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理卫生与健康课本第八章讲什么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生理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6版)同步精讲精练
所属类别:
产品简述:作者:王红伟出版社:第四军医大出版日期:2005年8月装帧:简装生理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
产品简述: 作者:王红伟 出版社:第四军医大 出版日期:2005年8月 装帧:简装   生理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帮助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他们出色地完成各类考试,根据本人和在大专院校从事医学教育的专家们的多年教学经验和辅导经验,我们编写了这本生理学辅导资料。 本书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生理学》(第6版)为基础,以全国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为准则,结合各层次考试的实际和现代考试模式编写而成。为了便于学生学习...&&
推荐商家:
配送方式: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中国邮政平邮、快递公司、送货上门
最低价格:
共计:3 家
生理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6版)同步精...
本网站为购物搜索引擎,只提供各网站商品及服务信息链接,以商家实际信息为准!
沪ICP证B2-号&沪ICP备号十天内免登录
生理卫生教育宜早不宜迟——小学生“大尺度”性教材引关注
新华网武汉11月3日电(记者廖君、王莹、郑天虹、仇逸)几乎每个孩子都问过“我从哪里来”这样的问题,答案却五花八门:“你是爸爸、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你是从阿姨家抱来的。”“你是从石头缝蹦出来的。”……在这些闪烁其词的回答背后,是国人长期以来对儿童性教育态度上的回避和遮掩。
然而,这一羞羞答答的面纱正在揭开。武汉近日给每位小学生发放了《生命安全教育》教材,该书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女性生理构造、生理变化等相关知识,这一教学安排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关注。
揭开生理面纱,性教材“尺度大”
男生、女生的生殖器官如何构成?月经是怎么回事?身上哪些地方不能让人触碰?……这本《生命安全教育》的课本根据不同的年级段,讲述的生理卫生知识也有所不同。
该教材主编、武汉市教科院体卫艺教研室教研员汤佳介绍说,今年湖北首次开设生命安全这个课程,把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纳入基础教育行列,这是经过省教育厅审定后配发的一套教材。
记者在五年级《生命安全教育》课本“女孩悄悄话”一章看到:小丽上五年级,上学时老是觉得肚子不舒服,有时还隐隐作痛,腰也好像有说不出的酸胀,感觉内裤里面也黏糊糊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书中进行了详细解答,并附有女性生殖器构造图及月经过程图。
“目前青少年的青春期前移,我们不能等问题发生了再去教育孩子。”汤佳说,不少校医反映,九岁、十岁的女孩缺乏月经方面的知识,来了初潮,发现内裤上有血,吓得哇哇大哭。
汤佳说,希望通过正向引导,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能了解身体的每个部位、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如三年级就与五年级不同,我们编写了保护身体的内容,告诉孩子身体哪些部位不能让别人触碰。”
性行为年龄提前,性教育不宜滞后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些国人谈性色变,这套教材下发后也引起了老师和家长的热议。
有的家长认为,这一教材过于“大胆、直白”,比方说书上图文并茂地对女性的生理构造、生理变化进行了详细介绍。一些家长担心,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不是有些超前?
