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浑南区理工大学到浑南航天南路

我是2011届辽宁理科考生,分数在495-505左右,想报考沈阳理工大学和沈阳航天航空大学的二本专业_百度知道
我是2011届辽宁理科考生,分数在495-505左右,想报考沈阳理工大学和沈阳航天航空大学的二本专业
分数在495-505左右,想报考沈阳理工大学和沈阳航天航空大学的二本专业,那个更好一些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航空航天大学是前年新升的大学 以前叫沈阳航空学院 有的专业挺牛的
沈阳理工大学是比较老牌的学院 看你要报什么专业了
一个在沈阳沈北大学城 一个在沈阳浑南新城
都是新校区 硬件设施挺好的
机械制造在哪个学校能好点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你要报机械专业的话来沈阳理工吧
机械院的教师水平都很高 而且大部分老师都有带研究生 像有限元 ANASY有的学校都没有
学校的实验设施都很齐全(机械的) 学校是新校区 不会太差 学校就是离市中心远点
还有楼上说沈航的飞行器 那是一本 再说了 学飞行器毕业有几个能去沈飞上班啊
去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吧,我同学在沈阳理工,条件不好而且还很不给力!所以还是航空航天吧!有前途!你可以选择报考机械类的,或者制造类得,就业很好,造飞机造船,很有价值啊!
看你想报哪个专业,再选学校。个人觉得沈阳航天航空大学好一点。去年的最低分好像是489,如果是报那种学费高的几个专业可能会降到460左右。
沈阳航天航空大学环境很好,软硬件设施也不错,在沈阳道义开发区,大学城啊……我有个女同学就在那……具体专业就得上网具体查吧……比较比较……
本人理工大学毕业的 客观来讲 专业划分机械,装备,信息为本校三大龙头专业。航院选择与飞行器制造相关的专业比较好。你的分数应该可以录到机械学院
沈阳理工的机械制造专业能上去么?据说今年的分数线会上调15分左右
据我所知,高出二本线50分 就差不多了
查下往年的二本线和录取线 一般在480左右 就能 当然还得考虑学校录取人数
当然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好!在沈阳只要是明眼的都会这么认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中国第三所航空航天大学,其他两所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都是名牌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潜力和实力就不用多说了吧!机械和航空航天有关,且是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主打专业。在黑龙江、河北等省一本招生。明年一本招生的省份更多。沈阳理工在外省招生分数线比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低很多很多,就算沈阳工业 沈阳建筑也比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低,更不用说沈阳理工大学了。全国理工 工业 科技大学到处都是。物以稀为贵,当然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好啦!
肯定沈阳理工比较好了,支持你报考沈阳理工
你自己喜欢什么专业,再看看那专业 的分数线。你可以进他们学校的网站,可以关注关注,愿你考上自己理想的院校。选择专业的谨慎,谨慎!!!!!!
放到平行的专业不行么?如果第一个专业没录取上,第二个受影响么
肯定会的,毕竟学校录取的时候是先选择第一志愿的学生
我说的是专业的第一志愿,学校已经是第一志愿了
有影响的,你就把你自己有把握,有喜欢的专业填在第一自愿吧
沈阳理工吧
沈航一本学飞行器是主打
二本不如理工啊
我今年高考
也想去沈阳理工 报车辆工程!!!去吧,说不定咱们还行是校友呢!!!!!!!!!!!!!!!!!!!
还是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好些
其他类似问题
沈阳理工大学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
本文介紹的是中国的东北大学。關於其他地方的东北大学,詳見「」。
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中文简称:东大、东工,英文缩写:NEU),创校于1923年,位于中国,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国家重点大学。目前是直属大学之一,、院校。
1921年初,領導人表示:欲使东北富强,不受外人侵略,必须兴办大学教育,培养各方面人才。代省长和奉天省教育厅厅长建议,奉天省议会于当年10月25日进行讨论,通过联合吉、黑两省创办东北大学以储备人才、振兴教育的议案。
1922年春,东北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
日,奉天省公署颁发“东北大学之印”,4月26日正式启用,东北大学宣告成立,在原文学专门学校旧址开办文法科大学,在原之一的旧址开办理工科大学,王永江为首任校长。
1928年8月,由兼任校长。
日,东北大学第一届毕业典礼,校长向120名学生颁发毕业证书,授予学士学位。各系毕业成绩第一的学生还由学校选送,往、、留学深造。同年秋,文法两院学生迁入仿设计的北陵校区(现所在地),东北大学羽翼渐丰。由于学校经费充裕,教学设备和仪器等均为国内各大学之冠,环境幽雅,生活条件优越,关内的许多名人、专家和学者联袂出关,以致于、、、等地杰出人才纷至沓来,选择在东北大学教书,像、、、等著名学者曾任教于此,东北大学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经费最多,师资条件最好的大学,其每年经费相当于排名第二的的3倍多。。
1931年后,东北大学被迫走上流亡之路,成为第一所流亡大学,从迁到。期间,并入。
日,在东北大学迁至北平期间,发动了「」运动。
1936年,学校迁往。
1937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委为代校长,根据国民政府南迁东北大学的指令,在内设东北大学办事处,东北大学迁到开封。5月,东北大学改为国立,臧启芳来西安接收西安分校。6月,已迁至开封部分迁回西安。
1938年,国立东北大学迁往。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参与合并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现发展为。
1939年,国立东北大学(农学院)改建为奉天农业大学。
1946年5月, 东北大学迁回,东北大学(回沈后留川部分)改建为川北农工学院,后发展为川北大学、四川师范学院(现、),部分院系并入、等校。
1947年,国立东北大学(医学院)并入。
1949年,国立东北大学(文、法、商学院)并入东北大学(解放区),现发展为。
1949年,国立东北大学(农学院)参与合并组建沈阳农学院,现更名为。
1949年,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改建为沈阳工学院。
1950年8月,国立东北大学定名为。
1952年,(采矿系)、(采矿系冶金系)、(电机系)并入东北工学院。
1956年,以东北工学院的土木、建筑系为主,与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市政类系(科)整建制合并,成立了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即现在的。
1960年,东北工学院被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成为首批被批准有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大学。
1986年,进入全国33所试办研究生院学校的行列,1996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1987年,并入东北工学院,现为。
日,东北工学院复名为东北大学,张学良亲自题写校名,并出任名誉校长、校董会名誉主席。
1995年,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即东北大学黄金学院,后更名为。
1996年,东北大学进入首批国家重点建设的“”。
1998年9月,随全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东北大学由原部属院校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2002年1月,东北大学成为国内首批34所“”一期建设大学。
东北大学校歌(现在用版本,由原版修改)
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
有此山川之伟大,故生民质朴而雄豪。
地所产者丰且美,俗所习者勤与劳。
愿以此为基础,应世界进化之洪潮。
沐春风时雨之德化,仰光天化日之昭昭。
惟知行合一方为贵,惟自强不息方登高。
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
期终达于世界大同之目标。
啊!使命如此其重大,能不奋勉乎吾曹?能不奋勉乎吾曹?
