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尔斐金秋助学金申请书范文文

他现在都这么红了,观望了好久,决定来答这个题。&br&&br&&b&一.李志.mp3&/b&&br&对我影响最直接的就是他的歌,歌词和旋律。让我觉得原来歌词还可以这么写。&br&”雾气穿过她年轻的脖子“&br& ”夜 浓雾渐升 越来越遥远城市的灯“ &br&”兄弟在玻璃的建筑里,我在潮湿的路上“&br&”想念着你,忽明忽暗“&br&”走过了人心的背后和白云苍狗“&br&&br&越琢磨越觉得这些字眼太美妙了。&br&&br&&b&二.李志.txt&/b&&br&《艺术人生》《巡演日记》还有博客里的文章,我甚至觉得李志的文字比他的音乐更让我折服。&br&贴两篇文章:&br&-----------------------------------------------------------------------------------------------------------------------&br&《奶奶》&br&去年11月5號中午在西寧下車,易磊把我接到賓館,放下東西吃飯的時候我爸打來電話,說奶奶去世了。第一個電話訂機票,第二個電話通知老林,第三個電話向蘭州主辦方致歉,第四個電話讓朋友幫我把車開到祿口機場。像一個程序員,腦子清楚,邏輯正確,步驟穩健。像一個禽獸?可又能怎樣。難過?哦,難過有什麼用,死了就死了,能怎樣。我不能證明活著比死了幸福,我再也沒見到那些死去的人。難過也就只是難過,它意味不了什麼,它什麼都不是。&br&&br&作為長孫她偏愛我三十二年,我至今也沒有辜負她的期望——除了結婚。她愛我,我愛她。她為我做飯洗衣,我有時間去看她,陪她曬太陽,給她買吃的,聽她說話。我們的血緣決定了我們做的每件事情都是合情合理的,都是愛和被愛,都是幸福。現在沒有了,那就沒有了。&br&&br&出去巡演之前我回老家看了她,這幾年老年癡呆越來越嚴重,但每次都能認出我。姑媽開玩笑說:快起來,給孫子做飯。她面無表情。我像以前一樣摸著她的手,說出差回來再看她,她面無表情。我覺得這是最後一次見她,沒想到真準了,從西寧趕到村里已經是晚上一點多,她躺在床上一動不動,面無表情,親戚們圍著討論事情。我磕了一個頭,看見走的時候給她買的水果還沒吃完,眼淚忍不住掉了下來。&br&&br&那幾天我在他們的指導下,作為長孫引領著各種儀式,面無表情,機械麻木。活著的時候我們都愛她,孝順她。死了的時候我們辦的體貼風光。在殯儀館排隊等待進火化爐的時候,小叔叔一直抱著奶奶哭。我出去轉了轉,濃霧正在散去,抽了根煙,遇到小學同學,他也來送葬。骨灰盒最後埋在村子邊的墳場,在一段彎曲的河道湖泊旁。人們漸漸散去,我一個人躺在稻田裡。我把她送走了,就像小時候她牽著我的手,穿過稻田,一起回家。&br&&br&今年的11月5號中午我從揚州開車回南京,再從南京開回金壇。在路上我想起奶奶,一年過去了,我很想她。&br&-----------------------------------------------------------------------------------------------------------------------&br&《同一個世界》&br&從浦東機場出來後直接去了上海火車站,沒趕上末班高鐵,買了一張終點站是阜陽的硬座。除了問你去哪的人之外,廣場上什麼都沒有,連“發票發票”都沒有。我上樓進入候車室,在安檢的地方被擠得東倒西歪。三三兩兩的大媽把發光的兒童玩具擺弄一地輕聲叫賣,廁所裡大家東張西望的抽煙。透過玻璃,年輕的女營業員在整理一天的貨架,時而在紙上寫些什麼。書報攤還是一如既往的出售那些宮體秘聞和海軍知識。空地上有人躺在席子或者報紙上睡覺,但都看不見臉。&br&&br&火車準點發車,伴隨著樂曲,廣播裡說:今天的播音到此結束。車廂裡滅了一半的燈,大家東倒西歪的睡去。上海到南京之間一共停了6個站,每站都有人上車,他們長得差不多,穿的差不多,拎著的無非是棉胎台式電風扇,還有裝在空油漆桶裡看不見的傢伙什。他們滿頭大汗小心的把睡著的人的腿撥開,或者說讓一讓。每過二十分鐘列車員會推著小車叫賣一次香煙飲料方便麵,當然還有15塊錢的盒飯。&br&&br&對面三個小伙子剛從崑山的工廠實習結束,一個在看《青龍幫》,一個在看《李嘉誠做人做事做生意》,一個在玩手機。隔壁的大媽抱著睡著的小孫子和別人說孩子多麼的聰明,她穿著短襪和涼鞋,襪子上還有一些圖紋。兩個穿著牛仔褲的小姑娘沒有座位,一直低估著方言,大概意思可能是對廠裡的伙食不滿意。有個小伙穿著皇馬的隊服,還有一個人一直沒有說話。&br&&br&期間我可能睡了一個小時,有點冷就起來在車廂裡走動了幾圈,所見大概也都是差不多的情形,倒是列車員友善的和我開玩笑。從南京站出來的時候一擁而上好幾個司機搶著幫我拎行李,一聽說我要打表,大家又散了。還好出租車站點不需要排隊,很輕鬆的上了一輛車,司機說她已經等了一個多小時了,今天的人特別少。我說你一個小姑娘開夜班車家裡放心嗎,她笑了笑說生活嘛。城西幹道大修,城東幹道隧道封閉,在我的指揮下繞了又繞。說起南京前段時間下了好多雨,說起最近很熱。下車的時候給她5塊錢小費,她堅持沒收。&br&&br&回到屋子,我把所有的門窗和燈都打開,想起這二十多小時的旅程。很難相信這是同一個世界。&br&-----------------------------------------------------------------------------------------------------------------------&br&&br&&b&三.李志.价值观&/b&&br&在他身上学到了认真二字。&br&跟黄牛死磕,演出准时开始,巡演拉一卡车设备全国到处跑,维权。&br&当其他音乐人忙着签约接广告接演出的时候,他却在和这些事情较劲,事实证明,这样的较劲成就了他。&br&&br&&b&四.李志.装逼&/b&&br&比如对音乐节现状的评价&br&比如对同行对歌迷的评价&br&比如演出时说的一些话&br&爱憎分明,不去讨好谁,敢说真话&br&&br&大概就是这些吧,可能也没怎么写清楚。&br&&br&09年我高中毕业暑假,自学吉他。一个朋友推荐了他的歌,当时草草听了几首,没当回事。&br&大学生活开始之后,我找人组了乐队,逐渐开始关注中国的地下乐队和民谣歌手,看他们演出的视频,模仿,翻唱。这期间我才真正开始关注李志。&br&&br&在那两三年的时间里,如果李志是一坨屎,那我就像一只苍蝇。&br&&br&扒完了他所有的歌;&br&把他博客里的全部文章拷贝下来装进手机里,一遍遍的看;&br&在QQ上和他聊天扯淡静静的听他装逼;&br&在豆瓣“李志装逼”小组和大家逗趣,当时小组里还掀起过一阵“留下你的电话,我唱李志的歌给你听”的活动,我唱过几次,好评如潮(臭不要脸);&br&在现场或者视频里看了他的演出,我都会发短信给他,提些建议,有时候不回复,有时候回复谢谢;&br&从大理打架事件到焚碟事件,从《你妈逼》出版到自由定价巡演,从虾米维权到梦想罢演,几乎关注所有关于他的一举一动。