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轮胎换算器宽度8.5换算成国内是多少呢?

广告载入中......
只看作者回帖
只看我的回帖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1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1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51字&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1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1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1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空& 亮 0复印0
[回删锁滤] &76字& 亮 0复印0
广告载入中......15寸的轮廓要配多大轮胎
15寸的轮廓要配多大轮胎 10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肯定要一样了-15寸的。
胎宽换算成厘米
轮胎的总直径=轮毂的直径(英寸)*2.54+胎宽*扁平比*2,
&&&&如轮胎规格为185/60-14的轮胎总直径=14×2.54+18.5*0.6*2=57.76厘米,可以换装为195/50-15的轮胎(总直径为57.6厘米)。
&
通过计算如果小3换成205 55 r16的轮胎后会比原来轮胎高1厘米左右也就是直径多了2厘米左右,行驶速度当表数显示为每小时96.7公里的时速,实际每小时100公里,而且轮胎离减震器距离也相当近了,原来有将近2厘米左右的空间,这样就剩1厘米左右了理论上是可以换的。
想简单点就上百度 搜 轮毂改装计算器
轮毂升级改装技术节园直径(Bolt pattern/PCD): 孔位指的是轮圈固定时锁入螺帽的数目,一般为4孔或5孔。PCD值则是将这些孔位相连形成的圆之直径,所以有些轮圈上可能钻了8个洞,就是为了适应两种不同的PCD值而准备的。节园直径是最关键的安装参数,必须一致。德国车基本为5孔,如BENZ多为5孔X112MM, BMW多为5X120MM。越野车为6孔X139.7MM 但是桑塔纳国产后为4X100. 大排量五孔较为合理。偏距(OFFSET/ET): 此值为轮圈横剖面中心至螺丝孔固定基准面的数值,对一般房车而言为正,对少数车辆和一些吉普车而言为负。比方说一辆车的offset值为ET40,若是换上了ET45的铝圈,就会比原厂的铁圈更缩入轮拱内。此项设计与车辆转向特性、车轮定位角度都有关系。原厂的设定值通常经过最佳化设计,差距过大的offset值可能导致轮胎不正常磨耗,轴承易磨损,甚至高速爆胎时失控等副作用,不可不慎。?升级轮圈后根据轮圈宽度不同轮距会变。偏距大小也决定轮圈是否干涉。 如桑塔纳原款14X6为ET38, 偏距越小,轮距就越大。如BMW3,轮圈15X7为ET40,16X7.5为ET35,17X8/18X8为ET35X距(X-FACTOR): 是否会碰刹车碟,一般要求〉27MM。轮轴孔(HUB HOLE/CB): 各车都不一样,BENZ一般66.6MM, BMW一般72.6MM. 如轮圈的轮轴孔大,一定要用中孔套环,否则高速时车轮会抖动。 OEM的轮圈中心孔专门针对车型生产,不用中心孔套环。 AFTERMARKET的轮圈中心孔尺寸各厂家不同,73.1mm最多。中孔环的规格相应有数百种。 材料有彩色铝合金,高强度塑料,铜皮(厚度小于1mm)。厂家一般以颜色来区分尺寸。 PCD垫片 PCD孔垫片(PCD WASHER), 因为铝合金材质较软,一些需要较大扭力的轮毂(如越野车或皮卡)会用WASHER,用挤压固定在轮毂的螺栓孔内。起到防护和保护作用。 有些轮毂装配时需用大力风枪,也会要求有PCD垫片。 WASHER多为锌合金制造。
&
轮毂升级改装技术(二)轮毂轮胎升级汽车的所有性能几乎都通过轮毂轮胎来实现(用汽车来听音乐,当房子住除外),轮胎可说是非常神奇的汽车零配件,就*著四条轮胎与地面相接、约四张明信片大小的面积,就可以影响车辆行驶的舒适性以及操控表现,若说轮胎是汽车上最重要的消耗性材料,那可绝对没错! 也正因为如此,轮胎的升级往往成为车辆整体性能向前迈进一大步的关键,也是对车主来说最容易进行但不论视觉效果还是功能效果都最直接的改装项目。 新车已经配备的轮胎,为什么还要花钱去将轮胎升级呢?这种观念其实也并没有错,因为整体来说,新车上所配的轮胎,都是车厂在经过反复的道路测试之后才选定的。 但绝大部分原厂配套轮胎为了控制成本又考虑发挥车辆的性能,而难以做到既舒适又耐磨,所以出于对总体平衡的考虑,原厂配套轮胎在性能、噪音、耐磨度和舒适性等某一方面,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妥协,留有余量,了解了轮胎对于车辆整体性能表现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之后,接下来我们先看看应该要如何将轮胎升级。 轮胎,轮毂的升级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品质的升级:保持原厂配套轮胎的规格,但是换用等级更高的轮胎,以改善轮胎的品质,比如更美观的胎面花纹、更好的排水性、更小的滚动噪音、或更强的抓地力等等。 规格的升级: 在许可的范围之内,将原车轮胎轮毂规格向上升级,也就是将轮胎规格加大。这个做法的目的除了要提高抓地力之外,当然也能让换胎后的车辆整体看起来更美观、更威武。通常,在进行规格升级的同时,品质也就一并升级了! 因为高性能轮胎都是低扁平率,所以升级的优点: *安全度高: 胎面加宽,接触面积大,抓地力增强,所以安全度高*操控性更好:减少偏滑和飘移,操控更灵活。*刹车更平稳:胎面加宽,摩擦面积大,缩短制动距离*行驶更平稳:低的扁平比,转弯时降低车身倾斜度*个性张扬:标新立异的轮圈,吸引MM的目光为何不乾脆只要进行规格升级就好了?等于是能够将两种升级的好处都囊括在一起嘛!但是大家也别忘了,轮胎规格越大、理论上就会越重,等于是额外增加了车身的重量,同时因接地面变宽,在抓地力提升的同时,摩擦阻力也会加大,车辆行驶起来必定会比较费力,这样除了会增加油耗之外,方向盘的转动也会变得较重; 另外,最重要的是,轮胎规格加大,您口袋中的银子会相应减少。 所以,在为爱车的轮胎升级之前,您就必须仔细考虑以下几项: ?目前的轮胎规格,自己真的不满意吗? ?是否只要改善其一、两项品质即可?是噪音、抓地力、排水性、还是外观 ?轮胎升级的预算中,有没有包括一并将轮辋升级? ?如果要进行规格升级,车辆动力输出是否足以负担? 车辆的动力输出是一项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足够充沛的引擎动力,却一味地将轮胎规格加大是毫无意义的。 举例来说, 1.3升至1.6升轿车动力输出约在90马力到120马力之间(,搭配1-1.2吨的车重,采用185/60-14或是185/65-14规格的轮胎可能恰到好处,如果胎宽低至175mm,那的确是有加以升级的必要,但是至多升级到195/50-15、或是195/55-15也或许已算是极限了,倒不是说不能再继续加大,而是再加大除了造成重拖、无力、耗油之外,(当然这些在日常使用中,也不是很明显),其实不见得有很多的好处,只是满足虚荣心而已(有时满足ggmm的虚荣也很重要)! 除非相应也进行动力改装。 但是,如果您拥有的车辆马力在150马力或200马力以上,将轮胎规格升级就非常具有正面意义,一方面可以提升这类大马力车辆最需要的抓地力,另一方面则是能有效加强车辆的操控性能。 当您准备要为自己的轮胎升级时,首先应该先向朋友或是轮胎店打听一下,在自己的预算范围之内,哪些品牌的口碑比较好?再看看花纹设计自己喜不喜欢。一般而言,偏重性能取向的轮胎,花纹设计都比较漂亮简洁,而且花纹块都不会被分割得过于细碎,这样才能增加接地面积、提高抓地力。 对想要做轮胎升级的车主来说,最重要的,当然就是要确认自己轮胎可以升级到多大的规格; 轮圈轮胎升级必须遵从有关车辆的安全技术标准。 有一个最简单的原则,那就是升级之后的轮胎规格,整个直径与原先轮胎的"直径数据"之差必须控制在「3%」之内,以下我们就来以实例试算看看: 若是以185/60-14的规格为例,原先的侧边直径尺寸如下: 轮辋:14英寸x 6 ,14英寸×2.54厘米=35.56厘米胎侧:胎面的60%, 18.5厘米×0.6=11.1厘米 ×2=22.2厘米直径:35.56厘米+22.2厘米=57.76厘米 如果想要升级成为195/50-15规格 轮辋:15英寸x6.5,15英寸×2.54厘米 =38.1厘米胎侧:19.5厘米×0.5=9.75厘米, 然后×2=19.5厘米直径:38.1厘米+19.5厘米 =57.6厘米 与185/60-14规格轮胎的57.76厘米相比,差值仅在0.3%,可说是轮胎升级的最正确数字, 205/45R16如何?轮辋:16inch x 6.5 16x2.54=40.64胎侧:205x0.45=9.225mm x2=18.45mm直径:40.64+18.45=59.09mm 而如果只想要加宽胎面,但是不想变更轮胎的扁平比,也就是选用195/60-14规格的轮胎,会有什么后果呢? 轮辋:14英寸,14英寸×2.54厘米=35.56厘米 胎侧:胎面的60%,18.5厘米×0.6=11.7厘米 再×2=23.4厘米 直径:35.56厘米+23.4厘米=58.96厘米 与185/60-14规格轮胎的57.76厘米相比,差值都已经达到2%,基本上还是在误差容许范围之内,但是因为直径变大了,整个轮胎的圆周也就变长了,因此速度码表会变得不准,里程表也会跟著失准; 变宽之后的轮胎胎面在方向盘打到极左或极右的死点时,是否会顶到轮拱的内缘,如果情况非常严重,甚至会导致定位偏离及轮胎异常磨耗的现象,想要将轮胎升级的车迷们可千万要留意这一点! 轮胎变宽,轮毂相应也一定要变宽。
&
