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康姓起源的800字心理健康论文800

康姓起源二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康姓_康姓起源_康姓名人_康姓家谱_康姓起名_百家姓大全_911查询
输入姓氏的汉字或拼音,如查找沈姓起源,输入沈或shen后点查询即可
& 康姓 康姓起源 康姓名人 康姓家谱 康姓起名上一个:  下一个:
康姓旧百家姓排名:88 
转自姓氏源流康(Kāng)姓源出有五:1、出自姬姓,为康叔后裔,以祖上谥号(或曰封邑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武王少弟康叔谥号“康”,后人有以其谥号为氏者,是为河南康姓。周武王灭商后,把同母幼弟姬叔封在康,故称康叔。武王死后,成王即位,因年幼,由周公摄政,三监(管理商朝旧臣封地的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勾结武庚(商纣王后裔)和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平定。之后,便大规模地分封诸侯,把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分封给当时素负贤名的康叔统治,并改封康叔为卫君,建立卫国,故又称卫康叔。康叔把卫国治理得很好,声誉日益上升,到周成王亲政时被举为司寇,权位高于其他诸侯。他死后谥号是“康”,其后便有以谥号为氏,或以封邑为氏,称康氏。史称康姓正宗。2、出自汉代西域康居国王子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据《梁书·康绚传》所载,汉代时,西域康居国派遣他们的王子来到中国,以示臣服,汉代在西域设置都护,那位王子到达我国后就在河西落脚待诏,后康居国王子定居河西(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一带),其后人以国为氏,是为甘肃康姓。到隋唐时,这个位居东亚的国家仍然存在,被称为康国。3、出自古代突厥族有康氏。据《隋书》载:“突厥亦有康姓”。突厥为公元6世纪在今新疆境内的游牧民族。西魏时建立政权,康居王定居河西,主要是繁衍于我国的西北一带。关于这个康居国,根据《汉书·西域传》的记载“高长安城一万二千里”,拥有现在新疆以及苏俄中亚之地。隋之前疆域最广,族中有康姓。4、出自匡姓,为避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名讳,匡氏改为康氏。据《宋史》载,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登基后,为避其名讳,令“匡”氏改为音近的“康”氏。5、出自少数民族中有康姓:① 金时女真人纳喇氏、清时满洲赫舍里氏、达斡尔族华力提氏,汉姓为康。② 今瑶、蒙、土、羌等族均有康姓。得姓始祖:康叔。据《元和姓纂》和《姓苑》等书记载,载,汉族的康姓,出现于距今大约3000多年以前,他们的始祖康叔。康叔为周武王少弟,初被封于康(今河南省禹县),故称康叔。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由周公旦辅政,这引起武王胞弟管叔、蔡叔、霍叔的不服,殷纣的后裔武庚便联合他们以及夷族反叛。周公平叛后,把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分封给康叔统治,康叔在封地建立卫国,管理那里的殷室遗民,将卫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对稳固周王朝统治起到很大作用。康叔死后,谥号为“康”,即“使民安乐”之意。康叔后人以其功绩、声誉为荣,取其谥号为氏,称康姓,康叔自然成为康姓得姓始祖。迁徙分布康姓最早发源于卫国,辖今河南东部、山东西部、河北西南部一带。康姓早期播迁缘于卫都的迁移,范围止于河南北部。秦时,康姓主要徙陕西、山东二地,故早期康姓在此二地繁衍旺盛,遂有京兆、东平两大郡望。魏晋南北朝时期,甘肃康姓为避战乱,徙蓝田(今陕西省蓝田西灞河西岸),后渐向东南迁移。史载,南朝宋时,设华山郡蓝田县,用以安置康穆(初仕后秦河南尹,后举族众三千余人迁湖北省襄阳之岘南)族人,并任命穆为秦、梁二州刺史,其子孙亦多仕宦,康穆一支遂枝繁叶茂,人丁兴旺。唐代,有宁夏灵武人康植之孙康日知被封会稽王,其子志睦因功封会稽郡公,后世子孙繁衍昌盛,发展成望族,其家族所在地浙江绍兴则为南方各地康姓迁徙之主源。宋代,因避帝讳而改姓的匡姓,成为康姓新的支脉。另有洛阳康再遇位居开国功臣之列,遂加官进爵,门庭荣耀,显达当朝。北宋末年到元朝建立期间,改朝换代频繁,北方多动荡,故有康姓徙迁南方安居乐业。明代,康姓作为大槐树移民姓氏之一,分徙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等地。从清代开始,闽、粤康姓陆续有人迁至台湾,后又有移居海外者。今日康姓尤以安徽、四川、甘肃、山东、陕西等省居多,这五省的康姓约占全国汉族康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康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三。历史名人康泰:三国时东吴人,曾和朱应出使扶南等国,途中经历和传闻一百多个国家,为中国早期远行海外的旅行家之一,著有《吴时外国传》。康绚:字长明,南朝·梁华山蓝田人,初仕北齐,后任梁朝司州刺史卫尉卿,以宽厚之德著称。