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肥料料的作用及发展前景【写论文用,急求】

发展生物肥料的重要作用及发展建议--《农业与技术》2003年03期
发展生物肥料的重要作用及发展建议
【摘要】:根据生物肥料的发展和推广使用实践,结合中国目前实施的无公害农业发展战略和农业生产中 肥料使用的实际状况,分析了生物肥料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物肥料今后的发展建议。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S144【正文快照】:
目前,中国粮食主产区施肥以化肥为主,主要包括氮、磷、钾三种常量元素肥料。有机肥使用量逐年下降,其中有机氮肥与无机氮肥的比例由272.8:1减小为0.27:1;有机磷肥与无机磷肥比例减小为0.33:1;有机钾肥与无机钾肥的施用比例变为2.0:1。且各种化肥之间的配合施用比例失衡,氮、磷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凤芝,刘德,栾非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孔跃;于福庆;孙祥武;何随成;徐有明;;[J];华北农学报;2007年S1期
曹林奎,陆贻通,林玮;[J];农村生态环境;2001年03期
张亚丽,张娟,沈其荣,王金川;[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12期
李庆康,张永春,杨其飞,杨卓亚,李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年02期
吕彦彬;栗占芳;张凤英;;[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甘银波,陈静;[J];大豆科学;1997年02期
崔喜安;[J];大豆科学;1999年02期
林代炎,宋月家;[J];广西农业科学;1997年06期
关兴照,李成泰,张朝清,石桂芳;[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林纲;[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艳红;焦艳平;赵勇;谢静;;[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年07期
袁强;;[J];农村百事通;2011年16期
曲善功;王玉霞;王涛;;[J];农业知识;2011年22期
刘海琴;韩士群;严少华;宋伟;黄建萍;;[J];江苏农业学报;2011年04期
迟君道;郑辉;樊川;张欣;;[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单国本;;[J];农村科学实验;2011年07期
张春鑫;梁永海;郭树义;阮圆圆;孙晶;;[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年14期
朱梅梅;王宏燕;;[J];现代化农业;2011年08期
辛瑞芳;范向杰;靳泽辉;;[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2期
李胜华;陈伟玲;;[J];杭州化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本学;应义斌;饶秀勤;;[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王永卫;王更申;张守彩;陈君茹;袁淑红;;[A];第三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鞠洪文;张建勤;韩国;;[A];全国第九届新型肥料开发与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资料集[C];2004年
王淼焱;王洪娴;李敏;刘润进;;[A];山东农业微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何琳燕;黄为一;殷永娴;;[A];第九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1年
巩庆平;周波;万广华;张杰云;;[A];山东生态省建设研究(2004)[C];2004年
巩庆平;周波;张杰云;万广华;;[A];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于广武;何长兴;齐长明;陶国臣;姚恒俊;尹浩;;[A];全国第11届磷复(混)肥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资料集[C];2006年
石元亮;李彬;肖延华;王晶;;[A];中国土壤科学的现状与展望[C];2005年
禹宙;;[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建康;[N];湖北科技报;2001年
刘忠强;[N];河南科技报;2002年
山东省农科院土肥所
曹德宾;[N];山东科技报;2002年
老铁;[N];兵团日报(汉);2004年
胡华清;[N];河南科技报;2007年
吴景贵;[N];吉林农村报;2009年
谢志杰;[N];新疆科技报(汉);2009年
李群;[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7年
李群;[N];山东科技报;2007年
牟水元;[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存军;[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珍霞;[D];西南大学;2006年
王玲玲;[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曾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刘玉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李廷强;[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高觅;[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毕军;[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姜利红;[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谷佳林;[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邱孟斌;[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 | | | | | | | | | |
 您当前的位置: &
