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工商管理应怎样全球化推动经济发展的发展

【长江巴东网】县委书记陈行甲在2013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巴东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欢迎光临巴东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 新闻广角 | 正文
【长江巴东网】县委书记陈行甲在2013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作者: 发布时间: 阅读次数:1369
& 同志们: &&& 刚才,刘县长就半年经济运行形势做了冷静客观分析,就下半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在刘县长讲的基础上,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一是怎么看,二是怎么办。   一、怎么看   怎么看上半年的工作与当前的形势,刚才刘县长已经作了全面的总结与分析,这里,我着重讲两个观点。   (一)要认真分析发展中的积极态势,坚定发展信心。   首先是经济方面,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发展态势。一是从半年统计数据来看,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GDP增幅虽然只有9.7%,较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但是这主要是受水布垭电站的影响,水布垭电站较去年同期掉产了2.5亿,下降38.3%,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完成带来很大压力。水布垭掉产主要是气候因素,非人力所能左右。剔除水布垭电站,我们的县属规模工业产值同比增长了30.7%。与此同时,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了27.4%,市场主体新增了1700多户,规模工业企业净增了8家,民间投资同比增长了41.9%,夏粮夏油获得丰收,秋季作物长势良好,畜牧、烟叶、蔬菜、魔芋、核桃、茶叶、药材等特色产业稳定发展,铁矿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些都表明我们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不断增强。二是从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来看,项目建设、黄土坡搬迁、交通建设、园区建设等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三是从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来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干部方面,作风不断好转。开发区解难行动月活动的实施,不仅为企业解决了一批难题,也解放了一批干部的思想,转变了一批干部的认识,增强了部门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借鉴这一活动经验,项目建设“排障行动月”活动已经展开,取得了良好效果。群众方面,群众创业的积极性高,一味地“等靠要”的少了,靠劳动脱贫、靠创业致富的典型多了。前几天我到清太坪、大支坪镇、绿葱坡镇调研,看到了不断涌现出来的创业致富典型、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的典型。四是从国家的宏观政策来看,一系列简政放权、强化市场、放松管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正陆续推出,从“营改增”扩容提速到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从压缩中央政府一般性支出到放开贷款利率下限,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以及削减行政审批事项。这些措施,体现的是要通过制度改革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这些措施必将对中国经济升级发展起到更大的拉动作用。   第二,社会发展方面。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特别是教育,高考成绩再次取得新突破。安全生产态势总体平稳,平安建设的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网格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十户电话联防、治安保险等工作有序推进,社会大局保持平安稳定。   第三,基层党建方面。农民办事不出村项目的实施效果很好,超过了预期;107个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提档升级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全省人才支持综合扶贫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二)辩证看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继续努力加快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经济发展确实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刚才,刘县长都一一指出了。对这些问题,一是要严肃地看,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这里面有思想、思路的问题。现在,有一些同志思路不开阔,既不钻研政策,又不积极作为,总在抱怨无钱搞建设,工作没有起色。花钱搞投资,谁不会干?资金总是供不应求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要向市场挖潜力,要在市场中动脑筋。财政解决公共问题,金融等资本市场解决发展问题。现在的宏观政策很明朗,不会出台短期刺激政策,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发力,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这里面还有工作落实的问题,特别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项目建设推进不快、项目争取不力的问题,为市场主体服务不到位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通过我们主观努力能够改变的问题,是加把劲就能解决的问题。二是要全面地看,系统把握、辨证看待。有些问题,如工业比较薄弱、缺乏大企业支撑、旅游产业链条不长、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等,是发展中的困难,是成长中的烦恼,与我县所处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有些问题,如融资难、征地拆迁难、用工难、生产成本上涨、生猪价格下降,等等,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全国各地都共同存在。