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国外教授索取国内外文献综述

学术期刊公开曝光北大博士生抄袭国外论文
来源:综合
  北京大学再曝抄袭丑闻。
  澎湃新闻了解到,8月17日,新闻传播类知名学术期刊《国际新闻界》罕见刊登了一则《关于于艳茹论文抄袭的公告》。
  在公告中,该刊称,“本刊近期接到读者举报,称于艳茹的论文《1775年法国大众新闻业的“投石党运动”》涉嫌抄袭。”
  《1775年法国大众新闻业的“投石党运动”》一文发表于2013年第7期,作者署名于艳茹,发表论文时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
  于艳茹抄袭的国外论文题为《"Frondeur" Journalism in the 1770s: Theater Criticism and Radical Politics in the Prerevolutionary French Press》,发表于《Eighteenth-Century Studies》1984年第4期,作者署名为Nina R. Gelbart。
  《国际新闻界》编辑部经仔细对比两篇论文后发现,于艳茹在其论文中大段翻译Gelbart的论文,甚至直接采用Gelbart引用的文献作为注释。
  在公告中,刊物方面还附录了两篇论文,并用黄色标注了于艳茹具体抄袭的内容。据澎湃新闻统计,除了摘要和结语部分,于艳茹几乎全文“翻译”了Gelbart的论文,多个段落甚至一字未改,原文照翻。
  于艳茹论文《1775年法国大众新闻业的“投石党运动”》正文第1页中,被黄色标记出的抄袭内容。
  该刊认为,于艳茹的行为已构成严重抄袭。为了反对此类学术不端行为,该刊决定采取三点措施:
  第一,将于艳茹论文抄袭情况公告于本刊网站,并通报于作者相关单位;
  第二,联系相关文献收录机构,删除于艳茹该文的电子版;
  第三,五年内拒绝于艳茹的投稿。
  8月21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刘海龙在其实名认证微博转载了这一公告,立即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称,“不知道北大历史系怎么处理这事?”
  北大历史学系教授罗新也在其实名认证微博转发了刘海龙的微博,并称:“这个也应公告全系,咸使知闻。”
  截至澎湃新闻发稿时,北大历史学系尚未就这一抄袭事件公开表态。
  在《公告》中,《国际新闻界》称将“联系相关文献收录机构,删除于艳茹该文的电子版”。不过,澎湃新闻登陆中国知网查询发现,目前于艳茹的抄袭文章尚未删除,还可以下载。
  《国际新闻界》是一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新闻传播学综合性学术月刊,刊载国内外新闻传播学各领域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原创性成果。
  目前,国内学术期刊公开刊登抄袭公告较为罕见,8月17日《关于于艳茹论文抄袭的公告》也是该刊官网刊登的唯一一份抄袭公告。
  附:《国际新闻界》关于于艳茹论文抄袭的公告全文
  (http://cjjc./CN/column/item131.shtml)
  本刊近期接到读者举报,称于艳茹的论文《1775年法国大众新闻业的“投石党运动”》涉嫌抄袭。本刊对此进行认真调查和核实后,现将相关情况公告如下:
  1.论文《1775年法国大众新闻业的“投石党运动”》发表于《国际新闻界》2013年第7期,作者署名于艳茹,刊时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
  2.论文《"Frondeur" Journalism in the 1770s: Theater Criticism and Radical Politics in the Prerevolutionary French Press》发表于《Eighteenth-Century Studies》1984年第4期,作者署名为Nina R. Gelbart。
  3.本刊仔细对比以上两篇论文后,发现于艳茹在其论文中大段翻译Gelbart的论文,直接采用Gelbart引用的文献作为注释。本刊已用黄色标注以下具体抄袭的内容,供读者甄别:
  《1775年法国大众新闻业的“投石党运动”》的抄袭内容
  《"Frondeur" Journalism in the 1770s: Theater Criticism and Radical Politics in thePrerevolutionary French Press》的被抄袭内容
  4.鉴于以上的调查结果,本刊认为于艳茹的行为已构成严重抄袭。为了反对此类学术不端行为,本刊决定:
  (1)将于艳茹论文抄袭情况公告于本刊网站,并通报于作者相关单位;
  (2)联系相关文献收录机构,删除于艳茹该文的电子版;
  (3)五年内拒绝于艳茹的投稿。
  5.此次抄袭事件警示本刊要不断完善评审工作。本刊为此工作疏漏向读者致以真诚的道歉!同时呼吁读者和我们共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遵守学术道德,追求学术创新。
  《国际新闻界》编辑部
(责任编辑:UN643)
事件中双方都要担责。[]
数字之道:
谣言终结者: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喝酒要适度……[]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本论坛需要注册, 才能发布信息. 如果您是注册用户,请先
找到13条回复.