“这套教材发行后,一位同行打趣说,小学就讲性知识,高中是不是要教人做爱?”汤佳无奈地说,不仅部分学生和家长的认识有误区,一些教育工作者也存在偏见。
“以前是初中才讲这些内容,现在提前到小学。”江汉区前进二路小学德育主任彭超说,这是性教育的一大进步。
在现阶段,我国性教育仍然比较滞后。一项针对数千名学生的性教育调查显示,只有56%的男生大概知道遗精是什么;73%的女孩子大概了解为什么会有月经;真正了解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学生仅有12%。
一些妇产科医生反映,如今的青少年性行为有所提前,节假日来做人流的学生增多,年龄越来越小,年龄最小的14岁。一些女学生甚至不是第一次来,两次、三次或者更多的都有。问及发生性行为是否担心怀孕,这些学生一无所知,也不了解如何自我保护。
辽宁省实验中学浑南一中科研部主任佟颖说,传授生理卫生知识宜早不宜迟,目前学校里除了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外,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和家长不知道如何开展性教育。如果采取不正确的方法对待早恋、青春期性意识萌动等,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掌握性知识,培养性道德
近年来,一些地方儿童与青少年性侵案件时有发生。专家认为,性知识缺乏是当事人受侵害的原因之一。
有的家长认为,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与性有关的知识对一些孩子并不陌生。因此,学校应该大大方方地普及性知识,让孩子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认识性,树立健康的性爱观和性安全意识。
上海市计生协会王芳副秘书长说,在学生的性教育方面,教师首先要脱敏,不能谈性色变,不能鸵鸟主义。应率先将家长、老师纳入性教育的对象,转变其对性的保守观念。学会如何将“大尺度”的内容,用“小尺度”的教育方式表达出来,从而让孩子更快、更好地接受。
汤佳说,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不应仅仅局限在学校,而应是社区、家庭共同参与。此外,学校进行性教育,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邀请专家讲座、开展心理辅导、召开主题班会、观看教育视频、进行专题展览、提供网络咨询等,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性知识,提高性心理适应能力,增强自身的性道德。
本文来源:新华网
关键词阅读: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非车险:   
:      
热门问题: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中学生物教科书中关于免疫学内容的百年变迁研究
当前位置:>>>>>>>>>>>>
&&  摘要:一百多年来,免疫学知识在中学生物教科书中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清末、民国时期初入我国中学教科书;新中国成立初期17年,内容本身和安排方式都受苏联影响比较大;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极大地删减;改革开放以后,逐渐恢复了它应有的地位。纵观这个变迁,可以发现如下规律:(1)一些重要概念先在教科书中出现,再列入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2)教科书中关于免疫学的内容,从开始只讲现象,到既讲现象,也讲本质,从开始只讲整体表现,到既深入到分子水平,又注意宏观的整合;(3)免疫学内容在教科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政治因素、免疫学学科的发展、社会需求及其他因素等都影响这部分内容的变迁。&
关键词:免疫;百年变迁;教科书;中学生物&
一百多年来,中学生物教科书中免疫学的内容,从内容构成到安排方式都一直在演变之中。
一、百年来免疫学内容在中学教科书中的变迁
1.清末、民国时期,免疫学内容初入中学教科书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中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开设博物学科,内容包括生理卫生。但直到1932年,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内容都没有涵盖“免疫”一词。在清末出版的大量生理学教科书中,绝大多数也没有关于免疫的内容,少量教科书中有免疫学知识的雏形。例如,190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中学教科书生理学》记载:“科学进步,多病之原因,得以明晓;而预防之如种痘法发明以来,天痘杀人之数大减。”
到民国初期,教科书中关于血清疗法、种痘等与免疫相关的知识就较为详细。例如,191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生理教科书,讲述了血清的制取及血清疗法;191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民国新教科书生理及卫生学》中,讲解了种牛痘的过程、作用等。但在这些书中,都未提及“免疫”一词。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与免疫相关的知识普遍出现在多个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中。而此时,在课标中并没有关于免疫的要求。1932年,《初级中学卫生课程标准》颁布,其中要求讲“抵抗力、感受性、免疫力”等内容,在此后出版的教科书中,关于免疫学的内容一般都涵盖种痘的历史、感受性、免疫性。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免疫的定义、原理、分类、意义和免疫学说在诊断方面的应用等内容都已经进入了中学教科书。
2.新中国成立初期17年,受苏联影响
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成立后开始统编教材。建国后的第一套过渡性生物教材是改编的。1951年2月出版的《初级中学生物卫生课本(全一册)》,专门有“免疫法”一节,内容包括:(1)身体的两道防线(指皮肤和血液,这与目前观点有出入);(2)血液抵抗方法;(3)免疫法的发明;(4)预防注射是最有效的预防法。
