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效学学是研究

当归及其有效成分药效学研究进展当归,研究,研究当归,学研究进展,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当归及其有效成分药效学研究进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翻白草药学及药效学初步研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翻白草药学及药效学初步研究
【摘要】:
翻白草,始载于《救荒本草》,为蔷薇科(Rosaceae)委陵菜属植物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的带根全草。《本草纲目》记载,翻白草有清热、凉血、解毒、止血消肿之功效,多用于治疗痢疾、疟疾、痈肿及各种出血。由于翻白草的提取物具有特殊的药理活性,人们对翻白草的化学成分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其主要化学成分有:萜类、甾体、黄酮类和多酚类等。近年来研究报道,翻白草具有降血糖作用,此活性多与黄酮类化合物有关。翻白草急毒试验表明,小鼠口服翻白草最大耐受量为400g/kg,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960倍,几乎无毒副作用,临床应用可靠。此外,翻白草还有价格便宜、便于采集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治疗糖尿病的中草药。
本课题是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以我国传统中药翻白草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降血糖作用的药效学物质基础,优化功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并作药效学验证。在此基础之上,研制了翻白草提取物的胶囊制剂,建立了制剂质量标准,为翻白草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翻白草中总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及翻白草不同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运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对有效部位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溶剂倍数及提取次数,确定了最佳醇提工艺, 70%乙醇, 12倍量体积回流提取2次,每次2.5小时;考察了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确定了最佳水提工艺,10倍量水,2次,每次1.0小时。
以95mg/kg剂量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致小鼠糖尿病模型,观察翻白草水、醇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和对正常小鼠糖耐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空白组比较。翻白草醇提取物的大剂量组有一定的降糖作用( P0.05),且优于消渴丸组,优降糖片组降糖明显且差异显著( P0.01)。表明翻白草醇提取物对四氧嘧啶致小鼠糖尿病模型的血糖有降糖作用,且能明显降低正常小鼠的糖耐量。而翻白草水提取物对四氧嘧啶致小鼠糖尿病模型的血糖则没有降糖作用。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翻白草胶囊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参照2005版药典,对翻白草胶囊进行了质量检查,内容包括性状、装量差异、水分测定、崩解时限、微生物检查、重金属检查及砷盐检查,各项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R285【目录】:
英汉缩略语对照表6-7
中文摘要7-9
Abstract9-11
第一章 文献综述13-33
1 糖尿病概述13-20
1.1 分类13-14
1.2 病因及病机14-16
1.3 诊断16-18
1.4 治疗研究现状18-20
2 中药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20-25
2.1 活性成分的研究20-22
2.2 常用中药及方剂22-24
2.3 中药降血糖机理研究24-25
3 翻白草研究进展25-31
3.1 药材来源及植物形态26-27
3.2 化学成分27
3.3 药理作用27-29
3.4 临床应用29
3.5 治疗糖尿病机理29-31
4. 立题目的与依据31-33
第二章 实验部分33-58
第一节 翻白草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33-44
1 实验材料33
1.1 药品与试剂33
1.2 仪器与设备33
1.3 生药来源及鉴定33
2 总黄酮提取方法的研究33-34
2.1 乙醇提取34
2.2 水提取34
3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34-39
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34-35
3.2 样品溶液的制备35
3.3 对照品测定波长的选择35
3.4 样品测定波长的选择35
3.5 方法学考察35-38
3.6 样品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38-39
4 翻白草提取工艺的筛选一正交设计法39-43
4.1 醇提工艺39-41
4.2 水提工艺41-43
5 分析与总结43-44
第二节 翻白草不同提取液对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及正常小鼠糖耐量的影响44-48
1 实验材料44
1.1 药品与试剂44
1.2 实验仪器44
1.3 实验动物及模型制备44
2 翻白草不同提取液对糖尿病小鼠模型血糖水平的影响44-46
2.1 翻白草醇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44-45
2.2 翻白草水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45-46
3 翻白草醇提取物对正常小鼠糖耐量的影响46-47
3.1 实验分组和给药46-47
3.2 实验结果47
4 分析与总结47-48
第三节 翻白草胶囊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的研究48-58
1 翻白草胶囊的成型工艺48
2 工艺路线48
3 翻白草胶囊质量控制研究48-57
3.1 性状48
3.2 含量测定48-53
3.3 翻白草胶囊质量检查53-57
4 分析与总结57-58
第三章 总结与讨论58-61
参考文献61-68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73-74
个人简历74-75
详细摘要76-7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凤金;[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崔秀月;[D];吉林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梓辉,周世文,黄林清;[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李青,张国娟,冯蓉,付晓辉,毛建川,王娅;[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徐梓辉,周世文,黄林清;[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何浩明,黄慧健,徐宁,田小平,苏彩女,庄惠芹;[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0年03期
翁建平,许雯;[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年03期
邓安春,镡旭民;[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0年01期
周德文;李长敏;尹玲豫;;[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7年03期
赵俊;[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4年02期
于志清;;[J];广西医学;1980年04期
刘金环,阮维国;[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陆智慧,丁琪;[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6年02期
唐奇志,谭明义,姚胜林;[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年02期
高庆华;[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年03期
夏克平;[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1期
朱冠珏;[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1期
方琦,胡顺金,莫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4期
