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影片《风雨同舟》举例说明大学生挫折反应特点承受的培养 - 论文

“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社会支持与挫折承受力的关系研究--《云南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社会支持与挫折承受力的关系研究
【摘要】:能够承受住挫折的打击,保持正常的心理活动,既是大学生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的标志,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随着“90后”大学生的入校,在校大学生中“90后”群体的数量逐年增多,所占比例加大。一方面,他们获得了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保障,接受了比前几级大学生更优越的教育;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的特殊关爱,客观上减少了他们面对挫折与承受挫折的机会。这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社会化的进程,而且也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90后”大学生处在社会剧烈转型的时期,其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取向都发生了明显改变,加之与父母分离,社会支持利用不够,人际关系等的重新适应常常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冲击,稍遇挫折就可能会产生心理失衡或者失调,往往带来群体性价值观态度反常和行为紊乱,其挫折的承受力令人担忧。
目前对“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社会支持与挫折承受力等方面的研究不多,而随着“90后”大学生的入校,学校对大学生的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仍然没有转型,缺乏相应的教育管理对策。因此,深入研究“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社会支持与挫折承受力的状况和内在联系,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大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施瓦茨的价值观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为研究工具,试图探讨昆明市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和价值观的适用情况,并系统探讨价值观、社会支持与挫折承受力三者之间的关系,为“90后”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自我成长和教育管理提供新的理论与实践思路。
本研究获得了以下结论:
(1)通过对校译后的施瓦茨价值观量表和修订后的大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表明这两个问卷具有较好的同质性信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2)“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社会支持情况均处于中等水平,而挫折承受力则处于中等稍偏下水平。
(3)“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社会支持和挫折承受力在学科性质、学校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
(4)“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社会支持和挫折承受力在性别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5)除自我提高维度在学科性质、学校和年级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外,价值观的其它三个维度:对变化的开放性态度、自我超越和保守均在学科性质、学校和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6)“90后”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价值观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社会支持具有正相关关系;价值观与社会支持具有显著性正相关关系。
(7)“90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对挫折承受力和价值观具有中介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G641【目录】:
摘要3-5Abstract5-101 文献综述10-36 1.1 引言10-11 1.2 挫折承受力研究综述11-23
1.2.1 挫折11-14
1.2.1.1 概念界定11-12
1.2.1.2 挫折的分类12
1.2.1.3 挫折的相关理论12-13
1.2.1.4 挫折的防御机制13-14
1.2.2 挫折承受力14-15
1.2.3 挫折承受力的影响因素15-19
1.2.4 挫折承受力的测量与应用19-20
1.2.5 对“90 后”大学生群体挫折承受力研究的意义20-23
1.2.5.1 对“90 后”大学生群体的界定20
1.2.5.2 “90 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20-22
1.2.5.3 对“90 后”大学生群体挫折承受力研究的意义22-23 1.3 价值观研究综述23-29
1.3.1 价值观的界定23-24
1.3.2 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24-25
1.3.3 价值观的心理学相关研究25-27
1.3.4 价值观的测量27-29 1.4 社会支持研究综述29-35
1.4.1 社会支持的界定29-30
1.4.2 社会支持相关实证研究30-32
1.4.3 社会支持的测量32-33
1.4.4 价值观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33-34
1.4.5 价值观与挫折承受力的相关研究34
1.4.6 社会支持与挫折承受力的相关研究34-35 1.5 价值观、社会支持及挫折承受力三者之间的关系35-362 研究内容及研究设计36-40 2.1 问题提出36-37
2.1.1 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36
2.1.2 研究意义36-37 2.2 研究过程37-38
2.2.1 研究对象37
2.2.2 研究方法37-38
2.2.3 研究工具38
2.2.4 研究程序38 2.3 研究步骤38 2.4 研究内容38-403 研究一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施瓦茨价值观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40-56 3.1 研究目的40 3.2 研究对象40 3.3 研究假设40 3.4 研究结果与分析40-56
3.4.1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40-43
3.4.2 修订后大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的效度分析43-44
3.4.2.1 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43
3.4.2.2 构想效度(Construct Validity)43-44
3.4.3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90 后”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影响的研究44-49
3.4.3.1 性别对“90 后”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及其各维度的影响45
3.4.3.2 学科性质对“90 后”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及其各维度的影响45-47
3.4.3.3 不同学校对“90 后”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及其各维度的影响47-48
