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老歌锦卅新兴工业纪录片茅屋飞出金凤凰

当前位置:
茅屋里飞出“金凤凰”
  据淮南报业新闻网报道,8月11日下午,家住凤台县顾桥镇寺西村大刘庄考生、年仅18岁的童梦圆接到北京大学发来的录取通知书,她以总成绩634分被北京大学文科录取。
  8月14日上午,当顾桥镇党委一班人得知童梦圆考上北大后,对此事非常关注,特地带上慰问金来到童梦圆家中慰问,并鼓励童梦圆在北大好好学习,感动得童梦圆和她的父母不知说啥才好。
  据童梦圆父亲介绍,这些年,除了种好地外,我们夫妻在本地打工挣钱全部供孩子上学。常言说的好:穷人的孩子早懂事。因为我家的梦圆从小就懂事,她知道父母对她疼爱有加,但她从不依赖父母。从小学到初中,对于她的学习我们夫妻过问的很少,但我们的观点是顺其自然,不要约束孩子学习。就这样,她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梦圆考入淮南二中后,她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顶尖,班里学生羡慕她,老师、班主任喜欢她。但到了今年高考时,老师和班主任问梦圆填报考什么大学,梦圆没加思索地回答道:因我的文科基础比较好,我准备报考北京大学文科。老师和班主任听后,信任地点了点头。就这样,功夫不负用心人,她以634分总成绩考取了北大文科,这对于我家人而言,即喜又忧,喜的是孩子考入高等学府,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事,如今却变为现实。忧得是孩子虽然考上了,但我们家经济却成了负担,愁得我们夫妻俩整夜没合眼。于是,我和妻子商量,就是砸锅卖铁、东借西挪也要让孩子上好这个大学,我们不能亏孩子呀!叙述着,夫妻俩掉下了眼泪。他们激动地说:“这下可好了,没想到镇党委、政府的领导知道俺孩子考上大学后,带来了慰问金,俺真不知怎样感谢党委、政府和领导的关怀呀!” (王玉进)
            编辑:
     
版权声明:
①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中安在线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须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支付稿酬或作其他相应处理。
24小时新闻排行
安徽国内国际
搜索热词        来源:360新闻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新形势下抓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思考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新形势下抓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思考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3:56:1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新形势下抓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思考
官方公共微信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四川省大英县的白角滩村是一个地处偏远山区的小村庄。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却有这样一个女人,她所饲养的山鸡不仅能飞会跳,而且还吃着五谷杂粮和滋补身体的中药材。她就是吴艳,她究竟是如何做到的白手起家,成了全国农村青年的致富带头人?敬请收看本期《流行无限》。(《流行无限》
吴艳 大山里飞出的“金凤凰”)
视频集介绍
国家/地区:
视频简介:
纪录片检索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四川省大英县的白角滩村是一个地处偏远山区的小村庄。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却有这样一个女人,她所饲养的山鸡不仅能飞会跳,而且还吃着五谷杂粮和滋补身体的中药材。她就是吴艳,她究竟是如何做到的白手起家,成了全国农村青年的致富带头人?敬请收看本期《流行无限》。(《流行无限》
吴艳 大山里飞出的“金凤凰”)
视频集介绍
国家/地区:
视频简介:
纪录片检索参观锦州苹果廉政文化展览馆&【手机随拍】
参观锦州苹果廉政文化展览馆&
&【手机随拍】
锦州苹果廉政文化展览馆前面的雕塑“人民的苹果”。该雕塑以当年辽沈战役中我人民解放军战士不吃老百姓苹果的场景为题材而创作。
& 锦州苹果廉政文化展览馆坐落在锦州苹果廉政文化景区,位于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善祥先生当年创办的“生生果园”中。展览馆总建筑面积逾2400平方米,内设“筚路蓝缕创‘生生’”、“苹果树下立丰碑”、“领袖名言传天下”、“‘两个务必’谱新篇”以及警示教育厅等展厅。追溯了“锦州苹果”的来龙去脉,回顾了锦州苹果之父、爱国民主人士李善祥先生开创锦州苹果种植历史先河的艰苦创业经历,收集和展出了当年解放军战士不吃老百姓苹果的真实感人的故事,展示了毛泽东名言提出的过程和重要价值,重点介绍与展示了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两个务必”这一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做出的独特贡献,以及建国以来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大要案典型案例和省内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
走进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铜质大苹果,这个大苹果还会转动,一面有以印章形式出现的锦州苹果廉政文化标识,另一面有锦州的区域图。
