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橙色革命的军事理论论文2000字字左右

“橙色革命”与俄美对乌克兰的争夺-免费论文
“橙色革命”与俄美对乌克兰的争夺
【苏州科技学院论文栏目提醒】:网学会员鉴于大家对苏州科技学院论文十分关注,论文会员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橙色革命”与俄美对乌克兰的争夺 - 讲义教程”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橙色革命”与俄美对乌克兰的争夺姓名:郭玉芹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世界史指导教师:汪连兴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摘要苏联解体使乌克兰得以独立,实现了几代人追求的建国梦;同时也使俄罗斯元气大伤,沦为国际社会中的一个二流国家。&&&&俄乌各自独立成国,但两个民族在几百年间所形成的盘根错节的各种联系却不会因此而终止。&&&&乌克兰离不开俄罗斯,俄罗斯也离不开乌克兰。&&&&现今的俄罗斯已不可与苏联同日而语,但其一直在努力追求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崛起,这被妄图保持“一超独霸”世界地位的美国当成是对自己最大的挑战。&&&&独联体是俄罗斯恢复世界大国地位的重要依托,乌克兰作为独联体内的第二大国,其内政和外交变化均会对独联体的发展造成深远影响。&&&&俄乌之间历史上形成的“特殊关系”加上乌克兰所处的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决定了乌克兰对于俄罗斯的重新崛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乌克兰成为美国为遏制俄罗斯而重点拉拢的对象。&&&&2004年底,乌克兰发生轰动世界的“橙色革命’’,亲美的反对派领导人尤先科打败亲俄派总理亚努克维奇当选为乌克兰新总统。&&&&“橙色革命”的发生与俄美两国有着密切的关系,既是两者在乌克兰的新一轮博弈,也是它们在乌克兰长期较量的结果。&&&&本文以“橙色革命”为切入点,详细论述乌克兰在国际政治和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及其与俄罗斯的历史渊源关系,并运用大量事实材料,着重揭示俄美两国在“橙色革命”中明里暗里反复较量,为把对自己有利的总统候选人推上台而采用的种种策略和手段。&&&&最后,在分析“橙色革命”后俄乌、美乌关系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两者对乌克兰的长期战略目标和近期政策,并展望三者的未来关系。&&&&关键词:乌克兰,橙色革命,俄罗斯,美国,争夺MaSterDissertationofSu吐ouUniVerS毋ofScienceandTec}lnologyAbs仃actAbstract11lecollapseof也eSoVietUIlionhadbroughttworesultS.ont1舱onehand,.【溉rajnegajllsindepcndency,making也edre锄ofeStablishingtheifownnationf.orseveralgenerationsco成屺ture.OnⅡleomerkmd,Russiaburtsbadly,andbecomesasecond??ratecouIItryof也e缸emationalc(m加ⅫIni职Anhou曲Russia锄dUh乏liIlebecometwoi11dependemcolmtries,矗1eircontaCt向mledinh1如庙redsofyearscan’tgot0ane11d.Nei吐蝌I瓜rajnenorRussiac觚leave、7l,jtllouteachotller.T0day’sRllssiacm’tparallel、玩n1也eSovietU11io玛butith嬲been、)I,ofk|血gt0p1】rSuenationalrenaissance锄d也eriseofcou蛐吼whichisco邶ideredby吐屺Imi倒StatestllebiggestchalleDgeofitS‘‘0nesup即-hegemony’stan塔in廿leworld.711leCISisRussia’silnpo吨mtsupportt0restoreits、Ⅳodd、)l,idegreatpowerstatus.AsthesecondlargeStC0uIl旬叮oftheCIS,Uh面ne’sintem2Ila|王甄rs锄ddiplomacychangesbo也ha_Vea囱r-re龇血hlg佃叩acton也edeVelopmentof吐屺CIS.1k“SpecialrelationShip’,be呐eenme伽oco咖triestog甜1er谢thI珏咖ine’simpo比mts妇te西cposition,decides也atU虹ai】∞playsakeyroleinmere―emergenceofR邺sia.Therefore,Uhai】∞bec锄eAm嘶ca’skeyo场ecttolaSsoinordert0beatIh_lSsia.At也eendof2004,“O倒ⅡgeI沁volu.tion,’t11atshockedt11ewoddt00kplaceinIⅡ锄ine.Pro-USoppositionleaderVi虹orYushCh朗k0defe砷Bdpr0一Rl培siaP血mM证g瞬龇vi也觚dw嬲electedmenewpresi妇lt.T11e“O瑚geReVolmion,’occu玎edcloselytoR.usSia龇ldtlleU11itedStates.n’snot011ly廿:峙irIlcwroundcoIltest,b1吐also也eproductof也eirlong-t锄bom.1钛eme“Oral培eRev0I砸on’’斯bre幽凼rou曲po缸,thisp印erdissert{牡esdetailemyUbaille’simportant觚ds仃ategicpositionintheiI】:ce】mtionalpoliticsandnlilitaⅨ嬲well嬲itS11ist嘶calrelatio烈卸witllRIlSsia.Th吼缸0u曲uSiI玛largen硼曲erof鼬ualda:tuln,itfocusesonreveal吨Russiaand廿1eI7nitedStates’vad哟rof蚰rategiesandme缸略t0p1临hinpower也epreside血a1caIldidateswhoarcbdle6cialt0tllem.Fillally,on廿1cbaseofa撒Llyzing也edevelopmentofRussia-In口面ne锄【dUS-Ukr咖erelationsmps啦er龇“O砌geRevolution,’,thispaper砒eⅡ1ptst0eXploreRussiaandⅡ1eU11itedSt:a.tes’long-tenns仃ate百cobjectivesandrecentpolicies,aIldlookforv肼dt0廿le如turerelatioIlsllipsof也e也ree.Kqwords:I腑ajne,O跏唱eI己evol们on,RuSsia,U.S.A.,ContestⅡ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前言一、选题意义一、达越恧义.●厶―-■一刖吾欧洲的中部和东部被地缘政治学家称为“心脏地带”,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乌克兰恰好处在这个“心脏地带”的中心。&&&&苏联解体后,乌克兰获得独立,成为独联体内仅次于俄罗斯的军事和经济大国。&&&&对于俄罗斯来说,乌克兰是其重新崛起的关键之一;对于美国来说,乌克兰则不仅是取得欧亚大陆主宰地位的重要跳板,而且是遏制俄罗斯的桥头堡。&&&&因此,乌克兰成为冷战后俄美两国进行地缘政治角逐的重要战场。&&&&2004年末至2005年初的乌克兰“橙色革命”曾经轰动一时,使这个一度沉寂的东欧国家一时间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明星。&&&&该事件的发生、发展及最终结果无疑都与俄美两国有着重要的关系。&&&&对俄、美两国围绕“橙色革命”所进行的争夺及此后三方关系微妙变化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看清俄美两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长期战略目标和近期策略。&&&&同时,也对研究曾经在独联体地区风靡一时的“颜色革命”提供一定的思路。&&&&二、国内外研究动态“橙色革命’’前,国内关于俄美争夺乌克兰的研究寥寥无几。&&&&其中主要有姜长斌、孙景民的《夹缝与支轴――乌克兰的地缘政治环境与选择》和赵鸣文的《俄美对乌克兰争夺态势》。&&&&前者主要从乌克兰的地缘政治意义方面分析了俄美对乌克兰的不断渗透及乌克兰的艰难选择,后者则在回顾冷战后美乌、俄乌关系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俄美在争夺乌克兰的较量中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橙色革命力的爆发引起了我国学者对该事件的广泛关注,与之相关的报道和研究性文章也在各报刊上频频出现。&&&&大多数学者对“橙色革命”的研究是综合性的,从整个“橙色革命’’的原因、经过、影响等方面进行整体的论述。&&&&如李兴等的《乌克兰“橙色革命”:内外因素及其影响分析》、朱适的《充满裂痕的国家一004年乌克兰总统选举危机产生原因的综合分析及反思》、蒋莉的《乌克兰选举危机及其影响》等,都已论及俄美的作用,惜其语焉不详,难以对两国在“橙色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完整的、清晰的认识。&&&&陆钢等的《乌克兰选举与大国地缘政治》和张露的《地缘政治与美俄关系――从乌克兰大选解读冷战后美俄关系中的地缘政治因素》则从地缘政治方面对“橙色革命”的产生背景作了详细的论述,但并没有提及该事件中俄美争夺的影响。&&&&顾志红的《略论俄美在乌克兰的竞争态势》和李笃武的《从乌克兰政局演变看俄美政治博弈》可以说是研究俄美争夺乌克兰的扛鼎之作。&&&&前者具体分析了俄Ⅳ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前言美各自在乌克兰的利益与政策,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两国在乌克兰的竞争领域;后者则从俄美两国对乌政策的变化及其对乌克兰政局的影响方面阐述了两者对乌的争夺。&&&&综合起来看,国内对俄美争夺乌克兰的研究还不是很多,而且大多集中于从宏观角度进行观察和论述。&&&&研究“橙色革命”的文章相对较多,其中大都也涉及俄美两国对乌克兰的争夺,但具体事实材料的稀少乃至阙如,则往往令人抱憾。&&&&??欧美学界对“橙色革命”的研究比我国内深入,出现了有关这一事件的专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安德鲁??威尔逊的《乌克兰橙色革命》(AndrewWilson:砜阳姚童西伽矽RPvD觑砌刀)及安德斯??阿斯伦斯的《橙色革命:乌克兰民主突破之源》(AndersAsluIld:RP阳胁疗D刀栩D’彻睡鬻?刀塘西i酊黜D厂功b口加P警上砣所D仃口髓口B阳口忌蹶阳a眭捕)。