跟大家分享一下跟国外作者索取文献的经验
虾 14注册日期
<em id="authorposton10-9-3 15:56
最近经常在搜索外文文献,我用的google学术搜索,这个搜索比学校图书馆外文文献的搜索更快一些,更智能一些(相关度更大),但是总是会遇到要收费的论文,这时候我一般先是到学校图书馆看看这篇文章有没有,如果没有的话,我以前的习惯是算了吧,不要这篇文献了,直到前几天,我突然想到何不给作者写信索要文献呢?国外的作者应该比较慷慨(我也有向国内作者索要过文献,但是没回我),所以就着手向作者写了信,写信开始有点难为了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范文,并做了一些修改,最后得到下面内容:
Dear Pro. XX:
& && && &I am&&a poststudent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China,I major in XXX,my undergraduate major was XXX,Recently I am doing a project about urban-rural
co-ordination of Chongqing city,and I found one of your articles,titled&From Land Use Right to Land Development Right: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China's Urban Development& on Urban Studies,The abstract makes the article sounds interesting to me, I wish I would be able to read the full text of this articles,it would mak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my work, There is usually a fee required to obtain the full text from the&SAGE Journal online&,as a student ,my only income is a small scholarship per mouth, so I am wondering if you would&&consider sending the full text (pdf or word) by email to me, i would be very greatful to you for your help!
& && && &Best wishes !
Yours faithfully
结果第二天作者真把文献Email给我,所以我觉得大家以后要是遇到类似的问题,不妨试一下这个方法。
英文信可能写的比较粗糙,如果有错或者有更好的范本的话,欢迎纠正和推荐哈!
虾 4注册日期
<em id="authorposton10-9-3 17:20
既然欢迎纠正,那我就和你“较真”一下,呵呵。。。
Dear Pro. XX:[1]
& && && &I am&&a poststudent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China,I major in XXX,[2]my undergraduate major was XXX,[3]Recently I am doing a project about urban-rural
co-ordination of Chongqing city,and I found one of your articles,titled&From Land Use Right to Land Development Right: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China's Urban Development& on Urban Studies,[3]The abstract makes the article sounds[4] interesting to me,[2] I wish I would be able to read the full text of this articles[6],[2]it would mak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my work,[3] There is usually a fee required to obtain the full text from the&SAGE Journal online&,[3]as a student ,my only income is a small scholarship per mouth, so I am wondering if you would&&consider sending the full text (pdf or word) by email to me, [2]i would be very greatful[5] to you for your help!
& && && &Best wishes !
Yours faithfully
[1]一般用逗号。
[2]两个及两个以上英文句子必有连词连接。
[3]标点符号错误。
[4]make sb. do sth.,sound应该用动词原形。
[5]grateful,感激。
[6]article,单数。
Dear Pro. XX,
I am&&a postgraduate student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China. I major in XXX, and my undergraduate major was XXX. Recently I am doing a project about urban-rural co-ordination of Chongqing city, and I found one of your articles, titled &From Land Use Right to Land Development Right: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China's Urban Development& on Urban Studies. The abstract makes the article sound interesting to me, so I wish I would be able to read the full text of this article and It would mak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my work. There is usually a fee required to obtain the full text from the &SAGE Journal online&. As a student, my only income is a small scholarship per mouth, so I am wondering if you would&&consider sending the full text (pdf or word) by email to me. I would be very grateful to you for your help!
Best wishes!
