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到底你会不会会功夫 如果会 他能打的过几个人

&欢迎访问起点女生网,请&&或&
加入书架书签 |
投女生推荐票 |
阅读底色..
字体大小..
默认设置..
打赏作品&|&
给本书投粉红票&|&
给本书评价
作者:&& 更新时间: 13:30&& 阅读最新章节
第二卷 定荆州 分卷阅读本卷共0字
第一节 狼顾&第二节 军议&第三节 奇袭&第四节 攻城&第五节 屠城&第六节 风气&第七节 文聘&第八节 技改&第九节 劝降&第十节 开战&第十一节 刘表&第十二节 杀机&第十三节 托孤&第十四节 议事&第十五节 夺位&第十六节 陈到&第十七节 杀人&第十八节 分化&第十九节 说客&第二十节 蒯越&第二十一节 投降&第二十二节 及时&第二十三节 奇兵&第二十四节 魏延&第二十五节 封禅&第二十六节 脱兔&第二十七节 空城&第二十八节 藏书&第二十九节 王粲&第三十节 徐母&第三十一节 赵云&第三十二节 张飞&第三十三节 夺桥&第三十四节 伏击&第三十五节 活捉&第三十六节 徐庶&第三十七节 妙人&第三十八节 纳妾&第三十九节 梁鹄&第四十节 封赏&
起点女生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向朋友推荐 |  作者:老刘艳辉 时间: 07:45:44  早起问候  回复  作者:南平的科比 时间: 07:58:13  鱼兄!周末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老刘、科比
  楼主:非魚亦魚 时间: 16:36:54   举报回复  作者:千忍上人 时间: 13:31:25  ___________  哈哈,说你胖你还喘上了,你对司马懿到底了解多少呢?我的文你到底看了多少呢?你是不是觉得万人独醉只有你还醒着啊!看明白了再说话可好  ============================================  我不胖更谈不上喘。事实上现在对汉奸、阴私类人物歌功颂德的不在少数,你这不是第一帖更不会是最后一帖,有人欣赏自然也有人鄙视。司马懿是一千多年前的著名历史人物,我了解不多,你也别自夸比我会多多少。但只要是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应该知道:中华两次文明大浩劫中的头一次就拜司马家所赐,知道就行了,再从一至三去美化歌颂,有意思吗?我自认心性很反感阴谋人物,说几句牢骚话你就脸红耳赤挖苦过来了,在天涯这种公众论坛开楼就要有接受对立论调的准备,再说了,我每回一次除了赚上三分也顺手帮你盖了一层楼不是?
  问候,顶起
  愿快乐!
  八十九
闲扯郭子仪  做当下事,谋身后路,这句话我从很早的时候就明白。  自古功名多险恶,沙场征战险,立身庙堂也险,事暴君险,事明君也险,所以中国历史上那些有大功于社稷的智士为了保身立命就无不奇招迭出,这几乎已成为一种“国粹”。  刘氏天下稍定,张良一见风声不对,立刻表示自己以布衣得万户之封,心愿已足,跑到深山里做神仙去了,这是一种。  英布造反,刘邦亲征,萧何留守后方,乃大肆造田放贷,以示其志不过一富家之翁而已,这是一种。  楚国灭亡在即,秦国统帅王翦竟借机向嬴政索取良田美宅,自爆目光短浅,胸无大志,这是一种。  太平天国一到穷途末路,曾国藩就赶忙裁军,这是一种。  ??????  此种那种,或隐退,或自污,或谦让,或示弱,或韬晦,或明志,等等等等这种种法门的基点都不过在消除君上的疑心、戒心而已。  然而防祸之道不仅于此。  历朝历代的名臣之中,若论权位之重,声名之隆,功勋之大,富贵之享,恐能出唐代郭子仪之右者不多,而论及避祸保身之道,为其巅峰者,恐怕也非郭子仪莫属,这一点大约很少有人注意到。  郭子仪于唐有再造之功,“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位高,权重,势大,名贵,其田产美宅无数,家中姬妾成群,奴仆三千,其麾下宿将贵为公侯者达数十,幕府为将相显官者凡六十余人,皆凭他“颐指进退,若部曲然”,这是怎样的一种规模,怎样的一种气势,怎样的一种显赫?他这样一个人居然能“富贵寿考,哀荣终始,人臣之道无缺焉”,这岂非一个异数?  后世之人每每论及做官做人的功夫必推崇曾国藩,但我认为曾氏与郭氏相比实差之远矣,莫以为郭氏所遇之君乃一圣君,所处之世乃一盛世,所处官场乃一世外桃源,所处环境简单平易,此二人其实有诸多相仿之处。  曾国藩是借太平天国起家的,郭子仪靠的则是安史之乱,二人都在大厦将倾,遍地烽火中崛起,然而曾国藩打的那是什么仗?他那些仗可有令人目眩神驰,翩若蛟龙,鬼神莫测,慷慨雄烈之处?他拼的不过是旷日的消耗,如山如河的血肉而已。  曾国藩的所谓盖世功业就是这样一种东西,他到底也位列中枢,势力广布了,但他的地位仍不可与郭子仪的“尚父”可比,仍不可与郭子仪的“权倾朝野”共论,他倒也是寿终正寝了,但是他活得何其压抑,何其窝囊,何其苦恼,何其战战兢兢啊。  曾国藩上有朝廷疑忌,下有明枪暗箭无数,所以他起居饮食,一举一动都不敢稍越雷池。曾国藩言则必称孔孟,动则必以绳墨,他规己育子教人,使尽了修身养性,韬晦避祸的功夫,然而他终究一生没落得个安然,终究一生没能消除他所忌讳的一切。  他一生没能消除自身的矛盾,也没能消除自身与外界的矛盾,更不消说去改变身外的世界了,他一生留下的都只是挣扎的痕迹,他的寿终正寝,名利双收只能表现为一种技术,而非艺术。  他一生没能突破自己,似乎也没想突破自己,他没想突破自己,没能突破自己,而又欲望重重,所以他必得这种结局。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这一结果普天之下,千秋万代也只有郭子仪能有!  郭子仪的靠山首先也是他的敌人,国家的敌人,皇帝的敌人,他的起起落落莫不由于这些敌人的起起伏伏,来来去去,他那时有巨奸杨国忠、鱼朝恩等专权,他那时民族矛盾重重,他那时的官场与任何朝代相仿,所以他所遭遇的肯定与所有功臣都差不多。其权势越大,地位越高,名声越显,所面临的危机也肯定越大。  那么郭子仪是靠什么消除这些危机,靠什么活得如此潇洒自在的呢?
