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盘广场舞有影无音dj是怎么回事

||||||||||||
您现在的位置:&&
润物无声巧解大妈和住户心结 广场舞可以不扰民
――上海刚性执法加柔性管理降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
  【中国环保在线 地方新闻】 广场舞声音响起,居民区安静&荡然无存&,如何让广场舞不扰民?近日,上海刚性执法加柔性管理降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取得良好成效,使得广场舞与宁静和谐共存。上海刚性执法加柔性管理降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    响亮的喇叭、欢快的音乐、整齐的动作&&近来,随着上海渐渐走出梅雨季节,凉风习习的夏日夜晚,成群结队的人伴着音乐齐跳广场舞的场面也愈发多了起来。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无论是在公园中、广场上,还是小区内,到处都是一派歌舞升平。    但是,跳舞的音乐声、露天卡拉OK的音响声,让附近居民的安静&荡然无存&。    一边是大妈们对文化活动的热情追求,一边是周边居民面对噪声的忍无可忍。如何处理广场舞噪声扰民的矛盾?    对此,上海采用刚性执法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依照上海市发布的《关于加强公园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对于噪声扰民行为,公园管理方应及时进行劝阻,劝阻不听者,报公安部门处理,情节严重的,还可以处以一定金额的罚款;另一方面,采用柔性管理方式,用疏导人群、调整场地、帮助选曲等办法,规范化管理广场舞。两者互为补充、刚柔并济,让广场舞不再扰民。    刚性执法&&    安装分贝器&监督&音量,飙高音者受处罚    自7月1日以来,上海66座公园绿地延长开放时间后,不少广场舞大妈、露天卡拉OK也纷纷&移师&公园。    都是公园延长开放时间惹的祸?    近日晚7点,在虹口区四川北路公园,虽然被纳入延长开放的名单,但这家公园其实一直都是24小时开放。&四川北路公园只要天气好,一到晚上就热闹得不得了,唱歌的、跳舞的、下棋的、推拿的、玩滑板的、散步的,什么人都有。&一位老先生说道。    广场舞大妈们舞得起劲,播放的音乐很有节奏感,但并未让人觉得是噪声。突然间,《青藏高原》的歌声传来,立刻盖过了舞蹈的音乐声。循声而去,一群人正围着一台电脑和一台播放器,一名老者正在卖力飙高音。    类似的露天卡拉OK还有3处,各自占据着一块地方。&《青藏高原》分贝太高,一飙高音,就让人受不了。&在公园里乘凉的居民,最大的意见就是卡拉OK的音量问题,&还好家离公园有些距离,否则晚上休息不好,但我们来公园里散步也希望有一个稍微安静点的环境。&    据绿化部门消息,卡拉OK声、跳舞的舞曲声过响,是延长开放时间的公园绿地里较为普遍的现象。对于公园绿地延长开放时间后产生的噪声扰民问题,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共绿地处负责人表示,噪声问题的确是公园绿地延长开放时间后最大的问题,也是最大的矛盾,&一方面,喜欢唱歌跳舞的人希望公园绿地延长开放时间,另外一方面,附近不喜欢唱歌跳舞的人希望公园绿地尽早闭园,让他们有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    如何协调跳舞者和居民的矛盾?    怎样协调这一对矛盾?按照《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要求,每日22时~次日6时,开放式公园不得开展使用乐器或者音响器材的健身、娱乐等活动,公园不得使用外置扩音装置的音响器材。根据上海市绿化部门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公园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噪声源测试距离和认定标准以活动团队外围边缘20米处为测试点,对测试点的声源噪声大于等于70分贝的,公园管理方应及时进行劝阻,劝阻不听者,报公安部门处理。情节严重的,还可以处以一定金额的罚款。    为此,一些公园想出了安装分贝器的方法。中山公园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人流量特别大。19时,记者在中山公园看到,一处广场上,投入地跳舞的大妈们不下200人。