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体育是进行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体育活动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当前位置:>>>>>>>>
浙江省杭州市乔司职业高级中学 曾建军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文件)。文件的出台引起全国上下非常关注,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学校教育是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教育,而利用体育活动中丰富的教育因素,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以下就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体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道德教育过程应当同人们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完善过程相一致。我们说某个人具有某种道德品质或人格特征,从确切和完备的意义上讲,应该是这个人同具有某种道德的认识、情感、意志、信念和习惯不可分割的。人格特性在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现实性是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与人的成长过程是密不可分的。遗传、环境和教育是人生观、价值观发展的要素,而环境和教育则是主要因素。
(一)体育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某种社会道德关系及关于这种社会道德关系的理论、原则、规范和准则的感知和接受。毛泽东同志说: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情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这件事。这是一个很普通但又很普遍、很深刻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学生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不合乎正常的道德的行为,甚至走上危害社会的道路。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意要违反社会公德,存心要破坏人们之间正常的道德关系,而是由于他们对社会道德、生活准则和某些范畴、概念无知或缺乏正确的了解所造成。任何一项体育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集体,无论我们上体育课,还是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或是参加体育比赛,都离不开集体。而任何一个集体都有各自的规则和约束,它可能来自外部,如校方、教师制定的规章制度,也有集体成员们自己约定的规则,如在游戏中不能违反约定、不能耍赖等。这些规则必须是所有成员认可的,谁违反了约束和规则会受到集体的批评。
1.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培养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任务,教育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中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2.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在某些体育活动中参与练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体育活动中教育学生对自己应做的事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活动中大多数是团结合作的集体项目,只有凝聚人心,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体育活动中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二)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意志
1.体育活动对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影响及其培养。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产生的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的发挥,都和道德情感有关。积极良好的道德情感能使人体生理功能处在最佳状态,使人高兴、愉快、满意等,而消极的道德情感则往往使人思维下降、反应迟钝、生理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在参加体育活动时,使学生处在积极良好的道德情感状态时有助于发挥道德情感的增力作用,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情绪饱满、心情愉快,能挖掘身体潜力、承受较大运动负荷、推迟疲劳出现,就像给身体增添了活力。良好的道德情感对行为可以起到强化作用,在体育活动中,通过积极的道德情感体验,能强化正确的运动技能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以及它本身所具有的良好感染效应,此外还具有影响他人道德情感的效能。
2.体育活动对学生的道德意志的影响及其培养。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只要坚持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就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意志是人们为了实现确定的目的,自觉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类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参加体育活动是和各种困难做斗争的过程。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表明:优良的意志品质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重视对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将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譬如中长跑的坚持、冷热天气下的锻炼、力量练习带来的肌肉酸痛、器械体操练习的畏惧情绪等都需要坚强的意志去斗争。
(1)激发学生增强意志的愿望。要使学生明白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坚强的意志。例如,结合当前实际,讲一些我国优秀运动员取得成功的经历,用他们的坚强意志鼓舞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意志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开展评比,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增强意志的愿望;在体育活动中,分小组评比,对于那些主动、努力完成“较累的”“较难的”内容的学生进行奖励,激起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
(2)创设情境锻炼学生的意志。人的任何意志行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所谓动机是指激起人去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这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的内在原因。学生的行动也不外乎于此。因此,激发学生的正确动机,对培养学生的意志起到重要作用。在体育活动中通过榜样,要教会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例如,介绍体坛明星,像体操名将李宁、李小双等刻苦训练的事迹;经常表扬学生身边为校争光的队员,使榜样能看得见、够得着,激励他们意志的自我培养。
(3)认真磨砺性格、培养坚毅品质。世界上没有一位冠军不是饱经挫折才得以成功的,也从没有一位冠军能永保桂冠。就参与体育者而言,成功、获胜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而挫折和失败则是永恒的。挫折──奋斗──成功──再挫折──再崛起……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体育的辩证法则,这一过程也勾画出了成功者永不停息的人生轨迹。
