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会员招募与金数据有什么联系

罗辑思维被供养与《新闻晚报》的关门
[导读]新闻晚报曾经有过几十万读者,可读者都老了走了。
文/庐陵子村关注罗辑思维的朋友,可能你这几天看到最多的是其第二次会员招募的信息。这一次罗辑思维推出的还是一个极端无理的招募方式和会员方案——只限一天,只用微信支付(绝大多数人都没使用过)。亲情会员200元每人,铁杆会员1200元每人,时间只有一年。昨天答案揭晓,罗辑思维这次成功招募了2万人。可能第一次招募,他们是在尝试,但这一次,他们就是充满自信的玩了。仅仅做了一年的罗辑思维凭什么敢这么玩?罗振宇()的个人魅力真的有那么大么?这里,先谈另外一点。对于自媒体,我是非常赞同罗辑思维的品牌人格塑造形式的。和其他大部分自媒体不一样,罗辑思维没有太多地依赖平台,而是努力构造罗振宇的品牌人格,试图建立一个价值观趋同的知识社群。当时微信5.0折叠公众号之后,我曾经就撰文称,自媒体应该重塑自己的三观,不要把自己的生存和变现交给平台。因为自媒体,关键在一个“自”上,它不仅在于去中心化,或者多对多的这些概念,更在于“自”是一个人。即使是一个团队在运作,但也是一个“独立人格的人”的形式存在,它是有生命力的,是有人格魅力的。所以,罗辑思维发展至今,能够做到如今100多万的泛社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罗胖的人格魅力。这让我想起另一则新闻,上海《新闻晚报》的关门。从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见旧人哭。新闻晚报曾经有过几十万读者,可读者都老了走了。罗辑思维拥有的是110万的社群,他们独立自由。用户的抛弃就是这么残酷。他们宁可信赖一个个体,也不为一个组织买单。传统媒体的用户只为内容而来,如果你无法及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内容,或者有更好获取信息的通路,他们就不会再付出半毛钱。而罗辑思维的用户是为价值观而来,他们被内容所吸引,被魅力人格所感召,最后因为彼此认同而形成关系。罗振宇和他们之间,不是明星偶像和粉丝的关系。他们之间是平等互利的,罗也只是一个节点。他们不是脑残粉。驱动他们买单的,只有两个——价值观和利益交换。首先,我相信罗辑思维粉丝社群是有一个趋同的价值观的,它是“有气味吸引的”,但是,能否影响到大部分人认同并买单,这对罗辑思维提出的价值观核心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其次,正如罗辑思维这次会员招募的标题,这次还是“史上最无理的会员方案”,因为这次也同样没有太多的利益承诺。这也说明,罗辑思维对于未来会员制想走的路,并没有想的足够清楚。但是,话说回来,所有的这些罗辑思维团队肯定考虑过。但他们还是做了,因为他们知道,任何事情任何结果,肯定不是空想出来的,它必然是试错出来的。哪怕这次不成又怎样,who care?最大的风险,是停滞不前什么都不做的风险。反观哪些传统媒体,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旧有的镣铐下垂死挣扎。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理解,用户为什么抛弃他了?它们不是被新媒体打败的,是被觉醒的用户打败的。其实,我算是罗辑思维的一枚粉丝,虽然算不上铁杆,但是从罗辑思维成立之初,我是一直关注着的,一路看着他成长,感慨也很多,难免也会有一些情绪在里面。我也曾经专门为罗辑思维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是针对罗辑思维第一次会员招募,对自媒体自生存的一点思考,另一篇则是针对罗辑思维第一次尝试社群营销,对自媒体自商业的一些思考。自生存和自商业,肯定不能说罗辑思维一定做的很好,但我认为,他们至少在不断尝试。他们在进化,在一点点的试错。但可悲的是,当罗振宇和他的团队一次次试错的时候,很多传统媒体人不是在焦虑就是在吐槽,正如三表所言,“当罗振宇都已经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不对,你在河边围观,你在论证河的存在……”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责任编辑:ninayu]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罗辑思维普通会员和铁杆会员有什么用?有什么不同?_百度知道
罗辑思维普通会员和铁杆会员有什么用?有什么不同?
提问者采纳
罗辑思维普通会员和铁杆会员缴费不同,铁杆会员需要更多的年费。可以优先参加逻辑思维的活动,获得逻辑思维赞助商的免费服务等。铁杆会员比普通会员级别更高,更能优先享受限量活动。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思维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微信公共号「罗辑思维」付费会员名额 6 小时售罄、入账 160 万,这给自媒体人商业化转型带来什么启示?