3.4.3.4 年级对“90 后”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及其各维度的影响48-49
3.4.4 施瓦茨价值观量表的信度分析49-50
3.4.5 施瓦茨价值观量表的效度分析50
3.4.6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90 后”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研究50-56
3.4.6.1 性别对“90 后”大学生价值观及其各维度的影响51
3.4.6.2 学科性质对“90 后”大学生价值观及其各维度的影响51-53
3.4.6.3 不同学校对“90 后”大学生价值观及其各维度的影响53-55
3.4.6.4 年级对“90 后”大学生价值观及其各维度的影响55-564 研究二“90 后”大学生的价值观、社会支持与挫折承受力的关系研究56-66 4.1 研究目的56 4.2 研究对象56 4.3 研究假设56 4.4 研究结果与分析56-66
4.4.1 “90 后”大学生价值观、社会支持和挫折承受力的总体情况56-57
4.4.2 “90 后”大学生价值观、社会支持和挫折承受力的影响因素研究57-61
4.4.3 “90 后”大学生价值观、社会支持和挫折承受力的关系研究61-66
4.4.3.1 “90 后”大学生价值观、社会支持和挫折承受力的相关61-62
4.4.3.2 “90 后”大学生价值观、社会支持和挫折承受力的回归分析62-64
4.4.3.3 “90 后”大学生价值观、社会支持和挫折承受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64-665 总讨论66-78 5.1 施瓦茨价值观量表和大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在昆明市“90 后”大学生中的适用情况66-67 5.2 昆明市“90 后”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总体情况分析67-68 5.3 昆明市“90 后”大学生价值观的总体情况分析68-70 5.4 昆明市“90 后”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总体情况分析70-72 5.5 昆明市“90 后”大学生的价值观、社会支持与挫折承受力三者关系分析72-73 5.6 本研究的教育管理启示73-78
5.6.1 增强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社会支持的建议73-75
5.6.2 针对价值观的建议75-786 结论与展望78-80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78 6.2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78-80参考文献80-84附录A84-85附录B85-90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90-91致谢9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寇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彭晓玲,周仲瑜,柏伟,熊磊;[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姚琼瑶;;[J];法制与社会;2010年03期
周国莉;;[J];消费导刊;2009年02期
房宏宇;[J];中国冶金教育;2003年01期
张雯,郑日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5期
刘戍;张宁;;[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9期
许燕;[J];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刘连忠,肖水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张晓文,吴胜红;[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万煜;[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董晓倩;[D];郑州大学;2005年
刘丽英;[D];西南大学;2006年
刘戍;[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任静;[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张丽霞;[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郝丙辉;[D];吉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成武,唐瑛;[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杜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谢海均;文燕;田荣;;[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卫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方九亿;庞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年大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金怡;姚本先;;[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蔡芸;[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卞佩峰;[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刘列斌;[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冰杭;;[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占玉珍;胡德同;;[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郑连递;;[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肖水源;胡宓;;[A];全国第九届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一)[C];2011年
肖水源;胡宓;;[A];全国第九届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二)[C];2011年
金盛华;辛志勇;史清敏;;[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许燕;蒋奖;刘嘉;王芳;;[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许燕;王芳;;[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谌安荣;;[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陆嘉玥;;[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锦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龙耀;[D];南京大学;2010年
龙晓枫;[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陶丽;[D];辽宁大学;2010年
王立国;[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高志明;[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崔学荣;[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吴艳东;[D];武汉大学;2010年