不过,伴舞音乐音量并不很大。旁边,一个分贝器不断跳动着数字&60、65、62&&&。正在巡逻的一位保安说,这是公园特地安装的装置,用来提醒跳舞者注意控制音量,不要超过70分贝。    采取安装分贝器来&监督&音量的不止中山公园一家。闸北公园虽然不是延长开放时间的公园,但由于白天公园里唱歌跳舞者众多,因此,公园几年前就装了分贝器,要求唱歌跳舞者将音量控制在70分贝以下,是上海较早采取这一措施的公园。    &有时候声音大小是个人的感觉,闸北公园安装分贝器不仅提醒、监督唱歌跳舞者,也让住在旁边的居民对唱歌跳舞者到底发出多大的声音有了客观认识,不再因为声音大还是小争论不休。&闸北区绿化管理中心负责人如此表示。    上海市绿化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选择哪些公园延长开放时间主要是考虑这家公园照明等基础设施是否满足夜间开放条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随着每年部分老公园完成改造,满足夜间开放条件的公园逐渐增多,使得喜欢唱歌跳舞的居民不用再挤占地铁出口等空地,有了更多选择。&不过,绿化部门建议,大妈们在公园跳舞时,要尽量选择离居民区稍微远一点的地方跳,这样即使有较大的声音,对居民影响也比较小。    柔性管理&&    从疏导、选曲、广场规范化入手,润物无声解心结    针对&广场舞&扰民的争议,政府出台条例依法治理正当其时,但仅仅依靠处罚并不够,还需要多种形式的柔性管理。    引导舞蹈团队科学选址    日前,上海市文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考虑通过柔性管理手段,力争解决广场舞扰民问题。这其中,黄浦城管南京路步行街青年突击队对&广场舞&的疏导成为经典案例。    闻名遐迩的南京路步行街是上海的窗口,也是上海的骄傲。全国、全世界的人来上海都要到这里逛逛,一千米长的南京路步行街上,从食品一店到浙江路一段大约150米,是一千米中最狭窄的一段,好比步行街的&咽喉要道&。    两年前,步行街上突然来了很多团队,唱歌的、跳舞的,最多时达到30多个团队,150米&咽喉&上更聚集了不少交谊舞、排舞和唱歌爱好者。团队来步行街,看中的就是热闹,人越多,唱的、跳的,就越有劲。有一阵子,&咽喉要道&交通几乎堵死了。每天下午到晚上,团队在表演,游人在围观,要走路的走不动,&当当车&也开不了。    &当当车&过不去,司机发急了就让&当当&声放大好几倍;团队觉得自己受了干扰,再放大音响&&相互之间&飙音量&,庞大噪声惊扰了两旁的居民、旅客和商家,110投诉不断&&蔓延全国的&广场舞&跳到了南京路步行街,怎么办?    &什么,步行街两边楼上还有居民住啊?&一名团队召集人听城管说居民投诉噪声扰民,表示不相信。黄浦区城管就请团队去居民家体验一下。单单&咽喉&两侧的二楼,就住了10多户居民,周边还有四五家旅社、酒店,不堪噪声之苦的除了居民,还有大量旅客。    让团队知晓噪声扰民,只是疏导的第一步。接下来,更重要的是为团队找出路。有的团队原本在别处有地方,有的团队原本没有地方,那就想办法找地方。南京路步行街尽头的新世界对面是下沉式广场,比较空旷,唱唱跳跳,不会堵塞交通、也不会噪声扰民,一些团队就搬到那里去了。    &两年里,曾经聚集在南京路上的30多个团队,现在绝大多数都换地方了。&黄浦区城管局有关人士说,&只有广大市民达成一个共识,才能让南京路步行街回归&本位&&&保持商业街区的顺畅通行、繁华有序。&    编创8套低音舞曲    除了疏导之外,柔性管理还可从选曲和广场规范化入手。    据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在近期编创了8套&广场舞&进行全区推广,从乐曲选择等方面尽可能降低&广场舞&对他人的影响。    上海市闵行区也正在探索广场文化服务管理新思路,对全区100个市民广场进行灯光、音响、标识立柱等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改造,并改进其管理运作模式,力争做到群舞不扰民。    &我们近期对包括广场舞在内的社区文艺活动进行了一次调研,舞蹈、戏曲、音乐最受社区市民关注的项目,而编创人员缺失则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今年将组织1.1万名社区文艺指导员进入社区开展工作,这也将一定程度上提升&广场舞&的质量和规范性。&上海市群艺馆萧馆长透露。    各方声音    广场舞,让人又爱又恨    大妈心声    张大妈:&只要我的广场舞步足够快,我就可以把寂寞甩在身后,孤独永远追不上我。&    席大妈:&我十分喜欢跳广场舞,不仅易学易跳,而且还锻炼身体。