&br&&br&在微博上发布过“李志歌迷的自我修养”汇报考试&br&&img src=&/c0a130bfed_b.jpg& data-rawwidth=&435& data-rawheight=&16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5& data-original=&/c0a130bfed_r.jpg&&&br&翻唱过《关于郑州的记忆》&br&&a href=&/dalizhaoxiang/demo/?spm=a1z1s..DVeC2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dalizhaoxia&/span&&span class=&invisible&&ng/demo/?spm=a1z1s..DVeC2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在专辑《1701》发布前10天,我翻唱了枪版的《定西》&br&&a href=&/dalizhaoxiang/demo/?spm=a1z1s..DVeC2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dalizhaoxia&/span&&span class=&invisible&&ng/demo/?spm=a1z1s..DVeC2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img src=&/222e8b8c0cad5c3abceea8d_b.jpg& data-rawwidth=&1048& data-rawheight=&4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8& data-original=&/222e8b8c0cad5c3abceea8d_r.jpg&&李志以前的博客,大部分人可能没见过。&br&&br&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会默默的站在角落看他的演出,不POGO也不合唱,也不发一条朋友圈。
他现在都这么红了,观望了好久,决定来答这个题。一.李志.mp3对我影响最直接的就是他的歌,歌词和旋律。让我觉得原来歌词还可以这么写。”雾气穿过她年轻的脖子“ ”夜 浓雾渐升 越来越遥远城市的灯“ ”兄弟在玻璃的建筑里,我在潮湿的路上“”想念着你,…
题主,希望你能认真看看我的答案。&br&&br&你的月生活费只有800,可以想见你的家庭经济不宽裕,而且你没向家里多要,你是懂事的,这让我很感动。&br&&br&有的答主让你认真念书别关心外表,我同意一半,学习当然重要,但是尤其从大学开始,每一天都是机会,每一天都可能遇到想要过一辈子的那个人,所以每天都要看上去合适。虽然很多知友高呼女权,但通常女人这一生,出生给了第一次机会,伴侣是第二次机会。分分钟都要把握。&br&&br&有的答主让你用800块好好吃饭,衣服和其他用品回家让妈妈掏钱买。哈,这样的答主很天真很萌,题主你的家境恐怕不允许。&br&&br&还有答主给你介绍了怎么认真地化妆打扮,你的经济和时间真的不允许你那么做,我也不希望你那么做,画着浓妆的姑娘通常都不怎样,他们不适合只能靠自己的普通家庭孩子。&br&&br&没错,我反复在提你的经济不允许。没错,这是现实,是改变不了的先天残疾。&br&&br&我有很多话想和你说,又该怎么和你说呢,我还是说个故事吧。&br&&br&我大学时候有个舍友,她来自山区,是我们学校的调配生,父亲念过小学一年级都在沿海打工,母亲大字不识在家里务农。她的生活费是每月400,你没有看错,就是400。&br&她满腔热忱地来到大学,预备开始连续剧里精彩炫目的大学生活,加入社团,谈恋爱,追逐理想。&br&&br&可是很快她就发现人与人的差距是很大的,同寝的女同学父亲开着大奔送来上学,母亲会定时来换洗床单,身上的连衣裙是自己几个月生活费的价钱。而自己是一个人来学校,30元一件的地摊货都没有几件。&br&&br&别人都嫌弃食堂难吃,几个人一起去炒菜馆子拼桌吃。&br&可她呢,&br&早饭:4毛一碗的菜稀饭+5毛钱的肉包。有时候直接买个4毛钱的大馒头到教室接免费矿泉水喝。绝不会超过一元钱。不怕你见怪,连豆浆都不舍得喝。&br&午饭:1.2元一份的素菜+4毛钱(2两)的米饭,1.6元。当然一周会有两天中午要一份2.5元一份的肉丝吃。女生生理周期前会很饿,她平时这么节约更加缺营养,太饿的时候会加一个菜4两米饭,吃好几口饭才吃一口菜。&br&晚饭:要么和早餐一样,要么一份1.5元的素面。&br&&br&就算是400每月,她还要省出钱交电话费和买日常用品,甚至还能省出一条廉价到掉渣的连衣裙。&br&但是我听每次她和家里打电话都说钱够用。电话那头,农村女人说话声音很大,整个宿舍都能听见。&br&&br&大一开学不久宿舍说出去搓一顿,AA。她很犹豫又不想不合群,就去了。&br&那天吃的冷锅鱼,自助餐的一种,16元一位,其他5个女孩子都叫了饮料,她说她喜欢喝茶,饮料要另外付钱。&br&&br&后来大家知道了她的窘迫,出去吃饭也就不叫她了。包括逛街。&br&她学习很认真,每天早早起床,洗漱完就去操场边跑步边听听力。她的MP3没有显示屏,订学习资料送的。跑完步就回宿舍叫大家起床,然后自己提水壶去接免费的开水,顺道吃早饭也帮起不来的室友带早饭。再回宿舍拿课本去上课。&br&&br&其实同寝的有两个女孩子很不喜欢她。理由是她生活得太积极。&br&&br&每次口语课几乎只是她一个人和外教交流。大一的时候她的英语口语,大家都知道日本人说英语的感觉吧,她就是,来自小县城,语法和听写还勉勉强强,口语一塌糊涂。她一发言就有很大片的笑声。她非但不退却反而更加爱和外教说话,下课了还在交流,上下楼梯边走边说。洗衣服和洗澡都在练发音。后来毕业的时候她已经是外教最喜欢的学生了,纯正英式发音。&br&&br&大一的时候她很顺利地拿到了几千元的助学金,那时候宿舍就她没电脑,她想买,但光是助学金不够。&br&400块生活费终究是省不下来钱的。她开始做兼职。&br&那时候不比现在,站一整天发传单60元,这种工作还不是每天都有,况且除了周末,每天都有课,她是万万不愿意逃课的。&br&后来终于找到了一份周一到周五晚上上班的小学辅导班,就是看管小朋友做家庭作业。每个月能拿到1800。她开心地给父亲打电话不用再寄生活费了。&br&在大一结束的时候她终于买到了一台联想笔记本电脑。&br&&br&记得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她留了一个很土的厚厚的妹妹头,为了省钱,她整学期没去剪过头发,刘海长长了就用钢夹夹上去,后来就变成了一个清爽的马尾。洗发水是9.9的飘柔,香皂是不到4元的六神。她刻意爱干净,很怕室友嫌弃她,她洗头洗澡很殷勤。发质很好,又粗又黑。&br&&br&大二的时候她上公选课喜欢上一个城里男孩,那男生热情开朗是学生会的活跃分子,又爱打篮球,花团锦簇,她明显很喜欢,望着那个男孩的时候两眼放光。但是她连开口问好的勇气都没有。&br&&br&之后她开始讲究起自己的外在来。在熄灯之前她也会开始折腾明天要穿什么了。她本就瘦,虽然不白,但也不黑。有天看她拿了一件衣服在镜子面前比划时黯然神伤。终于她开口了:“我想买衣服,你们可以陪我吗.&&br&&br&那之后,她开始用洗面奶,用超市里面便宜的水乳,会在床上绷腿塑身形了。衣服也多了,贵了。虽然一开始搭配常常会不伦不类,后来总算得心应手了。她变成了一个外型上很顺眼的女孩子。有天辅导员当着全班夸她漂亮,说她和刚开学的时候已经是两个人了。我看见她脸上的红晕和眼里的光。&br&&br&可是,他喜欢的人还是在她变得足够美之前有了女朋友。&br&&br&知道消息的那天她跑了无数趟,从六楼上上下下提着大家的水瓶去接开水。宿舍楼没有电梯,开水房也不算近。&br&&br&那之后她更加努力的学习,玩命地学习,轻松过了专八。日语过了2级。变得自信,冷静又主动。偶尔也会逃课了,做了有钱人家高中生的家教,按小时计费。&br&&br&她大二开始不再申请国家贫困生助学金,因为她年年都拿了学校的奖学金。有次还拿了国家奖学金。宿舍里那两位看不起她的大小姐也对她只有敬佩了。&br&&br&当然,她身上狭隘的东西也有,比如,她觉得抽烟的都是坏女生,过早有XING生活的女生都是坏女生。&br&&br&但是这一切都不影响她给题主的榜样力量。&br&&br&她以优秀的成绩毕了业,去了苏州一家日企实习后被抢签,去年还被公司公派到日本。