有些问题,如经济指标的起伏波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部分经济指标增幅的下降与当前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等经济环境变化是紧密相关的。三是要发展地看,面向未来、寻找出路。面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关键是要找办法,找措施。机遇往往孕育在困难和挑战之中,战胜困难,破解难题,就能赢得发展先机。越是在困难面前,我们越要强调精神和意志的力量,越要增强发展意识、进取意识,越要比勇气、比毅力、比智慧、比策略。我们要把克服困难、破解难题看成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重大考验,既要重视应对和化解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因素,更要从主观上找原因、从工作上找差距、从措施上找不足,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怎么办   总的想法是六个字:应急、谋远、实干,就是要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坚持真抓实干,注重统筹兼顾,加快推进发展。   (一)应急   所谓应急,就是当前要紧盯全年目标不松劲、不动摇,进一步突出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争分夺秒抓落实,确保“三季度快推进、四季度满堂红”。这里重点强调四个方面。   1.要快速推进项目建设。要按照项目建设“排障行动月”的要求,利用有利的建设时机,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牵头服务的领导、牵头的部门要到现场,加强协调督办,加快建设进度。要加强协调,营造良好施工环境,全力推进巴野路、绕城线、双神线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要切实保护好群众修路的积极性,推进村级生态路建设,鼓励和支持老板垫资修路。   2.要快速推进黄迁工作。要按照县四大家领导调研黄迁工作的专题会议精神,围绕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城市新区和年底全面完成搬迁安置任务的目标不动摇、不松劲、不折腾,倒排工期、统筹协调、加速推进。   3.要快速推进园区建设。一是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野三关的玉麟大道,青龙桥片区的市政道路、安置小区、管网工程,生态园的主骨架道路、污水管网和电力配套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推进。二是要抓招商引资。要围绕形成产业集群和规模集聚效应,抓好主导产业的招商引资。要把招商作为园区发展的主要手段、干部职工的主要工作、考核评价的主要指标,集中精力招引几个大项目,发挥好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主力军作用。三是要抓配合服务。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把服务开发区作为加快巴东发展的大事、作为自己份内的事、作为加强执行力建设的重要工作,进一步研究谋划服务开发区建设的具体措施。对开发区的重视和支持,不能仅停留在思想上、口头上、文件上,而要落实到工作中、行动上,体现在项目的推进落实效率上。四是要抓机制创新。要“把园区作为企业来举办”,用现代理念谋划园区的发展,做到产业结构高层次、土地利用高水平、项目投入高强度;要“把环境作为作品来塑造”,不断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园区的品位和承载能力;要“把服务作为品牌来打造”,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4.要快速推进产业建设。一是资源型工业,要加强衔接争取力度,争取8月份启动铁矿采矿权出让,力争年内启动麻沙煤田、水浒煤矿的基建工作。二是农业产业,要一如既往地支持龙头企业做大,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鼓励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旅游业,要围绕宜巴高速通车、神农架机场通航可能带来的客源变化,加强“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建设,不断完善旅游产业链,开展好旅游产品宣传促销活动,确保产业实现长足发展。   (二)谋远   所谓谋远,就是要顺应发展大势,把握发展方向,谋划新的增长点,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统筹兼顾推进发展。   1.要科学谋划城镇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巴东地少人多,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到城镇是大势所趋。巴东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7万多人,假设这7万多人是1户1人外出务工,按照户均3口人计算,如果这7万人进城,那就意味着是21万人的城镇化,占目前巴东常住人口一半的比例。我听说现在野三关镇的一些村,女孩子嫁人,给男方提的要求就是要在镇上有房。我们要顺应这一趋势,按照四化同步、城乡一体的要求,科学谋划,稳步推进。一是要科学规划,严格执行规划。要坚持“两个不能”的理念,即不能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不能盖没有经过设计的房子。要加快制定全域城镇规划,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布局和建设重点,加快相关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修订进度,县城和中心镇要实现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中心村(社区)规划,逐步形成总规、控规、专项规划和修规为一体的城乡规划体系。二是要加强产业发展,以产兴城、以城促产。要按照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要求,统筹城镇建设和园区发展,推进产城一体化发展。要以产业集聚程度决定城镇发展规模,以就业岗位多少决定城镇人口转移数量,确保转移农民在城镇有业可就,安居乐业。三是要坚持两条腿走路,镇村共进。既要抓城镇建设,也要抓中心村建设。要将公共服务向中心村延伸,完善中心村的水、电、路、网络、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让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城镇化的公共服务,让村民就地城镇化,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2.要坚持统筹兼顾。发展经济不能孤立的就经济谈经济,必须坚持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一要统筹抓好社会事业发展。