  作者:千忍上人 时间: 17:20:52  楼主:非魚亦魚 时间: 16:36:54   _______________  复上人兄,我可能误会了你的意思。我也讨厌那种对汉奸、阴恶之徒的颂扬,不想做这样的事,所以此书绝不是在做这样的事。我写作此文是认为司马懿绝非人们一贯认为的那种大奸大恶之徒,并非在扬恶抑善。相信你仔细看了不致有此种想法。  唐突之处还请宽谅。
  回复  作者:潇湘观渔 时间: 17:38:34  顶  举报回复  作者:老刘艳辉 时间: 07:08:13  问候,顶起  回复  作者:南平的科比 时间: 08:13:01  愿快乐!  ————————————————————  多谢三位好友。
  作者:浮云飞舟 时间: 14:48:42  好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浮云兄
  周末问候
  鱼兄周末快乐
  郭子仪也克己,但他不像曾国藩那样“克”,他不灭人欲,不做道学,不假仁假义,不胆小如鼠,不形如枯木地打坐,他只从奉上御下的大原则上入手,只把握人性的方向,他知道只要抓住了这些,其它都不成问题。  郭子仪早年因犯罪差点被杀,但是被押往刑场时他神态自若,可知此人真正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汉子;郭子仪当杀敌立功的时候就杀敌立功,当享乐人生的时候就享乐人生,他能够视安享富贵为自然。自然也即为一种超越,郭子仪的窥破生死,超越富贵,已决定了他人生的格致。  郭子仪真大丈夫也,也唯有他这样的汉子才不枉来此一生,如我与曾国藩等在他面前不过是蝇鼠之辈。  郭子仪的心胸智慧智识手段及做人做事的学问其实最足以研究,可惜其人不像曾氏那样喜欢作文写信,史书又对此没有兴趣,所以我们也只能借一斑而求全豹了。  人称郭子仪忠贯日月,此心无二,此话诚然,但郭子仪不只要做忠臣,还特会做忠臣。郭子仪一生屡次被夺去兵权,屡次再得起用,然而其兵权无论几次被夺,因何被夺,郭子仪都毫无怨言,照样潇洒而过,而当他再得起用时,他也总能全力以赴,忘死拼杀。  这样的臣子皇帝怎能不看在眼里,不爱在心里,怎会去疑他,戒他?多次反复之下,皇帝们自然对他放心了,而当动乱不止之时,稳定天下非郭子仪莫属之时,郭子仪的地位自然就稳固异常了。  忠心勤谨,任劳任怨之外,郭子仪的奉君至上更表现在这里:“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方时多虞,握兵处外,然诏至,即日就道,无纤介顾望,故谗间不行。”手握重兵,大敌当前,但是皇帝一道诏令二话不说就马上回来了,你让奸臣再怎么诋毁他,让皇帝再怎么去猜疑他?岳飞自以为忠,但是他却不知道他所忠的国家是皇帝的,皇帝看的是对他本人的忠,所以岳飞十二道金牌也召不回,所以奸臣得以进谗,皇帝跟着也疑,所以他不但救不了国家,自己也送了命。而郭子仪先消除了危机,转回头来仍完成了使命。  岳飞摆明了就是老子天下第一,地球离了他转动不了,这恰恰是皇帝们最忌讳的事。  郭子仪做臣子是这样一种做法,而他做上司也显得宽简大度,他的部下能有数十人位至将相公侯,足说明他最善于识拔培养人才,最懂得推美让功。“富贵不相忘”这是一种境界,“难由己当,功与人享”则不但是一种御下之道,更是减祸之方。“众人拾柴火焰高”,事业本就是群力的结果,权力场本就靠大家维护,部下们位至将相公侯之后,仍能任由其“颐指进退,若部曲然”,即显示了郭子仪在这方面的高深功夫。  郭子仪这堵墙绝不会因为部下而倒,他如果真有倾倒的可能,倾倒的时刻,这些部下肯定也是愿意死命抵住的。  郭子仪有七子八女八婿,几乎个个都才华出众,身份高贵,但没一个作威作福,走上邪路。这自然都是郭子仪教导有方的结果。  历史上有很多权臣是栽在家庭、儿女之上的,郭氏的福泽绵长与此也关系莫大。  郭子仪的三子名叫郭晞,曾在唐代宗广德二年奉命驻守颁州,有一次他的部下酗酒闹事,几乎闹出人命,结果被颁州刺史段秀实就地正法。此事发生之后,郭晞部下大为不满,遂“鼓噪披甲,欲生事逞威”。因郭子仪之故,郭晞之军就是颁州节度使白孝德都不敢过问,但那段秀实还是大摇大摆地善后来了。  段秀实一到,士兵即披甲执锐而出,段秀实大笑:“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段秀实震住甲士,又从容教训郭晞道:“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此言一出郭晞当即大拜请罪。  是夜段秀实留宿军中,郭晞为防备有人加害,竟衣不解带,“戒候卒击柝”以卫段氏,至明,更携段秀实亲去白孝德处请罪,一场大祸由此而解。  郭晞之事即是郭子仪言传身教的结果,“勋塞天地,当务始终”,确为一大明识。  郭子仪对待政敌的方式也自有不同,他的作为正体现了厚黑学“明哲保身,不轻易得罪小人”,和“对人相让,以让至不妨害我生存为止”的原则。这种原则既需要过人的见识,更需要过人的心胸,此二者郭子仪兼而有之,并将其发挥到了至高的境界。  郭子仪新破灵州吐蕃之时,鱼朝恩嫉恨在心,竟暗中派人发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郭子仪因此返京。此事朝野震动,人人都以为将有大变发生,那皇帝也诚惶诚恐,“唁之”不已,然而郭子仪号泣而拜道:“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残人之墓,人今发先臣墓,此天谴,非人患也。”他知道鱼朝恩受宠太深,暂时动摇不得,反自遣不究。  鱼朝恩自然有愧,因此特设宴与郭子仪修好,当此时另一巨奸元载深怕郭子仪、鱼朝恩和睦,因此派人造谣说鱼朝恩将趁机发难,郭子仪部下遂纷纷争做樊哙。
  郭子仪也克己,但他不像曾国藩那样“克”,他不灭人欲,不做道学,不假仁假义,不胆小如鼠,不形如枯木地打坐,他只从奉上御下的大原则上入手,只把握人性的方向,他知道只要抓住了这些,其它都不成问题。  ---------------------------------------------------------------------------------  曾国藩的“克己自讼”太过苛求,连自己白天多说了几句话,晚上就要在日记中痛骂自己“好表现,不是人”,有些过已,太慎独了
  好文留名
  作者:浮云飞舟 时间: 11:39:50  郭子仪也克己,但他不像曾国藩那样“克”,他不灭人欲,不做道学,不假仁假义,不胆小如鼠,不形如枯木地打坐,他只从奉上御下的大原则上入手,只把握人性的方向,他知道只要抓住了这些,其它都不成问题。  ---------------------------------------------------------------------------------  曾国藩的“克己自讼”太过苛求,连自己白天多说了几句话,晚上就要在日记中痛骂自己“好表现,不是人”,有些过已,太慎独了  _________________---  是啊,我也这样想,觉得那样太累。
  回复  作者:碧落12 时间: 11:50:00  好文留名  举报回复  作者:auwSc 时间: 12:07: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二位新朋友
  顶上加顶
  作者:老刘艳辉 时间: 06:44:25  周末问候  回复  作者:南平的科比 时间: 07:30:33  鱼兄周末快乐  作者:潇湘观渔 时间: 21:20:23  顶上加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老刘、科比、观渔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鄙视曹操司马懿啊,三国演义里我最佩服的就是曹操,其次是司马懿,再次是诸葛亮
  @tianlongmoxia 4020楼
23:29:28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鄙视曹操司马懿啊,三国演义里我最佩服的就是曹操,其次是司马懿,再次是诸葛亮  -----------------------------  近2000年来,诸葛亮被捧上天,无外乎一心奉一主。曹操,司马懿遭受鄙视,无外乎是革了窝囊废的命。所有的当皇帝后都捧诸葛亮,贬曹操司马懿,号召老百姓死心塌地为自己的皇权服务。其实有又哪朝皇帝不是谋反起家的呢。
  早起早顶
  支持鱼兄