&br&她现在的穿着穿衣品味也早已不是问题。&br&&br&追她的男生既有留学生也有富人。&br&但是她选择了一个普通家境的男生恋爱,当然,这个普通也比她自己的家境好太多了。&br&&br&&br&---------------------------------&br&看了上面那个例子,我想答主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br&&b&搭配和品味的基础是时间和金钱。&/b&&br&&br&所以,题主,&br&你要做善良而可爱的人,善良会让一切变得美好,相由心生,嫉妒,偏激,消极都万万不要。生活费的多少不能决定你是否可爱。&br&&br&你的任务是学习,往死里学。关于课外书,喜欢哪方面就看,大学课余时间多,自己可以支配自己的爱好了,充分利用大学最珍贵的免费图书资源,只有你有了知识才会变得坚强和有趣,才有改变未来的可能,生来贫穷并不可耻,但是任由贫穷就是可耻的。&br&&br&永远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你身边的那些漂亮女生优秀女生都是你学习的榜样,改掉你的小家子气,学习好的礼仪谈吐以及处事方针,甚至可爱的肢体语言和沟通方式也是可以学习的。作为女生有很多男生没有的好处。&br&&br&言多必失,沉默即是力量,把说闲话的时间拿去做该做的事。&br&&br&去做兼职吧,前提是要保证学业不受影响。外在的改变有一部分是需要经济支撑的,800块怎么都不够。&br&&br&最后,我推荐几样好用又适合题主的物件。&br&&br&&b&关于脸部&/b&&br&一定要认真洁面,水乳要坚持用,护肤贵在坚持。你的经济能力限制你只能用一些cheap的,但是便宜的≠不好的。这个买适合自己又消费得起的就好。&br&&br&关于其他人说的化妆,我看现在还大可不必。&br&&b&在一堆浓妆女里素颜美过一切,而且省钱省心。&/b&&br&只不过&b&脸上有两处一定要修饰,一处是眉毛,一处是嘴唇&/b&。&br&修眉很简单也很省钱,一把几块钱的修眉刀修适合自己的眉形。眉形残缺的用便宜的眉笔画自己适合的眉毛就好了。&br&&br&嘴唇一定要涂。唇彩是锦上添花的一笔,可以让人看上去又精神又艳丽。但是记住你是一个学生,用淡色就好了。&br&我推荐这个很适合学生妹子的爱丽小屋5号色(初生玫瑰),价格在40元以内,某宝包邮。这个真的超级好用,入门级和手残党都能掌控,而且价格超级便宜,颜色又少女不恐怖很适合学生咧。最关键是涂了效果很好,男同学会很喜欢的。&br&&img src=&/840cd943abae_b.jpg&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br&&br&如果存到钱了可以买MAC,相信我香奈儿和YSL不适合普通家庭的姑娘天天败。MAC有大牌的品质,价格也亲民,一只也就100多一些。注意不要选择颜色太过的。&br&&img src=&/f7bb3190b9efd7ba25c92e08_b.jpg& data-rawwidth=&307& data-rawheight=&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7&&&br&&br&&b&服饰:&/b&&br&&b&&br&只买百搭款,而且是看上去高品质的百搭款。&/b&&br&&br&日常T只买纯色经典款式,千万不要买创意款什么的,那只适合有钱的孩子偶尔尝试。(50元就能搞定,鉴于题主的状况,一定要小心穿,回宿舍就穿睡衣,把衣服清理整洁挂好,只有出门才穿)&br&&img src=&/df7b584d38fbd9e327dcffbeee4865e5_b.jpg& data-rawwidth=&410& data-rawheight=&51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0&&&br&基础款衬衣也是必备的,优衣库就很多,真的不贵。这的都是反复穿搭的必备款,质量不可以太糟(200+)&br&&img src=&/00eb47ea2a3aa0b373717e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5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00eb47ea2a3aa0b373717e_r.jpg&&&br&纯色针织衫还是万能搭配神器,修身款最好(会买的100元多一点就能买一件耐穿又好看的)。&br&&img src=&/e439b1eb60d0ed33afd95ed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e439b1eb60d0ed33afd95ed_r.jpg&&&br&一件经典款式风衣。这个必须要有。因为穿上好的风衣真的会有上层阶级的赶脚(600+)&br&&img src=&/413b432d83a3c8b6afe096b089c6eb69_b.jpg& data-rawwidth=&790& data-rawheight=&25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0& data-original=&/413b432d83a3c8b6afe096b089c6eb69_r.jpg&&&br&修身高腰牛仔裤必备,搭配T和冬天的短款外套都OK。今年流行高腰喇叭的,但是作为矮矮的东方惹,高腰紧身牛仔裤更百搭好穿。(几十到几百不等,适合自己的就好)&br&&img src=&/1a3cd082ca7bcb37849b10d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1a3cd082ca7bcb37849b10d_r.jpg&&&br&一条黑色A字裙。黑色A字是要领(100多就可以买到面料OK的啦)。&br&&img src=&/06d430ba5e148e53abf6e47b27a0b630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06d430ba5e148e53abf6e47b27a0b630_r.jpg&&&br&一条百搭的丝巾,这个是用来加分的,夏天随意地一系,冬天配在大衣或者风衣里,一下子就有了高级感。这个可以买仿货,只要做工和样子有就好了。(100+)&br&&img src=&/d23d69c3fb8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d23d69c3fb8_r.jpg&&&br&一双经典狂黑色细跟鞋或者黑色短靴。图片是网上乱找的,一定要注意是黑色,或者肉色。其实关于高跟鞋我不是很喜欢,在学校穿到的机会也不是很多,但是必须要有,一双好看的单鞋豆豆鞋或者万斯匡威基础款球鞋更实用(200+)&br&&img src=&/7a14ecf3eb7ce019c9f232a755b91a51_b.jpg& data-rawwidth=&481& data-rawheight=&4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1& data-original=&/7a14ecf3eb7ce019c9f232a755b91a51_r.jpg&&&br&有条件的话可以买一顶百搭的帽子,一款墨镜,一件好的连衣裙和皮衣(可以买仿的)。&br&买东西不要乱买,列好清单,买到自己需要的,不要乱七八糟冲动消费,经济不宽裕尤其不可以。&br&&br&题主,我是在睡觉之前看到这个题,匆忙写完睡觉的,很多不好的地方你将就看。&br&图片都是随机找的。&br&&br&现在最重要的是摆平心态好好念书,抽课余时间去兼职挣钱,这些基础款一定可以帮到你。&br&&b&不抛弃不放弃。&/b&&br&&b&不抛弃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学习,不放弃变美变好和任何一次跃进的机会。&/b&&br&&br&不怕你笑话,我现在每个月自己的工资最多花600,其余钱都存了。当然我每个月用的钱远远不止这个数,题主,希望我说的能让你更优秀,也能找到一个共同进退的优秀男友。&br&&br&&b&不能勉强的顺其自然,能争取的绝不让自己有机会遗憾。&/b&&br&毕竟,800块也不算太少,我念书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多。&br&&br&谢谢阅读。晚安。
