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石油储运专业委员会调研文章怎么写报告怎么写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技术史通讯46.doc4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68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技术史通讯 第2期 2005年1月
Newsletter of CSHST Committee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
主办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技术史专业委员会
地址:清华大学图书馆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
邮编:100084,电话:座机电话号码
本期编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马普伙伴小组
地址:北京朝阳门内大街137号,邮编:100010,电话:座机电话号码
――――――――――――――――――――――――――――――――――
《技术史通讯》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主办、不同学术机构编辑并资助刊印的公益性内部印刷品,原则上主要提供给技术史专业委员会的会员。2002年7月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史与发展战略研究所编辑刊印第一期《技术史研究通讯》。从本期起,易名为《技术史通讯》。
《技术史通讯》是技术史界同仁,特别是技术史委员会会员的信息交流园地。
由于时间仓促及渠道不够畅通,本期未能充分吸收各方面与技术史有关的信息,好在以后各期《通讯》将创造机会刊载更多的信息。真诚地欢迎同仁和有关作者赐稿,并提出建议。
谨向所有为本期《技术史通讯》提供资料的单位、专家和学会工作人员致以诚挚谢意!
本 期 要 目
一、学术与会议信息
二、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
三、技术史国际学术组织简介
四、国内外主要技术史和科学史期刊
五、国内主要技术史研究与教育单位
六、国内科学技术史学位授予单位
七、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的程序
一、学术与会议信息
(一)会议预告
1.年,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XXII Congress of History of Science)将在北京举行。国际技术史委员会和其他组织都为此次大会筹备专题研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江苏省阀门工业协会八届二次会员大会工作报告-江苏省阀门工业协会,江苏阀协
江苏省阀门工业协会
理事长:张宗列
常务副理事长:陆
常务副理事长:吴建新
常务副理事长:蔡
秘书长:陈鉴平
江苏省阀门工业协会八届二次会员大会工作报告
& 携手奋进&
各位领导、企业家朋友及会员单位代表,大家下午好:
&&& 时至年末,江苏阀协召开第八届二次会员大会,各位百忙中抽空,从全省各地汇聚盐城滨海,共商江苏阀协发展大计,推动行业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在此我代表江苏省阀门工业协会向与会的各位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江苏阀协自换届以来,在各位的支持下,一方面积极做好协会工作,加强沟通,发展会员单位,让更多的省内阀门企业参与行业协会的工作;另一方面,协会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为会员单位搭建沟通平台,实实在在地为会员企业谋发展,促提升,有效发挥了协会的作用,增强了协会与会员单位的凝聚力。现将协会2014年以来的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2015年发展设想简要汇报如下:
一、2014年协会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江苏省阀门工业发展概况:
由于2014年数据还没统计,这里暂以2013年数据作参考,据中国阀门协会收集的有关数据分析,2013年度全省阀门行业实现产值约600亿元左右,约占全国阀门产值的四分之一左右。2014年,协会收集汇总了省内33家骨干企业的统计报表并进行了综合分析:2013年度全行业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主要指标中工业总产值为79.72亿元,比上年度72.61亿元增长9.79%。标志着江苏阀协会员企业阀门生产指标还是保持稳步的增长态势,部分骨干企业还实现了20-30%增长幅度。如苏州纽威阀门实现20.76亿元,比上年度18.48亿元增长12%;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9.97亿元,比上年度8.29亿元增长20.2%;江苏亿阀集团有限公司实现4.02亿元,比上年度3.06亿元增长31.4%。苏州德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1.30亿元,增长30%;苏州安特威阀门有限公司完成1.24亿元,增长20%。完成销售收入为77.77亿元,比上年度70.91亿元,增长9.68%,标志着江苏阀协骨干企业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抢抓机遇,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确保了生产与市场销售的同步增长;实现利润总额8.9473亿元,比上年同期的6.5795亿元,同比增长36%,增长幅度远超产值和收入,一定程度上说明骨干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同时也注重内部挖潜,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行质量。
2014年以来,江苏阀门行业在前几年持续增长基础上,受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阀门行业发展趋势处于稳中求进,增幅回落,据中通协统计数据显示,阀门行业发展总的趋势为生产销售平衡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明显回落,并出现下行趋势;经济运行质量正在逐步改善;进出口稳定增长,增速较上年有所提升,行业转型升级加快的运行趋势。
(二)发挥协会作用,努力为会员服务
协会自换届以来,克服了人手少,事力繁杂的不利因素,围绕协会制定的既定计划,着力做好重点工作落实,先后成功组织6次大型活动,其中包括召开了一次会员大会、一次理事单位会议、一次技术研讨会并成立了协会专家委,举办了一次技术与应用培训学习,协办了一次泵阀展会,组织了一次新产品省级鉴定会,走访了30多家会员企业,发展吸收了15多家会员企业。
同时,协会着重做好各类宣传工作,针对无锡泵阀展会,专门组织拍摄了一部12分钟协会宣传视频片,印制了对外宣传册,原创采写了50多篇江苏阀门行业专题稿件,先后在协会门户网站转载稿件300多篇,其中原创稿约60多篇,并被中国工业报刊转载20多篇,阀协通讯刊转载12篇,中国阀门信息网讯转载20多篇。
此外,协会注重外部交流联系,先后接待了6批次的来访,包括四川阀协、浙江泵协、龙湾阀协、鞍山、铁岭、吉林磐石的参观学习和招商等。并与中国阀协、浙江和四川阀协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协作关系。在得到行业主管部门认可基础上,也获得了会员单位的好评,对协会工作树立形象起到了有力支撑,为协会扩大影响奠定了基础。
&& (三)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为行业科技创新服务
协会的主要职责就是为会员服务,今年4月协会在扬州举行了江苏阀协技术专家委成立暨江苏阀门行业发展和技术研讨会,组建了江苏阀协技术专家委,专家委工作主要开展行业技术服务和咨询工作。此次研讨会主要围绕江苏阀门行业和技术问题进行专项研讨与交流,邀请终端用户来讲解,协会内10多家企业进行了各自的交流,达到了研讨会的目的和效果,会员企业120多人踊跃参加这次活动。
8月,协会与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工业流程工艺及阀门应用技术专家讲座,邀请了8个专家授课,专家讲座主要涉及煤化工工艺流程和阀门应用、石油石化阀门工艺流程和阀门应用;主讲《煤化工工艺流程》、《煤化工阀门应用》、《乙烯和聚烯烃生产工艺简介及常用阀门应用》、《焊接工艺》、《铸造工艺》、《核电工艺流程和核电站阀门应用》、《泵的基础知识》的内容。40多家会员企业约200人参加了讲座培训,培训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