  但是郭子仪偏要单刀赴会,他就带着十几个家童去了,那一场面看得鱼朝恩也觉得意外。鱼朝恩问道:“何车骑之寡?”郭子仪据实以告,鱼朝恩当即泣下,说:“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鱼朝恩从此再不与郭子仪为敌。  郭子仪气度宏阔,胆略无双,能为他折服者岂仅是一个大奸鱼朝恩?著名悍将田承嗣桀骜不驯,反复无常,就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但是郭子仪的使者来到他盘踞的魏州,他不但毕恭毕敬,还往西遥拜郭子仪。此人大言不惭地说道:“兹膝不屈于人久矣,今为公拜。”——史上可达到如此地步的能有几人?  郭子仪洞悉世情人心,他防小人,防奸人的手段更堪称一绝。  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之后,王府大门终日洞开,一任他人出入。有一次郭子仪的一个部下出外任职,前来辞行,正见到郭子仪端着洗脸盘,拿着毛巾,伺候夫人、女儿梳洗。来人去后,郭子仪的儿子们都感到面上无光,哭求父亲自重身份,于是郭子仪对儿子们说:“我已为人臣之极,再往前已无所求,欲退后则无依恃。如果我筑起高墙,关闭门户,一旦有人与我们郭家有仇,嫉贤妒能之辈造谣生事,煽风点火,必给我家召来灭族之祸。现在我大开四门,任人出入,即使有人想诬陷我,也找不到借口。”儿子们这才恍然大悟。  甘为夫人、女儿奴仆,此为自示庸庸,四门大开,即为坦荡无私,我把全身都扒光了给你看,你还能疑心我什么?你还能栽给我什么?郭子仪以一招破万招,他在哪里都是万人之敌。  郭子仪直到老年还保持着这份清醒,这份睿智。他晚年某次患病,朝中大臣自然纷纷前来问候,他也从来不命姬妾们回避,但是当德宗皇帝的宠臣卢杞出现时,他却赶紧让她们退下了。卢杞走后,家人问其缘故,郭子仪说:“杞形陋而心险,左右见之必笑。若此人得权,即吾族无类矣。”原来他是怕姬妾们看到“貌陋而色如蓝,人皆鬼视之”的卢杞发笑,招致记恨。  郭子仪所料不错,此人以后果然得掌大权,果然“忌能妒贤,迎吠阴害,小不附者,必致之于死”,那宰相杨炎就是因为嫌弃卢杞貌陋被贬斥到崖州去的,朝中被他陷害遭贬致死的大臣不计其数。  那么如此卑劣丑陋的卢杞何以能够攀爬到如此显赫的地位呢?这首先是因为他是忠烈之后。卢杞的祖父卢怀慎也曾做过宰相,而且此人一心为国,清廉无比。而卢杞父亲卢奕的表现更为突出。当安史之乱中,安禄山攻陷东都洛阳之后,大臣们都纷纷逃离,那卢奕的属下也一个个不见了踪影。然而卢奕却仍旧身穿朝服,孤身一人镇定自若地端坐在衙门之内。在纷纷涌进的叛军面前,卢奕滔滔不绝,历数安禄山之恶,至死骂声不绝。  卢杞有此祖荫自然很得皇帝信重,卢杞由此基础,再加上自己心机过人,口才极佳,善于察言观色,他在昏聩的德宗皇帝面前自然如鱼得水。  卢杞精擅小人之能,以此取宠,他对付政敌的办法非常技巧,已近于无形,此正是他不会被皇帝识破的最可怕之处。  大名鼎鼎的元老大臣颜真卿一向敢于揭发卢杞的阴谋,所以遭到卢杞记恨,于是当李希烈造反之时,卢杞立刻跑去对皇帝说:“李希烈年少气盛,如果派颜真卿这样名重海内的三朝元老前去劝说,他一定会改过自新。如此,朝廷就不必为此大动干戈。”卢杞以捧为杀,颜真卿果然身陷虎口,被李希烈所杀。  前宰相李揆威望素著,卢杞担心他复出与己争权,于是极力劝说皇帝派他出使吐蕃。李揆当时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这一提议就连皇帝都觉得大为不妥,但是卢杞说:“出使吐蕃之人,必须德高望重,熟悉朝廷礼节,因此这个人就非李揆不可。而且,连李揆这么大年纪的人都可出使吐蕃,日后再派比李揆年轻的人出使,吐蕃就不敢有什么借口了。”卢杞处处为国家着想,言辞非常动听,结果又使这个七十多岁的政敌死在了从青藏高原回归的途中。  ——小人的伎俩乃至于此!  然而卑劣至此的卢杞不但从来没有害过郭家,反因为感念郭子仪之恩,在后来成了郭家的维护者,郭子仪的厚黑之术竟能使如此一个小人中招,竟能泽被后世!  一个人能够将心思用到这种细微的地步,可真算是空前绝后了,仅凭这一点,郭子仪的厚黑功夫已是天下第一。
  作者:tianlongmoxia 时间: 23:29:28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鄙视曹操司马懿啊,三国演义里我最佩服的就是曹操,其次是司马懿,再次是诸葛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历史贡献而论,曹操当排第一,以传统社会意义而论,诸葛亮当排第一,以社会和个人实现而论,曹操还是排第一,而司马懿当排第二,所以兄弟的这种排名我基本赞成。多谢支持。
  作者:LoveisUtopia 时间: 00:16:01  @tianlongmoxia 4020楼
23:29:28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鄙视曹操司马懿啊,三国演义里我最佩服的就是曹操,其次是司马懿,再次是诸葛亮  -----------------------------  近2000年来,诸葛亮被捧上天,无外乎一心奉一主。曹操,司马懿遭受鄙视,无外乎是革了窝囊废的命。所有的当皇帝后都捧诸葛亮,贬曹操司马懿,号召老百姓死心塌地为自己的皇权服务。其实有又哪朝皇帝不是谋反起家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同。历史是皇帝们的历史,传统观念的历史,皇权政治下神圣诸葛,妖魔司马非常自然。
  作者:老刘艳辉 时间: 07:04:26  早起早顶  回复  作者:南平的科比 时间: 08:34:04  支持鱼兄  ——————————————————————————————  谢谢老刘、科比。
  顶起美文
  大力支持
  九十 危机消除  与郭氏的功夫相比,我差之甚远,我想我大概能够与曾国藩差不多,我们都危机重重,却也都能见招拆招,步步走过。  我的招数与郭子仪有暗合之处,但也区别很大,我们的性格应该是最大的分别。  郭子仪的韬晦带着明亮高昂的色彩,几乎不着痕迹,实在令人着迷。  说起来为末路忧心忡忡,这大约是所有权臣必有的心理,我之前所表现出的谨慎低调,韬晦策略,是为当时计,却也是为身后计,234年诸葛先生去世,及夏侯徽之死所引起的危机我之所以能够顺利度过,与这平时所下的深刻功夫有莫大的关系。  平日有所准备,一贯不事张扬,始终奉上在先,推美于人,这是其中的关键。  234年之后,为了消除危机,消除祸患,进一步取得曹睿的信任,我除了继续保持一贯的谨慎低调,还做了这样一些事。  一,我以“老年疾病,都是壮年招得;衰时罪孽,都是盛时所构”,时时告诫几个儿子,要他们自律自戒,小心做人。人既然以我儿子的雄才大略为忌,我就令他们继续闲置,闭门养身。  二,诸葛先生去世之后,曹睿果然再无心进取,他终于陷入了享乐的深井。曹睿的这种举动招致无数大臣的切谏,但我始终冷眼相看,不置一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劝谏自有朝中大臣,我不伸手过宽,就不致招致曹睿嫌恶,他人馋诟。  三,曾国藩功成之后可以以裁军避嫌,而我的军队并非一支私军,此法于我不行,所以我就化军为民,在关中大肆屯田。我不拥兵自重,除巩固边防外,一门心思扎进经济建设之中,显然没有私心野心。235年马岱的进犯被我击退了,235年关东大饥,我从长安运去五百万粟以济京师,我想这一切曹睿和大臣们必然感念。  三, 我深知曹睿喜爱祥瑞,所以我在236年特意搜寻了一头罕见的白鹿进献,曹睿因此表彰我道:“昔周公旦辅成王,有素雉之贡。今君受陕西之任,有白鹿之献,岂非忠诚协符,千载同契,俾乂邦家,以永厥休邪!”一头白鹿居然使我有了周公之誉,可见揣摩心思,迎合帝王有多么大的效果。  对方喜欢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给什么,这里体现的仍是厚黑处世的重要原则。投其所好,必能使人感到愉悦,对你深信不疑,倾情回馈,小人的成功莫不由于精擅此道。  人在一生中不能总想着做“大人”,小人的技巧也不都是拿来害人的。  不用多说了,诸葛先生去世之后曹睿没有动我,夏侯徽之死对我父子没造成任何隐患,我仍能够继续安然就坐,继续窥伺我的机会。  这个结果无疑使我的胆量更加雄壮起来,在这时候我陡然而起这种雄心:“只有所有的人都失败了,我才算成功!”我想我真是疯了。  可是这难道不可能吗?我的势还远未用尽,我的对手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强大,而且在我这样的人眼里“功成身退”也不过仅是一种退守策略而已,它指的只是把握机会,获得某种成功之后的见好就收,代表的绝不是放弃。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冒险,坚持自是一种最难得的能力,我相信我的内敛功夫足以隐藏我的野心,我的明智足以使我迂回而进。  新的机会终于来了,这机会始于公孙渊,却得之于公孙渊灭亡之后。
  举报回复  作者:老刘艳辉 时间: 07:04:06  顶起美文  _____________  谢谢刘兄。
继续啊楼主
  很欣赏司马懿,智慧不比诸葛弱!!
  楼主可不可以写写秦汉时的历史啊,特感兴趣
  回复  作者:ATOM6090 时间: 12:11:12  不错 继续啊楼主  回复  作者:ATOM6090 时间: 12:12:49  很欣赏司马懿,智慧不比诸葛弱!!  举报回复  作者:ATOM6090 时间: 12:19:44  楼主可不可以写写秦汉时的历史啊,特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兄弟的三顶。秦汉历史以前想过,也很有兴趣,只是现在手里有题材放不下,以后再考虑吧。
  先生准备写毛蒋,非常期待。在当下先生要写客观些,恐怕还有一些难度呀。
  晨读好文
  加两桶油
  顶!  