躁动的持续音乐声困扰很多居民,噪声带来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附近住户    杨先生:&跳广场舞与居民安居本不该是对立的关系,居民有跳舞健身的权利,附近的住户也有享受安静的权利。&    周先生:&我们希望政府部门把公园规范化一下,划分成不同的区块,将跳广场舞、唱卡拉OK的市民分配到各自的区块活动,由公园管理部门统一提供音乐,控制音量。不是说不让他们唱,只要在我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就行。&    专家建议    居委会和街道,引入奖惩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赵文杰:广场舞团队遍布全市,是否可纳入网格化管理。利用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平台,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之前。此外,广场舞管理是否可以引入适当的奖惩机制?比如通过区社体中心或者街道,为辖区内广场舞团队设立年度奖励基金。每年广场舞团队活动开展得好,没有发生居民投诉,就予以奖励。反之,可以要求团队停止活动并及时整改。    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于海:跳广场舞的人有活动的权利,而受到影响的人有居家生活的权利,两者之间不应该成为矛盾,而是怎样平衡的关系。双方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居民了解跳舞是一种正当的活动,让跳舞者意识到也会产生负面效果,达到民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的。居委会和街道可以有所作为,对有些活动区域离小区比较近的广场舞团队,通过建立文明公约,对广场舞活动时间加以限制。此外,可以在街道范围内&挖潜&,比如利用学校场地,开辟新的公共活动场所,让广场舞有更大的活动空间。
(来源:中国环境报)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环保在线,。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周排行月排行
自2013年“大气十条”出台,安徽主动参与长三角区域大气联防
不过就治理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来说,北京尚未将环境信息化的
琼海“榔烟”悄然消失,只是海南省槟榔从人工烟熏到实现绿色
为了有效治水,浙江省桐庐百江镇出台了很多措施。
浙江省海宁市警方近日破获一起跨越江、浙、沪、赣4省的特大
环保腐败从根本上来说,是因审批权、监管权、处罚权等行政权
园林行业的春天才刚刚开始,园林企业分食生态环保万亿市场。
天通吉成干燥设备能够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佼佼者,到底有何秘
在人们印象中,环保部门应该是一方环境的守护者,是蓝天绿水
据透露,水十条明确治理目标,是到2017年前消灭劣五类水。
两部委近日发布3份PPP文件消息在业内备受热议。作为在“拯救
不管是“久病成医”,还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已定下定
雾霾遮天蔽日,不少发达国家都经历过。反观今日我国,煤炭清
近日,国家能源局研究六项措施为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
近日,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绿色江南、绿色潇湘共同发布的绿
好消息传来,民用口罩新国标即将出台,防霾口罩市场乱象将休
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张,秦台河逐渐成
过去曾长期被看作为市农行家中的柴火的农林废弃物,现在在贵
重庆此次引入多方合作者联手开发,意在进一步整合各方投资主
上海各区各出绝招,打响了环境污染治理攻坚战。
新《环保法》实施在即,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也在紧锣密
余杭在污染治理上坚持共防共治、属地管理的原则,主动与周边
如今,许多居民都开始以一种更谨慎的目光四处打量自己生活多
多地环保腐败窝案频发,执法者成违法者保护伞,引发民众的愤
《2015环保设备采购大全》招商火热进行中,将为您的2015品牌六成市民为无声广场舞鼓掌 大妈不乐意了:耳机的钱谁出?