题主,希望你能认真看看我的答案。你的月生活费只有800,可以想见你的家庭经济不宽裕,而且你没向家里多要,你是懂事的,这让我很感动。有的答主让你认真念书别关心外表,我同意一半,学习当然重要,但是尤其从大学开始,每一天都是机会,每一天都可能遇到…
谢邀。因为我们日常所说的“道理都懂”,这个门槛实在是太低了,低到我们轻而易举就“懂”了很多东西,“明白”了很多东西。在这种低劣的半成品般的认知状态下,我们其实并不能很有效地做事。于是,“我们误解了世界,反说他欺骗我们”。&br&&br&以上是概括的回答,我估计太概括了,大部分人读完仍然不会有一丝触动。所以再详细说说。我看到这个提问已经也被贴到了“拖延现象”的标签下,我就从解决拖延的角度,来分析一下“道理都懂,就是执行力差,就是做不到”的现象。本人是全职的拖延症咨询师,就目前,我看到的对此问题最有效的分析角度,其实是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br&&br&  有“拖延症”怎么办?那就“战拖”呗。可是“战拖”容易吗?不容易。“万事不拖延”当然是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在某方面实质性地减少拖延”则相对现实。不过,从我们社区的绝对人数来看,即便是后者,比例往往也少之又少。大部分人没有取得“战拖”的胜利。&br&&p&  为什么呢?经过归纳,我们发现,“战拖成功”的人各有各的成功,而“战拖有待成功”的人,却有一个共同的原因:他们都是——拖着不去战拖。&/p&&p&  这种绕口令一般的说法,多少会让人哭笑不得。我们把它缩写成一个概念,叫做“拖战”。什么是“拖战”呢?有很多种方法在那里,有很多条经验在那里,有很多心理咨询师等着给你治病驱魔,有很多精神科大夫准备给你开改善注意力的处方。&/p&&p&  而你,只是漠然地看了他们一眼,说了一声:“哦,知道了。”&/p&&p&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p&&p&  于是拖延依旧。“慢性拖延”依然如故,直到它下一次急性发作,也许是某门考试迫在眉睫,也许是老板终于受不了你威胁要炒你鱿鱼,也许是因为迟到错过了1分钟前起飞的航班。你才回到小组,又一次发出嚎叫帖:&/p&&p&  “怎么办???我就是克服不了拖延!!!别跟我讲方法讲技巧讲经验讲道理了!!!道理我都明白,可我就是做不到!!!”&/p&&p&  “拖延症”这个词传开已有数年,至今已觉不新鲜。如果说几年以前,在豆瓣“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发轫之初,大家对拖延的了解还少得可怜,那么现在,有经验的过来人、有成效的技巧方法已经很多了。如果当时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现在已经有许多大桥的雏形了。很多人只是饿死在面包堆里。&/p&&br&&b&知行合一&/b&&p&  “道理都明白,就是做不到”?没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沮丧了。就好像是尝遍了全世界所有的药,却发现无一有效,只好给自己贴一个标签——“绝症”。&/p&&p&  问题出在哪里呢?可能出在“尝”上。看了帖子看了书,你觉得这些都明白了。事实却是:你明白个头啊,你根本没明白。&/p&&p&  因为真正明白的人,早就去做了。这里有一个思想,“知行合一”。&/p&&p&  “知行合一”是传奇大儒王阳明先生的宝贝,应该说是压箱底儿的宝贝。而这位阳明先生的事迹,很多人早有耳闻。他既是思想家,又是军事家。在写书的人里边他是最能打,在打仗的人里面他最有思想。龙场悟道、深山剿匪、只身平叛,一件件事情成就了这位旷世全才。似乎是因为某些政治方面的原因,从1949年以后,大陆这边就有意无意地疏远了他,把他矮化成教科书脚注里的所谓“唯心主义哲学家”,直到近几年,阳明热再度兴起。如果你没有听说过他,可以去读《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三本。大半本书都在讲他的事迹,作者写得非常好,读来极其可口。&/p&&br&&p&&img src=&/5fa43ebf0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16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5fa43ebf0_r.jpg&&&b&图1 西花厅,王阳明故居。相当于阳明先生举办“轰趴”的地方&/b&&br&&/p&&br&&p&  可是,“知行合一”太流行了,流行到变成成语了,以至于很多人忘了它本来的意思。就像是所谓的“拖延症”,变成热词以后,多数人也已经不记得它本来的意思一样。&/p&&p&  我最早对“知行合一”的理解,是把它当成一句道德劝勉,当做“行要跟上知”的意思。这就等于旁边有人说:嘿,哥们儿!可不能光说不练啊。你的理解是不是这样?这能产生什么效果,能给你行动的动力吗?那些你知而不行的事情,该不去做,还是不去做。&/p&&p&  后来增加了一项理解,叫做“知要体谅行”。在这个阶段,我意识到人的局限,个人的局限,组织的局限,时代的局限,世界的局限。我意识到接纳的重要性。我意识到应该调整认知,作出有可行性的计划。&/p&&p&  直到后来,我读王阳明《传习录》里的原文,又读钱穆《阳明学述要》里的梳理,这才猛拍大腿,感叹一句:老爷子那里的“知行合一”,原来根本不是这个意思啊。&/p&&br&&b&只是未知&/b&&p&  怎样理解“知行合一”?我在知乎里看过一条这样的问题。遗憾的是,目前的回答里,没有让我觉得直击本质的。或者接近本质了,却又语焉不详。其中我最受不了的,是一些人把它说得玄之又玄的倾向。就算那些解释本身是有道理的,但我肯定那不是阳明先生的本意。老先生如果知道了,估计会气得活过来。虽然在史书里,他都是以一副淡定的模样,出现在读者面前。&/p&&p&  对“知行合一”最集中的解释,我觉得是《传习录》里《徐爱引言》当中的话:“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p&&p&  如果要进一步阐释,那就再加同一本书里《答顾东桥书》当中的话:“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p&&p&  换回“战拖”语境吧。前一句话的意思就是:什么“道理都明白”啊?你其实没明白。明白的人早就去做了。在你说“明白”了对付拖延的方法时,你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但阳明先生却认为你“只是未知”,至少你没有“真知”。