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的发展,可以培养人才,促进良好人文社会环境的形成,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智力支持。所以,必须同步抓好社会事业的发展,解决好民生问题。二要统筹抓好平安建设。建设和谐社会,首要的是大力发展经济,努力解决各种民生需求问题,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底线。与此同时,必须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的及时处理,维护社会平安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尤其要注重以制度建设保平安,以文化建设促平安,要建立健全管用、切实可行、有实际操作性的制度并抓好制度的落实,要从公众平安意识培育、平安理念确立、平安知识普及、平安行为养成等方面,推动平安文化在人民群众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实现守法诚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互帮互助、见义勇为的平安文化。三是要统筹抓好生态建设。对巴东而言,保护生态就是发展。一方面,要抓好垃圾、污水处理、天保工程等工程建设,建立农村垃圾处理的长效机制,加强污染防治;另一方面,要抓好生态环保理念的宣传教育,把好项目建设的环保关,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   3.要加强基层党建。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发展的主体。抓党建促发展是实践证明的有效措施,要促进县域经济特别是农村的发展,必须要抓好基层党建,打造服务型党组织。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阵地建设,二是队伍建设,三是完善服务功能。村级阵地建设要科学设计,与中心村规划、农民办事不出村项目统筹起来抓。阵地建好后,关键是发挥作用。最近在大支坪调研,看了“农民办事不出村”信息化项目,有创新,效果很好。项目在原来单纯的行政审批服务的基础上,整合了农行、邮政、供销社等部门的服务平台,村民可以在村里享受存取款、转账、交电费等服务。我看,还可以借助这个网络平台,进一步拓展农村信息服务,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开农村网店,销售特色农产品,让信息化助力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各相关部门要适应信息化的新形势,进一步放权,配合、支持农民办事不出村信息化项目建设。   (三)实干   1.要在不断提升能力中引领发展。经济形势变化了、政策导向变化了,出现很多新情况,我们如何抓好经济工作,关键在我们能力的提升。所谓领导,就是引领和指导。能否引领和指导,关键在思想理念是否领先,能否把握发展大势,把握稍纵即逝的机遇。我们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能不能干出新天地,关键是思想观念。思想有多远才能走多远。思想理念新,天地就新,我们的方法模式手段就新。所以思想理念要新是关键。如何达到新?要学习。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学习。要提高研判形势和政策的能力,善于在应对复杂局势中谋发展。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当发展的操盘手。当前很多问题,不是没有想到,不是没有说到,而是没有干到。碰到问题,怎么迎难而上,怎么趋利避害,怎么把问题解决好,这才是真本事。要在交通建设、产业发展、城镇发展以及招商引资、破解融资难、平安建设等方面有办法、有对策、有实效。   2.要在保持良好状态中推动发展。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有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原本平平常常的事情可以做得有声有色,原本有希望的事情可以干得更好,原本不敢指望的事情也可以干成。一要不服气、不服输。现在有的干部缺乏比着干的拼命精神,缺乏不服输的士气,要么觉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要么认为所处的地方客观条件差,总是为干不好工作找理由、不为干好工作想办法。以这种精神状态干事业,最终只会被淘汰。二要不坐等、不观望。发展机遇稍纵即逝,要强化时间观念、进度观念、效率观念,对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工作,要按照“限时完成、倒时安排、定时检查、超时惩处”的标准,工作快上手、项目快推进、矛盾快处理、目标快完成,做到时时领先、处处超前。三要不漂浮、不怕苦。怎么讲的就要怎么干,不能讲起来雷声大、做起来雨点小;怎么干的就要怎么讲,不能听起来振奋人心、查起来业绩平平;无论什么工作,都要深入细致、一插到底,对每项任务、每件工作,目标、要求、责任要细化,什么人抓、什么时候抓到什么程度、抓不好怎么办也要细化,该抓的一定要抓到位,该管的一定要管到底。   3.要在深化作风建设中保障发展。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持续推向深入,做到投诉受理常态化、明察暗访常态化、查处问责常态化、制度建设常态化。下一阶段,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重点对象。重点针对权力部门、重要窗口部门和重要岗位开展治庸问责,切实转变作风,提升群众满意度。二是突出重点问题。重点围绕办证难、审批难等问题开展作风整顿,从严查处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现象。三是突出重大事项。围绕党委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紧扣大交通、大园区、大产业、大搬迁等重点工作开展明查暗访。   4.要在优化发展环境中服务发展。营造环境要从领导干部做起。鸿忠书记讲,各级领导干部就是那个地方的第一投资环境。招商引资过程中,大中小投资者先到领导干部那里洽谈探底,最后由党委政府集成调配资源,现在就是这个体制。无论是外商、还是国内投资者,首先看的是我们的领导干部。所以领导干部在不在状态、有没有好的状态,往往就是一个地方的第一投资环境。营造环境要敢抓敢管。单纯泛泛地提倡,讲得多、倡导得多,不敢去碰,解决不了问题。要敢抓敢管,言必行,行必果,树立公信力。对破坏软环境的人和事,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要强化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做到项目审批全过程服务、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确保服务客商“零距离”、行政审批“零杂费”、企业经营“零干扰”、工作质量“零差错”。   总之,我们要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全力以赴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
版权所有 中国巴东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地址:巴东县信陵镇巫峡路11号 恩公网安备43 TEL:
