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给亚洲带来的影响

厄尔尼诺引发致死效应----中国科学院
&&&&&&&&&&&&&&&&
您现在的位置: &>&&>&&>&
少雨造成更多山火、更大污染,科学家最新证实:
厄尔尼诺引发致死效应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赵路
发布时间:
【字号:】
在厄尔尼诺年,像在苏门答腊岛进行的这种为开荒而点燃的山火会降低空气质量,并增加因空气污染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图片来源:Corbis)
在8月12日出版的《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气候事件厄尔尼诺与东南亚地区死亡人数上升之间的一种出人意料的关系。
厄尔尼诺现象能够将暖水转移至太平洋东部,并在印度尼西亚附近形成冷水。研究人员发现,该现象是通过抑制季风雨来造成影响的,而季风雨在那些用山火为农耕清理土地的地区通常可以起到加湿器的作用。这项研究显示,在厄尔尼诺年中,由此造成的额外污染对多达15000人的死亡负有责任。
主持这项研究的美国纽约州派利赛德斯市哥伦比亚大学Lamont-Doherty地球观测站的研究生Miriam Marlier表示:“人们通常从全球碳排放的角度考虑森林采伐和山火,而我们正在看到这一区域对公共健康也产生了影响。”
这项研究聚焦于从印度尼西亚延伸到菲律宾、越南和泰国的一个居住了5.4亿人口的地区。Marlier和她的研究小组使用了源自1997年至2006年人造卫星观测数据的碳排放评估结果,他们将这些结果输入两个大气化学模型,从而对该地区的空气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
研究显示,在厄尔尼诺现象强劲的1997年,该地区大气中的微粒数量达到了一个峰值——在当年约200天的时间里,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达300%。在同一时期内,作为烟雾的一个组成部分,该地区的臭氧水平也出现了增加。作为对比,当一次拉尼娜事件在2000年发生时(人们会看到更温暖的海水增强了季风雨),碳微粒的水平比1997年下降了98%。这种污染情况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最为严重,但同时也会延伸到更远的大陆地区。
研究人员计算后发现,厄尔尼诺年加剧的空气污染将迫使当地居民付出沉重的代价。能够引发心脏病的碳微粒将产生最大的影响,并造成6800人到14300人的死亡。而臭氧则要对另外2300人到5900人的死亡负责。
并未参与此项研究的从事全球火灾排放物研究的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Guido van der Werf表示,这项研究将不相干的数据整合在一起,从而为森林砍伐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点。他说:“希望这些研究结果会以某种方式渗透到那些最容易遭受恶劣空气质量影响的人们身上。”van der Werf补充说,一个好消息是“这些山火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所以在原则上它们是可以被制止的”。
这项研究的合著者、建模者,纽约市美国宇航局(NASA)戈达德太空研究所的Drew Shindell表示,他对于山火在决定空气质量的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感到惊讶。尽管大多数的山火发生在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但它所产生的影响甚至在一些大城市,例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吉隆坡也是显而易见的。Shindell说:“在农村地区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不让我感到奇怪,但事实证明,这些山火的影响是如此之大,即使在城市地区也是如此,这就非常重要了。”
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到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当前位置:>>
【厄尔尼诺致亚洲大旱 国际米价或飙升四成】厄尔尼诺现象导致亚洲地区5年来首次大旱,菲律宾、印尼及印度收成减少,最大产米国泰国的库存受此前政策影响亦大减,全球大米库存即将跌至2008年以来低位;市场预计此次大旱虽可能不会重演2008年的粮食危机,但国际米价或会飙升逾四成。
11:30:33  重要性:1
【厄尔尼诺致亚洲大旱 国际米价或飙升四成】厄尔尼诺现象导致亚洲地区5年来首次大旱,菲律宾、印尼及印度收成减少,最大产米国泰国的库存受此前政策影响亦大减,全球大米库存即将跌至2008年以来低位;市场预计此次大旱虽可能不会重演2008年的粮食危机,但国际米价或会飙升逾四成。
标签:中与用户构&&成连接&&市场经济&&美元
01-0101-01
经纪人推荐
新闻排行榜
12345678910厄尔尼诺或将来袭 亚洲国家提早做好准备|厄尔尼诺|亚洲|食品价格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厄尔尼诺或将来袭 亚洲国家提早做好准备
  路透雅加达/马尼拉5月27日 (记者 Michael Taylor/Erik dela Cruz) - 亚洲国家政府正在积极准备,以减轻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带来的影响。这种气候现象以前曾导致食品价格大涨,引发过社会骚乱。
  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印尼政府正在向农户发放日历,上面写明了可提早播种一些作物的日期。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正在着手进行管理水供应的工作,印度已经增加了粮食储备。