章伟萍,贝士英;[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3期
庄捷;[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丁平;[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5期
茅万里;[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林;方家;梁小滨;刘中勇;;[A];江西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暨心脑血管病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张涵;于强;高世定;;[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李林;方家;刘中勇;邓鹏;赖小美;;[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姜枫;符林春;马建萍;周青;彭勃;谢世平;郭会军;董永新;马秀兰;郭选贤;谢忠礼;胡研平;李青雅;李华伟;金艳涛;;[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袁峰;闫镛;;[A];第四次全国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何贤芬;梁海燕;赖耀铭;;[A];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1年
沈晓旭;;[A];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青年论坛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规范化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培训班学术论文集[C];2010年
罗文杰;吴焕林;王侠;阮新民;;[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储全根;;[A];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张德新;;[A];食物功效成分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九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花;[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黄吉峰;[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佳;[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曲中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刘平;[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陈敏;[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涂翔;[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陈祥洪;[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蒋小飞;[D];西南大学;2011年
陈竹;[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卓春艳;[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杨名霞;[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周思薇;[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权春分;[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张海龙;[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李严生;[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张怡清;[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马育轩;[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可心;[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杨黎;[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吴萍;阎柳娟;容元平;梁丹;;[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常江,金治萃,高光,王陆一,李雪莲;[J];包头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朱珊;[J];中国医药学报;2003年07期
刘蛟;宓伟;李琳;于振海;;[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张大方,李超英,贾晋帮;[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任平,夏天,张忠兵,胡家露,李彩宁,苗继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1年05期
赵夏博;梅文莉;龚明福;白红进;戴好富;;[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马兴铭,赵进昌;[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黄贤樟;许鑫梅;方永奇;;[J];甘肃中医;1992年04期
李卫先;李飞燕;李达;彭学著;李辉;;[J];湖南中医杂志;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珅;[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刘荣霞;[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丹;[D];吉林大学;2011年
王秀海;[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李鹏;[D];河北大学;2011年
刘春丽;[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王晓丽;[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窦强;[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王蕾;[D];广东药学院;2008年
孙丽丽;[D];广东药学院;2009年
董莉;[D];兰州大学;2009年
崔明玉;[D];延边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立新,杨朝霞;[J];黄牛杂志;2000年04期
沈自尹;[J];中国医药学报;1988年02期
沈自尹;[J];中国医药学报;1988年03期
张国梁,熊曼琪;[J];中国医药学报;1991年02期
薛培凤,乔梁,梁鸿,赵玉英;[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1期
王雪琦,由振东,赵小林,王勇姿,路长林;[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徐梓辉,周世文,黄林清;[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齐凤菊,周玫,陈瑗,孔华;[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6年02期
张今,赵宗健;[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5年04期
李珠莲;潘德济;;[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药学分册;197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佩,周长峰,陈世伟;[J];中国民间疗法;2003年04期
王晓敏,王建红,徐冬平,徐茂保,邹志坚;[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姜长玲,胡晓晨,赵晓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年08期
刘仲慧,阎树河,徐敏,高惠珍;[J];新中医;2003年01期
郭新民,崔荣军;[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沈德凤,杨波,付红伟;[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年04期
马桂萍,李翠华;[J];青岛医药卫生;2003年05期
刘邦强,刘云,陈旗;[J];时珍国医国药;2005年02期
张红芝,何计国,陈金兰,刘宗林;[J];食品科学;2005年05期