《罗辑思维》推出“史上最无理”的付费会员制:5000 个普通会员:200 元;500 个铁杆会员:1200 元。罗振宇说:“爱,就供养。不爱,就观望。”重点在结果,让不少等着笑话的人失望了:这 5500 个会员名额只用半天售罄,160 万元入账。 via
按投票排序
个人觉得首先是商业模式的增加:在自媒体广告收入的模式上增加了会员收费制。将受众划分开本身是一件很考验自己团队能力的事,又要满足广大受众,更要满足小“国中国”会员,绝非易事。其次,老罗会不会将读书会做成一个交友平台,虽然是社区是弱关系,但看他怎么经营了,不是不可能。所以考验点是:一,老罗的团队只有将内容做的越来越精细,才能折腾的起。二,借助读书会的平台,老罗会不会进行深加工。
看到这种“盈利模式”的第一反应就是凯文·凯利的一千个铁杆粉丝理论,简单的说就是创作者,如艺术家、音乐家、摄影师、工匠、演员、动画师、设计师、视频制作者,或者作者——换言之,也就是任何创作艺术作品的人——只需拥有1000名铁杆粉丝便能糊口。 在这里,铁杆粉丝是指,无论你创造出什么作品,他都愿意付费购买。你可以长尾也可以专注,长尾的局限性在于规模足够大足够全,无法做成规模的话就做到足够的customized,提供优质内容,找到足够爱你(xia)的粉丝。其实想来长尾也有小众的意味,总有一种奇怪的东西会吸引奇怪的群体,大家各有“独特”的品味,满足了它就有一种可以盈利的渠道,算完了break even如果值得就完全可以去做。艺术书籍音乐文摘的好处在于多增加一份拷贝不会加太多成本,如果有足够多的人接触到此类产品,有一定的转化率艺术家作者之类的就可以盈利。这也是怎么通过EDM获得Leads的过程。(突然想到这两个问题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不就是区别定价么,自媒体-&个性化,product
differentiation这个东西别人如果学不来你就是垄断,规模足够小没有任何法律法规约束,完全不用考虑什么完全竞争市场供给需求曲线。对于罗辑思维的内容上我无法评价看好或者不看好,如果不经常看书思考可能会觉得很启发思维,经常翻翻专栏看看书也就觉得很多内容别人也都说过这就是一个收集整合的过程。大概是现在大家都太忙,懒得粗读广吸收,有个精读书摘个人观点也觉得不错省时省力;同学通过半年时间让粉丝们觉得他足够可信足够有趣,都“死磕自己,愉悦大家”了,如此的道德制高点粉丝们都占了能不感动么。这东西讲多了个人情感就会带入了,虽然我至今不能理解粉丝们追偶像的劲头;情感或者爱这种东西是无形资产,估值不易,又不用做报表没市场价定多少就是多少。比如什么你说你爱我1200块钱的铁杆会员都不冲给人家和人家就是喜欢那个包包不买给人家就是不爱人家嘛嘤嘤嘤嘤个人感觉也没什么差别,所谓情感自在人心
(误)。好像又写岔掉了,表示一次性全额预付款真是不错的行为,比定期按月扣还要好,收益稳定并直接。这个有空还可以补第二批第三批粉丝团。想想感觉知乎也可以搞这种高级定制服务,每年60元-300元不等提供自己回答精选,收藏夹导出,黑名单用户永远不出现,每年寄明信片签名照笔记本等服务,我想我是会购买的。顺便,我觉得知乎可以在主站上建立导入到online survey,affiliate program页面的链接,普通用户如果希望帮助知乎盈利也可以去参与那些。(细节解释起来好麻烦 趴...)
昨天听说罗胖这事感觉很吃惊,但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原来自媒体也可以这样玩,还真有人愿意买单。
只不过罗胖这种做法并不算首创,盛大签约作者的打赏制度,跟这个就差不多,不少作家都是百万收入了。只不过盛大那边是公司化运作,制度化操作;罗胖这边算是个人行为,也是首次在微信平台这么操作,所以引人注意。
大家可能都知道@辣笔小球在新浪微博天天跟一群美女八,但可能没有注意到他曾募资要出书,大致是你给我打一些钱,我在书里为你安排一个角色。这事情是我们开例会的时候,领导扯淡给他出的主意,没想到他真正实行起来了。他这种做法,其实还领先罗胖很久。
就我本人来说,我现在运营着“中国财经记者联盟”(ID:caijinglianmeng)微信平台,坚持每天原创一篇财经文章,目前还比较小,只有几千粉丝,但是PV在50%左右,还是比较受财经圈的欢迎。
于我而言,走罗胖这种盈利模式可能比较困难。我所能想到的是,成为一些网站或刊物的专栏作家(目前已有);撰写一些广告植入式文章;文章后面附带广告。其他的还没怎么考虑到。
但所谓盈利都是后话,坚持做内容,有趣、有料、有性格,才能支撑账号走得更远。时代在发展,会有一些现在意想不到的盈利模式出来的。不能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把前途葬送。
当然,在这方面,作为财经记者可能有点优势,一是写作本来是自己的本行;二是财经本来就是自己关注的领域;三是空闲时间比较多。
一、结缘《罗辑思维》不知怎的,昨天早上鬼使神差地6点多钟就醒了,睡眼惺忪地打开微信后便“照例”收到了罗胖发来的每日60秒,并在其中听到了《罗辑思维》开始招募首批5500名会员的消息。由于身在国外,淘宝、网银都非常不方便,所以还是按捺住了起床付款的冲动,但当时自己就认定这次的首批会员,一定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抢购一空。事实也并不出人所料,罗胖在今天就成为了“1天160万”的代名词,成为了许多人眼红的对象。关注罗辑思维也就是最近3周的事情。由于辗转从大洋洲回到了亚洲,从农村回到了大城市,从孤身一人的状态回到了社会化的生活,各个方面的冲击都让我有些无所适从。城市化的生活让人感到压力扑面而来,迷茫在这种不适中的我打开了自己所看的第一期《罗辑思维:和你赛跑的不是人》。其中对于互联网时代的解读让人眼前一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想要找到工作,你的竞争对手并不是你的所谓的同龄人,而是机器。通过对比60万人的通用汽车和6万人的苹果,在这样一个后工业时代向互联网时代的转型期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生存?罗胖将我生活中的怕,形象地描述了出来,而这样的共鸣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真是弥足珍贵。但这还不是这期《罗辑思维》带给我的最大惊喜。在结尾,罗胖所引用王国维先生的三种悲剧“1.有人作恶;2.天命所定;3.没有坏人,没有命运,但所有人都成为了悲剧的组成部分”,让我第一次感觉到即使是一档知识类的节目,也可以将人文关怀融入得如此恰到好处。相信每一个看到这些文字的人,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涉猎,所以我们每个人真正稀缺的,其实恰恰是罗胖口中的“常识”。这些常识太细小了,太零碎了,以致于我们都在无意间忽视了它们,而真的当罗胖将它们摊到桌面上,掰开了揉碎了给我们比划一通后,我们才发现原来常识所可以散发的光芒丝毫不亚于我们赖以生存的专业技能。二、《罗辑思维》部分笔记后来又恶补了许多期以前的《罗辑思维》,也做了一些笔记(有些是我个人的理解),贴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如果你也觉得它们很棒,那就真得可以证明罗胖子这个“1天160万”的称号并不是浪得虚名了。No.2 逃离北上广的另类解读 城市增长见识1.