  他们的目的是减轻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属于一种气候模式,可在澳大利亚、东南亚及印度造成乾旱。
  2007年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乾旱,就曾刺激食品价格飙升,其中米价在2008年上涨二倍,每吨突破1,000美元,创下历史纪录,而由此引发的骚乱最远甚至波及到埃及、喀麦隆和海地等国。最近一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是在2009年,在印度造成近40年不遇的乾旱,导致印度大米减产1,000万吨,全球因此攀升至近30年来的最高水平。
  据联合国旗下的气候机构称,大多数天气预报模型显示,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在今年中期左右形成。
  “传统上,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是印尼和菲律宾,”联合国粮农组织驻曼谷的资深经济学家David Dawes说。
  “由于两方面的原因,米价肯定会受影响:一是大米产量很有可能受影响,二是他们是可能不得已而进入国际市场的进口商,而米价或许上涨。”
  菲律宾农业部称,该国北部的卡加延河谷(Cagayan Valley)已经出现乾旱,当地主要水库的蓄水量处于警戒水位。该地区是菲律宾最大的水稻产区之一。
  该国政府称已经开始进行人工降雨,并且发放抗旱的水稻品种。
  在印尼,该国农业部指示农业顾问用现代化技术为农户提供帮助,以提早种植一些作物,农业顾问的费用由政府买单。
  “希望借助这项行动,我们仍能种植作物,最大限度降低乾旱风险,”该公司农业部土地开发与管理部门官员Tunggul Iman Panudju说。
  印尼气象部门负责人对路透称,本国农户正在接受培训,以适应气候变化,并且根据所在省份的情况种植比水稻更抗旱的作物。
  马来西亚已经成立了水危机委员会,由副总理亲自掌帅,该委员会将与各个部门合作,监测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该国政府还鼓励各行各业使用地下水或再生水,提高蓄水罐的蓄水能力。
  与2009年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明显不同的是,当前粮食库存已经增加,这应当有助于缓解厄尔尼诺现象对价格的影响。
  根据美国农业部,全球大米库存自2009年以来已经增长1,500万吨,目前达到1.09亿吨,增长部分大多来自印度、泰国和中国。
  “如果雨季降雨量低于预期,我们准备从政府储备中向公开市场释放更多大米和,以确保价格不会上涨,”印度粮食部门的官员称。由于无权向媒体谈及此事,该官员要求匿名。
  该官员称,本国中央政府也会提供抗旱能力更强的种子品种,同时会在必要时向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援助。(完)
  编译:侯雪苹 发稿:王凤昌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拉尼娜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拉尼娜
[1]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a”——“小女孩,”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它是指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现象之后。外文名La Ni?a;La Nin~a;La NLa NLa Nin~a应用学科地理 物理
图解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a”——“小女孩,”的意思,是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它是指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现象之后。
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也称。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要高于拉尼娜。拉尼娜现象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频率趋缓,强度趋于变弱。特别是在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曾连续发生了三次厄尔尼诺,但中间没有发生拉尼娜。[1]
拉尼娜现象常与交替出现,但发生频率要比厄尔尼诺现象低。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个数比常年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非洲赤道地区、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
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叫做,当沃克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就是;但当沃克环流变得异常强烈,就产生拉尼娜现象。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都发生了强烈的拉尼娜现象,1995年~1996年发生的拉尼娜现象较弱,有的科学家认为,由于全球变暖的趋势,拉尼娜现象有减弱的趋势。2011年拉尼娜现象在赤道太平洋海域开始加强。