李炳新;[J];首都医药;200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庆英;张巍巍;;[A];第九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覃玉琼;;[A];2005全国首届壮医药学术会议暨全国民族医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王琦;周玲仙;罗晓东;殷建忠;;[A];首届中国西部营养与健康、亚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伍贤进;李胜华;郭文康;;[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张红芬;路金才;武文;张晶晶;;[A];第八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王立辉;杨静玉;宫平;赵燕芳;王昉旸;吴春福;;[A];2011医学科学前沿论坛第十二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王敏伟;赵亚红;李艳;刘战军;马驷;;[A];2003年中国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张玲玲;魏伟;肖峰;吴成义;徐建华;鲍春德;李兴福;倪立青;;[A];2008第十一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汤杰;万进;施春阳;方建国;;[A];2010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陈艳;戴荣继;李良;吴崇明;牛娜;禹玉洪;邓玉林;;[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洪文旭;[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彭桂娜;[N];医药经济报;2003年
高新军;[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黄每裕;[N];健康报;2007年
赵冬;[N];市场报;2001年
;[N];中国医药报;2001年
潘东元;[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N];保健时报;2004年
马方励;程怡;[N];中国医药报;2004年
李世全;[N];中国医药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严哲琳;[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董玉琼;[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阮长春;[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李卫民;[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常明向;[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周立娟;[D];吉林大学;2011年
李颖;[D];天津中医学院;2003年
翟延君;[D];辽宁中医学院;2005年
施旭光;[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龙民慧;[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邵芳芳;[D];河南科技大学;2010年
吕游;[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杨友亮;[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周志文;[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孙琛;[D];西北大学;2013年
金泉;[D];延边大学;2007年
张红芝;[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简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杨婷;[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降糖孜亚比提片的药效学研究
日 10:37:26 Tuesday&&
作者:李桂荣1骆新2, 毛新民2, 李琳琳&&&&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1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2药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目的研究降糖孜亚比提片(Hypoglycemic Ziyabiti Tablet,HZT) 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1)考察 HZT的急性毒性。(2)采用高脂乳剂给Wistar大鼠灌胃10 d后,用毛细管法判定胰岛素抵抗性;再结合两次给药法腹腔注射四氧嘧啶(alloxan,ALX),建立类似于人类T2DM的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消渴丸阳性组(420 mg/kg)(XKP组)及 HZT低、中、高剂量组(220、440、880 mg/kg)。(3)观察HZT对T2DM模型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分泌指数(I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1)在给予小白鼠相当于人体临床用量540倍剂量时,未出现急性毒性。(2)灌胃高脂乳剂后,大鼠KITT值由正常(5.8±0.5)下降为(2.8±0.9)(P<0.01)。(3)与模型组比较, HZT低、中剂量组FBG和TC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HTZ中剂量组和消渴丸阳性组(XKP)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ZT低、中剂量组和XKP组IS均升高(P<0.05)。结论HZT能降低T2DM模型大鼠FBG和TC,具有促进细胞消耗葡萄糖的作用,且安全有效。提示其降血糖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而起作用的。
【关键词】& 降糖孜亚比提片; 2型糖尿病; 大鼠模型
 Abstract: ObjectivesTo study the effects of Hypoglycemic Ziyabiti tablet (HZT) extracts on type 2diabetes mellitus rats and observe its exoteric activity. MethodsThe acute toxicity of HZT on mice wasobserve. Wistar rats were administrated with high fat emulsion for 10 days, assessed the insulinresistance by using blood capillary method. They were injected alloxan (ALX) to abdominal cavity incontinuous two days, and then the type 2 diabetic rat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 rats were dividedinto 6 groups:normal group, model group, positive group of Xiaoke Pills (420 mg/kg) (XKP) andlow, middle, high dose groups of HZT (220, 440, 880 mg/kg). The effects of HZT on T2DM rats fastingblood glucose (FBG), total cholestero (TC), triglyeride (TG), high densitv lipoprotein (HDL-C), FINS,insulin secretion (IS),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ISI) were observed. Results(1) At a dosage of 540  times greater than used in humans, there were no acute toxicity. (2) After administrated with high fatemulsion, the KITT of Wistar rats decreased from 5.8&0.5 in normal control to 2.8&0.9 (P<0.01). (3)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low and middle dose groups of HZT decreased the T2DM rats& FBG and TC(P<0.05); middle dose group of HTZ and positive group of Xiaoke Pills (XKP) increased FINS (P<0.01);low and middle dose groups of HZT and XKP group enlarged IS (P<0.05). ConclusionHZT could decrease theT2DM rats& FBG, TC and had the effective of promoting cell consuming glucose, which hinted thehypoglycemic mechanism was possibly to promote insulin secretion and 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ofglucose.