曹传清;[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刘文革;[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帅;[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徐敏;[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郭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潘娟;[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徐伟;[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张浩;[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韩冬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蔡红霞;[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卢楠;[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罗靖;[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路阳,谢军,冯纪坤;[J];安康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郭韶敏;[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王成,孙蔚,陈善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赵洁;[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郑艳;;[J];成功(教育);2009年02期
欧岚;[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包玉山,蒙博;[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李从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蒋国勇,杜雪莲;[J];广西高教研究;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福军;王晖;施昕强;;[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向守俊;[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蔡琼霞;[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孔海燕;[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杨静;[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杨帆;[D];苏州大学;2005年
董晓倩;[D];郑州大学;2005年
刘丽英;[D];西南大学;2006年
刘淑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郭楠;[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付海玲;[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太华;[J];普教研究;1995年02期
盖惠文;[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段顺美;;[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1年Z4期
寇有存,钮俊生,李晓;[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曾闹华;;[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年07期
张东红;;[J];少年体育训练;2009年05期
李梅娟;[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4期
赵小云;杨伟;;[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4期
周红;杨倩茜;;[J];科技信息;2007年10期
蒋俊梅;[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润琦;;[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张兴林;;[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余祖光;张俊茹;;[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张旭东;陈少珍;姚少贤;;[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李静;郭永玉;;[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袁潇;;[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田林;;[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孙德升;林丽丽;;[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范义;;[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颜华;;[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南方日报记者
雷辉;[N];南方日报;2011年
作者系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N];文汇报;2000年
黄楠森;[N];学习时报;2008年
张秋山?金天星
刘文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深圳市龙岗区平湖劳动保障事务所
黄鹤;[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季卫华;[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王利华;[N];中国教育报;2008年
戴联荣;[N];人民日报;2011年
朱茂文;[N];中国妇女报;2005年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红基学校校长 柯中明;[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银心;[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谢宏忠;[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陈仕平;[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苗春霞;[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李超民;[D];中南大学;2012年
田庆军;[D];辽宁大学;2010年
周晓菲;[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杨飞云;[D];河南大学;2012年
韩丹;[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李本友;[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永杰;[D];云南师范大学;2011年
罗靖;[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张浩;[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王敏;[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张丽霞;[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任静;[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郝丙辉;[D];吉林大学;2009年
郑琳;[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尹俏;[D];辽宁工业大学;2012年
李惠;[D];广州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的位置: &
当代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及培养模式
摘 要:挫折承受能力是性格结构中的本质因素,是心理健康的标尺.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机、信念、自我意识、自我激励;影响学生智力、能力的正常发挥与提高;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的完善.本文论述了挫折承受能力及其在个性结构中的地位;当代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状况及培养模式.
