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现状怎么样?

全国咨询电话:400-
发表:010-
编辑:010-
|||||||||||||||||||||||||||||||||||||||||||||||||||||||||||||||||||||||||||||||||
中国论文资源库成立于1998年春。在两位清华教授的提议和大力支持下,三名致力于学术论文研究的博士,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创建了中国论文资源库。至今15年,中国论文资源库的专职和兼职团队已达400余人。
  中国论文资源库是一个论文发表服务平台。以庞大的期刊库为依托,为用户提供论文发表期刊信息咨询服务。期刊几乎涵盖所有学术领域,包括核心、SCI、国家级、省级等各个种类。
  中国论文资源库是最受欢迎的论文发表与论文编辑服务网站。
  中国论文资源库自1998年创建以来,注册用户量已突破263万人,并帮助近400多万人次顺利发表论文。15年来,中国论文资源库始终遵循热情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宗旨,深受广大网民青睐,是目前国内论文行业,规模最大、服务人员最多的正规注册网站。&
中国论文资源库微信公众平台
手机登录中国论文资源库移动网站
& 刍议《人民日报》新浪微博运维现状
刍议《人民日报》新浪微博运维现状
00:06:02&字体:&&&&&
摘 要:摘 要:从微博开通到现在,诸多重大事件中,都可以在微博上看到《人民日报》的“声音”。《人民日报》官方微博长期位居新浪微博风云榜排行榜报纸媒体第一位。《人民日报》新浪微博何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除其本身的中央党报性质,还有哪些因素成就了现在的成绩?笔者将从微博定位、制度保障、内容选取和编辑、互动策略等四方面对《人民日报》新浪微博进行具体分析和解读。
关键词:关键词:权威声音、主流价值、清新表达
定位,是微博内容发布最重要的选择标准。定位清晰,可以形成相对稳定的风格,便于受众认知和选择。《人民日报》是典型的中央党报,是政府代言人,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职责。在报纸日常发行中,其受众主要为党政机关,行文风格较为正式、严肃,内容更是四两拨千斤,是社会的风向标。开设微博,首先要放下向下看的态度,《人民日报》微博定位“权威声音、主流价值、清新表达”,以“参与、沟通、记录时代”为标签,既符合中央党报的定位,又充分表达了将遵循微博传播特点进行信息传递,以平等的姿态与网友沟通交流,做一个历史的参与者、记录者。
制度保障:成立专门的微博运营室,报社领导直接指导
根据《2012年媒体微博运维年度报告》显示,媒体微博粉丝“80后”占比超过50%,“90后”占比为33.9% 。另有调查显示,新浪微博中,“80后”、“90后”、“00后”用户占92%。鉴于微博的用户主要为年轻人,《人民日报》从各部门抽调了一批年轻的记者编辑,从2012年4月份开始组建专门的微博运营室,有8个人的编制,微博运营又有报社领导直接指导,报社强大的采编团队是其丰富的资源库,既有记者的最新现场报道,又有评论部的微评论。
1. 内容以资讯为主,来源多样
&&& 据《人民日报》微博运营室主编王舒怀介绍,其新浪微博上线前4个月,累计发布3399条微博,内容主要是从《人民日报》和海外版、子报刊摘编,从采编部门和国际分社发回的信息中摘编,还有其他渠道获得信息摘编。前两部分占比超过所发布内容总量的80%。
《人民日报》新浪微博内容以资讯为主,来源多样,既有微博编辑对社会热点和各类有看点新闻的摘编,满足不同群体对资讯的需求,又有来自记者的现场简讯、报道和短评,时效性极强;还有来自行业协会的供稿、贴心的生活服务类信息等。
2. 内容编辑:特色栏目+多方式呈现+亲切的文风
《人民日报》新浪微博有三个做得比较好的特色栏目,分别是“微议录”、“微评论”、“你好,明天”。“微议录”是“【标题】+以一句话概述编辑对该话题的态度+感谢网友参与,@各位评论获选的网友+长微博对网友的具体评论进行摘录”。“微评论”是发挥《人民日报》一贯的评论优势,对重大事件、热点话题进行评论。“你好,明天”已经成为《人民日报》新浪微博的招牌晚安贴,有网友甚至说“不看【你好,明天】,都睡不着觉”。“你好,明天”,对当天热点事件有选择地进行点评,并配以温馨的图片,将“权威声音、主流价值”和“清新表达”恰当地结合。
内容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文字、图片、视频、链接、长微博的任意组合,但其微博内容呈现形式有几个共同特点:第一,每条都以【……】形式开头,清晰地展现出这条微博的主题。第二,微博内容必不可少两个元素,或是文字+图片,或是文字+视频,符合微博用户有图有真相的阅读需求。同时,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浏览中,微博用户已经厌倦了全是黑压压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可以调节阅读者的视觉感受,提高阅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三,几乎没有“直接的”转发,即使是来自其他官方微博的信息,也会以其微博的固定格式加以编辑,在微博最后注明信息来源。