  Key words: Hypoglycemic Z type 2 rat model
  据流行病学调查,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已逾1亿,其中90%左右为2型糖尿病(T2DM)。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 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理为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伴胰岛素抵抗和肝脏葡萄糖产生增加。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持续的高血糖会导致许多并发症的产生,如视网膜、肾脏、神经系统病变及血管并发症。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保持接近正常范围的血糖水平对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十分重要[1]。降糖孜亚比提片(HZT)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本课题采用给Wistar大鼠灌胃高脂乳剂,诱导出胰岛素抵抗,再结合两次给药法腹腔注射四氧嘧啶(ALX),建立类似于人类T2DM的大鼠模型,从整体动物方面考察对T2DM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较全面地进行了HZT的药效学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罗氏Advantage优越Ⅱ型血糖仪及其试纸(瑞士罗氏公司);AL 204电子天平(上海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ACS-3Be电子计重秤(成都市汇通实业有限责任公司);TDL-5-A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DK-S 24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20℃冰箱(AUCMA公司生产); Beckman-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XH-6020&免疫计数器(西安二六二厂)。
  1.2药品与试剂降糖孜亚比提片(新疆昌吉卫生学校实验中心提供);四氧嘧啶(ALX)(美国Sigma公司 A7413);短效胰岛素(江苏万邦医药生化有限公司); 50%葡萄糖(新疆制药厂);炼猪油(自己熬制);胆固醇(上海山浦化工有限公司);果糖(上海山浦化工有限公司);吐温-80(上海山浦化工有限公司);丙硫氧嘧啶(北京红惠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蔗糖(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谷氨酸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丙二醇(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血清胰岛素放射免疫测定试剂盒(深圳拉尔文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3实验动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00&20)g;昆明种小白鼠,雌雄兼用,体重(20&2)g,均由新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医动字:第16-003号),标准饲养环境,自由饮食。
  1.4方法
  1.4.1HZT的急性毒性试验取昆明种小白鼠20只,雌雄各半,进行HZT的急性毒性试验[2],测得其最大耐受量为16.24 g/kg,是人用量(0.03 g/kg)的540倍,说明该药无明显毒性,安全性较好。
  1.4.2体内实验
  1.4.2.1高脂乳剂的成分及制备将炼猪油20 g、丙硫氧嘧啶1 g、胆固醇10 g、谷氨酸钠1 g、蔗糖5 g、果糖5 g、吐温-80 20 ml、丙二醇30 ml加水定容至100 ml,即配制成均匀的高脂乳剂。
  1.4.2.2Wistar大鼠胰岛素抵抗性的判定
  1.4.2.2.1实验分组 取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高脂组,每组10只。正常组大鼠每天灌胃纯净水,高脂组大鼠灌胃高脂乳剂,共计10 d。2组均是标准饲料喂养。
  1.4.2.2.2采用毛细管法测胰岛素敏感性[3]大鼠禁食(不禁水)过夜后称重,固定于鼠笼中,测定第1次血糖后,立即腹腔注射短效胰岛素0.05 U/kg,再每3分钟用血糖仪测定血糖6次。以时间为横坐标,血糖的自然对数为纵坐标,直线回归所得回归系数(&)代表直线斜率,&&100即KITT值(胰岛素敏感性指数)。KITT值越小,说明机体对胰岛素越不敏感。
  1.4.2.3T2DM大鼠模型的建立Wistar大鼠80只,其中8只作为正常组,标准饲料喂养1072只Wistar大鼠灌胃高脂乳剂10 d,禁食(不禁水),过夜、称重,按两次给药法[4]腹腔注射四氧嘧啶(ALX)。具体操作方法为:第1次腹腔注射3% ALX溶液(临用前在冰浴下用生理盐水新鲜配制),第2次腹腔注射2.5% ALX溶液(同上)。注射容积为0.2ml/kg,连续2 d。正常组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采用罗氏血糖仪测定末次给药后72 h的空腹血糖(FBG),以FBG&11.1 mmol/L者定为T2DM模型大鼠。
  1.4.2.4HTZ对T2DM模型大鼠的FBG及血脂的影响
  1.4.2.4.1分组及给药根据组间FBG<1~2 mmol/L的原则分为:T2DM模型组给予20 ml/kg纯净水灌胃,HZT低、中、高  剂量组分别给予220 mg/kg、440 mg/kg、880 mg/kg HZT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420 mg/kg消渴丸灌胃(XKP组);正常对照组给予20 ml/kg纯净水灌胃。各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9周,且均以标准饲料喂养,自由饮食。
  1.4.2.4.2T2DM模型大鼠FBG的动态变化规律及HTZ对其影响对T2DM模型大鼠不再给予高脂乳剂灌胃,而与对照组一样以标准饲料喂养。观察模型组大鼠FBG的动态变化规律,并于每周末次给药后观察T2DM大鼠FBG的动态变化。