轮毂升级改装技术(三)轮胎的保养无论您使用何种品牌轮胎, 保养都是必不可少的气压 正确的轮胎气压,各汽车制造厂都有特别的规定,请遵循车辆油箱盖内侧或车门上的标示。轮胎胎侧上标明了最高充气压力,千万不可超出最高值。 如下为关于气压的注意事项: 轮胎平均每月会少掉0.7公斤/平方厘米的气压,而且轮胎气压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温度每升/降10℃,气压也随之升/降0.07-0.14公斤/平方厘米; 因此气压必须在轮胎冷却时测量,而且测量后务必将气门嘴帽盖好请养成经常使用气压表测量气压的习惯,不可用肉眼判断,因为有时气压即使跑掉许多,轮胎看上去并不是太瘪。每月应至少检查一次气压(包括备胎),一般备胎的气压要充得相对高一些,以免日久跑掉; 高速公路行驶之前,一定确保气压正确,通常在高速公路行驶时,轮胎气压应提高10%,以减少因屈挠而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行车的安全保障; 同一车轴上的两条轮胎应是花纹规格完全相同的,而且应该充同样的气压,否则会影响车辆行驶和操控; 车辆行驶时,如果轮胎气压不足,会导致轮胎过热,并因轮胎的接地面积不均匀,而产生不均匀磨耗或胎肩和胎侧快速磨耗,缩短轮胎的使用寿命。同时会增加滚动阻力、加大耗油,而且影响车辆的操控,严重时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气压过高则使车身重量集中在胎面中心上,导致胎面中心快速磨耗不但缩短轮胎的使用寿命,而且降低车辆的舒适性; 气压不足将导致:轮胎过热,从而使胎面或帘布层脱层胎面沟槽及胎肩龟裂,帘线断裂胎肩部位快速磨耗及不规则磨耗轮胎滚动阻力增加,耗油增大胎唇与轮辋之间的异常摩擦,引起胎唇损伤,或者轮胎与轮辋脱离,甚至爆胎 气压过高将导致:胎面中心快速磨耗受外力冲击时,容易产生外伤甚至爆破胎面张力过大,造成胎面脱层及胎面沟底龟裂轮胎抓地力减小,刹车性能降低车辆悬挂系统容易损坏车辆跳动,舒适性降低,驾驶疲劳 如发现轮胎气压低于标准20%,临时补气只能是紧急情况下不得已的缓冲之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尽快到就近的轮胎店将轮胎拆下来,有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否自会导致严重伤亡事故; 平衡 保证轮胎平衡非常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和车辆性能的正常发挥,更有助于驾驶员的生命安全。 不平衡会导致轮胎不规则磨耗和车辆悬挂系统的不必要磨损,而且不平衡的轮胎行驶在路面上也会引起车辆颠簸,从而产生驾驶疲劳。 轮胎在第一次安装到轮辋上时就要做好平衡,日后如有修补要重新做平衡。鉴于中国的路况,建议至少每季度到专业轮胎店做一次轮胎平衡。 定位 车辆如果撞到马路崖石或在崎岖路面行驶,定位都会受到破坏,而定位不良会导致轮胎不均匀磨耗及快速磨耗。除按规定定期检查外,当你发现车辆出现跑偏或颠簸时,请一定做定位检查。 当车辆的悬挂系统和驾驶系统均处于标准状态,而且轮胎与轮辋跑直线,我们称该车正确定位,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轮胎的使用寿命、性能发挥,并可以提高舒适性。 换位 因为车身的重量并非平均分摊在四个轮胎上,经常换位有助于保证轮胎的均匀磨耗,从而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通常前轮驱动的车辆每行驶8,000公里时应做换位,而四轮驱动车辆则需要在每6,000公里时换位。做法很简单,只要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单边互相对调即可,若是车上的备胎是全规格轮胎、也不妨加入对换的行列,那么除了将左前/左后轮互相对调之外,请将备胎移至右前轮、右前轮移至右后轮、右后轮则成为备胎休息。 外观 大家都知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轮胎上的刺孔对于驾驶员的生命安全恰恰同于此理,有时候一个小小的轮胎刺孔,如不及时处理最终会导致人员伤亡。因此请时常查看整个胎体是否存在硬武刺穿,如钉子、铁屑、玻璃碎片、石头等,或其它撞伤,这些潜在的隐患都可能导致轮胎漏气,如缺气状态下继续行驶至完全瘪气,则会造成轮胎被轮辋碾裂甚至切碎,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磨耗 轮胎磨耗到胎面花纹沟深仅剩1.6毫米时就必须被换掉,这时纵贯胎面的磨耗标示胶条便会裸露出来,提醒您该轮胎不能再使用了,否则行驶时回打滑或漂。 补胎 补胎务必由专业人士进行。直径小于6毫米的胎面刺孔可以采取内外结合的方法进行修补,而直径大于6毫米的胎面刺孔或任何胎侧刺孔绝对不可以修补,否则将成为安全隐患。 从外部用塞拴修补与喷雾型充气修补均属临时性的,应该以永久性修补取代,即将损坏的内衬胶封住并填补破洞。 驾驶习惯 良好的驾驶习惯有助于保证轮胎及车辆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 遵循规定的时速限制时速过高会加大轮胎屈挠,造成热量过高,气压加大,超出轮胎设计的承受能力时,轮胎就会爆破,引发交通事故。 遵循规定的最高载重量,不要超载。 轮胎的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负荷的大小,经常性超载20%会使轮胎的使用寿命缩短至正常寿命的50%。超载还使轮胎温度升高、气压加大,增加橡胶和帘布的疲劳,容易造成脱层。 避免快速起步、紧急刹车或急速转弯 避开路面上的坑洞或障碍物 避免撞到马路崖石,停车时不要骑上马路崖石 务必使用和轮胎尺寸相配合的轮毂(主要指宽度),否则是极其危险的
轮毂螺栓螺帽的扭矩 一般的轮毂螺栓/螺帽 依螺纹和材料不同,强度和上紧扭矩使用范围也会有不同, 原装轮毂螺帽螺拴强度一定是经过计算的,适合原配的轮毂。但螺帽/螺拴也有其使用年限,频繁拆装和经过长年使用,就要检查是否牙纹已损坏,要及时更换。 换用大尺寸轮毂后,因为轮毂的安装厚度可能不同,强度要求也可能不一样。建议连轮毂螺栓/螺帽一同更换。 如下为日本某品牌轻合金轮帽的扭矩适用范围:1/2" 95 to 105 ft/lbs9/16" 115 to 145ft/lbs12mm 90 to 100 ft/lbs14mm 105 to 130 ft/lbs 同样规格螺栓的扭力适用范围会大许多。 轮毂的固定扭矩 其实各车型依照不同的车重,车轴形式,轮毂形式,发动机功率,最高车速等因素对轮毂扭矩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些都是经过试验验证而必须遵守的。如下为几种不同年份生产车型的轮毂螺栓(螺帽)形式,和要求的最小/目标/最大 扭矩,百分比为目标扭矩的误差允许范围: AUDIA4() 1/2 x 20 75ft/lbs 81ft/lbs 90ft/lbs 8%A6() 1/2 x 20 80ft/lbs 89ft/lbs 100ft/lbs 10% BMW3 series() 12mmx1.5 65ft/lbs 70ft/lbs 79ft/lbs 7%5 series() 12mmx1.5 65ft/lbs 70ft/lbs 79ft/lbs 7% MERCEDES BENZC-calss() 12mmx1.5 75ft/lbs 81ft/lbs 90ft/lbs 8%M-class)) 12mmx1.5 100ft/lbs 110ft/lbs 120ft/lbs 10% SUZUKIEsteem() 12mmx1.25 56ft/lbs 62ft/lbs 70ft/lbs 8%SWIFT() 12mmx1.25 37ft/lbs 47ft/lbs 58ft/lbs 11% CHEV/GMCAstro/Safan Van() 1/2 x 20 90ft/lbs 100ft/lbs 110ft/lbs 10%S10 Pick up () 12mmx1.5 70ft/lbs 80ft/lbs 90ft/lbs 10% 如表所示,不同的车型要求的轮毂安装扭矩差别是很大的,换轮毂修轮胎时,查一下您的车辆说明书,再告知操作工人也是很必要的。不要让您得轮毂长年累月在非舒适的状态下工作。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现在的BENZ, BMW等欧洲车型已经换成14mmx1.5的螺栓。欧洲有些国家的高速公路没有限速(比如德国),对轮毂螺栓的强度尤其重视。 随着车辆速度和发动机排量的逐年增大,轮毂的螺栓(螺帽)扭力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国外修理厂/轮胎商 普遍使用扭力扳手也是有道理的,车上随配工具无法知道具体上紧扭距,只能凭感觉估算,所以应该只是应急使用一下
&
轮毂升级改装技术(五)轮毂轮圈法规、设计理念与试验轮毂轮圈法规 就汽车的设计理念而言,各国都有其本国文化的影子。 德国车的设计推崇主动安全性,讲究驾驶舒适,方便。尽量把出事故的概率降低。美国车注重被动安全性,讲究车身宽大,厚实。把出事故时的伤亡概率降低。日本车的设计少有自己的理念,但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节省够用,各项指标都和法规定下的要求刚刚好,很少留有余量。 在国外轮圈轮胎的安全认证机构早已诞生,相应法规较为健全。如美国STL、DOT.,SFI,德国TüV、英国MARl、日本JAWA,VIA等。 不同的设计理念也体现在轮毂的相关法规要求上。轮毂的形式试验要求有三项:冲击试验 (Impact Test) 弯曲疲劳试验 (Cornering Fatigue Test)滚动疲劳试验 (Radial Fatigue Test) 铝合金轮毂生产过程中,还有光谱材质分析,X光探伤(X-ray), 气密试验,动平衡测试,径向跳动/端向跳动测试,盐雾试验等也是不可缺少的。 冲击试验 (Impact Test)轮毂装好轮胎,以13度或30度的角度迎受上方重锤的冲击,要求轮胎不得泄漏。此试验模拟行车中车辆撞上马路边沿或路上障碍的情景。 弯曲疲劳试验 (Cornering Fatigue Test)不用轮胎,将轮毂周边固定,在安装盘上循环加扭力。要求不得有裂纹。此试验模拟行车中不断有的转向时给轮毂加扭力时的情景。 滚动疲劳试验 (Cornering Fatigue Test)就是装好轮胎,在转鼓上滚动,测试轮毂的使用寿命。此试验模拟正常行车时轮毂的滚动状况。试验 对AFTERMARKET市场,各国的要求就有很大的差别: 美国只强制要求冲击试验合格就可销售,其他辅助要求。 德国TüV和日本VIA都要求必须有三项试验,但要求也不一样。以德国最重视的弯曲疲劳试验来说,德国TüV要求100万次为合格,而日本VIA/JWL只要求25万次为合格。径跳公差要求,德国为0.3的公差,美国/日本0.6公差即可。德国轮毂较重,也是为达标而已。 这和各国的相应汽车政策法规限制有很大的关系,