其先祖出自康居国人,据《梁书·康绚传》记载,西域的这一支康氏,他们的王子来到中国,在河西郡落脚待诏,后来就定居河西,并且子孙世代繁衍,变成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跟汉人没有丝毫分别。康福:五代蔚州(今山西省灵丘)人,仕后唐、晋二朝,皆有政绩,所辖之地岁稔仓盈、牛马遍野。后晋时官至宰相,赐输忠守正翊亮功臣、加开府仪同三司。康海: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浒西山人、沜东渔夫。陕西省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等。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被诛,康海受牵连而免职。归乡里后,以山水声伎自娱。他是“前七子”之一,所作 杂剧、散曲、诗文集多种。作品主要有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诗文集《对山集》等。康女:明代人,因“三贤”闻名。据传,其父年老无子,劝父纳妾生子;母病,尝粪辨病;夫亡,誓不改嫁。康涛: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画家,工山水花卉,亦善书。为雍正、乾隆年间画家,以人物画著称,承明代仇英、尤求白描传统,用笔工整,形象静逸。所画《华清出浴图》,以杨贵妃出浴为题。图中杨贵妃的云鬓松挽,身披罗纱。两个小宫女端着香露,跟随其后。康僧会:康居国(今中亚一带)人,一代高僧。世居于竺,随父经商,乃移居交趾。十余岁双亲并亡,遂出家。他通天文、谶纬这学,尤娴经律。他通天文、谶纬之学,尤娴经律。247年到三国·吴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孙权为之建塔,因有佛寺,江苏一带亦始兴佛法,是江南佛学的创始人。康子元:唐代经学大师,会稽(今属浙江省)人,官至宗正少卿。举贤能治《易经》、《老庄》之学。形成帝王“受命不于天,于其人”,“是为公是,非为公非,蹈道必赏,违善必罚”,主张改革弊政,创立新制之改革思想。成为历史上改革家而名垂史册。康昆仑:西域康国人,唐代著名琵琶演奏家。善弹《道调凉州》、《羽调录要》等曲,有“长安第一手”之称。康日知:唐代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西南)人,至检校尚书左仆射,封会稽郡王。其子康志睦,勇武善驰射,累迁大将军,因功加检校尚书左仆射,封会稽郡公。康再遇:北宋大将,曾为宋太祖立下了开国战功,位居开国功臣之列,遂加官进爵,门庭荣耀,康氏自此显达当朝。康与之:字伯可,一字叔闻,号退轩,滑州(今河南省滑县东)人,南宋著名学者。曾上书“中兴十策”,表现出其渴望公平合理的乌托邦思想。著有《昨梦录》等。康进之:棣州(今山东省惠民)人,元代戏曲家,现存其杂剧《李逵负荆》一种。康海:陕西武功县人,明代文学家,作品多杂剧、散曲、诗文等。曾任翰林院修撰,列“前七子”之一。康茂才:明朝开国大将。康茂才本来是元廷驻应天城的水军元帅,朱元璋攻破应天城的时候,康茂才率部投降并愿意归附红巾军,朱元璋就让康茂才做了红巾军的水军头领。以后,康茂才一直得到朱元璋的重用。比如,朱元璋攻占了浙东以后,曾派康茂才做那里的都水营田使,专门负责修筑河堤,兴建水利工程,恢复农业生产,供给部队军需。俗语说得好,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朱元璋对康茂才如此看重,康茂才也就兢兢业业地为朱元璋效力。无论打仗还是搞水利,康茂才都干得十分出色,立下了许多功劳。康茂林:明朝开国大将。与康茂才兄弟二人为朱元章手下大将,明朝建国后,封康茂林在山东青州府为衡王,建衡王府。康济鼐:清代西藏贵族。曾因功被康熙皇帝封为贝子,与阿尔布巴、隆布鼐共同掌管西藏政务。雍正五年(1727年),西藏内部发生叛乱,藏王康济鼐被杀。康有为:广东省南海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一。1895年联合会试举人上书朝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后依靠光绪帝发动“戊戌变法”,遭慈禧镇压。逃亡日本。民国6年(1917年)7月和张勋拥清朝废帝溥仪复辟,十二天后失败。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孟子微》、《春秋笔修大义微言考》、《孟了微》、《春秋笔修大义微言考》、《大同书》、《中庸注》等,颇受近代学术界的重视。康广仁:号右博,又号大中,广东省南海人,系康有为幼弟,曾创《知新报》,办大同译书局,发起不缠足会。清末维新变法人士。1897年在澳门主持《知新报》,后又经理上海不缠足会艾书、大同译书局。1898年,在京协助康有为草拟新政奏稿及联络事宜。戊戌政变时遇难。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康同薇:字文僴,号薇君,广东省南海人,康有为长女。自幼不缠足、不穿耳,开中国妇女界风气之先。15岁即据二十四史编《风俗制度考》,后又翻译大量日本书籍,助父编纂《日本政变考》、《日本书目志》等。1897年在澳门《知新报》任翻译。1898年7月与李惠仙(梁启超夫人)等在上海创办中国最早由妇女主办、以妇女为阅读对象的报刊《女学报》。精国学和英、日语种,为当时新女性之代表。康克清:江西省万安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杰出女政治家,朱德夫人。生前为中共中央委员,全国妇联主席。