东北大学校歌(原版)
词 刘半农 曲 赵元任
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
有此山川之伟大,故生民质朴而雄豪;
地所产者丰且美,俗所习者勤与劳;
愿以此为基础,应世界进化之洪潮。
沐三民主义之圣化,仰青天白日之昭昭。
痛国难之未已,恒怒火之中烧。
东夷兮狡诈,北虏兮矫骁,
灼灼兮其目,霍霍兮其刀,
苟捍卫之不力,宁宰割之能逃?
惟卧薪而尝胆,庶雪耻于一朝。
唯知行合一方为责,无取乎空论之滔滔,
唯积学养气可致用,无取乎狂热之呼号。
其自迩以行远,其自卑以登高。
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期终达于世界大同之目标。
使命如此其重大,能不奋勉乎吾曹,能不奋勉乎吾曹。
校训:自强不息,知行合一
校风:献身、求实、团结、创新
是为纪念“一二·九”运动而组织的长跑活动。为传承民族精神,勿忘历史,作为“一二·九”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东北大学于每年的12月9日举行全校规模的长跑。
东北大学主校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校园南滨,北畔南湖;学校占地总面积2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现有场地设施包括:标准田径场2块;(其中一块容纳15000人的看台)80×100足球场2块;3800m?体育馆一座(内设篮球、乒乓球和体操馆);192m?健身房1座;100m?武术房1座;70×30轮滑场地1块;篮球场地20块;排球场地12块;游泳馆一座(总建筑面积6774m?)。另有教学场馆多座:何世礼教学馆,逸夫楼,机电馆,建筑馆,采矿馆,冶金馆,1#教学楼,大学城等。
在2012年以前,大部分大一新生入学后将在原黄金学院旧址的校区学习一年。2012级开始,由于新教学楼、宿舍楼的陆续投入使用,部分新生直接在主校区学习,预计在2014年基础学院校区取消。
目前在建有新校区,位于沈阳市浑南新区浑南航天南路,总规划面积93.54万平方米,规划一期建筑面积28.66万平方米,一期建设项目包括图书馆、信息科学大楼、生命科学大楼、文科1楼、文科2楼、风雨操场、学生生活服务中心、学生宿舍等,预计2014年将有第一批新生入住。东北大学浑南校区功能分区合理,组织有序,体现教学、科研、生活有机结合的理念。东北大学浑南校区建成后,将有部分学院学生搬入新校区学习。
东北大学设有,位于举世闻名的美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北倚燕山、南临渤海。
学校设有65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有179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另设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应用统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体育硕士、翻译硕士、会计硕士等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97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有15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共涵盖16个二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2463名教师中,共有教授42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家千人计划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7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博士生导师353人;在校博士研究生2925人,硕士研究生5928人,普通本科生25793人。
1989年以来,东北大学共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在2005年全国第五届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获辽宁省教学成果奖22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十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技项目2100多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2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2004年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数量居全国高校第12位。获得国家专利137项,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2364篇。
1995年,东北大学软件中心被确定为当时唯一的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997年,学校自动化中心被确定为国家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99年,设立了国家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北大学科学园是中国第一个大学科学园,2000年,东北大学科学园成为国家首批15家大学科学园试点建设单位之一。
2009年,在国家有关部委的高校科研绩效(投入产出比)排名中,东北大学位列全国第三。
截至2009年10月,学校设有5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4个,第二类特色专业1个。有171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另设MBA、MPA、工程硕士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81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有13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共涵盖15个二级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第一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
(东北大学大一新生所在学院,同时也指一个校区,一些学院大一新生在该校区学习)
,1923年4月至1927年11月兼任东北大学校长
,1927年11月至1928年8月兼任东北大学校长
,1928年8月至1937年2月兼任东北大学校长,1993年担任东北大学名誉校长
,1937年2月至1947年4月任国立东北大学校长
,1947年冬至1949年2月任国立东北大学校长
,1950年9月至1964年7月任东北工学院院长
,1977年11月至1981年5月任东北工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1981年6月至1983年3月专任党委书记
,1981年5月至1984年1月任东北工学院院长
,1984年1月至1991年1月任东北工学院院长
,1991年任东北工学院院长,1993年任东北大学校长,1995年任东北大学党委书记
,1995年3月至2010年11月任东北大学校长
,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任东北大学校长
,2014年6月至今任东北大学校长
:奉系军阀领袖之长子,曾任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东北保安军总司令、东北大学校长、东北大学名誉校长、名誉理事长。
:东北大学体育特招生,中国參加奥运会第一人,东北大学现建有刘长春体育馆。
:冶金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著名机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藉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科学院院士
:著名建筑学大师,之子,曾在东北大学创立中国第一个建筑系。
:曾随丈夫梁思成执教原东北大学建筑系。
:东北大学前身东北工学院教授,东北大学计算机鼻祖,现东软集团老一辈骨干多为其弟子。
:东北大学毕业生,中国第一位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曾与东北大学另外两位教师合创。
:东北大学毕业生,台湾振兴集团董事长,為台灣輪胎泰斗,事業有成後,推動並捐贈母校成立張學良教育基金會,並擔任第一屆理事。
:东北大学毕业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部长。
:东北大学毕业生,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东北大学毕业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部长。
:曾在东北大学政治系学习,著有《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柏杨版资治通鉴》等,2008年在台湾去世。
:曾就讀於东北大学歷史系,為台灣知名電影、電視劇演員,1981年獲頒最佳男配角,2009年榮獲特別貢獻獎。
:中国知名评书表演艺术家。
:著名历史学家。
:本姓名愛新覺羅 載樞,為人,臺灣歷史學者,曾任教於歷史系。
东北大学高度重视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已同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俄罗斯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学校正朝着综合型、研究型、开放型、国际型的国内一流和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发展。部分合作院校与科研机构包括:
(Technische Universiteit Eindhoven)
(Monash University)
(RWTH Aachen University)
(De Montfort University)
(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
(Robert Gordon University)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
(Dublin City Universit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Tohoku University)
(Nagoya University)
(Ritsumeikan University)
(Kagoshima University)
(Nagahama Institute of Bio-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baur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Dalhousie University)
(Aalborg University)
