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一次欧洲所实行的QE会对整个社会和经济造成什么样的机会成本? 谢谢啦啦啦德玛西亚神与神!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感谢各位师生使用这份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这份参考答案由杨 艳、 梁悦、 刘方军三位老师合作完成。 其中绪论、 第一、 三章的答案由梁悦提供; 第十四章的答案由杨艳提供;第二章、第四至十一章的答案由刘方军提供。最后 由刘方军负责检查和修改。如果参考答案中出现不足之处,由刘方军负责。但愿 这份参考答案能为各位同学的学习和考试提供帮助
。 刘方军绪一、名词解释论1.稀缺性:就是指人的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 2.经济学:一门研究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类无限欲望的社会科学。 3.机会成本:是作出一项选择(最佳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选择中的最好那 种。 4.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水平下,社会能够得到的所有最大 产品组合点的轨迹。 5.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常为一个国家)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 各种机制的总和,即经济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方式。 6.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研究他们的决策行为,以及 他们在基本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商品和要素价格的决定。 7.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经济的整体 运行状况以及政府如何为实现经济目标而进行调节的问题。 8.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同研究对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依存关系的理 论结构。 9. 边际分析: 是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实际上是一种数学分析方法, 即运用数学中的微积分将自变量增量和因变量增量进行比较, 二者相等时为临界 点,只有在临界点上才能够实现某种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10.理性人:是指人的经济行为是理性的或合乎理性的,既不会感情用事, 也不会轻信盲从, 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是经济理论中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 基本假定。 11.实证分析:是指在考察经济现象及其运动时,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 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性的认识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回答“是什么”1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的问题。 12.规范分析:是指在考察经济政策及其应用时,只对其实施的好坏作出判 断。因此,规范分析不仅包括经济学家对经济运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认识,而且 包括个人的价值判断。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二、判断题 1. √ 2. × 3. × 4. √ 5. √三、选择题 1. C 2. C 3. D 4. C 5. D四、思考题 1.什么是经济学?为什么说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答: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类无限欲望的社会科学。 而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们的无限欲望, 在一定时期内, 社会资源是有限的, 人们不能无偿地随意取用,使用资源必须支付代价,即存在机会成本。经济学就 在于解决无限与有限之间的这种矛盾,解决如何使资源使用效用最大化的问题。 所以稀缺性就成为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2.机会成本概念与一般理解的成本概念有何联系和区别? 答: 机会成本是指将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所放弃的用途中可能产生的最大 收益,即使用资源的代价,并非实际已经发生的费用;而一般概念上的成本是指 会计成本,即实际耗费。3.试计算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答:一个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是其为了读大学而放弃的:读大学所花费 的学杂费的其他用途, 例如存银行或买债券获得利息;读大学的四年时间的其他 用途, 例如去打工或自主创业挣到的收入,以及积攒的人脉资源和社会阅历经验 等。当然上大学求学的机会成本因人而异。2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4.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5.简述经济学的两大分支以及各自领域研究的内容。 答:西方经济学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分支。微观经济学:以单个 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 研究他们的决策行为,以及他们在基本经济活动中的相互 关系,尤其是商品和要素价格的决定。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 察对象, 研究社会经济的整体运行状况以及政府如何为实现经济目标而进行调节 的问题。6.说明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答:二者的联系体现在:实证分析是现代经济学的主要方法。在经济学发展 史中,经济学方法论从规范向实证转变,不过纯粹的实证经济学是不存在的,没 有经过规范判断的实证分析也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二者的区别体现在:实证分 析研究“是什么”的问题,撇开个人的价值判断,只考察经济事物、经济政策的 结果, 而不讨论这些结果的好坏, 因而其内容具有客观性, 可以根据事实来检验, 所以,实证分析容易取得共识。规范分析研究“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包括个人 的价值判断,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对同样的事实会有迥然不同的看 法,因此对于规范分析,经济学家的分歧较大。7.设想假如你是国家主席,你对你的经济顾问的实证观点更有兴趣,还是对他 们的规范观点更有兴趣?为什么? 答:实证观点是对某一经济现象的描述。规范观点企图对某一问题提出解决 办法。如果我是国家主席,我对经济顾问的规范观点更有兴趣。因为我不仅要知 道某个经济现象是怎样的,更重要的是,我必须听取各方面的建议,最终制定出 解决经济问题的政策。8.经济模型应该准确描述现实吗?3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答:经济模型不需要准确地描述现实。所有的模型都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 的, 它们忽略掉了大量不会对研究结果有实质性影响的细节,向人们说明什么是 真正重要的。模型是为了增进人们对现实的理解而简化了现实。9.为什么经济学家有时候会向决策者提出相互矛盾的建议? 答:经济学家有时候会向决策者提出相互矛盾的建议出于以下原因:经济学 家们可能对不同理论的正确性或重要参数的大小有不同的判断; 经济学家们的价 值观可能不同。10.试用生产可能性边界分析社会在“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保证 GDP 增长”和 、 保护自然环境之间的权衡取舍。 哪些因素会决定和影响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和 位置? 答:社会在“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保证 GDP 增长”和保护环境、享受青 、 山绿水之间的权衡取舍如图 1 所示。如果政府选择 GDP 高一点,那么就会让环 境状况恶化一点;反之,政府若要保护环境,就需要牺牲一定的经济发展。 该社会的技术水平提高可能会影响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 如果环保技术和 生产技术同时提高,则会令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右移动;如果仅有生产技术提高, 则 Y 点向上移动,X 点不变;反之如果仅有环保技术提高,则 X 点向右移动, Y 点不变第一章一、名词解释需求、供给与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或劳务的各种可能的价格, 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 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3.需求曲线:是用来描述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的几何图形,即需求函数的 几何表示。 4.供给曲线:是用来描述供给量与价格的关系的几何图形,即供给函数的4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几何表示。 5.替代品:是指在消费中可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某种欲望的商品。 6.互补品:是指在消费中可以互相补充、搭配来共同满足消费者某一种欲 望的商品。 7.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8.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 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 方向变动。二、单选题 1.D 2.C 3.B 4.D 5.A 6.A 7.C 8.C 9.D 10.B三、计算题 1. 解: 因为 600-300P=200+100P 所以 PE=1,QE=3002. 解: (1)市场需求函数:QD=1-20000P 市场供给函数:QS=P (2) QD=QS,即 00P=20000P,解得:PE=3,QE=60000 (3) 当收入增加后,个人需求函数为:q?=12+2-2P=14-2P 此时市场需求函数为:QD?=1-20000P 均衡时,00P=20000P,解得:PE?=3.5,QE?=70000 (4) 技术水平提高后,个人供给函数为:s?=40+20P 此时市场供给函数为:QS?=1000s?= P 均衡时,00P=P,解得:PE&=2,QE&=80000四、思考题5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1.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有何区别? 答: (1)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相关商品的价格。 (2)需求量的变动,即由商品本身价格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导致某种商 品的需求沿着需求曲线运动的; 需求的变动,即由除了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其他 因素变化而引起的该商品需求的变化,会使得整条需求曲线本身移动。2.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有何区别? 答: (1)影响供给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技术状况和管理水平,生产成 本,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税收与补贴。 (2)供给量的变动,即由商品本身价格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导致某种商 品的供给沿着供给曲线运动的; 供给的变动,即由除了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其他 因素变化而引起的该商品供给的变化,会使得整条供给曲线本身移动。3.什么是均衡价格?它是如何形成的? 答: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 价格。