历任乡妇女协会秘书,红军总司令部交通大队政委、女子义勇队队长、直属队指导员,八路军总司令部直属队政治处总支书记、主任,中央妇委委员,全国妇联部长、常委、副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秘书长、副主席、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郡望堂号 1、郡望京兆郡:三国魏时置郡名。汉武帝时改右内史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置京兆尹,为“三辅”之首。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北)。“尹”为太守。唐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金元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民国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国民党政府成立时废。东平郡:汉时改大河郡为东平国,治所在无盐(今山东省东平东)。南朝宋时改为郡,治无盐(今山东平东)。隋唐曾以郓州为东平郡,治须昌,在今东平西北。宋宣和时以郓州为东平府,治须城,即今东平。明清为州。民国改县。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包有江南、浙江大部及皖南一部。汉顺帝时移治山阴(今浙省江绍兴)。西汉更包有浙、闽全部。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绍兴),有浙闽之地(今杭嘉湖均属吴郡)。三国吴分设临海(台州)等郡后,辖境缩小。隋为越州。又隋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民国合二县为绍兴县。华山郡: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西魏置华州,辖境历代屡有变迁,治所在今华县(曾名华山、郑县)。清不辖县。民国为华县。2、堂号会稽堂:唐朝时有康志睦,身材魁梧,善于骑马射箭,官大将军。后来讨平张韶,升平卢节度使,又平了李同捷的叛乱,加检校尚书右仆射,封为会稽郡公。康姓因以“会稽”为其堂号。此外,康姓主要堂号还有:“京兆堂”、“华山堂”等。宗族特征 1、康姓名人三国时崭露头角,唐代以后,才有众多有影响之康姓人物入载史籍。如唐代有河东节度使同平章事康承训,宋代有词人康与之,元代有戏曲家康进之,明代有文学家康海,清代有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康有为等。2、康姓字行辈份排序井然,字意隽永。据民国抄本《康氏族谱》所载,江苏如皋康姓一支字行为:“本贞茂荣,安雍近智,吉贤端秀。”康姓宗祠通用对联【康姓宗祠四言通用联】华山懋绩;东海名流。——佚名撰康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梁代司州刺史卫尉卿康绚,字长明,少年时就有大志。仕齐为华山太守,有政绩。入梁历官司州刺史、卫尉卿。为人宽和,当时人称“长厚”。下联典指康姓历史名人康子元,官献陵令。开元初年,朝中让举荐能治《易》、《老子》、《庄子》的人,中书令张说推荐了他,官秘书少监,曾与张说一起商讨玄宗去泰山封禅的仪式。后官至宗正少卿。明经登第;驰射受封。——佚名撰康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代人康希诜,十四岁时以明经登第,历官海、濮、饶、房、台、晓六州刺史,所到都有异政。书法家颜真卿曾撰写碑文记载他的事迹。下联典指唐代灵州人康志睦,字得众,善于骑射,官大将军。因讨伐张韶有功,升平卢节度使;平定李同捷的反乱后,加检校尚书左仆射,封会稽郡公。京兆世泽;诰命家声。——佚名撰康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康叔,周武王同母幼弟,封于康,因得名;《尚书·康诰》载周公旦命其“明德慎罚”。少卿六畏;孝女三贤。——佚名撰康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康澄,大理少卿,上书言谋,可畏者六事。下联典指明康女,父友贤,年老无子。女劝父纳妾得男;母疾,女尝粪甘苦;夫早殁,誓不再嫁。时谓其三不可及。【康姓宗祠五言通用联】斯文在天地;至乐寄山林。——康有为撰康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近代改良派首领康有为自题联。康有为(),名原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著述颇丰,有《康南海先生诗集》等。本联为其自撰联。功盖三庆会;名成八阵图。——蒲伯英撰康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蒲伯英集(改)杜甫诗句挽康子林联。康子林(),四川邛崃人。擅演川剧文武小生。尤以文生戏《彩楼记》中的吕蒙和《八阵图》中的陆逊为佳。1911年,与川剧演员唐广体、杨素兰、萧楷等组成三庆会,对传统川戏艺术进行改良,将流行于四川的昆腔、高腔、胡琴、灯戏等五种声腔合为一体,形成五种声腔同班演出的剧种。长安第一手;德函列头名。——佚名撰康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代琵琶演奏家康昆仑,西域康国人。善弹《羽调录要》和《道调凉州》等曲。德宗贞元时有“长安第一手”之称。下联典指明代音乐家康海,字德函,武功人。号对山。弘治进士第一,授修撰。善制乐造歌曲,弹琵琶,的珍辗转仿效。【康姓宗祠七言通用联】莲蕊峰头传名远;景贤书院播惠长。——佚名撰康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清代画家康涛,字石舟,钱塘人。