基础教育中的体育,总是在给学生出“难题”,设“障碍”,树“对手”,制造挫折环境;同时又通过表现、表演、评比、测试、竞赛等形式,诱导学生向难题、障碍、对手挑战。其间,学生经受肉体之苦、心理冲击之累,实实在在地感受挫折的经历,真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由于任何一种体育活动的成效都是人们在长期磨练的过程中获得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人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意志努力总是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相联系的。它一方面在克服困难中得到体现,另一方面也在克服困难中得到锻炼。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并且每前进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胜利也常常取决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所以在体育活动中能有效地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4)培养团队精神,养成处世方法。体育内容有很多是要以团队形式参与的。团体操、球赛,乃至一场仅几分钟时间的拔河赛,每一个成员都置身于一个集体之中,团队胜利了,大家分享集体的荣誉;失利了,每一个成员都承担着责任并进行自省。团队荣我则荣,团队耻我则耻,从而培养他们为集体而奉献的品质。一次次的经历,一次次的领悟,他们的心胸越来越开阔,装在其心中的不只是个人,而是集体,乃至世界。例如,在长跑练习中,按照以往的做法,是以整个男生组或女生组共同完成的任务,但每一次,总是有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落在队伍后面,而教师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跑得最快的学生身上,于是,跑得越快越好的学生积极性就越大,而落在后面的学生会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好的学生耐力素质会得到再次提高,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将永远留在队伍最后。而采用合作学练的教学方法,就可完全改变这种学习状况: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为了小组的利益,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增强了人和人之间的友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他们因此善于为人、善于处世、善于助人、乐于奉献,从而极易融合于社会之中,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在竞争较激烈的项目中,如接力赛,团体精神的体现尤为明显。各小组成员之间只有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胜利;才能感受到集体胜利带来的快乐,让身心融到集体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真正的快乐。体育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动作技术的练习形式,是培养学生交往、合作、团结精神的有效手段,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通过相互评议来达到主动合作、关心团体、培养团队精神的目的。
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学生都将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具有鲜明、强烈、丰富、多样、易变等特点,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特殊的作用。例如,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经常采用相互观察、相互保护、相互帮助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这种教法指导下,在从事各种身体练习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自己的责任感以及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与助人为乐的精神。
(三)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和习惯
1.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体育活动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例如,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项目,在集体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整体练习;各种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或技评等,都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作为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追求目标的心理动机,所谓求胜心切。为此,他们有必要不断开发和发展自己最大能力的新的运动技术与方式。这种创造性的心理动机与行为,能使他们逐渐形成准备和乐意接受未来社会的各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因此,学校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能较好地动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2.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体育活动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身体方面,不仅要求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活动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二、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远大志向
(一)培养竞争意识,懂得自尊、自爱、自律、自信、自强
19世纪法国著名教育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在他著名的《体育颂》中写出:“啊!体育,你就是正义,在你身上体现的是社会生活中追求不到的公正合理……”。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仍然相信,体育还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片“净土”。校园里,你会发现一些平时顽皮、难以管教的孩子,却在体育游戏或竞赛中能自觉地容忍规则的约束,绝少在场上胡作非为,我行我素。他们厌恶投机耍赖取胜者,斥之为“掉价”,这正体现了体育所具有的庄严、公正的魅力。孩子们第一次参加赛跑时就被告之,必须站在起跑线之后,只有听到哨声才可迈出第一步;第一次走进篮球场,就明白了必须依规则行事;比赛结束,需尊重裁判的裁决……以规则约束行为,公开、公正地竞争,尊重客观事实的观念就这样点点滴滴地渗入他们的意识之中,造就了他们刚正不阿、以“规”律己的优秀品质。
现今时代,人的价值最突出的进步在于希望表现自己,并在竞争中体现价值。体育活动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表现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的持续发展和实践的过程。体育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些侧重于表现,如技巧、体操、武术和舞蹈,能体现出人的“美”与个性;对那些寓意创新变化的内容,如游戏、球类,教师总是启发学生玩出自身的“灵气”,表现出更多的自信和变化;对侧重于实力而又有对抗性的跑、跳、投等项目,教师总是激励学生,“煽”起他们竞争的渴望去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通过大量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和实践,不仅改善了学生机体的质量,更改变了他们怯懦寡断的性格、孤僻抑郁的性格,树立起勇敢、自信的人生态度,从而使他们敢于接受挑战,勇于竞争。
(二)培养理想的人生价值观──真、善、美
体育在潜移默化地培养青少年广泛的社会意识,塑造性格,改变气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影响着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在参与与逃避、个人与集体、循规与投机的种种矛盾中,培养了他们坦荡开放、光明磊落的道德主流。在激烈对抗、面对对手与困难时,在胜利与荣誉到来时,在挫折与失败时,在受到嘲笑与不公正对待时,他们学会了冷静、容忍和理智。
体育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不但要形态美,还要心灵美。在多姿多彩的学校体育活动中,教师各种教法手段的运用,各种队列练习与技术练习,各种体育竞赛与表演,以至体育场地器材的布置等,都可以使学生受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熏陶,并获得丰富的、多种多样的美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热爱美的情感,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今天的人具有了更强的参与社会的意识,人们认识到只有融于社会、奉献社会,才具有人生的价值。具有健康人格倾向的青少年是热爱生活、并对社会生活有着浓厚参与兴趣的人。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深刻的寓意和趣味,富有挑战性的魅力,最适宜生命力旺盛与好动的青少年的“口味”,满足他们好奇、探究、体验、甚至“冒险”的心理。体育实践又有宽阔的容纳空间,对不同动机、不同能力、不同年龄的青少年都具适应性,他们可以参与其中,或体验,或娱乐,或观赏,或竞技,总之都能找到适宜自己的角色地位并受益。