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当供大于求时, 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价格下降;当供小于求时,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导致价格 下降;只有当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并且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双方处于相对 平衡状态,此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如果有外力的干预(如垄断力量的存在或 国家的干预),那么,这种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4.试绘制供求图表述以下各种情况: A.当台风袭击海南岛时,全国超市中椰子汁的价格上升。 B. “非典”疫情爆发后,药店的板蓝根和口罩价格飙升。 C.中东地区的利比亚爆发内乱时,汽油价格上升,二手汽车价格下降。 D.14 世纪黑死病袭击欧洲后,许多手工作坊的工钱上升。 E.奢侈品税的增加,降低了高档珠宝消费。 答:A、B、C、D、E 五种情况,分别见图 2、图 3、图 4、图 5、图 6。6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P E2 P2 E1 P1S2P E2 S1 P2 E1 P1 D D1 Q O Q1 图3 Q2 Q D2 SOQ2 图2Q1P E0 P0 E1 P1 D1 O Q1 图4 Q0 Q D2 SP E2 P2 E1 P1S2S1D O Q2 图5 Q1 QP E0 P0 E1 P1 D1 O Q1 图6 Q0 Q D2 S5.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新疆的棉花产区遭遇大面积沙尘暴,会降低棉织品的价格。 B.通过提高关税,保护我国汽车制造商免受外国汽车的竞争,有助于降低 我国市场上的汽车价格。 C. 有关部门预测 2012 年是我国新生儿出生的一个暂时高峰期,这有可能降7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低 2040 年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价格。 D.加强缉毒措施,禁止国外海洛因流入我国,会降低国内生产的大麻的价 格。 答:A.错误。如果棉产区遭遇大面积沙尘暴,则会影响棉花的收成,令棉 花产量降低、价格升高,这会造成棉织品的原材料成本上升、供给减少、价格上 升。 B.错误。外国汽车与国产汽车是替代品关系,通过提高关税来提升外国汽 车价格,会令国产汽车的需求大增,进而国产汽车价格上涨。 C.错误。2012 的我国新生儿将在 2040 年左右步入婚姻家庭,因此对住房 存在刚性需求,反而有可能提高 2040 年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价格。 D.错误。外国海洛因与国产大麻之间是替代品关系,禁止国外海洛因流入 我国,会增强对国内生产的大麻的需求,进而提高其价格。第二章 弹 性 理 论一、名词解释1.需求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对于该商品价 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 它反映的是某种商品价格的单位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动 的比率或幅度。 2.需求收入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 量变动的比率与收入变动的比率之比。 需求收入弹性用来衡量在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的情况 下,商品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 3.需求交叉弹性:是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简称,它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 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弹性系数是一种商品 X 需求量的变动比率与另一种商品 Y 价格变 动的比率之比。 4.供给价格弹性:简称供给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供给量对于该商品价 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 它反映的是某种商品价格的单位变动所引起该商品供给量变动 的比率或幅度。 5.需求点弹性:点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 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公式为:Ed =-dQ P ? 。 dP Q6.需求弧弹性: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 Ed=-?Q / Q 。 ?P / P7.需求平均弹性:在计算需求价格弹性时,所考虑弧段的基点不是以变动前或变动后8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的坐标为代表,而是取变动前后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平均数的坐标为代表,即(P+P2 1 , 2Q1+Q2 ?Q P1+ P2 ) ,此时需求弧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变为:Ed=- ? 。 ?P Q1+ Q 2 2二、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三、单项选择题 1.B 11. A 2.B 12. C 3.C 13. D 4.B 14. C 5.C 15. C 6.B 16. C 7.B 17. C 8.A 18. C 9.B 19. B 10.C四、计算题 1. 解:因为 Ed=-?Q / Q ?P / P所以 ?Q/Q=-Ed??P/P=-0.6×20%=-12% Qd2=Qd(1-12%)=1000×(1-12%)=880 P2=P(1+12%)=10×(1+12%)=12 TR2=P2?Qd2=12×880=10560 故该产品提价后销售收入变动到 10560 元。2.解: 因为需求函数为 P= 8-0.5Q 所以反需求函数为 Q=16-2P 因此dQ =-2 dP dQ P 4 ? =-(-2)× =1 8 dP Q(1)当P=4时,Q=16-2× 4=16-8=8 所以 Ed=-(2)当P=6时,Q =16-2× 6=16-12=49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所以 Ed=-dQ P 6 ? =-(-2)× =3 4 dP Q3.解:因为 Ed=-?Q / Q ?P / P所以 ?P/P=-?Q / QEd=-(100 ? 120) / 120 1 = 0.5 31 4 P2=P(1+ )=5000× =6666.7(元) 3 3故当价格上升为6666.7元时,才能使供给=需求。4.解:(1)因为 Qd = 14-3P和Qs = 2+6P 根据供求均衡条件Qd = Qs 可得: 14-3P = 2+6P 所以 PE=4/3,QE= 2 + 6× 4/3=2+8=10 (2)Ed=-dQ P 4/3 ? =-(-3)× =0.4 10 dP QES=dQs P 4/3 ? = 6× =0.8 10 dP Qs5.解:因为 Ed=-?Q / Q ?P / P ?Q / Q ? 15 % 所以 ?P/P=- =- =30% Ed 0 .5P2=P(1+30%)=2×(1+30%)=2.6 故该商品价格上升到2.6元,才能使需求量减少15%。6.解:因为 ?P/P=(30-24)/24=1/4,?Q/Q=-10%=-1/10 所以 Ed=-?Q / Q =-(-1/10)/(1/4)=0.4 ?P / P10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该商品价格变化引起总收益同方向变化。7.解:因为 P = 8-0.5Q,即 Q=16-2P P1=4,P2=6 所以 Q1=8,Q2=4 故Ed=-?Q P1+ P2 4 ? 8 4+6 5 ? =- × = 3 ?P Q1+ Q 2 6 ? 4 8+48.解:设该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Q=a-bP 则dQ =-b dPdQ P ? dP Q而 Ed=-所以2 b=1,即 b=150 300把 P=2,Qd = 300 代入需求函数可得: 300= a-150×2,即 a=600 故该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Q=600-150P五、思考题 1.影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因素可以 概括为下面几个方面: (1) 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一种商品对人们的生活愈重要,则需求 弹性愈小; (2) 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一种商品其替代品愈多, 愈重要, 则需求弹性愈大; (3) 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的用途愈多,其需求弹性愈大; (4) 商品的支出在消费者全部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一般而言,占消费支出的 比重越大,需求弹性越大;反之,弹性越小。 (5) 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一般说来,持续时间越长,需求弹11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性越大。2.如果考虑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这类生活必须品、电视机和录像 机这类高档消费品应该分别采取什么策略? 答: (1) 一般来说, 商品需求富有弹性时, 销售收入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 即销售收入随着价格的降低而增加,随着价格的提高而减少;商品需求缺乏弹性 时,销售收入和价格是同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收入随着价格的降低而减少,随着 价格的提高而增加。 (2) 对农产品这类生活必须品采取提价策略。 因为农产品这类生活必须品需 求缺乏弹性, 销售收入和价格是同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收入随着价格的提高而增 加。 (3) 对电视机和录像机这类高档消费品应该采取降价策略。因为电视机和录 像机这类高档消费品需求富有弹性,销售收入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收 入随着价格的降低而增加。3.通常,公共巴士、自来水公司都会一再要求涨价,请用需求弹性的有关理论 来说明其理由。 答: (1) 一般来说, 商品需求富有弹性时, 销售收入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 即销售收入随着价格的降低而增加,随着价格的提高而减少;商品需求缺乏弹性 时,销售收入和价格是同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收入随着价格的降低而减少,随着 价格的提高而增加。 (2) 公众对巴士、 自来水的需求缺乏弹性, 销售收入和价格是同方向变动的, 即销售收入随着价格的降低而减少,随着价格的提高而增加。第三章一、名词解释政府干预下的市场1.最高限价:是指政府为了防止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太高以致损害消费 者利益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2.最低限价:是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或者说是为了避免市场自发形12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成的均衡价格太低损害生产者的利益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3.蛛网理论:在完全由市场调节时,许多产品部存在的周期性波动。 4.收敛型蛛网:当供给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小于需求变动对价格变 动的反应程度,价格对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价格与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弱,最后 自发地趋于均衡水平。 5.发散型蛛网:当供给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大于需求变动对价格变 动的反应程度,价格对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大,价格与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强,最后 离均衡点越来越远。 6.封闭型蛛网:当供给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与需求变动对价格变动 的反应程度相等, 市场一旦偏离原有的均衡状况后,价格与产量的波动始终保持 相同的程度,既不是趋向均衡点,也不是远离均衡点。二、单选题 1. B 2. A 3. A 4. C 5. C三、计算题 解:(1)征收销售税影响生产者利润,因而影响供给函数,使供给函数变为 Qst=20000(P-2) = 2 征收销售税不直接影响需求函数, 因而需求函数不变。即 Dd=00P 因为均衡条件为 Qd=Qst 所以 00P=2 解得 PE=4, QE=)=40000(2) 征税总额=2×(元) 因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二者斜率的 , 绝对值一样大,因此税收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承担,且各自承担总征税额的 1/2,即 40000 元。