  作者:LoveisUtopia 时间: 22:41:08  先生准备写毛蒋,非常期待。在当下先生要写客观些,恐怕还有一些难度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实如兄所言,不过很喜欢这个题材,勉力而为吧。请多指教。
  九十一 诸葛身后的蜀汉(1)  在说到辽东之战前,我想我有必要讲述一下诸葛先生去世之后的三国政局,我所处的这段历史注定了无法孤立进行。  我还是从蜀汉开始吧,因为诸葛先生的死对蜀汉来说是遭受影响最为直接,最为巨大的一国。  当诸葛先生病倒于五丈原的时候,后主刘禅立即派出上书仆射李福赶到五丈原代为探视,并临机询问了一些国家大事。  李福作为钦差大臣来到诸葛先生军中一共二次,而且都在极关键的时刻,这说明李福这个人在蜀汉的地位非常特殊。但是如此的一个人在史上却无传记,这倒是咄咄怪事。案蜀汉大臣杨戏所作《季汉(蜀汉)辅臣赞》及《益部耆旧杂记》所载的片段可知,李福字孙德,为梓潼涪县人氏,在刘备入主益州初期,只是一个书佐,乃凭着精明强识,果决迅捷,敏于政事的特点,逐步由书佐、西充国长、成都令,而至于江州督、扬威将军、尚书仆射,并平阳亭侯的。李福的五丈原之行似乎是他一生的最大功绩。  李福来到五丈原首先向诸葛先生传达了后主的关切,然后又为许多国家大事听取了意见,但是他离开之后心不能安,于是在数日之后又返了回来。李福担心诸葛先生一旦遭遇不测,国家后继无人,所以没法再做只报喜不报忧的喜鹊。这当是他自作的主张。  诸葛先生肯定也是心存侥幸的,所以他在李福第一次到来时虽跟他闭门密谈了一整天也没有提及继任问题,这件事当然也可以由遗嘱解决。但是当李福去而复返之后,诸葛先生不能再作沉默了,他表示深知李福的用意,率先推荐了蒋琬。  于是李福又问:“蒋琬之后谁可以继任呢?”诸葛先生答是费祎。李福仍旧不肯放过,又问费祎之后呢?诸葛先生到此却不再作答。二任之后的事何人再能作答?李福对诸葛先生的期望也确实太高了。  就这样,当诸葛先生去世之后,蒋琬毫无疑问地就代替了他的位置,主掌了蜀汉的军政大权。  蒋琬的顺利继任,以及费祎之后的顺利沿承,这都说明了诸葛先生在蜀汉的崇高地位,说明了他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这也足以决定了那个唯一的兴风作浪者杨仪的命运。  蒋琬蒋公琰是零陵人氏,年轻时就与表弟刘敏闻名于当世,号为才子。他最初的身份也是书佐,却是在刘备夺取益州之后才得为广都县长的。古时一县长官万户以下的称长,万户以上的称令,蒋琬做了这一小小的县长之后因渎职行为严重,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因此惹得到县视察的刘备大怒,却是因为诸葛先生相劝,才没有加以重处的。  诸葛先生认为蒋琬为一国士,区区一个小县根本不符其能,而且他的治理以安定为本,不重形式。  但是诸葛先生也没有因此立刻重用蒋琬,蒋琬这样的才子当然也是需要通过挫折、历练的。蒋琬被免职之后不久,又升任了什邡县令,他这一次果然勤谨了许多。蒋琬由此开始凭借政绩步步高升,在刘备为汉中王之后先入朝做了尚书郎,后又在诸葛先生得以开府建署之时做了第一任东曹掾。东曹掾官秩虽然不高,但是握有选举大权,二千石官吏的升迁任免都可由他决定,蒋琬此时的地位已经非同小可。  蒋琬在诸葛先生生前的最高职位是丞相长史并抚军将军,他在诸葛先生227年开始北伐之际,就已经代行丞相职责,总管后方各项事宜了。蒋琬无论在打理政事以及后勤保障方面都成绩显著,大称诸葛先生心意,于是诸葛先生就给了他一句“忠正无私,可与共辅大业”的评语。  这正是诸葛先生密奏后主,说自己一旦遭遇不幸,可将大事交付蒋琬的原因,蒋琬的地位其实是早已确定了的。  诸葛先生去世之后,蒋琬的职权却也不是一步到位的,他先由尚书令,再加都护、假节,兼益州刺史,最后才完成了大将军录尚书事的全部集权。但是他此时虽然军政大权俱握,却也不可能达到如当年诸葛先生那样的地位,这一方面是因为诸葛先生的地位不可替代,一方面也当出于后主刘禅的防范。  尚父的尊号且不必说,蜀汉之后再无丞相之位,这是其一;其二,诸葛先生当初以丞相录尚书事,还兼任了一个益州牧,并负责察举纠弹百官的司隶校尉,集军政法权于一身,而蒋琬却只以大将军录尚书事,兼任的是益州刺史。  蜀国只拥有一州之地,益州几乎等于是整个蜀国,丞相或大将军兼任益州事务,这就是将中央和地方权力一并归与了。三国时期,一般有州牧便无刺史,有刺史便无州牧,它们貌似都有管理全州军政律法财务的权利,但刺史的级别是二千石,或称真二千石,大约与太守相当,而州牧的级别是中二千石,高了一级。州牧的“牧”字本身就是“牧民”之意,它兼有军政民政二权,显然比刺史的地位要高,职权要大。  一字之差,这里面的玄妙却重重叠叠。  毫无疑问,后主刘禅虽然不是一个什么明君,但他也绝不是一个傻瓜,他身为一国之君,经长期耳濡目染,再加诸葛先生尽心教导,自也并非寻常之辈可以比拟。此人不过沾了所有帝二代的恶习,失于安逸腐化,陷入人性的弊端而已。  即使仅从人性趋利避害的本性出发,后主刘禅也不可能在诸葛先生去世之后再允许有第二个人拥有那么大的权力了,其他人也绝不可能使他达到对诸葛先生那样的信任、尊重和依赖,此所以刘禅在平稳过渡之后会将军政大权分离的原因。  他不久后就将尚书台交到了费祎手中。
  @非魚亦魚 4040楼
11:02:51  作者:LoveisUtopia 时间: 22:41:08  先生准备写毛蒋,非常期待。在当下先生要写客观些,恐怕还有一些难度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实如兄所言,不过很喜欢这个题材,勉力而为吧。请多指教。  -----------------------------  鄙人无才,指教不敢。只因智低人傻,非常厌恶伪正义,特喜欢先生这种扒皮文章。
  作者:老刘艳辉 时间: 06:26:39  晨读好文  __________  多谢老刘。
  举报回复  作者:南平的科比 时间: 07:35:00  加两桶油  ——————————————  谢谢科比
  举报回复  作者:龙业 来自:UC浏览器 时间: 08:48:25  顶!  _________________  谢谢龙业
  晨读好文章,顶起
  支持兄弟
  送上真诚的问候  全力支持好朋友
  九十二 诸葛身后的蜀汉政局 (2)  后主刘禅在诸葛先生去世初期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他任用蒋琬费祎董允等人打理军政事务,从不横加干涉,本身也没有逾规之处,这足以保证蜀汉初期的顺利过渡。  当然,蜀汉之后许多年的稳定靠是还是诸葛先生前期打下的基础,及蒋琬费祎等人此后的全力维持。  诸葛先生依法治国,为政严苛,这是人人皆知的,当初刘备初得益州之时,诸葛先生首制《蜀科》,大力整顿益州,乃使得益州豪强大为不满,法正因此劝谏诸葛先生缓刑驰禁,放松约束,于是诸葛先生便做了一篇《答法正书》,告诉法正,秦所以亡,是因为政过于苛,故而刘邦以宽济之,今刘璋父子“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乃使“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故而我们现在应该反其意而为之,方能取得治蜀的最好效果。“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此刘璋之弊也,故“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为政之道首在“恩荣并济,上下有节”。  深谙变通之道的诸葛先生殚精竭虑大行申韩之术,果然使蜀汉大治,其成果即是陈寿所言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饬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为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用心平而劝戒明”,此正是李严、廖立之流对其心服口服,蜀汉百姓对其感恩戴德的关键所在。  如此,已步上正轨的蜀汉对它的继任者来说,最明智的选择也就只有坚持奉行诸葛先生的政策无为而治了。  无为自然不是无作为,这恰恰是一种最好的作为,顺其自然,顺道而为,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强加,不横加干涉,这便能最好地体现诸葛先生的为政特点,继承和发扬他的优良传统。毕竟到目前为止,诸葛先生贯穿到细节的所有政策制定和实施,都取得了非常的效果。能够取得重大效果的政策和实施,就是符合蜀汉国情的,符合自然和道的,违背它,改变它,妄加增删,就必然造成动乱,蜀汉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更不得轻易。  蒋琬恰恰就是这么做的。  却说蒋琬总揽朝政之时,正是蜀汉擎天大柱倾倒,人心惶惶之际,所幸蒋琬循规蹈矩并没有学着某些人试图去烧上三把五把烈火,他的镇定处之,终于使蜀汉的人心渐渐稳定下来。一个人的出类拔萃未必只在标新立异,开拓创造,能够审时度势,谨慎克制也是一门了不起的功夫。  蒋琬在此时所表现出来的领导素质最可为人称道。蜀汉上下依赖诸葛先生已久,诸葛先生一旦去世,人们一时间都不免感到茫无所从,蒋琬无悲无喜,从容镇定的姿态使大家先是佩服,再而信任、敬重、拥护、依赖,于是在诸葛先生之后,大家终于又找到了主心骨。  蜀汉接下来的主要问题自然在内部稳定及国防巩固上了,蜀汉此时硕果仅存的高级将领主要有王平、邓芝和马忠,这三人于是一个在北,都督汉中,一个在东,都督江州,一个在南,镇抚南中,而蒋琬、费祎、董允三人则在朝中主持全局。  声名赫赫,言行不苟,长于军事的王平足为魏国对手,能言善辩,公正无私,外交手段举世公认的邓芝多年来与孙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最能够将诸葛先生的合纵策略贯彻到底,而宽宏大度,恩威并济,行事果决的马忠镇抚南中多年,各夷族对他无不且敬且怕且爱,此三人都在这一时期起到了非凡的作用。