10月,协会组织相关专家对苏州安特威阀门公司盘阀进行省级新产品鉴定工作,通过鉴定该新产品为国内领先水平。这不仅为协会下一步为更多的会员单位提供鉴定积累了经验,也为会员单位今后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四)做好会员会费收缴工作,确保协会正常开支
根据协会理事会商定的江苏省阀门工业协会经费管理办法,协会对会费进行了有效管理,在开展协会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协会多次组织交流学习、走访调研、媒介宣传等各类活动,协会力争用好有限的经费,更好地为会员单位做好服务工作。各会员单位也积极支持协会各项工作,截止2014年11月底累计收缴56家会员企业计28.60万元会费。
为了进一步规范会费收支管理,协会建立了财务制度和报销制度,规范了会费收交台帐,严格执行财务报核和收支两条线制度。
(五)探索多种形式活动& 拓展协会服务范围
协会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服务范围先后开展了一系列行业活动。
9月16-19日,协会与无锡太湖国际会展公司合作了一次无锡国际泵阀展会,有40多家阀门企业设摊参加展会,行业观众上万人参加。
10月15日至17日协会派出代表参加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流体机械展览会暨阀门博览会,在为期三天展会期间,分发有关协会宣传资料,还与有关阀门企业领导进行现场交流与沟通,促进行业和会员之间的联系。
协会还着重加强与用户联系工作,江苏阀协作为特邀单位参加了11月12―14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油气管道设备与材料国产化技术交流大会暨国产化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展示会,阀协为此次终端用户的交流会议做了前期相关推荐介绍与沟通联系工作,让更多会员企业参与到为中国石油油气管道设备与材料国产化行列中,赢得了好评。
二、协会存在的问题和2015年工作计划打算:
(一)我们在总结2014年度主要工作的基础上,也在寻找协会的自身不足:
1.自协会换届以来,新的理事会为了更好的开展协会工作,在恢复协会日常工作的基础上,还要摸索开展相关活动,好多工作都是从零开始,某些工作做的还不到位,与会员的迫切要求也存在一定差距。
2.目前协会人员有限,面对全省800多家阀门企业,走访工作量很大,不能面面俱到的深入企业调研,加之部分会员对协会的片面认识,使好多工作不尽完善。
3.协会与各会员企业的沟通机制仍需完善,目前协会开展活动一般都通过邮局书面发函通知,效率不高且时有遗漏;会员单位的信息也较少及时上报到协会秘书处。
(二)2015年协会工作主要设想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
1.根据会员单位对阀门行业各类专业培训的摸底调查,协会2015年计划组织1--2期会员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专业培训和技术研讨会,包括重点技术标准、生产管理、5S现场管理、各类认证、ERP和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培训与讲座,在组建成立江苏阀协技术专家委员会基础上,更好地为会员企业做好技术和咨询服务工作,包括新产品鉴定和质量认证等工作。
2.加强交流学习活动,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开拓视野,加快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进程,重点放在技术交流上,具体待理事会摸底商议后再确定。组织与兄弟行业协会的对口学习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促进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计划与江苏化工行业协会与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江苏铸造行业协会的合作联系。拓宽协会的横向合作关系,开展多领域的行业相关工作,使相关协会合作,推广我们会员,以此达到互通互利,相互协调发展。
3.协会将围绕省内阀门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在充分剖析相关企业管理短板的基础上,广泛推行“管理提升”活动,旨在帮助相关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提高运行质量,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4. 做好协会与重点终端用户的联系工作,目前我们已经与中国石油石油储运专业委员会和北京中技油联石油化工科技中心进行了合作联系。2015年,协会重点将开展与一些终端用户的合作交流上,计划在用户现场举办一些交流活动,了解用户需求,针对性吸取用户对产品的改进要求,改进我们阀门产品质量,提高我们对用户产品服务质量,以此加强协会与用户的沟通联系。
5.计划在明年3月左右协会举办江苏阀协理事会议,部署协会本年度开展的具体工作和实施要求,商议新年协会开展的具体工作。交流行业发展情况,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以此发挥理事单位骨干带头作用,出谋划策,提高行业发展水平。
6. 配合中国阀协做好十二五行业规划的总结和十三五规划的工作,做好行业调查分析,为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发挥协会的一定作用。
7.做好主要会员企业走访调研,计划明年走访30多家会员企业,着重走访盐城片和南通片等,以此做好行业调查工作,摸底全行业发展情况。并了解会员企业运行情况,加强行业间沟通交流;做好新会员发展工作,计划发展新会员企业10-15家左右,争取协会会员企业100家左右。
8.做好对外推广宣传工作,计划制作一部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宣传片,主要以各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内容,包括各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等,将江苏阀门产品的技术实力更好的进行展示和推广。
同时,继续维护管理和运作好江苏阀协的网站,增强协会对外窗口的功能作用;并做好江苏阀协的对外文化宣传工作,扩大江苏阀协知名度。向社会发布各类行业活动信息,提高国内外对江苏阀门业的关注。
9.推动会员企业的新产品鉴定工作,首台套的推进工作,科技进步奖的推荐,专利新产品项目的申报工作,为会员企业做好科技新产品申报项目。
10.做好协会统计工作,汇总2014年年度统计表,并做好行业统计报表和行业汇总分析报告;为了做好今后的统计工作,计划3月举办一次行业统计工作会议,着重做好2014年行业统计年报工作。提高行业的统计水平,力争使年报上报率达到80%左右,正确反映行发展趋势和行业运行状况。&
各位代表:
过去我们依靠低价竞争保持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当前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压力。一些阀门企业订单量明显减少,其原因有自身品牌建设、国内市场萎缩、银根收紧、外部竞争等。要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转型升级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成套化、高端化”武装传统阀门产业,提高生产技术含量,拓展全新的市场空间。江苏阀门行业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如何解决产业层次低、能否产出节能环保、高参数、多品种多规格以及特种阀门等问题是关键,由低端走向高端,由单一产品走向系统流程装备,更要充分利用好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互联网时代,实现产品科技的传销和提升,坚持自主创新,坚持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瞄准高端制造;推进节能减排,立足绿色制造,努力提高江苏阀门行业发展速度,进一步提高技术装备的科技含量和制造水平。让我们携手奋进,努力加快江苏阀门产业发展步伐。
以上工作报告,如有不当,请指正!谢谢大家!