工山水花卉,善书。号天笃山人,又号莲蕊峰头不朽人。下联典指元代康里国王族后代康里脱脱,世祖时入宿卫,大德中大破叛王海都,自同知枢密院事累拜中书右丞相。仁宗时,改江西行省左丞相,后解职家居,延师训子,乡人化之,皆向学,御赐额曰“景贤书院”。【康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驰誉明经,少小荣登科第;有声乐府,文词待诏金门。——佚名撰康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代进士康希诜的事典。下联典指典出康姓历史名人康伯可。中国人民解放军康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康志强中将康志强(),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4军12师35团排长、连长,红军学校政治教员,军委干部团政治教员兼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第2师四团连政治指导员,1师1团政治委员,红1军团政治部组织科科长,随营学校政治大队大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9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新编第一旅政治部主任,344旅政治委员,新四军第4师9旅政治委员兼淮北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和中共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21军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海军东海舰队政治委员,海军学院政治委员,北海舰队第一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海军副政治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康庄康庄(1914-——),原名康在柳,江西省泰和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独立5师1团政治处宣传队分队长,工人师2团连指导员、团特派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政治部组织部巡视团副主任,八路军后勤部政治部组织科长、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7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8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18兵团第60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参加了太原、扶□、西南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学校第二分校政治委员,海军高级专科学校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海军政治学校校长,海军上海基地政治委员,东海舰队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康林少将康林(),江西省于都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广东省南雄县游击队队员,赣南游击队特务员。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1支队2团练副指导员兼支部书记,第1支队教导大队队长,新四军第1师3旅7团营长,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警卫团参谋长、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1师参谋长、先遣纵队第4支队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24军72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72师师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72师师长、第24军副军长,参加了元山防御作战、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金城战役中,72师4个营和74师参加注字洞南山地区进攻战斗,突破敌防御正面4公里,突入敌纵深5公里,毙伤俘敌韩首都师、韩9师5310人。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副军长,1961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任第28军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顾问。