Yours faithfully
虾 14注册日期
<em id="authorposton10-9-3 17:27
呵呵,很好,当时应该在发邮件之前在湖上请教一下
虾 4注册日期
<em id="authorposton10-9-3 17:31
呵呵,很好,当时应该在发邮件之前在湖上请教一下
luomango 发表于
17:27 语言在于用嘛,只要能准确表达意思就可以了。
像现在论坛里的中文,要说字、词、语法错误,到处都是,但并不妨碍大家互相交流。
虾 79注册日期
<em id="authorposton10-9-3 19:49
lz很搞笑,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
我多次发邮件要文章,只说对作者的某篇文章感兴趣,问是否可以发给我,就可以了。
Adi Ditkowski,
I'm very interested in your paper--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optimizing acquisition and retention over time problem. Can you send it to me?
虾 14注册日期
<em id="authorposton10-9-3 20:14
楼上的方法直截了当,但是我觉得存在不妥当的地方:
【1】显得有点不礼貌
【2】不便于与作者进一步的交流
【3】跟我的比起来,你那样写要不到文献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风格,可能楼上是那种雷厉风行,喜欢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的人
虾 58注册日期
来自 重庆大学
<em id="authorposton10-9-4 00:22
根本不用那么麻烦,照5楼说的就可以了。跟他要文献,表明你将来有可能在你的论文里引用他的这篇文章,对他是有好处的。别人跟我要文献的时候,我总是很爽快的给他,并且还附加上我们其它几篇文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红杏出墙来
虾 14注册日期
<em id="authorposton10-9-4 00:34
楼上这么牛,别人都开始跟你要文献了......
虾 <font color="#ff注册日期
<em id="authorposton10-9-4 21:47
楼上几位的讨论着实令人高兴
国际上盛行的OA运动(Open Access 被译作开放存取、开放获取、开放共享等等)正是你们讨论的相关话题,大家有兴趣可以上网查询一下有关讨论
这说明学界“供求关系”已经发生变化,其中的奥妙就在“引文”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家Robert K. Merton, ()在其专著《规范理论》中给出了解释:引文是读者用来支付研究债务的货币,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较高表明它从同行那里赢得了较高的“信用”(注:目前花钱买学术论文看的读者已经很少了)
用心看看,国外学者的博客、大学系科网站介绍各自研究领域的栏目,很多都有全文PDF供下载的(我们学校网站的介绍大多就是一个题目)
鉴于此,只要你有通讯作者的电邮地址,绝大多数作者都会积极回复的,记住别的读者向你索取时也要积极点,或许你也可为你或你们的团队建一个网页OA一把!
虾 14注册日期
<em id="authorposton10-9-4 22:54
楼上的建议确实不错,尝试着Google搜索OA居然有很多相关的开放资源,
其中有一个很不错,这是一个获取论文的渠道
虾 35注册日期
<em id="authorposton10-10-21 17:23
我怎么一次都没有成功呢
虾 <font color="#ff注册日期
来自 齐国故都
<em id="authorposton10-10-22 19:45
我也没有成功,人家不摆我。
厦门康辉旅行社 厦门到欧洲旅游 厦门到柬埔寨旅游 cn.com/56413
虾 60注册日期
<em id="authorposton10-10-22 21:55
LZ写的有点罗嗦 直接说对你一篇或几篇文章有兴趣 但看不到全文 能不能发电子版发给我就可以了。有次遇到一个老外说没有电子版 然后向我要地址说可以给我寄一份打印的(最后给我一个扫描的) 真的感觉很负责。
另外大家发邮件的时候最好用GMIAL或HOTMAIL,用雅虎,163发别个可能收不到或是垃圾邮件。(有次一个老外给我回复是他那边显示我的163邮箱是垃圾邮件)
我就不说,你还没用美人计呢。。。
虾 95注册日期
<em id="authorposton10-10-23 20:34
受益,楼上各位都是高人啊
Chongqing University. Bulletin Boards. Powered by:
联系电话:023-,联系人:王老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在原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农村发展学院等院系(部)基础上组建的。目前已形成了合正规教育、培训和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体系,有着广泛的国际交流、长期的对外合作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潜力无限。
学院的各类专题活动
教学/学术研究
成长的足迹/交流
学术讲座:乡村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背景--谈谈从国外经典文献阅读中获得的启迪
    学术讲座