2014年12月12日专业建设委员会调研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专业建设委员会调研报告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福建省桉树造林及其生态问题调研报告
北京时间:
福建省桉树造林及其生态问题调研报告
当前位置:&
[发布日期: 8:41:35]
[被阅次数:3299]
    
福建省桉树造林及其生态问题调研报告
省林业厅世行办(速丰办) 
(二OO六年八月)  
297[2006]2
一、福建省桉树造林现状
(一)桉树造林面积
20004.1120.3200649.711
                                                     
2000年  以前
74.823.322
2  
                                                        
120.969.5%23.913.7%13.87.9%
                                                
200637.375.1%9.719.5%2.75.4%44
4  2006
                                             
尾巨桉    (巨尾桉)
(二)桉树造林的树种品种
桉树是桃金娘科桉树属的总称,共有945个种和变种(1),据文献确认的约有700多种(2),2002年出版的英文版《桉树》一书中指出桉树属有800多种。总之,桉树种类多,种源差异大,区域分布广,引种栽培余地大,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树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现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营造了桉树人工林1030万hm2,占世界人工林面积的9%(3)。福建省是继广东、广西之后,较早引种桉树的省份,据《福建林业志》记载,光绪二十年(1894年),福州引种野桉(4),在白嘉雨《中国的桉树人工林》一文中,把1894年福州引种的桉树记录为赤桉(E. camaldulensis)(5)。我省引种桉树大概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除了福州最早引种野桉外,民国元年(1912年),厦门引进赤桉;民国5年,南平引进细叶桉;民国6年,福州引进柠檬桉。(6)这一时期多是零星种植。
2.上世纪50-60年代
引种的桉树主要有大叶桉、柠檬桉、赤桉和窿缘桉,这一阶段主要在闽东南沿海地区作为公路两侧以及四旁绿化树种,山地造林基本失败(7)。
3.70-80年代中期
70年代,厦门园林处等单位引种桉树260多种,存活的90多种,其中生长较好的有柠檬桉、窿缘桉、赤桉、细叶桉等(8),这一阶段桉树除了作为城乡绿化外,一些地方在山地种植了柠檬桉片林,作为用材和提取桉叶油,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4.80年代后期至今
这一时期引种的桉树主要以培育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为目标,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90年代主要在漳州、三明两市推广,2003年后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桉树造林面积和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按照时间序列记录如下:
1986年,中国林科院与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合作,在我省连江陀市国有林场、福清灵石国有林场和长泰岩溪镇圭后村等地开展巨桉、柳桉、粗皮桉、树脂桉、小果灰桉、斑叶桉、白桉、尾叶桉、托里桉、昆士兰桉、柠檬桉、赤桉、窿缘桉等13个树种64个种源的对比试验。
1991年,长泰岩溪林场率先从广西引进巴西巨尾桉组培苗上山造林,目前这片试验林仍保留的较好。
1992年,三明市引进巨桉、柳桉、邓恩桉、亮果桉、兰桉、直杆兰桉树种,开展树种/种源/家系试验。
1994年,由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热林所提供巨桉的种源和家系种子,分别在华安、永安和南安开展种源家系试验研究。同年,泉州市林业局引进巨桉30多个家系在五台山国有林场开展选育试验。 
1995年,省速丰办与福建省林科院、漳州市林业局以及长泰岩溪国有林场等单位合作,引进巨桉、尾叶桉、邓恩桉等树种/种源19个在长泰岩溪林场进行引种试验,为良种选育与遗传改良提供了很好的基因资源。
1996年,由省种苗总站负责引进巨桉31个种源400个家系分别在永安国有林场、平和天马国有林场进行试验,1997年引进邓恩桉10个种源和300个家系在顺昌县埔上林场进行试验,2001年引进柳桉90个家系、赤桉115个家系,分别在永安国有林场、仙游溪口国有林场、永林集团基地进行试验,极大地丰富了我省的桉树种质基因资源。
1995年以来,南平市林委引进了巨桉、邓恩桉、苯沁桉等14个树种。
1998年以来,龙岩市种苗站先后引进了巨桉、邓恩桉、柳桉、粗皮桉、尾叶桉、尾巨桉等树种和种源。
2003年,由龙岩市林科所、福建省林科院和省种苗站联合攻关《耐寒速生桉树选育与产业化应用》(省科技厅重大项目),从澳大利亚引进邓恩桉51个优良家系在我省闽西北地区开展试验研究;同时引进了10多个优良无性系,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区域试验并扩繁应用。
漳州市是我省最早引进尾巨桉、巨尾桉、尾叶桉等桉树新品种的地区,也是桉树无性系研究、开发和和应用最发达的设区市之一,共引进了50多个无性系,目前,尾巨桉、巨尾桉、尾叶桉、赤桉、巨桉、尾赤桉等优良无性系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
据统计,我省先后从澳大利亚等国及国内其它省区引进了巨桉、巨尾桉、尾叶桉、尾巨桉、柳桉、赤桉、异色桉、邓恩桉、粗皮桉、双胁兰桉、直干兰桉、多枝桉、斑皮桉、斑叶桉、弹丸桉、细叶桉、白桃花心桉、苯沁桉、扫枝桉、卡美昆桉、毛皮桉、托里斯桉、昆士兰桉等桉树约40个树种、100个种源、1000多个家系和60多个无性系。(9)
(三)桉树的适生区域
桉树的生长环境很广,从热带到温带,有耐-18°-22°2000m250~4000 mm(10)(11)
桉树引种能否成功,与桉树分类中的地理、经纬度、雨型和种间亲缘度等因素有关。桉属中最大的双蒴盖亚属中的尾叶桉、巨桉、柳桉、粗皮桉、柠檬桉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为夏雨型,引至福建省南亚热带,都易成功;而其中为兰桉组的兰桉、直杆兰桉、亮果桉、史密斯桉原产于塔斯马尼来州和维多利亚州,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冬雨型,在福建引种多数是失败的。第二大属的草蒴盖亚属,如王桉、大桉、弹丸桉、榕叶桉、斜叶桉、雪桉等树种,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高海拔、湿润凉爽地区,树种间断分布,种内地理变异大,造成了种群的分离和趋异,是一个在遗传上相当隔离的组群,在福建引种均不能成功。(12)
在我省引进的40个桉树树种中,表现良好的有巨桉、尾叶桉、巨尾桉、尾巨桉、赤桉、柳桉、邓恩桉、尾赤桉等树种或杂交种。
福建地跨中、南亚热带,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尤其是极端低温对桉树的引种成败至关重要。目前,漳州、泉州、莆田、福州等设区市主要发展巨尾桉、尾巨桉、尾叶桉、巨桉等树种或无性系,海拔550m邓恩桉、尾赤桉等较耐寒的树种;南平、三明、龙岩、宁德等设区市以邓恩桉、巨桉、尾赤桉等较耐寒的树种或无性系为主,一些低海拔的地方种植尾巨桉、巨尾桉等较速生的品种。
(四)桉树的栽培模式
栽培模式与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培育目标等密切相关,桉树在原产地天然分布中可以与多种树种混生,具有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目前我省引种的桉树以速生性、单位面积生长量高、无性系繁育快、林相整齐等为显著特征,培育目标是在较短的时期内获得最大的木材收获量,因此,桉树的栽培模式比较单一。
1.培育目标单一,以中小径材为主,大径材少
上世纪90年代初刚引种时,主要是想学习广东雷州林业局的经验,以生产木片出口作为桉树的培育目标。由于我省早期桉树造林面积小,采伐量很少,根本达不到出口量要求,因此至今我省尚未有木片出口。到了90年代后期,随着木材旋切技术的突破,桉树的木材用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原来的主要为纸浆造纸用材转变为人造板用材,目前市场上供应的桉树大都用于胶合板用材。近年来,桉树木材价格一路攀升,各经营单位都将目光放在短期内能够获得高额经济回报上,几乎清一色的以短轮伐期、中小径材为经营主旨,要不要培育大径材,经营者大都欠考虑,如何培育大径材的技术措施也较缺乏。
2.林分结构单一,纯林多,混交林极少