广场舞噪音扰民怎么办?鸣枪、放藏獒、泼粪、扔沙子…诸如此类偏激的做法只会让矛盾加剧。宝安福永街道广场舞大妈的做法是戴着耳机跳舞,也称无声广场舞,设备由深圳一家科技公司研发,近日正在包括海印长城、阳光棕榈园在内的几个小区免费试用并推广。据了解,广州、郑州、济南、成都等一些城市的广场舞大妈也在尝试无声广场舞。民调中心联合大粤网发起的调查问卷显示,总共1467位受访者当中,近六成市民为无声广场舞叫好,理由是它能有效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广场舞扰民问题。走访几个先行试验的小区发现,作为一件新生事物,无声广场舞在推广过程中有人赞有人弹。福田一直在“不扰民”与“享权益”之间找平衡“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红透半边天的神曲歌词在夜幕中响起,一会儿又转成了激情旋律的《最炫民族风》,一会儿,又变为舒缓的歌曲,在不同的节奏下还夹杂着领舞人的动作指令,大妈大爷们随着节奏舞动着,并不时变换着动作,看不出一丝疲惫的神情。每到换歌的时候,他们才能停下来休息数秒,不少大妈在换歌期间双手叉腰喘口气,又在新的歌曲带动下跳起来,这就是公园里跳广场舞最普遍的情况。而且让很多年轻人感叹的是,广场舞歌曲紧跟时代,什么火爆就来什么,往往一首歌曲刚刚开始流行,晚上它就会出现在跳舞现场。“大妈们也是很有才的,我在这里散步发现她们经常变换歌曲,编舞也编得不错。”一位年轻的学生说道。在皇岗口岸生活区的中心公园,跳广场舞的大妈们舞得激情四射,同时,较高分贝的音乐响彻周围。“广场舞方便、便宜、又可以健身,我知道有人嫌我们广场舞的音乐吵,但是这是我们的权益。”一位领舞大妈说道,如何在“不扰民”与“享权益”之间寻找平衡,给跳舞的大妈和周围邻居们留下了一个难题。买蓝牙耳机的钱谁来出是关键如今,政府拟推行戴耳机跳广场舞的措施,这样做既有利于避免广场舞噪声扰民,又可以让大妈们畅通无阻地舞起来。目前,南山和宝安的一些区域已经作为试点实行。对戴耳机跳广场舞的举措,跳舞的大妈大爷们普遍表示欢迎:“这样以后就不会有人嫌我们吵了,管理处也不会赶人。”但是168元每副蓝牙耳机的价格让生性节俭的大妈们纷纷摇头,“太贵”、“如果政府出耳机的费用就考虑接受蓝牙耳机跳广场舞,否则免谈”。有市民在受访时表示,既然大妈嫌耳机贵,而政府出资购买全部耳机费用也太高,可考虑将无声广场舞或者消声耳机列入公益行动,号召公益组织或者政府出钱购买蓝牙耳机,免费发给大妈,让她们戴着耳机跳舞,这样既可以让大妈跳舞,又不会扰民,是一种双赢的局面。无声广场舞来了你怎么看?本次调查共收回网络问卷1318份、电话问卷149份,合计1467份。问卷设置有单选题和多选题。数据来源:民调中心、大粤网组织实施:民调中心、大粤网1.你们小区有人跳广场舞吗?(单选)A.有84.94%B.没有15.06%2.小区广场舞对你的生活是否有影响?(单选)A.有影响,主要是噪声方面60.40%B.没影响39.60%3.你听说过无声广场舞吗?(单选)A.没听说38.72%B.听说过61.28%4.你怎样看待无声广场舞这个新生事物?(单选)A.很好,可以解决噪声扰民问题56.71%B.没有音乐的舞蹈,场面会很诡异24.13%C.不好评价,跳舞者可能不太习惯19.15%5.为了协调居民与舞蹈者之间的矛盾,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多选)A.提请人大立法,制定关于广场舞的法律法规40.83%B.居民与跳舞者拟好书面约定,按约定办事43.29%C.请居委会、派出所出面调解38.17%D.其它26.24%建议戴耳机时间最好不超过十分钟?大妈们得跳一个小时啊对于长时间戴蓝牙耳机,武警总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王晓露博士表示,从医学的角度,戴蓝牙耳机时间过长,会影响听力,不主张戴着耳机跳广场舞。尤其跳广场舞的场所不一,如果环境比较嘈杂,音量小了肯定听不清,必然会将音量调大,带来的就是对听力的损害。