Copyright 2004 - 2015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运用工商职能服务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信息来源:
运用工商职能服务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泉州乃至福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困难与障碍,并以泉州工商行政管理为例,分析相关职能的施行效应,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更好服务民营经济转型,总结典型经验与政策启示。
  关键词:工商管理职能 民营经济转型&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存在诸多困难,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泉州民营经济发展曾经以“泉州模式”而闻名。近年来,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也正在转型升级之中,正在积极探讨有效的发展机制与路径。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我们在调查基础上,研究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效应,为行政力量促进民营经济转型提供借鉴。
  一、福建省民营经济转型的现状及转型的必然性分析
  (一)转型现状分析
   民营经济是相对于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来说的,一般包括个体经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股份制经济等。民营经济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从产权关系上看,具有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明晰和利益分配明确等特征;从经营机制上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比较健全。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福建经济特别是泉州经济的一大特色,也是最大的活力源泉。福建民营经济总体上具有“五多五少”的特征:企业数量多,规模型企业少;制造能力强,自主研发能力弱;企业中一般类型公司多,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少;企业代加工的品牌多,自主品牌少;传统型民营企业多,新兴产业少。
  福建大部分民营企业已经完成原始积累,开始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其中有一部分民营企业开始主动转型,但大部分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已经陷入被动转型的发展困境之中。因此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特征。首先,区域间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福州、厦门与泉州的平原地区,部分大中型企业已经实现从原先低成本低利润转向依靠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来获取高附加值的增长方式上来;福建西部,特别是龙岩、三明与南平的县级经济体,近年来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大多是承接东部沿海被淘汰的产业,呈现出规模小、布局散、产品质量差、技术含量低、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特征。其次,产业间不平衡,传统产业如鞋服、建材、冶金、林业与食品加工发展较为迅速,却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主导产业石化、机械与信息产业缺乏对全省产业战略性的引领能力;新兴的战略产业(国家重点扶持的七大产业: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在核心技术与产学研合作方面,也不具备走在全国的前列的条件,一些高新技术开发区与产业基地本身创新能力不足,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辐射能力有限。
  (二)转型必然性分析
  1、相对于其获取公共资源的支撑来说,民营企业承担着过多的社会责任,提升了企业的经营与运作成本。民营企业在融资、产业配套、研发机构、政策支持、民众观念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歧视,导致其在获取资本、劳动力、技术等核心要素的过程中,承担了额外的成本;同时,社会管理体系不足影响了民营经济在对外竞争中的优势,特别是以OEM为主的福建外向型经济,由于社会信息服务不足等原因,导致民营企业不能正常获取商业信息,阻碍了民营经济发展,如民营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缺乏服务经验与国内复杂的审批程序等因素阻碍了我国民营企业的海外拓展步伐;同时,一些社会中介组织仍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缺乏对企业发展需求的掌握,加之组织规模较小、缺乏活力,尚不能满足民营经济发展的中介服务需求;另外,很多商会和协会改革发展滞后,服务职能不健全,在民营经济发展中也未能发挥应有的助手和纽带作用。
2、成本倒逼和国际竞争的挑战。近年来,企业原材料、能源、劳动力、融资等成本持续攀升,面临较长时期的生产成本上升压力,民营经济已经步入高成本时代。特别是近年来内地劳动力大省产业崛起,与沿海竞争劳动力资源,加上各地加薪现象,人口红利时代已近尾声。就泉州鞋业行业而言,2011年绝大部分制鞋企业工资提高20%以上,仍留不住工人,行业缺工率普遍达到30%以上,劳动力及其成本优势不复存在;皮革、聚氨酯及鞋用化学品均涨价20%以上,鞋用胶水涨价一倍,企业的生产成本普遍提高30%以上。以泉州为例,总体上看,泉州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仍然是小规模经营,产品单一,处于加工装配制造环节,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领域。可以预见,泉州民营企业尤其是为数众多的中小微企业无法迅速消化上升的成本,盈利难度将越来越大,只有依靠创新来调整结构,依靠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来消化各项成本的提升,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成为解决企业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唯一出路。另一方面,随着产业梯度转移,国外如越南、印度、印尼等地同质行业快速发展,由于成本因素带来价格竞争,部分企业产品难以持续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泉州、福建民营企业走出国门、走向贸易自由化和竞争全球化,努力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还有较大差距。