文风亲民。《人民日报》给人固有的印象是严肃、正统,而其新浪微博的文风十分亲民,生动活泼又不失稳重。例如日21时54分发布的这条:“【嗨,在干吗呢?】据说哈佛有这么个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义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会向你招手。看完这条微博,您有何感想?”还配有一个小男孩在思考的图片。其转发量达到3798次,评论数达到803条。
3. 发布时间具有持续性,发布频率适时调整
发布时间一般从星期一到星期天,从早上7点持续到晚上23点半左右,每小时至少有一条微博,在高峰时段可能会有四五条,有突发事件时会有所调整。持续又不频繁,既能时刻提醒微博用户该微博账号的存在,有利于培养与微博用户的情感联系,又能保证在重大事件中不缺位、不失声。
互动策略:固定栏目+微博矩阵
&&& 《人民日报》新浪微博,与微博用户的互动主要为“微议录”栏目,将微博用户的评论进行选登。微博用户看到自己的评论被《人民日报》微博选入“微议录”时,就会积极转发,形成良好的二次传播。而对于网友的评论,在笔者所翻阅到的微博评论信息中,没有直接的回复。
其与子媒体的互动
成为本站注册用户,能看到更多文章内容,老用户请登录,新用户请
经济管理 > 经济管理 >
主办:沈阳日报报业集团
期刊简介:
《青年科学》杂志创办于1980年,是沈阳日报报业集团主管并主办的综合性期刊,2013年1月正式批为半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 21-1202/N 国际标准刊号:ISSN ,邮发代号:8-140,全文被知网、龙源、维普、万方等收录
免费电话:400-
咨询QQ:;
投稿邮箱:
创作发表提交
创作发表说明
1. 如果您没有,还要评定职称,需要,请联系我们,或填写上面的表单,客服人员会及时处理;
2. 教授、博士等专业人员,专业的高品质把控;
3. 合作期刊,全国最全,与杂志社关系稳定,保证刊期。---07月05日 09:24人民日报:裁判轻则被骂重遭殴
来源:人民网
  如果不在改革的路上勇敢尝试,不给年轻裁判机会,中国裁判在赛场上将永无出头之日,赛场内外关于裁判的争议也将永远不会休止  山东鲁能队与贵州人和 队的中超比赛已经过去两天,但余音未平。鲁能队教练、队员及工作人员在赛后与助理裁判詹炜的冲突仍在持续发酵,谁是谁非莫衷一是。  抛开是非曲直,单说詹炜在作出客队不利判罚后的种种遭遇,就可以清晰显现出中超赛场裁判执法的残酷处境——每当出现争议判罚,轻则被球员指责谩骂,重则招致围攻推搡。球场规则被肆意践踏,裁判的权威性荡然无存。习惯了在球场上指指点点、不服不忿的中国球员,最终在国际赛场会吃亏的。  本赛季的足球职业联赛,关于裁判的争议不少,甚至话题已经延展到赛场之外。去年年底,中国足协聘请原加拿大足协裁判办公室主任刘虎担任中国足协裁判办公室主任,谁知上任不到半年,这位新主任就遭遇质疑声,从履历造假到改革失当,承受的压力,不比赛场上受到围攻的裁判少。  裁判圈一直是中国足球“重灾区”,不进行改革,必然难以与联赛职业化匹配。中国足协从海外聘请刘虎,除了对其能力方面的看重,也因为其一直远离中国裁判界,与各方利益并无纠葛。  刘虎上任之后,一系列改革措施颇有声势:缩减裁判评议组,并让资深裁判负责牵头;建立各级别裁判长远规划,出台全国统一教材;重用本土年轻裁判员;退休裁判可以继续执法;女裁判可执法男足职业联赛。改革释放的信号足够积极,但也不可避免地会损害到一些人的利益。此外,改革之中,出现问题在所难免。但凭此就对刘虎全盘否定,甚至人身攻击,实在有失偏颇,也是对足球改革潮流的阻挡。人民日报微议录:“捧养时代”,怎么引导孩子
&&&&来源:&&&&
&&&&&&字号
  最近,有网友晒了一张“二胎保证书”,内容是父母向8岁半的女儿保证永远最爱她,才被应允再生一个。许多时候,父母面对孩子近乎任性的要求,拿不出办法只能违心妥协,这不得不说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现如今,许多家长对孩子是“捧着养”,全家围着一个孩子转的情形并不少见。在这种大环境下,家长该如何做好必不可少的观念引导?本期“微议录”摘编了几位网友的亲身经历和认真思考,与大家分享。
  参与互动,请关注“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或扫描二维码。
  来稿请寄:或传真至(010)
  ――编&者&
  生活历练是最佳养分
  孩子的成长,其实是对生活的体验过程。该孩子做的事,家长不能越俎代庖。否则,孩子就不可能体悟到其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小时候“缺课”,长大后也得在“跌打摸爬”中补回来。
  陪孩子一起成长,是现代家庭教育的共识。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引导。我喜欢读书、写作,每当在报刊发表小作,我都让女儿看。女儿一看到我的名字,总会高兴地叫出声,也有兴趣认识其他的文字。我有晚上看书的习惯,她也常常睡觉前看童话故事书。幼儿园老师夸女儿懂事、学习好,问我是否在家给她补课,我笑着说:“她是我的小粉丝”。
  “捧着养”的时代,孩子容易变得任性、难以自立。为了让她形成准确的自我认知,我鼓励她自己整理书包,教她如何打扫卫生,晚饭后一起散步,夏天带她爬山。充实的生活“历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养分。
  ――@雒会龙&
  隔代教育要形成共识
  在小外甥的教育问题上,隔代溺爱着实困扰了姐姐好一阵子。由于工作繁忙,平常老人看护孩子的时间居多。“不惹孩子哭”的管教理念,直接导致了溺爱,要买啥就买啥,想玩啥就玩啥。