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于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康烈功少将康烈功(),安徽省金寨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11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政治部宣传队员,红31军9师侦察连班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军区第8纵队23旅37团团长,第19兵团60军178师副师长。参加了上党战役、豫北攻势,太原、西南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绵阳军分区司令员,海军水警区司令员。1958年毕业于海军军事学院,后历任海军旅顺基地副司令员,福建基地司令员,福建基地政委,烟台基地司令员,海军北海舰队顾问。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叁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日因病在青岛逝世,享年88岁。康健民少将康健民(),原名康廷文,又名康天民,甘肃省定西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6军骑兵团连政治指导员、代团长、团长,红1军团骑兵团副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大队3队副队长、队长,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团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骑兵团团长兼政治委员,骑兵旅旅长,绥远绥中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骑兵旅旅长,第一野战军骑兵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绥远军区军政第36军副军长,第36军政治委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6军政治委员,担负机场修建、保护和后方警戒任务。同年回国后驻河北省定县地区,1952年到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军长兼河北省石家庄卫戍区司令员,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书记,1962年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68年4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1970年3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1年8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委第一书记,主政宁夏共9年。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十届中央候补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日因病逝世,终年61岁。提供
别人正在查
(共21个) 站长工具:
(共12个) 交通出行:
(共11个) 休闲娱乐:
(共9个) 民俗文化:
(共15个) 学习应用:
(共25个) 身体健康:
(共12个) 占卜求签:
911查询官方微信关注 ww911cha  京兆郡:三国魏时置郡名。汉武帝时改右内史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置京兆尹,为&三辅&之首。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北)。&尹&为太守。唐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金元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民国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国民党政府成立时废。
  东平郡:汉时改大河郡为东平国,治所在无盐(今山东省东平东)。南朝宋时改为郡,治无盐(今山东平东)。隋唐曾以郓州为东平郡,治须昌,在今东平西北。宋宣和时以郓州为东平府,治须城,即今东平。明清为州。民国改县。
  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包有江南、浙江大部及皖南一部。汉顺帝时移治山阴(今浙省江绍兴)。西汉更包有浙、闽全部。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绍兴),有浙闽之地(今杭嘉湖均属吴郡)。三国吴分设临海(台州)等郡后,辖境缩小。隋为越州。又隋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民国合二县为绍兴县。
  华山郡: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西魏置华州,辖境历代屡有变迁,治所在今华县(曾名华山、郑县)。清不辖县。民国为华县。
  会稽堂:唐朝时有康志睦,身材魁梧,善于骑马射箭,官大将军。后来讨平张韶,升平卢节度使,又平了李同捷的叛乱,加检校尚书右仆射,封为会稽郡公。康姓因以&会稽&为其堂号。
  此外,康姓主要堂号还有:&京兆堂&、&华山堂&等。
编辑:凤娇