1951年10月,政务院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此时,国家对于教科书的指导思想是:各科教材必须保持完整的科学性和贯彻爱国主义精神,必须研究中国参考苏联,以苏联的中学教科书为蓝本[1]。1952年,人教社出版了《初级中学课本生理卫生学(上、下册)》。在“血液循环器官”一章中,介绍了白细胞的作用、吞噬细胞、抗体和发炎、免疫性、治疗血清和免疫的新理论等。免疫学的新理论讲的是1949年苏联兽医学家波什扬的理论:动物体由于过滤性病毒的存在才产生抗体。在“和传染病作斗争”一章中介绍计划免疫的内容。
此后几年内,教科书在处理免疫学内容时,做法都类似于1952年版,学习苏联的痕迹很明显。1958年,在全国掀起“大跃进”的政治形势下,舆论认为,中小学教育内容陈旧、重复、烦琐,脱离中国实际。1958年的《初级中学课本生理卫生》在“循环系统”中不讲免疫,只在“传染病”部分涉及一点。1960年下半年,人教社开始赶编十年制中小学教科书,1961年出版的《初级中学课本生理卫生全一册》与以前的课本相比,各部分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简,但还是将免疫学的知识安排在“血液”那部分讲授,这种做法一直延续至1966年。
3.“文化大革命”期间,免疫学内容被极大删减
十年浩劫期间,中学生物课被取消,许多省、市开设农业基础课,自编教材,主要讲授“三大作物(稻、麦、棉)一头猪”[1]。各地也都自编生理卫生学教科书,其叫法有“卫生”“卫生知识”“生理卫生”“生理卫生知识”或“医药卫生知识”等。
这个时期关于教材的“最高指示”是:学制要缩短;课程设置要精简;教材要彻底改革,有的首先删繁就简。因此,免疫学内容被极大删减,很多省市甚至不讲免疫,如河北、山西、江西、湖北、广东、四川等省的教材。新疆、浙江、福建等省教材则提及接种疫苗和人体的免疫力。有的省则在某年出版的教材中讲免疫,有时又不讲,如北京、上海、天津的教材。这个时期,教材中始终给免疫学留有一席之地的,要数河南和安徽。例如,在《河南省高中试用课本生理卫生全一册》的“传染病的预防”一节中,有“免疫和接种”;在《安徽省初级中学试用课本生理卫生知识》中,安排有“免疫和预防接种”一节。
4.改革开放后,借鉴西方、结合国情
1977年,小平同志指示:要进口一批外国教材(指自然科学方面),结合本国国情编写教材。1978年编写的《初中生理卫生》增加了反映现代生理学科研成果的内容。在“血液”部分讲白细胞能吞食病菌、保护人体健康,但不出现“免疫”。免疫学的内容安排于“爱国卫生运动”一章。其中,在“免疫学的进展”中,介绍器官移植、组织移植、肿瘤与免疫系统有关,并首次提到“细胞免疫”一词,认为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1983年版的《生理卫生(试用本)》,将章标题“爱国卫生运动”改为“传染病”,并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如免疫可以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类、抗原和抗体等。
1988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颁发,规定有“六?三”和“五?四”两种学制,后来又出台了相关的教学大纲。根据此教学大纲编写的《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实验本)生物》(1993年正式使用)将“免疫”与“传染病”等内容分开、升为一章单独讲授,正文分三部分: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的概念和功能、计划免疫。这几乎奠定了近20年我国中学生物教科书中关于免疫学内容的框架;教科书中的很多观点与目前学术界的观点一致,教材中的卡通图也沿用至今;首次讲免疫三方面的功能;“小资料”点出了过敏反应和免疫缺陷症;课外读分别讲牛痘和艾滋病。在1993年修订后的教材中加入了实践活动,如“收集和交流有关艾滋病的资料”和“调查本地计划免疫的实施情况”。2001年,根据相关要求又作了修订,对免疫器官的描述增多了,正文中加入“艾滋病简介”黑字标题。但在1991年出版的高中选修教科书中,还是将免疫与传染病一起讲。
1996年国家教委制订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根据这个大纲编写的试验本选修全一册有一节专门讲免疫。这是讲免疫内容最多的一个版本,包括两个部分:特异性免疫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涉及免疫应答的详细过程。
2001年,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逐渐推进,国家相继颁布了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免疫学内容首次进入高中必修课程。人教版教科书首次将免疫调节的概念引入到中学生物教学中,列有《免疫调节》一节,并强调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构成了机体的调节网络[2]。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关于免疫的内容位于“健康地生活”单元中,包括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的功能和计划免疫三个黑字标题。根据2011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标修订后的教科书于2013年3月经教育部审查通过,其中关于免疫的知识与实验本教科书相比,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加重了艾滋病相关内容。
二、免疫学内容的变迁规律
纵观一百多年来免疫学知识在教科书中的变迁,可以发现有如下规律。
1.一些重要概念先在教科书中出现,再列入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
教科书内容的选取,需要也必须以课标为依据,因而知识内容选取的自由度不太大。但是,一些重要的概念,往往先在教材中出现,而后才出现在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例如,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直到1986年的教学大纲才首次明确提出要求。但这两个名词,于1983年的教材中就曾经出现了。又如,“免疫调节”一词非常重要,于2004年第一次出现在中学生物教材中,推测以后还将继续保留,但至今还未曾在课标中出现。