而阳明先生定义的“真知真行”,有一条标准是“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如果你明白到——就像见到帅哥或美女一样想甩开节操猛扑过去,或者像闻到难闻的气味一样退避三舍——那才是真知。&/p&&br&&b&战拖当中的“真知”&/b&&p&  举个例子来说。《拖延心理学》里曾推荐了阿兰·卡凯的“瑞士奶酪法”。在一个比较大的任务中使用“见缝插针”的方法,利用零碎时间,而不要消极等待整块时间的出现,即是“瑞士奶酪法”。你可以把要背的单词分成若干组,可以把要听的公开课提前下载好,可以在平板上安装电子书阅读应用。这样,在乘坐或等人时就可以阅读了,甚至在安全的地方走路或跑步时,也可以听音频了。&/p&&p&  这是很有效率的利用碎片时间的办法,战拖会里很多有效率的达人也在使用。我认识的一位成员,两年来,在上下班的地铁上就读了上百本书。 不过,只“知道”以上这些,并不等于你已经“真知”。“真知”,应该能对细节问题的答案,做到心中有数:&/p&&ul&&li&哪些事情是真正值得在碎片时间里做的?是看书、背诵、练口语、运动、听音频还是看视频?&/li&&li&如果是看书,那么哪些书是值得看的?&/li&&li&是用什么形式来看?纸质版还是电子版?&/li&&li&纸质版是多大开本,是否方便携带?&/li&&li&电子版阅读体验怎样?电池续航能否保证?是否方便做标记?阅读器应用会不会闪退或频出bug?&/li&&li&书的内容适不适合在相应的环境里看?比如需要推演大量数学公式的书,就不一定适合干扰密集的环境。&/li&&li&在车上看书会不会晕车?会不会容易坐过站?&/li&&li&如果是听音频,能不能听清楚?会不会影响交通安全?&/li&&/ul&&p&  这样的问题,还可以列出很多。一旦你去试验某种方法,这样的问题就会扑面而来。如果你没有解决掉这些,往往根本不可能坚持“瑞士奶酪法”。“书太无聊了”、“太费电池了”、“总是坐过站”……于是作罢,然后得出结论——“奶酪法没用!我试过”。甚至进一步的结论——“拖延症是绝症”。可是,有人逼着你选无聊的书吗?小块的移动电源很贵吗?你手机没有定时提醒功能吗?&/p&&p&  细节问题,往往只能在行动中遇到,因为很少有人会把他们写到书里、帖子里。原因至少有两个吧。一个是:写得面面俱到,实在是太婆妈了,不够高大上。一句话让读者琢磨半天,那多有境界啊。另一个可能更主要:细节太多了,不同人面临不同细节,根本顾不过来。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可是,在互联网时代应该怎样三省吾身?在什么时间自省?用什么工具来辅助记录,是记事本还是电子表格?就算老先生有心回答,他难道要穿越吗?&/p&&p&  这才是“合一”的意思:要达到“真知”,就必须通过行动来总结;而总结得差不多以后,行动本身也完成了。从时间上,知和行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差不多的。记得数学上的交集图吗?两个鸭蛋,一碰,一挤,中间有块重叠。对于知行合一来说,不是中间有交集,而是两个鸭蛋被挤成了一个。&/p&&p&如此一来,还会有能知不能行,光懂道理做不到的问题吗?那就是个伪问题。&/p&&p&  对一种方法的理解运用,到了自动自发、停下就会不舒服的境地,才能算“真知”。如此一来,才能避开“拖战”,达到战拖的目标。也就是“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p&&p&  而把未知的状态错当成了知,就是悲剧所在。世界就是一座熊出没的森林,我们每个人都在里边冒险。最大的悲剧,不是你跑得比熊慢,不是你跑得比同伴慢,而是:你跑得既比熊慢,又比同伴慢,却还错当自己是短跑冠军。&/p&&p&  等等,逻辑上似乎讲得过去,但这会不会只是个文字游戏呢?只是换了个定义嘛。而且,如果这样定义“真知”,我们的知识岂不是要大幅度缩水?想想这二三十年学到的东西,一句话就给蒸发了。还有,听说小组里有位成功的“战拖先驱”,她希望把“知行合一”刻到“墓志铭”里,是怎么一个故事?&/p&&br&&p&&img src=&/b7cdf91a549ae5d9cfef3cd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16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b7cdf91a549ae5d9cfef3cd_r.jpg&&&b&图2 瑞云楼,王阳明故居。据说阳明先生在这座楼里出生&/b&&br&&/p&&br&&b&是概念游戏,还是确有其用?&/b&&p&  “好的”,你说,“我理解了,不就是把‘知’的范围往后拉了拉,把‘行’的地盘往前拽了拽嘛。可是这有什么差别吗?换了个概念而已。中国把五星红旗插到南极,美国把星条旗也插到南极,难道南极就变成联合国了?”&/p&&p&  当然不是概念游戏。“知行合一”能发挥效力,在我看来,有两个原因。&/p&&p&  第一个原因是:人类似乎天性厌恶“未完成”的状态。以往知与行分离,中间是一条人为划分的边界。根据方便,边界可能是你看完一本书,或者做完一遍笔记,或者通过一场考试,或者是跟人讨论完一篇帖子。不要低估了边界的力量。边界的实质,在于给人一种完成感、成就感、回报感,一种“到此可以停下”的错觉。&/p&&p&  没有到达边界时,人更容易不甘心。为什么?我猜测是:因为沉没成本。已经在这件事上花费了时间、金钱、精力,没有人愿意有始无终,除非有其他目标的强烈干扰。当知与行分离时,因为一条虚拟的边界,我们更容易在阅读、考试、讨论等过程的终点上,长松一口气。事实上,如果你学一门课的最终目的只是考试,那你的确可以松一口气。如果你读一本书的最终目的只是在豆瓣上标记为已读,增加“读过”的数量,那你也可以松一口气。可惜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一切,终点往往不是考试,不是标记,而是运用,是行动。&/p&&p&  而“知行合一”会提醒我们的是:那条边界是不存在的。它是假的。原先认为的“明白”不是真明白,原先认为的“知”不是真知,而是一知半解。而一知半解才是最大的浪费(就成本来说),而且可能有害。盲目自信、眼高手低者有之,抱怨现实不符合书本者有之,懂得越多信心越少者有之。——最后一种,不是说懂的越多越谦虚,而是说在一知半解之前至少还有希望,而一知半解之后却只收获了“挫折感”,因为“拖延依旧”。&/p&&p&  想要对得起你学习时死掉的脑细胞?那就把知行之间的沟壑填平。不然,你就亏大了。&/p&&p&  第二个原因是,知行分离后就不再是知行。再打个比方吧,我喜欢称作“骨肉相连”的比喻。你觉得什么是肉,什么是骨头呢?&/p&&p&  你可以着眼于解剖,除去毛发皮肤以后,再把动物躯体按照软硬分开。软组织称为肉,硬结构称为骨头。这是一种定义。你也可以着眼于功能,把起到支撑作用的硬结构称为骨头,把连接硬结构,通过牵拉收缩产生运动的软组织称为肉。&/p&&p&  这两种定义可不一样。在屠夫的砧板上,只有前一种定义里才有骨和肉。要是按照后一种定义,不再起支撑作用的骨头还是骨头吗?不再有生命机能的肉还是肉吗?&/p&&p&  知行分离的定义,是解剖的定义。知行合一的定义,是功能的定义。解剖的定义适合屠夫,也适合周围那一圈流着口水的吃货。而功能的定义,才适合动物自身。&/p&&p&  你呢,你希望生活在哪里?是屠夫的砧板上,是吃货流着口水的目光里,是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大夫深深的脑海里,还是你自己的生命和梦想里?