东北大学有数个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的网站及网络社区,比较著名的有:
:东北大学校内最具人气的网上社区
白山黑水BBS
:又名“”,创立于2008年,是中国高校最早出现的基于协议的校园网络资源共享站点。
. 东北大学校友总会.
:隐藏分类:&&&&&&详情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
创办时间:
学校网址:
http://www./
学校类型:
教育层次:
主管部门:
学校地址: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南屏中路6号(校本部)
联系电话:
数据统计:
626次浏览,4条点评,0条留言,0张图片,0个关注
沈阳理工大学 - 学校概况
沈阳理工大学坐落于东北工业重镇辽宁省沈阳市。沈阳理工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以工艺及应用技术为特色的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53年3月,校名为东北工业学校,几经易名,1979年定名沈阳工业学院,后有改名为沈阳理工大学。前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同志为学院题写了校名。 学院坐落于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基地沈阳高新技术开发区。
沈阳理工大学已由一所学科单一的军工院校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管、文、经、法相结合,服务辽宁、面向全国,具有鲜明国防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学校以“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为培养模式,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学校设有16个学院,即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理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装备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国防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及应用技术学院和研究生学院。1个教学部,即体育部。学校设有41个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有2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有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沈阳理工大学 - 历史沿革
1960年沈阳机械制造工业学校、沈阳第一化学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沈阳工业学院
一、沈阳机械制造工业学校
1953年东北第三工业学校创建
东北第三工业学校更名沈阳第二工业学校
1956年沈阳第二工业学校更名为沈阳机械制造工业学校
二、沈阳第一化学工业学校
1940年南满造兵厂技能者养成所创建
1949年南满造兵厂技能者养成所更名东北兵工总局干部训练班
东北兵工总局干部训练班更名东北军工专门学校
东北军工专门学校更名东北兵工学校
东北兵工学校更名东北兵工专门学校
东北兵工专门学校更名沈阳工程建筑学校
1955年沈阳工程建筑学校更名特种工艺学校
特种工艺学校更名第二二二技工学校
1956年第二二二技工学校更名沈阳第一化学工业学校
1962年沈阳工业学院改建为沈阳第一机械工业学校
1965年沈阳第一机械工业学校升格为沈阳工业学院
1968年沈阳工业学院撤销
1972年沈阳机械工业学校复校
1979年沈阳机械工业学校升格为沈阳工业学院
2000年沈阳工业学院(专科学校)并入沈阳工业学院
1961年沈阳第一化学工业学校复校
1966年沈阳第一化学工业学校合并组建沈阳第一工业学校
1966年沈阳第一机械工业学校合并组建沈阳第一工业学校
1972年沈阳第一工业学校更名东北机器制造厂工业学校
1978年东北机器制造厂工业学校更名沈阳第一工业学校
1988年沈阳第一工业学校改建沈阳工业学院(专科部)
1992年沈阳工业学院(专科部)更名沈阳工业学院(专科学校)
2004年沈阳工业学院更名为沈阳理工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 院系设置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沈阳理工大学已由一所学科单一的军工院校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管、文、经、法相结合,服务辽宁、面向全国,具有鲜明国防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学校以“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为培养模式,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目前,学校设有16个学院,即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理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装备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国防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及应用技术学院和研究生学院。1个教学部,即体育部。学校设有41个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有2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有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学院占地面积24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9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00余人,各类在校学生近1.8万人。设有多媒体阅览室和校园教学科研网,还有设备完善的计算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汉语培训中心。
学院现有11个分院、3个系、5个教学部(中心),31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16个硕士点、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11个分院:机械工程分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分院、经贸管理分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分院、化工分院、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汽车与交通分院。3个系:外语系、工业设计系、装备工程系。5个部(中心):社会科学部、体育教学部、研究生部,计算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沈阳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沈阳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是沈阳理工大学历史最长的学院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建设过程中,以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追求发展,目前已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工业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包含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制造、流体传动与控制四个专业方向;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含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与理论、车辆工程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为原兵器部和辽宁省重点学科。
机械工程学院在机构设置上注重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设有机制工艺教研室、机床教研室、自动化教研室、精密检测教研室、机械设计教研室、机械基础教研室、流体传动与控制教研室、工程图学教研室和工业工程九个教研室,并建立了CAD/CAM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信息装备与微制造技术研究中心、自动装配技术研究所、动平衡技术研究所、数字化网络化设计与制造研究室、新材料精密及特种加工技术研究室、CAE研究室、传动与控制研究室等研究机构。学院建有数控加工技术实验室(原加工中心实验室)、切削及特种加工技术实验室、机电控制实验室、流体传动与控制实验室、MPS集成生产系统实验室、精密测量实验室、测试技术实验室、机械系统设计实验室、机械基础实验室、物流综合实验室、人因工程实验室、工程图学陈列室及CAD中心等实验室。其中数控加工技术实验室(原加工中心实验室)为原兵器部重点实验室。
机械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多年来承担了国家九五攻关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由科技部、教育部、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装备工业集团、辽宁省、沈阳市等资助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高速切削及数控装备技术、网络化数字化制造技术、自动装配及检测控制技术、动平衡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新材料精密及特种加工技术、信息元器件制造及其装备技术、润滑与密封技术等研究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其中有些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许多成果在企业得到推广应用。在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中,学院在机械工程、兵器制造等领域造就了一批学术造诣深,在国内、省内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目前已有3名教授担任长春理工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机械工程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2500多人、硕士研究生160多人(包括工程硕士)。在本科教学中,学院始终坚持强化工程教育、突出工程训练的培养思想,使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既能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又能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应用的日渐广泛,学院成立了数控培训中心、沈阳理工大学德国费斯托(FESTO)机电技术应用培训中心和CAD/CAM工程软件应用培训中心,为学生掌握应用高新技术设备和先进工程软件提供了条件。学院还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从事科研和技术创新的实践机会,对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在新的世纪,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中国机械工业也在不断用高新技术武装自己,沈阳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全体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紧跟时代步伐,为中国机械工业的振兴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