  但是稳定与防守对于蒋琬来说也不是根本目的,出于长远考虑,蒋琬在他最后的几年里也曾积极考虑到伐魏。当237年我因大雨与公孙渊相持于襄平城下时,那蒋琬就曾命令阴平太守廖化向我幽州发起过一次进攻,而当238年明帝曹睿病亡,年幼的曹芳登基后,那后主刘禅更曾给蒋琬下了一道旨意,要求他与吴国连成犄角之势,共同钳制魏国,蒋琬的汉中之行正是因此促成的。  到243年蒋琬病重离职,他在汉中一共驻守了五年,这期间他除了巩固防务,整训军队,就是制定计划,积极为北伐准备各种条件。  蒋琬认为,以前诸葛丞相屡次出兵秦川(指渭水流域)攻打魏国而始终无法取胜的原因,主要在于山路的艰险,运输的艰难,因此他做出的是由水路进攻的计划。  这就是说他打算此后的出兵由汉水(古西汉水,今嘉陵江)、沔水(今汉水)而上,转而袭击魏国的魏兴(郡名,治西城,今陕西安康县西北),和上庸(郡名,治上庸,今湖北竹山县西南)了。  于是蒋琬就在汉中开始大造船只。  蒋琬的这一举动曾闹出一个小插曲。  水战向来是吴国的专利,蜀汉从前的进取方向一直在陆路,因此蒋琬此举立刻就引起来吴国大臣的忧虑,于是吴西陵都督步阐、车骑将军朱然等纷纷通告孙权,说:“自蜀回还者,咸言蜀欲背盟与魏交通,正多作舟船,缮治城郭。又蒋琬守汉中,闻司马懿南向,不出兵乘虚以犄角之,反委弃汉中,还近成都。事已彰灼,无所复疑,宜为之备。”  此事所幸孙权不信,他答道:“吾待蜀不薄,双方一再聘使往来,盟誓不断,无所负之,何以致此?又司马懿前来入舒,旬日便退,蜀在万里,何知缓急而便出兵乎?昔魏欲入汉川,此间始严,亦未举动,会闻魏还而止,蜀宁可复以此有疑邪?又人家治国,舟船城郭,何得不护?今此间治军,宁复以御蜀邪?人言苦不可信,朕为诸君破家保之。”这才使蜀吴两国没有因此闹出纠纷。  同样因为水路进攻的问题,蒋琬的计划也遭到了蜀汉大臣的质疑,于是后主刘禅就特意派出尚书令费祎和中监军姜维去了解了蒋琬的意图。蒋琬为此向刘禅上了一道奏折,大意是:“如今魏国的势力已横跨九州,蔓延滋长,铲除不易,所以不能盲目进取。当今之计,只有与东吴齐心协力,首尾夹击,才能取得更大的效果。这样做虽不能迅速实现宏图大志,但至少能够分割其力量,蚕食其国土,摧垮其边陲。然而由于前番几次与东吴相约,都未能顺利实现,所以还需要立足于自己去想办法。”  分割、蚕食、摧毁,以局部的暂时的胜利削弱魏国的势力,慢慢寻求更大的发展,这是蒋琬战略的中心,他与费祎等商量修改的结果是先向魏国力量最弱的凉州进军,以期建立起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立足之地,这些其实与诸葛先生的部分战略大体相同,并未有什么超出。  三国后期的蜀吴的进取其实也只能限于此了,正如蒋琬所说,能够取得“贼之所惜”也算可观。  蒋琬计划的可取之处却在这里,他积极推荐在凉州基础深厚的姜维去主持作战,而他将大本营移到涪县(今四川绵阳东),在此全面策应。  涪县水陆交通四通八达,足以应付紧急情况,救援东西两方,一旦姜维能够顺利控制河西,那蒋琬就可以于此率军继进,作为后援,同时他也可以以袭击魏兴、上庸牵制敌人,以两头并进去扩大战果。  最重要的是这个计划确实在物资运输上方便了很多。  正是因为这个计划,姜维在此后不久才得以升迁为仅次于三司的卫将军,并继马超、诸葛先生、蒋琬之后成了第四个获得州牧职衔的重臣。当然他的凉州刺史一职与当年的马超一样也是遥领,只是一个名分。  但是蒋琬并没有这个机会去实施他的计划了,他不久就病重而死,将大权移交到了费祎之手。费祎也是守成之人,他与蒋琬最大的不同就是积极反战,绝无一丝要跟魏国一争天下的意思,他为此曾经跟一再请战的姜维说:“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原,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就因为此,姜维在费祎执政期间一直郁郁不能得志。  不积极进取,只存有苟安之心,是一条死路,而劳民伤财,一味求战,同样是一条死路,蜀汉的处境的确异常艰难。  姜维大逞兵威,效诸葛先生知不可为而为之,屡败屡战亡命攻魏之时却在费祎死后了,这已是后话。
  目前几段内容以前都大体发过,已经看过的可以略过。
  嗯,写得好。我这种对历史不怎么了解的人都被楼主的文字吸引了。  
  下午看望好朋友  送上问候为你加油
  作者:jiaolianshabi 来自:Android客户端 时间: 14:16:22  嗯,写得好。我这种对历史不怎么了解的人都被楼主的文字吸引了。  _________________  多谢厚爱,欢迎常来。
  早起,早顶
  问好兄弟
  九十三 诸葛身后的孙吴 (1)  当诸葛先生去世之时,蜀吴两国的一次军事行动也许最可说明它们之间的微妙关系。  诸葛先生去世,作为同盟国的吴国虽在第一时间派出大臣是仪作为使者前去吊唁,但也同时将大部军队派往了蜀吴边境的巴丘,而蜀汉除了在汉中集结重兵之外,对永安的防守随之也颇有加强。  内忧外患之下,蜀汉更须加强蜀吴的联盟,于是在吴国使者到来之时,蜀汉也立即派出使者去了吴国。  蜀汉的使者是中郎将宗预,此人是南阳人氏,在建安年间跟随张飞入蜀,其后一直跟随在诸葛亮左右。宗预既能在此非常时期作为使者担当如此重要使命,自非寻常之辈,蜀吴两国今后的外交活动基本就主持在他手里了,他后来所以能够官至大将军,领兖州刺史,正是因为这个缘故。  却说宗预到达吴国之后,本增兵在先的孙权先发制人,反责问宗预道:“我们双方如同一家人,可是我听说你国却增加了白帝城的防守,你们这是要干什么呢?”此人厚颜无耻,明知故问,宗预当即答道:“我认为你们的增强巴丘,与我们的增强白帝,都是自然之事,不足以相互询问。”孙权因此大笑。  孙权之增兵巴丘,不过是害怕诸葛先生去世之后魏国大举进兵蜀汉,如此他就可以根据形势,或者施以援手,以免遭唇亡齿寒之祸,或者在特殊形势下浑水摸鱼,以坐收分割之利。他有如此用心,而嘴上偏指责蜀汉有背盟之嫌,也正当宗预如此反驳。蜀吴联盟的实质人人皆知,那种“蜀不可无吴,吴不可无蜀”的话只不过是一种欺人之谈而已,什么情势下说什么话,利害关系没有转化之前,只有各自的需要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宗预以率直大胆的外交作风取得了孙权的好感,他因而成了邓芝、费祎之后蜀汉最足称使命的外交大使,由此,蜀吴间那种所谓的永结同盟誓死不变的关系又得以加强和延续。  值得庆幸的是,诸葛先生去世之后,魏蜀吴三国几年间再无大动,于是乎蜀汉得以顺利完成权力交接,吴国趁机也对其内部做了强力整顿。  三国之中以魏国基础最为雄厚,东吴次之,蜀汉最弱。魏国天下是以曹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开拓出来,最后又是以尧舜禅让的制度“合理”取代过来的,不管怎么说它在道义上到底也有立足之处,而立国最晚,基础最弱的蜀汉靠的却是刘备的皇叔身份和兴汉扶刘的口号来支持大业,更显得冠冕堂皇,因此从这一点来说坐拥江东好多年的吴国倒是最名不正言不顺的一国。  天子的旗号它打不出,兴汉对它是不可能的事,这决定了东吴孙氏在政治上的地位,所以孙氏是从来不打政治牌的,它干脆就只凭利益过活。  具体到对外,孙氏是有利则争,无利绝不起早,具体到对内,孙氏则是用利益将自己和江东豪族结成一个共同体,以饭碗的形式来加强皇权统治,抵御外侮。  然而一碗水可端平于一时,却不可能长于永久,世上没有人能够拥有这样的神力。你高我低这很危险,我高你低你肯定不满意,于是乎孙氏皇权与江东豪族之间的争端在三国间的形势一旦由开拓变为内部巩固的时候,就渐渐显出苗头,将愈演愈烈了。  凭利益建国,则国家无处没有利益之争,而利益之争从来是世上最难解决之事,甚至都很难说出个胜负得失,东吴的基业恰恰就是这样逐渐毁掉的。
  作者:老刘艳辉 时间: 06:28:39  早起,早顶  回复  作者:南平的科比 时间: 08:46:35  问好兄弟  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兄弟们
  举报回复  作者:李士彦 时间: 14:57:38  下午看望好朋友  送上问候为你加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士彦
  晨读好贴,神清气爽
  周末快乐!