三明市曾开展了桉树与马尾松混交试验,但效果不理想。漳州市开展了桉树与相思树混交试验,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由于桉树的生长速度比相思树快,生长量大,木材销路好、价格高,加之,混交林的营林措施相对较复杂,因此,业主仍不大愿意营造混交林。目前,各地营造的桉树几乎都是纯林,甚至是单一无性系的纯林,这一栽培模式,给桉树产业的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3.树种选择指标单一,以生长量为主,抗性考虑得少
台风和极端低温分别是我省东南沿海和闽西北山区发展桉树的主要限制因子,但我们在引种栽培时更多考虑的还是生长量指标,为此,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99年底的一场寒潮(12月23日,永安市极端低温-5.6℃),使得永安市约有3万亩桉树人工林遭受严重冻害;~日,永安市先后出现了三次0℃以下的低温、霜降天气,1月1日极端低温-7.3℃,这次寒流给永安的桉树造林又一次严重打击,永安两年共营造桉树速丰林9.1万亩,其中,遭受较轻型的冻害(30-80%叶面变黄或灰白色,树干树顶梢50-100cm受冻,树干树皮受冻轻微)6.2万亩,占68.1%,受较重型的冻害(整株树叶受冻变黄或灰白色,树皮不同程度脱水呈黑褐色)2.2万亩,占24.1%,受最重型的冻害(整株树叶、树干干枯,仅树干基部未受害)0.3万亩,占3.3%,也就只有0.4万亩,4.4%的桉树未受冻。2005年第10号强热带风暴“珊瑚”袭击漳州,桉树受灾面积29.8万亩,占速丰林总面积的52.6%,直接经济损失达1.41亿元。今年的1号台风“珍珠”使漳州25.2万亩桉树出现倒伏、树干折断等损害,直接经济损失达0.83亿元;4号台风“碧利斯”使漳州9.4万亩的桉树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0.16亿元。目前,耐寒桉树的研发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抗风品种的繁育相对滞后。
(五)桉树的耕作措施
经过10多年的实践,我省的桉树造林已经摸索出一套比较科学的栽培技术,桉树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主要采取了以下耕作措施:
1.穴垦整地
我省桉树主要在山地造林,造林前都对林地进行清理,劈杂炼山占了绝大部分,采取挖明穴回表土整地方式,穴规格有60w50w40cm,60w40w40cm或50w40w30cm等多种,集中连片的山场,为了施业方便,业主一般开设拖拉机道。
桉树早期生长快,所需消耗的养分多,我省土壤缺磷较严重,因此,各地很重视施基肥。基肥的种类和用量比较普遍的为钙镁磷肥50-70公斤/亩或桉树专用肥1斤/穴,一些地方采用钙镁磷1斤/穴和复合肥3两/穴混施,还有的业主采用复合肥55公斤/亩和干鸡粪110公斤/亩作为基肥,各地施肥种类和施肥量不等。
3.防治白蚂蚁
白蚂蚁的防治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桉树的造林成活率,目前防治白蚂蚁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造林前一年的9-10月炼山整地后,每亩埋放灭蚁灵诱饵剂25-30包,加以诱杀;另一种是在造林时紧贴苗木根茎处施放呋喃丹或辛硫磷(地虫净、地虫毙等)加以毒杀。长泰岩溪林场在造林前使用绿僵菌1∶2000倍液浸苗木土球的防治方法,效果也不错。个别业主为了提高杀虫效果,从市场上购买一些没有商标的毒性极大的药物,对环境造成破坏。
追肥是确保桉树林分树高、胸径、蓄积生长量达标的关键因子,目前桉树造林中,各地都进行了追肥,一般造林当年和第二年各追肥两次,用量有以下几种:尿素和复合肥混施,每次28公斤;桉树专用肥每次28公斤;或腐熟鸡粪1-2公斤/株等。施肥时一般采用沟施或环施,有发现个别业主为施肥方便,采用撒施。
5.造林密度
早期造林密度较大,一般110-130株/亩,个别甚至超过160株/亩,近几年年,密度有所降低,一般采用90-110株/亩。
6.抚育间伐
如果主伐年龄为5年的,一般不进行抚育间伐,只对病虫为害木、风折木或被压严重木进行清理伐除,现森林经营方案中提出桉树轮伐期7-10年,加上早期造林密度较大,必须进行抚育间伐,但在申报桉树抚育间伐时,遇到许多麻烦,迟迟批不下来,各地反应强烈。
7. 环境保护
从总体看,各地在桉树造林中,都比较注意保护环境,如山顶带帽、山脚、农田边和山沟保留原生植被带,整地时推广沿等高线、品字型排列植穴,抚育时实行块状松土锄草等措施。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业主并不知道品字型植穴的优点,仍采用正方形排列的方式,从山脚往上看,林木一列列排得很整齐,比较好看,但易引起水土流失。一些业主也缺乏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在林地清理时,不分坡度、岩石裸露等情况,从山脚到山顶一律剃平头,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严重破坏。
二、桉树的生态问题
(一)桉树生态问题的简要回顾
桉树作为一个外来种,在引种初期,人们以极其好奇的目光来看待这个具有驱蚊效果的树种,由于都是零星种植,因此,生态问题也不在关注之列。随着种植面积增加,种植范围扩大,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平均一天长一公分甚至更高的树种,由于对这一树种缺乏科学的全面的了解,因此,也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在有关桉树生态问题的争论中,以下几个事件比较突出。
1.福建民间谣传“桉树会致癌”
上世纪70年代,我省选用材油兼用的柠檬桉以发展油料林、薪炭林和防护林(13),掀起了桉树造林的热潮。但此时也隐藏着一个危机,不知从哪里最先传出“桉树会致癌”的谣言,随后全省范围内一片讨伐桉树的声音,许多地方出现了随意砍伐桉树的现象,就连高等学府福建师范大学校园内也发生了将种植的已成大树的桉树砍掉的怪事,谣言曾使福建的桉树发展一度出现了停滞状况。
 2.印度生态学家首先提出桉树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1981年,印度的一位生态学家(Shiva V.)在研究了印度Kamataka地区桉树人工林后,认为在该地区种植桉树不但没有带来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由此导致了一场全球性的关于桉树是是非非、褒褒贬贬的争论。针对此种情况,联合国粮农组织有关专家专门进行了研究,并于1985年出版了《桉树的生态影响》一书,认为:“桉树人工林对贫瘠土地有恢复作用,对轮伐林地没有不可转变的地力衰退现象”,同时指出:“试验表明,有些桉树品种并没有抑制作用,桉树人工林并不像常被人们指责的那样不适于鸟类生活”(14),对桉树的生态作用作了较为公正、客观的评价。
 3.广东学术界在报刊杂志署名公开批评大面积桉树造林
1995年,《广州信息》曾反映某农业专家认为不宜大面积营造桉树林,以免付出土壤破坏和造纸污染的双重代价。日《广东农村报》头版刊登了广东省地质矿产局杨超群研究员提出大面积种植桉树引起地下水位下降的观点,1996年杨超群又在《广东推广种植桉树的思考》中,提出了与《广州信息》刊登的相同的意见。当时引发了科技界一场广泛的讨论,《广东科技报》于日,5月1日、7月17日先后刊登了《褒褒贬贬说桉树》等一系列专家撰写的文章,从正面论述了种植桉树的必要性和应注意的问题。
4.印尼金光集团APP在云南发展桉树速生丰产原料林项目引发了一场桉树人工林为“绿色沙漠”之争
2004年,印尼金光集团意向投资数十亿美元,在云南建设2620万亩桉树速生丰产原料林的事经媒体(中国青年报日)披露后,引起媒体极大关注,不同专家对此看法不一。《中国绿色时报》7月19日《警惕“绿色荒漠化”》一文中指出专家们认为:大规模的“造桉工程”不亚于在怒江建坝,弄不好有可能成为“绿色沙漠化”。《新闻周刊》等媒体也发表署名文章,把以桉树为主的外来树种人工林说成“绿色沙漠”,会带来“生态灾难”等。8月9日,中国林学会树木引种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王豁然在《中国绿色时报》上发表《桉树人工林并非“绿色沙漠”》一文,用大量数据阐述桉树的众多优点,并呼吁“绿色沙漠”论可以休矣!(15)
同年11月16日,绿色和平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称要向政府举报APP在云南省圈地造林。12月16日,绿色和平组织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称通过独立调查掌握了最新证据。日,APP召开新闻发布会,首度正式回应绿色和平组织的指责,就在云南启动“林纸一体化”项目进行详细、深入地解释和澄清。1月25日,云南省政府公开表态:发展林纸产业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绿色和平组织对云南推进林纸产业横加指责,对金光集团横加指责,是由于对一些具体工作不很了解造成的。(16)
5.广东省人大、政协提案中要求政府部门控制桉树的种植势头