& 关于《土壤肥料的发展和有机生物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论文》
关于《土壤肥料的发展和有机生物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论文》
中国农业网
信息来源:
蓝禾鸟现代设施高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关于《土壤肥料的发展和有机生物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论文》&撰稿:杨富智&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地,也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土壤管理是土壤的施肥耕作管理,把未曾利用的动植物残体,通过耕作,归还土壤,变为植物可利用的养分,同时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物,提高土壤肥力,群众常说“粮多、猪多、猪多、肥多、肥多、粮多”。这正是对传统有机物还田的形象化说明。那么,现代农业中的化肥为什么会引起世界专家的高度重视,因为随着对绿色食品生产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长期施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存在潜在的食品污染,并进一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且西方现代农业种种弊端,在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和资源危机不断加剧的今天特别引人注目:“西方现代农业单纯靠化肥农药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了作物产量,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但这是以消耗大量能源,牺牲生态环境,降低土壤肥力和农业产品品质为代价。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无疑是雪上加霜,同时还加剧了环境的污染,有害元素在农产品中的累积和营养成分的单一性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高额的产量从土壤中夺取了大量养分,单纯依靠化肥作为土壤养分的投入,不仅破坏了养分循环在利用的途径,而且减弱了土壤养分的自我维持,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有机物减少,理化性能变劣,使化肥施用效果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西方国家总结前训后提出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生物农业。施用有机物生产绿色食品,在西方已大量上市,备受消费者青睐,在市场上有极强竞争力。从发展势头看,绿色食品将成为21世纪世界农业的主流。这就应了开篇“粮多、猪多、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的有机肥发展的广阔前景和未被挖掘的巨大潜力。无疑土壤肥料发展方向是有机肥的深度开发,那么我们回头看看早在古代人们对肥的认识;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认土、评土、用土、改土和对肥料积、造、保、用的经验。战国时代,人们就根据土壤性质,肥力水平,对各类土壤进行了分类分级。《禹贡》一书就记载了当时按土壤肥瘦、性状、生产力,把九州的土壤分为三等九级。《豆茏赢地员篇》按土性、土宜、肥力分十八类,每类又各分五种,采用续分法。这些资料是现在知道的最早的土壤分类系统。后魏《齐民要术》一书中就有关旱田耕作和利用绿肥肥田的记载。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对土壤肥料的伟大科学贡献。可近百年来,欧、美近代土壤科学传到我国,对土壤施肥发生了深刻变化。19世纪中叶,以德国化学家李比希(j.v.liebig,)为代表的农业化学派,从化学的观点来研究土壤,提出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认为作物的营养主要依赖于土壤中矿质成分以及有机质分解后产生的矿物质,只有不断地向土壤归还和供给矿物质养分。才能维持土壤肥力。在当时,这种观点推翻了以前认为植物靠吸收腐质而生长的错误学说,推动了化肥的广泛应用;抛弃了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培养地力措施,忽视了生物因素对提高土壤肥力的积极作用。建国以来,我国土壤肥料科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958年全国第一次土壤普查,普查面积近3亿公顷,汇编了“四图一志”(农业土壤图、土壤肥力图、土壤改良概图、土壤利用概图、农业土壤志);1953年,党和政府就曾经提出了“以农业肥料为主,商品肥料为辅”的肥料工作方针。1974年《全国化肥施用座谈会总结提纲》中指出:“合理用肥,要以农家肥为主,农家肥和化学肥相结合”。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理论。可由于农民存在知识的局限性与片面性认识,只重视化肥的施用,抛弃有机肥的利用,造成土壤的严重板结,地力递减,有机质减少,作物病害增多,逐年增产的局面。随着广大农民对化肥施用和农药存在的严重食品污染的进一步认识,开始迫切希望有一种使土地活化、松散、肥力高、无污染、长效的物质代替单纯施用化肥。为此,1989年农业部成立了绿色食品办公室,并设立了第一个重点研究项目――“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环境和生产技术研究”李国学教授承担了“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农牧业废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分专题的研究。1995年5月至1996年5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机酸―金属(FE.AL)―磷三元复合及植物有效性研究”以及“有机肥活化土壤养分机理研究”。从而再次提出有机质――废物能源利用的问题。把土壤肥料工作的指导思想又一次提高到:有机肥工作做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大战略措施,重视保护和提高地力。