分页: [4]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
您的姓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不能超过100个字符
所有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网友评分:
★☆☆☆☆ 
★★☆☆☆  
★★★☆☆ 
★★★★☆ 
★★★★★  
本文已有 2 位网友评分,★★★☆☆ (2.5)。
关 键 词:
搜索范围:古都朝歌研究
- 康姓起源
作者:中华康氏网   加入时间: 21:22:43  点击:930
&&&&& 康姓最早是由姬姓分衍而来,这可追溯到距今3000余年的西周时代。据《史记卫康叔世家》载,周武王姬发的同胞弟姬封,西周初被封于康城(今河南禹州市顺店)。后人称其康叔。灭商之后,武庚和蔡叔、管叔叛乱,周公姬旦奉王命扫平叛乱。姬封在此次平叛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了更有效地治理殷商遗民,将原来商都地区和殷民七族分封给姬封,建立卫国,都城朝歌(今河南淇县)所以后人又称卫康叔。姬封勤政爱民,治国有方,为民众所爱戴,死后示好&康&,有使民安康之意,也是对姬封一声事业有成的一种褒奖。此后,子孙便以其谥号为姓。这是康姓的起源。
&&&&& 东周时期,周定王同母胞弟刘康,&康&为其名,后世子孙取其名为姓,也称康氏。
&&&&& 除了姬姓的后裔抗属之后姓康外,还有汗初臣服于汉朝的康居国后裔。据《汉书》、《旧唐书》记载,汉成帝时,康居国国王曾遣五子入汉称臣,留居河西一带,其后代,以&康&为姓。
&&&&& 宋代,因避讳赵匡胤帝名,改匡为康,成为康氏家族中成员。湖南衡山有一匡姓,宋太祖在朝时为官,为避讳太祖名,改匡姓为康姓。
&&&&& 少数民族融入汉族姓氏中的康姓也不少:据《隋书》记载:&突厥亦有康姓&。如隋唐志交市的大将康鞘列即为其祖伟突厥族;另外金时的女真族纳喇氏,清代满族八旗赫舍里氏,达翰尔祖的华力提氏汉姓为康。还有回、蒙、瑶、羌、朝鲜、彝、土家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康姓。
上一条:下一条:没有相关信息
《古都朝歌研究》&&& 由河南淇县淇园工作室和淇县之窗网站联合 主办&&&&&& 栏目主持人:闫玉生& 王之珩&&&&&& 策划设计:老农
&&& 电子邮箱: dong-&&&&&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康这个姓氏的起源!_百度知道
康这个姓氏的起源!
!!!!,可有什么故事?&#47?起源地在那里哦?当时那个人叫什么哦!?!!!?!!起源于什么朝代!!!,所以我想知道康这个姓氏的起源我姓康
提问者采纳
“康。 康氏的始祖,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他到卫国后因借鉴殷朝兴亡的经验教训,并在会稽(今浙江绍兴)繁衍昌盛。明代。卫国曾三次迁都。明代有文学家康海,治国得法,就是康氏,称卫康叔。 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姓氏中,经历和传闻的国家有一百几十个,定居于江苏;后来又复国迁到野王(今河南沁阳)。几次迁都,又有迁至四川。周武王死后,唐朝大将军。著有《新学伪经考》,汉代由康居国人到中国定居的康氏,故南方各地的康氏多出自会稽。据《汉书》,京兆(今陕西西安)也是康氏郡望之一。从清代开始。唐代。 康叔的后裔早期主要是在今河南北部发展、《旧唐书》等书记载,就以他原来的谥号为姓氏,来中国后定居下来,是江南佛学的创始人,康氏分布更为广泛。据《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康叔,他通天文,皆改姓康氏,故称康叔、康延泽等及学者康与之,康姓位于第75位,初期居住在今河西走廊一带、广东顺德等地者;康氏还分布于今山西,康氏有北迁至今河北等省者。据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康堡裔:三国时期的康泰。古代还有一个康国,1898年进行变法维新运动,闽,世称“南海先生”,唐代琵琶演奏家,是中国早期到海外的旅行家之一,颇受近代学术界的重视、湖南邵阳。这两国来中国的使者。由于当时大汉声威远播。元代有书法家康里巙。又据《宋史》记载,一度曾属唐管辖,他被周成王任命为周朝司寇,还有一支来自西域。此后;卫成公时又迁至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后逐渐向东南迁徙,建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康承训。” 康氏姓源。唐人林宝《元和姓纂》就有记载,也有南迁到江浙一带的;戏曲作家康进之,卫康叔之孙以谥为姓也、山东等地,本名姬封;至晋代,他们都以国名为氏。南宋有征战的英雄康再遇,但其中主要的还是康叔后裔和西域康居国这两支、浙江一带,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弟,因战乱又迁到蓝田(今陕西蓝田),把商故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孔子改制考》等书,从此定居下来,是卫国的康叔。 康氏较著名的有、粤的康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也称康氏,后又有移居海外者,受到镇压后逃往国外,尤娴经律,康居人、谶纬之学,于唐初渡江南迁康姓,成为当地的郡望,西域康国人,起源于卫国始祖康叔的谥号,建立卫国,武王得天下后;三国时的高僧康僧会,使康氏的后世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繁衍,被封于康地(今河南禹州),古代西域有个康居国。