拉尼娜与厄尔尼诺性格相反,随着厄尔尼诺的消失,拉尼娜的到来,全球许多地区的天气与气候灾害也将发生转变。总体说来,拉尼娜的性情并非十分温和,其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其强度和影响程度不如厄尔尼诺,但它的到来也可能会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灾害。[1]形成原因 那么拉尼娜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图)拉尼娜现象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信风是指低空中从热带地区刮向赤道地区的行风,在北半球被称为“东北信风”,南半球被称为“东南信风”,住在南美洲的西班牙人,利用这恒定的偏东风航行到东南亚开展商务活动。因此,信风又名贸易风。图解一次拉尼娜现象出现在一次的西南干旱。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通常交替出现,对气候的影响大致相反,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改变而影响气候的变化。从近50年的监测资料看,厄尔尼诺出现频率多于拉尼娜,强度也大于拉尼娜。拉尼娜常发生于厄尔尼诺之后,但也不是每次都这样。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相互转变需要大约四年的时间。中国认为,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共同引起的。
中国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注意到,1997年在热带太平洋上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中国附近海洋变冷)已在一个月内转变为一次拉尼娜现象(中国附近海水变暖)。这种从未有过的情况是长江流域降雨暴增的原因之一。
这次拉尼娜使中国的气候也十分异常,1998年6月至7月,江南、降雨频繁,流域、两湖盆地均出现严重洪涝,一些江河的水位长时间超过警戒水位,两广及云南部分地区雨量也偏多五成以上,华北和东北局部地区也出现涝情。拉尼娜也会造成。中科院院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说,的形势是:厄尔尼诺的影响并未完全消失,而拉尼娜的影响又开始了,这使中国的气候状态变得异常复杂。一般来说,由拉尼娜造成的大范围暖湿空气移动到北半球较高纬度后,遭遇北方冷空气,冷暖交换,形成降雨量增多。但到六月后,夏季到来,雨带北移,长江流域汛期应该结束。但这时拉尼娜出现了,南方空气变冷下沉,已经北移的暖湿流就退回填补真空。事实上,在7月10日已到,又突然南退到北纬18度,这种现象历史上从未见过。
“拉尼娜”它是一种之后的矫正过度现象。这种水文特征将使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科学家认为:“拉尼娜”这种水文现象对世界气候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将会给广东、福建、浙江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带来较多并持续一定时期的降雨。上半年气候变化
1999年上半年中国气候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气候专家经过研究分析,初步认为拉尼娜现象是影响中国上半年气候的主要原因。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赵振国认为,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偏低,东亚经向环流异常,造成入春以来中国北方地区偏北气流盛行,而东南暖湿气流相对较弱。于是,北方强寒潮大风频繁出现,而降雨量却持续偏少,气温也居高不下。
据统计,今春北方地区风沙天气频繁,3到4月一共出现了12次大范围和,影响范围包括西北、华北、东北西部、黄淮地区,甚至波及到了,5月份西北地区又出现了3次区域或局部地区天气,其频率之高、范围之广,为近50年同期所罕见。气候专家陈峪说,西北地区近50年来沙尘事件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陆均天说,从公元300年以来,中国一共出现过5个沙尘事件频发期,每个周期持续90年左右,沙尘事件又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
谈到沙尘暴出现的原因,陈峪认为,沙尘暴的形成及其规模取决于环境、气候两大因素,从环境上讲,日益严重的荒漠化问题不容忽视。但“无风不起浪”,从气候上讲,北方地区自2月份开始,气温回升较快,偏高幅度达2至3℃,造成土壤解冻时间提前,干土层大量出现。这时,雨季尚未来临,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北方地区连续出现大风天气,土借风势,沙尘暴随即形成。
北方高温少雨
北方的高温少雨,也是人们的一个热门话题,3到5月,全国平均气温创下1961年以来的同期最高,特别是北方地区气温持续偏高。从2月开始,长江以北大部地区降水持续偏少,连续4个月总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华北、西北地区不足5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特别是2到4月,北方地区平均降水量仅23毫米,为建国以来最少。高温再加上少雨,使北方地区土壤墒情快速下降,形成了9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春旱。
说,1992年以来,除1998年外,其它年份2到4月北方降水量一直在多年平均值以下,土壤底层已经很差。这时,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中国北方地区偏北气流盛行,而东南暖湿气流相对较弱,再加上冷暖空气配合不利,此消彼长,一直没能在北方地区形成理想的降雨条件,由此出现了持续少雨干旱的天气。