体育活动以其巨大的号召力,将千千万万的人吸引到参与者的行列之中,使他们贴近生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从而为人生价值观的建立奠定了实实在在的基础。
在表现、表演和竞技中,他们学会了表现美、创造美和鉴赏美。在体育活动中,他们远离矫揉造作和粉饰媚态。在他们心目中,只有健康、真实,生命力才是真正美的。体育活动以其生动而朴实的方式教会人们识别真、善、美,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
三、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和伟大民族精神
(一)挖掘体育素材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
体育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的情感第一要义是祖国高于一切,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息繁衍的山河大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志士仁人。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每当祖国面临危难的时候,有多少爱国者上下求索,图存救亡;每当祖国遭受侵犯的时候,有多少爱国者浴血疆场,视死如归。他们的事迹,他们的气概,他们的精神,像大海的波涛,激荡着我们中华儿女的心胸。
体育素材中蕴涵着爱国主义的情感。回首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这是一段不断打破纪录、不断填补空白的历史。一批批优秀的运动员,用他们的汗水和努力,洗雪了“东亚病夫”的耻辱,为中国和世界体育事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日,上海陕西南路体育馆,中苏举重友谊比赛中,20岁的广东小伙子陈镜开,以133公斤的挺举,创造了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个世界纪录。日4时20分,中国人第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巅。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首次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地从珠峰北路攀上顶峰。日,已经在第三届女排世界杯赛上6战6胜的中国队,迎来了对手日本队。大阪体育馆里日本观众的助威声震耳欲聋,中国队沉着应战,终于以不败的战绩,赢得了中国三大球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从此之后,中国女排屡战屡胜,创造了“五连冠”的奇迹。1984年7月,中国派出强大阵容来到美国洛杉矶,参加了在这里举行的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7月29日,比赛刚开始,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就在男子自选手枪慢射的比赛中,以566环的成绩夺得了这个项目的冠军,这不仅是本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也是中国人在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中国取得了奥运金牌榜上“零”的突破。这一个个生动真实的例子,会激励着所有学生的心灵。
(二)从观赏比赛中培养伟大民族精神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东方大地上繁衍生息,历尽沧桑,在民族大融合中不断发展、不断成熟,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也孕育了深厚的民族文化。
伟大的民族精神贯注着炎黄子孙不懈的奋斗与追求、不懈的创造与开拓,体现着华夏儿女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智慧与成果,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历史情感的结晶,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饶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体育比赛就是在比民族精神;比赛就是在争民族声音;比赛就是在显露及张扬民族精神。
养民先养生,强国先强志。我们国家要强盛,迫切呼唤民族精神,呼唤自尊、自强、自立、自重的优秀品格。无论我们面对什么困难,我们都要有信心和决心,积极进取,才能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总之,体育活动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有着特殊的作用。其一,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促进人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发展,使体魄变得强健,这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奠定了良好的载体基础。其二,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人的性格、气质、能力、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皆处于发展阶段,可塑性强,而体育过程具有寓教于乐、模拟社会的特点,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着直接的作用。由此可见,体育活动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对身心两方面均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是其他教育内容所难以替代的。体育活动中体现的不怕挫折、顽强拼搏、勇于攀登的作风以及它所培养的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技能,可以使学生精神上得到陶冶、身体上得到锻炼,对学生健康幸福的成长和生活意义非同寻常。
【上一篇】
【下一篇】在2009年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
在2009年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日)&同志们:&&& 为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今天在这里召开了2009年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的任务是:传达教育部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总结2008年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表彰一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单项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对2009年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一、2008年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2008年,是我们国家大事、喜事多的一年(藏独分子、地震、奥运)也是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求实创新、积极进展的一年。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讲,是得到大力加强和改进的一年;对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来讲,是得到继续深化的一年。第一,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不断增强去年5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东北大学召开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座谈会,李长春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是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能不能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大问题,关系到办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怎样办高等教育的大问题。我们一定要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提高思想认识为前提,以教材建设和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学方法创新为重要环节,以加强领导为保障,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和学科建设,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和学科体系。