&&&&这两部著作详细论述了“橙色革命”产生的背景及其对未来东欧的影响,以及俄罗斯和西方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基于其固有的立场,作者对“橙色革命”高度肯定,认为这是乌克兰民主进程的真正开端,是对俄罗斯妄图恢复帝国野心的重大打击;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大加赞赏,而认为俄罗斯的表现是“干涉乌克兰内政”、“使自己丢尽了颜面”。&&&&同时,与此相关的大量论文也相继发表,如帕特里克??里克特、安迪??尼克劳斯的《大国角逐乌克兰:尤先科和亚努克维奇代表谁?》(Patrick砒chterandAndyNil【laus:肋w8,.肋。&&&&础加【,棚切口?w办讲如】铀乃砌P力勋册d砌础D1,玉旃sf册d.,2,,?)、拉里??奇恩的《乌克兰冷战危机》(L踟yChin:∞掰w懈,.砷西扬矾凇舰!)、彼得??旌瓦兹的《乌克兰权力争夺与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PeterSch硼吆:刀lP彤wP,s护咏咖切碱阳切P册d彳肌口咖良Ⅵ分J加孵力,g幻6讲J即陀肌口钞)等。&&&&这几篇文章均从俄美争夺的角度对“橙色革命“进行探讨,其中重点阐述乌克兰对俄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及地缘方面的重要性,而对两者在“橙色革命”中的具体姿态和动作只是稍作提及。&&&&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1、以“橙色革命”为切入点,详细论述乌克兰在国际政治和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及其与俄罗斯的历史渊源关系,阐明乌克兰不可避免地成为国际力量尤其是俄美两国争夺的焦点的主要原因。&&&&2、使用大量国内学术界尚未被引用的外文资料,详细揭示俄美两国如何在乌克兰“橙色革命”中明里暗里反复较量,为将自己看好的候选人推上总统宝座而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事实材料可为进一步研究俄、美对乌克兰的争夺提供有用的素材。&&&&3、采取详略结合的方式,围绕“橙色革命”,以近四万字的篇幅和大量事实性材料全面论述俄、美两国对乌克兰的争夺,力图在这个问题上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V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前言完整的认识。&&&&在本课题研究中,这样的写法目前在国内尚属鲜见。&&&&四、.研究方法和思路本文主要采用史论结合法和文献法,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通过阅读、分析多方文献,结合国际关系学、地缘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厘清乌克兰“橙色革命”的来龙去脉,并重点分析俄美两国围绕“橙色革命”所进行的争夺及其结果。&&&&为此,本课题将首先介绍“橙色革命”前俄美两国在乌克兰的争夺背景,包括俄乌两国的历史渊源关系及俄罗斯的乌克兰情结、乌克兰在俄美两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以及两国对乌政策的演变等。&&&&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论述“橙色革命”中俄美两国所采取的种种策略和手段,诸如资助自己看好的总统候选人、派遣大量专家顾问及观察团、向当局施加压力等等。&&&&最后通过分析“橙色革命”后三方关系的微妙变化,对三方关系发展趋势提出个人看法。&&&&Ⅵ苏州科技学院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帮蟛日期:沙7年岁月2r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苏州科技学院、国家图书馆等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完全了解苏州科技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堑蛰日期:2生羔月羔£日指导教师签名:影嘲日期:2口。&&&&,年夕碉万日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橙色革命”前的俄乌和美乌关系第一章“橙色革命”前的俄乌和美乌关系英国牛津大学地理教授、现代地缘政治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麦金德曾经说过一段至今还回荡在许多政治家耳畔的名言:“谁统治了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这里的“世界岛’’是指拥有最大土地面积和人口的欧洲、亚洲和非洲,这片大陆是世界历史主要舞台之所在。&&&&所谓“心脏地带”,大致是指从西伯利亚冰冻的平坦海岸,一直延伸到俾路支斯坦和波斯酷热的陡峭海岸国。&&&&乌克兰恰好处在这个“心脏地带”的中心位置。&&&&因此,历史上欧亚大陆强大的民族或力量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盯向乌克兰。&&&&冷战时期,乌克兰是苏联的西南门户和通往欧洲的战略通道,也是苏联的陆上堡垒和对付北约的战略前沿。&&&&作为苏联领土的一部分,乌克兰只能起到地缘战略棋子的作用,而不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实体在欧亚大陆中发挥地缘政治支轴国家的作用。