城市化:陌生人的大规模肉身聚集2.
八分之一秒延时(电波传输时间)会导致所有精细的体验崩溃,所以即使是互联网时代,人们也需要来到大城市去寻找自己的机会。3.
天才并不只产生于大城市,只不过身处小镇的天才永远没办法知道自己是天才。因为相比于城市,乡村对于每个人个人价值的评判并没有建立起来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以致于许多人的才华并终身埋没。No.3 夹缝中的八零后1.
数字鸿沟:七零后赶上了互联网爆发的第一个时代,九零后出生于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原住民)2.
财富鸿沟:七零后赶上了中国财富爆发的时代。3.
U盘化生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4.
传统组织中衡量个人价值的尺度只来源于领导的喜好,而一旦我们作为一个人自由人带着自己的能力进入自由市场,衡量我们价值的标尺就将变得不止一把。而随着评价体系变得灵活,个人的价值也就将能到更加公允的评判。5.
U盘化生存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非生活方式,并不一定要脱离组织才能实现。这种思维方式脱胎于当今的互联网大势,也只有在今天这样已经形成了的自由市场中,我们才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换取属于自己的价值,而并不用像过去那样将讨领导欢心当成我们工作生活的第一要务。互联网时代让我们重新将生活的重心放回到了用自己的能力去创造真正的价值,而非继续囿于如何获取各种资本(人脉、金钱等等)的怪圈当中。No.9 慈善的善与恶1.
为什么发达国家越救济非洲人民,非洲人民反倒越穷困?因为非洲欠发达国家普遍政治体制不完善,缺乏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导致政府内存在着大量腐败,当救济粮发放到政府时,就会被贪污掉一大部分。而这部分被贪污掉的粮食,又会被政府官员拿到粮食市场上去售卖。粮食供给增加,就会导致粮食价格的下降,以致于那些靠卖粮吃饭的农民就会变得越来越贫困。2.
慈善的两大难题:如何克制穷人社会结构中的缺点?比如贪污腐败,如果克制不住,慈善就只能养肥那些独裁者。比如武装团伙,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劫持救济粮,这样不仅救济粮到不了贫民手上,甚至还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如何不破坏原来穷人社会结构中的优点?No.10 成名的代价1.
传统社会中的精英是金字塔式的,一个人必须爬到一定的社会阶层后会才被人们承认为精英。而互联网像是一个大铁球,在任何角度你都可以扎出一个尖来,形成只属于你的高地。2.
所有人不管你在什么情景下说什么样的话,互联网都会把你放到无远弗届的空间和无始无终的时间这样的一个坐标系里来重新观察。取消了谈话的时空前提,许多的合理都将变为不合理。3.
美之为美斯恶也:正正得负。如果一件事好上加好、美之为美,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一件坏事。4.
在互联网时代生活,要么成为圣人,要么活得真实。No.13 剩女照亮未来1.
婚姻是一种财产制度,女性是男性传承私有财产的一种制度工具,但这样的基础正在如今这个男女平等的社会中崩溃。女性同样可以自己创造财富,并不需要依靠男性去维持生活。同样,在原始社会,女性,尤其是在其哺乳期的时候,非常需要男性的保护。而如今,这种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变得并不必需。2.
鸡是蛋生蛋的工具,男性是女性生孩子的工具。男女之间,坐在裁判席上的,永远是女性,她们用自己所特有的阴性力量成功地战胜了男性,获得了传宗接代这件事的决定权。虽然男性在暴力方面在远远强于女性,但在数千年的博弈中,男性的暴力变得仅仅用于同性之间的较量,而其胜利的结果,就是获得最美丽女性的芳心。3.
真正打败我们的,是恐惧本身。对于婚姻,真正打败我们的是不能进入婚姻这种恐惧本身。4.
为什么人能从猴子突然变成这么聪慧的人?因为人类把握住了自然界最珍贵的礼物,获得多样性。寻找自己合适的婚姻伴侣并非易事,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并不以我们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可以没有婚姻,但我们不能丢掉多样性。我们还是要积极地投入到生活中去,完成所有在生活中我们应尽的义务并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生活,也许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在不经意间发现那位我们已经等待了很久的婚姻伴侣。No.14 我和左派谈谈心1.
圣徒精神(托马斯·莫尔):为了什么样的底线不惜掉脑袋的精神。实验精神(罗伯特·欧文):任何伟大的理想都是要靠实验的。思考精神(克劳德·昂利·圣西门):终身学习、终身思考,而且不仅知道需要思考,还拥有思考的能力。2.
社会主义 VS 自由主义安定 VS 自由保障 VS 财富3.