兵器部级重点实验室:1、数控加工技术实验室(原加工中心实验室):1996年被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批准为兵器工业总公司重点实验室
2、兵器工业润滑技术研究中心:1991年由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批准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1、辽宁省兵器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制造分部):2004年与信息学院共同申报并获得批准
2、辽宁省高速切削技术工程中心:1997年由辽宁省科技厅批准
1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
2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
机械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
一)学制与学位:学制3~8年,工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与就业面向: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检测控制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技能、方法,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相关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机电产品设计、制造、管理、营销、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三)专业特色:以数控技术及加工工艺、生产线的传动与控制、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为专业特色。
四)专业方向介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
培养要求: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较好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素养;具有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专业理论和技术,接授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专业知识结构:
机电产品、装备的设计理论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机械制造工艺理论及数控加工技术;
电气控制和数字控制的理论与技术;
生产过程的信号检测、信息处理及控制技术;
生产过程的自动装配技术
生产工程的组织和经营管理;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培养要求: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较好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素养;具有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机电产品设计技术等专业理论和技术,接受现代机电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综合应用机械、电子技术进行产品开发及制造的能力,并具有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专业知识结构:
机电产品、装备的设计、制造理论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
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品设计理论与技术;
电气控制和数字控制的理论与技术;
生产过程的信号检测、信息处理及控制技术;
生产过程的自动装配技术
生产工程的组织和经营管理;
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
培养要求: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较好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素养;具有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学习机械设计理论与技术、机械制造、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机电产品设计技术等专业理论和技术,接授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及制造、机械系统性能分析及结构优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及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专业知识结构:
传统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方法和机械系统的性能分析与结构优化;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辅助制造技术;
机电产品的设计基础;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生产工程的组织和经营管理;
流体传动及控制专业
培养要求: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较好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素养;具有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流体传动及控制等专业理论和技术,接受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设计及制造、流体传动元件及系统、流体伺服传动元件及系统的设计、制造及使用维护能力,并具有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专业知识结构:
机电产品、装备的设计、制造理论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
流体传动及伺服控制系统原理及设计,流体传动及伺服控制元器件的原理、设计及制造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辅助制造技术;
机电产品的设计基础;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生产工程的组织和经营管理;
五)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大学英语、工程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电传动控制、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Ⅰ方向(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液压与气动技术、机床数控技术
Ⅱ方向(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液压与气动技术、机床计算机控制技术
Ⅲ方向(机械设计及制造):机械振动、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系统设计
Ⅳ方向(流体传动及控制):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液压与气动元件、流体力学
二、工业工程系
一)学制与学位
学制3~8年,工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与就业面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工业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技能、方法,具有融合多学科知识和技能来对复杂生产系统、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运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企业、服务业、政府部门及高等学校从事系统规划、设计、管理、科研及教学工作。
三)专业特色与基本要求
1.专业特色
生产系统过程物流的分析与规划。
2.基本要求
知识的基本要求:
⑴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⑵具备较扎实的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社会科学知识;
⑶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主要包括运筹学、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原理、工程经济学、系统工程等;
⑷掌握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学、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物流分析与设施规划、现代制造系统等专业技术方面的基本技能及方法,了解武器装备制造技术的相关知识;
⑸了解本专业相关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能力的基本要求:
⑴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的认知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修养和艺术欣赏能力;