此外,跳广场舞的多是年龄较大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听力是走下坡路的,所以长戴耳机造成的声损害,往往就是不可逆的。对于广场舞使用的耳机,王晓露建议,最好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外罩式耳机,音质相对较好,能包住耳朵,外来声源的干扰也少。使用时音量最好控制在“能够听到声音就好”,不要追求大音量和过瘾。因为大音量会带来失真、刺耳。此外,戴耳机时间也不要超过10分钟,防止听力损伤。王晓露提醒广大广场舞爱好者,声音的大小是一个主观的评定,戴耳机造成的声损害一般感觉不出来,无形中听力会逐渐下降,表现出来就是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因此要做好定期听力检测复查,一般三个月左右为宜。采写:福田通黄丹
投资额:1-3万关注度:5329
投资额:5-10万关注度:4891
投资额:5-10万关注度:4067
投资额:1-3万关注度:4716
投资额:1万以下关注度:5094
投资额:1万-3万关注度:5683昙花一现的无声广场舞也余音袅袅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陈城
  作者:范子军
  今年7月底,贵阳市中东社区在文昌阁广场发送无线耳机,推“无声广场舞”。然而不足一个月,跳舞的市民纷纷摘下耳机,重新打开音响。(8月28日贵阳晚报)
  “无声广场舞”昙花一现,显然不只是社区的尴尬,也显示出“大妈”们的无奈和执着。不过,有道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尽管存续不到一月,却未必一无所获,相反余音袅袅,留给我们值得反思、玩味和借鉴的东西。
  一段时期以来,大妈广场舞既是城市一道特别的风景,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人文现象,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方有共识、有争议,但是为破解矛盾所做出的努力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从最初不堪噪音骚扰者的放高间炮、设置障碍乃至泼粪等粗鲁方式以暴制暴,以及大妈们不甘丢失“阵地”,表现出诸如搬走广场车辆、不惜大打出手等强悍姿态,到如今社区主动伸出橄榄枝送无线耳机、大妈们也乐意接受这一“馈赠”的变化,我们已经看出了各方相互之间的“妥协”,由此也释放出理解、谅解和互动的善意,这无疑是值得欣慰和感奋的进步。
  戴耳机跳舞不方便外,还有耳机不够用,耳机夹着脑袋不舒服,尤其是无声广场舞没了交流、互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本意、失去了应有功能,这些确是不争的事实,大妈们弃用耳机的做法也可以理解,而社区方面并未强求,更没有放弃,表示将寻找其他办法,如此等等,至少让我们感受到来自广场舞的“声音”不再那么尖锐、刺耳。
  “大妈广场舞”老大难到底有没有彻底破解的路径和办法?贵阳社区“无声广场舞”的尝试及其失败,至少又给大家提供了可供解剖、研究的素材,让有关各方对广场舞有更新、更深、更全面的认识,也让“大妈们”感受到社会的宽容、关爱,进而不断促成社会管理层面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拿出更理想、有效的破解办法,赋予“大妈广场舞”越来越温馨的文明色调。(范子军)[责任编辑:陈城]
一周图片排行榜
  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孙笑侠  北京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燕继荣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吕德文
光明网版权所有关键字:&广场舞中国广场舞广场舞大妈不放音乐就成神经病广场舞扰民