3、企业经营理念落后是制约福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因素。以泉州为例,中小企业一股独大或家族控股的现象普遍存在,80%以上企业的总经理职务由业主或其家族成员担任,企业实际经营决策权仍基本掌握在企业主手里,几乎谈不上两权分离,90%以上的民营企业家族成员自然人之间的产权界定模糊。同时,统计调查显示,2012年泉州中小型民营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中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26.17%,中专和高中学历的占57.72%,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16.11%。这就决定了泉州民营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权掌握在文化水平较低的管理者手中,他们在“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思维定势下,受传统观念以及制度设计缺失等因素的约束,不愿意把实际经营管理权让渡给外部职业经理人,而调查显示,泉州43.6%的企业却渴望增加管理人才。企业陷入了不能很好利用外脑——现代管理制度缺失——缺乏技术人才——任用低水平人才等低度的循环。没有外部市场与环境的倒逼,转型升级很难自动实现。
  4、自主创新能力低下是制约福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近年来,福建省工业增加值率不增反降,如福建省纺织鞋服等传统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而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所占比重却下降,说明目前这些产业尚处于价值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不少企业仍然局限于做OEM,没有转移到自主创新的轨道上来;而且,过去10多年中,福建省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依靠能源和电力投入的增长模式,是一种资源拉动型经济,而福建省恰恰又是能源小省,2009年的能源自给率仅为33.04%,这些都更凸显了福建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性。从整体上看,虽然企业越来越重视创新,但创新力依旧不强,原创的少、研发投入少。从企业商标品牌看,一些品牌企业还缺乏核心技术和竞争力,自主创新和管理水平较低,产品、品牌同质化倾向比较突出。
  5、人力资源短缺是制约福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统计调查显示,目前泉州57.3%的中小企业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43.6%的企业渴望增加管理人才,2012年第一季度用工不短缺的企业仅占31.9%。这些数字背后的原因是,民营企业家族化管理,难免“任人唯亲”并排斥非家族专业人才。即使能够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参与生产经营管理,但大部分民营企业家缺乏必要的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知识,处处限制职业管理层的经营决策,加之民营企业简单地将激励措施定义在物质范畴,忽视了对专业人才的精神激励和人文关怀,使专业人才缺乏归属感,在企业发展中不能实现自身价值,因而要么消极怠工,要么纷纷离去,这加剧了企业对人才的渴求与人才难以在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而流失之间的矛盾。另外,许多民营企业还面临企业代际传承困局。许多民营企业因此萌发出通过“股改”来改变现状的想法,期望通过“股改”来吸引人才,并提升企业管理的科学化,但其实现效率如何,还有待于观察。
  二、工商职能与民营经济转型路径及模式分析
当前,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一是确认市场经营主体资格的市场准入职能;二是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的监管职能;三是保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保护职能;四是促进市场多元化发展的市场培育职能;五是为市场运行创造条件的市场服务职能。在促进民营经济转型中,如何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我们认为,工商机关能够从帮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品牌建设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三方面实现转型,以促进民营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具体的效应如何?下面以泉州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三大职能的作用过程与机理如下图所示:
图:工商职能对实现民营经济转型的作用机理
技术或管理创新,实现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
帮助企业维权
促进企业公司化转变
企业外部障碍
企业内部困难
企业组织转型
产业结构转型
发展模式转型
经营战略转型
产业组织转型
1、帮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最典型的形态就是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核心就是实现企业的公司化改造。在原有单一的企业产权结构下,扩展企业规模,建立现代公司制管理模式等方面,民营企业仍存在着诸多困惑和问题。国内外民营企业发展的路径均清楚地表明,公司化是实现民营企业转型的重要出路之一。工商部门通过以下方式,促进民营企业的公司化转变。
  第一、引导企业完善经营机制,支持转型升级。对生产经营已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等,引导其向法人企业转变;对已具备法人条件的中小企业,引导其向现代公司制企业转变。简化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的审批手续,优化民营市场主体结构,帮助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推动企业公司化治理。
  第二、搭建融资平台,激活民间资本。积极开展股权出资、股权出质登记,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在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合作搭建平台,为企业融资提供服务。