把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作为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长期任务,实行养地和用地相结合,有机肥速效性与长效性的开发,广辟肥源,利用施用,综合治理,建设高产稳产农田,为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目标而服务。从而引发有机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世界农业生产利用上的高度推广与重视,它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不是物极必反原因,而是它的独特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机肥施用对作物生长的影响1、施用有机肥可以提供作物个时期生存所需的养分,无论是秸秆堆肥和禽类经过高科技生物工程技术研制的生物有机肥,其有机肥产品从根本主要来自植物性产品,因此有机肥产品从组成和性质都与作物相类似,在养分组成上适于作物生长需要,在养分供应方式上能够在实践和空间上与作物吸收和利用同步,在性质上能够创造和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1)、有机肥含有作物所需的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一般情况下,有机肥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氨、磷、钾等大量元素,又含有硫、钙、V,锌、钼、铜和铁等中微量元素。因此与化肥相比,有机肥具有不偏肥、不缺素、稳供、长效等特点。所谓不偏肥和不缺素是指肥料养分种类全面,每种养分含量适宜。稳供和长效是指有机肥某些养分所处的形态。以有机和缓效状态存在,因此需要外界环境和微生物的作用下才能释放出来并发挥作用。(2)、有机肥含有化肥所没有的养分。有机肥是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生物化学过程生产出的肥料,不像化肥通过化学过程生产的肥料,因此有机肥中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糖、脂肪、胡敏酸等各种有机养分,其中有的可以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如可溶性糖、氨基酸和有机氨等,有的竟分解后植物吸收利用,是作物的重要营养源,对改善作物品质有重要意义。(3)、施用有机肥把大量的微生物和酶带入土壤,同时也给土壤微生物提供了大量养分和丰富的酶促基质,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了酶的活性。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加速了有机物的分解、转化、活化了土壤养分,使一些被固定的元素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2、有机肥可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刺激性物质有机肥料含有大量的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转化产生的降解物如维生素、腐植酸、激素等有机刺激作用,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在这些物质的刺激作用下,作物根系旺盛生长,能提高对养分(特别是磷、钾)的吸收能力,同时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光和能力,是作物根系发达、生长健壮,叶片浓绿,干物质累积多,成穗率高,穗部性状改善,产量提高。3、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有机肥含有生物质,抗生素等,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核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1)、抗旱性,抗寒性,有机肥提高作物抗旱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同时有机肥能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而非特异性腐殖中所含的脂、树脂和蜡等浸润土壤团粒后,增强了疏水性,减少了土壤浸润过程和水分在毛细血管内移动的速度,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土壤保水能力的提高和蒸发量的减少,有效地提高了作物的抗旱性能。第二,研究表明作物的抗旱性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细胞膜的透性和脱落酸的含量密切相结合。有机肥中的腐殖酸等物质能够提高作物的过氧氢酶的活性,降低细胞的透性和脱落酸的含量,从而增强作物的抗旱性。有机肥提高作物的抗旱性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机肥的吸热保温作用,提高土壤温度。二是有机肥中含有的某些刺激物质如黄腐酸等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冻能力。(2)、脱盐、耐盐作用有机肥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毛细血管水运动的速度和减少水分的无效蒸发,有明显的抑制返盐碱效果。又可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增大,促进盐分淋浇下移,脱盐效果好。(3)、抗病抗倒伏有机肥在分解转化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合成的生理活性物质如维生素B1、B6、B12、生物素、泛酸、叶酸、对氨基苯甲酸、生长素、链酶素等有刺激作用,能促进作物健壮生长,提高作物自身的抗病能力。二、有机肥施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1、施用有机肥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加作物产量。有机肥具有增加土壤肥力,同时提供作物全面的营养物质,因此可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2、有机肥是改善农产品品质,保持营养风味的重要措施。有机肥养分全面,既含有多种无机元素,又含有多种有机养分,还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酶,具有任何化肥料都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对改善农产品品质,保持其营养风味具有特殊作用。