  有时候,对孩子“不懂事”的纵容容易过界。比如孩子摔跤了,奶奶则归咎于地板太滑,还拉着小外甥踩地板泄愤。三番两次下来,外甥就很少看见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姐姐耐心细致的劝导,却比不上奶奶的几块奶糖。一旦言辞稍显严厉,小外甥便哭着鼻子去找奶奶,结果反而是姐姐被“说教”一番。长此以往,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家庭教育达不成共识,真正的引导根本无法形成。姐姐经过大半年的诚恳沟通,做通了丈夫和老人的思想工作。此后,在家庭教育上,姐姐、姐夫唱了主角,观念引导更加合理,小外甥的一些错误想法和行为,很快在无形中得到了矫正。
  ――@To&be&slowly&
  不要无原则地“比”着养
  亲戚有个聪明、可爱的男孩,为了不落人后,什么都要给孩子最好的,不敢有半点疏忽。我有时劝他们,不要太在意简单的物质比较,他们却认为,就这么一个孩子,只要家庭条件许可,肯定不能让孩子过得比别的小孩差。
  看见有人吃进口奶粉,他们四处找关系托人从香港、日本带;有人报钢琴班,赶紧去报了钢琴班、舞蹈班、美术班……孩子不管有什么要求,都尽一切可能满足。现在小孩已经7岁了,虽然多才多艺,但虚荣心特别强,自我管理能力差,动不动就摔东西、耍赖、打人。这和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
  并非在孩子身上花的钱越多,孩子的成长就越出色。家长还是应当多教导孩子,如何更好地为人处世。在日常生活中,不妨让孩子多参与买菜、做饭、洗衣等家务活动,多教教他们怎么与邻居小孩、同学相处,这比什么都给“最好的”更重要。
  ――@付冬民&
  《 人民日报 》( 日 05 版)
(责编:袁勃、文松辉)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观点集粹|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免费师范毕业生,你们还好吗
――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之一
方增泉&祁雪晶&郑&伟&张&晶
&&&&来源:&&&&
&&&&&&字号
原标题:免费师范毕业生,你们还好吗――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之一
提高农村中小学的质量,事关义务教育均衡,事关教育公平,其中,农村教师的水平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事实上,农村教师队伍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平均年龄偏大、待遇相对缺乏吸引力、美术音乐等学科开不起来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怎么办?免费师范生政策就是国家的重要应对举措之一。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7年来,教育部属师范院校和地方师范院校积极投身其中,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很正常,新生事物总是无法尽善尽美。
好事需要办好。为此,从本期开始我们连续两期刊发免费师范毕业生发展调研报告,以期推动免费师范生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为提高农村中小学质量尽力。
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此项政策自实施以来,取得显著成效。年,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招收近8万名免费师范生,目前已有4.5万名免费师范毕业生走上中小学任教岗位,其中90.8%到中西部任教。
在中央政策的示范引领下,全国有22个省(区、市)开展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每年约有3万名师范生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群体已经顺利完成教育硕士学习。我们通过追踪式的问卷调查,对2011届、2012届、2013届免费师范毕业生进行了连续三年的问卷施测,参加调查的有效人数共有1060人,均为已攻读教育硕士人员。
师范生性别“阴盛阳衰”
六成免费师范生来自农村
近三年,免费师范毕业生的男女构成比例相对稳定。女性占多数,约为七成。三年来,男生比例略有上升,但涨幅不大。师范生中“阴盛阳衰”的现象已经延续多年,免费师范毕业生也是这样,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师待遇低、发展空间受限,还有传统观念的影响。
免费师范毕业生家庭成分构成相对稳定,城市生源占四成左右,乡镇和农村生源为六成左右,这表明乡镇、农村为免费师范毕业生的主要来源地。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与城市一样,更多体现的是精英选拔取向,几乎所有的教师和家长都有“跳龙门”情结,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考上大学,离开农村”来激励孩子。这种“离乡”教育,无形中给来自农村的师范生制造了一种“回乡即失败”的心理压力。在访谈中,多数免费师范毕业生面临着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我想上大学,就是为了离开农村到城市去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却要面对“我是免费师范毕业生,必须回生源地就业”的现实抉择。