  主&&题:乡村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背景:谈谈从国外经典文献阅读中获得的启迪
  主讲人:叶齐茂
  时&&间:&日(星期日)&&下午18:30 - 21:00
  地&&点: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 人文与发展学院CIAD报告厅
  地& 址: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100193
  联系人:刘林,电话:,&&邮箱:LiuL@
为了这期讲座,特发三本书的前言,让参与者先有所知。
城镇化前言:
  当今中国,52.6%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镇地区,90%以上经济总量产生于城镇地区,65%以上能源消耗在城镇地区,而70%以上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来自城镇地区。城镇化过程和城市增长与当今中国各种发展中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新型城镇化是当前及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成为经济转型期的重中之重。因此,党的十八大提出,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人们普遍认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将陆续释放1.5亿至2.1亿农业剩余劳动力,这会给未来中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也有人担忧,新型城镇化可能变成一场投资&大跃进&,将会大兴土木,圈地造城,逼农民进城上楼,却无法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必需的就业、发展机会,这将最终导致阶层对立乃至社会动荡。城镇化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已获得广泛共识。
  在&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问题上,政策制定者、政府官员、学者、百姓,围绕当前一系列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及户籍制度改革、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土地、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内需、城镇发展模式向提高质量转型、城市群等,对我国城镇化道路的&中国特色&和&新型&等概念的内涵做出了自己的诠释。人们怀着良好的愿望,还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政策建议。
  当然,我们对我国城镇化道路必须遵循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化客观规律&可能还认识不足,或者说,我们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化客观规律&的认识还是零碎的,分学科的、不全面的、缺乏系统性的,甚至于有时把&城市规律&与&城镇化规律&混为一谈,把&城镇化质量&与&城镇质量&当成了一件事。因此,我们目前对&城镇化客观规律&的认识,很具体的说,对城镇化属性、城镇化关系和城镇化质量的认识,似乎还达不到综合指导城镇化政策制定的水平,更糟糕的是,按照我们目前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化客观规律&的认识,很可能造成许多不可逆转的错误,尤其是在生态环境方面。
  城市是一种地方。城镇化是一个过程,确切地讲,城镇化是一个同时转变地方、转变人口、转变经济、转变创造城市社会的那种建筑环境的过程。原则上讲,研究&城镇化的客观规律&就是研究一种称之为城镇化的&转变过程的&规律,而不是一种称之为城市的&实体的&规律。这样,城镇化的客观规律反映的是一种动态过程的规律,涉及到各种城镇化过程中诸要素的规模、速率、比例、倾向和非常复杂的关系。
  现在,国外学术界已经开始用统计学、几何学、网络科学、数字模拟等方式,在对现实的城镇化复杂过程做出简化或忽略掉一些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定量地表达了一些城镇化的规律,当然,为了综合的和历史的地表达极其复杂的城镇化的客观规律,人们更多地还是采用了定性的方式。同时,国外学术界还在研究城镇化过程与其他系统相互作用的一些城镇化规律,研究提高城镇化质量的一些城镇化规律。
  根据当前&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需要,我们收集翻译编辑了14篇近10多年发表在国外一类学术期刊上且获得很高引述率的学术论文,把它们分别置于&城镇化属性&,&城镇化关系&和&城镇化质量&三个部分中,希望这些学术论文所采纳的角度、所使用的方法、所做出的发现和所提出的观点,能够对国内城镇化研究有所裨益。