3、微生物和酶在分解、转化、合成作物所需养分,提高作物品质方面具有特殊的,不可代替的作用。有机肥还可以减少化学污染,减轻作物病害,抑制重金属、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从而提高作物品质。4、发展有机农业,生产绿色食品单纯依靠化肥作为土壤养分的投入不仅破坏了养分循环再利用的途径,而且减少了土壤养分的自我维持能力,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有机质减少等原因。前面已经在西方农业中已述,这里不做详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资源和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对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注入满腔热血,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有志之士献计费心,力争创造21世纪旱作农业灌溉农业新成就,为完成高稳产基本农田战略而服务的长期任务来抓有机农业的发展与推广。为此,蓝禾鸟创始人的一帮青年人从1993年起着手研究《有机生物肥对土壤性状影响的主要因素》和《旱地高产农业的改良与推广》等专题性研究,并在1994年5月重点研究开发具有高效、全营养、无污染、肥效快、肥效长的现代农业新型肥料的工作。结合国家“绿色工程”历时6年而开发、试验、并成功应用高科技生物工程技术研制成功了《蓝禾鸟2000系列高效有机生物肥》,它的性能如上文所述《有机肥施用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这里不做多述。蓝禾鸟人抱着为农业创造一份奇迹、为生产加油的理想,使《蓝禾鸟2000系列高效有机生物肥》更具肥料领域高、稳、速、缓的超强特点。它的成功应用,无疑会给现代农业的生产带来无穷生机与活力。以无形力量推动农业高产田的快速发展。为土壤肥料的发展和人类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蓝禾鸟现代设施高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二000年九月十二日
本信息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
【相关文章】
【文字广告】
最新资讯信息
&& 亿万农民工兄弟,他.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农业保险,一直是监.
&&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
&&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
&& 禽流感(AI)是禽流.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及发展前景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产上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文章详细介绍了微生物肥料的分类、特点以及对作物生长的作用。并对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前景做了探讨。 中国论文网 /2/view-548824.htm  关键词:微生物肥料;分类;特点;应用;前景S144   中图分类号:S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1)-10-0077-1   1 微生物肥料的分类   1.1 微生物拌种剂   将多孔物质(如草炭、蛭石)作为吸附剂,吸附菌体的发酵液而成菌剂,这种菌剂多用于拌种或蘸根。拌种剂所含的有益微生物能够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为植物生长供应一定的营养元素,从而增加作物的产量。微生物拌种剂主要品种是根瘤菌肥料,多用于豆科作物的栽培,能在豆科植物根、茎部位形成根瘤,同化空气中的氮素,成为作物的氮素营养主要来源。此种肥料也含有2种或2种以上的微生物(固氮菌、芽孢菌或其他微生物),它们互不拮抗、互相有利,通过其生命活动增加作物的产量,微生物拌种剂的作用不仅是提高营养元素供应水平,微生物还在繁殖过程中自身产生的各类拮抗某些病原菌的植物生长刺激素,从而达到抑制各种作物病害的目的,特别是土传病害如根结线虫、全蚀病、青枯病、枯萎病等。有的微生物拌种剂能活化土壤中被固定的磷、钾等元素,使之能够被植物充分吸收。有的微生物拌种剂还能加速作物秸秆的分解腐熟,促进各种有机营养的发酵。   1.2 复合微生物肥料   这种肥料除了含各种有效的微生物外,还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一些营养物质。复合微生物肥料可根据所含营养物质的不同分为微生物和有机物复合肥料、微生物和有机物质及无机元素复合肥料。根据肥料的作用机理可分为:营养为主的复合微生物肥料、抗病为主的复合微生物肥料、降解农药为主的复合微生物肥料,也可多种作用机理同时兼有。各种不同的肥料各有特色,作用不一致,但最终的功能都是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化肥施用,降低生产成本,改良土壤结构和改善作物品质,保护生态环境。   2 微生物肥料的特点   微生物肥料属于活性肥料,它的功效是通过所含有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来完成的。当这些有益微生物处于旺盛的繁殖和新陈代谢的时候,才能够通过产生各种次生代谢物质或者促进某些生命活性物质参与作物的生长发育。因此,微生物肥料中有益微生物的种类、生命活动是否旺盛是其能否发挥肥效的基础。因为微生物肥料是或活性制剂,所以其肥效与活菌数量、强度及周围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包括温度、水分、酸碱度、营养条件及原生活在土壤中土著微生物的排斥作用都有一定影响。   3 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3.1 培肥地理,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作物品质   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效是培肥地理,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作物品质,各种固氮微生物肥料可以有效增加土壤中的氮素供应。许多微生物肥料含有分解磷、钾矿物的微生物(如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的应用),可溶解土壤中难溶的磷、钾,转变为能够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磷、钾离子。