要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选聘、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品德高尚、深受大学生喜爱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社会实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要加强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和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努力实现教学情况明显改善的目标,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7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刘延东强调,要按照高举旗帜、遵循规律、改革创新、强化基础的总体思路,抓师资、抓教材、抓教法、抓指导。要选配好、培养好教师,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人才保证。要与时俱进地完善教材体系,编写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打好基础。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重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改进考试考核方式,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有效手段。要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提高宏观指导的水平,努力形成整体合力和良好氛围,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坚强保障。9月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就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加强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20条)。我省认真贯彻长春同志讲话和全国会议精神,大力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一是深入学习贯彻李长春同志讲话和全国会议精神,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通过召开片会、全省高校主管领导会议和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新任教师培训等方式和渠道,传达中央精神,把全省高校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增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会同省委宣传部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辽委高[2008]41号),从5 个方面采取20条措施,加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加大理论课教师培训力度。开展了新任理论课教师岗前培训和骨干培训。从去年起,在全国率先对全省高校新任理论课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未经培训不得上岗。利用大连海事大学教学实习船&育鲲轮&组织骨干教师赴上海进行培训考察。在大连理工大学设立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与研修基地,并面向在职理论课教师招收6名博士生,进一步提升理论课教师的学位水平。三是加大教学研究力度,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在大连理工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分别举办理论课沙龙,定期就理论课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讨。投入30万元,开展理论课教学优秀教案和精彩一课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理论课教学质量。面向理论课教师开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典文章征集活动,请理论课教师推荐经典文章,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四是密切理论课与学生的联系。开展理论课教师与大学生&结对子&活动,要求每位理论课教师与一位以上的大学生结成帮扶的对子,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情况,帮助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大学生思想、心理和学业的成长,并将理论课教师&结对子&的情况作为其评先、评职的一票否决条件。总的说来,经过近几年广大理论课教师的不懈努力,我省理论课教学效果有了较大提升。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充分肯定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认为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效是显著的,发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第二,精心设计活动载体,积极搭建教育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明显提高2008年,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以建设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站为重点,以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为主线,大力加强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创建了&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站。组织省内相关几十所高校,发挥各自的学科特色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以全新的理念建设网站。自日正式开通以来,网站已经体现出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以其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等为更多的大学生所接受和喜爱;另外,本网站影响的广泛性、参与的便捷性、精彩的互动性也使其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站的建设,不仅为我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很好的载体,也为全省各高校大学生群星璀璨、展示风采、交流思想提供了平台,为全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2008年,省教育厅投入100余万元,对网站进行了改版,增加了教育视频,以进一步增强网站的功能,提高网站的吸引力。二是组织开展了&今天,我们大学生怎样爱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2008年4月,针对当时抵制家乐福事件和&3.14&西藏骚乱事件,指导高校通过组织演讲会、报告会、主题征文等形式,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正确、理性表达爱国之情。在各高校开展活动的基础上,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全省大学生&今天,我们怎样爱国&主题征文活动、主题演讲比赛,并组织了辽宁省大学生摄影考察团赴西藏进行摄影考察,实地考察西藏的巨大变化,将所闻所见通过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站进行发布,在全省大学生中引起积极反响。三是组织开展了迎奥运主题教育系列活动。5-6月份,依托沈阳体育学院在全省高校组织开展了全省大学生奥运知识网上竞答活动,依托沈阳理工大学举办了全省大学生文明礼仪知识网上答题活动,依托辽宁教育电视台举办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文明礼仪电视竞赛活动。这些活动活跃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了良好氛围。四是组织开展了全省大学生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依托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站理海泛舟频道,通过开展主题征文、&青春与改革同行&主题演讲比赛、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引导大学生全面了解改革开放给国家带来的深刻变化。(组织获奖单位代表和个人广东考察)五是组织开展了首届辽宁大学生道德楷模评选表彰活动。在各高校推荐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初选、网络评选的方式,吸引全省大学生参与到评选活动中来,树立先进典型,同时又使大学生受到深刻教育。