  本书第一部分的6篇论文分别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城镇化的属性。在&城市规模、比例和形式&一文中,作者对城镇化的比例属性、分形几何属性、异速生长属性和网络属性做了概括性地描述,随后,&城市齐普夫定律&一文中对城镇化过程中城市人口规模分布的幂律属性进行了解释,&比较欧洲城市模式形态&一文以欧洲城市形态为例,解释了城市形态的分形几何属性,&增长、创新、比例和城市生活速度&一文定量地描述了城镇化的比例属性。&消费城市&一文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证了在当前城镇化中显示出来的消费属性,而&资本主义危机的城市根源&一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论证了城镇化从未改变的资本积累属性。
  本书第二部分共收录了4篇论文。&重新思考人力资本、创造性和城市增长&一文讨论了城镇化与城市生活条件的关系;&城市的多样化和专门化&一文讨论了城镇化与城市产业结构的关系;&保留农田和农民&一文详细描述了城镇化与农业,特别是都市农业的关系;&地貌景观变化和欧洲城镇化过程&一文从乡村地貌景观变化的角度,论证了城镇化与乡村发展的关系。
  本书第三部分共收录了4篇论文。&统一的城市发展理论&一文概述了一般城市特征的定量规律,作者认为这些定量关系是对城镇化宏观质量做出政策性判断的依据;&城市形式和自然过程&一文对城镇化对生态的消极影响,&城市多样性和经济增长&一文讨论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城镇化、城市生活影响和健康&一文讨论了城镇化对城市人口健康的影响,分别作了定量和定性的描述,从而为判断城镇化的质量提供了依据。实际上,本书第一部分中许多有关城镇化属性的判断,也具有对城镇化质量做出判断的性质。
  读者需要注意到,本书选编的这些国外学术文献所反映的城镇化,在规模上和速率上,都不能与目前世界范围正在展开的城镇化过程同日而语,尤其是不能与目前我国正在展开的城镇化过程相提并论。但是,这并不表明,历史的城镇化、别国的城镇化、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的城镇化、不同经济制度下的城镇化、不同社会文化传统条件下的城镇化,与我们正在展开的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毫无共同之处。实际上,书选编的这些国外学术文献所反映的城镇化过程,在比例上、倾向上、非常复杂的关系上、甚至何为积极的城镇化结果,何为消极的城镇化结果这类城镇化质量的认定上,可能与我们正在展开的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遵循着共同的规律。虽然国为城市形态与我们有着巨大差异,但是,人类社会机制总有某种普遍性的存在。所以,在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的特色时,我们还要睁眼看世界,积极借鉴国为学术界在城镇化过程一般规律研究方面的新发现、新角度、新方法、新成果,以本土智慧和努力为基础,找出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城镇化的特殊规律。这正是编辑本书的初衷。
  读者还需要注意到,在本书所选编的这些国外学术文献的作者之间,存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的冲突甚至对立,例如爱德华.格莱泽(第五章)和戴维.哈维(第六章),理查德.佛罗里达、爱德华.格莱泽、克拉克和迈克尔.斯托波(第七章)。这从一个角度反映出,国外学术界还没有在城镇化的基本要素上达成共识,还没有一个把城镇化作为研究对象的统一理论框架。一般而言,有关共享城市中心和产生收入的人们之间的公理条件,或与城市土地使用和生态系统服务退化相关的时空替代模型,还没有理论化。也就是说,国外学术界还没有从跨空间、地点、时间和文化的角度上,弄清究竟什么构成了城镇化的基本方面。第二、国外学术界还没有批判地考察把城镇化系统表达为不同于其他系统的那些经验证据,回答与城镇化相关的因素和过程,如何影响其他系统。第三、国外学术界还没有真正找到城镇化与&地球系统&其他方面之间的关系。
  当然,我们在本丛书的另外一本选编《城市生态建设》中,汇集了一些与最后一个问题相关的学术文献。读者可以把那一部分文献分别纳入本书的三个部分中,因为,它们分别涉及到了城镇化的属性、关系和质量问题。
  我们选择的这些文章不可能囊括所有城镇化过程一般规律研究方面的新发现、新角度、新方法,甚至于漏掉的远远大于收集到的。尽管如此,如果本书收集到的发现、角度、方法对我们当前的工作有新意,有启发,有帮助,那么,我们也就知足了。
  在对本书内容做了简要介绍之后,我们还想对本书的性质、目标和选编方法做几点说明:
  《城镇化》不仅是一本文献选编,而且还是一本国外关于城镇化问题的关键学术文献选编。
  《城镇化》的目标是,为读者提供一份国外学术界有关城镇化规律研究的科学文献,因为,真正能够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首先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和研究城镇化的客观规律,并在城镇化实践中,不断修正我们的认识。
  按照中央有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总要求,我们选择引进了与此相关国外学术文献。然后,在&城镇化属性&、&城镇化关系&、&城镇化质量&的框架下,把这些国外文献翻译编辑成为《城镇化》。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编辑方式,让这些翻译文献能够对我们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有所贡献。
  我们是根据学术论文的&引述率&,即该篇论文被其他学术论文或著作引述的次数,和作者的&影响力&,即该作者全部作品的总引述次数,选择引进符合本书目标的文献,而不是根据个别专家或个别学科专业协会的意见引进的。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引进方式,剔除学术界内部的主观性和门户偏见,让我们国内的各界读者更好地了解国外各界和各学科普遍认同的科学成就。