&&&&冷战结束后,乌克兰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出现在欧洲与独联体的地理交叉点上,是欧洲唯一地处独联体、西亚和中东欧三大集团结合部的国家。&&&&从构建新的欧洲安全体系的角度来观察乌克兰的地缘战略形势,可以明显地看到,乌克兰介于东方的俄罗斯、西北的北约和欧盟、南方受伊斯兰影响较大的中亚和土耳其之间,乌克兰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选择对于这个地区的安全形势具有特殊的意义,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俄罗斯和独联体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整个欧洲地区的力量对比,其影响甚至会波及到巴尔干和中亚地区的安全。&&&&正如库奇马所说:“乌克兰处于欧洲的地缘政治中心,有一个欧洲大国的分量’’@,在欧亚大棋局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可以说乌克兰的独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地区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变化之一。&&&&虽然乌克兰不是欧洲强国,但它仍然是东欧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其地理位置和领土面积、经济改革的速度和方向、保持本国独立的能力及其内政外交的变化均会对邻国和地区安全格局产生影响@。&&&&在《大棋局》一书中,美国著名的地缘战略理论家布热津斯基教授将乌克兰列为欧亚大棋局中五个地缘政治支轴国家之一,并认为,“地缘政治支轴国家的重要性不是来自它们的力量和动机,而是来自它们所处的敏感地理位置以及它们潜在的脆弱状态对地缘战略棋手行为造成的影响”。&&&&④由于地处欧洲地缘政治空间和原苏联地缘政治空间的交界处,在欧亚大棋局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乌克兰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俄罗斯争夺的焦点。&&&&o麦金德:‘民主的理想与现实》,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73页。&&&&o董晓阳、李静杰:《乌克兰综合国力与战略地位》,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网。&&&&9顾志红:《普京安邦之道》,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11月版,第30--3l页。&&&&国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页。&&&&l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橙色革命”前的俄乌和美乌关系第一节俄乌两国的历史渊源关系及俄罗斯人的乌克兰情结一、俄乌两国的历史渊源关系俄罗斯与乌克兰都属东斯拉夫民族。&&&&从历史上来看,乌克兰不仅是东斯拉夫文明的发源地,还是俄罗斯文明的发祥地。&&&&公元9世纪下半叶,东斯拉夫人在以第聂伯河为中心的广阔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基辅罗斯①。&&&&现今的俄罗斯、乌克兰、自俄罗斯三大民族均从其分支演变而来。&&&&基辅罗斯是东欧平原上最早出现的文明古国之一。&&&&弗拉基米尔大公及其子雅罗斯拉夫统治时期,基辅罗斯的经济空前发展、社会生活繁荣昌盛,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基辅城也被誉为第聂伯河上的“帝王之城”。&&&&弗拉基米尔父子之后,王公之间的争斗加上蒙古鞑靼人的入侵使基辅罗斯逐渐走向分裂、衰落,并产生了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在东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各罗斯公国同时形成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国打下基础。&&&&12―13世纪,“乌克兰’’一词开始使用,其最初的含义是“边区”,指的是西南罗斯加里西亚公国和沃伦公国地区。&&&&随后,这一称谓逐步扩大到今天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并以这一称谓为纽带,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然而,乌克兰当时只是作为一个地理学概念和民族学概念存在,却不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它的土地分别被划入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王国的版图,乌克兰人成为一个没有自己国家的民族。&&&&15世纪末,东北罗斯的莫斯科公国日渐强大,并向外扩张。&&&&为了对抗其威胁,波兰和立陶宛于1569年合并为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于是乌克兰全境都处于波兰的统治之下。&&&&1648年,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宗教矛盾交织的情况下,东部乌克兰的哥萨克首领鲍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率众起义,反对波兰的统治。