评选活动中有数十万大学生参与投票,点击数达110万,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六是开展了全省大学生和谐校园摄影作品征集活动。用摄影作品的方式,向大学生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校园发生的巨大变化,激发大学生爱校爱国的情怀。七是开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博客、博文征集活动。省内高校积极响应,纷纷推荐优秀博客、博文,对于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发挥了积极作用。八是开展了第四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征集工作。在各高校推荐基础上,评定了第四批共37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进行表彰和重点扶持,并向全省推广。九是开展了主题教育示范网站、大学生文明公寓、大学生示范社团评选活动。经各高校推荐,专家评审,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表彰了10个主题教育网站、20个大学生文明公寓、30个大学生示范社团。十是评选表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工作成果。今年是中央16号文件印发5周年。近年来,省内各高校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大批专项工作成果。在各高校推荐的基础上,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了分类评审,并进行了表彰。十一是开展优秀学生集体和个人表彰活动。评选表彰了第三批全省优秀特困大学生,在各高校推荐的基础上,通过网络评选的方式,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标兵,树立先进典型,展示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岁月,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通过精心设计上述活动载体、搭建教育平台,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到不断提高。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感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虚功实做,有东西可抓,有工作可做,有劲可使;广大青年大学生感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化虚为实,变得有形、有声、有色,大家喜闻乐见,乐于参加,并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成长。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专文报道了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站建设的情况,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充分肯定了我省建设该网站的做法。第三,多渠道培养,多层次培训,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坚实推进一是多渠道培养高校辅导员。通过免试推荐应届专科毕业生的方式,2008年选拔了39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本科层次的辅导员;通过免试保送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方式,为本科院校培养9名研究生层次的辅导员;通过面向在岗人员招收博士生的方式,培养一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骨干。二是多层次加强辅导员培训。连续第4年举办高校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班,培训520名、累计培训近2000名辅导员。今年9月13日,省教育厅组织194名辅导员骨干乘大连海事大学的教学实习船&育鲲轮&赴山东进行学习考察培训,开阔眼界,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开展家访和谈心活动,努力提高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2008年寒假,我们在全省高校开展了&千名辅导员访千家&活动,拨出50万元专项经费,资助省内高校1000名辅导员进行家访。各高校领导带头,精心选择家访对象,精心设计家访形式,精心设计家访的内容,精心设计家访的行程,制定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政策,积极组织辅导员进行家访。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2469名辅导员参与家访活动,入户走访慰问学生家庭4021户,通过家长座谈会等方式与家长沟通5000余人次,辅导员向家长发出信访函件数万封,除省教育厅资助外,各高校补助辅导员家访经费达70余万元。家访活动在广大学生及其家长中引起巨大的反响,也在辅导员中引起很大的震动。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又组织开展了&千名辅导员万家行&活动,又拿出50万元经费,资助省内高校辅导员进行家访。这项活动的情况正在汇总之中。为提高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也为促进辅导员工作交流,我们在辽宁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分别设立了两个辅导员沙龙。先后以班集体建设、特殊群体工作、勤工助学工作创新、寝室文化建设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辅导员工作创新为主题,开展了五期沙龙活动,受到了广大辅导员的欢迎。第五期沙龙活动还邀请了北京高校的学生工作部部长进行交流研讨,开阔了省内高校辅导员的眼界,促进了省际之间的工作交流。四是提供政策保障,促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2007年5月,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和省人事厅印发了加强我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2008年7月省教育厅印发了辅导员评审教师职务基本任职条件,明确了辅导员评审教师职务的适用范围和基本要求。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政策的明确,推动了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在全省广大辅导员中引起了良好的反响。据最新统计,全省高校专职辅导员已由2004年底的1872人增加到目前的3982人,本专科生与专职辅导员之比由352:1已提高到200:1,达到了教育部规定的比例;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职辅导员占总数的97.6%(其中硕士以上学位的占28%),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占总数的39.7%(其中副高级以上的占7.9%)。可以说,经过几年的努力,全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我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得到了教育部督查组高度评价。以上谈到的主要是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直接组织开展的活动,没有更多地通报各高校开展工作的情况。其实,省里组织开展的每一项工作,都涉及到各高校。各高校开展工作的情况,我们已经通过简报进行过一些宣传,会议印发的文件汇编上也详细地记载了各有关高校参与活动的情况,我们还要通过汇编优秀专项工作成果、精品活动等方式,通过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站等渠道,进行广泛的宣传。在这里就不一一通报了。