2005年,广东省“两会”期间,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院长、省政协委员李思东在议案中提出:种植桉树会使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桉树林排斥其他生物生长,要求政府部门采取相关措施,以防止桉树林带来的生态恶化。(17)今年广东省“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再次提出,桉树是“抽水机”、“抽肥机”,如不加以控制必将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18)桉树的争论引起广东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记者兵分粤东、粤西、粤北等地进行全方位的采访,有关桉树的报道在《南方日报》和《南方都市报》连续地报道,引起了社会对种植桉树的大讨论。
 6.广东省云浮市作出不种桉树的决定
广东省云浮市委书记郑利平明确表示:桉树是“抽水机”、“抽肥机”,而云浮是个缺水的地区,土壤也很贫瘠,桉树的种植会对云浮的生态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云浮不适宜种植桉树。至此,云浮市成为全国首个作出行政决定不种桉树的地级市。
7.广东省个别地方发生农民拔苗毁林和集体上访案件
 广东省梅州市个别地方出现了农民上山拔桉树树苗行为,致使种植公司损失巨大;高要市白土镇某村村民听信谣言,认为喝了桉树林的水源水后生出的小孩会畸形,一夜之间将上万株桉树全部砍掉,造成毁林犯罪案件。东源县某镇农民以上游镇种植桉树会影响水源水质为由,到县政府上访,造成社会不安定。
    1999
8.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广西桉树人工林项目进行评估
今年3月29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广西为桉树人工林项目进行了评估,充分肯定了桉树的环保作用。(19)
近几年来,针对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对桉树的一些不同看法和争论,国家林业局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反复听取各方面专家意见,并向国务院专门报告。-7日,中国林学会桉树专业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联合福建省林业厅在漳州市召开了桉树与环境的关系为主题的研讨会,中国和澳大利亚专家在会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去年9月,中国造纸学会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桉树种植与制浆造纸研讨会,组织了20多位国内外林业、纸业专家对桉树人工林涉及的生态问题进行论证。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联合有关部门召集了包括林业、生态、水文、地质、其他专家在内的多学科专家进行了专题研讨,认为:桉树由于其具有速生、干直、耐瘠薄、抗逆性强、可萌芽更新等优点而得到迅速发展,是中国南方经济效益高、创汇能力强、用途广,可以大面积进行种植的标志性树种。桉树人工林是否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主要取决于经营者采取的种植方式和经营管理水平。(20)
(二)桉树生态问题争论的焦点
1. 桉树是“抽水机”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桉树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使林地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林地和周边土地的干旱;一个地区如果种上了桉树,河流就会干涸,土地就会荒芜。西南某一教授说:“20年来,我们对桉树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对桉树对一个地区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正负方面的影响也做了长期的观测和研究,结论很清楚:桉树造成的地力衰退,对土壤营养和深处地下水分的消耗比一般树木要大得多。”(21)
2.桉树是“抽肥机”
有人认为,桉树人工林对林地养分消耗大,林下植被少易造成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又造成养分流失、有机质缺乏,导致林地土壤肥力严重衰退。有一研究结果指出:桉树人工林年径流量达4955m3/(hm2.a),随径流流失的表土达6.6t/(hm2.a);随表土流失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相当于尿素15.5kg,过磷酸钙29.6kg,氯化钾10.5kg;随径流流失的速效养分,相当于尿素283.4kg,过磷酸钙8.9kg,氯化钾401.4kg所含的养分。
3.桉树是“绿色沙漠”
有人认为,桉树具有很强的生化相克作用,其叶片和根部的渗出液对其它植物会产生毒害作用,即“桉树有毒”;桉树是一个排他性很强的树种,凡是长桉树的地方会造成寸草不生,即所谓“桉树林中无飞鸟,林下无杂草”。中国科学院一博士说:“桉树自身分泌毒素,因此有很强的抗病力。它对异地的原生物种有极大的排抑性,最后桉树林地上没有任何草灌木和小乔木。”
(三)桉树的水分利用、养分消耗和化感作用
1.桉树的水分利用
(1)桉树的水分利用率高
据Lima等对桉树等树种的水分利用率(kg生物量/升水)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其它树种,桉树对水分的利用效率最高,即生产相同生物量桉树所消耗的水分量最少。(23)白嘉雨经过换算,桉树生产1kg干物质只需785L,而其他树种大大高于此数。(24)如表5。
表5 不同树种水分利用率比较
树木   (属名)
水分利用率(Lima)
水分需要量(白嘉雨)    L水/kg生物量
总生物量的水分利用率
收获量的  水分利用率
(2)桉树的蒸腾量不大
1999年,中澳科学家在雷州林业局开展“桉树与水”科研项目,用热脉法对桉树人工林的水分消耗进行观察研究,在河口林场和纪家林场两个观测点的3年生尾叶桉人工林的年度蒸腾量分别为450mm/年和537mm/年。桉树在雷州半岛的水分蒸腾只占降雨量的1/3左右,蒸腾蒸发量为1000-1100mm/年,小于年降水量1500mm/年。
(3)桉树的水源涵养能力
中国林科院热林所在雷州半岛对桉树人工林的水源涵养情况进行了研究,他们采用在桉树林中集水区下游测定一年四季的水流情况,结果显示,主要种植桉树的小流域旱季仍然没有断流,上游集水区常年有水流过,说明桉树林夏季对地下水的补给是明显的。(25)福建农林大学郑郁善等对长泰岩溪国有林场1991年营造的巨尾桉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巨尾桉人工林的地上部分持水能力较好,林地土壤持水能力与渗水性能较强,不同密度水源涵养能力不同,林分密度1325/hm2的巨尾桉林冠层持水量最高,达40.44t/hm2,林地持水能力最大,达155.74t/hm2,总持水量达196.18t/hm2。(26)
 (4)桉树地表水的水质状况
社会上一些人说从桉树林下流出的水是黑的,在各地的调查中并没有发现此类现象,我们在调研中多次取样,均发现桉树林流出的地表水是清的,一些人甚至直接饮用从桉树林下引出的山泉水,并无发生任何不良反应。今年5月,漳州市林业局委托省林科院开展桉树水质调查,潭芳林等在岩溪国有林场、天马国有林场、九龙岭国有林场的桉树、杉木、马尾松等林地集水区采集水样,经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化验,送检水样符合GB《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类标准(闽环站委[2006]第166号)。
2.桉树的养分消耗
(1)桉树的养分利用率高
Davidson (1989年) 对桉树等人工林树种养分的消耗进行比较,认为相对于其它树种,尾叶桉人工林对林地养分的总吸收量和收获带走量都是很低的(27)。见表6。
表6  不同树种人工林对养分的消耗比较
总吸收量(kg/km2∙a)
养分利用率(kg/t)
福建省林科院李宝福对桉树人工林的地力衰退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样得出了桉树人工林对林地养分的吸收量低,其养分利用效率高的结论。见表7。同时对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林地(压萌时施用与新造林相同的肥料)土壤肥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3年生萌芽林林地土壤理化性状各指标与采伐前林地肥力相差无几,无明显的地力衰退现象。
表7  3年生桉树人工林对养分的吸收及利用效率
(kg/hm2∙a)
收获带走量
木麻黄(5年生)
(2)桉树的水土保持
Mathur等(1976年)对桉树林和空旷地的径流量作了测定,结果是:桉树林的径流量比空旷地少28%,洪峰流量减少73%。热林所在广东省开平县镇海林场的10年定位研究表明,在合理施肥和经营的条件下,种植桉树可以提高林地土壤肥力,特别是增加土壤P的供给能力。FAO(2002年)发表的一篇调查报告指出,在已经退化的立地和采伐迹地上种植桉树人工林比其他大多数树种归还的营养更多。(29)