  《城镇化》收入的文献都是近10-15年以来,在&城镇化&主题下,由目前城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领军人物和现任大学教授,发表在如&自然&、&科学&、&景观和城市规划&、等国外一类学术期刊上的学术论文。
  为了读者阅读本书的便利,我们编撰了索引,增加了&译者注&。
  《城镇化》是计划后继出版的&城市发展建设文献阅读译丛&系列的第二本选编。随后,我们将按照中央&五位一体&的改革总任务,再编辑《城市与区域地理阅读文献》、《城市经济阅读文献》,《城市文化阅读文献》,《城市社会阅读文献》,《城市政治阅读文献》以及《城市阅读文献》等。
城市生态建设前言:&&
  宇宙大爆炸137亿年之后,宇宙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第一部分)。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类支配的地球上&。如果维托塞克教授所做的这个判断(第一章)是正确的,那么,在地球生命还将延续的15亿年中,我们走向何方,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要在如何管理当前人类需要和维持生物圈提供物品和服务的长期能力之间做出选择&。如果真有福利教授所提出的这种选择(第二章),那么,我们就要为未来人类的1500万代子孙(假定他们的平均寿命为100岁)安排我们今天的土地使用方式,以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生物圈。&具有机动车道的巨大道路网横跨陆地,显示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生态学前沿&。福尔曼教授,这位景观生态学和道路生态学之父,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道路生态的故事(第三章)。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改变已经引发了生命史上第六次大灭绝,导致全球生物体分布的广泛变更&。如果蔡平教授这个判断不是耸人听闻的话,人类的确会在灭绝其他生命的同时也毁灭掉自己。因为我们需要生态系统提供的物品和服务来延续我们的文明,所以,&我们应该使改变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后果和社会后果最小化,从而给未来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留下选择的余地& (第四章)。当我们扬起城镇化的风帆时,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格莱泽教授盛赞&城市的辉煌&,而亚利桑那大学生态学家格林教授却,城市&改变了地方和区域的土地使用和土地覆盖、生物多样性、水文条件,城市废弃物的排放影响了从地方到全球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气候& (第五章)。也许谁的判断都不错,但是,看问题的角度、立足点和优先发展选项有所不同。
  石头成为工具250万年之后,人类终于意识到自己所创造的栖息地难以延续。除了自然的生态系统外,人类在自己的栖息地里营造出了一个人造的生态系统,即城市生态系统。然而,这个城市生态系统目前的幼稚程度不亚于先民的&钻木取火& (第二部分)。萨瓦德教授(第六章)以鸟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反应为例,给我们描绘了城市生态系统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严重缺陷和可能的解决办法。麦金尼教授(第七章)则从人类之外所有生物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反应上,给我们描绘了城市生物同质化的倾向和城市所造成的生物多样性全球贫乏的现象。除开详细证明了&第六次大灭绝&的论断外,麦金尼教授提出了另外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城市化影响了人类对自然的感觉。人类正在越来越不熟悉天然生物环境,失去了与天然生物环境的联系,没有与原生物种相联系的经历,不了解他们所在地区的原生物种,所以,试图诱导和促进公众支持对原生物种的保护可能相当困难。布朗德议员(第八章)以他在市政府工作的经验为基础,除开描述城市生态系统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给城市居民提供的生态物品和生态服务外,他特别强调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效益。&如果我们能够把增加的价值分配给生态系统,那么对新的基础设施项目或保护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就会发生变化&。麦克唐奈和皮克特教授(第九章)采用&城乡梯度&的生态学研究方法,分析了从市中心到郊区乃至周边的乡村地区的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对城市化开展生态学研究的理论模式。我们大多数城市本身就是城乡一体化管理下的城市,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建制相比较,我们有开展城乡梯度生态环境管理的制度优势。尤因教授(第十章)所主持的这项生态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们创造的城市形式本身,就有很多不适合于我们这个生物物种的地方。&城市形式与某些形式的体力活动和一些健康后果紧密相关。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细化对城市形式的衡量,需要改善对体力活动的衡量,控制对体力活动、肥胖和与健康结果相关的其他个别的和环境的影响&。