&/p&&p&  你还觉得知行合一只是个概念游戏吗?概念是我们精神殿堂的砖瓦。&/p&&br&&b&让“知行合一”与行动合一&/b&&p&  如果你是从本文开头一路看过来的,那现在你已经看了四五千字了。可是很遗憾,这一切都是白看。你明白什么意思吗?单纯读完这几千字,仍然不能算“真知”,仍然是“一知半解”。重要的是,得做点什么,让“知行合一”的认知跟行动一致起来。&/p&&p&  我想通了“知行合一”,是在两个月前。现在我来说说它给我造成的几条影响。&/p&&p&  第一条,因为干货,所以踏实,所以自信。&/p&&p&  这一条其实可以称为“后果”。按照“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的标准,我立刻意识到,其实在很多领域,我原以为自己知道的,其实根本不是真知。那么“知”的数量迅速缩水了。一开始觉得这是可怕的事实,但后来想通:谁又不是如此?在信息时代,每个人接触到的信息,肯定远远多于自己所能行动的量。至于缩水,缩水之后便是干货,踏实的干货,自信的干货。&/p&&p&  你也许早就听说过苏格拉底“自知其无知”的故事。苏格拉底清楚自己的无知,但特尔斐神庙的神谕却说,苏格拉底是全雅典城最有智慧的。在最初的惶惑之后,他考察发现,苏格拉底是唯一一个承认自己没有智慧的人,而这就是他的智慧之处。&/p&&p&  你看,就连苏格拉底都这么痛快地承认自己的无知了。你还为自己“真知”的缩水烦恼什么?而今我觉得,踏实的感觉最好。&/p&&p&  第二条,知不足然后学。&/p&&p&  “学然后知不足”是成立的,“知不足然后学”更常见。&/p&&p&  意识到“瑞士奶酪法”不能停留在一知半解,我反复总结,挑出了11个适合自己的app,分成“乘坐/等候”和“梳洗/行走”两类,在手机第一屏分设文件夹装进去。从此碎片时间里,可以阅读,可以听,可以运动,可以看视频。&/p&&p&  缩水的感觉过后,猛烈的好奇心重新回到心中。很多熟视无睹的东西,现在突然重新想探个究竟。之前为了避免信息过载,经常关闭信息来源。而现在,信息减肥当然还要做,另一方面也在注意知识面的平衡。现在我有意识让自己读综合性杂志,读之前读不下去的财经和商业杂志。&/p&&p&  在手机和平板上安装了维基百科的app,可以一键查询了。碰到尚未深究过的东西,无论是柿子里的涩味元凶“单宁”,还是“认知学徒制”,随手查一下维基。&/p&&p&  在朋友的影响下,看TED演讲视频和哈佛幸福课,听《冬吴相对论》,研读《骑士制度》学术论文集,筹划新型系列课程“战拖骑士团”。回首过去几年,我觉得有挺长时间,自己都生活在生活之外。而今,能听到回归的脚步。&/p&&br&&b&怎样读“战拖”书和帖子&/b&&p&  再回到一开始讨论过的问题。要怎样读战拖方面的书和帖子?我的建议是:少量多次,随读随用。&/p&&p&  一本菜谱书该怎么读?字典又该怎么读?你见过有人把菜谱书从头到尾仔细读完,然后才去做菜的吗?又有谁一定要把字典全看完再去阅读别的书吗?答案是有,但他们不是专家或图书编辑,就是有毛病。&/p&&p&  战拖书怎么读?道理也一样。请回想你读书看帖子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阅读本身,还是为了获得改变呢?你是希望活在砧板上,还是希望活在生机勃勃的命运里呢?不忘初心,方得始终。&/p&&p&  有关“知行合一”对战拖的启发,就写到这里。最后再说一句。在我们20万人的“战拖”社区,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个大幅度好转者,ID叫做“我要好起来”。她曾用半年多的时间,就像旱地拔葱一样,在几十本好书的帮助下,给自己来了一场认知-行为治疗,不但摆脱了之前困扰她的严重拖延,还度过了身体健康方面的危机。她的故事曾写成文章《&a href=&/archives/67305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我是怎样好起来的(一)&i class=&icon-external&&&/i&&/a&》,发表在杂志和战拖会网站上,激励了众多成员,她也成为众人的偶像。而她的偶像之一呢,就是王阳明。她有这样一个愿望:百年之后能获得一块墓碑,上书一行小字:&/p&&blockquote&  “此地长眠者,知行惟合一。”&/blockquote&
谢邀。因为我们日常所说的“道理都懂”,这个门槛实在是太低了,低到我们轻而易举就“懂”了很多东西,“明白”了很多东西。在这种低劣的半成品般的认知状态下,我们其实并不能很有效地做事。于是,“我们误解了世界,反说他欺骗我们”。以上是概括的回答,…
1,&br&人在北京。&br&目前没找工作,继续做编辑和出版的,收入大约8K。&br&做其它行业,策划,宣传,市场方面,会高一些,但个人不是太喜欢。&br&目前在北京租一间房,一个人住。&br&偶尔会有过去的客户找我做点事,主要是外贸礼品,约稿,帮人弄弄稿子之类,赚点生活费。&br&偏爱打球,所以不是很喜欢现在的北京,总感觉是在用生命打球。&br&假如不忙,每隔三个月会回家乡住一个月,因为老妈得了不当面冲我唠叨会死的病,而我听不到老妈唠叨会浑身难受,不知道是不是该喝点大力。&br&我对在哪住无所谓,呆在现在住的地儿的唯一理由,大概就是对面楼里,住着前女友。&br&&br&2,&br&未来规划,分三部分。&br&1)做自由撰稿人,写写字,赚点钱,对编剧也感兴趣,还没入门,学着写点小说。&br&2)做一名出色的德扑牌手。&br&3)财务自由后,做点喜欢的事情,再看遍古龙的书,养只雪纳瑞,种不同的花,参加篮球培训,还有,享受钱锺书先生的所有作品,纯粹享受,不必看懂。&br&&br&3,&br&生活状态,有过去赚的钱,三年内饿不死。&br&(&b&特意补充&/b&:我指的真的是饿不死。个人比较喜欢极简主义: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从小穷孩子过来的,知道怎么花钱。好不容易赚了点钱,还给家乡的半套房子榨干了。刚看了下今年的统计,每月平均开支在3500左右,所以,真的是打拼状态,而非show time)&br&爱吃但不挑食,前女友能毒死人的厨艺,我都能不皱眉头的吃光,不过她还没来得及学会我最爱吃的红烧茄子,所以往后的记忆里,只能记住她烧糊茄子的味道。&br&虽然不上班,但作习非常规律,已是多年习惯,不过做不到《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的那种状态,自律归自律,我终究是俗人一个,贪恋着红尘。&br&现在进入夏季作习,每天纯工作时间7~8小时,22:30睡,5:00起床,起床后会看一会清晨的太阳。&br&我喜欢清晨的太阳。&br&&br&4,&br&一直有做日程表的习惯,由月初计划,月末总结,每日记录组成,经过不断改良,目前感觉是适合自己的样子:&br&&img src=&/bfe8a71f45f3c2956dee12_b.jpg& data-rawwidth=&359& data-rawheight=&3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9&&&br&每天的记录是这个样子,原来用过柳比歇夫的办法,知易行难,感觉做不到,也不适合自己。