四、思考题 1.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实行的是农产品限制价格,试分析其原因及消极影响。13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答:社会主义国家在冷战结束后实行农产品限制价格,明显低于市场均衡价 格,我国亦是如此。 原因在于:可以通过农产品限制价格的推行,实行国家低工资制度,然后通 过相对落后然而高价格的轻工业获取巨额利润,用之发展重工业。 消极影响:打击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导致农产品短缺;限制农村教 育、生活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加剧城乡差别。2.分析我国对部分药品实行最高限价的原因。 答:人吃五谷,患百病。药品是国计民生的一大重要组成。所以通过限制部 分药品价格,可以尽量缓解人们看病难的问题。3.政府实行农产品支持价格的收益与成本。 答: 政府实行农产品支持价格带来的积极影响(收益),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 面: (1) 稳定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避免两极分化; (2) 维护产业结构相对完整,保证农产品供应,促进农业投资,满足人们对 最基本生活必需品的需要; (3) 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保护国家安全和独立,缺粮的国家在战争中绝对是 不堪一击的。 政府实行农产品支持价格带来的消极影响(成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如果实施支持价格时, 政府没有财政补贴支持,那么粮价的上涨会激化 社会矛盾; (2) 支持价格刺激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可能引起农产品库存积压;而为了消 除过剩农产品库存,政府需要对外倾销,又容易激化国际矛盾。4.试画图分析政府对毒品市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非法毒品的使用量?这 些措施的效果怎么样? 答: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缉毒警力,令毒品的供给曲线向左平移;另一方面 可以通过加强禁毒教育,令毒品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如图 7 所示。14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最终毒品市场的均衡点会从 E1 移动到 E2,数量更少,价格更高。PS2 E2 S1 E1P2 P1D1 D2 O Q1 图7 Q2 Q第四章一、名词解释消费者选择:基数效用论1.效用:就是人们通过消费某种物品或劳务所能获得的满足程度。消费者 消费某种物品能获得的满足程度高,就是效用大;反之,就是效用小。 2.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效用可以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 基数效用论者采用边际效用分析法。 3. 序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 也不能加总求和, 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 因此, 效用只能用序数(第 一、第二、第三??)来表示;序数效用论者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4.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 总满足程度。 5.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 用量的增量。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假定消费者对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则消 费者从连续消费某一特定商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将随着这种商品消费量的增 加而递减。 7.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他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 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8.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为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15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高总价格与实际花费的总支出的差额。二、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三、单项选择题 1. C 11. C 2. D 12.D 3. D 13. C 4.C 14. C 5.A 15. C 6.C 7.D 8.B 9. B 10. D四、多项选择题 1. BE 2. CD 3. ACE 4. ABDE 5. AC五、计算题 1.解: 预算约束方程为:20X+30Y=540,即 2X+3Y=54,亦即 X=27-3Y/2 代入效用函数:U=3XY2 =3(27-3Y/2)Y2=81 Y2-9Y3/2 利用效用极大化的条件有dU = 162 Y-27Y2/2=27Y(12-Y)/2 dY所以 Y =12,X =27-18 = 9 故在效用极大化条件下,消费者对 X、Y 的需求量为 X=9,Y=122.解: 由供求函数: Ps=30+2Q Pd=120-Q 根据均衡条件 Qs=Qd(或Ps=Pd) 可得出均衡价格 Pe=90 ,均衡数量 Qe=30 故消费者剩余为 CS=?Qe0f(Q)dQ -PeQe= ? ( -Q)dQ -(90×30) 120030=-六、思考题16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1.如果边际效用递减,则总效用一定是下降的? 答:边际效用是指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时总效用的增加量,边际效用递减 是指连续消费同一种商品时总效用的增加量递减,但总效用仍然在增加。当边际 效用为负值时,总效用才减少。2.什么是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答: (1) 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 的增量。 (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 变的条件下, 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 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3.什么是消费者剩余?价格的变动对其有什么影响? 答: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货币额与他 实际支付的货币额之间的差额, 是消费的无形节约。由于消费者选择的消费数量 使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恰好等于市场价格时的数量,所以,市场价格下降时, 消费者剩余增加,同时消费数量也增加;市场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剩余减少,同 时消费数量也减少。4.免费发给消费者一定量实物(如食物)与发给消费者按市场价格计算的这些实 物折算的现金,哪一种方法给消费者带来更高的效用?为什么? 答:用发现金的方法给消费者会带来更高的效用。因为发了现金,消费者可 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而发实物,则可能此实物不是消费者所需 要或最需要的,这时,消费者就难以得到最大的满足了。5.如果你有一辆需要四个轮子才能开动的车子,那么当你有第四个轮子时,这 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似乎超过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用, 这是不是违反了边际效 用递减规律? 答: 不违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增加(或减少)17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一个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效用的量。这里的“单位”是指完整的商品单位, 它是边际效用递增减规律有效性的前提。比如,这个定律适应于一双鞋子,但不 适用于单只鞋子。对四轮车而言,必须是有四个轮子的车子才成为一个单位;三 个轮子不能构成一轮四轮车, 因而每个轮子都不是一个有效的物品;增加一个轮 子才能使车子有用。因此,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6.钻石用处极小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便宜。请用边际效用加 以解释。答:(1)这一悖论可以用边际效用与价格的关系加以解释,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而 不是总效用; (2)对于水,水源充足,人们对水的消费量大,因而其边际效用很小,价格也就很便宜; (3)对于钻石,钻石的用途虽然远不及水大,但世界上钻石数量很少,因此,人们对钻 石的边际效用很大,其价格也就相应地昂贵。第五章一、名词解释消费者选择:序数效用论1.偏好: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所消费的可能的商品组合,进行 喜好顺序的排列。 2. 无差异曲线: 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所有组合点的轨迹。 或者说, 它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 组合,也就是说,该曲线上任意一点所代表的个人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3.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 品的消费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4.预算线:亦称消费者可能线,或称预算约束线,它是指在消费者的货币 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 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够买到的两种商品的所有可 能的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5.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 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6.收入-消费曲线:是指在消费者的偏好、各种商品的价格均保持不变的条18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件下, 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商品最优购买量的不同组合,即效用最 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7. 价格效应: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某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 后,消费者从一个均衡点移到另一个均衡点时对该商品需求量的总变动。 8.替代效应:是指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由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 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进而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9.收入效应:是指在名义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由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 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引起该商品消费量的变动。二、判断题 1. × 2. × 3. √ 4. × 5. √三、单项选择题 1.C 11.C 2.B 12.D 3.D 13.C 4.A 14.D 5.C 15.C 6. C 7. A 8. D 9. D 10.B四、多项选择题 1. AC 2. BCDE 3. ABC 4. BD 5. CD五、计算题 1. 解:(1) 第一个小时复习经济学,因为可以提高 14 分; (2)第二个小时仍然复习经济学,因为可以提高 21 分; (3)第三个小时复习数学,因为可以提高 12 分; (4)第四、第五和第六个小时复习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因为三者都可以 提高 10 分。 (5)因此, 三个小时复习经济学, 二个小时复习数学, 一个小时复习统计学, 可以使这三门功课的成绩总分最高。19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2. 解:所求预算方程为:20X+50Y=500 它也可以用下式表示:Y=10-0.4X,即斜率是 0.4 如果月收入从 500 增加到 700 元,则预算方程变为 20X+50Y=700 此时斜率不变六、思考题 1.说明商品价格与预算线斜率的关系。 答:预算线是消费者收入一定,同时购买两种商品时的最大购买量组合线, 预算线的斜率由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决定。当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或者两 种商品的价格成不同比例变化时,预算线的斜率将随着变化。2.说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什么是递减的。 答: 商品 X、 的边际替代率 MRSXY=-ΔY/ΔX=MUX/MUY, Y 表示为得到一单位 X 商品所必须放弃的 Y 商品的数量。随着 X 商品消费的增加,其边际效用是递减 的;同时,随着 Y 商品消费的减少,其边际效用是递增的。这意味着必须放弃 越来越少的 Y 来替代同一单位的 X,所以边际替代率递减的。3.用序数效用理论推导需求曲线。 答: 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决定预算线的斜率。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 预算线的斜率随之变化,这意味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变化,消费者均衡点移动, 此时消费者可购买的商品数量增加或减少。 将随价格的变化形成的各个均衡点上 的商品购买量表示在价格和商品的坐标系中,形成与价格-对应的关系,即是需 求曲线。4.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 答: 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就是消费者在一定的货币收入约束下,实现自己 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这一均衡条件用公式表示为 MUX/MUY=PX/PY,即消费者购买的20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这两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之比。公式隐含着:消 费者实现均衡时, 所花费在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的效用相等。在图形 上表示消费者均衡则意味着: 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同 预算线的斜率相等。5.什么是无差异曲线?它有哪几个基本特征? 答: 无差异曲线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 商品的所有组合,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2) 在同一平面图上, 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每一条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水 平,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3) 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会相交; (4)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第六章一、名词解释生产理论1.生产要素:是指厂商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经济资源。在微观经济学 中,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和企业家才能四个方面。 2.总产量:是指在其他生产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连续追加一种 可变投入的数量所得到的产量总和。 3.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 4.边际产量:是指在技术和其他投入的数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一 个单位变动投入所得到的总产量的增量。 5.经济利润:当企业的总收益减去包含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的经济成 本之后,若还有剩余,这剩余就称作经济利润。经济利润通常又称作超额利润, 也称作纯利润。 6.正常利润:厂商对隐性成本的补偿称作正常利润。 7.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相同产量,投入要素 可能不同组合的全体。21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8.等成本线:表示在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两 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的全体。 9.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 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即在同一产量水平下一种投 入要素与另一种投入要素相交换的比率。 10.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为了保持相同的产量水平,随着某一生产要素投入 量的增加, 增加每一单位该生产要素投入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量是逐渐 减少的,这就是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11. 生产扩展线: 又称扩展线, 将不同产量的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点连接起来, 得到的一条连线即为生产扩张线。 12.规模报酬:规模报酬也称为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 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按比例变化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二、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三、单项选择题 1. B 2. D 3. A 4. C 5. A 6. D 7. C 8. B 9. B 10.A四、多项选择 1. ABCD 2. ACD 3. AD 4. ABD 5. AB五、计算题 1. 解:(1) 因为 Q=LK,所以 MPK= L,MPL=K 又因为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是 MPK/MPL=PK/PL 将 PL=4,PK=1 代入 MPK/MPL=PK/PL 将 Q=64 代入 Q=LK,可得: K=4L,64=KL22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所以 L=4,K=16。 (2) 最小成本=4L+K=4×4+16=16+16=32。2.解: (1) 劳动量(L)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总产量(TQ) 0 5 12 18 22 25 27 28 28 27 25 平均产量(AQ) ― 5 6 6 5.5 5 4.5 4 3.5 3 2.5 边际产量(MQ) ― 5 7 6 4 3 2 1 0 -1 -2(2)K28 AP Ⅰ Ⅱ MP L 0 3 8 (3)符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4)划分劳动投入的三个阶段(如上图) ⅢTP3.3 5解: (1)对于生产函数 Q = L8 K 8 ,可得MPL= K 8 L 8 , MPK= L8 K3 85?55 83?3 823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将 MPL、MPK 代入厂商均衡条件5 ? 5 8MPL P ? L ,得 MPK PK3K 8 L 5L K3 83 ? 8?3 , 即 K=L 53 5将 K=L 代入生产函数 L8 K 8 =10,得 L=K=10 则 TC=3L+5K=30+50=80(元)所以,当产量 Q =10 时的最低成本支出为 80 元,使用的 L 当 K 的数量均为 10。 (2)同理由(1)可知,当厂商均衡时,K=L 将 K=L 代入总成本为 160 元的成本函数 3L+5K=160,得:K=L=20则Q = L K =203 85 8所以,当成本为 160 元时,厂商的均衡产量为 20,使用的 L 与 K 的数量均为 20。4.解: (1)企业应在平均产量递减,边际产量为正的生产阶段组成生产,因此雇佣工人的数量dAP ? 0, MP ? 0 范围内 dL dAP ? ?0.2 L ? 6 ? 0, 即 L=30 对 AP 求导,得 dL应在 当 L=30 时,AP 取得最大值,L>30,AP 开始递减 令 MP=-0.3L +12L+12=0,得 L=40.98≈41, 所以企业雇用工人的合理范围为 30≤L≤41。 (2)利润 ? =P Q -W L=40(-0.1L +6L +12L)-480L3 2 2=-4L +240L +480L-480L=-4L +240L3232? '=-12L2+480L当 ? '=0 时,L=0(舍去)或 L=40 当 L=40 时, ? ' '<0,所以 L=40 时,利润 ? 最大 此时,产量 Q =-0.1×40 +6×40 +12×40=36803 2六、思考题 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 第一, 总产量曲线、 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向右上方倾斜,24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而后向右下方倾斜,即先上升而后下降。 第二,总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当边际产量大于零时,总产量是 递增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是递 减的。 第三, 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的关系: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 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相交前,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 ,平 均产量曲线是上升的;相交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 ,平均产量曲 线是下降的;相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AP)。 第四,总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因为 APL=TPL ,所以,平 L均产量曲线是总产量曲线上的点和原点连线的斜率值的轨迹。当 APL 曲线在某点 达到最大值时, L 曲线上必然存在相应的一点,该点与原点的连线在 TPL 曲线上 TP 在所有的点与原点连线中斜率是最大的(最陡的) 。2.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答: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 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 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 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 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 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 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 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 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3.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区域? 生产的三个阶段是根据产量的变化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平均产量递增、 平均产 量递减和边际产量为负三个阶段的。第一阶段,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至平均产量 达到最大。在此阶段,总产量和平均产量都是递增的,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25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会选择减少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会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第二阶段,平均 产量开始递减至边际产量为零。 