越往前追溯历史,人就越从属于某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可以是国家或者领主。这个时候的人是不完善的人,因为他们被束缚在一种不自由的状况当中。资本主义将人们从这种不自由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以致于每个人都可以到市场上自由地售卖劳动力。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国力空前强大,但底层人民却又分明过着一种人间地狱般的生活。为什么人类在获得了自由之后却又自由地沦入了不自由呢?归根结底是因为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太依附于资本组织起来的那些大组织了。所以共产主义,就是每个人重新获得自由,重新用一种更为自由的方式和他人进行协作和交换(自由人的大联合)。工业革命后,人类得出的结论就是:分工越精细,效率越高。而马克思却说每个人都不应该被自己的固定职业所限制,但没有分工,何来效率呢?互联网就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三、自媒体的商业化探索之路在第19期的《罗辑思维——多做爱有后代》中,《罗辑思维》正式有了自己的第一个赞助商:有道云笔记。罗家有女初长成,在与有道云笔记合作之后,罗胖不仅收到了自己的第一批赞助,还为广大的喜欢《罗辑思维》的朋友开拓了另外一种投稿的渠道,可谓一举两得。如果你大体上看过过往的这35期《罗辑思维》,你就会发现其实罗胖的“自媒体赚钱之路”并不复杂,因为他完全就是在按照自己对互联网时代的理解来经营这个自媒体品牌。比如在最近的《正版进天堂,盗版走四方》这期中,罗胖就清晰地表达了做自媒体“内容不值钱,人值钱”的理念。平心而论,首批的这5500名是冲着《罗辑思维》的内容或者增值服务去付钱的吗?他们是冲着罗胖本人去付钱的!所以很多人才说,这些用户这次的付费行为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付费,因为根本没有交换回什么实际的东西,而是因为享受到了好的用户体验的一种自发的“打赏”行为。《罗辑思维》不值钱,每天一条60秒的微信、一篇所谓的“心灵鸡汤”更不值钱。但通过这些东西建立起来的罗胖与用户之间的那种牢固的关系,是值钱的。所以当罗胖这次适时地振臂一呼,才立刻就会有数千人积极响应。这里说到“心灵鸡汤”,扯两句题外话。我个人对于心灵鸡汤的定义就是:描述问题,解释问题,不解决问题。这样的文章看完之后让人心安,却不能给人们生活上进行什么实际的指导。至于《罗辑思维》算不算心灵鸡汤,这也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罗胖提出的诸如“U盘化生存”此类的解决办法,在很多人那里看来依然没有任何的可操作性。但毫无疑问,罗胖所指出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倡导人们终身学习的提议也是很好的,至于每个人听完后会如何感触然后如何行动,这实在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所以在我们对无数的“鸡汤文”嗤之以鼻的同时,我们也不妨问下自己:“如果一篇文章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那么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是不是真得就太容易了?”一个人今后如何发展,以什么样的态度去生活,终究还是要靠自己去悟的,如果说我们可以从这些“鸡汤文”中得到些正能量,起码也不算是一件坏事。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罗胖可以教给我们知识,但到底如何去“行”,还是全凭我们的个人努力了。另外,在《和你赛跑的不是人》、《这一代人的怕与爱》以及《夹缝中的80后》这几期节目中,罗胖都提到了“大组织的溶解”这样一个概念。正是因为罗胖看衰了大组织的未来,才促使他想要一心一意地做自媒体,做小而美的企业。为什么首批会员只发放5500个名额,10000个难道卖不完吗?卖得完,罗胖甚至可以成为“1600万先生”,但这对于深谙互联网时代规则的罗胖毫无意义。罗胖从没有奢望过自己可以把《罗辑思维》做成一款全国人民都喜欢的节目,但他只要牢牢地抓住了自己10万人左右的目标受众,他就可以做出一款非常优质的知识类节目,他小小团队自然也能够活得很好。在为新兴的中产阶级普及常识的这个领域中,罗胖毫无疑问已经占据了自己的一块高地。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作为一名文科生,罗胖将“以爱之名”这四个字发挥到了极致。正如罗胖所言,在现在这个“陌生人社会”中,再多的财富或者再高的地位都不如爱你的人来得重要,“有人爱”就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终极追求。当然,爱是一种自发而双向的情感,如果说每个自媒体和用户之间的距离都有100步,那罗胖毫无疑问是那个愿意走99步的人。剩下的那一步,不是罗胖不愿意走,而是他不能走,他必须留下来一步去筛选自己的用户。每天早上的一条永远说满60秒的微信,每周一期30—40分钟不等的节目,不得不说罗胖在自媒体这个新兴行业里已经为后来者树立起了一个标杆。在一切免费的情况下终于坚持到了今天略有盈余的地步,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罗胖自己心里才清楚了。在这个人人都缺爱的年代,罗胖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了他的用户:“罗胖爱罗辑思维,更爱因为这个节目而建立起来的罗辑思维朋友圈。”这样的爱也许来得有些快,但它绝不廉价。四、结自媒体到底能不能赚钱?我相信罗胖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回答。但又到底是不是谁做自媒体都能赚钱?答案又显然不是。正如罗胖所言,现在的这个社会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机会,但每个机会只能容纳一个人的成功,即使我们把市场分得再细,最终能够取得成功的也不过还是那寥寥数人。怎么办?没有办法。大多数人还是会像玻璃窗前的苍蝇那样,虽然看到了美好的未来却终究飞不过那扇窗。不论是与机器赛跑还是与人赛跑,想要做得出色我们就必须更加努力。这是一场时不我待的竞赛,每个人都是参与者且无法退出。而在努力之余,我还想再提一下另外的一个罗胖常说的一个词:情怀。因为情怀在这个时代对于成功的重要性,丝毫不在努力之下。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情怀的人呢?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一句很鸡汤的话,但我相信:懂的人会懂的。