由于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各种养分的供应,因此可降低化肥的用量。施用微生物肥料还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品质,如增加蛋白质、糖、维生素等含量。   3.2 分泌生长激素   微生物肥料所含的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够产生各种对作物有益的代谢此生物如生长素、吲哚乙酸、赤霉素、维生素、氨基酸等,能够刺激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使作物长势旺盛,营养良好,进而提高产量。   3.3 增强作物的抗性   微生物肥料所含的多种微生物能够诱导植物体内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甲氨酸解氨酶,脂氧合酶,几丁质酶等参与防御放应,从而提高作物的抗性,有的微生物还能产生抗菌素物质,有的可形成优势种群,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基数。微生物肥料所含的菌根真菌可以在作物的根部大量繁殖,其菌丝可为作物生长提供营养,同时还可增加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从而增强植物的抗旱能力。   4 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前景   微生物肥料由于生产成本低,对农作物的增产效果好,能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降低化肥的使用,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日渐凸显。其综合效果显示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优势以及良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我国的微生物肥料施用仍然存在一定弊端:一是在对微生物肥料的认识不足,不能客观认识和评价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及效果;二是科研部门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明显与生产实际相脱节,头重脚轻的生产应用格局和在科研方面长期投入不足的现状已经制约了生物肥料在生产上的应用发展;三是在我国微生物肥料生产的质量问题比较明显,四是伪科学或伪劣产品在市场上时有出现,造成了认识上和生产上的极大混乱。五是产品管理有待加强。   21世纪,微生物肥料是肥料产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提高微生物肥料的比例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因此,微生物肥料具有十分良好的发展前景,是未来肥料的主要应用种类。针对目前微生物肥料在生产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应做到以下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微生物肥料的基础研究,加大对其科研投入,这方面需要政府和肥料生产企业共同努力;二要加强对微生物肥料行业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微生物肥料的标准体系建设,重视和加强质检体系的建设;四是要督促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改善生产条件、设备,完善工艺路线;五是要严格执行广告法,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流通,并积极做好微生物肥料的科普宣传,让广大农民对微生物肥料有充分的认识,为微生物肥料的广泛推广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丁旗,男,黑龙江肇源人,黑龙江省肇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关于《土壤肥料的发展和有机生物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论文》
】 浏览:546次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地,也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土壤管理是土壤的施肥耕作管理,把未曾利用的动植物残体,通过耕作,归还土壤,变为植物可利用的养分,同时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物,提高土壤肥力,群众常说&粮多、猪多、猪多、肥多、肥多、粮多&。这正是对传统有机物还田的形象化说明。
那么,现代农业中的化肥为什么会引起世界专家的高度重视,因为随着对绿色食品生产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长期施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存在潜在的食品污染,并进一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且西方现代农业种种弊端,在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和资源危机不断加剧的今天特别引人注目:&西方现代农业单纯靠化肥农药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了作物产量,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但这是以消耗大量能源,牺牲生态环境,降低土壤肥力和农业产品品质为代价。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无疑是雪上加霜,同时还加剧了环境的污染,有害元素在农产品中的累积和营养成分的单一性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高额的产量从土壤中夺取了大量养分,单纯依靠化肥作为土壤养分的投入,不仅破坏了养分循环在利用的途径,而且减弱了土壤养分的自我维持,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有机物减少,理化性能变劣,使化肥施用效果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西方国家总结前训后提出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生物农业。施用有机物生产绿色食品,在西方已大量上市,备受消费者青睐,在市场上有极强竞争力。从发展势头看,绿色食品将成为21世纪世界农业的主流。这就应了开篇&粮多、猪多、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的有机肥发展的广阔前景和未被挖掘的巨大潜力。