优质期刊推荐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及其提高途径--《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及其提高途径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弱、耐挫力较差,这主要由大学生自身和社会环境等因素造成。因此,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是十分必要的。社会各界和大学生自身都应从实际出发制定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对策。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41【正文快照】:
一、挫折承受力的定义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所谓挫折承受力,又称耐挫能力,是指个体对挫折的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也就是人们适应挫折、抵抗和应对挫折的一种能力。它是人类心理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在品质之一,是一个人个性结构中的本质因素,也是人的自我表现意识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文阁;叶林菊;;[J];昌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陈玉梅;;[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虎龙;;[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周科硕;;[J];才智;2009年20期
潘素芳;;[J];长白学刊;2011年03期
乌兰;杨竟楠;;[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8期
刘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孙成山;;[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王利;;[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2期
白岚;;[J];成功(教育);2009年09期
李家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3期
金晓;;[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鹏;;[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许天维;周世纲;李军;;[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柏杨;[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刘裕;[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宋志强;[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春燕;[D];苏州大学;2010年
王奕威;[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郭秋月;[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曾艳;[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刘涛;[D];西北大学;2011年
梁三平;[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刘怡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陈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张海洋;[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赵玉静;[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付宏渊;[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9年02期
陈杰峰;[J];教育探索;2004年03期
孙颖,张宝帆;[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王本贤;;[J];心理世界;2002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德祥,彭兴富;[J];桂海论丛;2004年02期
斯琴格日乐;;[J];中国冶金教育;2010年01期
汤国满;;[J];黑龙江史志;2008年14期
谷鹄;;[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1期
程颖;姜姗姗;;[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卞尊营;;[J];科技致富向导;2008年24期
赵林;[J];宿州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赵志超;;[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12期
徐艳丽;;[J];语文学刊;2010年13期
陈彩霞;黄辉;;[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司树鹏;;[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徐建平;;[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论文选集[C];1996年
井世洁;郭鑫;;[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苏文土;;[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王顺辉;邹洁;刘彦红;;[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曹飞;;[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赵红勋;;[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颜隆忠;;[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10年
戴新民;李顺来;何楣;谢海波;;[A];中南六省性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暨湖北省性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杨增岽;;[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袁君;[N];组织人事报;2005年
董洪亮;[N];人民日报;2004年
王晖;[N];河南日报;2007年
记者 李云萍;[N];石家庄日报;2006年
本报记者 
李雪林;[N];文汇报;2007年
记者  赵新颜;[N];新乡日报;2007年
云师大冬阳爱心社
黄敏;[N];云南日报;2006年
中央财经大学
哈战荣;[N];中国教育报;2008年
向杰;[N];科技日报;2004年
闫世东、张国柱;[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纪岩;[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岳鹏;[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邱钰斌;[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董海浪;[D];西南大学;2011年
蒙丹;[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武敬杰;[D];吉林大学;2008年
俞海洛;[D];浙江大学;2005年
韩晓峰;[D];吉林大学;2006年
韩国顺;[D];吉林大学;2011年
车丽萍;[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爽;[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李鹏;[D];新疆大学;2008年
王健勇;[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乔秀敏;[D];燕山大学;2010年
徐晓宁;[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黄巧蓉;[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徐冬娜;[D];内蒙古大学;2010年
陈莉;[D];湖南大学;2010年
齐亚红;[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尹红霞;[D];西北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全国咨询电话:400-
发表:010-
编辑:010-
|||||||||||||||||||||||||||||||||||||||||||||||||||||||||||||||||||||||||||||||||