就免疫学内容的整体而言,情况也是如此。1929年出版的课标对免疫学内容还没有要求,而在1912年出版的教科书中已经出现了“免疫法”一词(该书的第1版于1906年出版);在20世纪20年代,多本教材都提到了“免疫”。这些探索,终使“抵抗力、感受性、免疫力”等与免疫知识相关的词出现在1932年的《初级中学卫生课程标准》中,之后出版的多本教科书都加入了相对较多的相关内容。从此,免疫学内容一直都在中学课程中占据一席之地。
除了免疫学的知识外,进化理论写入中学博物教科书,也是在没有国家课程设置层面的要求,而是教科书的编者审时度势而做的增加[3]。由于学科发展,知识量迅速增加而教学时间有限,教科书编者需要对知识进行甄别,选择那些更有价值的知识安排进入教科书。选取的知识内容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相关性越高,在学生头脑中实现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其时效性就越长久,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价值就越高[4]。生物学科在发展,教科书编者也在审视哪些新进展或新成就应该进入中学生物教科书。更有价值的知识迟早会进教科书,有的还可能在教科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甚至会影响到国家课程标准的规定。
2.教材中关于免疫学的内容,从开始只讲现象,到既讲现象也讲本质;从开始只讲整体表现,到既深入到分子水平,又注意宏观的整合
免疫学内容在刚进入中学教科书时,只从外在的表现来讲预防接种、免疫法的发明等,后来加入了免疫的概念、免疫力、免疫的意义等内容,逐渐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讲抗原和抗体、淋巴细胞、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淋巴因子等名词。在逐渐深入的同时,又尽量减少名词术语,在教材中始终未出现半抗原、助细胞、致敏淋巴细胞、补体等名词。另一个层面,又将免疫系统对于整个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纳入到机体的调节网络“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中,从宏观上进行了整合。
3.免疫学内容在教科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在1990年之前,免疫学内容主要在初中讲授。1990年,生物课根据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分为必修和选修,免疫学内容自此进入高三选修课(只要求部分学生学习)。2003年,《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免疫学内容引入到了高中必修课中,要求全部高中学生学习。由此可见,这部分内容从在初中阶段学习到要求高中生选学,再到要求高中学生必学,其地位是越来越突出了。
三、影响教科书中免疫学内容变迁的因素及启示
教科书内容的变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它总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联系,具有时代性和阶级局限性。
1.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影响教科书内容的选取
我国近百年来中小学课程的管理均采取中央集权制,中小学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等都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制定的,以中央教育主管部门名义颁布,作为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依据[5]。1922年至1949年以前,中小学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等都体现在中央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课标中。新中国成立以后,则是以教育部或国家教委的名义颁发中小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上述免疫学内容在教科书中的变迁,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基本是一致的。
2.政治因素影响教科书的内容选取
纵观免疫学知识在中学教科书中的变迁可以发现,政治因素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全面学习苏联的政治号召下,教科书全面苏化,甚至直接改编前苏联教科书。之后大跃进文化成为教科书的主导文化。
免疫学是人类在与传染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将免疫知识与传染病等内容一起讲授较为合适,这也是民国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教材的主流处理方法。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全面学苏”的政策导向下,改编的教科书都体现出了鲜明的受苏联影响的特征,尤其在1958年前非常明显,一直持续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例如,将免疫学知识安排在“血液循环器官”中就是学习苏联的做法。又如,当时教材采纳苏联学术界的观点,讲述动物体由于过滤性病毒的存在才产生抗体才有免疫性。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小平同志指示要借鉴西方。教科书内容也逐渐依据西方主流观点进行选排。例如,1978年的生理卫生教材,免疫学内容不再出现于“血液”部分,而是在“爱国卫生运动”一章里。1983年编写的《初级中学课本(试用本)生理卫生》将章标题“爱国卫生运动”改为“传染病”,并适当增加了关于免疫学研究的新内容。1988年国家颁发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据此编写的教材于1993年正式使用,这套书将“免疫”与传染病等内容分开、升为一章单独讲授。