&br&&img src=&/cb759676cdd566cebb04a94ba78d1c7f_b.jpg& data-rawwidth=&585& data-rawheight=&3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5& data-original=&/cb759676cdd566cebb04a94ba78d1c7f_r.jpg&&&img src=&/1cbdc77e65_b.jpg& data-rawwidth=&655& data-rawheight=&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5& data-original=&/1cbdc77e65_r.jpg&&&img src=&/7b4ee0bc8b8a3c28cc6e4bf25a0de596_b.jpg& data-rawwidth=&625& data-rawheight=&2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5& data-original=&/7b4ee0bc8b8a3c28cc6e4bf25a0de596_r.jpg&&具体文字内容有点私人,不方便放上来,会有各种详细的报告和分析,包括阅读过的图书,电影及写过的影评,年度收支情况,走过的弯路和犯过的错等等。&br&&br&&b&说下这样做对我的帮助。&/b&&br&1)更快的做决定。打个比方,比如想出去吃个自助,又想吃比格,又想吃好伦哥,我不会犹豫纠结,因为这种时间的支出毫无价值,我会直接拿个硬币出来丢在地上,正面是比格,背面是好伦哥……等等,好象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丫竟然立住了,这不是坑爹么,好吧,只好去金钱豹了。&br&2)能更精准的判断在某事上的时间开销是否划算,不合适做的事情,会在一开始就打住。比如看了一篇《越狱》的影评,血又开始烧,恨不得马上过一遍第一季……等等,这大概要花费22小时,平均到一周的,每天要花3小时,这样一来,本周的工作内容也许就会完成的不够好……我更愿意在完成当周工作,把看《越狱》当作一种奖励。同样,如果没忍住,我也会在下周惩罚自己,比如不准看最新一话的《海贼王》,每当这时候,我都无比期待尾田休刊。&br&3)回顾时,更容易对时间的支出做出客观评估,并进行适当调整。我的意思不是说时时刻刻都要把自己绑在秒针上,为祖国为社会奉献全部,而是,你的目标和你的时间支出,是否相一致,用阳明先生的话,就是是否“知行合一”,比如你想在AV领域挑战一剑浣春秋,做到看个静态图都能报番号的境界,每天撸一部是远远不够的。同理,假如你想把工作做好,却又兴趣爱好广泛,美剧健身音乐时尚红酒爬山古典文学都不误,往往导致的就是什么都会点,什么都不灵。&br&&br&PS:推荐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感觉很适合年轻人,无论单身与否。&br&下面是用XMIND作的笔记。&br&&img src=&/34d49e00d805e22790e9f_b.jpg& data-rawwidth=&1946& data-rawheight=&11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46& data-original=&/34d49e00d805e22790e9f_r.jpg&&&br&&br&5,&br&附近没健身房,目前没收入,打车去舍不得,自己简单弄弄,在家练。&br&已经过了练两块胸肌招女孩的年龄,就是随便练下保持健康,还有舍不得硬梆梆的大腿变细,个人实在欣赏不了那些腿细得像筷子的牙签男孩。不过有机会的,还是要去健身房,看那些大肌霸玩命的虐自己,热血立马涌上来。&br&虽然工作需要久坐,但我对健康十分重视,从来没停止过锻炼,绝不拿健康换未来,没健康有个毛的未来啊。&br&&img src=&/e460e284d8b576af95fd27e7b725632e_b.jpg& data-rawwidth=&547& data-rawheight=&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7& data-original=&/e460e284d8b576af95fd27e7b725632e_r.jpg&&&br&&img src=&/74ce73ae74390eade41e4a224e3045f2_b.jpg& data-rawwidth=&301& data-rawheight=&40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1&&&b&(好像暴露了喜欢赫本的属性,那就再暴一张吧……这张照片,我有3000张,嘿嘿,自己掏钱印的,会在背面写日记)&/b&&br&&img src=&/9eff9aec4eaaa593a6366dd_b.jpg& data-rawwidth=&790& data-rawheight=&5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0& data-original=&/9eff9aec4eaaa593a6366dd_r.jpg&&&blockquote&(切的头巾是七年前买的,只是喜欢他说的话,无关信仰。)&b&&br&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切·格瓦拉&br&&/b&&b&我踏上了一条比记忆还要长的道路,陪伴我的是朝圣者的孤独,我脸上带着微笑, 内心满是悲苦(和原翻译有点出入,自己调整了下,喜欢这种韵律感)&br&&/b&&/blockquote&再分享一张健身时做的笔记导图,荣耀属于虎扑可乐兄。&br&&img src=&/6d1e93a6de2943eeb35ba3_b.jpg& data-rawwidth=&1639& data-rawheight=&8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9& data-original=&/6d1e93a6de2943eeb35ba3_r.jpg&&&br&6,&br&谈不上享受这种状态,但也不感觉寂寞,偶尔晚上散步时,会有点孤单,但也就抿个嘴,就过去了。&br&嘴笨,所以喜欢安静。&br&不爱和不喜欢的人聊天说话,费劲,累。&br&没什么野心,但平生之志,也不在温饱。&br&最近被一个匿名回答戳中心脏。&br&&blockquote&从分手到现在,我没有停止奋斗过,即便我后来找到了新的女朋友,女朋友有时问我:我的要求也不高,你为啥这么拼? 我没有办法把这些经历告诉她。&br&LZ问为什么会奋斗?我自己也不知道,可能自尊丢失了,而且在自己最爱的人面前,所以希望有一天可以向自己证明,&b&我不是一个失败者,我当年那么爱你,我是有资格的。&br&&/b&&/blockquote&虽然住在前女友的对面楼,但和她几无联系,分手一年,最多个把月打个电话,或者偶尔散步会碰到,点头微笑,匆匆离去。&br&每天临睡前,会去楼道里,望会她的窗户,其实什么也看不到,顶多能看到是开着灯还是关了。&br&这样做也没什么意义,只是习惯了。感觉人生真是蛮戏剧,当初离的那么远,见一面来回要四小时,还每周见两次,现在相隔不到一百米……事实总难料。&br&会把当天发生的有趣的事儿在心里对她随便说几句,并想象她听了笑盈盈的模样,过去总是这样的。&br&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会突然想不起她的脸。&br&&br&7,&br&目前而言,除了收入是个问题,其它都是我比较喜欢的状态了,就算赚再多钱,我也是这样,一杯CAFE21,一本书,一颗篮球,一部《海贼王》,就够了。&br&有些路我也可以去走的,路上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红粉胭脂无数,但我从不走,就活一次,干嘛要看上去活得漂亮?