广场舞作为一种群众娱乐、健身活动,近年来备受关注。一方面,广场舞遍及城乡大街小巷,参与面广;另一方面是噪音扰民等问题时有耳闻,甚至有成都居民每5分钟报警一次、北京市民鸣猎枪放藏獒驱赶跳舞者的极端事件。
广场舞如何不扰民?有些地方对场地、时长、时段、音量等进行限制;有的发放耳机推广&无声广场舞&。近日,&无声广场舞&试验先后在各地开展。此举受到附近居民和网友的力挺。不过也有舞者认为&没有一点声响,就一群人在那里静悄悄地比划,别人看了还以为是神经病呢。
广场舞舞者:跳舞没有声响别人还以为我神经病(资料图)
成都市人民公园每天都有噪音扰民投诉
倡导&无声舞&,舞者没兴趣
5月4日是个星期天,成都市人民公园内游人如织,各类露天KTV、演艺队、带着扩音器走来走去的老年人,将公园变成了异常喧闹的舞台。当然,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让人爱恨交加的广场舞。
记者发现,人民公园内的广场舞起码有5支以上的&队伍&,每支队伍的人数少则有二三十人,多则上百人,其中绝大多数是稍上年纪的大叔大婶。喧嚣的舞曲中,他们整齐划一的舞姿吸引了一些游客驻足观看,但也有很多游客厌恶地掩耳走过。
广场舞造成的噪音污染并不是新话题,一边是大叔大婶们的健身娱乐需求,另一边是周边居民不堪其扰而引发的抵触情绪。在成都,临街住户向楼下的广场舞队伍抛扔杂物的事屡屡发生。2012年,成都一名网友自制名为&最苕坝坝舞&的视频短片,吐槽自己被噪音折磨的感受。
&坝坝舞&是四川方言中对各类广场舞的统称,&苕&则是&土得掉渣&的意思。以&最苕&来形容广场舞,道出了不少人对这项活动的抵制心声。
成都市人民公园管理处负责人秦俊强告诉记者,公园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噪音扰民方面的投诉。为了缓和这方面的矛盾,公园管理处专门派人到广州取经,并在4月底试验开展&无声广场舞&,购买无线调频耳机分发给跳舞者,以耳机代替外放音响:在原有的音响设备上插上调频发射器,音频信号就会转换成无线调频信号,将收音机调至同一频段,戴上耳机便可同步收听。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跳舞者对此毫无兴趣。记者在人民公园发现,已经没有人戴着耳机跳舞了。
大妈跳起&无声广场舞&
&没有一点声响,就一群人在那里静悄悄地比划,别人看了还以为是神经病呢。&有多年&舞龄&的孙丽英几乎每天早晨9点都会准时到人民公园跳舞,在无声舞的试验中,她曾是最积极的参与者之一。但孙丽英试着戴上耳机跳了两次舞,总觉得怪怪的,没有了以前那种热闹欢乐的感觉。
不过,此举却受到附近居民和网友的&力挺&。&公园是公共场所,是供市民休闲放松的去处。戴上耳机跳舞可以不扰民,同时也不会给跳舞者带来太多不便。&常到公园散步的市民周莉对&无声广场舞&极力赞成,她建议大力推广。
人民公园办公室主任黄刚告诉记者,广场舞并不是公园内唯一的噪音来源,跳舞者多是冲着公园的热闹气氛来这里跳舞的。&如果在小区内推广,应该更合适一些&,因为那里的环境对消除噪音的要求更为&刚性&,跳舞者面对居民的指责,更容易&妥协&并戴上耳机。
琼海市登记在册的广场舞队232支
自律&三不跳&,各方矛盾少
5月8日晚,刚过7点半,海南省琼海市蔗园社区便热闹起来。不足800平方米的广场上,电视打开,音乐响起,30多名居民,齐跳佳木斯舞。
今年70岁的韩玉香,迷恋广场舞10年,作为舞蹈教练,她深知跳广场舞并不那么简单。拿场地来说,蔗园社区房子多,空地少,居民想跳舞,或到大广场,或到大路边,路途远、不安全。大家反复寻找,看中社区中心一块地,但地面坑洼,没法用。后来,政府补贴、公司赞助,硬化了地面,扯来电线,才有了今天的热闹。
热闹归热闹,会不会影响别人?韩玉香频频摆手:&不会,不会。&琼海的广场舞队,归市老年人体育工委管。时间上,有严格规定,从晚上7:30至9:20,每天2小时。此外,舞蹈队还有&三不跳&之约:遇学生高考,不跳;遇春节等重大节日,不跳;遇噪音太大,整改前,不跳。
韩玉香坦言,广场舞一开始声音过大,居民也有反映。广场对面一对老夫妻,患有心脏病,听不得劲爆音乐。为此,舞蹈队换了音响,把声音变小;曲子换掉,旋律不再激烈。后来,两位老人搬离社区,再没人反映过噪音问题。