&&&&面对波兰军队的残酷镇压,他被迫向俄罗斯求援,并愿意接受沙皇的领导。&&&&1654年的佩利亚斯拉夫协定宣告了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合并,规定乌克兰受俄罗斯保护。&&&&此后,俄罗斯与波兰进行了长达13年的战争,并最终将乌克兰瓜分:西乌克兰属波兰,东乌克兰归俄罗斯。&&&&按照佩利亚斯拉夫协定乌克兰是拥有政治、军事、外交自治权的哥萨克公国,但“在沙俄看来,乌俄关系就是宗主国和附庸国的关系,谈不上是平等的同盟关系’’。&&&&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沙俄对乌克兰采取了残酷的同化政策,最终使乌克兰变成了“小俄罗斯”。&&&&从1654年乌俄合并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漫长的263年间,东部乌克兰一直受沙皇的统治,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俄罗斯基本同步。&&&&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落地生根。&&&&1922年12月,东乌克兰作为第一批四个加盟共和国之一,加入新成立的苏联。&&&&1939年,斯大林又借二。&&&&近年来,乌克兰和俄罗斯有许多学者认为,该地区最早的国家出现在公元7世纪,由传说中的基伊三兄弟所建,“基辅”一名盖由此而来。&&&&o顾志红:‘非常邻国――乌克兰和俄罗斯》,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7页。&&&&2●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橙色革命”前的俄乌和美乌关系战爆发之机从波兰手中夺取了西部乌克兰。&&&&苏联时期,乌克兰的经济获得极大发展,经济实力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人的生活也因此获得了很大改善。&&&&然而,苏联政府的一些错误政策却使得原本在历史上就遗留下来的民族对立和民族隔阂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尤其是在西部乌克兰,导致乌民族主义情绪不断滋长。&&&&最终,随着苏联这座宏伟大厦的倒塌,一个历史上从未真正完全独立过的欧洲国家――乌克兰,正式向世界宣告独立。&&&&纵观两国的历史渊源我们可以看到,俄乌两个民族在历史上难分难舍,形成了唇齿相依的关系,也积下了数不清的恩恩怨怨,尤其是大俄罗斯主义在乌国内被视为俄罗斯大一统的神话和俄的帝国心理在作祟,成为乌俄两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的最大障碍。&&&&二、俄罗斯人的乌克兰情结300多年的共同生活中,俄乌两个民族相互融合,形成了相同的宗教信仰、相近的语言文化和相似的风俗习惯。&&&&它们不仅共同书写了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斗争史,而且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并肩作战,给历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历史的风风雨雨使俄乌两个民族无论在经济、文化还是家庭方面都紧密联系在一起。&&&&乌总人口中有22%是俄罗斯族人,共计约1000万人。&&&&乌克兰独立后,俄语虽然不再是乌克兰的官方语言,但在东部和南部地区,人们却大都讲俄语,大城市的社交场合也多以讲俄语为荣国。&&&&几乎每个乌克兰人都与俄罗斯的个人或机构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而俄罗斯人更是把乌克兰看作自己的“小兄弟”,甚至将乌克兰语看作是俄语的一种方言。&&&&在俄罗斯人眼里,乌克兰不仅仅是俄罗斯的经济伙伴,更重要的是乌克兰的外交取向直接关系到俄罗斯的战略利益。&&&&俄罗斯的交通生命线穿越乌克兰,乌克兰也是俄罗斯联系欧洲和世界的通道。&&&&克里米亚是俄罗斯帝国梦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历史上,俄罗斯为将其并入自己版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曾与土耳其以及英法等欧洲列强进行了长达近一个半世纪的角逐。&&&&尽管如此,1954年当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时并没有引起俄罗斯人的强烈反感,因为俄罗斯人觉得他们同处于一个国度,就是一家人。&&&&对于乌克兰的独立,俄罗斯国内不管是普通民众还是政治家,都很难承认乌克兰已经脱离出俄罗斯这样一个事实。&&&&俄罗斯人普遍认为,乌克兰既不同于波罗的海三国,o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在其2003年出版的‘乌克兰――不是俄罗斯》一书中也说:“在我们的议会中,有的代表基本上只用俄语发言。&&&&在我国的东部和东南部地区,某些地方领导也显示出他们不愿意使用乌克兰语”;“我毫不动摇地再说一遍:乌克兰语直到今天依然处境不佳”.见JIcol埘呱l(扣Ma’W∞删一上愿只冗℃t观胁潮freJlLcx曲皿oM《BpcM珏》,2003,c砷.304,291.3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橙色革命”前的俄乌和美乌关系也不同于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其他原苏联加盟国;乌克兰只是完整的俄罗斯民族的一部分,俄罗斯也从没有把乌克兰当作外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我遇见过众多俄罗斯人,但是没有一个人认为乌克兰能够独立”。