&br&就像热恋时,有一次女友撒娇问我,我一点都不好,你干嘛喜欢我。&br&我是这么回答的:我喜欢你,不是因为你好。&br&我从来都坚持走自己的路,那条路上可能什么都没有,没钱,没风景,也没有漂亮姑娘,没有名贵的宠物,只有一只傻乎乎的小狗,一路跟着。&br&无关情怀。&br&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恩,仅此而已。&br&&br&8,&br&哦对了,说点别的,偶尔会吹下陶笛。只会吹《故乡的原风景》,吹的不好,希望今年能吹好。&br&&img src=&/ad329cf931df92adef75_b.jpg& data-rawwidth=&254& data-rawheight=&45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4&&&br&或者去打打德扑比赛,别以为多高端,花10分钟学下规则,花200块就能体验一下午了,胃大的可以喝免费的饮料,喝回50块钱,保守估计,需要上6次卫生间,别问我为什么知道……&br&&img src=&/b748f7c658d3c2608951abfce75921d1_b.jpg& data-rawwidth=&406& data-rawheight=&40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6&&偶尔兴起,也会胡乱花点钱,搞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比如一个人玩COSPLAY……&br&(猜猜头发是谁?罗和路飞的服装也有,再打两个耳洞的,可以戴索大款的耳钉,晚上会抱着乔巴睡,还有女帝款的情趣内衣,这事我能说?……)&br&&img src=&/5661981ecfcc224aacc91feb21dc3f27_b.jpg& data-rawwidth=&293& data-rawheight=&33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3&&&br&小乔巴留在家乡了,那个……我真有抱着东西睡的习惯,而且超喜欢用腿蹭凉凉的肌肤的那种感觉,曾严肃地考虑过要不要买个贵点的硅胶娃娃,后来一想,半夜迷糊时,很容易被旁边的“尸体”吓死,就算了。&br&&img src=&/562f3b3e8b29c58e31c2b073dd1d914f_b.jpg& data-rawwidth=&538& data-rawheight=&4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8& data-original=&/562f3b3e8b29c58e31c2b073dd1d914f_r.jpg&&&br&偶尔也被学摄影的基友拉去当人肉背景,拍点照片,然后我给他胡诌点文字,作者想借这幅作品表达……传递……构建……好方便他骗只会用美图秀秀的姑娘。&br&不过大部分时间,还是一个人宅在家里的,不爱参加各种活动,每天给爸妈打一个电话,在外多年,从未间断。&br&大概也就是这样吧。&br&&br&知乎回复一条,还要重拉一遍,真是迷人的小烦恼啊,这儿统一回复下。&br&&br&1,&br&女友认识我时,是个傻乎乎的小女孩,相处时,我们彼此帮助并成长,我让她成为了更好的姑娘,她给了我温馨的回忆,虽然分手,我们从未恶言相向,更从未停止过对彼此的支持。她在我心中,像亲人一样珍贵,&b&我不是因为想着她才单身,而是感觉自己没做好拥抱另一个好姑娘的准备。&/b&&br&&br&2,谢谢私信的朋友,承蒙看得起,我不是很善于跟人沟通,所以面基可能会无趣,哈哈。说我矫情,断言我穷矮挫注孤生的人请继续操心,但我会祝你们幸福的,怀抱恶意,那是你们的套路。另外,分手前我是婉拒了家乡月入2万的工作来北京的(含隐性收入,家乡同龄人月入约2500块,房价3000/平),和女友恋爱时,也拒绝过喜欢我很久的富家小姐的追求,她既比女友漂亮,有钱更不必说,还是独生女……机会不再来,但我未后悔过,我很清楚地衡量过得失与利弊,我也有能力为自己做出的决定负责。别跟我谈对错,我没必要总是做别人认为对的事情。&br&&br&(照片本来是针对某人的评论放的,他答案没了,不过照片不删啦。拍的挺好的,我蛮喜欢)&br&&img src=&/e98ffd15b39c382c717f6f_b.jpg& data-rawwidth=&369& data-rawheight=&48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9&&&br&&img src=&/2ecd373405badad568b4f1988249ccee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5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br&&br&3,&b&我从来不是个三观正的人,上知乎也不是来矫正三观的,只是挑那些三观对我口味的人,静悄悄关注,默默点个赞。&/b&&br&&br&4,有不少朋友私信我鼓励安慰,有说快点走出来的,有祝我追回前女友的,哈哈,虽然一一回复了,但还是再说声谢谢,不过我特意看了下回答,是不是表述有误。&br&首先我没有走不出来啊,我乐观开朗,对这世界充满好奇和热情,偶尔想得多,但从不抑郁,失眠都没有过,不存在走不出来的问题啊。&br&就像不小心弄丢了心爱的小狗,可以选择长期的郁闷难受,也可以选择回忆往日的温馨,然后嘴角淡淡一笑,该干嘛干嘛……我倾向于选择后者。&br&所以偶尔想念前女友,只是因为那是段好日子,她是个好姑娘,值得想念,温馨浪漫,仅此而已。&br&至于挽回,当然有努力过,不过现下我们俩明显不合适,我们都没错,只是不适合。&br&既然如此,何必勉强呢,愿我们都有更好的人到来。&br&&br&但我现在确实没有恋爱的打算,我不想再遇着一个好姑娘,却要她经历一遍前女友的无奈,她需不需要我有钱是她的事情,但我得要求自己拥有足够的照顾好她的能力,我不希望我们得经受一遍金钱的考验才能在一起,因为我曾经历过,太他妈难了。&br&&br&SO,我还是倾向于选择一个EASY模式,赚差不多的钱,娶一个差不多的姑娘,偶尔窝在沙发上看看《海贼王》,或者她喜欢的肥皂剧,养一只不专门打理的雪纳瑞,最好又萌又蠢,她不必懂红酒,但会知道我爱吃什么,也会去学着做,我手笨,只好洗碗。每周约会一次,像《哈佛幸福课》里那样,不一定去高档的地方,也许就是拐角处的小咖啡屋,我先到了,等半天,然后给她发信:你丫的怎么还不来。&br&她回:你急什么,等我化好妆。&br&&br&……&br&&b&真不想在最后做这么个备注,不写明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转载,甚至连名都不署啊,亲。&/b&&br&&b&转载请私信,另外,我工作那多年,就是搞版权的,请勿低估我搜集信息和维权的能力。&/b&
1,人在北京。目前没找工作,继续做编辑和出版的,收入大约8K。做其它行业,策划,宣传,市场方面,会高一些,但个人不是太喜欢。目前在北京租一间房,一个人住。偶尔会有过去的客户找我做点事,主要是外贸礼品,约稿,帮人弄弄稿子之类,赚点生活费。偏爱…
3628 人关注
576 个回答
2466 人关注
109 个回答
210 人关注
2687 人关注
9336 人关注
189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助学金申请书范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