无疑土壤肥料发展方向是有机肥的深度开发,那么我们回头看看早在古代人们对肥的认识;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认土、评土、用土、改土和对肥料积、造、保、用的经验。战国时代,人们就根据土壤性质,肥力水平,对各类土壤进行了分类分级。《禹贡》一书就记载了当时按土壤肥瘦、性状、生产力,把九州的土壤分为三等九级。《豆茏赢地员篇》按土性、土宜、肥力分十八类,每类又各分五种,采用续分法。这些资料是现在知道的最早的土壤分类系统。后魏《齐民要术》一书中就有关旱田耕作和利用绿肥肥田的记载。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对土壤肥料的伟大科学贡献。
可近百年来,欧、美近代土壤科学传到我国,对土壤施肥发生了深刻变化。19世纪中叶,以德国化学家李比希(j.v.liebig,)为代表的农业化学派,从化学的观点来研究土壤,提出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认为作物的营养主要依赖于土壤中矿质成分以及有机质分解后产生的矿物质,只有不断地向土壤归还和供给矿物质养分。才能维持土壤肥力。在当时,这种观点推翻了以前认为植物靠吸收腐质而生长的错误学说,推动了化肥的广泛应用;抛弃了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培养地力措施,忽视了生物因素对提高土壤肥力的积极作用。
建国以来,我国土壤肥料科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958年全国第一次土壤普查,普查面积近3亿公顷,汇编了&四图一志&(农业土壤图、土壤肥力图、土壤改良概图、土壤利用概图、农业土壤志);1953年,党和政府就曾经提出了&以农业肥料为主,商品肥料为辅&的肥料工作方针。1974年《全国化肥施用座谈会总结提纲》中指出:&合理用肥,要以农家肥为主,农家肥和化学肥相结合&。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理论。可由于农民存在知识的局限性与片面性认识,只重视化肥的施用,抛弃有机肥的利用,造成土壤的严重板结,地力递减,有机质减少,作物病害增多,逐年增产的局面。随着广大农民对化肥施用和农药存在的严重食品污染的进一步认识,开始迫切希望有一种使土地活化、松散、肥力高、无污染、长效的物质代替单纯施用化肥。为此,1989年农业部成立了绿色食品办公室,并设立了第一个重点研究项目&&&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环境和生产技术研究&李国学教授承担了&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农牧业废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分专题的研究。1995年5月至1996年5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机酸&金属(FE.AL)&磷三元复合及植物有效性研究&以及&有机肥活化土壤养分机理研究&。从而再次提出有机质&&废物能源利用的问题。
把土壤肥料工作的指导思想又一次提高到:有机肥工作做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大战略措施,重视保护和提高地力。把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作为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长期任务,实行养地和用地相结合,有机肥速效性与长效性的开发,广辟肥源,利用施用,综合治理,建设高产稳产农田,为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目标而服务。
从而引发有机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世界农业生产利用上的高度推广与重视,它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不是物极必反原因,而是它的独特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机肥施用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施用有机肥可以提供作物个时期生存所需的养分,无论是秸秆堆肥和禽类经过高科技生物工程技术研制的生物有机肥,其有机肥产品从根本主要来自植物性产品,因此有机肥产品从组成和性质都与作物相类似,在养分组成上适于作物生长需要,在养分供应方式上能够在实践和空间上与作物吸收和利用同步,在性质上能够创造和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
(1)、有机肥含有作物所需的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一般情况下,有机肥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氨、磷、钾等大量元素,又含有硫、钙、V,锌、钼、铜和铁等中微量元素。因此与化肥相比,有机肥具有不偏肥、不缺素、稳供、长效等特点。所谓不偏肥和不缺素是指肥料养分种类全面,每种养分含量适宜。稳供和长效是指有机肥某些养分所处的形态。以有机和缓效状态存在,因此需要外界环境和微生物的作用下才能释放出来并发挥作用。
(2)、有机肥含有化肥所没有的养分。有机肥是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生物化学过程生产出的肥料,不像化肥通过化学过程生产的肥料,因此有机肥中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糖、脂肪、胡敏酸等各种有机养分,其中有的可以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如可溶性糖、氨基酸和有机氨等,有的竟分解后植物吸收利用,是作物的重要营养源,对改善作物品质有重要意义。
(3)、施用有机肥把大量的微生物和酶带入土壤,同时也给土壤微生物提供了大量养分和丰富的酶促基质,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了酶的活性。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加速了有机物的分解、转化、活化了土壤养分,使一些被固定的元素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