  第三、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协同创新。通过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和干部联民企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经营中的困难问题,同时推进校企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区域“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泉州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实施相关的职能管理,在促进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取得了以下有益的经验与成果:一是搭建融资平台,激活民间资本方面。2011年开始,泉州工商局授予全市企业注册官独立行使股份公司股权出质登记核准权限,全市工商系统积极开展股权出资、股权出质登记,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为企业融资提供服务。以晋江为例,2012年上半年,共办理公司股权出质登记5件,出质股权数额4750万元,实现融资5100万元;办理动产抵押登记39件,实现融资14.5亿元。为了帮助小微企业有效融资,泉州市工商局与泉州银行建立双方互动机制,通过充分发挥工商部门信息资源优势和泉州银行融资支持优势,共同构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泉州银行将组织不少于20亿的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二是帮助企业完善经营机制,支持转型升级。帮助企业推进股份制改造,既盘活整合各类资产,优化配置要素资源,又明晰产权关系,明晰权责利,实现了“家庭工厂”、“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制度转变,提升了民营经济的规模、质量和水平。2010年泉州市启动实施企业改制上市“121工程”,提出用3-5年时间,完成企业改制1000家,上市后备企业200家,实现上市企业100家。为此,工商系统则提出了预约服务制、直通直达制、容缺预审制、局所通办制、统一审查制、当天核准制、个案指导制、网上即办制、并联审批制等9条服务企业登记的措施,打造更便捷高效登记服务通道。如网上即办制,实行企业“网上登记,当场发照”登记模式,2011年有717家外商投资企业享受一次性当场领照的待遇,占全部登记总数的76%。至2011年未,全市共有上市企业74家,规模企业也逐年增加,注册资本上亿元的企业由2007年的43家上升到612家,名称中使用“中国”字样或不冠行政区划的企业增加231家;同时,股份公司数量逐年上升,从2007年的9家发展到的53家;集团成立需求逐年增多,2007年至今新增企业集团123家增加到188家,登记使用“中国”字样或不含行政区划企业257家,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全国地级市前列。
  2、品牌建设
拥有自己的品牌,企业才能获得长远发展,真正成为百年企业。从发展的经验来看,品牌是民营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支点。商标是品牌的核心和重要载体,做好品牌推进工作,工商机关责无旁贷。
  第一、营造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加大品牌建设的宣传,提高民营企业争创品牌的意识和积极性。把发展名牌战略向民营企业倾斜,采取函发宣传资料、举办培训、媒体宣传等多种途径,不断增强民营企业的品牌意识。
  第二、运用商标广告管理职能,提升企业品牌运作能力。推行品牌建设,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创立自己的商标与品牌,依法注册商标,规范使用商标。引导民营企业运用商标广告发展战略开拓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形象。
  第三、加大对民营企业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申请具有独创性和显著性的企业商标和商号。支持和推动企业通过广告策略、品牌收购、特许经营、资本运作等方式丰富提升品牌运作能力。支持企业申请商标国际注册,加快品牌国际化建设进程。支持企业借鉴国内著名企业并购国外品牌的成功经验,创新品牌运作方式。帮助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的美誉度,为企业创立自主名牌提供优质服务。
  几年来,泉州市工商局积极推行商标品牌建设,2010年该市获得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称号。2012年,泉州市工商局更是加大了对企业通过实施商标战略“走出去”工作力度,促成了工商总局商标局与泉州市政府签署了《关于支持泉州市企业商标国际注册工作协作备忘录》。泉州市委、市政府出台鼓励企业到境外注册商标、收购国际品牌政策,对单个商标新通过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的企业,受益财政按每件商标注册官费的80%、但不超过10万元给予奖励;定期开展收购国际品牌案例评选,对优秀收购案例的企业,市政府给予一次性100万元的奖励。截止2012年9月份,该市共有驰名商标87件,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驰名商标实现县域全覆盖;有效注册商标总数达130164件,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位;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503件,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三位。今年新增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件已超过100件,相当于历年注册总数的四分之一。新增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42件,约占全省的50%。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该市共有安踏、匹克、361o、鸿星尔克、特步、乔丹等8家企业赞助21个国家的奥运代表团。泉州品牌赞助的这些国家的奥运代表队共获得金牌71枚、银牌47枚、铜牌55枚,这一系列佳绩向全世界成功展示了泉州品牌的力量,为泉州品牌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打造国际品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服务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为民营企业打假维权,是保护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工商机关通过建立完善与企业注册商标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制假、售假信息互通等一体化的打假维权机制,为民营经济的转型发展保驾护航。