  孙权与江东豪族的斗争贯穿于他的晚年,这事先不忙说,东吴除了这一最主要的矛盾之外,还有另一个重大矛盾,那就是它与小数民族的矛盾。  东吴的立国不在对江南以外的地区的开拓,而在对江南本身的开发,而江南山河纵横,多民族混杂,因此孙吴对江南的开发除了要战天斗地之外,便要跟这些不服教化的“野人”纠缠不休。  孙权在位五十多年,他这五十多年是开发江南的五十多年,他在历史上的意义也便在于此。但是孙权虽然在航海、造田、郡县建设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从来没能真正将他的那些少数民族对手征服。  终三国时代全部,一直到孙皓时期,东吴的民族矛盾始终与集团矛盾齐头并进,难分彼此。  说起来东吴的少数民族主要可分为三大族:山越、蛮族、夷族,所谓山越,就是指位于江东东南内部的越族山民,所谓蛮族,就是指荆州地区的少数民族,而夷族主要集中在交州一带。  比较起孙策和后来的孙皓来说,孙权对各少数民族的控制还是比较得力的,对于交州夷族,孙权起先靠的是士燮家族,对于荆州蛮族,孙权靠潘濬得以征服一时,而对于处于东吴腹心之地的山越,孙权靠的却是诸葛恪的强力打击。  士燮家族崛起于汉末之乱,他们兄弟几个最盛之时偏居万里,雄长一州,可谓是威尊无上。士燮在交州虽然威风八面,但是此人气度恢弘,谦虚下士,所以在当年士人纷纷逃往这片净土的时候,很受到这些人的尊崇。  士燮更有纵横家的气质,他一面始终尊奉大汉,年年不绝贡品,一面又不拒刘表、孙权,与这两家都周旋得法,所以交州多年来始终没有遭到任何一方的攻击——三方都期望拉拢士燮,靠他来控制交州。  事情最终变于210年,其时汉廷对天下的控制越来越弱,于是刘表趁交州刺史张津被部下所杀之际,断然派出部下赖恭、吴巨抢先去了交州。他们一个被刘表任命为交州刺史,一个被刘表任命为苍梧太守。  210年已在赤壁大战之后,当时的曹公已经无力进取江东,此时的孙权自然不甘示弱,他当即也派出步骘前去接管交州,于是交州争夺战由此爆发。  朝廷(其时的朝廷其时已是曹公的朝廷)鞭长莫及,无法可想,当此时只能依靠士燮抵制孙刘,于是它便下了一道诏书给士燮,说什么已知逆贼刘表派遣赖恭窥探南土,因圣恩一时宣达不到,故任命士燮为绥南中郎将,督统七郡军政,并仍兼领交趾太守。士燮的地位因此得大大提高。  然而士燮的应对策略仍是三面周旋,刘表的人他不拒绝,不驱赶,孙权的人他也照样,而对于朝廷,他仍是尊奉有加,即使道路断绝也要千方百计地将贡品辗转送到。任何一方离了他在交州都玩不转,他不怕这种形式上的介入。  然而平衡总有一天是要打破的,刘表的败绩首先来自他两个部下的内讧。一场勾心斗角的权力之争过后,赖恭退出交州,吴巨大获全胜。一介武夫吴巨势单力孤却不知死活,他不去调查一下步骘的历史,不知道他的强项,偏偏为步骘的降身辱志所迷惑,结果终于被步骘寻机而杀。  步骘杀死吴巨,声威大震,他趁势恩威并举,首先控制了苍梧地区。孙权势力巨大,至此已独秀交州,最懂得判断形势的士燮当即停止摇摆,归附了孙权——孙权对岭南的控制由此开始。  步骘不避艰险艰难,深入不毛之地,成功掌控了交州,其功莫大,他因此被封为平戎将军,广信侯。步骘起家的基础真正在此,他离开交州的时候是在220年蜀吴大战之时,孙权需要他去控制荆州地区的武陵蛮夷。步骘对稳定地方贡献巨大,他此后又升为右将军、左都护,改封临湘侯。到229年孙权称帝之后,步骘已经以骠骑将军、冀州牧,做了西陵的大都督了。  步骘从此在西陵重地任职达二十年之久,此为步氏家族在西陵盘踞的基础与开端。
  作者:老刘艳辉 时间: 07:06:34  晨读好贴,神清气爽  _____________  多谢刘兄
  举报回复  作者:南平的科比 时间: 08:43:28  周末快乐!  _________________  科比兄周末快乐。
  下午看望好朋友  带来支持为你加油
  作者:李士彦 时间: 13:29:53  下午看望好朋友  带来支持为你加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士彦兄的支持。
  很好,但是将曹操,刘备,司马懿比作织田信长,丰田秀吉,德川家康,有点不伦不类。
  举报回复  作者:披发独行T 时间: 19:55:17  很好,但是将曹操,刘备,司马懿比作织田信长,丰田秀吉,德川家康,有点不伦不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呵呵,是有点勉强。多谢支持,欢迎常来一坐。
  欢迎加入全世界第一个2000人写作QQ大群:
  很好,但是将曹操,刘备,司马懿比作织田信长,丰田秀吉,德川家康。有点不伦不类。
  很好,但是将曹操,刘备,司马懿比作织田信长,丰田秀吉,德川家康。有点不伦不类。
  晨读大作,顶起
  问好鱼兄
  作者:披发独行T 时间: 21:00:03  很好,但是将曹操,刘备,司马懿比作织田信长,丰田秀吉,德川家康。有点不伦不类。  _________________  谢谢一夜三顶。
  不忘朋友情,来了我就顶;  朋友好文章,理应登高峰。
  接替步骘控制交州的是东吴著名的大将吕岱,此人勇猛过人,到八十岁时还能飞马驰骋,奋勇杀敌,其控制交州的手段自然与步骘大相迥异。  吕岱初到交州,交州就有几郡趁机作乱,吕岱即率军征讨,以数月之间杀人过万的战绩,迅速将其剿灭。以柔克刚的那一套吕岱是不屑为的。  吕岱往来剿抚,在交州六年,这时候交趾郡突然发生了一场重大的变故,士燮家族在交州的根基因此烟消云散。  公元226年,盘踞交趾几可掌控整个交州达四十年的士燮死了,他的死使交趾一时出现了权力真空,威严真空。孙权派出的人士燮家族不认,而士燮家族还想继续控制交趾的愿望孙权绝对不想满足,于是交趾瞬间大乱临头。  士燮死了,孙权加强交州控制力度的机会也便来了,他迅即下旨将交州一分为二,以海南三郡为交州,以海东四郡为广州,分别任命戴良、吕岱做了刺史。  孙权如此加强边地的控制力度,分化士燮家族的势力还不算完,他甚至没有将交趾郡太守的位置传承给士燮的后人,而命校尉陈时接替了他。孙权下旨将士燮的儿子士徽调到九真郡(今越南清化西)做了太守。  这样的结果士徽当然不能答应,他离开交趾就意味着放弃了士燮家族的根基,就意味着今后将受到孙权更多的摆布,削弱。他远没有他父亲的那种明智。  于是士徽派兵驻防海口,自任为交趾太守,坚决阻止戴良、陈时赴任。  吕岱是何等样人,他岂能容忍士徽如此抗旨?士徽的抗拒如果轻忽待之,则割据局面将成,交州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因此吕岱立刻一面上书给孙权,请求兴师问罪,一面亲自督率三千士兵星夜渡海而去。  吕岱的作风一贯如此,到老不改。  吕岱部将中颇有人认为吕岱过于冒险,因此劝阻道:“士徽籍累世之恩,为一州所附,未可轻视。”吕岱回答:“今士徽虽怀逆计,但未料到我军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不备,破之必也。反之,如果我等稽留不速,使得生心,婴城固守,七郡百蛮,云合响应,虽有智者,谁能图之?”遂力排众议,继续轻兵前行。  吕岱过合浦郡(今广东合浦县北),会合了戴良、陈时不久就逼近交趾,士徽先前有胆抗令不遵,等听到吕岱大军已至时,却果然吓得手足无措了。  在这之前,士徽很有些破釜沉舟的架势,他因为交趾人,他父亲生前提拔的一个官吏桓邻叩头力谏他,要他迎接戴良,他便恶狠狠地下令杖毙了桓邻,待到桓邻的哥哥桓治因此纠集宗族士兵向他发起进攻时,他又紧闭城门,溅血抵抗,致使桓治等一众哀兵疯狂围攻数月,而不能将其攻克,不得已相约和亲,罢兵而去,但现在他听到吕岱突至,却吓得要死了。  他抗命之前难道没有想到这种结果?他难道竟认为孙权会任由他肆意而为?数月之间他难道竟一点也未做有准备?