2、有机肥可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刺激性物质
有机肥料含有大量的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转化产生的降解物如维生素、腐植酸、激素等有机刺激作用,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在这些物质的刺激作用下,作物根系旺盛生长,能提高对养分(特别是磷、钾)的吸收能力,同时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光和能力,是作物根系发达、生长健壮,叶片浓绿,干物质累积多,成穗率高,穗部性状改善,产量提高。
3、增强作物的抗逆性。
有机肥含有生物质,抗生素等,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核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
(1)、抗旱性,抗寒性,有机肥提高作物抗旱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同时有机肥能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而非特异性腐殖中所含的脂、树脂和蜡等浸润土壤团粒后,增强了疏水性,减少了土壤浸润过程和水分在毛细血管内移动的速度,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土壤保水能力的提高和蒸发量的减少,有效地提高了作物的抗旱性能。
第二,研究表明作物的抗旱性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细胞膜的透性和脱落酸的含量密切相结合。有机肥中的腐殖酸等物质能够提高作物的过氧氢酶的活性,降低细胞的透性和脱落酸的含量,从而增强作物的抗旱性。
有机肥提高作物的抗旱性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机肥的吸热保温作用,提高土壤温度。二是有机肥中含有的某些刺激物质如黄腐酸等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冻能力。
(2)、脱盐、耐盐作用
有机肥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毛细血管水运动的速度和减少水分的无效蒸发,有明显的抑制返盐碱效果。又可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增大,促进盐分淋浇下移,脱盐效果好。
(3)、抗病抗倒伏
有机肥在分解转化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合成的生理活性物质如维生素B1、B6、B12、生物素、泛酸、叶酸、对氨基苯甲酸、生长素、链酶素等有刺激作用,能促进作物健壮生长,提高作物自身的抗病能力。
二、有机肥施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
1、施用有机肥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加作物产量。有机肥具有增加土壤肥力,同时提供作物全面的营养物质,因此可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2、有机肥是改善农产品品质,保持营养风味的重要措施。
有机肥养分全面,既含有多种无机元素,又含有多种有机养分,还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酶,具有任何化肥料都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对改善农产品品质,保持其营养风味具有特殊作用。
3、微生物和酶在分解、转化、合成作物所需养分,提高作物品质方面具有特殊的,不可代替的作用。有机肥还可以减少化学污染,减轻作物病害,抑制重金属、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从而提高作物品质。
4、发展有机农业,生产绿色食品
单纯依靠化肥作为土壤养分的投入不仅破坏了养分循环再利用的途径,而且减少了土壤养分的自我维持能力,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有机质减少等原因。前面已经在西方农业中已述,这里不做详叙。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资源和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对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注入满腔热血,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有志之士献计费心,力争创造21世纪旱作农业灌溉农业新成就,为完成高稳产基本农田战略而服务的长期任务来抓有机农业的发展与推广。为此,蓝禾鸟创始人的一帮青年人从1993年起着手研究《有机生物肥对土壤性状影响的主要因素》和《旱地高产农业的改良与推广》等专题性研究,并在1994年5月重点研究开发具有高效、全营养、无污染、肥效快、肥效长的现代农业新型肥料的工作。结合国家&绿色工程&历时6年而开发、试验、并成功应用高科技生物工程技术研制成功了《蓝禾鸟2000系列高效有机生物肥》,它的性能如上文所述《有机肥施用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这里不做多述。蓝禾鸟人抱着为农业创造一份奇迹、为生产加油的理想,使《蓝禾鸟2000系列高效有机生物肥》更具肥料领域高、稳、速、缓的超强特点。它的成功应用,无疑会给现代农业的生产带来无穷生机与活力。以无形力量推动农业高产田的快速发展。为土壤肥料的发展和人类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
【】【】【】
诚信平台值得信赖:  严格的信息审核程序,确保所发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创业者的理想家园:  数以万条的信息包罗万象,各个行业您自由选择。成功人生这里启航:  几十万创业者通过TBSC系统收获了自己的财富事业。
  客服热线:0   手 机:
备案序号:豫ICP备号
客服中心:0 咨询热线:
本站域名: E-mail: 技术支持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物制药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