&
轮毂升级改装技术(六)铝合金轮毂标准和 认证标准 铝合金轮毂生产已完全全球化,您买到同一品牌轮圈轮胎,可能是德国美国生产(越来越少),也可能是中国,土耳其,巴西生产。只要符合采购销售地的相应法规。 国内有关轮毂轮胎的标准,因国内产品主要出口或和车厂配套(请注意国内的车厂技术方面几乎全是外方的天下), 基本全部参照国外标准制定。 对轮毂轮胎升级来说,欧美/日本的法规都十分健全,国内要相对滞后很多。 如欧洲轮胎轮毂协会(ETITO), 对轮胎轮毂升级的规定是,升级后直径变化:总直径加高不得超过1.5%,降低不得超过2%。 而国内根本没有相应的改装法规。 国内有关轿车子午线轮胎的标准,GB9743-88, 还只有扁平比80,70系列的数据,对现在市场较多使用的低扁平比轮胎没有相关数据可查。 以后大家看到轮毂上的VIA/JWL, DOT/SFI, TüV/KBA等标示,就能理解其中含义。 铝圈和钢圈 由对照图可以比较一下钢圈和铝圈的不同和优劣。 不再赘述各自的优缺点,只探讨一下强度问题: 如果指成品的硬度,钢圈可能会高,如果指强度,则一定是铝圈好些。因钢圈是焊接成型的,焊接的强度是有局限性的。 同样的冲击力对同样尺寸的铝轮和钢轮,钢轮的变形也会大些。铝轮是整体造型,抗冲击能力更强的。 但无论是什么材质的轮圈,形式试验标准基本一样的。(冲击/弯曲疲劳/滚动疲劳)一定要达标才是合格的产品,使用中钢圈和铝圈都不会有强度问题。 如不考虑用的轮胎不同,同样也是铝轮更耐用,钢轮的缺陷同样是在焊接点。 大车(载重/大客)不用铝圈,这完全是成本问题。现在能在大巴/载重车使用的铝轮基本是锻造的,和同样尺寸的钢圈比,一个的重量差就有20kg以上,如果是8轮或10轮的车是非常可观的。 强度上,5cm变形的压力试验,美铝ALOCA的锻造大巴轮据称能承受71200kg,而钢轮只能承受13600kg,就已有5cm的变形。 但用于载重车的锻造铝圈和钢圈的价格相差极大,厂家考虑成本也极少使用。但国外一流品牌的大巴车已有原装用铝合金轮的。 德国TüV认证的KBA号码 德国的汽车工业很发达,汽车技术也是领先水平。对汽车零部件的要求也是最高的。 所有零部件必须经过德国的TüV认证才能销售,否则既是违法。TüV会对相应产品做严格的测试,合格后才能取得一个KBA编号。此编号和产品一一对应,一般在产品上注明。可通过TüV查到。 对轮圈来说,通过TüV认证即可是最高质量标准的表明。小尺寸的轮圈KBA号码都会刻在轮圈的较明显处。17inch以上的可不刻在轮圈上
等待您来回答
购车养车领域专家2012年美国自由行 (之东海岸)
美国自由行之东海岸  (转发夫人所记美国自由行之流水帐)
7月16日& 旧金山—华盛顿DC&
沿着引路牌乘坐机场轨道车来到航站楼,开始办理乘机手续(Check in)。到了Check
in的地方,看见了长队,马上排进去,可排了一会儿,才发现排错了队。如今在美国可以自己在家中打登机牌,到了机场直接托运行李即可,我们就是排了这个队,耽误了好几分钟。
这里办理Check
in均为自助,刷一下护照,屏幕上即出个人信息,接下来按提示操作即可,最后机器吐出登机牌和行李牌,这时有人把行李牌贴到行李上运走就OK了。与国内不同,登机牌上有一项Board
Group号码,这是大飞机为避免登机时人多排长队而把人分成若干小组,以按组的号码顺序登机。
美国国内的航班上不提供免费用餐,所以要自己提前准备。
飞机准时降落在华盛顿(Washington DC)的杜勒斯国际机场,这里的手推车要付1个quarter,居然看到了Family
Restroom。一种很宽敞的车在飞机和航站楼之间运送乘客。
&&&&&&&&&&&&&&&&&&
(下飞机后,去拿托运宾行李)
航站楼外有各个租车公司的车站,坐上AVIS的车,到了租车公司,拿到了凯美瑞(老郭网上订的是FUSION,但没有这种车了,换成了凯美瑞:自动档,但停车后手刹比较傻,正确地应叫做停车脚刹,脚刹在左脚下,踩一下上手刹,再踩一下松手刹)。
&&&&&&&&&&&&&&&&&
(老郭在试车,老郭网上订的是福特的FUSION,但没有这种车了,换成了凯美瑞)
与西部旧金山不同,高速路两旁都是绿树,且不是国内那样人工种植出的一排排的树,而是在原始密林中开出一条高速路来,两边都是原生态的密林。
在市区中遇到路口等绿灯时,听到后面喇叭长鸣,救火车一路鸣叫而来,只见等灯的和正在行驶的车马上开到路边停下,立刻把路让了出来,待救火车过后,才转回原路。
晚上宿于Howard Johnson Inn,位于高速路边一个密林中的山坡上,房间为two queen,窗外即是密林。
&&&&&&&&&&&&&&&&&&&&&&&
(晚上住 HOWARD JOHN INN)
晚餐非常好。出了旅馆走3分钟就到了一个意大利风味的餐馆—Fratelli。餐厅内部环境为欧式,布置考究,用餐人不太多,几桌人都是安安静静地用餐、聊天,实在是听不到国内的大声寒喧。
主菜牛肋排、鸡排、三文鱼各点一份,开胃菜点了蘑菇蟹肉,配菜点了色拉、pasta,加上饮料,像在欧洲一样,桌上点上小蜡烛,waiter时不时过来问“Are
ok?”,面带笑容地加水(国内可是面无表情的),环境、人、菜色香味俱佳,为到美国后第一满意的饭,吃得非常舒心。我们三人也非常优雅地甩开腮帮,大快朵颐。
餐毕,三个人挺着鼓肚出了餐馆,正散步消食,见一动物跑过小路进入密林,想起了Yosemite的狼,马上回房。
饭店与高速隔路相望的是一家医院,空中不时飞过直升机,停在医院大楼的楼顶,想来是运送病人的。
本日费用:加油$32.78,租车$892.03(7.16 5PM-7.26 9AM, 十一天的费用),晚饭$80。住宿
7月17日 华盛顿DC
早饭后,驱车前往华盛顿DC市区,开始一天的游览。
到了市区,按照国内的经验,旅游景点附近没地儿停车,所以先找停车地方。过了一个立交桥,路边一个大楼,立着一个“P”的标志,马上拐进去,车库门口的人让我们把后备厢打开看了一下,我们很纳闷,原来停车没有这道程序。停好车出来才发现,我们是把车停到了美国国土安全部的地下停车场,难怪多加一道程序。
&&&&&&&&&&&&&&&&&&&&&&&&&&&&&&&
(把车停到了美国国土安全部的地下停车场)
时已中午,办公楼中的人们纷纷出来解决午餐。地铁票面印的居然是中国的大熊猫。首站白宫。乘地铁上来的门口就有政府设立的问询处,回答游人的各种问题,发放免费的游览图及指路,街道边上同时立有本地区详细的地图。老小郭觉得这还不保险,又在小I上下了一份地图。
计划游览白宫、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五角大楼(国会大厦也不远,因时间不够,选择放弃),这几幢建筑彼此相距不远,白宫的正南面是华盛顿纪念碑,华盛顿纪念碑的正西面是林肯纪念堂,两幢建筑的连接线向东延伸是国会大厦,在华盛顿纪念碑与林肯纪念堂之间的是二战纪念碑。
&&&&&&&&&&&&&&&&&&&&&&&&&&
(越战纪念雕像)
白宫座落在一个大大圆形的铁栅栏内(这是我见过的唯一有栅栏的地方),我们在正面的栏杆外,照个像,算是到了白宫了。
白宫南面是一个大大的圆形草坪,上有许多松鼠,穿过草坪,折而向西,沿着弯弯的湖水向西走,经过越战、韩战纪念碑,再经过一个可称为松鼠天堂的树木,就到了林肯纪念堂。路上有很多漂亮的双层敞篷的城市观光车(和旧金山的一样)。
林肯纪念堂是典型的帕特农式建筑,只有一个大厅,林肯的全身坐像立在大厅中间,深邃的目光直视前方,似是可以穿透未来的迷雾,大厅的左墙上雕刻着著名的《独立宣言》,正是从此宣言始,美国开始了独立自由的生活,在美国自由是至高无上的。
出了林肯纪念堂,沿着一个长方形的水域向东走,就到了2004年修建的二战纪念碑。
&&&&&&&&&&&&&&&&&&&&&&&&&&
(2004年修建的二战纪念碑, 是小布什当政的遗产)
二战纪念碑并不是一个碑,而是一组椭圆形的建筑群,长轴两端各建有一个拱门,分别题着大西洋和太平洋,许多石碑围绕而成一个椭圆,每个石碑代表美国一个州,上面刻着州名,石碑圈的内侧也有一些石座,刻着在二战中做出贡献的国家名,中国也在其中。椭圆的中央是一个喷泉水池,水池的西面是主碑,上刻:Here
we mark the price of Freedom。
从二战纪念碑向东看,在白宫的正南面,高高的方尖碑式样的华盛顿纪念碑利刃一般直插云霄,这是全体美国人民捐资修建的,损款上限规定为$1。原本可以登至碑顶,俯瞰华盛顿DC的全貌,但由于地震使得碑体损坏,正在维修,所以登顶作罢,但政府方面在纪念碑旁立了一个提示牌,除了详细地说明了维修原因之外,还提供了另一个登顶的选择,即去到不远处的old
post office,也可登顶。
&&&&&&&&&&&&&&&&&&&&&&&&&&
(从林肯纪念堂,向华盛顿方尘碑方向看)
从二战纪念碑向东看,在白宫的正南面,高高的方尖碑式样的华盛顿纪念碑利刃一般直插云霄,这是全体美国人民捐资修建的,损款上限规定为$1。原本可以登至碑顶,俯瞰华盛顿DC的全貌,但由于地震使得碑体损坏,正在维修,所以登顶作罢,但政府方面在纪念碑旁立了一个提示牌,除了详细地说明了维修原因之外,还提供了另一个登顶的选择,即去到不远处的old
post office,也可登顶。
&&&&&&&&&&&&&&&&&&&&&&&&
(旅游的少女们)
我们便一路赶赴old post
office。今年的华盛顿DC特别热,我觉得足有40度,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在响晴白日的大太阳下走4个多小时,热得我都不觉得热了,只是汗如雨下,一路上小郭都不停地在喊:“再走就要死人啦。”,而老郭不停地嘱咐:“喝水,只要不缺水就不会中暑。”这时我万分同情起美国的胖子来,我看到一个胖子警察,穿着全套制服,徒步走上一个小坡,和我们擦肩而过,头上大大的汗珠,一步一喘,艰难地抬脚迈步。
登上了old post