⑵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⑶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系统观念对生产系统、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运作。
⑷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四)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英语、运筹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学、生产计划与控制、工程经济学、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物流分析与设施规划、系统工程
沈阳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是电子工程系,1987年发展成为计算机系和自动控制系。2000年12月,根据学科发展和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将两系合并,成立信息科学与工程分院,2004年5月,正式更名为沈阳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前,学院涵盖了7个本科专业,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包含10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此外,学院还拥有控制工程和计算机技术两个工程硕士领域。
学院现有教职工206人,专任教师154人;教师中,有教授14人(2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5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04人。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近年来学院承担及完成包含国家863、973、国防预研/攻关等在内的国家级课题30多项,省市及企业合作等各类重大科研课题近百项,科研经费达3000多万元;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等奖励10余项,取得专利20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快学院发展为主线,按照“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做促进”的思路进行工作,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服务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国家所需国防科技工业。学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坚持理工结合,强化工科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信息技术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是学校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的专业学科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及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等。2000年至今在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9篇,出版教材1部,获省部级奖励1项,其他奖励1项,多项科研成果得到采用。目前承担的课题主要有:电动汽车;航侦图像专家系统;专家控制系统;广义测控理论在非线性系统控制中的应用;锅炉和工业炉窑智能控制系统;大功率快速侍服系统;指纹识别系统等课题。
学科方向:1、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2、复杂系统故障诊断与监控技术3、先进控制在复杂系统中的应用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于1989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的专业学科以来,一直致力于计算机测控技术、智能仪表及控制装置、超宽带高功率电磁脉冲技术、信号信息处理及虚拟仪器的研究。2000年至今,在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89篇,获省部级奖励3项,多项科研成果得到采用。目前承担的课题主要有:网络化用电控制与管理系统;基于以太网的智能温控仪表的研制;基于现场总线的SCADA系统;光学红外检测医疗设备研究;超宽带高功率电磁武器;虚拟仪器的应用开发等课题。 
学科方向:1、智能仪器与控制装置 2、强流电子技术研究 3、虚拟仪器与信息处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是刚刚于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的专业学科。学科以“年轻求发展”、以“特色求创新”为指导思想,确立了以通信干扰及抗干扰技术、多功能通信机制、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组网技术及通信协议的研究、信号处理技术研究以及移动代理技术为主体的学科发展方向,同时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突破,进行相关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的研制。2000年至今,在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2篇,s获省部级奖励2项,其它科研奖励1项。目前承担的课题有:“微波通信干扰与抗干扰技术”;“多功能通信机的研制”;“移动Adhoc网络重构技术研究”;“基于移动代理的网络管理技术”;“基于电力线载波扩频的CEBUS通信技术”等国家、省部级课题。
学科方向:1、扩频通信技术及应用2、移动无线网络组网技术3、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学校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的专业学科,是辽宁省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学科。多年来一直从事以电子信息系统、网络管理、网络故障诊断与重构、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系统体系结构等方向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很强的学科基础和学术力量,科研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而且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00年至今,在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43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3项,其它科技奖励3项,多项成果被采用,科研经费达600万元。目前承担的课题有:“便携式故障诊断仪研制”,“远程故障诊断和维护支持技术”;“系统体系结构与仿真技术”;“二维条码应用系统”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
学科方向:1、电子信息系统监控技术 2、网络管理技术3、计算机自动识别输入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于1997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方向有:计算机图形学、信息融合、图像处理、数据库理论及应用技术。2000年至今,在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文章41篇,出版教材2部,相继完成了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省市科技基金、兵器预研基金等课题,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在基于分形的三维自然景观实体构造技术、双视场三维头盔显示系统、展厅虚拟实景构造技术、动态目标识别技术、基于数据融合的火控/警戒雷达反隐身技术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目前承担的课题主要有:“企业建模体系软件方法”(国家863计划);“动态目标图象跟踪技术研究”;“虚拟产品展厅的增强现实技术研究”;“基于GIS的商业管理信息系统”等课题。
学科方向:1、三维建模技术 2、动态图象处理及识别技术 3、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中的数据仓库技术
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级别实验室名称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863空间信息安全基础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中心通信与网络工程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兵器科学与技术(联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学校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学科之一,并于1998年被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批准为“国防重点学科”,2002年被辽宁省教育厅批准为“辽宁省省级重点学科”,依托该学科,结合其他学科的优势与特色,相继申报成功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863空间信息安全基础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中心1个——“通信与网络工程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兵器科学与技术”(联合),并具有省级创新团队1个。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13项,在三大检索系统等刊源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目前正承担国家“863”重点项目、“973”项目、国防重点项目等25项。该学科的特色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系统监控技术、网络管理技术、计算机自动识别输入技术。
沈阳理工大学国防教育学院
沈阳理工大学国防教育学院成立于日,是依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精神,经国家教育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的批准,沈阳理工大学与沈阳军区达成为军队培养协议,建立起来的。