在此阶段, 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处于递减阶段, 但总产量是增加的,且达到最大。第三阶段,总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为负。 在此阶段,总产量开始下降,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增加这一阶段的劳 动投入量,而是减少劳动投入量。 综上所述, 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进行生产,必然选择 在第二阶段组织生产, 即只有第二阶段才是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但在这一 区域中,生产者究竟投入多少可变要素,必须结合成本函数才能确定。4.规模报酬的变动有哪些类型?原因是什么? 答: 规模报酬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属 于长期的生产理论。 规模报酬的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 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引起的产量变化。规模报酬有三种类型: 第一,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长率快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导致规模 报酬递增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生 产规模扩大后管理更合理等。 第二,规模报酬固定:产量增长率等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规模报酬 固定的原因是由于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后期, 大规模生产的优越性已得到充分 发挥,厂商逐渐用完了种种规模优势,同时,厂商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减少规模不 经济,以推迟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的到来。在这一阶段,厂商规模增加幅度与报酬 增加幅度相等。 第三,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长率慢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导致规模 报酬递减的原因主要是规模过大造成管理费用的增加和管理效率的降低。第七章一、名词解释成本理论1.机会成本:当经济资源被投入到某一用途后,就必然丧失了其作为其他 最佳用途的收益,这就是将它投入到该用途中所付出的代价,即机会成本。 2.显性成本:是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时,对生产要素所有26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者的实际支出。 3.隐性成本:是指厂商将自有的资源投入到生产经营中所应获得的全部报 酬。 4.个体成本:又称为私人成本,是从生产者角度来考虑的成本,即个别厂 商从事生产活动所应支付的成本。 5.社会成本:是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考虑的成本,即由整个社会所支付的成 本。 6.沉没成本:是指已发生的、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 7.固定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的那些固定投入带来的成本,主 要包括厂房和办公室的租金、固定资产的折旧费、长期工作人员的薪金、债务的 利息支付和企业的各种保险费等。 8.可变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可以改变的那些可变投入带来的成本,主 要包括原材料、燃料的支出,工人工资以及日常营运费用等。 9.短期总成本:短期总成本简称为总成本,是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 10. 平均固定成本: 是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 用公式表示为: AFC=TFC/Q。 11. 平均可变成本: 是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用公式表示为: AVC=TVC/Q。 12.平均总成本:是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总成本,也可以简化为 AC。短期平 均成本是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用公式表示为: AC=TC/Q=AFC+AVC。 13.短期边际成本:是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总成本的变化量。边 际成本可用公式表示为:MC=△TC/△Q=△TVC/△Q。 14.长期总成本:表示在生产规模变动的情况下,厂商预期在各种产量水平 上按要素之间的最佳配合所能实现的最低成本总量。 15.长期平均成本:是长期中生产每一产量水平的最低平均成本。长期平均 成本可用公式表示为:LAC=LTC/Q。 16. 长期边际成本: 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长期总成本的变化 量。长期边际成本是长期总成本的一阶导数。二、判断题 1. × 2. × 3. √ 4. × 5. ×276. √7. ×8. √9. √10.×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三、单项选择题 1.C 11.D 2.B 12.B 3.A 13.C 4.B 14.A 5.A 15.A 6.C 7.C 8.C 9.B 10.D四、多项选择题 1. ACE 2. AE 3. BD 4. BCE 5. ACD五、计算题 1.解: (1)由 MC=3Q2-12Q+10 积分得 TC=Q3-6Q2+10Q+K (K 为常数) 当 Q=5 时,TC=55 3 2 即 55=5 -6×5 +10×5+K 所以 K=30 即 TC=Q3-6Q2+10Q+30 所以 AC=Q -6Q+10+230 QTVC=Q3-6Q2+10Q AVC=Q2-6Q+10(2)当企业的边际产量最大时,企业的边际成本最小 2 对 MC=3Q -12Q+10 求导得 (MC)′=6Q-12=0,即 Q=2 当 Q=2 时,MC 取得最小值 2 所以 AC(2)=Q -6Q+10+ 30 =4-12+10+15=17 Q2.解: 由边际成本函数 MC=3Q -8Q+100 积分得 3 2 总成本函数 TC=Q -4Q +100Q+a (a 为常数) 又因为生产 5 单位产品时总成本是 595 3 2 即 595=5 -4×5 +500+a 亦即 a=70 故所求总成本函数为: TC=Q3-4Q2+100Q+70 平均成本函数为:228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AC=TC 70 ? Q 2 ? 4Q ? 100 ? Q Q可变成本函数为: VC=Q3-4Q2+100Q 平均可变成本函数为: AVC=Q2-4Q+1003.解: (1)由 Q=5000-50P 得 P=100-0.02Q 2 TR=PQ=(100-0.02Q)Q=100Q-0.02Q 由 AC= 6000 ? 20 得 TC=6000+20Q Q 利润为:? ? TR ? TC ? 100 Q ? 0.02Q 2 ? 6000 ? 20Q=-0.02Q +80Q-6000 ? ? =-0.04Q+80=0, 此时 Q=2000,P=100-0.02×2000=60 ? =-0.02×200- (2)如果单位产品征 10 元税收,则 TC=6000+20Q+10Q=6000+30Q 利润为:2? ? TR ? TC ? 100 Q ? 0.02Q 2 ? 6000 ? 30Q? ? ? ?0.04 Q ? 70 ? 0Q=1750,P=100-0.02×1750=65? ? ?0.02 ? 1750 2 ? 70 ? 1750 ? 6000 ? 55250六、思考题 1.短期成本曲线包括哪些?简述各种短期成本的形状特点? 答: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由于短期内厂商只能 调整部分生产要素, 所以短期成本分为短期不变成本和短期可变成本。从要素投 入量的不同角度,又可分为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和短期边际成本。 (1) 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由不变成本(FC)和可变成本(VC)构成。不变成 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不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曲线;可变成 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产量为零,可变成本也为零,所以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 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总成本是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它不从29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原点出发,而是从不变成本出发,产量为零,总成本也不为零,总成本最小,也 要等于不变成本。所以总成本曲线是一条从不变成本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2)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由平均不变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构 成。平均不变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所以平均不变成本是一条右下 方倾斜的曲线;平均可变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所以平均可变 成本曲线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曲线;平均成本曲线也是一条先下降而 后上升的“U”曲线 (3)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随着产量的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所以边 际成本曲线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曲线。2.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 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 答: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 SMC 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 SAC 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 的最低点,在交点上,SMC=SA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在相交之前,平均 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减;在相交之后,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 平均成本一直递增。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交的点称为收支相抵点。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 SMC 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AVC 相交于平均可变成 本曲线的最低点,在交点上,SMC=AV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在相交 之前,平均可变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一直递减;在相交之后,平均 可变成本小于边际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一直递增。平均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相交 的点称为停止营业点。3.短期总成本曲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短期总成本曲线不从原点出发,而是从固定成本出发,随着产量的变动 而变动,是一条从固定成本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表明产量为零时,总 成本也不为零,总成本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它随着产量的增加而 增加,产量为零,总成本也为零。 长期总成本是生产扩张线上各点所表示的总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表示长期30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中与每一特定产量对应的最低成本点的轨迹。 