我开始逐条批驳上述一些回答,不服来辩!问题一:谈趋势说变化从不拿数据,更无报表、网页链接举证。第一点,有数据。我得说《罗辑思维》里面除了无法放网页之外,是有数据的。你总不能要求一个视频里面放跟知乎一样放网页吧!比如这集里面,通过举例美国失业人口以及新增就业人口的数据来论证原来的很多工作岗位已经被机器所替代。第二点,谈趋势。谈趋势讲未来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如同你说的通过严格的数据资料论证来证明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是论文的方法。而罗胖所谈的趋势是一种自身的感受,可以说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他是根据自己所在的行业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将近20年的工作经验来谈的,。罗胖说的是自己的一种感受,就如同你的长辈一样说出自己过往的心得。有两个例子可以举证我之前说的话:例子一:罗胖在央视做制片人的时候,他敏锐的发现央视的节目收视率以及影响力还有节目新开率在逐渐的下滑,公众已经不太爱看电视媒体,转而转投互联网媒体。而这意味着央视在未来给予年轻人的发展空间已经逐渐在减少。罗胖在从央视辞职的最后一次例会上告诉团队的所有人:趁现在年轻赶紧离开这个地。即使泰坦尼克号给你头等舱都别去。例子二:罗胖辞职之后做了几年的公共顾问和企业讲师,因为罗胖是媒体人出生,又是新闻传播学毕业。如果听过罗胖的课,你就会发现罗胖比较公关领域目前的现状与原来的状况,在互联网这个新媒体的覆盖下,从而导致现在企业应对企业公关的方法以及思维均发生改变。从前的玩法已经在如今行不通了,旧有的思维看起来会比较可笑以及弱智。说市场公关领域出现了变化的不仅仅只有罗胖一个人,蘑菇街的CMO胖胡斐也说过这种话:
第三点是因为《罗辑思维》是自媒体脱口秀节目,脱口秀节目是一种内在的自建逻辑,他是将自己心里面怎么想的告诉你,重要的是自己怎么想的,他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样的,而不是说你不断的给他提问他来回答,跟着你的逻辑走,通过很严谨的数据来论证他的想法是对的。视频媒体天然旧有取悦观众的因素存在,难道一个人对这你白活那些数据论证,您就有意思啦?问题二:老生长谈大众感兴趣的话题,自由民主云云,一副公知讨好营销嘴脸。而有料的人,多是在商言商。我请说这话的人先去统计下《罗辑思维》所有节目到底有几期说了自由民主,我帮您统计一下,总共5期。36期只谈5期多么,如果你再仔细的看了这五期节目,里面是讨好的内容吗?如果罗胖要讨好大众,用不着要在第三期《中日贸易:如何爱国》中反而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贸易所带来的好处呢?优酷里面有多少人踩有多少人顶,你见过有哪家公知干这么得罪人的事呢?对于公知来说,最好吸引人的话题就是“抗日、仇富、惩治贪官、慈善"这几样。关于最后一句话,我只能说你太不理解这个世界。你家公知会对别人说这句话问题三:喜从非常规角度分析但观点不鲜明,亦不举证,似是而非。罗胖的角度是非常规,但你不可以不说他不鲜明。我转我一个朋友说的话:罗胖很多时候给你的东西会看似普通常见,但是往往经过他的思维解读视野就会变得不一样,我感觉很多时候我的思维疆界被罗胖不断的打破重组打破又重组。就是那么一转念的事情,就能带你到一个新的世界。看似平常,实则别有洞天。罗胖教的东西最重要的并不是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而是罗胖的思维。我很多时候需要花钱请别人吃饭才能学到的道理以及另类的思维方式,罗胖都在自己的视频以及微信当中给你举例得非常清楚,有时候想到这里每每心怀感激。我不止的一次在心底里面告诫自己:趁自己还年轻,任何事情先不要拥有固定的思维方式,我唯一能做的海纳百川听听各种不同的声音以及各种另类的思维方式,不断的让自己的思维打散重组打散又重组。因为决定一个人最终发展的就是自己的思维。问题四:没有一篇干货出自他手。《罗辑思维》的广告语是这么一段话:很多人问,罗胖,你搞了一个大错别字啊,逻辑的“逻”写错了啊,没错啦。因为一个文科生啊,哪有多少逻辑能力呢!我这个《罗辑思维》的意思是一个姓罗的人编辑天下之书,形成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看完这个slogan你就应该清楚是什么意思了!我再爆个料,从《罗辑思维》开播以来,包括微信以及视频上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罗老师自己一个人弄的,除了前段时间找了一个知识助理以外(杜老师和有道云笔记的UGC库除外)在我看来,罗胖就是一个好厨师,将各种材料经过他手底下的烹饪就变成了另外一道大菜。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人原创了一篇文章就代表这个东西是干货,而是看这个东西到底能带来什么!如果按照你说的这个逻辑,那么那些史学家对历史进行研究人是不是也没什么干货呢?问题五:他老是笑,感觉不正经,做的事情又在严肃领域,不喜欢他。哥啊!是不是跟你说事情的时候不笑,唬着张脸您就舒服了呢?我们常说一个人能够把一个很复杂的事情说得很清晰简单,我们会说这叫做深入浅出。我们常说一个人能够把一个很严肃的学术话题,在很放松的氛围中说得生动有趣,我们会说这叫做娱乐中学习。我真不知道您是怎么想的?问题六:《罗辑思维》是一种快餐文化我已经无力吐槽了!我TM第一次听见有人把这个节目说成”快餐文化“,我想请问您有把罗胖说的书都给看一遍吗?您有对着书本上您的理解和罗胖视频上说的进行印证吗?没有的话您就别说是快餐文化,因为你连什么是快餐都分不清楚。问题七:感觉会员弄假,没卖出去。我以个人在知乎混迹两年的名誉发誓:真卖出去了!爆几个料1、媒体报道收了160万,其实从下午开始之后有人还源源不断的从银行将钱给汇过来,最终的结果是所收到的钱其实是180多万!这段时间罗辑思维团队做的事情基本上都在退钱,团队导演一天上都在不断的按确定键,手都抽筋了。2、很多朋友都不愿意退钱,电话里面纷纷表示,要么抢下一批的,要么就直接赠送了,有个朋友电话里让罗辑思维团队特别感动:罗胖教了我很多,就当感谢罗胖的吧!3、我会告诉你国内一个著名的网络安全公司的副总来要铁杆会员号都木有给吗,因为已经卖完了!我在这里先恭喜买了会员的知友们,因为这个回报量比起1200块钱或者200块钱来说,价值是不对等的,据我所知,买了发起会员的朋友们收到的东西以及接下来的活动都会相当有料,敬请期待!