巴西曾对一个树龄为4年的柳叶桉林分的生物量和养分作了一项研究,最终证明木材从林地拿走的养分只占总量的15.8%,还不及每年由落叶返回的数量。福建省林科院叶功富等对长泰岩溪林场和南靖国有林场桉树林的养分循环作了研究,结果也表明,如果砍伐时只取木材,而把枝桠、树叶和皮归还林地,则养分的损失量仅占积累量的20%。(30)
3.桉树的化感作用
化感作用也叫他感作用。他感作用的概念是由Molish于1937年首次提出的,指的是包括微生物在内的所有植物间的生化关系,包括促进和抑制。(31)桉树对其它生物的化感作用,是指桉树通过分泌特殊物质,从而对其它植物(包括混交树种、间种作物)以及林下植被甚至土壤中的微生物产生的抑制作用。(32)
(1)桉树的化感物质
据研究发现,从桉树体内分离得到的水溶性化感物质主要有阿魏酸、香豆酸、咖啡酸、巨桉酚、没食子酸、季豆酸、绿原酸等酚酸类化合物,挥发性化感物质有蒎烯、均烯、非兰烯和桉树脑等。(33)
(2)桉树化感作用发生的环境
John Davidon (1993)认为,桉树栽培系统中化感作用的影响在低雨量区(小于400mm)很显著,一般不宜间作;在400~1200 mm雨量的地区,通过调节植株密度,加强水肥管理等经营措施可以缓和他感作用的影响;而雨量高于1200 mm时,间作是安全的,不需要特别的预防措施。Ong(1993年)对他感作用和竞争作了简短的回顾,认为研究者在考虑竞争和他感作用时必须特别慎重,必须表明没有资源竞争,而且实验室的发现往往不能在田间条件下重复。(34)
(3)桉树的林下植被情况
海南省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国家特殊殊津贴专家温茂元曾组织调查海南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环境,结果显示,桉树林下植被有四种。第一类是桉树与小乔木、灌木、草木、藤木植物伴生的植物群落,这类占50%以上;第二类是桉树与小灌木、草本植物伴生的植物群落,这类占30%;第三类是桉树与矮草植物伴生的植物群落,这类占15%。第四类是桉树林下长草很少或不长草,这类占5%。(35)
我们对长泰岩溪林场1991年营造的巨尾桉、岩溪镇上察村2004年营造的尾巨桉和洛江区吴天送2004年营造的尾巨桉林下植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桉树林下植被丰富,有小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等多种植被类型。
岩溪林场巨尾桉林下植被盖度达90%以上,林下有25科40种 植物,其中小乔木有7科10个种:山黄皮、水团花(茜草科)、鹅掌柴(五加科)、山油麻(榆科)、毛叶天仙果、山榕(桑科)、山乌桕(大戟科)、润楠、山苍子(樟科)、黄瑞木(山茶科);灌木有12科17种:毛紫珠、大青、牡荆(马鞭草科)、白花悬钩子(蔷薇科)、牛奶子(桑科)、白背叶野桐、叶下珠、算盘子(大戟科)、珠砂根(紫金牛科)、肖梵天花(锦葵科)、野牡丹(野牡丹科)、三叶赤楠、桃金娘(桃金娘科)、称星树(冬青科)、盐肤木(漆树科)、醉鱼草(醉鱼草科)、胡枝子(蝶形花科);藤本有5科5种:飞龙掌血(芸香科)、玉叶金花(茜草科)、菝葜(菝葜科)、珍珠莲(桑科)、广东山葡萄(葡萄科);草本有5科8种:狗尾草、皱叶狗尾草、五节芒(禾本科)、东方乌毛蕨(胎生狗脊)、狗脊(乌毛蕨科)、扇叶铁线蕨(铁线蕨科)、芒萁骨(里白科)、砂草(砂草科)。
岩溪镇上察村2004年营造的尾巨桉林下植被盖度达90%以上,林下有25科35种 植物,其中小乔木有8科10个种:鹅掌柴、幌伞枫(五加科)、山油麻(榆科)、山榕(桑科)、土密树(大戟科)、野漆(漆树科)、黄瑞木、细齿柃木(山茶科)、台湾相思(含羞草科)、亮叶猴耳环(蝶形花科);灌木有9科10种:大青、牡荆(马鞭草科)、花椒勒(芸香科)、白花悬钩子(蔷薇科)、牛奶子(桑科)、白背叶野桐(大戟科)、肖梵天花(锦葵科)、野牡丹(野牡丹科)、梅叶冬青(冬青科)、苦竹(竹亚科);藤本有2科3种:玉叶金花(茜草科)、菝葜、光叶菝葜(菝葜科);草本有8科12种:狗尾草、皱叶狗尾草、五节芒、芦苇(禾本科)、狗脊(乌毛蕨科)、扇叶铁线蕨(铁线蕨科)、芒萁骨、铁芒葚(里白科)、艾蒿(菊科)、红蓼(蓼科)、土荆芥(藜科)、海芋(天南星科)。
洛江区吴天送2004年营造的尾巨桉林下植被盖度达85%以上,林下有28科40种 植物,其中小乔木有14科14个种:山黄皮(茜草科)、鹅掌柴(五加科)、山油麻(榆科)、山榕(桑科)、山乌桕(大戟科)、华东剌叶冬青(冬青科)、酸枣(漆树科)、亮叶猴耳环(蝶形花科)、黄瑞木(山茶科)、枫香(金缕梅科)、台湾相思(含羞草科)、野漆(漆树科)、山杜英(杜英科)、杨梅(杨梅科);灌木有13科18种:牡荆(马鞭草科)、白花悬钩子、余甘(蔷薇科)、天仙果(桑科)、镘头果、白背叶野桐、千年桐(大戟科)、肖梵天花(锦葵科)、野牡丹(野牡丹科)、桃金娘(桃金娘科)、称星树、冬青(冬青科)、盐肤木(漆树科)、胡枝子、藤黄檀(蝶形花科)、白檀(山矾科)、继木(金缕梅科)、花椒勒(芸香科);藤本有3科3种:玉叶金花(茜草科)、菝葜(菝葜科)、胡颉子(胡颉子科);草本有5科5种:尖叶马唐草(禾本科)、扇叶铁线蕨(铁线蕨科)、芒萁骨(里白科)、麦冬(百合科)、丁茄(茄科)。
三、体会与建议
(一)科学认识桉树的生态问题,坚定发展桉树的信心
桉树作为一个外来树种,在短短的10多年里,通过遗传改良,已成为我国南方生长最快、适应性最广、最受欢迎的造林树种。但是,近年来有关桉树生态问题的各种传言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在有些地方已引发了破坏桉树人工林的事件。我省桉树能否更快更好地发展,首先必须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而对桉树生态问题的正确评价是统一思想认识的关键因素。
1.桉树的生态问题的确存在,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
桉树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在单位时间、单位林地面积上产生更多的生物量,消耗水分、养分必然多;如果多代连栽,加上全树利用,带走的养分多,必然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一些桉树树种确实存在化感作用,在雨水淋溶少的林地会对一些植物生长造成抑制;个别造林单位在整地、灭蚁、施肥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技术规程,造成水、土、肥流失和有毒化学物质流入河流,污染下游水源,等等。桉树的这些生态问题是事实,不容回避,也是桉树造林营林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但说桉树是“抽水机”、“抽肥机”、“绿色沙漠”,却有点夸大其负面影响,也没有事实根据,都是些主观臆测。至于说“桉树有毒”、“桉树林流出的水是黑的”、“饮用桉树水源会致癌”等,则纯属谣言,因为至今没有科学证明桉树含有某种能致癌的物质。如果任由这些片面夸大桉树危害性的言论广泛流传,极易引起个别不明真相的群众偏听偏信,做出破坏桉树的过激行为。
本次调研,我们要求各地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桉树造林山场,开展典型调查,其中有一项是询问当地群众对桉树造林的反映,在收回的70份《桉树造林典型调查表》中,就有一些地方反映:“个别群众说造桉树有毒,影响水源”。这说明了群众对桉树还缺乏了解,极易受社会上各种传言的影响,产生种种疑虑,因此,加强对桉树生长习性和桉树本身无毒无害的宣传,加强桉树造林营林技术培训,全面落实桉树造林环境保护措施,使桉树真正成为林农致富之树、产业发展之树和环境友好之树,促进绿色海峡西岸建设。
2.人工林的生态问题不是桉树所特有的,况且其替代了更多更有价值的天然林的采伐
人工造林会对环境造成潜在的不良影响,包括水土流失、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多代连栽的单一纯林尤其明显,这是所有树种的普遍现象,如有研究发现,第二代杉木林地N、P、K含量分别降低5%、16%、28%,三代林则降低77%、85%、68%。(36)因此,将人工林的生态问题都归结于桉树,是不公平的;按照天然林、天然次生林所具有的生态效益来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生产最大量的木材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桉树人工林,也是不现实的。况且,用较少量的林地生产最大量的木材,从而使天然林和生态区位重要的次生林得以休养生息,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是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替代森林(Replacement Forest)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热带、亚热带地区,通过营建集约经营的各种类型外来树种人工林生产木材,减轻天然林生产木材的压力,从而达到保护乡土树种天然林生态系统及其所蕴涵的生物多样性(37),无论从生态学观点还是经济学观点,都是明智之举。