office的楼顶,有两个警察在值班,同样四面有照片介绍,在这里我看到了白宫、FBI、美国财政部以及许多著名的地方,政府部门大多在白宫附近。
下来后在一层吃饭。这里类似于我们商场顶层的美食广场,比较简单。我们点了三份combo(肉球、鸡、牛肉),类似于Subway的三明治,每一份是一个combo+薯条+一小杯冰水。就我们三个只在早上吃了一点东西的人来说,这每一份东西都实在是太大了,一小杯就是一个中杯,我们三个人只吃了两份东西,还扔了许多薯条和一小块combo,而旁边的美国人则面不改色地吃掉一整份以及一大杯饮料,难怪胖子这么多。
这里的游览结束了,取车前往位于Pantegon的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小I表现太好了,忠实地把我们带到了五角大楼工作人员开车进入五角大楼的车道,发现不对,赶紧退了回来。
&&&&&&&&&&&&&&&&&&&&&&&&&
(背景就是五角大楼 -&美国的国防部)
晚上住Howard Johnson Inn
Express的另一家店(昨晚那家已订满无房了)。找到一看,就是位于高速边上的一个二层小楼,无电梯(elevator),上二楼只能通过室外的简陋铁楼梯把行李搬上去,大堂非常小,只能称为办手续的地方,同时被告知早饭就在这里的两张桌子处用,实在是太简陋了,三人均对此处表示了“住一晚就行了”的态度。谁知,一开房门,一股冷气冲出来,令在烈日下暴晒了一天的我们身心一爽,进屋一看,房间与昨晚的完全一样,two
queen。旅馆除了外观不好外,房间内一点都不差,关上门(只有一层门),外面高速路上过车的噪音一点都听不到,真是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
本日费用:停车$15,地铁$6,下载地铁图6元,冷饮$9,晚饭$22.5,住宿$89。
7月18日& 华盛顿DC(Washington
DC)—费城(Philadelphia)
在最简陋的大堂吃了一个最差的早餐,居然没有鸡蛋。
但酒店还是在林中道旁,散步走到一条小道,路边立有一提示牌:hump
ahead。再向前走,路上出现了一个长长的鼓包,旁边又立有一牌:Speed limit 5。再向前走又有一牌:No
dumping(禁止倒垃圾)。
启程前往费城。这次走了一个收费的高速路,遇到了几天以来的第一个休息站(service
area),这个休息站位于两个方向高速路的中间区域,是双方共用的,非常整洁,所有设施都与城中一样,有小型的商店、Subway、Starbucks、Burgking
etc。这里的饮料和咖啡售卖的方式很有意思,是去到收款台买一个杯子,冷饮机及咖啡调制台在另一个地方,自己拿杯子去自助调制或接。所有食物的价格都是与城里一致的。我们在星巴克点了两杯咖啡、一杯冰茶,换算成人民币,比国内还要便宜。
车行进入到daleware州时,路边立有一个牌子:Welcome to Dale ware,下面是州长的签名。
费城(Philadelphia)是最老、最具历史意义的城市,美国第六大城,最大城市,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地位极其重要。年两次大陆会议在此召开,独立宣言在此起草与签署;1787年在此举行制宪会议,诞生了第一部联邦宪法;美国国旗在此设计并升起,年曾是美国首都,是美国和美国的诞生地。所以我们此次观光的重点就是自由钟(liberty
Bell)及独立宫(Independence Hall)。
&&&&&&&&&&&&&&&&&&&&&&&&
(在费城,用IPAD找路)
参观自由钟不要票,排队进入即可。独立宫需要在游客中心领票,按票面上指定的时间到独立宫参观。游客中心同时免费发放独立宫的详细介绍,拿到手的介绍是英文的,我试着问了一下有无中文介绍,小伙子立即拿出一份繁体中文介绍,这下可以好好看看了。
参观独立宫的时间定在2:30PM,此时还早,正好去看自由钟。自由钟就在游客中心一个街区之外,排队人很多,进门处要进行安检及翻包检查。
自由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钟,历史只有250多年,重量只有900多公斤,由多种金属混合铸成。1751年由宾州州议会以100英镑的价格从英国订购,当年工艺水平显然有限,第二年大钟运到费城,试敲时就破裂了。一年后两个当地铸造工重新铸造,总算成功。1835年庆祝华盛顿生日时,又被几个孩子敲出了一尺长的裂痕。十年后在同样的活动中,它被敲了几个小时,结果出现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条著名的锯齿状裂缝,而在事实上那并不是唯一的裂缝。自由钟再也无法修复,除了每年的(全美大小教堂钟声齐鸣,头一个敲响的是自由钟),它极少被使用。
自由钟是的象征,更是美国自由精神的象征,是美国人的骄傲。它参与了美国早期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为第一次宣读独立宣言而鸣响,为合众国宪法通过而鸣响,为送赴英陈请,召集市民讨论英国颁布的《糖税法》和《印花税法案》而鸣响,为华盛顿的逝世而鸣响。它的似乎并不怎样响亮的声音宣告了美国的自由和独立。钟面上刻着《》上的名言:“向世界所有的人们宣告自由。”
&&&&&&&&&&&&&&&&&&&&&&&&&&
(参观独立宫 - 此处是独立宣言诞生的地方)
从自由钟出来后,参观独立宫。一进门是有着长排坐椅的屋子,一位扎辫子的先生慷慨激昂地为我们讲述了美国的独立史及与独立宫的联系,接下来的时间就是随着这位先生用了约半小时的时间参观独立宫。
参观完毕,小郭终于吃到了梦寐以求的Subway,老郭说不饿,只点了4块饼干,我和小郭每人点了一个小份的三明治,结果我吃了半份,小郭吃了1.5份,老郭的饼干吃了2块,我尝了一块(巨油、巨甜,我都吃出了未融化的糖渣,结果就是巨难吃),最后扔了一块。而旁边的一位美国人点了一大份三明治和一大杯水,转瞬下肚,再加上这么甜的饼干,不出胖子才是怪事呢。
晚上定好了住在Days Inn(3PM check in,12AM check out),我们决定先住下来。
一路向郊外开去,路越来越好,群山草坪间散落着一栋栋造型各异的别墅,景色非常美。正走间,天空中电闪雷鸣,突降一阵大雨,小郭在后座上假哭起来。原来晚上住的地方有游泳池,小郭想去游泳,但游泳池极有可能是露天的。幸好,到了旅馆(Days
Inn Pottstown),雨只剩下零星的小点儿,马上换好泳衣,来到露天泳池游泳(又学了两个词:outdoor
pool及bothers)。旁边还有一家美国人在游泳,父母+2子2女。
冲完澡后立即出发去郭卫建大学同学老邱家,看一看正常美国人的生活。老邱家位于一个非常非常美丽的普鲁士王(KING OF
PRUSSIA)的别墅区(当然没有用栅栏围起来),一条车道在绿色的小坡中缠绕,车道两旁是各式各样的house(这里规定所有的house都不能相同,买房子时实际是先买空地,再由设计师设计,房子都是木板房,外墙的一层砖是装饰用品),屋子前面的车道边是一个立着的邮筒,每家一个(所以在美国可以通过数路边上的邮筒知道有多少房子,在乡村公路边,一排排邮筒也是一景)。美国是城市乱,而最美的地方在郊区,富人区也都在郊区,我照了很多照片,但实际绝对比照片美上100倍。
&(后面的大房子,及周边的多少亩地,都是老邱家的)&&&&
老邱家有三层,地下是酒吧、乒乓球室、健身房、书房,一层是两个客厅,其中一个有壁炉(不是装饰,而是到了冬天真正烧木头的)、正餐厅、开放式厨房、早餐厅、垃圾间,从早餐厅推门出去是一个木制晒台,放有阳伞、桌椅,从晒台台阶下去就是草坪,草坪种着树,从垃圾间推门出去是车库,里面停着两辆车(在美国,买车及养车都不是很贵),车库外是一个小篮球场地及篮球架。二层是3个卧室、一个书房。整幢房子有2.5个卫生间,其中2个可以沐浴。这样的房子在十多年前只要$35万,现在也才要$50万,约合人民币300多万。但是美国房子每年的维护费用很高,税$1万,各种费用$1万。
& (老邱家地下室的酒吧)
本日费用:高速费$13,高速休息区$8.75,Subway$13.50,住宿$87。
7月19日& 费城(Philadelphia) ——纽约(New York)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英国于1777年占领了费城,华盛顿于年期间在费城附近屯兵,屯兵处现称为Valley
Forge National Park,我们略看了一下就向纽约去了。
上了高速不久,遇到一个收费站,但所有窗口内都没有人,我们开过去了,心里直嘀咕,再遇到收费站,有人了,要票收钱,但我们没有票,人家只是问了一句我们是从哪里进的高速,非常相信我们的话,收钱了事。我们非常奇怪,从哪里拿票呢?直到又遇一个收费站,慢点儿开过去,才看见柱子上写着拿票,原来是个机器,按一下自助取票。我们在前面穿过一个收费门时,不知道程序,没有拿票。
在休息区的Sbarro店用午饭,老郭只管买自己的,让小郭去买我俩吃的,小郭磨蹭了半天才拉着我壮胆去了,小郭说的人家不懂,人家说的小郭不懂,连说带比划了好一阵,才买到了吃的,又买了水,这才坐下来吃饭(我吃了一个stromboli,也是三明治,很好吃)。
纽约的交通比较乱,这可能是大城市的通病,开车心惊胆战,人也不太守交通规则。我们把车停到了哥伦比亚大学附近,不收费,再穿过哥大在116大街(116ST)站乘地铁进到曼哈顿岛上。纽约地铁的线路非常多,有单程票和充值卡之分,只是在进站时刷一下卡,出站则不用刷,进出站的装置很有趣,许多金属横栏相互交叉,组成一个分成三个空档的可单向转动的转动装置,每一个空档可使一人容身,人们就从这里转进转出。地铁人很多,晚上12点时人依然多。但地铁开得很不稳当,甚至有时左摇右晃,内部装饰也很粗糙简陋,看得出列车及站台都很老了,站内还有打鼓卖艺的黑人。
纽约有几个区,而提到纽约主要是指曼哈顿岛。曼哈顿岛可以说是世界金融中心,街道划分得整整齐齐,从地图上看就与棋盘一模一样,横向称为street,纵向称为eve。岛上寸土寸金,这里就是高层建筑物的领地,所有建筑基本上都高耸入云(最有名的当然是双子座),建筑与建筑贴得非常近,好像要粘到一起,这里的天空永远是窄窄的一小条,街道同样也窄得可怜,我特意量了一下,用普通的步速,华尔街的宽度是12步,上海、东京建筑物的拥挤程度和这里一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了(当我回到北京,走在东二环上时,我的感觉是北京的楼太低太低了),老郭上次来,从岛上某一地走到海边,走了2小时,都是在这样的高楼群中穿行。