谢邀干互联网的人都不会信这个的 这种短时间 高数据的伎俩真的让人无法吐槽只要你手里有160万 可以是一个小时内某游戏充值160万可以是老汉银行存款ATM机狂吐160万路人哄抢可以是XX基金为白血病儿童160万 透明公正钱还是那个钱 看的是用法有时候甚至160万不是你的也可以有时候甚至没有一分钱也可以吹牛逼嘛 160万是客气的就好像建了三年的站突然出来说我的用户是收费的 一个小时会费就200万了这事儿不是没有 但是并不是人人都是草榴如果罗辑思维是成人语音或视频类业务 我相信一个成天熬老汤的微胖中年人 一年做实业挣了160万我信 半年做金融160万我信6小时160万 我认为可能 但是需要抢银行以前我还听听公众号解闷 感觉没意思后来索性不听了现在看来 看到这个牌子今后就要拉黑了
这是我刚在虎嗅网写的一篇文章《微信5.0之后,自媒体请参考罗辑思维重塑三观》:自媒体圈出现两次奔走相告的盛况,一次是微信公众号出来的时候,一次就是微信5.0出来后。当然,结果是不一样的,第一次是“奔走相欢”,第二次是“奔走相哭”。Why?因为第一次他们发现了生存的新大陆,第二次他们发现自己赖以生存的大陆在渐渐瓦解,就像中世纪的恐龙发现了地球的变化。所以,你会发现,当微信5.0出来后,这些曾经傲娇的自媒体人,纷纷黯然伤神,三观尽毁!
回到问题本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张小龙傻了?不!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人类已经回答了,只不过人类回答的是“恐龙为什么消失”的问题。恐龙为什么会消失?是地球“不听话”?NO!是恐龙不懂“变化”,不会适应新环境的生存。我们都知道,同样经历过中世纪的蛇、蜥蜴和鳄鱼就一直生存到现在,其中鳄鱼就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大约2.4亿年。所以,用一句很成功学的话说就是,“成就自己的不是别人,是自己”!这句话用在自媒体的身上同样重要。很多自媒体都希望依靠某一平台生存,甚至为了壮大成立“联盟”,但这是长久之计么?不可能的。你的联盟再强大,即便控制了这个平台的所有大号,但只要它的产品经理一句话,你们苦心经营的一切就将化为乌有。还记得混论坛、写博客的时候吗?天涯的红人熬到今天的有几个?人气博客的博主在微博、微信混开的又有几个?同样,微博里的大号,去微信重占一席之地的又有几个?所以,根本原因在于自媒体们太看重平台了,他们看重的是平台上的粉丝数,而不是“你”这个自媒体的粉丝数。这样,你所形成的粉丝,必然是更具有“平台属性”的,是“弱关系”的,换句话说,他们并不是你真正的粉丝,他们只不过是这个“平台”的粉丝。而如果你有足够的魅力,你的粉丝真正关注的是你的这个“自媒体”本身,那你在哪里也可以生存。其实逻辑就像明星一样,为什么这些明星去哪里都可以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因为他们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魅力,他们有自己的粉丝,且这些粉丝愿意为他们买单,这也是“自媒体”的生存逻辑!回到微信。当公众号刚出现的时候,自媒体们第一时间看到了这块新的大陆,呼朋唤友去“开垦“,但处理方式几乎和微博的”蛮荒时代“一样,为了扩张,采取的几乎都是做草根号的做法,要么一条段子转来转去,要么一篇文章传来传去,或者来个”婷婷夜话“之类的......试想一下,先不说你的帐号所形成的粉丝和你是弱关系,这个张小龙也不干啊。作为产品经理,他关心的是产品,是用户体验,而不是这个平台环境里的小部分生态。这个曹国伟不傻,张小龙也不傻,所以为什么新浪微博会频频封杀草根大号,微信5.0会把自媒体们”折叠“起来“!那有人会问,“自媒体“不靠平台如何生存呢?不!不是不靠平台,而是”自媒体“在这些平台中如何”自生存“?前几天,《罗辑思维》推出“史上最无理”的付费会员制,5000 个普通会员+500
个铁杆会员,会员分别为200元和1200元,时间为两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半天内售罄,斩获160万人名币。这无疑让一直苦逼码字的“自媒体“们欲哭无泪!要知道,这次《罗辑思维》推出的会员付费,并没有明确的“回报“,也就是说这几乎不能叫”交换“。那为什么罗振宇还能做到?他的粉丝怎么了?时间倒回到二个多月前,5月24日,《罗辑思维》首次剧场脱口秀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青年创业家峰会举行,当时去的粉丝非常多,罗胖和和他们一一拥抱,看到这些粉丝高涨的热情,我完全懵了,我不明白一个“自媒体“能有这么大的魅力,因为这种情况也只会在明星见面会上出现。当时罗振宇还故意弄了一个打赏箱和吐槽箱,不可思议的是真的有很多人去”打赏“,去”吐槽“。为什么会这样?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是因为罗振宇已经把自己的魅力人格注入进了《罗辑思维》,而《罗辑思维》的内容影响又投射到罗振宇身上,这样,他们已经绑定在了一起,形成了独特的
“人格魅力”,然后凭此聚拢了一大批粉丝。诚然,这些粉丝是和《罗辑思维》强关系的,他们不是《罗辑思维》优酷视频的粉丝,不是罗振宇的微博粉丝,更不是《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的粉丝,而是《罗辑思维》这个品牌的粉丝。假如有一天,微博没了,微信没了,优酷没了,我相信《罗辑思维》还能生存,因为她已经形成一个品牌,她有自己的粉丝。而正是因为这些,罗振宇才能“无理“斩获160万人名币,这也就是传说中的”自商业“!所以,我只想告诉广大“自媒体“,微信5.0改版也是好事,这能让你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审视你的”三观“。自媒体,关键在一个自上,她不仅在于去中心化,或者“多对多”的这些概念,更在于“自”是一个“人”。即使是一个团队在运作,但也是一个“独立人格的人”的形式存在,她是有生命力“的,是有”人格魅力“的,这也是她区别于媒体机构的根本原因。否则,如果一个”自媒体“没有注入自己的独特人格魅力进去,只是简单地写些文章,那她和传统媒体有什么区别呢?这只不过是”一个人的媒体“而已。所以今天,自媒体要实现”自生存“,甚至自商业,首先就要打破传统的“平台自媒体”观念,我们要想的是如何把自己的独特人格魅力注入进去,形成个人品牌,吸引真正属于“你”的粉丝。最后,大家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博客时代的木子美能成为微博时代的不加V?