因此,在计算桉树的生态债时,应该把由采伐桉树而得以保留下来的森林的生态效益计算在内,而这方面所带来的生态效益是极其可观的,我们不应老是纠缠于桉树生长所带走多少的水分和养分。
3.桉树不具备外来入侵树种的特征,“光板地”现象是由于不合理耕作制度造成的
人们指责桉树人工林会造成“生态灾难”,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桉树为外来树种。的确,外来入侵生物给我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对我国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据资料显示,在中国,目前已知至少有38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和23种入侵微生物,而危害较大的有上百种,这些入侵生物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据称高达数百亿美元之巨。(38)近年来,让人跌破眼球的紫茎泽兰(俗称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大米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等有害入侵植物到处肆虐,成为林业部门的一块心病。那么桉树是不是外来入侵物种,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将外来入侵物种(Invasive alien species )定义为: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态环境中,建立种群并影响和威胁到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外来物种。(39)在我国引种桉树的100多年中,尚未发现有任何一种桉树能通过天然播种形成顶极群落,挤占本土植被的生存空间,也就是桉树不能自然无节制地蔓延,人类一旦不再新植桉树,其面积就减了下来。所以,担心桉树会成为有害的外来入侵物种是多余的。再者,外来物种并不都是有害的,有许多外来树种不仅能为人类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显著的景观效果,而且能融入本地的生态系统,与本土树种和谐相处,为引种地的生态保护作出重大贡献。如新西兰引进的辐射松,其人工林提供了90%以上的木材,不仅使新西兰成为世界林产工业发达的国家,而且使本土的天然林得到休养生息。我省林业楷模、人民的公仆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依靠科技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在风沙肆虐的海滨,引种木麻黄防护林,使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洲。时至今日,木麻黄仍是我省沿海防护林的主要树种,显然不会有人担心木麻黄会成为外来入侵树种。
那么,为什么桉树林下确实有出现过“光板地”的现象?那是因为在50-60年代,广东省雷州林业局大面积发展桉树人工林的初期,造林地为一些不能耕种经营的瘠薄干旱地,农作物都难以生长,植被本来就稀少,加上初植造林密度大,造成一些阳性植物不能生长;另一原因是采用机耕全垦方式整地,造成林地植被破坏;还有一个原因是农民将林地上的枯枝落叶收刮回家当柴火烧,使林地地表裸露。(40)由此可见,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稀少、地力衰退是由于不合理的耕作措施造成的。
(二)依靠科技和管理,切实解决桉树造林营林中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
1.遗传育种应由单一性状向多性状转变,培育具有节水保肥的良种和优良无性系
桉树在我国引种的相当一个时期内,品种少、产量低,至80年代初期,全国的桉树人工林面积为30万hm2,主要种植树种为窿缘桉、柠檬桉、雷林一号桉、刚果桉和大叶桉(Richardson 1990年),这时的人工林年生长量仅2-5 m3/ hm2∙a10-30 2002(41),19851103881301(42)15-30 m3/ hm2∙a45 m3/ hm2∙a5-7
2.注重桉树菌根等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桉树对土壤养分的有效利用和保水能力
。因此,加强桉树菌根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很有必要,也是解决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质有效成份含量下降的一条途径。此外,要开展新型保水剂在桉树造林中的试验、示范和推广,降低桉树对深层水分的消耗,提高土壤的保水性能。
3.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维护桉树林的健康
HopmansNCaB(43)
4.强化规划、设计与施工监督,对桉树造林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5.提倡合作共赢和人文关怀的经营模式,为桉树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发展福建桉树速生丰产林                  
桉树由于其速生丰产、用途广泛,尤其是优良无性系快繁技术迅速发展后,在世界许多国家大面积推广造林。据FAO(2001年)统计,2000年全球人工林面积1.87亿hm2,其中亚洲1.16亿hm2,占62%;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四个国家人工林占全球人工林面积约60%。在全球人工造林中,松树和桉树是最普遍使用的树种,约占30%。(44)1990年,世界桉树人工林面积1341.4万hm2;1995年,世界桉树人工林面积1461.9万hm2,有81个国家桉树人工林面积在1000 hm2以上(45)。印度、巴西和中国桉树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前三位。在气候条件适宜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桉树,可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从历史上看,福建的桉树发展面临多种压力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漳州市开始营造巨尾桉丰产林时,对我省能否大规模开展桉树山地造林,林业部门内部就有不同意见,当时桉树的耐寒过冬、地力衰退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90年代中期,结合实施世行贷款“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我省规划在漳浦、长泰、南靖、华安等四个项目县和国有林场局营造桉树速丰林6000hm2,但实际仅完成桉树造林929.3 hm2,占计划任务量的15.5%,国有林场桉树造林完成的较好,面积340.8 hm2,占计划任务量600 hm2的56.8%。长泰岩溪国有林场由于坚持发展桉树人工林,在上世纪末桉树进入主伐后,其银行存款和森林蓄积量增速跃居全省国有林场前列,桉树带来的效益在该林场得到充分显现。不过,1999年的一场寒潮,给三明市的桉树造林造成巨大损失,批评发展桉树的声音又十分强劲,桉树造林一度被人淡忘。从总体上说,上世纪我省桉树造林进度十分缓慢。
2002年,省林业厅作出了发展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决定,桉树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03年省林业厅与省财政厅联合发文,实施省级速生丰产林示范片工程,对种植桉树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珍贵树种用材林的给予补助,极大地调动了桉树造林的积极性。“十五”期间,营造桉树速丰林120.3万亩,是过去100年桉树造林面积的8倍。在人们以为福建桉树发展已是春光明媚时,一场全国性的桉树生态问题争论又波及我省。近日,《中国经济时报》以“警惕天然林被‘隐秘替换’的生态恶果”为题对我省的人工造林进行报道,指责桉树造林为“毁林造林”,我省桉树造林再次走到十字路口。
2.与兄弟省份相比,我省桉树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全国有17个省(区)种植桉树,总面积约200万hm2,(46)南方桉树主要产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四省(区)的桉树人工林面积(47),见表8,图5。(47)
表8  南方四省区桉树人工林累计面积统计表
                                          单位:万亩
