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苗期如何防治蜻蜓的幼虫叫什么幼虫

餐馆吃虾吃出蟑螂?实为蜻蜓幼虫(组图)_新华网河北频道
餐馆吃虾吃出蟑螂?实为蜻蜓幼虫(组图)
新闻热线:7
来源: 新华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网友就餐时发现餐盘里有多只“蟑螂”,专家表示“蟑螂”实为蜻蜓幼虫(右图)
  “便宜坊百子湾店吃出蟑螂!”昨天,有网友称在一家便宜坊店吃韭菜炒河虾,菜里居然有近20只虫子,该网友发出的图片中,5只虫子正“趴”在韭菜炒河虾的盘子边上。对此,便宜坊餐厅方面表示,虫子绝非蟑螂,餐厅已经为消费者免单并赠送烤鸭,对供货商和厨师进行了处罚。有关专家表示,网友吃出的并不是蟑螂,而是蜻蜓稚虫,食用对身体无危害,但由于无法判断品种,不建议食用。
作 者: 赵婧姝  责任编辑: 常炯辉可控生态养殖对虾疾病防治——所有资料文档均为本人悉心收集,全部是文档中的精品..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可控生态养殖对虾疾病防治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上传时间:
泥鳅苗培育期间,蜻蜓幼虫、水蜈蚣等天敌对泥鳅苗危害特别大,严重影响泥鳅苗的成活率,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防治,才能取得很好的培育效果.
热搜风云榜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对虾幼体的聚缩虫病在什么情况下易发生?如何防治? - 福建农业信息网
您所在位置:
对虾幼体的聚缩虫病在什么情况下易发生?如何防治?
发布日期:
&&&点击数:
在我国的对虾人工育苗繁殖过程中,聚缩虫病是最常见的虾病之一。 在对虾育苗过程中,对虾蚤状幼体期、糠虾幼体期及仔虾期都容易患上聚缩虫病,余以蚤状幼体期、糠虾幼体期的聚缩虫病危害性最大,它直接影响了对虾幼体的成活率,关系到对虾育苗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 对虾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在患聚缩虫病期间,其症状表现为:虾体表层覆盖一层絮状白毛,身体消瘦、活力大为减弱,或在池边不动,或在水中缓慢游动;趋光性很差,患病幼体极易沉入水底。聚缩虫群体较大,常附着在对虾幼体的头胸甲及腹部,呈粘滑毛状的附着物。用肉眼可见,在显微镜下检查,聚缩虫不仅覆盖在对虾幼体的表层,也附着在鳃上。当大量的聚缩虫附在虾苗鳃丝上时,使鳃的有效呼吸面积减少,阻碍气体交换,严重影响了对虾幼体的呼吸、活动及摄食。同时也延误了对虾幼体的发育变态,最终导致幼体大量死亡。 对虾幼体聚缩虫病的病原体,常见种是树状聚缩虫(Z.arbuscula),它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缘毛目(Peritricha),钟虫科(Vorticellidae)聚缩虫属(Zoothamnium)。聚缩虫寄附在对虾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及成虾的身体表面和鳃上。聚缩虫同其它附着性纤毛虫的钟形虫、单缩虫、果枝虫在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都比较相似,它们之间的区别是:聚缩虫形体与单缩虫相似,但其群体柄的机丝在分枝处是相连的,因此受到刺激时所有的个体都能同时收缩,每个个体长平均为40~60微米。单缩虫的机丝在柄的公叉处断开,故整个群体不能同时收缩。钟形虫不成群体,柄触呈螺旋弹簧状收缩。果枝虫呈群体,但柄内无机丝,故不能收缩。在这些附着性纤毛虫中以聚缩虫对对虾幼体的危害性最大。 聚缩虫喜欢生活在有机质较多、盐度较低的静止海水中。在对虾育苗池内由于较多地投饵,尤其是投喂豆浆、蛋黄等大量的代用饵料,造成池水内泡沫增多,有机物上浮,水质极易变坏。这些有机物不仅为聚缩虫提供了丰富的饵料而且也为聚缩虫提供了良好的附着基。聚缩虫是通过端纤毛轮虫的自由游泳体在水中传播疾病的,静水又往往容易使端纤毛轮幼虫极易寄生在附着基上。如果在蚤状幼体期间,培育池内每天换水量少于全池容量的1/3,培育池水相对静止时间较长,且有机物的含量越积越多,聚缩虫在这种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就会迅速繁殖,严重时可使对虾幼体聚缩虫病感染率达85%以上。 另一方面,在对虾育苗中,当对虾幼体发育至蚤状幼体第Ⅱ期时,就开始搭配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由于卤虫无节幼体与卤虫卵壳很难分离开,故在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时往往带有大量卤虫卵壳,而卤虫卵壳恰好又是聚缩虫很好的附着基。如果育苗池内大多数卤虫卵壳都附有聚缩虫,那么对虾幼体在很短时间内就会感录上聚缩虫病,疾病的感染率达80%以上。 防治方法: (1)育苗中减少豆浆等代用饵料的投喂 ,在培育对虾幼体初期即无节幼体期,首先向培育池中接种单细胞浮游植物——硅藻、角毛藻等,并施化肥硝酸钾2ppm、磷酸二氢钾0.2ppm、硅酸盐0.1ppm,每日或隔日施肥一次。 (2)加强对卤虫卵的处理:对卤虫卵进行消毒处理,采用50ppm的漂白粉溶液浸泡0.5~1小时,以杀死附在卤虫卵壳的聚缩虫;或待卤虫无节幼体孵化后,将其幼体加热到50~60℃,时间5~10分钟,这样寄生在卤虫无节幼体 缩虫便被烫死。 (3)大换水:发现蚤状幼体附着有聚缩虫后,立即用60目筛绢网箱进行大换水,日换水量为全池水量的1/3左右;糠虾幼体发现附有聚缩虫后,立即采用40目筛绢网箱进行大换水,日换水量占全池的2/3左右;仔虾期发现有聚缩虫后应用20目筛绢网箱进行大换水,日换水量为全池的水量。 大换水的目的是刺激对虾幼体尽快蜕壳,以蜕掉寄附在体表的聚缩虫,并排出池外。 (4)加强投喂适口饵料,增强幼体体质,加速其蜕壳。 (5)升高育苗池水水温2~3℃,亦是为了刺激幼体蜕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美白对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