它由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与之相 切,是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4.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之相切的切点的轨迹, 是所 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生产相应产 量水平的最低平均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 U 形曲 线。 所不同的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陡峭,而长期平均 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平坦;短期平均成本的 U 形曲线是由边际 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而长期平均成本的 U 形曲线是由规模经济决定的。第八章一、名词解释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行为1.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2.市场:是指从事物品买卖的交易场所或接洽点。从本质上讲,市场是物 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 3.行业:是指为同一个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产品的所有厂商的总体。 4.收支相抵点:边际成本 SMC 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 SAC 曲线的交点也被 称为 厂商的收支相抵点。 5. 停止营业点: SMC 曲线与 AVC 曲线的交点是厂商生产与不生产的临界点, 通常称该点为停止营业点。 6.生产者剩余:是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 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7.成本不变行业:是指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生产要素 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产生影响。 8.成本递增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产量增加所引起生产要素需求 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31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9.成本递减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产量增加所引起生产要素需求 的增加,反而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二、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三、单项选择题 1.C 11. D 2.C 12.C 3.A 13.D 4.A 14.A 5.C 15.C 6.C 16.D 7.C 17.D 8.B 18.B 9.A 19.D 10.C 20.B四、多项选择题 1. ABC 6. ABE 11. BCE 2. BD 7. ABD 12. DE 3. ABCDE 8. AB 13. AD 4. ABCD 9. ABE 14. AD 5. BCDE 10. ACDE 15. ABCDE五、计算题 1.解: (1)因为 STC = Q -6Q +30 Q+40 所以 SMC = 又3 2dSTC 2 = 3Q -12Q+30 dQMR=P=66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下 MR=SMC,可得 3Q -12Q+30 = 66,即 Q -4Q-12 = 0 所以 Q = 6 利润为 L=TR-STC=PQ-STC=66×6-(6 -6×6 +30× 6+40) =11×36-5×36-40=216-40=176 (2)因为 SMC = 又3 2 2 2dSTC 2 = 3Q -12Q+30 dQMR=P=3032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下 MR=SMC,可得 3Q -12Q+30 = 30,即 Q -4Q = 0 所以 Q = 4 利润为 L=TR-STC=PQ-STC=30×4-(4 -6×4 +30× 4+40) =120-(64-96+120+40)= -8 即亏损额是 8。 (3)退出行业的条件是 P<AVC 的最小值 因为 STC = Q -6Q +30 Q+40 所以 TVC = Q -6Q +30 Q AVC= TVC/Q= Q -6Q+30 而2 3 2 3 2 3 2 2 2dAVC = 2Q-6 = 0, 即 Q = 3 dQAVC(3)= 3 -6×3+30 = 9-18+30 = 212所以,只要价格 P<21,厂商就会停产。2.解: (1)因为 STC = 0.1Q2+Q+10 所以 SMC =dSTC = 0.2Q+1 dQ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为 P=MC 故为 P=0.2Q+1 或 Q=5P-5(P≥1) 行业中有 100 个厂商,所以行业的短期供给函数为: Qs=500P-500(P≥1) (2)根据市场的均衡条件 Qs=Qd 可得: 500P-500=P 故 Pe=5,Qe=20003.解: (1)因为 LTC=Q3-4Q2+8Q 所以 LAC = LTC/Q = Q2-4Q+8 = (Q-2) + 4 所以当 Q=2 时,LAC 取最小值,此时 LAC=4 即当价格 P 等于长期平均成本 4 时,处于均衡状态,不进入不退出。 故,行业长期供给函数即供给曲线是水平的,为 P=4。332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2)均衡时,QE =
= 1600 由于每个厂商均衡产量为 Q=2 则厂商有 QE/Q=800 家。4.解: (1)因为 Qd=8P,Qs=P 根据均衡条件 Qd= Qs 可得: 8P=P 所以 Pe=6,Qe=50000 Pe=6 与代表性厂商 LAC 曲线最低点(6 元)相等,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2)因为均衡产量 Qe=50000,长期均衡时每家厂商产量为 q=500 单位 所以 Qe/q=0 故有 100 家厂商在该行业。5.解: (1) LAC =LTC = Q2-60Q+1500 Q dLTC = 3Q2-120Q+1500 dQLMC =(2)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 MR= LMC 和 MR=P=975 可得: 3Q2-120Q+1500 = 975 即 3Q2-120Q+525 = 0,亦即 Q2-40Q+175 = 0 (Q-35) (Q-5)= 0 Q1=35,Q 2=5(去掉,因为此时,TR=4875,LTC=6125,TR<LTC) 所以,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 Q1=35 (3)由于该行业是成本固定不变行业 所以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为一条水平线,并且它经过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 又 LAC = Q2-60Q+1500 =(Q-30)2 + 600 即 LAC(30)= 600 所以,行业的长期供给方程为 P=600 (4)因为市场需求函数是 P=9600-2Q,市场(即行业)的长期供给函数为 P=60034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所以行业均衡产量 Qe=4500 而均衡时代表性厂商长期均衡产量为 Q=30 Qe/Q = 4500/30 = 150 所以长期均衡中,留存该行业的厂商数目是 150 家。六、思考题 1.家电行业的制造商发现,为了占有市场份额,他们不得不采取一些激烈的竞 争策略,包括广告、售后服务、产品外观设计等等。因此,家电行业被认为是完 全竞争行业。这种说法对吗? 答:市场结构是否为完全竞争,并不依据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完全竞争的 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市场的参与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不能影响价格。家电产品存 在产品差别,厂商可以影响价格,所以不是完全竞争行业。2. “虽然很高的固定成本是厂商亏损的原因,但永远不会是厂商停业的原因。 ”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答:同意。在短期,不管固定成本多高,只要销售收益可以补偿可变成本, 厂商总可以营业。 在长期, 一切成本都是可变的, 不存在固定成本高不高的问题。3.某一企业有新旧两台机器,平时旧机器只是备用,试问在什么情况下这台旧 机器才会被投入使用?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 当由市场决定的价格大于或等于包括这台旧机器在内的平均成本的最小 值时,即企业能获得正常利润或超额利润时,才会用旧机器。由此得出结论:厂 商只有在能获得正常利润或超额利润时,才会扩大生产规模。4. “在长期均衡点,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个厂商的利润都为零。因而,当价格下降 时,所有这些厂商就无法继续经营。 ”这句话对吗? 答:这句话前半部分是对的,后半部分是错的。在长期中,完全竞争市场中 每个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没有超额利润。 当产品价格下降时, 会有厂商退出, 使该行业供给量减少,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从而使价格上升,留存的厂商又35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达到新的均衡。5. 当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 “ 同一行业的所有厂商必须具有相同的成本曲线, 且各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对吗? 答:正确。行业长期均衡是经过长期竞争形成的。当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时,留存下来的厂商都具有相同的最好的经济效率,即最低的成本,厂商正好盈 亏平衡, 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若不是这样的话, 该行业就没有处于长期均衡状态。第九章一、名词解释完全垄断市场中的厂商行为1.完全垄断:可以定义为没有相近替代品的某种产品的唯一生产者。 2.一级价格歧视: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 价格出售,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也被称作完全价格歧视。 3.二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 格。 4.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 群收取不同的价格,这就是三级价格歧视。二、单项选择题 1.D 11.D 2.A 12.A 3.A 13.C 4.C 14.D 5.D 15.B 6.B 16.C 7.B 17.D 8.B 18.B 9.A 19.B 10.C 20.C三、多项选择题 1.ABC 6. ABC 2. BDE 7. ACD 3. ABC 8. ABC 4. ABCD 9. ACD 5. ABCDE 10. BC四、计算题 1.解:(1)因为需求函数为 Q = 360-20P36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所以反需求函数为 总收益函数为 边际收益函数为 因为总成本函数为P = 18-0.05Q TR = PQ = (18-0.05Q)Q = 18Q-0.05Q2 MR =dTR = 18-0.1Q dQTC=6Q+0.05Q2所以边际成本函数为 MC=dTC = 6+0.1Q dQ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 MR=MC 可得: 6+0.1Q = 18-0.1Q,即 0.2Q = 12 所以 Q=60,P = 18-0.05Q = 18-0.05×60 = 18-3 = 15 利润 L = TR-TC = PQ-TC = 15×60-(6×60+0.05×602)= 900-(360+180) = 900-540 = 360 (2)因为总成本函数为 TC=6Q+0.05Q2所以平均成本函数为 AC= TC/Q=6+0.05Q,即最低的平均成本为 6 如果政府试图对该垄断企业采取规定产量措施使其达到完全竞争行业所能达到的产 量水平,则价格应等于最低的平均成本 所以 P = 6,Q = 360-20P = 360-20×6 = 360-120 = 240此时利润 L = PQ-TC = PQ-(6Q+0.05Q2)= 6Q-(6Q+0.05Q2)= -0.05Q2 = -0.05×240×240 = -12×240 = -28802.