由于时间有限,今天我们只准备参观自由女神(status of liberty)、华尔街(Wall
Street)、双子座、时代广场(Time Square),联合国留待再回来的时候去。
自由女神像是由法国人由1886年向美国赠送的礼物(在巴黎有同样的一座像),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是美国、纽约的地标。Ellis Island是原美国移民局的驻址,也是美国移民历史的象征。19世纪末,因为土豆病毒造成的饥荒和战争,大批的欧洲移民涌入美国,从纽约港登陆。在登陆前,Ellis Island是最后一关。这个岛被称为 “Island of Hope, Island of Tears”(希望之岛、眼泪之岛),因为通过这个岛,进入美国充满了希望。如果通不过的人将被遣返回国。
远眺过自由女神(statue of Liberty)和Ellis Island,顺海边走到华尔街(一路上看到下班的人们排起长队乘渡轮出岛)。此处有一家较大的AT&T店,老郭的IPAD装上了美国的3G卡,一个月20美元,可以随时上网了,老郭小郭一直挂心的事情解决了。华尔街尽头的左手是纽约证券交易所,911后就关闭了,右手是海关大楼,这是一个著名的地点,美国建国时华尔街就闻名全美,美国第一届政府将纽约作为临时首都。日,乔治.华盛顿在纽约依据宪法宣誓就职第一任美国总统,当时的宣誓地点就在华尔街和宽街交界处的纽约市政大厅(即联邦大厅),并作为政府的临时办公地。美国首都迁都以后,原来的联邦大厅在19世纪30年代被拆除重建为现在的海关大楼。现此地立有华盛顿的雕像。
出了华尔街,向左一转,就是著名的铜牛。这个铜牛在三条街交汇的三角形地带里,用栏杆围起来,有一个警察在出入口处百无聊赖地边玩帽子边控制着人群的数量。人被放进去后,先是摸牛蛋蛋照相,再转到前面摸牛犄角照相,以沾财运,蛋蛋和犄角都被无数双手摸得锃光瓦亮。
接下来就是双子座,双子座正在重建,已经快建好了。我们看着双子座的工地以及街边上的纪念碑,突然理解了小布什,两幢顶尖的建筑瞬间倒塌,3000多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任何人都不能容忍这样的挑衅,更何况是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元首呢。
看过上面的一切,我们准备乘地铁1号线去时代广场。纽约地面上的地铁标志很不明显,我们拿着地图,捧着小I,找了半天,最后还是问了警察才问明白。问完后,路口行人通行的灯变红了,警察特意止住车辆,让我们先通行。
出了地铁,即是百老汇街(Broadway),再向前走就是时代广场。此时天已经黑了。
出现在眼前的是盛大的场景!高楼林立,往上看,所有的楼外墙上都是闪烁的霓虹灯,最突出的是在相对的两个高高的建筑物墙上的许多块巨大的广告牌,中国租了其中的两块,宣传中国的企业和城市。向地面上看,全是人,真正的摩肩接踵,就像到了联合国一样,各种人种、各种语言、各种装扮,齐聚于此,街头还有给人画像和做手工的艺人,热闹非常。在街中央搭有阶梯式的台阶,上面坐满了人,在一块显示出一大群人的大屏幕下方,人们挤挤地在一起,原来这块大屏幕映出的是面前的人群,人们在其中找着自己,小郭找到了自己很是兴奋。
晚饭就在Sabarro的连锁店中用了,价格并不比别的地方贵。
见了老郭中学同学的两个女儿洋洋和婷婷后,就去了旅馆,晚上定好的是处在纽约纽瓦克Newark Airport机场的Howard
Johnson Hotel,离机场极近,且准确地位于飞机起飞的航线上。无早饭,但所有Howard
Johnson的房间都是非常好的。
本日费用:购书$11.08,加油:$42.94,过路费$43.45(纽约开车很费钱),地铁$20.5,BURGER
KING$2.56,午饭:$14.30,晚饭:$24.63,上网卡$30 (另加$30,因多扣了一个月), 住宿$90。
7月20日& 纽约(New York)—波士顿(Boston)
夜里睡得不好,过了一夜的飞机,早上起来出发才知道原来住店停车是要付费的,走的时候可不住这家店了。
由于有了网,在去往波士顿的路上,老郭随时随地发微博(很是烦人),间或照顾股票和导航,而小郭则忠实地完成着按小I导航的任务,并把自己封为伟大的图导。
从纽瓦克出来就下雨,一直下到波士顿,一路大雨滂沱,一阵紧似一阵,快到波士顿时才停。途中我们遇到了两次交通事故,一次是车下了路基,进了旁边的灌木丛,几辆警车正在拖车,另一次是一辆轿车撞在了路边的围档上,保险杠掉了一块,前机器盖子顶起来了。这两起都是发生在路的拐弯处,下雨路滑。但无论路上怎样堵车,路边的紧急停车带都是空着的。
中午在美国康乃狄克州克伦威尔(CROMWELL)小镇吃饭。美国佬之富裕,不在大城市,而在乡下。(此处离最近校园枪击案的小镇NEWTOWN,
只有40英里的距离, 补记)
波士顿是个非常幽静、美丽的城市,这里属于马塞诸塞州,我们参观了马塞诸塞州议会大厦,美丽的查尔斯河从大厦流过,路上不时地看到跑步锻炼的人们。
哈佛大学即座落在这个美丽的城市里。美国于1776年建国,比哈佛建校要晚近140年。15世纪末,由通往美洲的大西洋航道被开辟出来以后,欧洲人纷纷远涉重洋来到美洲。17世纪初,首批英国移民到达北美,在那里开拓自己的“伊甸园”——。移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曾在牛津和剑桥大学受过古典式的高等教育,为了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在新的家园也能够受到这种教育,他们于1636年在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畔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学府——哈佛学院。
  正因为哈佛大学的建立者当中有很多人都是剑桥大学的毕业生,哈佛大学所在的城市也就被命名为剑桥城。其实原来这所大学的名字叫做“剑桥学院”,哈佛大学现在的名字来源于1638年一位名叫约翰·哈佛的学院院长,这位院长去世时,将自己积蓄的一半和400本图书(在1638年,对于一所创建仅两年、第一届只有学生9位的学校,这可不是小数目)捐赠给这所大学。后来经过议院的投票,决定将这所大学命名为哈佛大学。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哈佛大学,有一尊哈佛先生的塑像,这个雕像虽然标着哈佛先生的名字,但雕刻的并不是哈佛先生本人。由于哈佛先生没有留下任何的影像资料,当后人计划修建这样一尊雕塑时也就没有了模板,只能在当时的哈佛大学里找到一位比较帅的学生作为雕刻的模特,顶替哈佛先生。由于影像资料的欠缺,用比较帅的学生来代替原人作为雕刻的模特,这种情况在美国大学中并不少见。
哈佛大学非常大,分为好几部分,我们只是参观了最老的部分—哈佛园,感受她深厚的历史沉重感。
哈佛园是有围墙的,但有着18个风格各异且日夜敞开的门,园区对于进出的人没有任何约束,进了大门,眼前是一圈建筑围绕着的大草坪,草坪上散放着许多椅子,人们三五成群地坐在椅子上、草坪上,看着书、赏着景、逗弄着孩子,与草坪上的松鼠同乐。这圈建筑即是学校的各个楼。矗立在园中的教堂是为纪念在二战中捐躯的哈佛人修建的,教堂和图书馆之间的一大块草坪,这里就是哈佛大学历届毕业典礼、历任校长就职大典的场所。对为国捐躯的人们的纪念充满了整个美国社会。
出了校园,哈佛广场聚集着唱诗班,列好队伍正在唱诗,其中也有妈妈抱着的小娃。老郭想吃中餐,但人太多,我们就在游客中心点了餐,端出来坐在树下餐桌旁,边吃边看唱诗。
晚上宿Holiday Inn Express Boston - Waltham。
本日费用:停车$28,过路费$20.31,加油$44.92,午饭$16.95,晚饭$45,住宿$122.5。
7月21日 波士顿 BOSTON — Binghamton
下一个目标是位于布法罗(Buffalo)的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从波士顿到尼亚加拉瀑布要671英里(Miles),有些远,我们便分了两段走,先到Binghamton住一晚,第二天再到瀑布。本打算住到布法罗去,不想由于是周六,订不到房,所以改了地方。
9:50出发,由于时间充裕,我们便去纽约州的首府转一转。
纽约州的首府并不是纽约,而是ALBANY。找了一个停车场停好车,到处找自助交费的机器,路对面一家小店老板看到了大声告诉我们不用交费,很高兴,谢过他后向州议会大厦走去。
ALBANY的街上很是冷清,转半天看到有限的几个人,来到州议会大厦,正在修缮不对外开放,但门前立着一位骑马的将军,看了介绍后得知是美国南北时期著名的将领,《飘》中还提到过他。拿出小I,找出几个本地著名的地方,准备参观。这些地方离州议会大厦不远,位于帝国之州广场,建筑很有特色,在这里还碰到了中国人,一个老太太听到我们说中国话很是高兴,与我们说了好一阵子。
再次上路,沿高速行驶。美国的高速上建的休息区并不多,但在高速上隔不远就会有一个牌子,上面指示着下个出口出去可以用餐、住宿的地方,美国收费的高速极少,想吃饭了,从出口出去,吃过后再顺路开回来就是,极为方便。我们顺着一个有用餐指示的路口出去,看到了几个餐馆。我们在其中一个的停车场停下车。这个餐馆占据的地方好大,有停车场、儿童游乐区、烧烤区、还有亭子,亭子中央两架秋千供游人休息。我们进到餐馆,满屋子的人,门口处还有众多的人在排队,我们拿了号,加入到排队的队伍中。老郭排队,我和小郭四处转转。这个餐馆主打菜是烤鸡,基本上每桌都有,每份半只(好大的半只),再配上一个包在锡纸中的整个烤土豆,就是一份食物。我们三人谁也吃不动这半只鸡,就没有点(我们的邻桌有二个人点了烤鸡,女孩子面不改色地吃完了,外加一大杯水)。由于不认识菜谱,胡乱点了一气,上来后,我们傻了眼,好大一桌子,使劲儿吃吧。吃撑之后,只有小郭的盘子是空的,剩下的打包带走。在桌上留下小费,自己去前台结账。
从ALBANY到Binghamton,高速I95—I88,一路上景色无与伦比,公路一直在山林中延伸,而路两边则时而是草地,时而山林,时而是湖,时而是河,顺着公路我们时而上到山顶,时而在草原上驰骋,时而俯冲到山脚下,时而又要开到天上去,四周全都是郁郁葱葱、望不到边的绿色,向两边、向前方、向后伸展而连绵不绝。天极晴朗,湛蓝的天上漂浮着的大朵大朵白云,不停调皮地遮挡着太阳,觉得热了便马上躲开,我们的车子就在阳光和云影的变换中、在一望无际的绿色中飞驰,此情此景非身临其境而不可得之。