这样的一个人居然也想学人造反,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惊恐的士徽先想到了跑,但是他一方面仍舍不得家族的产业,一方面也不知道自己能跑到何处,于是他最终选择了投降。  士燮之弟士壹,有个儿子叫士匡,时任中郎将之职,此人早先就与吕岱颇有交情,于是士徽便把接纳投降的事宜全权交给了他。士徽这点脑子还是有的,他虽然要降,却还必须探明他降后的待遇。至少,他得取得活命的保证。  士匡去了,去了之后立刻被吕岱署为师友佐吏,吕岱并信誓旦旦,说,只要士徽认罪悔过,最多失去郡守之位,其他方面绝对没有损失。  吕岱对士匡的态度,及他那些保证都使士徽大大舒了口气,他放心了。放心了的士徽随后就带领兄弟六人脱去上衣,出城迎向吕岱。  “肉袒”为罪人显示虔敬惶惧的最高形式,吕岱对士徽兄弟的表现很满意,他一一抚慰之后,令他们穿上了衣服,然后一起来到了郡城门下。  一夜无事,第二天一大早吕岱在城外帐中拉开帷幕,邀请士徽兄弟按序而入,大宴宾客。  这一夜无事只是士徽兄弟无事,吕岱却是连夜安排迅速控制了整个郡城,局势一旦稳定,他的手就将伸向士徽兄弟了。  满座宾客当中,吕岱忽然亮出符节,手捧诏书,历数士徽兄弟之过,士徽兄弟顿知大事不好,率手下急忙起身反抗,但大势已去,不久就个个被打翻在地,捆绑起来。  士徽兄弟随后被斩,并被传首武昌,士燮家族基本只有士壹一支得以活命,孙权惟给士燮留下了当初入质的那个儿子。此人后来病死,没有子嗣,他寡居的妻子由孙权下诏赐钱四十万,并按月供给俸米得以存活。  一个老女人当然兴不起什么风浪,孙权乐得以此显示他的仁厚,但是士壹几个却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后来都因为犯法被杀。这些人到底犯的什么法,是不是罪该当死鬼才知道,只有一点可以明确,孙权到今天才真正对交州放了心。
  标记着慢慢品
  举报回复  作者:昆汀印象 时间: 11:20:53  标记着慢慢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朋友,请多指教。
  下午看望好朋友  送上支持为你加油
  @非魚亦魚   
  谢谢科比、老刘、士彦、龙业,谢谢所有朋友。
  @非魚亦魚   顶,写得好
  顶一下,继续
  前来问候
  端午节快乐
  九十四 诸葛身后的孙吴(2)  吕岱杀死士徽兄弟之后,士徽手下仍时有反叛,幸得吕岱率军四处征讨,方才一一平定。吕岱平定交州之后,更遣部下朱应、康泰出使南海诸国,宣示威德教化,朱应康泰二人据称足迹多达一百多个国家,成功地使这些国家都分别向东吴派出了朝贡使者。  这些国家大概处在今天越南的中部、柬埔寨和南洋群岛一带,这是中国与南海诸国来往的开端,吕岱此举具有历史的大意义。这种意义孙权未必会懂,但吕岱为他开疆扩土做出的巨大贡献不可埋没,吕岱因此被封为镇南将军。  黄龙三年(231),因为南边已经平定,孙权召回吕岱,命他又一次屯扎到了长沙。其时恰好又有武陵蛮夷造反,于是吕岱又辅佐太常潘濬开始了另一场对少数民族的征服。  太常潘濬是夷陵之战的降臣,此人为武陵土著,才能过人,孙权要征服武陵蛮夷自然非他不可。以潘濬的智慧,及他对武陵的熟悉程度,再加上吕岱的威猛,这一战虽费时较长,但也没有过大的悬念,孙权这一次自然又大获成功。  交州夷族、荆州蛮人都暂时得到控制,接下来要说的就是那些山间越族了,山越问题可是最为孙权头疼的一个问题。  大名鼎鼎的诸葛恪即因为山越问题脱颖而出。  孙权对山越的征服正出现于诸葛先生去世之后。三国间的总体形势在初期是各自进取开拓的时期,到各自建国之后,则基本就是各自巩固的阶段了。魏国无力越过长江、蜀山,蜀吴攻魏无疑蛇吞大象,最能折腾的诸葛先生一去,大家更加安分了许多。  山越人口众多,地区广大,处身东吴腹心之地,自孙策以来一直甚为猖獗,因此最能对东吴的巩固、稳定和发展构成巨大的威胁,当此时孙权要把此事当做头等大事来抓,那是势所必然。  然而当234年八月孙权将此事摆到朝堂之上时,所有大臣都面显难色,低头不语。之前的若干事实证明,无数条件限制,山越问题非常难办,很显然,大家手里没有金刚钻,都不敢揽这个瓷器活。  一片沉默当中,诸葛恪越众而出。  诸葛恪大言不惭,他说他肯定能将各地山民赶出山来,在三年内为东吴准备四万武士,此话一出,群臣纷纷摇头。  诸葛恪虽然向有才名,但是他的才气大都表现在文事言谈之上,仅止于纸上谈兵,因此他的话招致了几乎全部的怀疑。人们很怀疑诸葛恪并不十分了解山越的情况,东吴多年来无数次征讨山越,大都仅能捉到外围县城的一些平民,而那些居于深险偏远之地的山民几乎只能看到他们的影子,诸葛恪凭什么能这么笃定?于是大臣们感到有必要为诸葛恪上一场大课。  纷纷发言中,所有的言论都向诸葛恪指出了以下几点困难:一,山越盘踞的丹杨地区地势险阻难行,并与吴郡、会籍、新都、藩阳四郡邻接,周围环绕数千里,山谷重重;二,处在那些深山幽谷中的山民,从没有进过城,接触过官吏,他们都是些未开化的野蛮之人,大都手持弓箭,常年隐匿奔走于山野林莽之中,直到年老发白。这里面还有众多逃避旧怨世仇,流亡躲罪之人;三,大山之中盛产铜铁,山民们自己能够制造兵器铠甲。当地民俗喜好练武,惯于征战,崇尚勇力,山民爬山涉险,穿越密林荆丛,犹如鱼游深渊,猿猴攀树一样轻松自如;四,因为他们时常窥测时机出山抢掠,所以多年来一直遭到官兵围剿,但是他们战则就像蜂群一样一哄而上,败则就如飞鸟一样四散而去,自汉朝以来就从来没人能够约束制服他们。  群臣一片轰然,翻来覆去所说的都是这些,说到最后,孙权震怒了,他在御座上猛然立起,大声问道:“你等认为这些孤都一概不知吗?”他的话使大臣的议论发言声噶然而止。  没有人回答孙权的问话。孙权双目精光四射,一一看去,逼得众人都慌不迭地低首敛目,做惶恐状,却听孙权接着又问道:“难道你们一再告诉朕这些,就是要朕知道此事困难重重,决不可为吗?这就是你们这些头顶峨冠,日食俸禄的大臣要告诉朕的,要做的吗?你们的作用就在这里吗?”  孙权的声音像炸雷一样在大殿上翻滚,一时间压得人人都透不过气来。是啊,除了一再强调各种困难,他们刚才可有一分作为?难道真可以因为困难太多,就任由山越自去?大臣们本意本在告诉诸葛恪驱赶山民出山的想法十分荒唐,可是说得太多也渐渐失去了初衷,现在孙权一发问,他们才真正感到了惶恐。  孙权越想越气,他的声音再次轰鸣而起:“依你们的想法,朕虽然为一国之君,是不是就该任由你们各自为政?你们身为朝廷大臣,眼见国土之内还有异族不能驯服,尚有土地不能使朕令行禁止,却不知为朕分忧,那朕还要你们做什么?你们还怎么能够冠冕堂皇地站在这里!”  孙权的这句话说得就颇为沉重了,大臣们越发不敢出声,等到他们累得腰酸腿软忍不住偷偷窥探的时候,他们却惊讶地发现孙权已经离去了,盛怒之下甚至连退朝的命令也没有指示黄门发出。  众人尴尬万分,一哄而去,走在最后的几个人恰好看到诸葛恪被孙权特别留在了宫中。  孙权一方面是气,一方面是无奈,一方面也是因为看到诸葛恪到了此时还信心十足,因此孙权在经过简短的思考之后,终于下决心将征服山越的重任交给了这个从来没有真正带过兵,打过仗的江东才子。  是年三十二岁的诸葛恪随后被任命为抚越将军,兼任丹杨太守,孙权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授衔仪式,并赏给他骑士三百,亲手将代表了诸葛恪特殊身份,用作仪仗前导的綮戟递到了他的手中。  授衔仪式结束后,孙权命令诸葛恪排起仪仗乐队,在前开路,风光显赫地大肆招摇了一番,这才回归本府,这一天诸葛恪的荣耀实在达到了顶点。
  作者:李二赖 时间: 00:37:34  @非魚亦魚   顶,写得好  回复  作者:w 时间: 08:35:24  顶一下,继续  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二位兄弟。