中国论文资源库成立于1998年春。在两位清华教授的提议和大力支持下,三名致力于学术论文研究的博士,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创建了中国论文资源库。至今15年,中国论文资源库的专职和兼职团队已达400余人。
  中国论文资源库是一个论文发表服务平台。以庞大的期刊库为依托,为用户提供论文发表期刊信息咨询服务。期刊几乎涵盖所有学术领域,包括核心、SCI、国家级、省级等各个种类。
  中国论文资源库是最受欢迎的论文发表与论文编辑服务网站。
  中国论文资源库自1998年创建以来,注册用户量已突破263万人,并帮助近400多万人次顺利发表论文。15年来,中国论文资源库始终遵循热情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宗旨,深受广大网民青睐,是目前国内论文行业,规模最大、服务人员最多的正规注册网站。&
中国论文资源库微信公众平台
手机登录中国论文资源库移动网站
& 浅谈逆商教育对改善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影响
浅谈逆商教育对改善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影响
03:06:40&字体:&&&&&
摘 要:摘 要:针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各种压力所表现出来的挫折承受情况,本文提出通过开展大学生逆商教育的方式加以有效地改善,并分析高校中逆商培养的难点和对策。
关键词:关键词: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逆商教育
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是一个高逆境时代,在高校扩招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他们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大学生们越来越多地受到挫折的干扰。据调查,在当前的大学生群体中,能够从容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的大学生数量极少,而更多的在挫折面前表现出迷茫、逃避、不知所措,有时甚至会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身心的失衡,不仅影响其智能的发挥,还会使其潜能的挖掘、综合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完备受到限制。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抵抗这些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就成为人们渐渐思索、日益关注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逆商入手,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和思维反应方式,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逆商是指人们在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摆脱和超越困境的能力。逆商最早是由美国
著名的商业咨询专家保罗.史托茨提出来的,他将逆商分为控制感、起因与责任归属、影响范围、持久度四个部分,它们可以衡量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其说智商和情商是人生成功的基本因素,那么逆商则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高度。
  虽然逆商的引入是关于职业计划、销售管理等商业领域,但近些年,由于大学生入学、择业、就业等问题越来越棘手,有竞争就有成功和失败,而正确地面对挫折和失败就显得更加重要。所以,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了有关加强逆商教育的文件,明确要求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此为出发点,我对培养逆商的意义做出以下思考:
1、 针对学生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应以逆商教育来增强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
2、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反应方式;
3、 逆商水平的提升是一个渐进、长期的过程,要尽早让学生接受逆商教育;
4、 提高逆商是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5、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应对挫折的心态,走出坚强的人生;
6、 教育应向现实生活回归,应易于被学生认可和接受;
7、 从后天的社会环境和教育训练中获得对素质的提升。
  逆商教育对于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消极事件的处理有重要的意义,但在高校中推行逆商教育却存在一定的困难,具体表现为:
  1、“错位”的教育理念
  ①& 家庭教育中,父母会表现出精英教育的庸俗化,忽视“德、智、体、美、劳”的协调发展;
  ②& 社会背景下的应试教育中,会出现“唯分数论”的现象,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品德教育及心理健康状况。
  2、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
  ①& 多采用“开班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化的方式,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和针对性;
  ②& 只停留在心理咨询的层面,缺乏对心理危机的干预处理。
  3、社会竞争激烈,精力多用于专业技能的学习
  ①& 缺乏挫折锻炼和磨难教育,导致学生的韧性较差;
  ②& 成功评价的功利性造成学生沉重的心理压力,产生逃避现实的心态。
  4、与学生的自身发展联系不紧密
  ①& 偏重理论讲授,与学生的专业教学相脱节;
  ②& 与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联系不紧密;
  ③& 教育内容过于强调普遍要求,忽视学生的亲身体验。
  即使推广逆商教育在高校的实施有实际的阻碍,它还未被高度地重视起来,但我们仍要为改善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做出努力尝试,具体措施如下:
  1、大一时从情感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自理能力,辅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
2、大二时从学习与生活入手,增强学生抵抗挫折的内部动力系统,改进学习方法以应对考试;
3、大三时从大学生的合理定位入手,改善学生对前途和未来的忧虑,形成合理的预期与态度,并制造多接触社会的机会;
4、大四时从大学生自我实现入手,完成自我设计、自我调节,界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辅助开设就业指导课,传授求职技巧。
  大学生可以通过逆商教育来提高自身素质,磨炼意志,增强心理免疫力,从而提高对社会生活与环境的适应能力。高校积极开展逆商教育,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对培养应用型本科合格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心华.“90后”大学生逆商培养的难点与对策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2.3
[2]唐新华.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的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逆商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
[3]杨洁,邓接红.高职院校逆商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教育管理.2011.11
成为本站注册用户,能看到更多文章内容,老用户请登录,新用户请
教育教学 > 教育教学 >
主办:黑龙江省教育厅
期刊简介: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原《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佳木斯职业学院主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学术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23-1590/G4,国际刊号:ISSN。中国期刊网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知网、万方
免费电话:400-
咨询QQ:
投稿邮箱:
创作发表提交
创作发表说明
1. 如果您没有,还要评定职称,需要,请联系我们,或填写上面的表单,客服人员会及时处理;
2. 教授、博士等专业人员,专业的高品质把控;
3. 合作期刊,全国最全,与杂志社关系稳定,保证刊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如何面对挫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