3.免疫学学科的发展是教科书中相关知识变迁不竭的源动力
从我国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史诗记载至今,免疫学的发展已有三个半世纪。1883年梅奇尼科夫提出了细胞免疫假说――吞噬细胞理论,但20世纪上半叶体液免疫学说压倒细胞免疫学说,占据免疫学的统治地位,并且这一局面持续了很长时间[6]。1957年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为免疫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同年,B细胞被发现;1961年,T细胞被发现。以后科学家们又证明T细胞和B细胞具有明显的功能分工。1967年,科学家发现T细胞和B细胞有协同作用。
在免疫学知识初入中学教科书时,只讲种痘、血清疗法;建国后早期的教科书只介绍免疫学的概念,后来加入了关于抗原和抗体的知识,而始终没有关于细胞免疫的知识。一直到1978年,教材才首次提到“细胞免疫”一词。到了1983年,在教参中首次出现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并简单讲了什么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1991年首次出版的高中试验教材中,开始详细地讲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1974年,科恩首创“细胞因子”概念,此后为免疫学和生物医学界广泛承认和使用。我国的教材在1991年开始讲“淋巴因子”(由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1975年单克隆抗体技术问世后,极大地推动了免疫细胞表面的分子鉴定工作。在2004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中,详细地介绍了单克隆抗体。
1977年,有研究者提出了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假说,后来,人们从分子水平上找到了几大系统之间的统一性,改变了人们对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传统认识。2004年,人教版高中教科书首次将免疫调节的概念引入到中学生物教学中。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它对于稳态维持的作用,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这同时既反映了教材与现代生物科学相一致,体现出先进性,也反映了时代对高中生物学教育的要求。但同时我们也能够发现,教材中知识的更新与学科的进展相比,明显具有滞后性。
4.社会需求及其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并且应用于实际,将有助于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预防疾病,改善环境卫生;也为进一步学习医学卫生知识打下基础。因此,生理卫生课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具有重大意义[7]。学习这些知识的最终目的,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理卫生习惯,提高身体心理素质[8]。而免疫学知识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对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除此之外,各时期教科书试验的结果、网络时代教师们的集中讨论等都是某些内容是否保留的影响因素。&
未来免疫学研究将会充分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的成果与技术,在纵向深入方面进一步探索免疫应答诸环节的分子基础,同时在横向扩展方面,将免疫应答置于体内整体代谢过程的背景下或系统中全面考虑其生物学意义。生物教科书中有关内容还会继续演变。不过,中学阶段只会讲有限的内容,而不是新进展的全面介绍。因此,当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主题下去认识“免疫”,突出它在稳态维持乃至健康地生活中的作用,并要关注免疫调节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生命活动的调节,而不是单纯地介绍有关免疫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研究丛书?生物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包春莹.高中《生物》教材免疫调节内容设计的理论基础[J].生物学教学,2005(9):9-10
[3]谭永平.清末中学博物教科书中进化论内容的演变及其社会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12(2):76-80
[4]赵占良.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制的基本理论问题刍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1(1):55-63
[5]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生物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何维,刘学礼.诺贝尔奖百年鉴?健康卫士?免疫与内分泌[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7]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全日制中学生理卫生教学大纲(修订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8]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编订.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供试验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本文系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课题批准号:10&ZD095,首席专家:徐岩)的研究成果之一,发表于2014年第11期《教育理论与实践》