& &讲解员进行讲解
&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首次提出“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的名言
&筚路蓝缕创“生生”
这里回顾了“生生果园”的创办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善祥传奇的一生。
李善祥祖籍宁波镇海小港,是江南的一个小镇,他的家族小港李家从这里闯进大上海,被称为近代中国实业缩影。1880年李善祥出生在北京李氏官邸。此时,李氏家族经过三代人的打拼,已经成为申江首富。祖辈的艰苦创业经历,父亲的正直清廉,都在李善祥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也对他日后的发展形成了深深的影响。
& 李善祥年轻时的照片
&&1911年10月,革命党人举行武昌起义,李善祥参加了镇海起义,被推举为镇海县革命政府的首任民政长(县长),在就职大会上,李善祥发表了激昂的就职演说。
& 这是以此为题材的油画。
&&1912年李善祥来到锦州,从此以后的25年,他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开创了一条实业救国的道路。
日本侵略东北时,在大连、熊岳一带种植苹果树,再以每斤高出高粱米20倍的价钱卖给中国人,这种利用中国土地和劳力进行经济侵略的行为让李善祥忍无可忍,他决定在锦州创立一个中国人自己的苹果园。他倾其所有,创办了“生生果园”,开创了在辽西种植苹果的历史先河。
&“生生果园”是辽西地区历史上最早大面积实施科学栽培苹果的果园,是李善祥人生历程中最受人瞩目的创业成就。
&李善祥在果园中
& & 生生果园远景
生生苗果农园景观复原
& 生生果园果农曾经使用过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
李善祥有二子六女,其中5个子女、2个儿媳、3个女婿共10人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中7人参加了新四军。李善祥的革命情怀在他的儿女身上更加发扬光大。
长子李祖平全家的合影
为了支持岳父李善祥发展果业,大女婿从英国购买了5把象牙把的果树刀送给李善祥,这把果树刀李善祥一直使用。
&李善祥的二女儿李又兰与张爱萍将军日结为终生伴侣
1944年李又兰(左)与母亲邱天相(右)和儿子张翔(中)在镇海大契头相馆拍摄的照片
李善祥夫人邱天相为孙子李名非亲手缝制的布兜,布兜上“李名非”三个字为李善祥手书。
&三女李采芝(李锦)
1921年,李善祥与陈少亭、沈德福等合股创办了锦州历史上第一家生产酱油、豆腐乳等调味品的企业——万生酱园。图为锦州万生酱园遗址,位于现在锦州市锦华街。
&苹果树下立丰碑
这里展示了在硝烟滚滚的辽沈战役中,驻扎在这里的解放军战士在苹果飘香的金秋不吃老百姓苹果的感人事迹。
&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
&日,东北野战军25万大军向锦州城发起攻击。
日,攻打义县战斗中,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朱瑞将军壮烈牺牲。朱瑞将军是全国解放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
为解放锦州舍身炸碉堡的
&塔山阻击战中,孤胆英雄卜凤刚,他用
&&特等功臣梁士英&
&一枚手榴弹迫使124名国民党军缴械投降。
& 在辽沈战役攻打锦州中牺牲的烈士马云飞
&著名英模人物:张思德、董存瑞、节振国、赵兴元、郭俊卿、郅顺义、雷锋。
&北镇县支前模范佟玉兰
& 景观复原
此场景展示了在1948年秋,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前,东野三纵队(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集团军)某连严格遵守纪律,连老百姓带疤的苹果也不吃的故事。
& 国画《人民的苹果》
& 在苹果树下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的二十二团九连被师授予“军政两胜”连
& & 军营内的雕塑
& & 军营内的浮雕
&“仁义之师”锦旗,受赠者是原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十师。
&中档复制件
& & 第二展馆
在辽沈战役中,发生“不吃人民的苹果”故事的九连所在部队——第四十集团军,有着光荣的历史。
& & 第二展馆
& & 影像播放
日,《天津日报》关于九连的报道。
&主题景观墙
&领袖名言传天下
&&毛泽东主席一生当中一共有三次提“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第一次是在日党的八届二中全会当中,当时毛主席利用这段名言,教育全国的党员领导干部,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而此后在1971年和1972年又两次提及。最受我们关注和影响力比较大的就是在日建军节的过程中,当时是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为主的“两报一刊”进行了全面刊载,通过这样一次报道,在全国主流媒体中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影响。这是毛泽东主席在一生当中不经意之间唯一为一座城市做了最响亮的一次广告。
& & 参观第三展馆
&《毛泽东选集》1—4卷
&报刊文章:“两个务必”《与甲申三百年祭》
&七届二中全会影像播放
新中国反腐第一大案的犯罪分子 &
&张子善 & &
&张子善在公审大会上
&刘青山被押进会场
& 第一套人民币(旧币)币样
&刘青山任天津地委书记时的办公室(石家大院内)檐瓦
关于“三反”、“五反”的漫画
&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1972]28号文件》的批示中第三次提到“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名言,以此教育全国人民发扬光荣传统。从8月1日起,以“两报一刊”为代表的全国各大媒体展开宣传,领袖名言从此传遍神州。