从财务上,这160万是要分摊到两年的吧?看着数大。。。
已有这么多人关注此问题并呈上升趋势,我想还是补充一下,以免对不知情的朋友产生误导。补充内容源自。(另外我非常赞同 的答案,既正面回答问题又足够优秀。)每个人,因各自生活工作圈子以及思维深度广度的不同,自然会有不一样的评价对部分人而言罗的视频可能只是一碗寡淡的鸡汤,对于众多身处迷茫却积极向上的小白+屌丝来说,不啻于一份饕餮大餐。 好比当年易中天品三国,就被一些学者评价为老生常谈,并没有在学术专业上造出一片纸来... 是这样么? 即便是,又怎样,反正大家津津有问的听完故事的同时顺带涨一点三国姿识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死嗑自己愉悦大家,他谈互联网,自已也先众人一步在互联网中摸索践行,将所看所思所为,以生动有趣的电视语言分享大众。这难道不正是从自身能力,魅力出发而辐射众人吗?讲得生动难道在他这就变成嘴脸巧言令色了?莫非他所满足大众的需求是一些三俗恶趣味?谈民主自由平等,在这种热点话题上交流辩论探讨传递启蒙的因子,这也是个错? 有料的人,非得拽一点憋着不讲,才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么? 再说干货,见识各类互联网达人分享的各类干货,确实很干,但我肯定是我极另不够,没有对口的胃,勉强嚼烂了咽下了,貌似吃下很多报表数据,就是消化不了,撑着了不说,还干着急呀。还是罗胖好,同样干货拿他那,营养好味道好。非常中肯。每个人所处位置不同,各取所需罢了。--------------------------------------------以下为原回复----------------------------------------------实在忍不住想要反对最顶上的那几楼。关注互联网界也有段时间了,从未听说有这么个人,更没看到哪篇干货出自他手,而从各位的回答和摘要看来,所谓”罗辑思维”,是典型的鸡汤分析文。其一,谈趋势说变化却没有数据,也无报表、网页链接等其他举证。其二,总是从非常规角度分析但观点又不明确,有点和稀泥。其三,老生长谈大众感兴趣的话题,自由民主云云,颇似讨好民众的公知嘴脸。而有料的人,多是在商言商。
除了每天语音不断很有诚意,无论是“逻辑”还是“思维”还是鸡汤能力,坦白说,没有任何一处亮点,远不如知乎大众名人。回到问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或者说反映了什么?真的是付费习惯吗?这样的价格是正常"打赏"或"付费阅读"的消费习惯?我觉得说好听点是“粉丝文化”“发烧友文化”,是“饥饿营销”,说难听点?典型的六字真言:钱多人傻速来。--------------------------------------------分割线-------------------------------------------------------我并非为自己辩解,不信请查看回答日志,分割线以上的内容我是基于各位的回答和摘要做出的评价,比如楼下魏畅然的笔记摘要。有吐槽之意。确实不够客观、有失偏颇有知友提醒我不要过早下结论,至少去看看youku罗辑思维。我觉得是应该的,于是在看过了13集.18集以后。重新补充一些内容。其一,罗胖本人口齿伶俐,叙事清晰,把想法和观点都能表达的很清楚,是为表达能力强。其二,罗胖至少是准备和阅读了较多的资料、书籍,是为有理有据。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我没有看到或者没有归纳好罗胖本人的口才、思维、见识确有独到之处,或者说在自媒体里较为优秀,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魅力,能够吸引用户去关注。可能有些人觉得不算鸡汤,我能理解,但就个人而言觉得其巧令言色,老生常谈,并无新意。有知友把其比作 我认为很恰当。举个知乎的例子,GS虽然被人说是鸡汤帝,但多为亲身经历,既是特色,也增加群众认同感;张公子涉猎颇广,但其在篮球上的专业和认真令人顶礼膜拜(曾有人统计张公子篮球话题回答均字数928,最高字数3159)。如两位者,从自身能力、魅力出发而辐射众人,并非从众人的需求度出发来满足众人,我认为才是值得钦佩的、值得关注的。
他说卖光了你就信?看来逻辑思维没学好。
嘿嘿,正在琢磨这个问题呐。本姑娘及本姑娘的母亲都是罗辑思维的订户,但遗憾的是,得知推出会员服务的消息,不是从公号的广告里,而是从俺们网站的一篇投稿看到(可移步)。当时凭直觉想,这硬广植入的很是时候啊!结果,昨天就收到最新播报「罗胖和罗胖的感恩」,如提问所说,总价160万的会员卡全卖完了.....真的有惊到,真心佩服。我有三点分享:1,160万,就是一笔不小的沉淀资金啊,典型连锁式精品店的思路。各位翻翻包里的储值卡,基本都是什么行业?健身房?美发美体?会所?咖啡馆?如果未来,「阅读」,即生产内容者,能按着生活消费的思路走,放下「精英范儿」,即便是罗老师这种心灵鸡汤,必然会有人买帐。罗辑思维的思路值得参考。2,这不是收费,而是免费+增值,或者说Donation。我觉得罗老师把Donation做到了极致。我一直相信Donation是自媒体可见的变现方式,也是最底层、最直接的吧?从粉丝口袋里掏钱不简单呢,啥样的「魅力人格体」能让粉丝在看一篇文章后,用捐赠(哪怕是一块钱)向你表达一下「喜欢」或者「赞同」?魏武挥曾在自己扯氮集上做了尝试,据说效果还蛮好,不过,奢求读者多次捐赠——这个,看起来缺少持续性。5500个会员的期限是2年,不知这个粉丝占总用户的比例? 罗老师给透露下?下一批会员还有多少空间么,我会试着向罗老师团队求证下。3,看别人收钱,先别太激动。等到这一天,罗老师和他的团队花了多少心思“养大”这个公号,我认为这个是最值得关心的。即便有人高级黑罗胖,说人家是「心灵鸡汤」,不过我倒是认为,心灵鸡汤永远有生存空间。在作内容的过程中,罗老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主持人,还是一位「经纪人」,不知道新版的UGC模式还在不在,罗胖会把粉丝录的1分钟吐槽挑选出来推荐,这就是经纪人嘛。看到1500档会员第一条没?「每月送上罗胖亲选的一本书」,嘿嘿,你看,话中有话,还藏着商机呢!给出版社提供渠道,也不失为一个创新模式。