在北方抗旱的时候,长江以南局部地区却是暴雨频繁。对此,陆均天指出,南方的暴雨天气是局部强对流天气的结果,从大范围流域性来讲,降水量尚属正常。
陆均天在谈到中国整体气候特征和发展趋势时说,从全球气候的走势看,普遍表现出多样化趋势,这主要是在的大背景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交替作用的结果。在这种环境中,中国不可能成为风平浪静的“世外桃源”。他说,国家气象部门正密切关注今后的大气气候变化,及时预报,尽可能减少灾害性气候带来的损失。
我们处在一个拉尼娜的状态下,就是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温要比常年偏低0.5°以下,而这个现象对中国的气候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造成东亚地区异常,这样一个环流形势非常有利于中国北方冷空气的南下。它使得我们会有一个冷冬,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冷的冬季就出现了。
拉尼娜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形成大雪的原因如下:
进入2008年以来,亚洲高压非常活跃,不断形成南下影响中国,造成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但是由于南方的暖气团也很活跃,大量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频频光顾南方地区,当来自蒙古的强大冷气团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区,并与暖湿气团相遇后,这一冷、一暖两个正好结合在一起。受这两个气流共同影响,所以一段时间,特别是在长江流域雨雪天气比较多,而且长时间维持着低温天气。如果只有强大的冷气团,而没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如果只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没有冷气团光临,则根本没有什么灾害性天气。而两者齐备的时候,灾害就降临了。
同时,在中国遭受雪灾的严重打击时,美国中部出现20℃的剧烈降温,暴风雪不时出没(2008.01);百年未雪的中亚地区突降10mm大雪,刷新了巴格达100年未雪的历史(2007.12);西欧07夏季水患严重,英法损失巨大(2007夏),入冬以来,俄罗斯北部边缘地区温度连创新低,一度达到-50℃……拉尼娜仍未结束,事态依旧很严重(1)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的影响:东岸更干旱,西岸更湿,易引发洪涝。
(2)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异常。
(3)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与厄尔尼诺的影响相对。
受赤道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和欧亚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日以来,中国南方出现了四次历史罕见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预测,这次拉尼娜事件会持续到2008年夏季前,将会给中国带来春夏季干旱及森林火险等级偏高、北方地区偏多、夏季出现区域性洪涝几率增加等气象灾害。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小女孩”的意思,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表现为海水表层温度低出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现象的征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它与均会使全球气候出现严重异常。
记者从国家气候中心获悉,历史上,1954年至1955年,1956年至1957年,1963年至1964年,1968年至1969年的冬季,中国也出现了很严重的低温雨雪异常天气。国家气候中心综合分析了这些年份的气候变化后认为,这个调皮的“小女孩”将对春、夏气候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2008年华南地区(两广及福建大部)在2月中旬至3月份的早稻播种期天气,华南南部较常年同期偏差;华南北部较常年同期偏好,仅在3月中旬前期有2至4天的低温阴雨天气,对早稻播种影响不大,江南地区春播气候条件偏差。2008年春季,中国北方沙尘多发区沙尘天气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少,但与2007年同期相比将有明显增加;出现强沙尘暴的可能性较大。内蒙古东部、河北北部沙尘天气日数偏多的可能性较大。2008年春中国东部地区以少雨干旱为主,东部大部地区可能出现春旱,其中吉林和辽宁大部、内蒙古东部、华北南部、黄淮、粤桂北部春旱可能较为严重,须加强抗旱工作;夏季,全国少雨范围比多雨范围大,整体形势旱重于涝,长江下游至江南北部可能出现高温干旱。此外,春季黑龙江北部、吉辽大部、湘赣南部、粤桂北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上述林区森林火险等级偏高。
2008年夏季,主要多雨带位于广西大部、云贵高原、重庆、湖北西部、河南南部、山东东部、河北北部、京津地区、吉辽大部,这些区域发生洪涝的可能性较大。
,由于热带太平洋海温西暖东冷的结构,造成西太平洋暖池区对流活跃,容易造成夏季台风活动偏多,初夏生成台风和汛期影响中国的台风可能较为活跃,并有利于北上台风的活动。
拉尼娜预警
关注拉尼娜发展,警惕2000年严重旱灾重演!