学历、政策、编制成就业拦路虎
就业多集中重点学校,县镇农村下不去
免费师范毕业生能去自己期望的地区从教的比例不到40%,超过60%没能去成自己期待的地区。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师范生的就业之路也变得愈加崎岖:省会学校招聘提高学历门槛,非研究生不招;要与大批优秀的非师范生同台竞争;甚至要与有工作经验的优秀教师竞争。
免费师范毕业生中未能去成期待地区的原因中,就业单位限制(主要是学历限制)占据首要因素。政策限制是免费师范毕业生未能去成期望工作地区的主要原因之一,政策限制中不允许跨省就业是限制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没有编制,在这三届免费师范毕业生中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近20%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因没有编制而没有去成期待的地区从教;除此之外,生活成本高以及亲友反对,也是免费师范毕业生未能去成期待地区从教的重要原因。
免费师范生政策制定之初,规定免费师范生就业有编制,但在具体执行上,各个省份实施力度不一,落实到具体用人的中小学更是情况复杂。2011届、2012届、2013届免费师范毕业生中,分别有11%、19%和15%的比例无编制。落实编制还涉及岗位的空缺以及各地教育、人事、财政部门的全程参与,需要给予重视。
免费师范毕业生的主要从教层次为高中,有80%左右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在毕业后执教高中,约有20%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执教初中,执教小学及以下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所占比例极少。免费师范生执教的学校层次主要为省级示范学校,最高为62%,其次为地级示范学校,所占比例约为20%。
有一半左右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希望从教年限为3年至5年,三成左右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希望从教的年限为3年以下,期望从教年限在5年以上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只在二成左右。
六成以上师范生未评职称
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
免费师范毕业生中,有六成到七成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未获得职称,而在获得职称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中,所获职称主要为中教二级,占全部的二到三成之间。2011届、2012届、2013届师范毕业生中,工作一年后获得中教二级的比例分别为29%、27%、22.2%,呈下降趋势。
70%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任教1个至4个班级,约一成到二成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任教5个至9个班级,甚至有部分任教10个班级以上。2011届、2012届、2013届师范毕业生任教的学生班额,分别为56、53和77人。他们在就业后,立即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工作压力巨大,教学创新的空间和余地比较少。
在本科阶段免费师范毕业生认为可以改进的措施中,超50%的毕业生认为教师技能训练和增加实习实践机会需要加强;约48%的毕业生最希望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过程中能够在课堂管理策略方面获得提升,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有的认为在具体工作中有些力不从心。
免费师范毕业生工资水平整体构成比较稳定,2011届、2012届有超过一成毕业生每月工资不足2000元。三届毕业生中工资收入在元的比例分别为52%、45%、45%;工资收入在元的比例分别为20%、29.8%、24.5%。只有15%在4000元以上。免费师范毕业生反映的生活困扰主要为经济收入困扰,三年来均超过七成,其次为住房问题,超过五成,其中住房问题的困扰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 人民日报 》( 日 18 版)
(责编:贺迎春、熊旭)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日报海外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