  半坡式聚落形成1万年后,人类终于意识到了要拆&城&,向自然开放自己的栖息地。当然,现在还不是很多人认识到了这一点(第三部分)。麦金尼教授认为(第十一章),在生物多样性教育中,&城市适应者&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把立足点放在这些大众熟悉的郊区群落和物种上,对公众展开生物多样性的教育,以此推进公众对生态更替理论的了解,对原生植物影响原生动物多样性的认识。实际上,要想改善我们对所有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保护,必须培养更多掌握了生态知识的公众。只有有了掌握生态知识的大众群体,城市生态学才能够得到应用,从而推进原生物种的有效保护。最后,我们收入了由15位教授共同撰写一篇科学论文&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当前共识&(第十一章),权作本书的结论:我们对城市生态建设有了战略性的共识,但是,我们对如何具体开展城市生态建设的认识,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必须进一步研究。
  在对本书内容做了简要介绍之后,我们还想对本书的性质、目标和选编方法做几点说明:
  《城市生态建设》不仅是一本文献选编,而且还是一本国外关于城市生态建设关键学术文献选编。
  《城市生态建设》的目标是,为我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提供一份科学背景参考资料,以便读者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增强本领。
  按照中央有关&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的总要求,我们选择引进了与此相关国外学术文献。然后,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框架下,把这些国外文献翻译编辑成为《城市生态建设》。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编辑方式,让这些翻译文献能够对我们树立这种生态文明理念有所贡献。
  我们是根据学术论文的&引述率&,即该篇论文被其他学术论文或著作引述的次数,和作者的&影响力&,即该作者全部作品的总引述次数,选择引进符合本书目标的文献,而不是根据个别专家或个别学科专业协会的意见引进的。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引进方式,剔除学术界内部的主观性和门户偏见,让我们国内的各界读者更好地了解国外各界和各学科普遍认同的科学成就。
  《城市生态建设》收入的文献都是近10-15年以来,在&城市生态&主题下,由目前城市生态领域的学术领军人物和现任大学教授,发表在如&自然&、&科学&、&景观和城市规划&、&生态经济&、&生态应用&等11家国外一类学术期刊上的学术论文。
  为了读者阅读本书的便利,我们编撰了索引,增加了&译者注&和&译者附录&。
  《城市生态建设》是计划后继出版的&城市发展建设文献阅读译丛&系列的开篇之作。随后,我们将按照中央&五位一体&的改革总任务,再编辑《城镇化阅读文献》、《城市与区域地理阅读文献》、《城市经济阅读文献》,《城市文化阅读文献》,《城市社会阅读文献》,《城市政治阅读文献》以及《城市阅读文献》等。
城市群:城镇区域经济前言&
  按照中央有关&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总要求,我们选择&聚集经济&作《城市群:城镇区域经济》为切入点,而不是国内讨论城镇群时通常采用的&地理形态&、&规划布局&、&轴&等作为切入点,换句话说,我们以城镇化的原因,经济增长,作为本书的切入点,而不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城镇化,作为本书的切入点。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是&聚集经济&导致了区域产业簇团,吸引劳动力转移,形成具有竞争性的产业及产业集群,进而推动区域的城镇化发展,所以,&聚集经济&才是城镇化的内因和核心推动力,是城市群形成的内在机制。同时,根据中央的要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我们努力为读者选择能够找到&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新活力&、&新动力&、&新体系&、&新优势&和&发展后劲&的国外相关文献。然后,在&理论基础&、&实证分析&和&经验教训&的框架下,编辑这些国外文献。尽管文献是外国的,但是,我们是针对十八大以来,各界对&城镇化&乃至&城市群&问题的关注点而选择和编译的。希望经过这种编辑方式,让这些引进文献本身能够对推进城市群发展乃至新型城镇化的展开有所贡献。
------分隔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查找国外文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