后来,爱惜民力,卫康叔的子孙,除了康叔这一支汉族后裔外,后被魏所灭,宋朝时的匡姓者为避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名讳。汉代,汉成帝时康居国王曾遣王子入汉、福建者。近代改良派领袖康有为,有迁至江西泰和,因而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卫文公时迁都楚丘(今河南滑县东);康昆仑。源于北方的康氏。宋朝时期,掌握生杀大权,故地在原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地区。姬封被封于卫国后,周公姬旦兴师平定了叛乱,发生了叛乱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5条回答
康姓,起源于卫国始祖康叔的谥号。
康氏的始祖,是卫国的康叔。据《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康叔,本名姬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弟,武王得天下后,被封于康地(今河南禹州),故称康叔。周武王死后,发生了叛乱,周公姬旦兴师平定了叛乱,把商故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卫国,建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姬封被封于卫国后,称卫康叔。他到卫国后因借鉴殷朝兴亡的经验教训,爱惜民力,治国得法,因而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后来,他被周成王任命为周朝司寇,掌握生杀大权。此后,卫康叔的子孙,就以他原来的谥号为姓氏,就是康氏。唐人林宝《元和姓纂》就有记载:“康,卫康叔之孙以谥为姓也。”
康氏姓源,除了康叔这一支汉族后裔外,还有一支来自西域。据《汉书》、《旧唐书》等书记载,古代西域...
康姓,起源于卫国始祖康叔的谥号。
康氏的始祖,是卫国的康叔。据《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康叔,本名姬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弟,武王得天下后,被封于康地(今河南禹州),故称康叔。周武王死后,发生了叛乱,周公姬旦兴师平定了叛乱,把商故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卫国,建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姬封被封于卫国后,称卫康叔。他到卫国后因借鉴殷朝兴亡的经验教训,爱惜民力,治国得法,因而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后来,他被周成王任命为周朝司寇,掌握生杀大权。此后,卫康叔的子孙,就以他原来的谥号为姓氏,就是康氏。唐人林宝《元和姓纂》就有记载:“康,卫康叔之孙以谥为姓也。”
康氏姓源,除了康叔这一支汉族后裔外,还有一支来自西域。据《汉书》、《旧唐书》等书记载,古代西域...
康姓,起源于卫国始祖康叔的谥号。
康氏的始祖,是卫国的康叔。据《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康叔,本名姬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弟,武王得天下后,被封于康地(今河南禹州),故称康叔。周武王死后,发生了叛乱,周公姬旦兴师平定了叛乱,把商故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卫国,建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姬封被封于卫国后,称卫康叔。他到卫国后因借鉴殷朝兴亡的经验教训,爱惜民力,治国得法,因而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后来,他被周成王任命为周朝司寇,掌握生杀大权。此后,卫康叔的子孙,就以他原来的谥号为姓氏,就是康氏。唐人林宝《元和姓纂》就有记载:“康,卫康叔之孙以谥为姓也。”
康氏姓源,除了康叔这一支汉族后裔外,还有一支来自西域。据《汉书》、《旧唐书》等书记载,古代西域...
文麒(麒指武,有文有武)
庆斌(庆祝你生了个男孩,斌字文武双全)
歌飞(歌,精通音乐;飞,快乐)
志勇(有志气,勇敢)
俊豪(英俊;豪迈,有钱)
德兴(有高尚品质;事业兴旺)
兴望(事业兴隆;望,前途很有希望)
昭雪(昭:充满活力,是一个阳光女孩。雪:愿她象雪一样纯洁、美丽。)
倩雪(即前雪,也就是雪天出生的可爱公主啦)
玉珍(象玉一般美丽,珍珠一样令人喜爱)
茹雪(茹,谐音如;全名意思是想雪一般纯洁,善良)
正梅(为人正直,能承受各种打击)
美琳(美丽,善良,活泼)
欢馨(快乐,与家人生活得非常温馨)
优璇(优,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璇,像美玉一样美丽,受人欢迎)
雨嘉(雨,纯洁;嘉,优秀)
娅楠(娅,谐音雅,文雅;楠只是名字好听)
明美(明白事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健康论文8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