解: (1)因为 Q1 = 32-0.4P1,Q2 = 18-0.1P2 所以 P1 = 80-2.5Q1, P2 = 180-10Q2 所以厂商总收益为 TR = P1Q1+P2Q2 =(80-2.5Q1)Q1+(180-10Q2)Q2 厂商的总成本为 所以,利润 L 为: L = TR-TC =(80-2.5Q1)Q1+(180-10Q2)Q2-(Q1+ Q2)2-10(Q1+ Q2) 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得: 80-5Q1-2(Q1+ Q2)-10 = 0 180-20Q2-2(Q1+ Q2)-10 = 037TC =(Q1+ Q2)2+10(Q1+ Q2)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即70-7Q1-2Q2 = 0 170-2Q1-22Q2 = 0所以 Q1 =8,Q2 =7 P1 = 80-2.5Q1=80 -2.5×8=80-20=60 P2 = 180-10Q2=180 -10×7=180-70=110 利润 L = P1 Q1+ P2Q2-(Q1+ Q2)2-10(Q1+ Q2)= 480+770-225-150 = 875 由上可知, 厂商在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市场上制定较高的产品价格, 在需求价格弹性 大的市场上制定较低的产品价格。 (2)如果采用统一定价,令 P1 = P2 = P,则 Q1 = 32-0.4P Q2 = 18-0.1P Q = Q1 + Q2 =(32-0.4P)+(18-0.1P)=50-0.5P 即 Q =50-0.5P 上式整理得两个市场的总需求函数为 P =100C2Q 从而总收益和边际收益分别为 TR = PQ =(100C2Q)Q = 100QC2Q2 MR = 而dTR = 100 C4Q dQTC = Q2+10Q MC =dTC = 10+2Q dQ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 MR = MC,得 10+2Q = 100 C 4Q 所以 Q =15,P =100C2Q =100 C2×15 = 100C30 = 70 利润 L = PQ C TC=15×70 C(152+10×15)=1050 C 375 = 675五、思考题 1.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商品价格和需求的价格弹性之间关系如何?38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答: 表示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商品价格和需求的价格弹性之间关系的式子 如下:MR=P(1-1/Ed)。 当 Ed>1 时,有 MR>0。此时,TR 曲线斜率为正,表示厂商总收益 TR 随 销售量 Q 的增加而增加。 当 Ed<1 时,有 MR<0。此时,TR 曲线斜率为负,表示厂商总收益 TR 随 销售量 Q 的增加而减少。 当 Ed=1 时,有 MR=0。此时,TR 曲线斜率为零,表示厂商的总收益 TR 达 极大值点。2.A 企业生产并出售手表,B 企业是餐馆。哪个企业更愿意实行价格歧视?为什 么? 答:为了使价格歧视发生作用,物品就不能被转手出售。B 企业(餐馆)更愿 意运用价格歧视,因为饭食是无法再出售的,而 A 企业(手表厂)无法用价格歧 视,因为手表很容易转手销售。3.成为垄断者的厂商可以任意定价吗? 答:不能。从理论上讲,垄断者是价格的制定者。然而在实际上,如果垄断 厂商定价过高,购买量就会下降,从而使总收益和利润下降;丰富的利润也会吸 引其他厂商设法进入, 成为潜在的竞争者。 国家也会对垄断厂商的定价加以限制, 有些国家会通过制定反垄断法,规定最高限价,还可用征税等办法加以控制。4. 假定某一著名旅游风景区对国内游客的票价定为 60 元,而对国外游客的票价 定为 200 元,请问: (1) 这里实行了哪一种差别价格? (2) 实行这种差别定价运用了哪些前提条件? 答:(1) 这里实行的是三级差别价格。 (2) 实行这种差别价格策略,它运用的是以下条件: 第一,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旅游点,具有垄断地位,没有替代品。 第二, 市场可以分开。 这里分割市场的依据是: 是不是外国人, 可以从国籍、39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相貌、语言来判断。由于这些特征容易把握,所以市场可以有效地分开。 第三,两个市场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外国人远道而来,风景点对他们有 更大的吸引力,而且他们的收入高,支付能力强,价格高一点,不会影响这一市 场的需求量。第十章一、名词解释垄断竞争市场中的厂商行为1.垄断竞争:是一种既有垄断因素又有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是现实经济 中竞争与不完全竞争的混合物。 2.厂商期望的需求曲线:厂商期望的需求曲线 d 表示,当行业中其他厂商 的产品价格不对某厂商的产品价格变动作出反应时, 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 之间的关系。 3.厂商实际的需求曲线:厂商实际的需求曲线 D 表示,当行业中其他厂商 产品的价格变动会对某厂商产品价格变动作出反应时, 该厂商产品价格和销售量 之间的关系。 4. 多余的生产能力: 西方经济学家把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平均成本 LAC 曲 线最低点上的产量称为理想产量, 把实际产量与理想产量之间的差额称为多余的 生产能力。 5.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是指垄断竞争厂商通过改进产品品质、精心设 计商标和包装和改善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手段, 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销售 份额。二、单项选择 1.A 2.D 3.B 4.D 5.C 6.D 7.D 8.B 9.B 10.D三、多项选择 1. ABD 2. AC 3. BDE 4. BD四、计算题40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解:因为 LTC = 0..5Q2 + 384Q 所以 LAC =LTC = 0..5Q+384 QdLTC = 0.0075 Q2-Q+384 dQLMC =因为需求曲线为 P = A-0.1Q 所以 TR = PQ = AQ-0.1Q2 MR =dTR = A-0.2 Q dQAR =TR = A-0.1Q Q根据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 MR =LMC 和 AR = LAC 得 A-0.2 Q = 0.0075 Q2-Q+384 A-0.1Q= 0..5Q+384 解得 A = 368,Q = 80 则价格为 P = A-0.1Q = 368-0.1× = 368-8 = 360 80五、思考题 1.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答: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 市场上有很多的生产者和购买者, 每一个生产厂商的生产规模都比较小, 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决策不会对市场产生影响,也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反应; (2) 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别的, 而这些产品彼此之间又存在某种替 代性; (3) 进入市场的障碍较少, 生产厂商和生产要素都可以比较自由地进出市场。2.垄断竞争厂商需求曲线有什么特征? 答: 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特点是每一个厂商面临着两条需求曲线,一条是厂 商期望的需求曲线 d,另一条是厂商实际的需求曲线 D。 厂商期望的需求曲线 d 表示的是预期行业中其他厂商的产品价格不对某厂 商的产品价格变动作出反应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厂商实际的需求曲线 D 表示的是行业中其他厂商产品的价格变动会对某厂41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商产品价格变动作出反应时,该厂商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3.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答:(1) 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SMC。 在短期均衡的产量上, 必定存在一个 d 曲线和 D 曲线的交点,它意味市场 上的供求是相等的。 (2)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R=SMC=LMC 和 AR=LAC=SAC。 在长期的均衡产量上,存在一个 d 需求曲线和 D 需求曲线的交点。第十一章一、名词解释寡头垄断市场中的厂商行为1.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2.卡特尔协议: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寡头厂商之间就产品的市场价格、产量 分配和市场份额的瓜分而达成的一种公开协议。进一步讲,卡特尔就是通过限制 产量、提高价格和划分市场销售范围的协议而形成的组织。 3.价格领导:是指在一个寡头行业中,由一家厂商作为价格领袖,决定商 品价格,然后其他厂商按此价格决定自己的销售价格。 4.成本加成定价法:许多寡头垄断厂商所使用的是成本加成定价方法。实 行这种定价方法有两个基本步骤:首先,厂商要估算出单位产量的成本;其次, 厂商在估算出的平均成本之上,加上一个通常按百分比计算的毛利(也称作加成 或赚头)。 5.博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 决策的均衡问题。 6.最优策略均衡:由博弈中所有参与者的最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就是 最优策略均衡。 7.博弈均衡:指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的这样一种相 对静止状态。 8.纳什均衡:是指在一个博弈均衡中,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 最优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均不改变各自的最优策略。42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二、单项选择题 1.A 11.D 2.C 12.A 3.C 13.C 4.D 14.A 5.D 15.D 6.C 16.C 7.B 8.C 9.D 10.B三、多项选择题 1. BDE 6. ABC 2. ACDE 7. ABD 3. ABD 8. ABC 4. BCE 9. BD 5. BCDE四、计算题 1.解:因为市场需求曲线为P=200-Q 所以市 场 总 容量 为 Q 0 = 200 ( 1) 每 个 厂 商 的 产 量 为 Q= Q 0 /4= 200/4= 50 ( 3) 行业供给量是 q= 3Q 0 /4= 600/4= 150 ( 2) 市场价格是 P = 2 0 0 - q= 200- 150= 502.解: (1)A 公司: 因为 PA=QA 所以 TR = 4800QA-0.2QA2 MR = d TR/ d QA =
QA 因为 TC=0QA+0.2QA2 所以 MC= d TC/ d QA = QA 根据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 MR=MC 得:
QA= QA 所以 QA= 4500 PA= ×4500 =
= 3900 B 公司: 因为 PB=QB 所以 TR = 4800QB-0.2QB2 MR = d TR/ d QB =
QB 因为 TC = QB+0.4QB2 所以 MC = d TC/ d QB = 600 + 0.8 QB 根据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 MR = MC 得:43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QB = 600 + 0.8 QB 所以 QB = 3500 PB = ×3500 =