校党委副书记许荣华教授任国防教育学院院长,驻东北大学、沈阳理工大学选培办主任苗家祥上校任政委,另外学校特聘任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张铁健少将为名誉院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庞维义少将,军训和兵种部部长王静雨大校,政治部干部部长夏中国大校,联勤部政治部主任隗学军大校,装备部副部长龚继成少将,辽宁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杜传友少将为名誉教授。
目前学院共有国防生354人,涵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车辆工程、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环境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特种能源与烟火、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俄语、英语等26个专业。
学院以为军队培养军事人才为目标,作为学校的二级学院,学院下设学生工作办公室,全面负责国防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国防生的日常行政管理及思想教育,国防生教学的组织协调,国防生的党建工作等。学院按照“4+1”的模式进行国防生的培养,即国防生在校期间,除了在原专业、原班级学习之外,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时间,按照军队培养初级军官的基本要求,系统地学习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基本技能,在院学生除了完成本门专业学习外,还要完成部队安排的军政课。在读期间享受国防教育奖学金待遇,学生毕业后根据部队的工作需要和他们的实际情况,按照专业对口、人尽其才的原则合理进行工作分配。
在国防生管理上,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建立了模拟“连排建制”和集中住宿的管理体制,并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后备军官教育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和学生党支部,加强了国防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连、排长和学生会干部实行竞聘上岗制,班长由各班学生轮流担任,不仅极大调动了广大学员的积极性,也有效地增强了国防生的组织、指挥和管理能力。
我们相信,在校党委、校行政和部队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国防教育学院将会不断壮大,我们有信心为部队培养出更多政治合格、军事过硬,各方面素质全面的优秀军官,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贡献!
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为1985年由原“机械工程系”分离出来成立的“金属热加工系”,其后几经更名至现名)。
目前,学院下设“学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凝固技术与控制研究所”、“塑性成形与模具研究所”、“连接技术研究所”、“金属材料及表面技术研究所”、“非金属材料研究所”、“生物材料研究所”、“材料检测分析中心”、“中加人工心脏研究中心”以及“钛合金技术工程中心”、“中俄联合高能束流实验室”等机构。
学院现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以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4个本科专业;拥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材料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于1998年被中国兵器工业集图总公司批准为部级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7人、高级工程师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0人、具有硕士学位者24人(其中14人博士在读)。
学院拥有较为齐全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实验室面积近7000㎡,除常规的材料检测分析加工制备设备外,拥有由俄罗斯引进的大功率强流脉冲离子加速器、强流脉冲电子束国际一流水平的表面处理设备。1993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实验室被批准为部级重点实验室。
材料学院历来十分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面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为了保证工程教育各项措施的落实,学院取消教研室,成立了6个专业研究所,依托研究所办学,教学科研并举,以科研促教学、形成教学科研良性互动。
科研一直是材料学院的立院之本,自“八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国防科研、省部级课题和来自企业的课题百余项,所取得的奖励和转让的成果均得到同行的认可和业界的好评。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在派遣教师出国留学、进修的同时,先后与日本丰桥技术科学大学、德国阿伦大学、俄罗斯拖姆斯克理工大学、俄罗斯科学院强度物理与材料研究所、俄罗斯强电流研究所等单位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全面合作。与中国科学院金属所、辽宁峰阁钛业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联合办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学院发展战略是:全面加强本科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专业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于国防及经济社会建设。
改革在深入,时代在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全体师生员工踌躇满志、信心十足,主动迎接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挑战,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沈阳理工大学装备工程学院
沈阳理工大学装备工程学院(沈阳理工大学弹药研究所)是集中体现校军工特色、融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单位,目前具有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和工程力学、四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等三个武器类本科专业。其中,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具有兵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多年来学院已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合理的学科梯队。设有弹药、引信和火工品试验站和占地10万平方米的武器、弹药试验靶场,拥有较完善的试验及测试设备。从事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弹药工程、引信技术、弹道学、新材料应用、军品生产专用设备、测试技术、工程力学、环境工程等。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40余人。稳定的研究方向有:
弹箭及其引信现代设计方法研究
远程弹理论分析及结构设计
弹箭有限元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
弹箭发射和飞行振动的计算分析及对结构设计的影响
高速侵彻细观力学
子母弹技术
重金属药型罩破甲机理研究
火炮身管抗烧蚀技术研究
超强磁在雷、弹技术中的应用
新原理弹药技术研究
超细粉体、纳米制备技术
军品专用生产工艺及设备
可生产性设计
系统安全性分析
自动装配技术研究
工业废水、废气治理
近年来,先后完成国家兵器工业、军工企业及地方企业的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60多项,累积科研经费近1000多万元,多项成果的开发研制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在各种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编著、译著12部。兵器“十五”预研项目立项5项,总装备部基金项目5项,兵器科学研究院基金项目3项,市科委立项3项,与724、641、5553等兵工企业建立起横向联合体,签订了一批联合攻关项目。多年来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干部,为国防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沈阳理工大学装备工程学院本科教学主要设立了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特种能源与烟火技术,和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等几个方向。优化课程设置,调整知识结构,学生接受的专业基础课覆盖面宽,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环节的结合,专业课程适应现代技术发展,并适当增加工程技术教育内容,教学过程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兴趣。学生具备扎实的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结合国际形势还将聘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及兵工专家来院进行学术讲座和报告,结合部队、行业和领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实用型人才。这里介绍了几个方向的详细内容。
沈阳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前身是沈阳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成立于1994年。2004年正式成立学院,下设工业设计系、动画设计系和艺术设计系。一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650多人。