从到了美国后,小郭一直热衷于两件事,一件是照各种各样的加油站,准备回家做个关于美国加油站的视频。再一个就是收集硬币,老郭说所有的硬币都给她,我把手机套给她装硬币,此时她正在认真地数着她的财产,最大的是25美分,最小的1美分,居然也攒了7个刀。
晚上住在Econo Lodge Inn And
Suites,位于几条道路交汇的路口的中间三角区,与麦当劳和加油站相邻,典型的行车途中的住宿地。房间窗外就是游泳池。一住下,立即去游泳。在泳池旁遇到了来自广州的一家人,也是自己租车旅游,为期一月,先生是搞工程的,非常喜爱地理,带着全家到处游玩,全家人英语都不太好,但有旅游经验以及勇气(这让我相当佩服)。我们交换了许多旅游的心得,如在高速路的休息区内可以免费取得Hotel
Coupons,里面有可以打折的酒店介绍。
本日费用:午+晚餐$47,购食品$8.5,过路费$3.55,购物$9,住宿$89.5。
7月22日& Binghamton—Niagara Falls
早上起来看了地图方知,Binghamton是一个交通要道,东南西北四个方面的高速交汇于此。
旁边的加油站加油,9.61个加仑花了35.74个刀,每个加仑3.619个刀,比国内还便宜。
出发后上I86—EX14 No52A出口—US14
North,即一路北上,到Geneva后折而向西上US20。中途遇到一个沃尔玛,受了前面那家人的启发,我们买了一个电水壶及方便面和色拉,方知美国生活中在食上的成本有多低。这里的塑料袋及纸袋全部免费,收银员身旁有一个三角形的装置,三边上各伸出四个金属棍,把一摞摞的塑料袋提手全部套在棍上,收银员可以很方便地把顾客的东西放进袋中。车场上每排停车位中用栏杆围出一个长方形区域,购物车稍宽,顾客购物后推车出来,把所购物品放入车内,就主动把车推到这个区域内,车自然就排好了,整齐、美观、省人工。
经过了一路美景之后,我们来到了一条优美的路上,路边一个二层建筑就是我们今晚住的地方—Lord Amherst
Hotel。这是一个老式的旅馆,大堂及房间的装饰都很欧式古典。住下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如刚买的电热水壶烧开水泡方便面,吃了极为舒服的一餐:方便面+色拉。曾记何时,中国人为了省钱出国要背一大堆方便面,而现在,方便面成了改善伙食的东西,中国人的肠胃还是要吃中国饭啊。
饭毕出发,前往Niagara Falls。经过20英里后,远远望见前方有一团巨大的雾气凝聚在半空中,我们便向这雾气驶去。
Falls位于和的交界处,是北美东北部Niagara河上的大瀑布,也是大陆最著名的奇景之一,与、并称为世界三大跨国瀑布,同时也是世界七大奇景之一。Niagara河是连接和的一条水道,全长仅54公里,海拔却从174米直降至75米,上游河段河面宽2~3千米,水面落差仅15米,水流也较缓。从距伊利湖北岸32千米起河道变窄,水流加速,在一个90°急转弯处,河道上横亘了一道石灰岩构成的断崖,Niagara
Falls便是这河水跌下悬崖而成。
这个拐弯开辟为一个公园,但并不收费。在进入公园的路上,远远地就看见河对面加拿大那边高高的建筑,告诉小郭那是加拿大,小郭的嘴张了好半天。
我们停好车,直冲向河边。只听见巨大的轰鸣声传来,到了河边一看,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刚才伴随了一路的宽阔的河水流到断崖前,河道越靠近断崖越浅,站在河边可以清晰地看到河底,河水遇到河底凸起的石块便打起了漩涡,河水就带着无数个大小不一的漩涡,挟雷霆万均之势,呼啸而至,来到断崖处,从50多米的高处倾泻而下,狠狠地砸向崖底。半圆形的马蹄瀑布下方是一个巨大的半圆形深潭,在瀑布与深潭的冲击处升腾起一团巨大的迷雾直冲向天空,美国瀑布的下方是一堆乱石,瀑布砸在上面,溅起无数巨大的水花,虽然人站在很远的观景台,还是有无数水丝飘来,但由于都是侧观,所以无法看清瀑布是全貌。
要看清全貌,便要近距离接触。从1846年,就有4艘游船在崖底,载着游客冲向瀑布。单纯上观景台观景是不收费的,但乘船要收费。打发小郭买了票,从观景台乘电梯下到崖底,被发了一个蓝色透明的雨披,穿上后,登上游船。船分上下两层,有座位,但无人去坐,一群蓝蚂蚁全都挤在船头,望向河对面加拿大那边,一群绿蚂蚁也都挤在船头。
一声汽笛长鸣,船缓缓起动,先是经过美国瀑布、新娘面纱瀑布,让我们们看清了美国瀑布,而船则不停顿地向马蹄瀑布下的深潭中央驶去。一进了马蹄形的入口,疾风暴雨扑面而来,瀑布巨大的轰鸣声就在耳边,在满船人的惊呼声中,船艰难地向着瀑布驶去,到达深潭中央后,瀑布巨大的冲力使得船再也无法前进一步,我们已身在巨大雾气的起点。此时抬眼,除了满眼的水气外,瀑布反而看不太清楚。但就是在这样巨大的风雨中,仍有无数水鸟迎风而上,试图飞到崖顶,但终于力有不逮,力尽落在深潭中央。我把相机套在手腕上,不停地照着相,也不去想相机是否会坏,只是不想错过眼前所见。
当我们意犹未尽地回到码头上时,船上所有人都是浑身湿透。下了船,我们又沿着一条小径向上攀登,想尽可能地离美国瀑布近些、再近些。小径的尽头已经离瀑布非常近了,狂风暴雨已经很难使人站住脚、抬起头,照了相,匆匆下来,看到对面上来的人们虽然身上全是水,但无论男女老幼,人人脸上都是酣畅淋漓的笑容。
近距离接触后,再远观,只是此次要换一个观景的地方了。彩虹桥,美加两国的界桥,横跨在河上,因此地常出彩虹,故得名。顺着一条小径,来到美国这边的桥头,一座房子边窄窄地小径旁一个牌子上写着“→Canada”,一阵兴奋,沿着箭头方向来到一个地铁入口处样式的旋转门,老郭一转就进去了,再想转出来,门却转不动,回不来了。得,我们俩也过去吧。三人一起走上彩虹桥。沿着桥边的人行道慢慢走着,找着各种角度看远处的瀑布,尽情欣赏了一番。又走到了桥头,只是这次是加拿大这边的了,也是有一个房子守着桥头。看瀑布全景最好的观赏地点是位于加拿大一边,但由于没有签证,我们只得向回转(其实加拿大这边桥上的分道装置非常低,就是普通立交桥上的隔离墙,抬腿便可翻过去,只是想想别找事,就算了。回来后才知,其实继续往前走,不需要签证,只要交纳一定费用,即可进入加拿大,这个后悔呀)。加拿大一方高楼林立,繁华热闹,而美国这边无甚建筑,原因是美国这边为印地安人自留地,而酋长喜欢清静。桥中央是双向的机动车道,此时正值下班时分,通向加拿大方向的汽车排成了长龙,而通向美国方向的车寥寥无几(有许多人住在加拿大,在美国上班),桥的最外侧是人行道,全是从美国方向过来看瀑布的游客。来到美国这一半,桥上竖立起了高大的栅栏,别说抬腿,爬都别想爬过去。到了桥头,旋转门是过不去的,只能顺着路来到刚才看到的房子里,原来这个房子是海关。进了一道门,门上写着“Wait
here until called by an
officer.”等了几分钟,一个海关人员叫了我们进去,递上护照(一定要带证件出旋转门,否则回来时就麻烦了),回答了诸如买没买东西等问题,就被放行回到公园中。
伊利河水到了断崖处被一大一小的两个岛分为三段瀑布,从左到右是美国瀑布、Lnna
Islands岛、新娘面纱瀑布、公羊岛(以上为美国境内)、马蹄瀑布(加拿大境内),这两个岛都是可以上去的,分别有行人通行的桥和汽车通行的桥。我们上了岛,再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到伊利河水(可真凉啊),观看三个瀑布后,乘免费的环岛bus,回到停车场,结束了Niagara
Falls之旅。回旅馆的路上,三人仍兴奋不已,一致同意,此处为美国之行的最大亮点,并给老郭记了一功。
本日费用:停车$10,加油$35.74,购物:$164.71过路费$1.15,Falls观光梯$3,住宿$111。
7月23日& Niagara Falls—East Stroudsburg
早上,老小郭足足睡到自然醒,下去看了一下早餐:面包及圈、黄油、奶酪、牛奶、饮料、咖啡。还是吃自己的早饭吧:方便面、面包、香肠、酸黄瓜、馄饨(居然是奶酪馅的,巨难吃)、茶。
时间充裕,我们决定沿着伊利河向安大略湖的边缘转一转。Niagara河从伊利湖流出,经过Niagara
Falls,经深谷来到此处,流入安大略湖,在入口处,有一个由法国人修建、英国人占领,后转给美国人的要塞—Old Fort
Niagara,现对外展出,这里飘扬着三国国旗。
入口处修建为一个免费公园,停车要$8,但参观要塞后停车费可以退还(这是要塞的人员主动告诉我们的,小郭完成了退费的工作)。
这里也是一个河水拐弯处,河对岸就是加拿大,对面停靠的都是游艇及帆船,河及湖上白帆几片,还有无数水鸟的白影点点。公园树荫下都修建了供人野餐的桌椅及烧烤架,我们坐在湖边,吃面包、樱桃,看风光无限。这时旁边野餐的人走了,一群水鸟来啄食散落在草坪上的食物,我们把手中的面包掰碎,扔在地上引水鸟前来,玩了好一会儿,水鸟们竟因为争食打了起来。
Niagara,沿着安大略湖南岸的湖边路东行,上18号公路—140。路两侧都是一幢幢美丽的别墅,而左侧别墅后面就是湖边,处处是美景。
接下来的事情均衡了我对美国绝好的印象,在一个沃尔玛购物时,我把小I单独放在购物车里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在监控探头下面,小I丢了。沃尔玛的人说财物是一定不能离身的。老郭找了店方,店方说,监控只能是警察来查,别的人不能查,而且即使找到了人,知道是我们丢的,店方也无权让小偷退回来;打电话报警,本想让警察来查监控,但警察说现在不行,三天以后才让我们去拿立案的文件。所以在美国,财物安全只能靠自己保障。
没了小I,导航成了问题,我们手里只有一张极其粗略的地图,老郭决定,立刻改道,上高速,先找到定好的旅馆,明日再解决导航问题。
时间已经比较晚了,还有300多英里路要赶,天又下起了雨,我们从US104—I90—I360—I81—380—I80,由于天黑,我们一路上跟车前行,但我们跟了几辆车都跟得太近,人家变道,我们还跟着,最后人家一脚刹车把我们让过去,到了最后,总算是明白了,跟车太近是想超车的表示。总算在夜里12点左右到了East
Stroudsburg的出口,此时老郭又立了一功,定的旅馆就在出口一拐弯的地方Days Inn East
Stroudsburg(要是再多拐几个弯,又没有导航,可就没法找了)。
当日费用:加油:$40.89,食品 $46.29, 住宿$76.4