  1.4.2.4.3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各组大鼠禁食12 h,末次给药2 h后,称重,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后,摘眼球取血,3 000 r/min离心30 min,立即分离血清。Beckman-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测定大鼠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采用XH-6020&免疫计数器测定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I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IS=FINS/FBG,ISI=1/(FBG&FINS)[5]。
  1.4.2.4.4各组大鼠胰腺的组织形态学观察将取完血的大鼠脱颈椎处死,立即解剖,取胰腺组织,以10% 甲醛溶液固  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并拍摄照片。
  1.5统计学处理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方差不齐时两样本均数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0.05。
  2实验结果
  2.1Wistar大鼠胰岛素抵抗性的判定与正常组相比,高脂组大鼠的FBG无明显变化。但毛细管法检测结果表明:正常对 照组KITT值为(5.8&0.5),高脂组大鼠KITT值为(2.8&0.9),高脂组大鼠KITT值明显降低(P<0.01),说明高脂组大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即产生了胰岛素抵抗)。
  2.2T2DM模型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病理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T2DM模型组大鼠胰腺组织结构散乱,胰岛细胞数目减少伴萎缩,部分&细胞胞浆内颗粒致密程度降低,呈现透亮,但无淋巴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HZT中剂量组大鼠的胰岛数目增多,大小不一,部分&细胞体积增大,胰腺组织结构趋于完整;HZT低剂量组大鼠的胰岛形状不规则,&细胞数目有所增加,腺泡有部分嗜酸性变(图1~5)。图1正常组大鼠胰腺组织(HE &400)图2模型组大鼠胰腺组织(HE &400)图3HZT中剂量组胰腺组织(HE &400)图4HZT低剂量组胰腺组织(HE &400)图5阳性对照消渴丸组(HE &400)
  2.3T2DM模型大鼠FBG的动态变化规律 连续9周监测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FBG,发现T2DM模型大鼠FBG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模型组由第1周开始FBG持续升高,第3周时下降到最低值(但FBG>11.1 mmol/L),随后几周FBG继续回升,虽有较小波动,但基本保持在17.0~20.9 mmol/L之间,说明该模型的FBG相对保持稳定。在第1~9周内2组FB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见表1。表1T2DM模型大鼠FBG的动态变化
  2.4HTZ对T2DM模型大鼠动态FBG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在第1~9周内模型组FBG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  从第5周起HZT中剂量组FBG明显降低(P<0.05);在第7周和第9周时HZT低剂量组FBG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KP组从第7周起FBG降低较明显,见表2。表2HTZ对T2DM模型大鼠动态FBG的影响
  2.5HTZ对T2DM模型大鼠血脂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TG水平明显升高,FINS、IS、ISI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HTZ 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TC明显降低,FINS和IS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XKP组和模型组相比,FINS和 IS升高(P<0.01~0.05),见表3。表3HTZ对T2DM模型大鼠血脂的影响
  2.6HTZ对T2DM模型大鼠FINS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T2DM模型组大鼠的FINS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  HTZ 中剂量组和XKP组FINS水平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胰岛素抵抗是T2DM发病机制的基本环节和显著特征之一,表现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胰岛素反应性降低[6]。有关资料表明,高脂饮食是T2DM及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因素[7]。很多学者的研究已证实,链脲佐菌素(STZ)注射和高热量饲料喂养是形成T2DM模型的重要条件[8-9]。但以STZ造模成本较高,本研究选用了较为经济的ALX注射。