艺术设计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拥有教学展示中心,图书资料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黏土动画实验室、二维动画实验室、模型制作实验室、产品塑造实验室、摄影棚实验室、录音实验室、二维动检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动作捕捉实验室、陶艺工作室、专业画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及配套设施。
艺术设计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45人。教授、副教授6人,硕士生导师4人,讲师12人,是一支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精诚合作的教师队伍。其办学宗旨是以提高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质量为目标,把更新教育观念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重点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艺术设计理念,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外语和计算机操作技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优秀设计人才。
艺术设计学院带领学生,参加社会赛事,得到良好社会效益,荣获第一汽车奖中国汽车设计大赛三等奖优秀奖,CCTV汽车设计大赛唯一的最佳色彩效果奖、优秀奖和组织奖;中国首届家具文化节即荣达杯家具设计大赛银奖、铜奖、优秀奖;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最佳学生作业奖等奖项。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艺术创新能力得到社会认可。
艺术设计学院作为沈阳理工大学比较年轻的学院,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教学、科研、管理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已与英国鲁顿大学艺术传媒学院建立“3+2”联合办学模式,拓宽学生深造领域与途径。
沈阳理工大学理学院
沈阳理工大学理学院是在原基础科学部的基础上于2002年成立的。理学院下设行政办公室,分析教研室,代数几何教研室,应用数学教研室,物理教研室,基础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验室等部门。在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及图书资料等方面,两年来学院投资200百多万元对理学院进行了重点建设。从俄罗斯引进了价值十多万美元的激光器和相关技术,落实了与之相配套的实验仪器与设备。筹建了全新的激光原理与技术实验室、光纤技术实验室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验室。学院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点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引进了大连理工大学光学工程的学科带头人、国务院学科评议委员会光学工程组成员林钧岫教授和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大连理工大学光学工程博士后李晓舟博士,组建“光电子与激光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该中心以光电子技术和激光生物医学为研究重点,在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信号处理,激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无创/微创诊断与生物医学光谱技术,生命科学智能化仪器的研制等方面有重大突破。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五项专利。为进一步加强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数学学科的专业建设,理学院还引进了德国Albert—Ludwidgs大学理学博士、Botswana大学博士生导师方有康教授。方有康教授在运筹学方面有深厚的功底和丰富的科研成果。
理学院拥有一支研究领域广泛、治学严谨、教学有方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88人,专任教师84人,有教授11 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5人,在读博士生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31人,在读硕士生19人。他们学识渊博,富有朝气,学术思想活跃,有很强的教学改革意识。他们承担着兵科院、省科委、市科委、省教委的科研课题,已经形成了计算数学、运筹学、激光技术与应用、信息光学四个较稳定的科研方向。在老教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一批中青年教师正在成长,他们在科研和教学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些正在成长为本专业的学术带头人。
理学院除承担本院有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外,还承担沈阳理工大学全院各分院、各系的本、专科和研究生主要基础课教学工作。几十年来理学院为沈理工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后她将以更加辉煌的业绩载入沈理工的史册
理学院专业介绍:
信息与计算科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二十世纪末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该学科的专业人才有着广泛和稳定的就业机会。
计算数学或称计算科学在上个世纪初一直是数学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和教育事业对计算数据的精确化要求愈来愈高,计算数学才形成为数学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世界各国和中国的许多大学也相继建立起计算数学专业。几十年来,计算数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除了一部分人在从事计算或称计算科学的理论研究外,大多数人是在从事计算科学的实际工作。他们遍布于各行各业,并且与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更新相适应,其中许多人甚至成为计算机方面的专家或专门人才。随着计算机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和应用的更加广泛和普及,计算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进一步结合就成为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一个新型的复合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也就应运而生。
这个专业的特点就在于保持原计算机数学专业在数学基础和计算方法理论方面的优势之外,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在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计算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开发软件的能力。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介绍: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随着激光、光纤通信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研究以光为媒体的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存储和信息处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光信息科学主要包括以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和量子光学为基础的光的性质的研究,如光的传播规律,光与介质的相互作用规律,光子与光子及光子与电子的相互作用规律等。光信息技术则主要指利用光的特性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显示信息的原理和方法。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的基本理论,光电子学和光电子技术基础,光学测量和传感技术,成像光学和计算机图像处理以及激光及其应用技术等。
该学科的具体应用领域有:(1)新型激光器和电子器件的研究开发和应用(2)光通信技术领域。(3)光学测量与光纤传感。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的支柱产业。从民用娱乐、商用办公设备、工业测量仪器到航空航天和军事工业产品的设计制造,都离不开光信息技术,基于光信息技术始终是信息技术产业不断发展的突破点之一,这个专业在21世纪国民经济发展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近十年来以计算机、光通信和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国内外对从事该领域研究开发的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且这种情况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创建于1979年,其前身为原沈阳工业学院管理工程系,经历了1994年的经贸管理分院,2004年5月学校更名后正式命名为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虽然只有28年的历史,但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院现有教职工116名,其中:教授14名,副教授31名,讲师、工程师45名,助教13名,学院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11名,在读博士19名,具有硕士学位的64名。在校研究生、本科生3500余名,学院自1979年创建以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发展很快,现学院设有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物流管理等八个本科专业,并有企业管理、会计学、国际贸易学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横跨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
学院拥有较为齐全的现代化教学、实验设施,现有实验室三个,即电子商务综合模拟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机房三个,图书资料室一个,拥有藏书12000余册,杂志20余种,先后开辟了12个教学实习基地,公开出版教材、著作50余部。