那么,广场噪音对周边居民有无影响?记者穿过马路,走进广场对面的一家。一个小女孩正在写作业。
&孩子做功课,对面跳舞,影响吗?&
&没事,没事的。&女主人朱开梅说,&只要专心,怎么会影响?&
朱开梅说,她也喜欢跳广场舞,跳过一个月,脖子不疼,腰不疼,连失眠都治好了。
从蔗园社区出来,记者顺东风路,来到嘉积大桥下&南洋城&小区。门口广场上,上百人在黄良燕的带领下,跳得十分专注。
黄良燕说,舞蹈队有200人参与,不少是&候鸟&。以前,队员跳得入迷,过10点半,还有人不愿走。居民反映到物业,与舞蹈队交涉。现在,舞蹈队严格遵守规定,早上不跳,晚上9:30结束,只跳2小时,没再和居民发生矛盾。
琼海市老年人体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龚建成说,全市登记广场舞队232支,参加跳舞人员13500名,由老体委、居委会、乡镇共同管理,舞蹈队建立自律机制。所有舞蹈队的名称、队员姓名、联系方式,都有记录。遇到噪音纠纷,立刻可以找到队长,及时沟通。
近年来,琼海城市建设速度加快,房地产项目增加,但预留公共空间非常有限。南寨村附近一块空地,原本打算建体育场,后被开发商看中,已经在建新楼盘。5年前,政府承诺,将海桂学校对面180亩空地开发为广场,但一直到现在,仍未建成。&大广场难建设,至少应该出台规划,规定新小区必须建设一定面积的公共空间。&龚建成说。
兰州市广场舞投诉由城管综合执法局处理
城管善劝导 相互能谅解
5月9日,在甘肃省人民医院住院部门口的一片空地上,&银色年华&舞蹈队正在跳健身操。当天负责放音响的是医院的一名退休职工梁秋菊。她小心地调试着音量,确保在住院部一楼大厅和二楼面朝广场的病房听不到音乐声。梁秋菊说,他们现在特别注意音量,因为去年他们曾被投诉过。
舞蹈队的创始人、医院退休干部任守义告诉记者,由于家属区地方比较小,他就向院里申请了这块地方。活动前,他就做了调查,看多大的音量能做到不影响病人。但去年还是有病人提出异议。
被投诉之后,舞蹈队定了三条纪律,每天晚上都责任到人:声音要严格控制,不能吵到病人和工作人员;活动时间不能超过9点;不能妨碍病人通过。
慢慢地,周边关系和谐了。周围的居民,甚至好多病人和陪床家属都加入舞蹈队,跟着锻炼。&城里老年人活动场所很少。我们也就只能跳跳舞。只要我们自我管理好,就不会扰民。&任守义说。
据了解,有关广场舞的投诉最终都会转给兰州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由执法队员出面劝导解决。
王伟是兰州黄河风情线管理办公室执法二中队的队长,兰州市老年人活动比较集中的老年公园就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公园虽然面积不大,但环境优美,从早到晚都有人在里面活动。除了跳舞,还经常有人唱秦腔、打陀螺。这些活动都会发出声音,声音大了附近的居民和办公人员就会投诉。
上个月,有市民反映附近公园早晨跳舞的音乐声音太大。为了解决这个事情,王伟他们一大早就去了广场,找到了被投诉的晨练团,要求他们调低音量。王伟坦言:&我们没有对他们进行处罚,因为搬用法规条文进行处罚的话,引起的矛盾和负面影响会更大。我们只能平时通过巡查及时发现,及时劝导。&
&城市的公共空间本来就承担着市民休闲娱乐的功能,但休闲娱乐不能打扰到他人。在今后的规划中,将这样的活动场所放在离居民区比较远的地方或许是一个解决方案。&谈及广场舞的问题,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陈怀录说,&在区域规划不到位的情况下,加强劝导管理、呼吁各方相互理解是比较好的选择。&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朱康琪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音dj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