二、关于2009年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设想中共辽宁省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辽宁省教育厅2009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以培育精品为手段,大力加强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职业化、专业化为目标,大力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以构建工作机制为重点,全力维护高校稳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求实创新,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第一,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一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1、修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实行单独条件、单独评审;2、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团队、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活动,选拔和培育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人才;3、会同省委宣传部遴选一批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讲员,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普及;4、继续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课程全员培训,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业务素质;5、进一步加大实践考察力度,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负责人和骨干教师进行实践考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6、继续依托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与研修基地(大连理工大学)招收在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攻读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学位水平;7、继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大学生结&对子&活动,要求理论课教师都要开设个人博客、撰写博文,原则上每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要与大学生结成&对子&,结&对子&情况要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优、晋级的必要条件。二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8、继续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教案&&精彩一课&评选表彰活动,培育一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精品,制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示范视频节目,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9、继续面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经典文章征集活动,丰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素材,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形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感;10、继续举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沙龙活动,依托省内相关院校,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交流研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11、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加大实践考察、日常表现和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情况在考试成绩中的权重,促进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与思想道德实践的统一。12、按照中央的各项部署,依据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结合省情,统一编写教材,运用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形势政策教育三是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宏观指导。13、开展贯彻落实《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辽委高[2008]41号)情况的专项督查,全面落实文件精神,重点督查各高校按照1:350的比例配备专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情况,设置独立的直接隶属于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二级机构的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单独评审的情况,以及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的情况。第二,以培育精品为手段,大力加强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1、加强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站建设,建立网站理事会和管理服务机构,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建设教育视频,进一步拓展网站的功能,充分发挥网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2、加强对共建高校的指导,召开网站建设专题会议,共建频道实行动态淘汰机制,确保网站的运行质量;3、通过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站,配合教育部、国家民委有关部门举办全国大学生民族知识网上答题活动,举办全省大学生&我和我的祖国&网上知识竞赛,继续面向大学生、高校辅导员和理论课教师开展经典文章征集活动,丰富网站内容,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4、支持大连理工大学办好&廉洁教育&网站,积极推进廉洁教育进校园;5、评选表彰第三批高校主题教育示范网站、大学生文明公寓和大学生示范社团,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6、加强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树立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二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7、继续实施精品培育工程,遴选表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引导高校培育一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8、组织开展第二届大学生道德楷模、第四届优秀特困大学生评选表彰活动、首届大学生志愿服务标兵评选活动,指导开展首届辽宁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着力培树一批大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9、深入开展以&成长、成才、成功&为主题的&百场报告进校园&系列活动,组织举办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大力宣传大学生道德楷模、优秀贫困生等典型大学生的先进事迹,展示当代大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10、评选表彰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进一步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11、组织开展纪念建国60周年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通过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摄影作品征集、形势报告会、知识竞赛和社会实践考察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2、筹备召开全省高校学生干部座谈会,加强学生组织和学生骨干队伍建设。三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3、加强课程建设,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督促高校开设必修或必选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14、充分发挥网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索开展大学生发展辅导与咨询,把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与发展问题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15、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和有效干预;16、积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组织建设,开展朋辈心理扶助,构建和谐同学关系;17、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和实践考察,进行工作交流,推广先进经验,积极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8、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普查,全面了解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促进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开展。