  举报回复  作者:南平的科比 时间: 09:48:36  前来问候  回复  作者:老刘艳辉 时间: 10:14:32  端午节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科比、老刘
  问好鱼兄
  好大喜功,向来自视甚高的诸葛恪在这一天荣耀到了极点,那颗不安分的心也膨胀到了极点,他知道,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来到了,他决心要以此作为起点,走向权利和尊贵的高峰。  消息传到镇守在外的诸葛瑾耳中,诸葛瑾又一次面满愁容,叹息着说出了他那句流传千古的话:“败诸葛家族者必诸葛元逊也!”父亲的态度诸葛恪完全能够想到,但是他决不会承认,仅为了父亲和姐夫张承常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他也决心要做出一个样子来。  为了这句话,他尤其要证明自己。  毫无疑问,诸葛恪真的把任务完成了,而且完成得非常圆满,这件大功正成了诸葛恪后来的政治资本。也或者正成为他目高于顶,性格缺陷越发昭彰的原因。  诸葛恪的确很有办法,他征服山越的方式与孙策、陆逊、鲁肃等人都大不相同。孙策、陆逊、鲁肃等都是善战之人,然而他们在面对山越时都只能以战而得小胜,而诸葛恪却能够以不战而竞全功。  却说抚越将军诸葛恪到达郡府之后,立刻下达文书给临近的吴、会籍、新都、藩阳四郡所属官吏,命令他们各自严密防守疆界,整顿部队,使已经归顺的山越平民,一律设屯聚居。然后,诸葛恪率领众军分别进山,在各处险阻要隘扎下营寨。  诸葛恪没有四处征讨,他下令各处修缮防御工事,只管据守,决不得与山越交战。四郡所处之地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更兼山越民风彪悍,进退得宜,诸葛恪部下本以为此次出征要吃到很多苦头,现在骤然听到主帅如此下令,一面迷惑,一面又不免欢呼雀跃。  相比之下,修筑工事,严防据守要好受多了,主帅如此体恤将士,如果将士们连这个都做不好,那就太说不过去了,因此大家齐心协力,将每一处都看守得严丝密缝。  不久各地稻米成熟,诸葛恪随即下令军民立刻抢割,并将地上稻米捡拾得几乎一粒不剩,以防为山越留下稻种。山越们不曾料到诸葛恪会出此一招,他们新稻被诸葛恪掠去,旧粮很快吃完,想下山抢掠,山下居民又集中居住,各处防范严密,登时慌张无措。  山越不怕与官兵交战,他们忽来忽去,来去如风,不但时而给官兵以极大的杀伤,而且总能得便趁隙掠得一些财物,诸葛恪的坚壁清野,但堵但防,使他们的优势完全无了用武之地。  肚子问题是最大的问题,难忍的饥饿驱使下,山越们不得不三三两两,一队一队地出山投降。  诸葛恪照单全收,一一妥善安置,并同时严令:“山民只要痛改前非,顺从教化,各地官府都应全力帮助,优待抚慰,把他们安置到山外的县城,不许随意猜疑,更不得拘押逮捕!”此令一出,山民更是络绎而出。  然而此时还是有很多人心存犹疑,尤其是那些作恶多端,手上沾满官兵鲜血的山民。这种人往往特别强悍,有一定的号召力,能左右相当一部分人,他们宁肯在山上吃草叶啃树皮,苟延残喘,甚至饿死,也不肯投降。这部分人如果能坚持下来,熬过冬季,熬到官兵松懈,照样可以兴风作浪。到那时候,何知归顺的那部分又不会忘了先前的饥饿?他们是过惯了那种聚啸山林,称王称霸的松散生活的,山下的教化一时无法与他们合流。  恰在这时,臼阳县令胡伉给诸葛恪送来了一份绝大好礼。  臼阳县令胡伉在这时获得了一个降民周遗,周遗是当地一个著名的恶霸,此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人人切齿痛恨,因此胡伉觉得这种人不可同样对待,就把他捆绑起来,送到郡府,要求依法惩办。  胡伉要为民除害,这行为很正当,而且他没有擅自捕杀,完全按程序办事,可惜他在不合适的时间地点遇到了不合适的人。  诸葛恪是一个铁腕人物,他不上山杀人,是因为那些人他杀不了,杀不尽,杀不得,厮杀的结果只有使他大败亏输。诸葛恪并不仁慈,他的手段只为目的而设,为此,任何东西都不妨成为他的工具,包括人命。  从诸葛恪后期的行为来看,他既算不上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也算不上一个优秀的军事家,无论从性格修养还是能力看,都算不上,但是他无疑具有一般枭雄的心性和手段。这种心性和手段在曹公身上最为显著,然而诸葛恪只能具有曹公的皮毛,他在这一点上既无法达到曹公一般的深刻老辣圆满,在其他方面更是万万不及。  诸葛恪使胡伉成了他功业的牺牲品,也可以说成了东吴大局的牺牲品。  诸葛恪杀了胡伉,理由就是胡伉违令不遵。  从见识看,胡伉大概只配做一个县令,但从行为看,胡伉应该是一个好官,诸葛恪本可以用别的方法取信于山越的,比如撤职,比如逮捕重打,甚至只需放了周遗也可能行,然而诸葛恪仍是毫不犹豫地杀了他。诸葛恪因此杀了一个县令,这无疑会使山越更加相信他的真诚,明白他的真正目的的确只在驱使他们下山,于是山民们闻风扶老携幼,大批大批地加入了投降的行列。  诸葛恪在出征之前,曾发誓自己会在三年之内为朝廷征得四万山越兵,但是他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做到了,他的坚壁清野之计和杀死胡伉以最大限度地取信山民的做法,是两大最重要的原因,由此可知政治家军事家要想成事除了必有的才能之外,还必须配有狠辣毒辣的作风。  至少对诸葛恪这样的人是必须这样的。  诸葛恪自己留下山越武士一万,其他的都分配给了众将,他随后如法炮制,转行四边各地,终于在237年竞得了全功。诸葛恪于234年八月接受任命,到此时基本正是三年。  孙权为此赞叹不已,立即派出尚书仆射薛综前去慰劳将士,诸葛恪因此被任命为威北将军,加封为都乡侯。  薛综到达之前,先给诸葛恪送去了一篇文书,书中对诸葛恪的功绩极尽褒扬。文书前半部分比较写实,说,山越仪仗山险,各朝各代不服教化,进退不定,时反时降,诸葛恪率军“兵刃不染血,衣甲不沾汗”,而使山越元凶一概斩除,党羽全部归顺,并为朝廷进献山民十万,既荡尽了邪恶,又充实了兵力。然后在后半部分,薛综引经据典,连续搬出了几个前代名人的事例,诸如周朝的功臣方叔、召公,汉代的勇将卫青、霍去病等,先扬后抑,说,这些人与将军相比“岂足以谈?”将军的功勋“盖过古人,超越前代!”这些话使诸葛恪深深地陶醉了。  陶醉了的诸葛恪更想建立不朽的功业,于是他随后请求移兵屯田于庐江郡(今安徽庐江西南)皖口镇。皖口地处魏吴边界,诸葛恪到了那里不好好屯田,伺机派出轻兵锐卒突然袭向魏国舒县,乘其不备掠得大批百姓而归,又立了一功。不知道他这一功可超越那些古人。  孙权当然还得嘉奖,诸葛恪的野心由此越来越大,其行动越发积极,他派人不断侦探窥探,考察了捷径要道,后来竟要谋取攻打魏国重地寿春了,所幸孙权没有东西陶醉,还不至于脑子发热,他连忙下诏制止了诸葛恪。  诸葛恪首战取得的绝大成功,使他错误地把自己真当成了卫青、霍去病一流的人物,正像他父亲诸葛瑾所担忧的那样,本身目空一切,毛病很多,又一无挫折的诸葛恪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山越的确不易征服,但是能够征服山越的诸葛恪以后遇到的将是不同的对手,那些对手不一定能像他那样征服山越,却完全打得倒他。
  端午假日看望好朋友  送上支持为你加油!!
  节日问候
  谢谢科比、士彦、老刘
  有新意!!!!
  @非魚亦魚   端午将至  看望好友  我们一起经历的,将是老去时最美丽的回忆,在天涯,谁的心不曾柔软  宝木笑
  两边帖子都来顶。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哺乳期会不会怀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