【上一篇】
【下一篇】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天一卫生教材 卫生部规划教材同步精讲精练:生理学(第八版)
其它类似商品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看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天一卫生教材 卫生部规划教材同步精讲精练:生理学(第八版)
商品名称:天一卫生教材 卫生部规划教材同步精讲精练...
商品编号:
上架时间: 18:16:10
商品毛重:500.00g
商品产地:
科目:医药卫生
如果您发现商品信息不准确,
本套丛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内容设置科学:紧扣教学大纲的要求,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书中明确给出了教学要点,并设专题对重点、难点进行剖析,帮助读者加强对概念的理解,深入了解其内在联系,以及如何在考试和今后的临床科研工作中正确地应用。具体体现在: (1)系统性:始终围绕教材的每一章节,环环相扣,系统编排,方便读者的阅读使用,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2)广泛性:覆盖教材内容的95%以上,力求全面满足读者自学和考试复习的需要。 (3)新颖性:以教材为蓝本,在内容上增加了国内外的新近研究资料,便于读者进一步学习。 2.题型编排合理:以研究生入学考试、本科生专业考试的题型为标准,设计了选择题(包括A型题、8型题、X型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病例分析题等类型题目,使读者在解题的过程中了解各学科的特点和命题规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强化应试能力和技巧. 3.强化实用性:为便于读者自学,对部分题目给出了“解析”,分析做题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帮助读者了解如何选、怎样选、考哪些概念、解题的小技巧等,培养分析能力,建立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重视信息性:为了开拓读者的视野,我们认真遴选了近些年国内一些知名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未来的应试更重视能力的考核,所以没有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目的是不想束缚读者的思路,而是让读者开动脑筋查阅文献,跟踪前沿发展态势,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本套丛书是在校学生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理想参考书,也可作为同等学力人员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参考书,同时对各学科的试题库建设也会大有裨益。&&
第一章 绪论 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剖析 同步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剖析 同步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三章 血液 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剖析 同步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及解析第四章 血液循环 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剖析 同步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五章 呼吸 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剖析 同步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及解析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剖析 同步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剖析 同步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及解析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剖析 同步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第十章 内分泌第十一章 生殖
本产品质保期为:
服务承诺: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温馨提示:因厂家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更换随机附件等没有任何提前通知,且每位咨询者购买情况、提问时间等不同,为此以下回复仅对提问者3天内有效,其他网友仅供参考!若由此给您带来不便请多多谅解,谢谢!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最终购买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大学教材排行榜
购买了该商品的用户还购买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根据浏览猜你喜欢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性生理卫生与健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