学院拥有稳定的科研方向,拥有企业管理、会计学、国际贸易学三个学科梯队,三个研究中心,即:工商管理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所、商品流通研究所。近几年来完成科研项目100余项,为辽宁及沈阳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及各种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800余篇。
在教学上,广大教师注重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灵活的教学方式,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学院重视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先后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校际联系和校际合作关系。
连续几年来,经济管理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超过了90%,多人次考上重点院校的研究生,如;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毕业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学院学生思想活跃,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都名列前茅。
汽车与交通学院
汽车与交通学院于1997年原机械二系创办“汽车与拖拉机专业”开始招生。1998年机械二系调整建制迁往金杯教育中心(丰田技校),实施联合办学,成立沈工汽车学院。2000年底与机械一系合并,成立机械学院。2002年6月以汽车与拖拉机为主体,包括原二系党务、行政、学生等机构单独正式组成汽车与交通学院,同年申报车辆工程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并获国家批准,于2003年底开始招生。2002年,在汽车教研室基础上成立汽车分院。2004年,汽车分院更名为汽车与交通学院。
目前,学院下设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及热能与动力工程3个本科专业,拥有车辆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共有在校生人。学院设有汽车实验中心,其中包括汽车实验室、计算机室,拥有汽车发动机实验台、汽车底盘测功机等大型汽车实验设备。
学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主讲教师基本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多人具备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多名青年骨干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持续稳定发展。
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努力,汽车与交通学院已经发展成为辽宁汽车工业的教学和科研基地之一,共为社会输送相关汽车专业人才500多名。学院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学有专长,适应市场”的培养特色,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欢迎。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汽车与交通学院将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扬爱国奉献,自强不息,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兵工精神,争取为辽宁地区乃至全国汽车工业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做出更大贡献。
沈阳理工大学 - 办学理念
学院办学思想端正,培养特色突出。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工艺及应用技术"为培养特色,以"工程教育与工程训练相结合"为培养模式的教育理念。学院围绕培养特色和培养模式组织教学改革,强化教育基本建设,教学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学院极其重视教育的国际化,广泛开展国内外教育、学术交流活动。与德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芬兰、俄罗斯、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和企业团体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都有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进行合作科研。同时学院还选派一批优秀的学生、中青年教师前往国外进修或攻读学位。,开展合作科研课题15项。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所属的9个研究所共建了4个设备技术先进的合作实验室。学校还与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的大学开展联合办学,采用“2+2”、“3+1”、“3+2”、“4+1”形式,共同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
沈阳理工大学 - 科研成果
学院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突出以工艺及应用技术为主的科研方向,科研经费持续稳定增长,科研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科研基地建设和科研队伍实力不断加强。
学院现设有兵器工业高速切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兵器工业润滑技术中心、辽宁省先进制造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专用设备研究所、弹药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近几年来,学院连续承担多项国家重大攻关项目,省部级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有许多科研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防科技重大成果奖。1993年3月学院被国家经贸部授予全国首批100家享有进出口贸易权的单位之一(其中大专院校仅占8家);1993年5月被沈阳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火炬型科研院校。
学院的科研开发与校办产业充分发挥了"工艺与应用技术"的优势,先后创办了大连东方电脑集团公司、沈阳先达集团公司、沈阳工业学院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开发、研制了条形码、飞锯机、复合耐磨板等火炬计划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步实现了成果产业化产业集团化、集团国际化,既为教师提供了科研的"平台",又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教学基地。&&
沈阳理工大学 - 师资力量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093人,专任教师1005人,研究生导师19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教授副教授384人,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师资队伍总数的65.5%。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教学环境优良。现有固定资产10.10亿,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4亿元。校园内建有局域网及一批现代化高水平实验室。图书馆面积3.9万平方米,纸质藏书113.5万册,具有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拥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正稳步向数字化图书馆发展。学生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标准运动场,大学生文体中心。
沈阳理工大学 - 管理模式
学校已全面实施完全学分制管理,在保证学生共性发展的同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安排学习,自主进行选课,选择理想的教师和上课时间。全新的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学生实行跨专业、跨学科选课。学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了辅修专业,大力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学校还为优秀学生设有多种奖学金,鼓励优秀学生奋发进取。
沈阳理工大学 - 实习基地
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及技术开发基地,其中包括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辽宁省兵器科学技术中心、辽宁省先进生产力促进中心、辽宁省高速切削工程研究中心、通讯与网络工程中心、“弹药研究所”等20个国家、省、市、校级科研机构及1个市级大学科学园。学校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众多学科门类、多专业联合攻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同步协调发展的科研格局。学校研制开发的条形码、飞锯机、大型螺旋活套等国家级新产品、火炬计划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享有进出口贸易权,是沈阳市“火炬型科研院校”。学校始终将本科教育质量视为办学的根本,多年来坚持“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对外开放的发展策略和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过程,在人才培养上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受到社会的极大欢迎,研究生就业率达100%,本科生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辽宁省高校前列。
Powered by &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沈阳浑南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