  第一、引导企业加强商业秘密和商标专用权的自我保护。引导企业将商业秘密和商标专用权保护由事后救济方式转变为事前预防方式,帮助企业制定商业秘密和商标专用权保护规划。加强对商业秘密和商标专用权的动态保护,加大对侵犯企业商业秘密和商标专用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第二、加大企业维权服务力度。加大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专用权和企业商业信誉及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及时处理侵权行为的举报和申诉;建立与外地工商部门的协作机制,开展跨区域打假行动,维护企业权益;建立工商与企业维权联络员制度,实行日常维权事务沟通及定期反馈机制,提升企业维权意识和能力;建立重点民营企业打假维权协作网络,完善与企业联手打假机制,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商标侵权和合同欺诈行为,保护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三、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和区域执法协作网络优势,加大对民营市场主体字号名称、产品特有包装装潢、注册商标和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维护民营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合法经营。
  2012年,泉州市工商局协同省局赴武汉市开展保护“鸿星尔克”商标专用权执法行动,查获涉嫌假冒“鸿星尔克”运动鞋1655箱,(计19860双、武汉工商部门依法扣押555箱,计6660双;现场封存1100箱,计13200双),总案值492.5万多元。二是加大对中介机构的规范管理,将60多个市场中介行业逐一划分到具体部门,并在部门分工中将准入备案、日常监管、信用监管等职责予以细化,同时完善监察机制;每年开展一次专项检查,重点对相关部门与中介组织脱钩、消除行政干预、落实监管职责等工作进行监察督促。三是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2011年泉州市工商系统共出动人员17674人次,检查食品经营单位84189户次,立案454起,案值225.9万元,查扣涉嫌违法食品61.06吨,移送公安1起,同时查处一批大要案,如检查支队查获假冒阿尔卑斯糖果14.28吨,包装37万个,案值66万元;泉州工商局还协同市企业合同信用管理协会开展“2011年度泉州市工商信用良好企业”认定活动,推动企业建立信用体系与实现诚信经营氛围。
三、因应服务民营经济转型推进工商职能创新对策建议
  目前在工商管理实践中,市场准入、执法监管、消费维权作为主要职能作用凸显。全国各地工商部门对此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具体到相关职能上,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职能缺失。为更好地实现工商部门服务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正确处理好监管与服务、规范与发展、执法与规法等关系,在推进工商职能创新方面,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行政执法与服务指导并重
  在市场监管执法过程中,要加强行政指导,帮助有条件的经营者认识到选择合适的市场主体形式对今后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品牌建设的战略意义;具体操作上要尊重市场主体的自主选择,从“一刀切”的行政简便管理过渡到个性化服务管理,培育经营者生产经营的积极性,随时准备为已经准备选择转变为企业组织形式的个体工商户切实提供好服务便利;以提升执法的科学性、技巧性为重点,学会运用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符合法律法规的执法手段,增强监管执法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效能。具体包括实施柔性执法,对营业期限、股东出资期限、前置许可期限即将到期的民营市场主体进行事前提醒,减少企业过失性违法;采取建议、辅导、提示、告诫、示范、公示以及其他非强制性行政管理方式实施行政指导,规范民营市场主体行为;对民营市场主体首次违法,情节轻微并及时纠正的,不予经济处罚,在具体的项目、内容、目标与舆论等方面创新执法,努力实现执法如水。
  重视行政指导与服务创新,针对民营企业存在的家族管理等“天然性”缺陷,要在善待中小企业的基础上,加强战略理念的培训指导;在市场主体准入之际,解读企业章程和制度,从根本上推动企业实现从“领袖集权”向“团队联合”发展的管理进步;在市场运作之际,解读政策和形势,强化民营企业建立诚信机制,增强民营企业投资者的规范度和信用度;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总结提炼一些民营企业的成功经验,以典型引路带动更多的民营企业勇于实践,顺应发展潮流,加快转型节奏;针对民营企业存在的跟风投资等“市场性”缺陷,加大工商机关对落实产业政策的引导功能。跟风投资的后果是企业规划滞后与决策盲目,导致在某一阶段、某一区域低水平、一哄而上重复投资。
2、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坚持精兵之路,建设专业化队伍。狠抓龙头,加强班子建设,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科学培训,提升履岗能力,讲求实效,改革绩效考核。二是坚持规范之路,促进科学发展。规范准入行为,加强调研,破解登记难题,创新理念,改革创新,出台帮扶政策。三是坚持科技之路,打造信息工商。着眼全局,统筹规划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发展;优化平台,推进监管改革创新;强化应用,发挥信息化最大效能。积极推进法治工商建设,加强为民执法教育,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在执法工作方面,实现“四个创新”,即:创新执法观念、创新执法组织、创新执法领域、创新执法手段。在工作实践中做到根据市场的变化,扩大执法的外延,拓宽市场监管领域,提升执法的内涵,提升办案层次,积极探索和研究执法新领域案件。此外,以提升执法的科学性、技巧性为重点,学会运用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符合法律法规的执法手段,增强监管执法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效能。
  3、队伍建设加大投入保障与结构优化
  实现工商职能创新转变,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制订人才发展规划。以工商行政管理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改善人才管理体制,健全考核评估体系,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推进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
