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紫和风光带紫桥会拆吗

常德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A07版:沅澧文化
第A01版 要闻
第A02版 要闻
第A03版 要闻·广告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穿紫河-常德城市的金腰带
  穿紫河  常德城市的金腰带  武陵&史话  穿紫河的主河道原名穿紫桥港,又称沙港。因港内曾有座名叫“穿紫桥”的木桥,港名便以桥名称为穿紫桥港。清嘉庆《常德府志》记载:“穿紫桥港:府西八里。”后因地貌和水系的变迁,港变成了河,遂改称为穿紫桥河。  曾经是第二环护城河  穿紫河曾经是江北城郊的第二环护城河水系,第一环护城河(便河)在1986年治理时改建成暗渠后已不复存在。随着城市西移北扩,穿紫河逐步形成了一条全国少有、湖南独有的穿城河水系。这条水系位于常德城市的江北城区,它东起南碈,西至竹叶港,途经沙河、三闾港、姻缘桥河、穿紫桥河、长港、白马湖、李仁垱、仁智垱、费家湖、新河渠等沟港。全长17.3公里。东西两头仅与沅水一堤之隔,东北角与19.76平方公里的柳叶湖相通,呈“Y”字型分布。它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常德城市“金腰带”。  穿紫河水系在南碈建闸前与沅水直接相通,水质情况也较好。为了根除城区洪涝水患,1952年南碈建闸后,穿紫河因水系改道被切断了水源补给,沅江之水再也不能畅通穿紫河。  穿紫河上每一座桥梁都蕴涵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它由东至西先后建有13座桥粱。分别是:建设路上的建设桥、沅水一桥北段的楠竹山桥、青年路上的三闾桥、洞庭大道的柏园桥、朗州路上的朗州路桥、丹阳路北段的七里桥、紫缘路上的紫缘桥、武陵大道的穿紫河桥、朝阳路的长胜桥、皂果路北段的白马湖桥、常德大道东段的姻缘桥、常德大道北段的新河渠桥以及常德大道西段的新河桥。它们构成整座城市的交通纽带。  被历史文化浸润的河流  穿紫河蕴藏有厚重的湖湘水文化,它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常德城市历史人脉。  1996年,常德文物部门从穿紫河畔的南坪乡南坪村发掘战国时期的墓葬和汉代家族土墩墓50余座。出土的战国早、中、晩期和西汉中晚期以及东汉早期的器物十分丰富。2010年,考古人员又在穿紫河社区所辖的夏家岗抢救性发掘新莽时期至东汉时期的土坑墓及砖室墓6座,出土各类陶器、滑石器、铜器等随葬器物30余件。其中首次发现在西汉时期曾一度盛行的家族土墩墓群,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素材。  沙河&&穿紫河最东段的沙河有条沙河街,又名回回街,现称民族巷。据考证,明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派遣维吾尔族将领哈八十和回回将领马德成任常德指挥使屯兵戍守,后来所率士兵落籍在东门外沙河边,发展为今天的回族聚居地。解放战争时期,在常德城区五千多回民中,有百分之八十聚居在这里。日,人民解放军就是从这里首先进入常德城内的。  三闾港&&紧靠沙河的穿紫河段是三闾港。如今青年路上的三闾桥(即战备桥)就是当年三闾港的港埠地。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流放常德,在现在的东门口城墙边住下,常到这个港里垂钓解忧。后人为了纪念他,将他掌竿垂钓的地方称为“三闾港”。  姻缘桥河&&穿紫河上桥多故事多。由著名歌唱家吴碧霞演唱的《清清穿紫河》歌词中,称穿紫河上有座因爱情命名的桥,名叫姻缘桥。相传当年狐仙胡秀英就是在这座桥上巧遇到从花山砍樵归来的刘海哥,两人一见钟情,喜结良缘,故此桥名姻缘桥。这段穿紫河因此也被称为姻缘桥河,与柳叶湖相连。  穿紫桥河&&在古代,穿紫桥两岸是宽阔的藻泽湿地,当地农民大量种植菱角。采摘时,两岸显露出菱角的紫色,贯穿而过的这座桥遂取名为“穿紫桥”。穿紫桥河段上那座著名的穿紫桥,清嘉庆《常德府志》有记载:“穿紫桥:府西八里。原系木桥,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里人募捐砌石。”此桥后来被水冲圮。民国八年(1919年)冯玉祥驻军常德时,发动军民修复,后又被水冲毀。1994年为了拉通武陵阁至火车站的武陵大道,改建成现在的钢筋水泥桥。  七里桥&&在三闾港、穿紫桥河、姻缘桥河这三段河流的“Y”字型结点上有座七里桥。