第三,以职业化、专业化为目标,大力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是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培训。1、继续依托有关高校,通过选拔优秀应届专科毕业生升入本科、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以及面向在职辅导员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等方式,加大专业化培养力度,培养一批高校辅导员骨干;2、继续开展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组织开展在职辅导员骨干专题培训,加强辅导员分类培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3、加强辅导员培养基地建设,开展辅导员沙龙活动,为全省高校辅导员培养、培训和辅导员工作研究提供工作平台;4、积极组织辅导员骨干开展国内外考察和研修,开阔眼界,促进工作。二是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5、遴选培树一批辅导员名师、专家型辅导员和辅导员骨干,进行重点培养和扶持;6、进一步坚持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实行单独系列、单独条件、单独评审,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7、深入开展&千名辅导员万家行&活动,组织高校辅导员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加强辅导员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8、深入开展辅导员与大学生的谈心谈话活动,增强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提高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实效;9、引导和鼓励辅导员开设个人博客、撰写博文,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10、支持和指导大连理工大学举办全国高校辅导员创新论坛,推进辅导员工作创新。三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11、各高校要按照国家规定的1:200的比例配齐配全专职辅导员,并为每一个班级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导师);12、强化高校辅导员准入标准,严把政治关、素质关、培训关,原则上非中共党员、非本科以上学历、未经岗前培训,不得担任高校辅导员;13、加强对辅导员、班(导师)主任工作的规范管理,通过实施辅导员日志制度,加强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规范和指导;14、加强对研究生、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指导,加强研究生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5、指导开展辽宁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大力培树优秀辅导员,扩大高校辅导员的社会影响,提升其职业地位;16、建立队伍建设情况年报制度,要求各高校每年9月份上报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有关数据,建立健全全省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基础数据库,为加强全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决策参考。17、筹备召开全省高校班主任(导师)队伍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推进高校班主任(导师)队伍建设。第四,以构建工作机制为重点,全面提升工作指导水平一是构建维护高校稳定的工作机制。1、建立健全高校稳定工作信息报送工作机制,畅通稳定信息报送渠道,确保高校稳定信息及时报送;2、建立健全高校稳定工作情况分析通报工作机制,定期召开维护稳定工作片会,加强对稳定形势的研判和预测,增强维护稳定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3、建立健全维护稳定联动工作机制,及时向领导机关报告稳定事态、向有关部门通报稳定信息,积极配合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及时处置涉稳事件,全力维护高校稳定。4、根据2009年不同时段、不同节点,突出重点、把握节奏,有针对性地做好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二是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平台。1、调整充实辽宁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2、组建辽宁省高等学校辅导员协会,3、继续发挥辽宁省高等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研究会、学生工作研究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校报研究会的积极作用,引导、鼓励、支持各研究会在各自领域发挥学术研究、培训队伍、凝聚人心、咨政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贡献;4、指导相关研究会进行师生思想状况调查,调查了解省内高校师生思想动态,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决策参考;5、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继续协调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搭设研究成果展示平台,为提升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水平创造有利条件。三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激励机制。1、隆重表彰省内高校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满30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大力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舆论氛围;2、继续办好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站的信息公告等相关栏目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简报》,及时传达党和政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广泛宣传各地各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培树在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3、指导各高校加强宣传舆论工作,充分发挥校内外宣传载体的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环境。4、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筹备召开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总结和宣传近年来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经验,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同志们,以上通报了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2009年的工作要点,其中既有我们的工作安排,需要各高校积极支持配合;又有对高校工作的要求,希望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200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是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希望省内各高校充分认识当前的形势,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做好维护高校稳定的各项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主办单位: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 辽宁省教育厅
Copyright 2006-.lnc All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号
网站建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想品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