  首先,要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逐步提高发展性投入用于人才资源开发的比例,把包括合理的人才培训经费、招选聘经费、奖励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积极开展工商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忠诚、公正、廉洁、服务、奉献”工商干部核心价值观,营造系统热爱工商、奉献工商事业的良好氛围;要积极探索有利于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的奖惩制度,对有贡献的人员及工作者实行重奖重用;积极拓展工商文化内涵,围绕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通过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等活动,深化工商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激发作为工商干部的荣誉感,激励队伍的创新意识、工作斗志和服务热情;科学实施岗位培训,建立年轻优秀人才奖励制度和杰出专家津贴制度,更好地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用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机制发现人才、选准执法干部。要加大考试录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力度,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中激励、发现人才,通过选育管用环环紧扣、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要打破论资排辈的职称评定模式,对做出贡献的执法人员与专业人员,按贡献大小,实行奖励,激发专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在选人与用人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法纪监督和组织监督的作用,构建监督网络,形成监督合力。
  4、依法行政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在执法工作方面,要实现“四个创新”,即:创新执法观念、创新执法组织、创新执法领域、创新执法手段,这些都需要完善的政策与制度。打假维权、创新监管方法仍是工商部门探索和实践的课题,也关系着能否营造良好、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首先、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工商法规与政策,确保经济主体平等享受各种服务设施的权益,并规范约束各种经济行为;建立普法长效机制,大力提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工商法治管理环境,确保企业和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针对市场经济具有“逐利性”等特征,导致大多数市场主体目光短浅,缺乏战略眼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多小微企业在面临困难时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面临生存危机就会铤而走险,从事不规范的经营活动,针对民营企业的这些短期行为与违法特征,不断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条例。
  其次,政策与机制设计上,注重政策的导向与制度的可执行性问题。要积极做好对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培育工作;采取放宽民营资本准入和资本结构的形式,并通过搭建平台,积极支持传统产业企业产学研结合,支持企业吸收高新技术入股;健全权限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市场执法机制,建立依法经营、违法必究、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最后,坚持依法行政,加大规范力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要引导小微企业规范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维护规范企业的合法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与培训等,引导企业通过公益回报、创新回报等方式来达成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获取持续增长的深层次的支持和发展的土壤;为进一步提高监管效率,必须借助社会的力量,共同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如可以建立企业打假协作网,发动企业联合起来,提高打假效率;建立社会举报网,借用社会力量扩大监管力量,真正做到“维权千万家”;实施信用监管,强化企业责任意识,督促经营者严格管理自身商品。
参考文献:
[1]郭华生.加快福建经济转型的思考[J].发展研究,2008(9)
[2]伍长南.福建省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1)
[3]张其春,罗辑.福建省制造业结构转型的动态分析与优化路径[J].集美大学学报(哲), 2011(2)
[4]翁文辉,赖汝敏,李元华.福建产业结构转型与低碳发展[J].能源技术经济,2012(2)
[5]丁任重,孙根紧.新时期我国民营经济的转型与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12)
[6]泉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等编.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选编(一).内部资料,2012
[7]泉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编.执法亦可如水.内部资料,2009
[8]泉州市统计局.借民企“二次创业”之力助推泉州民营投资发展[EB/DL].[]. http://www./outweb/index.asp
[9]泉州市统计局.2012年一季度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调查情况简析[EB/DL]. []. http://www./outweb/index.asp
[10]高龙.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强化职能到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8
[11]朱永明,李玉清主编.工商行政管理通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12]马夫.积极发挥工商职能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及中小企业转型升级[J].工商行政管理,2011(19)
附件下载:
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公室
地址:福州市五四路358号 邮编:350003
联系方式:0
闽ICP备 号
建议使用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
您是第位访问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