= 4100 (2)这两个公司定价不同,所以两个企业之间存在价格冲突。 (3) 如果仅从价格上分析, 公司处于优势。 A 但在实际中, 企业竞争不仅仅是价格竞争, 而且要涉及到企业整体方方面面的考虑。所以,A 公司对 B 公司的定价反应还要 考虑其他因素,不能仅考虑价格差异。五、思考题 1.解释成本加成定价模型。 答:经验研究常常表明,许多寡头垄断厂商所使用的是成本加成定价方法。 实行这种定价方法有两个基本步骤: 首先, 厂商要估算出单位产量的成本; 其次, 厂商在估算出的平均成本之上,加上一个通常按百分比计算的毛利(也称作加成 或赚头)。2.解释寡头厂商之间的串谋及特征。 答:串谋就是寡头厂商以某种方式勾结在一起,使其共同利润最大化。串谋 的目的是使共同利润最大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串谋者(即寡头厂商)通常就价 格、产量和市场等内容达成协议,以便协调行动,共同对付消费者。串谋的形式 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非公开的。公开的如卡特尔,非公开的如价格领导。串 谋的首要条件是市场上的厂商不能太多,并且产品差别不能太大。 串谋一般具有不稳定性。当其中一家厂商采用秘密削价方法来扩大销售时, 就破坏了串谋的协议,串谋也就完结了。3.为什么每个卡特尔成员会有违背协议的动机? 答:每个卡特尔成员的利己动机和行为使他们心里各自有“小九九” ,每个 寡头都有自己的优势战略,使得卡特尔成员会或明或暗违背协议。4.厂商间关于分享研究信息、分担清除污染的费用以及避免供给短缺的合作协 议,为何可能促成他们达成削减产量和抬高价格的勾结性协议? 答:当合作协议的一方能降低厂商成本并且能增加收益,另一方违背协议将 使得成本大于收益时, 这时的均衡条件就是守约,并促成它们达到削减产量和抬44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高价格的勾结性协议。5.在价格领导模型中,为什么其他厂商愿意跟着支配厂商定价? 答:在价格领导模型中,其他厂商之所以愿意跟着支配厂商定价,是因为如 果不跟着降价,就会失去顾客;如果不跟着涨价,实际上就是降价,很可能引起 价格战。同时,一般说来,其他厂商规模较小,预测能力较差,如果跟着定价和 变动价格,就可以避免独自定价的风险。第十四章一、名词解释市场失灵1.反托拉斯法:是政府反对垄断及垄断行为的重要的法律手段,也是规范 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主体行为的根本大法,因此也被称为经济宪法。 2.外部性: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了影响, 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主体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因此而获得补偿。 3.科斯定理:如果产权得到明确界定,如果协商或谈判等活动发生的交易 成本为零或很小, 那么在有外部性效应的市场上,无论所涉及资源的产权属于哪 一方,交易双方总能够通过协商谈判达到资源配置有效率状态。 4.公共物品:同时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5.公共资源:也称作公有私人物品。它的特点是消费时非排他的,但具有 竞争性。 6.搭便车:某种事情产生了正外部性,周围的人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地搭了 这种正外部性的“便车” 。 7.信息不对称:指经济交易的双方对有关信息了解和掌握得不一样多,一 方掌握的信息多,一方掌握的信息少。 8.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 商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 9. 道德风险: 是指在达成协议后, 拥有信息多的一方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 来损害另一方利益的现象。 10. 委托―代理问题:当一方当事人(即委托人)雇佣另一方当事人(代理人)45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代表委托人完成某些任务时, 代理人可能不以委托人所请求的方式行为,且委托 人不能直接监督代理人的行为。二、单选题 1.C 11.D 2.A 12.B 3.B 13.D 4.C 14.A 5.B 15.D 6.B 16.B 7.B 17.D 8.D 18.D 9.D 10.A三、判断题 1. × 11.× 2. × 12.× 3.√ 13.× 4. √ 14.√ 5. × 15.× 6. √ 7. × 8. √ 9. × 10.×四、思考题 1.何谓市场失灵?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哪些? 答: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不少场合下会导致资源不适当配置,即导致无 效率的一种状况。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市场均衡偏离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情况。 微观经济学认为在一系列理想的假定条件下, 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可导致资源配 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但理想化的假定条件并不符合现实情况。以下这些情况 会导致市场失灵现象:不完全竞争、公共物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完全等。2.垄断为什么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答:垄断的存在造成价格相对比较高、而产量低,即厂商的产量低于社会最 优产量、其市场价格又高于成本。同时,垄断行业中存在技术发展停滞、寻租等 现象,又会造成更大的社会成本,如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社会福利受到损失 等。3.何谓外部性?其对经济效率有何影响? 答: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了影响, 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主体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因此而获得补偿。 微观经济学讲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会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 其实是假46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定经济活动不存在“外部影响” ,即单个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产生的私人利 益和私人成本就是社会利益和社会成本。 但在现实生活中, 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往往是不一致的。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 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活 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 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4.什么是科斯定理?如何理解明确界定产权的方法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影 响? 答:科斯定理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产权明晰,那么产权的 初始状态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例如,假定有一工厂排放的烟尘污染了 周围 10 户居民晾晒的衣服,每户由此受损失 65 元,10 户共损失 650 元。再 假定有两个解决方法,一是花 300 元给工厂烟囱安装一台除尘器,二是给每户 买一台值 50 元的烘干机,10 户共需 500 元。不论把产权给工厂还是给居民, 即不论工厂拥有排烟权利, 还是 10 户居民有不受污染的权利,如果听任市场机 制发生作用,交易费用为零,那么工厂或居民都会自动采取 300 元解决问题的 方法,因为这样最经济,300 元成本最低,表示资源配置最优。西方一些学者根 据科斯定理, 认为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是由于产权不明确。如果产 权明确,且得到充分保障,有些外部影响就不会发生。在上述例子中,只要产权 归工厂还是居民是明确的,则他们中任何一方都会想出用 300 元安装一个除尘 器来消除污染,即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就是说,在解决外部影响问题上不一定要 政府干预,只要产权明确,市场会自动解决外部性问题。科斯以前,以英国庇古 为主要代表的传统经济学家认为,解决外部性问题必需政府干预:出现外部不经 济时,要用征税办法,其数额应等于外部不经济给其他社会成员造成的损失,使 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出现外部经济时,用政府津贴办法,使私人利益和社会 利益相等,这样,都可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科斯定理是对传统经 济学观点的修正。5. 举出几个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的例子, 并说明这些例子中是否存在效率损失。47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答:汽车废气有负外部性,因为它产生了其他人不得不吸入的烟雾。政府努 力通过规定汽车的排放废气标准来解决这个问题,政府还对汽油征税,以减少人 们开车的次数。 狂吠的狗引起负外部性, 因为邻居受到噪音干扰。狗的主人并不承担噪音的 全部成本,因此很少谨慎地防止自己的狗狂吠。地方政府通过规定“干扰平静” 为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正外部性: 国家投资于国民教育最大收益在于培养和造就了人本身从而也使 国家和民族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整容和化妆也具有正外部性,美化环境。6.为什么高档商品几乎不出现在地摊上? 答:地摊市场给消费者的印象是出售低档商品的市场,因此消费者只愿意支 付低档品的价格。 这种价格对于高档商品所有者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即无利可图 或亏本, 因而他不愿意在地摊市场上出售; 即使消费者知道地摊市场上有高档品, 但由于关于产品信息的不对称会使消费者面临不利选择, 从而消费者同样不愿意 对潜在的高档商品支付比较高的价格,而只愿意支付它们的平均价格,最终均衡 价格将使高档商品所有者无利可图或亏本,高档商品退出地摊。7.何谓公共物品?有何特征?公共物品的生产为什么有市场失灵现象? 答:公共物品是同时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主要特征有三个。(1)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消费权为整个社会 共同占有, 并不排斥其他人对它的同时消费。 (2)非竞争性。 对某公共物品来说, 消费者的增加不会引起该种物品生产成本的增加。(3)不可分性。不能将公共物 品分割为可以计价的单位供市场销售。 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对私人物品的偏好程度可通过愿意支付的价格来表现, 使自己的消费达到最大满足, 从而市场价格可对资源配置起到支配作用。公共物 品由于不能细分, 因而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由市场价格来决定,价格机制 无法将社会对公共物品的供需情况如实反映出来。 如果要人们根据用价格所表现 的偏好来生产这些物品, 那么谁都不愿意表露自己的偏好,只希望别人来生产这48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些物品,而自己坐享其成,这样,公共物品难以足量地生产出来,其产量难以满 足社会的需要。8.以旧车为例简要说明逆向选择问题。 答: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质量差的商品将好的商 品排挤出市场。假设有一批旧车,每辆车的好坏只有卖主知道,要让交易做成, 最合理的办法是按平均质量水平定价。 这就意味着其中有些好车的价格被低估了, 从而卖方就不愿按照平均定价出售,或者卖方理性地抽走好车,让买主在剩下的 差车中任意挑选。如果买方明白这一道理,就不会接受卖方的定价,而只愿出较 低的价格。 接着这将可能导致另一轮的价格下降和好车交易受到抑制,最终的均 衡可能使所有好车都卖不出去。 逆向选择导致了市场交易的无效率结果,即交易 双方无法得到满意的成交量。9.用信息不对称原理说明假冒伪劣商品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答:信息不对称原理认为, 在购买者和销售者对于市场销售的商品都具有完 全信息的时候, 消费者可以根据产品质量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购买价格,此时不同 质量的产品相当于不同类型的产品,质量较差的商品不会影响市场效率。但如果 关于质量的信息是要花代价获取,则次货商品会影响到市场效率。当存在信息成 本时, 消费者可能很难确定这种商品是质量好的还是不好的,相反生产者却知道 商品的质量,这种信息不对称会给市场的有效运转带来很大的问题。 现在从一个例子说明假冒伪劣商品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假设有一种商品,高 质量的商品价格为 14 元,假冒伪劣商品价格为 8 元,假设两种质量的产品生 产成本都是 11.5 元,消费者根据平均销售质量来判断市场可获得的商品质量, 设高质量商品比率为 q,则消费者愿意对每个商品支付 p=14q+8(1-q)。在高质 量商品和假冒伪劣商品都生产的条件下, 完全竞争把价格确定为 11.5 元水平上, 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获得的平均质量的商品至少值 11.5 元,即必须有 14q+8(1-q) >11.5,只有这样消费者才可能购买商品。在这个市场上,均衡价 格为 11.5 元,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商品的平均价值在 11.5~14 元之间,存在 消费者剩余。从消费者角度看,最好的均衡是只生产高质量商品的均衡。由于完49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全竞争下,生产者剩余等于零,所以考虑生产者行为。设生产者可以在高质量商 品和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中作出选择,如果生产者采取竞争的行为,并相信自己 对市场价格和数量只有可以忽略不计的影响, 那么就会始终只想生产假冒伪劣商 品。但是,如果每个生产者都这样考虑的话,那么就只有低质量商品的生产,但 消费者对于假冒伪劣商品只愿意支付 8 元,所以不存在均衡。从消费者和生产 者行为可以看出, 假冒伪劣商品破坏了两种质量的商品的市场,影响了市场运行 的效率。50
《微观经济学》习题答案 - 梁悦&刘方军―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啦啦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