世界气象组织日说,与澳大利亚大规模洪水和世界其他一些地区极端天气存在关联的拉尼娜现象可能还将持续数月。
本次拉尼娜现象始于2010年6月,伴随厄尔尼诺现象消失而增强。按这一联合国下属机构说法,就对大气的影响程度而言,这是“过去一个世纪最强的拉尼娜现象之一”。
2010年9月的“拉尼娜”现象在5月进入中性状态后,在8月份强度又再次加大。气象组织警告人们为此做好必要准备。
然而,它将比10年9月至5月在世界各地造成洪水和干旱的中强度“拉尼娜”要弱许多。
至少持续2至4个月
在25日发布的拉尼娜现象更新信息中,世界气象组织说,“明显的拉尼娜现象”继续存在于赤道太平洋地区。
世界气象组织预计,拉尼娜现象不会在第一季度结束,可能持续至4、5个月,“几乎所有气象模型均预测,现阶段的拉尼娜现象会至少在今后2个月至4个月内持续”。
世界气象组织公布数据显示,本次拉尼娜现象出现以来,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较正常温度平均低1.5摄氏度。
尽管预测拉尼娜现象将持续一段时间,但世界气象组织说,拉尼娜现象有望在今后4个月内逐步减弱。
洪水干旱多与它有关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拉尼娜现象是一段时间澳大利亚洪灾等异常天气的“罪魁祸首”。
“几周,我们看到(拉尼娜现象)最重要的影响是澳大利亚所遭受破坏性洪灾,”世界气象组织官员鲁帕?库马尔?科利说。去年年底开始,澳大利亚东部遭遇大规模洪水。
“拉尼娜现象不仅与洪灾有关,”科利说,“同时与世界部分地区的干旱存在关联,尤其是在南美洲。”
世界气象组织说,拉尼娜现象致使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的降雨量超过平均水平。
不仅如此,世界气象组织官员认为,中国“南冻北旱”可能也与拉尼娜现象存在联系。
虽将减弱 仍需谨慎
科利警告,虽然拉尼娜现象会逐渐减弱,但各国政府应继续保持谨慎,预防可能发生的灾害,“尽管我们预计拉尼娜现象将在今后几个月内减弱,但它所造成影响可能持续”。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拉尼娜现象所造成影响可能与以往不同。科利举例说,巴西和斯里兰卡遭遇持续强降雨部分由拉尼娜现象所致。
科利说,现阶段缺乏足够信息以预测拉尼娜现象的长期发展趋势。“我们有100多年的数据,”他说,“但并未显示这类现象变得更加频繁和剧烈。”2000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称,在过去的3年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引起天气异常。
它们将不再影响热带地区,但其它地区还将受其影响。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地区的气温和水位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太平洋中部的海水水位比正常值高14~32厘米,而白令海和阿拉斯加湾的水位却低于正常值5~13厘米。该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海洋学家威廉·帕策尔特说,这种平静状况始于3个月前的拉尼娜的消逝。以下内容均在2007年发表,但事实已经推翻这个理论,从2008年年初的南方可以看出,拉尼娜仍未消失。———2008.01
法美两国“海神”卫星发回的最新海洋观测数据表明,过去两年里影响太平洋的“拉尼娜”现象已经明显减弱,世界第一大洋将恢复往日的“宁静”。
“ 拉尼娜”的字面意思是“女孩”,它指的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变化的一种现象。“拉尼娜”是由造成的庞大冷水区域在东太平洋浮出水面后形成的,因其特征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的征兆是、暴雨和严寒,它与“厄尔尼诺”现象均会使全球气候出现严重异常。
据法国专家介绍,“拉尼娜”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之后,通常情况下,两种现象各持续一年左右。然而1998年开始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却持续了两年,直到2000年6月才开始逐渐减弱。他们表示,的研究还无法解释此次“拉尼娜”现象和在其之前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为什么会异常强烈,也不能解释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拉尼娜”现象持续时间比以往延长了一年。
研究人员曾于1999年1月和6月两次观测到“拉尼娜”现象出现减弱征兆,但后来的结果证明,这些不过是假象。在稍稍喘息后,“拉尼娜”再次卷土重来。法国专家强调说,此次卫星发回的最新数据显示,“拉尼娜”现象确实已明显减弱,“小女孩”这回是真的老了。(图)拉尼娜现象
1.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地区的气温和水位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海洋学家威廉·帕策尔特说,这种平静状况始于3个月前的拉尼娜的消逝。认为全球气候系统已恢复到2010年前的状态。
2.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2007年~2008年都发生了强烈的拉尼娜现象,令太平洋东部至中部的比正常低了1至2℃,1995年~1996年,2006年年头发生的拉尼娜现象则较弱。科学家认为由于全球变暖的趋势,拉尼娜现象有减弱的趋势。1.拉尼娜现象的征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它与“厄尔尼诺”现象均会使全球气候出现严重异常。
2.拉尼娜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之后,通常情况下两种现象各持续一年左右。然而1998年开始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却持续了两年,直到(2000年)6月才开始逐渐减弱。
3.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都是自然现象,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都会出现,却截然相反。厄尔尼诺是指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暖,拉尼娜指的是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冷。
4.厄尔尼诺出现的周期并不规则,平均每4年一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
5.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包括使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变得异常干燥,并使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有异常多的降水量,以及使非洲西岸及东南岸、日本和朝鲜半岛等东北亚地区异常寒冷。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