7月24日East Stroudsburg—长岛Long Island
这个旅馆真是不错,极其详细地写出了驾车去往周边的购物地点及旅游地点的路线,我们按图索骥找到了一个沃尔玛,买了GPS,这时车的仪表盘出现了一个警告标志,查了一下说明书,原来是一个轮胎的气压太低,我们又回到住的地方,在旁边的加油站自助打气,3分钟$1,只收quarter(这导致了小郭在找quarter时丢了一个quarter,一个dime,愤愤不平),退房后我们找到了一个Outlets买了一点衣服和鞋(从此老郭知道了这种店,还在问北京有没有,我们无奈地告诉他,北京有好几家)。
上了高速,直奔纽约,在快到纽约时,下了一点雨,雨后天空出现了两道彩虹,可惜由于方位的关系没有照下来。
穿过曼哈顿岛上了长岛,向左一拐,路沿着海边沿伸,小海湾中泊满了白色的游艇,海面上白花花的一片。
路边找到一个Day’s
Inn,进房一看,遇到了此次美国之行最大的房间,还有炉灶、冰箱、微波炉,买了几包方便面,美美地吃了一顿(汉堡等物,一想就难以下咽)。
本日费用:财物$375.79,午饭:$21.12,加油$35.57,过路费$18.5,住宿$109。
7月25日 长岛—曼哈顿—Best Western
早上吃早餐遇到的waiter是一个中国小伙子。
老郭就职的公司在美国有个分公司,就在长岛上,于是他先带我们参观公司。一到公司门口就碰到了相熟的同事,得知我们的来意,他立刻带着我们进行参观,从办公室到生产车间,都转了转,还遇到了一位从台湾来的同事,介绍后也陪着我们转起来,这两位同事给了我们非常舒服的感觉。转到最后,还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当把一个美国同事介绍给老郭时,那人说他就一件事一小时前刚给北京的一个同事发了个邮件,老郭问发给谁了,好巧不巧,就是发给老郭。这个世界简直是太小了,早上老郭刚给日本的吴小舟发完邮件,又和北京的老范聊完天儿,在美国就遇上了联系工作的同事,太有意思了。
参观完公司,领了3顶有公司标志的遮阳帽,我们起程向长岛深处驶去。长岛长岛,真是够长的,东西长约有100英里,折合约160公里,我们沿着小的岛走到了尽头便向回转,回程的路上看到了长岛繁华的地方,岛中心一幢幢的别墅,鲜花环绕,这里是真正的富人区了。而用于出租的别墅则是紧紧地挨在一起,密密麻麻地盖在海边沙滩上。长岛之所以世界闻名,不只因为那里曾是早期欧洲王公贵族的居住地,更重要的是,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肯尼迪家族,中国近代的权贵世家宋美龄,以及从华尔街起家的摩根家族,以铜矿起家的古根汉姆家族和许许多多的好莱坞大明星等权贵人物,都纷纷落户于此。
穿过布鲁克林区,让我看到了美国的另一面。这里是黑人聚集区,街上很乱,来往的基本都是黑人,路边烧烤的大铁桶冒着浓浓的黑烟,路口是黑人在叫卖瓶装冰水。已是吃饭的时间,但我们没敢在此地停车,还是到了曼哈顿岛上再说吧。
再次来到曼哈顿,这次的目标是联合国大楼。
曼哈顿岛上的建筑相距都很近,但联合国大楼除外,独自立于东部的海边,各国国旗围绕四周,西边是各国驻联合国代表的驻地(每个国家各有公寓)。我们去时,正遇到一群黄种人在门前示威抗议,打的标语是有关中国共产党拆迁的问题。
联合国是可以参观的,我们找到了进入的队伍,排在了一群中国游客的后面。我们问前面的一位男子,是哪个旅行社组织的,都去了哪儿了,不成想这人回答,我们不是跟旅行社的,而是开会的。我们明白了—公款出国旅游。
进了大楼,买了票(成人$16,老人和学生$11),上面定好了参观时间,一看时间还早,就先吃饭。到时选了中文的耳机介绍(共有9种语言),跟着一个工作人员参观(每个人都要有工作人员负责,这个工作人员责任重大,他带进去多少人,就一定要带出来多少人)。
参观的内容包括联合国开会的地方(这里还值得看一看)、联合国的主旨和工作内容。
出来后看到街上行驶的bus,车身上喷涂着宣传杭州的广告。出岛时正值下班,见识了曼哈顿的堵车(因为曼哈顿是个岛,只有渡轮、几座桥和一条海底隧道可以通行,所以堵得很厉害),不过住在北京,堵车是常事,所以也不觉得特别。
因为要在纽瓦克机场乘飞机,晚上就选择住在离纽瓦克不远的Best Western的East Brunswick
Inn,把车加满油,回房睡觉。
本日费用:门票$43,财物$251.02,午饭:$21.12,加油$33,停车$32 住宿$90,打气$0.5。
7月26日 纽约New York — 北京
早晨起得早了,和老郭在周围转。我们住的地方旁边是当地的一个教育机构,停车场上停着好几辆校车。
回来吃早饭,遇到了一个深圳学生的夏令营,看样子是刚到的,每个学生全都是面无表情(我们呆了几天,已经学会向陌生人笑了)。
沿着高速上还车路线的标志准确地把车停在了AVIS停车场,还车。
在美国东部十一天时间,行驶里程 1930 英里, 折合3107公里。 Picked up IAD, Date/Time:
July 16,, Return EWR, Date/Time July 26,
Veh Group Full Size, , Vehicle: TOYOTA CAMRY 4 DOOR, Odometer Out
5143, Odometer In 7073, Fue Reading: Full.&
与西海岸合计,共行驶2617英里,折合4213公里。
还了车,拖着行李乘电动火车去航站楼,一出门,一个身背旅行包的黑人走上来,非常殷勤地帮我们推行李车、指路、按电梯,开始我们还以为是机场工作人员或是一位志愿者,谁知到了最后要走了我们$5,真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自助办理手续时,出了点儿问题。老郭的箱子装得太满了,超重,于是打开分东西,折腾了一通。办完手续来到等航班的地方一看,人非常多(上了飞机才发现基本没有空位),大部分是中国人,且买了很多东西,又不想花超重的钱,全当手提行李要带上飞机,直到机场管理人员说可以免费托运才放下,吵吵嚷嚷,排队时使劲挤,人与人之间没有一点空间,上了飞机,我左边的一位女士和后面的一位女士旁若无人地大声地打着电话,而且一打20多分钟,弄得我耳朵直嗡嗡。唉,真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啊。
在这片吵嚷声中,飞机起飞,美国之行结束了。
本日费用:小费$5,过路费$3.9,机场$16.2。
刚刚出了旧金山机场,入目的是灰色的楼房、灰色的天、灰色的地,很是不漂亮,再上了路,看到的是枯草的荒山、半旧的路面及设施,用小郭的话讲:“没有北京好。”
十几天转下来,看过了美国的山、水、城市、特别是人,深深地让我体会到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区别。原先以为,中国确实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就北京来说,早就应该跻身发达城市之列了,但现在看来,北京确确实实是一个发展中城市。
美国是一个讲究实用的国家,处处都透出实用主义,大部分的景致都不是人工的,而是原生态,城市中房子的布局不突出美感,无所谓错落有致,只要实用即可,像旧金山,人们可以在整座山上砍掉树木建造出一个城市,像曼哈顿,ST和AVE可以排列像个棋盘般横平竖直,编号直到100多号,我们住过的旅馆,有些外观及其简单,但所有房间都是极其舒适,设备齐全(美国旅馆都会提供熨衣板、熨斗、吹风机,咖啡机、咖啡、WiFi,但不摆放一次性的牙刷、牙膏、刮胡刀,但如果有需要,打个电话,服务员会送到房间,但绝对不提供热水、拖鞋。),而早餐简单,吃饱即好,餐具更简单到全部是一次性的(这也导致产生了大量的垃圾),高速路非常好,车流量非常大,但道路两边则是未经打磨的原始。不像欧洲,欧洲是贵族的地方,处处都经过打磨的精致,一次性餐具是不可想象的,早餐也是丰富到吃饱了中午可以不吃饭的程度,德国高速路边则是没有半分荒凉的土地,全是整整齐齐的绿草。
说美国是发达国家,是对于整体社会而言的。中国是个别城市较发达,大部分城市发展程度低,还有很多的贫困地区,而美国则是整体发达。在美国我走过了大城市、小城市、小镇、农田,所到之处环境都极其整洁,空气也是一样,我们的车跑过城市、乡村、山区、遇到过风、雨,但车身上几乎没有土,除了西部干旱地区外,所过之处大部分都可以用非常美丽来形容,大小城市、城市乡村,人们的生活及本身的素质都基本在同一个水平上。除了在城市中,见到的人很少,偶尔见到的人,必定是衣衫整洁、行止舒适(除个别流浪汉外),在这里,我没有见过大声喧哗的场景,争先恐后的拥挤,再多的人,也是秩序井然,互相谦让。餐馆中人们慢慢地用餐、低声的交谈(回北京后,我很不适应了一阵),排队办事,人与人之间总是有空档,下一个就要轮到的人永远离正在办事的人一米远。绝无路过中国乡村时看到的人们穿着覆盖着几层土的衣服,蓬头垢面,聚焦在村口、路旁,大声地说着家长里短的情形。
美国人生活水平比较高,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的私人游艇,高速上不时看到拖车拖着各式各样的房车、划艇、冲浪用的划板去游玩。美国的汽油很便宜,绝对值都要比北京便宜,大超市里的物价也很低,像哈根达斯的冰激凌,折合人民币15元的在北京要卖到35元(没有天理了)。
这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非常高,住店房费中是含早餐的,但没有发早餐票,当然用早餐的地方也没有人收早餐票,进去就吃,吃完就走。退房时,没有查房这一手续,只需要还回房卡就一切OK。还车时也一样,交回车钥匙就OK。许多停车场全凭自觉交费,无人督查。
美国自来水的国家标准是直接可入口饮用,所以所有的自来水都是可以喝的,即使是在荒郊野岭的一个卫生间,只要有水龙头,水就是可以直接喝的(我们在美国就全是找地方接水喝,小郭还说回国时要注意了,不能拧开龙头就喝水了)。全美有两个水质最好的地方,据老牛介绍,旧金山的水是美国最好的水,由雪山融化,稍加处理便引入自来水系统,略带甜味。
美国的卫生间都很大,很洁净,重要的是没有味(我遇到的卫生间,排风扇是24小时工作的,无论这个卫生间用的人是多么的少),即使条件再简陋,地方都是足够大的,而且全部都配有卫生纸。
美国的机械化及自助化程度相当高,乘飞机,购票、打印登机牌均可在家中的计算机上完成,若到了机场办理乘机手续都是自助办理,加油站没有加油的人,全部自理,高速路基本不收费,相应的收费员也不多,恐怕这也是美国失业率高的一个原因。