& &参观第三展馆
&“两个务必”谱新篇
这里追溯了“两个务必”重要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这一重要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展示了锦州的廉政文化和经济发展。
&廉政名言,启示深远。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
& 高举旗帜 奔向复兴
&英雄城市 创造辉煌
建国以后书写辉煌历史。锦州市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国民经济的恢复、调整时期,创造了共和国数十项第一,改变了锦州地方工业的落后面貌。1966年锦州市被国务院命名为“大庆式锦州新兴工业地区”。
1954年,当开国元帅朱德品尝到锦州凌川白酒后,被优雅的陈香风味所吸引,亲笔题词:“南有茅台,北有凌川”。
&在设备简陋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高涨。
20世纪60年代的锦州陶瓷厂烧窑车间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了反映锦州新兴工业的纪录片《茅棚飞出“金凤凰”》
&工厂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广泛发扬民主。
锦州石英玻璃厂在棚子里用“土熔炉”搞试验,终于生产出各种规格的石英管和一百多种新型石英仪器。
&20世纪50年代的石油六厂
&全国第一支塑料花于1965年10月在锦州塑料厂诞生,这是当时的简易车间。
锦州电炉电机厂工人正在组装当时世界上只有几个国家才能生产的真空冶炼设备之一——电子轰击炉
&锦州无线电一厂职工试制成功了彩色电子密度仪
锦州新兴工业在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
& &滨海公路上的“跨海第一桥”
锦州阳光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获得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锭国家免检产品殊荣的高新技术企业
& & 锦州全景沙盘
& &锦州苹果廉政文化景区示意图
& &锦州苹果廉政标识设计说明
&毛泽东旧居
以上参观不仅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了与锦州苹果有关的故事与历史,更走进了一代伟人的一句名言所体现的一种伟大精神,和一座城市的一种独特文化。
警示教育厅
在锦州苹果廉政文化展览馆的二楼,有一个专题展厅——警示教育厅。
&&本展览通过对中国古代和近代监察制度的回顾,再现了我国历代监察制度和肃贪倡廉文化、理念、主张和举措的历史脉络;通过对古代和近代比较典型的一些廉吏和贪官的展示,形成了流芳百世的廉吏与遗臭万年的贪官的强烈对比,达到教育和启示后人的目的。通过对建国以来纪检机关查处的大要案典型案例的列举,呈现了一个个腐败分子违法和犯罪的事实及可悲的下场。
&走进警示教育厅首先会看到一个警世钟。
&警世钟上有八个大字:反腐倡廉,警钟长鸣。
&&中国的监察制度有2100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自战国时期草创、秦汉形成、隋唐鼎盛、元宋发展、明清完备,历代传承不衰……
&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
&监察机关及监察官的地位
& &监察监察机关的职权
中国古代监察官的管理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一大批敢于为民请命、嫉恶如仇、刚直不阿、清正廉洁、不惜丢官罢职、抛头洒血的清官廉吏。
& & 明镜高悬映廉吏
&西门豹 & &
& & & 范仲淹
司马光 & & &
&于成龙 & &
& & 郑板桥
& & 参观警示教育厅
& & 遗臭万年数贪官
&秦桧,南宋大贪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奸臣,因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而遗臭万年。右边是杭州西湖边岳王庙内的秦桧夫妇跪像。
&&&和珅,清代宰相,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最富的贪官。
中国近代监察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典型案例&
刘青山,原天津地委书记;张子善,原天津专区专员,日,因犯巨额贪污盗窃罪被判处死刑。此案件被称为“新中国反腐第一大案”。
&姜人杰,苏州市原副市长,日,因犯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被执行死刑。
& &刘志军,原铁道部部长,日,因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陈希同,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日,因犯贪污、玩忽职守罪被处有期徒刑16年。
& 辽宁省建国以来的重大典型案例
慕绥新,原沈阳市市长,日,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马向东,原沈阳市常务副市长,日,因犯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执行注射死刑。
&前车之鉴,警钟长鸣
&缅怀先贤,在于引以为荣,鞭策自己,学有榜样;历览众腐,在于引以为戒,警钟长鸣,自尊自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十年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