见过哪个教授经常把sci挂嘴上的。真正走在学术前沿的课题组,文章牛不牛都是有自己的评判标准的。看paper量到一定程度会发现知名的杂志也有水文章,只是会少一些。别的不敢讲,只拿自己所在的高分子专业来说,nature及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除外),还有science我还没看到很水的,jacs,angew,AM水文章比例依次增加(但是它们的影响因子依次增加,所以我下面会提到影响因子也只是参考)。所以做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sci只是划了一条要求很低的线,犹如高考划的重本线,再往下还有一区二区三区,犹如一本二本三本。而这些都不能完全说明你的文章有多厉害,还得看文章的内容,就像哪个学校都有学神和学渣一个道理,只是比例高低问题。第二:大家提到了影响因子,我在
答案的评论里也提到不能完全依赖。macromolecules的影响因子比Polymer Chemistry以及Chem. Communication都低,但是在高分子学科,一般都认为前者更专业,含金量更高。再者,影响因子这个东西有时候会有漏洞。不知道题主知不知道几年前一本杂志因为一个软件的版权,使得一篇文章的引用次数飙升,直接导致那本杂志的影响因子从1.5飙升到54(具体请百度Acta Crystallographica A 引文分析)。还有,影响因子跟杂志的定位也有关,一般来说包含综述的杂志影响因子都比较高,相对来说含金量就没有那么高,比如前面提到的PC;再者,有些杂志因为包含了较多的冷门方向和专业,会拉低整个杂志的影响因子,比如nature(据说刨开考古等等学科,只算理科,IF可以达到五十多,道听途说,数据不可靠,但大幅上涨是肯定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你继续往学术方向走,你还会知道H因子这种东西,根本不看你是发在哪的,只看引用情况,当然好的的杂志会让你的文章更广为人知,更有可能被他人引用。第三:题主提到了你的同学四级都没过就发了sci。我在这里说一句,四级没过还真不表示就一定不能发文章。我在这里举一个我实验室一个大牛师兄的例子。他的英语写作就非常搓,但是他最近刚发了一篇JACS,而且投稿的过程非常顺利。我前面也说了,主要还是工作的含金量如何。写作的问题是可以有老板帮忙的,阅读的问题是可以有辞典帮忙的……第四:关于论文的内容,我的看法是idea是王道,然后你有足够的数据来佐证你的idea,然后通过语言把这些组织起来就形成了一篇文章。idea可以是你的一个设想,可以是意外的发现,可以是前人没能搞清楚的理论等等等等。而idea是否足够创新,设计的实验是否足够精巧,得到的数据是否具有说服力就是决定你文章好坏的因素。引用吴奇院士的一句话就是“要解决一个科学问题”。最后:说一说保研加分的个人看法。我觉得这是无可厚非的。有文章发表,先不说含金量多少,与其他普通的学生相比,至少表明他做了一系列实在的科研工作,比一般人更早的了解现实的科研是什么样子。但是鉴于不知道这里面的水有多深,不好多说。至少我现在带的一个师弟,号称本科就发表了sci影响因子&2的文章(我研二了一篇文章都还没呢!),他的理论基础还有实验操作都让我十分头疼。。。。所以题主不应该问怎么样才能发sci,而应该问怎样才能做好科研。而刨开个人智商、外界条件等等,答案就是被折叠的“好好学习”,就是这么简单。不要着急,一步一个脚印,相信题主可以的。
提问者才大二,看到这些奇奇怪怪的名词就有一种高大上的感觉也是很正常的,至少我大二的时候也是这样觉得的,后来见多了,IEEE标准也就那么回事,冠以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词、机构或者头衔的并不意味着非常厉害。SCI和EI都是一种索引,发表一篇SCI或者EI索引的文章不一定意味着很牛,所以我们还有影响因子、引用数量等指标去描述一篇文章的好坏。垃圾期刊(会议)我相信各个学科都有,写出一篇稍微像那么回事的文章,语句通顺,条理(稍微)清晰,没有大是大非的问题,按照审稿人要求引用几篇指定期刊的文章,然后把钱交够,文章就能发出来了。这种情况国内国外都有。所以这些里面还会再细化分为非常靠谱、一般靠谱和垃圾几个级别,每个级别都有哪些,问问你们的导师,不同的领域不一样。发在非常靠谱的期刊(会议)上的文章,才能说明文章的水平比较靠谱,发垃圾期刊只能说明肯花时间、肯砸钱。保研加分不加分,要看贵校的政策,不过加分是正常的,认为学生在本科阶段完成了一定程度的科研成果,应当予以奖励。回到原本的问题,怎么样写一篇好的论文,那只能是好好学习了,别向那些垃圾期刊的论文看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ci审稿意见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