绝大多数的美国人都很友好(小偷除外),在饭店里遇到总是会向我们微笑着打招呼,在苹果店里,我在等着老小郭,无意中与一个10岁左右的小姑娘对上了眼神,小姑娘立刻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笑容。我发现在对待陌生人的态度上,发达国家的人总是面带笑容,而发展中国家的人总是面无表情(在美国的后期,我也可以做到面带笑容了,但回国后笑容就没了),这一发现也同样适用于欧洲。
美国是个崇尚自由的国家,在自己的范围内尽可自由,如巴克利地区有各种奇怪的组织,同性恋是光明正大的,但自由的前提是遵守法律,不能够影响别人。
美国的大小景点都在竭尽所能地宣传着自己,通过讲解员的口把自己的景点与美国历史联系起来,美国社会不忘历史,更加不会忘记对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纪念场所,像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二战、韩战、越战纪念碑、消防员纪念碑、哈佛内的纪念教堂,二战中大西洋的死难者纪念碑许多城市都有以华盛顿名字命名的桥、大街,这些纪念的建筑并不会圈在某一个区域内售票,而是处于人们日常活动的地点,像公园、街头,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看到。国家以这种方式给国人及后代潜移默化的影响,把爱国精神逐渐根植在人们的心灵中,而不是生硬地进行口号式的爱国教育。
我所去过的景点,无论是旅游景点,还是用于参观的学校等,无论是否收费,均设有一个游客中心,这个游客中心无论人多少,总是干净整洁。在这里人们可以休息,免费(极少收费)拿到地图,拿到参观票、购买质量很好的纪念品(就我遇到的美国商品都没有暴利存在,包括机场、旅游景点商品的价格都是极合理的,国内与之相较,只能说是心黑了),有卫生间供游人使用,景点的游客中心还会有餐饮设施。美国会在景点的周围设置很多的停车场,我们按照国内的经验,经常是早早地远远地就停了车,结果就是多走了不少路,这都是国内可以借鉴的。
当我回到北京后,看着漂亮林立的高楼和高楼下无处不在临建小房、脏乱的饭馆、随手抛洒的垃圾、建筑物上厚厚的尘土,以及到处旁若无人的高分贝聊天声、没有欢乐的面孔、不顾一切争抢拥挤的人群,我深切地感到,北京确实是发展中城市,中国要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说说其他的事。
美国真是一个盛产胖子的国家,在我去过的地方,地无论方位大小,人无论男女老幼,都会出现胖子的身影。他们那种胖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人坐下来,就是一大滩巨大的赘肉放在了凳子上,若论体积,一个胖子可以顶上四个小郭,老郭的体态当属正常,而小郭说到:“爸爸,你在他们旁边显得好渺小喔。”有的女人脸看上去很正常,但是一站起来,身体的中段奇异地膨胀,巨大的臀部向上翘着,随着脚步上下左右来回晃,巨高、巨壮、巨肥这三个字加在一起就是美国胖子的写照,看着他们,心里涌出的是“可怕”两个字,世界上怎么会有这种人。
美国的饮食高油、高糖、少纤维、高热量,而美国人一顿饭可以吃下两个大三明治及一大杯(够我们三个人喝的量)的糖水,在这样的饮食下,人怎么可能不胖呢。
美国地广人稀,住的地方都比较分散,还有好多是住在林中,在乡村会隔上很远很远才会有一户人家,城市中住宅也没有保安、没有栅栏,若是遇上歹人,手中若没有武器,还真是挺危险,所以美国才会允许拥有武器吧。
我走过的东部地区到处都是绿色环绕,路和住宅都是在绿色丛林中开辟出来的,所以路和住宅刚修好即包裹在原生态的浓郁绿色之中,而国内的绿化是在一片平原上盖好房或修好路后再种草种树,种得还不是原本长在此地的草,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维护,这样出来的绿色极其单薄且效果极差。
这里的汽车纯粹是代步工具,车价及养车费用都很便宜,租车业极其发达,每个机场都会有许多大的汽车租赁公司进驻,下飞机租车,上飞机前还车已成了正常的交通方式之一,异地租还车是最基本的服务,通往机场的高速上会专门开辟出还车的通道,按高速上的标志牌行驶即可轻松完成租还车的工作。
美国给我的印象是社会整体发达,人的素质水平整体很高,不会墨守成规,没有腐朽的没落,社会充满活力和欣欣向荣的生机。
由于此次是租车旅游,所以对于美国的交通状况有了亲身的了解。
美国的交通秩序非常好,无论是驾车人还是行人都非常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是城市越小秩序越好,城市越大越不好,但再不好的地方同国内相比也能称得上是模范地区。
夜间行车路过一个休息站,休息站很小,大车的停车位比较少,而小车车位还有一些空余,但没有车位的大车都会顺着路向后排成队,绝不去占小车的车位。每个停车场都会有残疾人车位,我从来没有见这些车位上停着正常人的车辆。高速公路上也堵车,但无论多堵,大家都是安安静静地排队,互相谦让着并线,应急车道上绝无一辆车驶过。在山道上设置了“No
Passing(禁止超车)”的标志,便不会有一辆车超车,也不会鸣笛催促前车,只是默默地跟着。
美国的高速路限速最高在65英里,但由于车流量非常大,即使是超过限速也不可能超过太多。无论是州内的高速,还是州际的高速,车流量都极其大(这可以说明国家的经济情况,国内即使是经济情况非常好的时候,我也没有在高速上看到这么多的车流),所有车的车速基本都在限速上下,包括大货车。高速上大货车车速与小轿车相同甚至更快,所以高速上的标志是速度慢的车靠右行,而不是国内的大车右行。这里的高速路面有些还是几十年前的那种石板路,路面被隔成一格一格的,用了这么多年也没有被大车压坏,由此可见这里的大货车是不超载的。
美国的交通标志及设施设置得非常多、合理且细致。
无论是在城市内或高速上,隔不远就会有一个限速英里数的标志,随时告诉并提醒驾车人注意车速;若是前方有施工地点,便会老远就一遍遍地提醒还有多远到施工地点;若前方路况不好会颠簸,也是老远就开始一遍遍地提醒还有多远到颠簸路况(bump);若是最外侧车道逐渐消失并入左侧车道,也早早立出标志牌提醒驾车人(Left
Merged),在车道消失的尽头还有会“让(YIELD)”的标志牌;城市中即使是一个可以引起汽车上下颠簸的鼓包,也会有标志提醒(hump);城市内道路最左侧车道一般都是可以直行或左转,而最右侧车道一般是可以直行或右转,如果遇到只能左转或只能右转的车道,也是早早立出标志牌提醒,以免临近路口再并线引起混乱。
在这里,行人的权利会得到最大的保障。凡是路或路口,必定会划有人行横道,包括住宅区、停车场、校园内、、公园内、高速路的服务区,甚至餐馆的停车场,无红绿灯的人行横道,行人在人行横道上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只能是车让人,而绝无人让车的场景;有红绿灯的人行横道,行人和车辆都必须遵守信号灯,当绿灯亮时,右转车辆必须让直行的行人先行,否则出了问题,违反规则的一方除了承担自己的损失,还要赔付对方的损失(行人也不例外)。
这里路的主次非常明确。在没有信号灯的路口,在次要路的出口处立一块大大的“停”的标志牌,这种牌在美国路上是最大量的存在,遇到这个牌子的规定是,先停车,再观看,确定无危险且不影响主要路上的车辆通行的情况下方可通行,如果出现交通事故,没有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之分,只能是次要路上的车负全责。这里的公路(非高速,相当于国内的国道、省道)上也是有无数个路口,只有到了规模大一些的TOWN时才会有信号灯,但无信号灯的次要路(junction
JCT)口处,无论这条路是多么偏僻都会设置停车的标志牌,所以在主路上行驶,根本不用担心会从某个路口突然蹿出车或者人,更别提从不是路口的地方出来车或者人了,所以在这种路上开车和在高速上一样放心,且可以达到同样的速度。行驶时,若遇到交叉的两条路不分主次,则四个路口全会立上此牌,车到此处,都会遵循先到先停、先停先行、轮流行驶的原则,先停车,再观看,先到的车先通行,四个路口的车会轮流通行,而不会造成一齐挤,争先抢行的情况。当路口的信号灯出问题不亮了,四个路口的车也会按上述原则通行,顺序是第一个路口中的第一辆车,而后是第二个路口中的第一辆车,再是第三个路口中的第一辆车,最后是第四个路口中的第一辆车,下一轮依然如此。而当前方的路已经被车辆占满之后,后面要进入这条路的车就会在原来的路中等候,绝不会进入到路口中,以免变灯后堵塞路口,把路堵死。
在山区一般是一条车道,一般都是数十英里不许超车,大家都很遵守交通规则不超车,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若头车开得很慢,就会压下一串车,这里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每隔一段路,路边就会修出一个小小的停车位,开得慢的头车会在这里把车停下,让后面的车过去后再上路(我就这样做过)。隔上一段较远的路程之后,道路会变为二条车道,这里是可以超车的区段(当然,早早就有了提示牌提示驾车人,以免驾车人看不到希望而强行超车,发生危险),这段区段不太长,一般是几英里,过了之后,路又变为一条车道,继续行驶。
美国交通信号灯对于黄灯的规定是,当黄灯亮时,如果能安全舒服地停下则停车,如果停车会有危险则通过,这比我们的规定要合理得多。
每个立交桥的匝道都有转弯限速的英里数,这个速度规定得十分合理,如果按照规定的速度行驶,就会非常舒服地拐过这个弯儿,如果低于这个速度,就会挡后面的车,如果高于这个速度,就会有撞到路边水泥隔档的危险。反观我们的限速,高速出口的限速要求车从高速上的100公里一下降到30公里,而拐弯匝道的限速,明明路况及弯度设置开60公里最为适宜,即不会有危险也不会挡后面的车,却即速为30公里,说实话,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遵守这30公里。
我们国家交通状况的改变,依然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轮胎断面宽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