&&&&①1997年,叶利钦在一次演说中也强调:“要想把我们的心脏乌克兰分离出去是不可能的,这是我们的尊严――我们共同的尊严。&&&&”圆12001年,普京总统在参加乌克兰独立十年庆典时也讲,俄罗斯热爱乌克兰,关心乌克兰,希望俄鸟两国不但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且是同胞亲戚关系,相互帮助。&&&&@乌克兰的民族自性也长期受到怀疑,俄自由派哲学家别林斯基甚至认为,乌克兰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只有一个总的俄罗斯民族。&&&&回在许多俄罗斯人看来,假如没有乌克兰,不但不会有所谓的大俄罗斯,就连任何形式的俄罗斯也不可能存在。&&&&乌克兰的地位问题,不仅涉及到俄罗斯,简直就是俄罗斯的问题。&&&&俄罗斯人骨子里有那种对“大一统刀的向往,他们认为俄乌两个民族本是一家,“乌克兰从历史上、语言上、文化上,甚至精神上都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别扮演着保护者和被保护者的角色,这也造成俄罗斯人不能以一种平等的心态看待乌克兰。&&&&俄罗斯利用自己的“宗主国”地位,不断推行同化乌克兰的民族政策,妄图使乌克兰忘记自己的民族特性。&&&&虽然乌克兰也曾进行了一系列维护民族自立的斗争,但在俄罗斯人的眼里,乌克兰就是他们的靠小俄罗斯”。&&&&他们愿意不求回报地给予乌克兰以“面包”,但却希望可以牢牢控制住乌克兰人的自由。&&&&就连乌克兰前总统库奇马也承认,在俄罗斯人的意识中,俄可以给乌主权,但不给乌“独立”。&&&&乌克兰无论现在还是今后都将是俄的势力范围。&&&&@这也许就是俄罗斯人大国沙文主义的天性在作怪,他们从心理上接受不了乌克兰的独立。&&&&第二节乌克兰在俄、美两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一、乌克兰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全球性超级大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更使得其自信地oNezavisimaiagaz砌16J锄ualy1997,转引自姜长斌、孙景民:《夹缝与支轴一乌克兰的她缘政治环境与选择》,《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2期。&&&&ol(mSnaiazvezda22Nov锄bcr1997,转引自姜长斌、孙景民:‘夹缝与支轴―乌克兰的地缘政治环境与选择》,‘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2期。&&&&o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2001年8胃23日在基辅参加乌克兰独立十周年庆典时的电视讲话。&&&&转引自李兴、周雪梅:《乌克兰“橙色革命”:内外因素及其影响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第4期。&&&&。&&&&TorbakowIgor’‘‘Diezukunflwirdbeweis∞,werR.ecmhat’’’inNe-sawissim面aG船eta’Mosla毗21.4.1995,S.3。&&&&转引自方雷、刘凯:‘欧洲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乌俄关系》,‘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ll期。&&&&o加拿大艾尔伯塔大学乌克兰研究所所长济农??科古特教授在“95中国――乌克兰合作之路”国际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转引自顾志红:‘非常邻国――乌克兰和俄罗斯》,国防大学出版社,第12页。&&&&oRom锄SoIch锄yk’劬h加岛R淞,概口耐踊孵C礁HarvardIncraini锄Studies,vbl岫e1998,p2l,转引自自姜长斌、孙景民:‘夹缝与支轴一乌克兰的地缘政治环境与选择》,‘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2期。&&&&4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橙色革命”前的俄乌和美乌关系制定着全球体系的蓝图。&&&&尽管俄罗斯领导人一度奉行亲美的外交政策,但美国却一直奉行“弱俄”政策,希望将俄罗斯这头北极熊驱赶到高寒的北极圈去,并用栅栏将它圈养起来,使之永远失去对世界的影响力,以免打扰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美梦。&&&&对美国而言,欧亚大陆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欧亚大国和欧亚民族主导世界事务达五百年之久,现在,美国这个非欧亚大国在这里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能否持久、有效地保持这种地位直接影响美国对全球事务的支配。&&&&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带一路论文20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