  降糖孜亚比提片(Hypoglycemic Ziyabiti Tablet,HZT)是新疆维吾尔医院根据民间治疗糖尿病验方研制而成,由欧玉竹、药喇叭根、鹿茸、马齿苋子、人参、石榴皮、竹黄、香茅、葫芦子、西黄蓍胶等十味药材组成。它具有调节胆液质、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维吾尔医学上用于消渴症引起的尿多、烦渴、疲乏、消瘦等糖尿病症状。据《维吾尔药志》记载,香茅全草含降血糖类胰岛素样物质[10];玉竹甲醇提取物对肾上腺素所致的高血糖小鼠的血糖值有明显降低作用,并显示有改善耐糖功能的倾向[10]。另有文献报道,玉竹提取物还可对正常及链尿佐菌素(STZ)诱发高血糖小鼠均有降血糖作用[11]。人参水提液能有效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含量[12];人参总皂甙对四氧嘧啶及STZ引起的大鼠实验性高血糖均有降低作用,而且其降血糖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13];人参多肽对肾上腺素、四氧嘧啶及葡萄糖所致高血糖均有抑制作用[14];人参多糖对实验性高血糖症亦有降低作用[15]。有实验表明,马齿苋水煎剂对正常小鼠、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及肾上腺素高血糖小鼠均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16];马齿苋粗制剂还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异常[17]。首先给Wistar大鼠灌胃高脂乳剂,以保证其每天脂肪摄入量的均衡性,又用毛细管法测胰岛素敏感性,证实其产生了胰岛素抵抗。在此基础上,再按两次给药法给大鼠腹腔注射ALX,诱发其产生高血糖症。为降低大鼠成模前的死亡率,预实验中给大鼠腹腔注射了短效胰岛素,结果发现其可抑制大鼠诱发高血糖症。推测可能是因胰岛素用量较大,且注射时间过早,间接地对大鼠胰岛&细胞起了保护作用,但其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实验在高血糖期给大鼠少量多次灌胃饮用水,促进其排尿,以防止因酮症酸中毒而死亡;在低血糖期灌胃给25%葡萄糖溶液,防止因血糖过低而引起动物惊厥死亡。为监测成模后T2DM模型大鼠FBG的稳定性,本实验连续9周观察其血糖动态变化情况。结果发现:T2DM模型大鼠FBG在第1~9周内具有波动性,但基本保持稳定。因此,在用T2DM模型大鼠作抗糖尿病药物药效学研究时,应考虑到给受试药的时程长短,为增强说服力,给受试药的时间以4~9周比较合适。本研究连续9周给药,观察了HZT对T2DM模型大鼠FBG、TC、TG、HDL-C、FINS、IS、ISI等生化指标的影响。因HZT高剂量组大鼠的FBG始终未降下来,所以在进行结果统计时未将它列入其中。T2DM模型大鼠的体内实验结果表明:220mg/kg 和440 mg/kg HZT能降低T2DM模型大鼠FBG、TC,能提高HDL-C;440 mg/kg HTZ和420 mg/kg XKP可提高大鼠FINS水平;220 mg/kg HZT、440 mg/kgHZT和420 mg/kg XKP均可使IS增加。各组TG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HZT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药无明显毒性,安全性较好。通过对HZT体内实验结果分析,推测其降血糖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而起作用的。
【参考文献】
&  [1]汤磊,杨玉社,嵇汝运. 抗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J]. 药学学报,):711-715.
  [2]徐淑云,卞如濂,陈修. 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张家庆,高从容,黄庆玲.用毛细管法测胰岛素敏感性[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77-80.
  [4]艾静,王宁,杜杰,等. Wistar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国药理学通报,):.
  [5]李光伟,潘孝仁,Lilloja S, 等. 检测人群胰岛素敏感性的一项新指数[J].中华内科杂志,.
  [6]Blondel O,Bailbe D,Portha B. Insulin resistance in rats with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induced by neonatal following phlorizin treatment[J]. Metabolism,.
  [7]田爱平,郭赛珊,申竹芳.高脂饲料与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J].中国药理学通报,):267-269.
  [8]孙晓风,王海燕,李琳琳,等.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脂的特点[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104-106.
  [9]赵晓华,宋征,李兴,等.胰岛素抵抗性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研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300.
  [10]刘勇民. 维吾尔药志[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311-315.
  [11]刘玉萍,付桂芳,曹晖. 黄精及其制剂在抗糖尿病方面的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438.
  [12]徐承水, 张祥沛. 人参对大鼠血糖水平的影响[J]. 泰山学院学报, ):75-76.
  [13]马松涛, 柯尊洪, 郑伟. 中药降血糖作用研究概况[J]. 湖北中医杂志, ):53-54.
  [14]王本祥,杨明,金玉莲,等. 人参多肽降血糖的作用[J]. 药学学报,):401.
  [15]杨明, 崔志勇,王岩,等. 人参多糖对动物正常血糖及各种实验性高血糖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500.
  [16]林承木,郑幼兰.马齿苋降血糖作用的研究[J].福建医药杂志,):85-86.
  [17]沈岚,陆付耳.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论文写作技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药效学是研究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