从上面图表看出,进入新世纪后,广东、广西年均桉树造林面积90多万亩,广东省桉树人工林面积已占林业用地1080.8万hm2的6.3%。而我省仅170万亩,只占林业用地的1.3%。因此,无论从总量或从所占林业用地的比例来看,我省都远不及其它三省,这一方面说明了我省桉树造林速度偏慢,另一方面又说明了我省发展桉树的空间还很大,今后应适当加速桉树的造林进度,促进桉树规模经营。
3.从自然条件和环境的承受力来看,福建桉树人工林面积发展到600万亩是可行的
我省地跨中、南亚热带,林地土壤肥沃,雨量多、日照时间长,林木生长率高,具有发展速生丰产林得天独厚的条件。据测算,全省适宜培育速丰林的林地面积为3000万亩。
桉树对土壤立地要求不高,但受极端低温的约束明显,在年平均等温线20℃以南的闽中南地区,海拔550m以下的宜林地非常适宜生长;在年平均等温线20℃以北的闽西北地区可选择比较耐寒的桉树,在海拔500m以下的宜林地种植。因此,依据桉树、相思树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综合考虑立地条件、海拔高度、极端气温等气候因子,结合多年来桉树栽培的生产实践经验,经测算,全省适宜培育桉树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林地达800万亩,按照桉树与相思树3:1的比例,全省桉树人工林面积可发展至600万亩。这一规模,占速丰林宜林地的五分之一,也仅占全省林业用地13621.05万亩(一类清查,2003年)的4.4%,占有林地11474.1万亩的5.2%,占商品林地9326.63万亩的6.4%。一个树种造林面积或造林株数过多,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为了维护生物多样性,一个社区内一个属的树种不要超过10%,一个种的树木不要超过5%( Moll,1989年)。根据这一理论,我省桉树造林面积并没有超过为保证树种多样性而对单一树种加以限制的要求,因此,我省桉树造林总面积控制在600万亩以内是适宜的。
4.从产业发展看,桉树是构建林业产业强省的重要物质支撑
据统计,目前我省全行业257家造纸企业纸和纸板产量达198万吨,现有制浆生产能力83万吨(其中:机制纸浆55万吨),按木浆比重50%计,浆纸共需耗材约400万m3350m3500m3900m3500m3100350
                                       
                                                 执笔:钱国钦
                                               
   
参考文献:
(1)杨民胜等.中国桉树研究现状与科学经营.桉树科技,2005(2)
(2)曾天勋主编.雷州短轮伐期桉树生态系统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序
(3)祁述雄主编.中国桉树(第2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2002,14
(4)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建林业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87
(5)白嘉雨.中国的桉树人工林.演示稿,2002
(6)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建林业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87
(7)福建省林学会造林专业委员会等.福建省桉树山地造林研讨会纪要.1998
(8)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建林业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87
(9)李宝福.福建省桉树引种栽培与选育试验研究概述.福建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办公室:
(10)祁述雄主编.中国桉树(第2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2002,2
(11)祁述雄主编.中国桉树(第2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2002,3
(12)福建省林业厅世行办桉树课题组.桉属树种引种栽培有关问题的探讨.1998
(13)祁述雄主编.中国桉树(第2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2002,27
(14)曾培贤等.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调研报告.2001
(15)王豁然.桉树人工林并非“绿色沙漠”。中国绿色时报,
(16)飓风起,绿无忧?---APP在云南的造林与毁林之争. 中国绿色时报,
(17)李云新.话说桉树.演示稿,2006
(18)莫要文.广东争议桉树种植.中国林业,3A,19
(19)李云新.话说桉树.演示稿,2006
(20)杨民胜.桉树在腾飞. 桉树科技,2005(1)
(21)侯元兆.科学地认识我国南方发展桉树速生丰产林问题.世界林业研究,2006(3)
(22)梁启英.对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争论的思考.桉树科技,2005(1)
(23)曾培贤等.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调研报告.2001
(24)祁述雄主编.中国桉树(第2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25)曾培贤等.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调研报告.2001
(26)郑郁善等.沿海丘陵巨尾桉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27)曾培贤等.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调研报告.2001
(28)祁述雄主编.中国桉树(第2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29)侯元兆.科学地认识我国南方发展桉树速生丰产林问题.世界林业研究,2006(3)
(30)叶功富.福建桉树生态问题
(31)沈国舫等主编.混交林研究.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32)刘小香等.桉树化感作用研究进展.热带农业科学,2004(2)
(33)刘小香等.桉树化感作用研究进展.热带农业科学,2004(2)
(34)沈国舫等主编.混交林研究.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35)叶功富.福建桉树生态问题.
(36)梁启英.对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争论的思考.桉树科技,2005(1)
(37)王豁然.桉树人工林并非“绿色沙漠”。中国绿色时报,
(38)曹云.开放社会的外来生物入侵.中国林业,8A,4-7
(39)曹云.开放社会的外来生物入侵.中国林业,8A,4-7
(40)曾培贤等.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调研报告.2001
(41)徐大平等.通过养分管理提高桉树人工林长期生产力
(42)徐建民等译. Martin Van Bueren (著). ACIAR 影响评估系列报告团No.30.中国桉树改良,2005
(43)曾培贤等.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调研报告.2001
(44)Jean-Michel Carnus, etc. Planted Forests and Biodiversity. Journal of Forestry, Mar ;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45)John J. W. Coppen. Eucalyptus: The Genus Eucalyptus. London & New York,2002
(46)梁启英.对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争论的思考.桉树科技,2005(1)
(47)徐建民等译.Martin Van Bueren (著).ACIAR 影响评估系列报告团No.30.中国桉树改良,2005,14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冶山路10号 电话:8
传真:8福建省林业厅 @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5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号技术支持:福建省林业信息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调研背景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