我也是罗胖的忠实用户,本来打算也去购买的。但是下午1点的时候就买完了。真的是遗憾;我说说我购买的原因:1.因为罗胖每天坚持一段语音,一篇文章(没有断过)。2.罗胖的罗辑思维很有意思,而且慢慢的也改变了我的思想。让我心更宽广。3.我觉得这个不叫“付费",应该叫做”打赏“
在探讨「罗辑思维」自媒体的商业模式之前我想先说个小故事: 「罗辑思维」在推出此次会员付费计划时,我因为工作的关系并没有收听当天的语音。(其实是微信5.0对订阅号折叠了之后我就没有消除强迫症了我会到处说么!!)上午我收到我父亲的微信留言
今天罗辑思维会员收费 我帮你付款了。当时最直接的四个想法1、运营了这么久的罗辑思维在获得流量之后尝试寻找商业模式的突破了2、无产品的会员头衔销售是否会有法律上的问题3、普通会员200,铁杆会员1200的价格的对应服务令人期待,但期待阀值一旦过高,一般性的体验服
务会不利于之后的发展4、连我父亲都愿意掏钱,好产品终究能获得成功。再聊聊 「罗辑思维」以互联网的角度看这个微信大号的运营是件挺有意思的事儿百度,腾讯最初的流量积累:现以优质的内容积累海量的用户,再寻求商业模式通过流量获得盈利小米的期货模式:先支付入场费用,再提供优质服务,低成本的资金获得360的金字塔模式:普通资源,免费获得。增值服务,付费获得。不得不说, 「罗辑思维」是所有自媒体中的佼佼者,实验性的做了很多尝试会员模式的推出,会令其他尚在挣扎的自媒体为之欣喜,也会让他们压力陡增最后咱再聊聊这次罗胖提出的会员制度,我觉得有很多内容值得玩味哟!!一条条来首先是基于对于普通会员的增值服务1、一个专属会员号码和一个神秘礼物,以后自有妙用首先会员号啥的,我就不会说啥了。神秘礼物的范畴太大。如果是基于读书领域的话,是否会由 「罗辑思维」牵头,基于yy等互联网实时通讯工具,进行ucg内容产生?专家讲座?优质内容的提供?还得看 「罗辑思维」团队如何运营2、优先参与 「罗辑思维」线下各种奇思妙想的活动优先二字实在是,伤了我等寒门子弟的心啊,开个玩笑,奇思妙想也是个特笼统的词,主要还是看活动的设置,人员的组成架构,地点的选择,要是来了一群宅男,是不是只能放爱情动作片呢= =。辐射全国范围内的粉丝,线下的地点该会让人多纠结啊。。。3、我们以罗辑思维朋友圈的名义,理直气壮找各种商家占便宜。首先,找什么样的商家占便宜。餐厅饭馆电影院?都不是,这里的商家必然是和 「罗辑思维」产生交集的商家,目前能看到的有野生的优酷,腾讯,网易,各类出版商,是不是能提供对于会员特有的优惠活动,还需观望。综上,啥都说了,也好像啥都没说, ,,一定要给咱普通会员一个大大得色谱日爱丝啊其次是基于铁杆会员的增值服务。这里的肉戏就多上许多1、每月罗胖送上亲选好书1)实实在在得实惠2)一直关注 「罗辑思维」的朋友一定会有这种体会,罗胖推荐的书,不会是大热的畅销书,而是相对小众的书籍,所以在京东购买时,常会出现无货的情况。那么一旦出版社有书籍出现堆积,并且图书质量不错(其实很多小众书籍的内容都很不错,无奈现在时眼球经济)。就可以和 「罗辑思维」合作。这是个不错的商业尝试3)不同的类型的会员赠送不同的书籍。基于大数据的环境下,这样的数据支持可以做到,是否能进而发现隐藏于微信号下的专业人才,进行大号和草根的互动,类似 「东西文库」的众包形式,让草根受益?2、罗胖的成长第一时间合你分享,一本好书,好文、好电影这个我觉得好像有点那么。。 新浪微博 有木有!!!!3、优先参与 「罗辑思维」的线下活动,享有专属座位咦,这不是要去海淀北展做年度讲座的节奏么。两个罗胖要在剧院演讲这个领域一战高下了么?4、铁杆会员间的圈子聚会,罗胖和申音愿意深度参与奉献肉身以舐衣食父母:0这一场变局,是针对微信5.0对自媒体的绞杀所做的逆袭,也是罗老师对于自媒体盈利方式的尝试愿 「罗辑思维」加油做中国的骷髅会 哈哈哈哈哈
「死磕自己,愉悦大家」 意思就是你不用辛苦读书了,我帮你代劳,你信我的就行了。读书这种事情都让人代劳了,那你的脑子也就被主导了呗。这种事,反正我是不信。
你只要创造出价值来,就不用担心赚钱问题,即使是在“山寨之国”。:)
为有价值的东西付费是一个好习惯。
看了以上的回复,总的感觉就是一个字
每次就靠那几本书,每次都是讲互联网,越来越词穷了
读书,看报,看新闻是为了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生活的真实世界,才能更好的适应世界。世界是多样性的,国人太需要不同的思维角度,不同维度的解释。能有一个人在耳边给你读书,读出出中的精华,给你心灵的充实,何乐而不为。就如同网游一样,有吸引他的地方,游民们就愿意付费。你不付费,不代表没有人付费.找出1000粉丝,只有你有足够的诱惑点,完全是有可能的。罗胖子逻辑思维,高晓松的晓说都是典型代表。
就水平而言,个人感觉 冬吴相对论 比逻辑思维 更好很多,app store里还有他们的良心 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辑思维会员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