是明代知县钟蛮建造,圮毁后由荣王府承奉官宋贵重修。  乌龙港&&穿紫河原系渐水支流中的一段,1959年和1977年穿紫河分别被截断了与渐水和乌龙港连结。清嘉庆《常德府志》记载:“乌龙港:府西二里,俗传有乌龙潜此。此水会白马湖入新口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乌龙港东侧是常德师专(现文理学院),西侧是常德市三中。如今,乌龙港被填埋建成常德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和外国语学校。  白马湖&&白马湖位于穿紫河西段的白马湖村。传说远古时期的蚩尤去世后就安葬在这里,并杀白马祭祀,因此才有白马湖的湖名。  清嘉庆《常德府志》记载:“白马湖:府西七里,一名白蟒湖。谓昔有巨蠎出此。曾巩《归老桥记》:武陵之西北有湖,属于梁山者,白龙湖也。”“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鸳翔。”这是唐朝大诗人刘禹锡被贬谪朗州(常德)任司马时所作的《采菱行》一诗,是留给穿紫河水系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代的水利建设  常德先民深爱这条穿紫河。早在隋唐时期,常德大力开发水利。据史载,这一时期,常德大规模地兴修了一系列农田水利灌溉工程。  到了唐代,这里的水利建设进一步开发。据《新唐书》卷四十《地理四》载:朗州武陵县“北有永泰渠”,武则天时,“光宅(684年)中(朗州)刺史胡处立开”。  唐玄宗时期,这里水利又有开发。《新唐书·地理四》载:武陵县“西北二十七里有北塔堰。”另据清同治《武陵县志》记载:“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朗州(常德)刺史李健修筑北塔堰,接古莼陵(现南坪岩子堰村),由黄土堰注入白马湖,分入城壕及古永泰渠。”  仅唐朝二百年时间,武陵县一带兴修开发了一系列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并录之于正史,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这一时期,朗州武陵县农业经济有了重大发展,表明了穿紫河水系从古至今深受常德人民的重视与保护。  今非昔比的迷人景致  旧社会,居住在穿紫河边上的农民,主要靠打鱼捞虾、种植紫菱、莲藕、茡荠、棉花等经济作物糊口度日。  新中国成立后,穿紫河水系融入了常德城市的主城区。随着城市的扩容提质,对穿紫河水系实施了综合治理,还穿紫河往日的清流本色。  穿紫河西段由友谊闸、杨桥河、船码头、尼姑桥等湿地组成,总面积26.2平方公里。分别采用人工湿地的方式或天然湿地的方式进行改造,做活了常德的“水”文章。  东段通过对沿河道路、休闲便桥、园林绿化、景点雕塑、旅游设施建设,营造出一条功能齐全、幽静典雅、豪华高雅的穿紫河风光带,成为“桃花源里”的最佳人居环境。  如今的穿紫河已显现出杨柳依依,波光粼粼的景致。2007年,欧盟在常德举行的“首届水资源可持续管理论坛”上,欧盟专家与亚洲友人对经过“整容”的穿紫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着手向亚洲其他国家的城市推广。  穿紫河是穿过常德城市的“十里画廊”,是“水在城中,城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真实写照,它是常德城市里的一条流光溢彩的“金腰带”。
版权所有 [湖南省常德日报社] 常德日报社常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游客 您好,欢迎进入新浪地产网!
常德穿紫河风光带项目进入设计拆迁阶段
&&近日,从常德市城市提质指挥部了解到,穿紫河风光带建设目前部分已进入、拆迁阶段。&&穿紫河风光带西起朝阳路(长胜桥),东至丹阳路(七里桥),穿紫河南北两岸总长4.5公里,其中北岸长约2.2公里,南岸长约2.3公里,总面积约30公顷,水面面积约26公顷。穿紫河风光带建设项目分为穿紫河东段和中段2个建设项目。穿紫河东段项目分为两期实施,目前一期项目的尼古桥至七里桥段正在进行初步设计修改,七里桥至柏园桥段,涉及拆迁户约20户,准备启动入户调查工作;二期项目分柏园桥至南碈东、西两段,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穿紫河中段项目完成了方案设计并已通过规委会。&&据悉,未来常德穿紫河风光带被打造为文化河、商业河、旅游河和爱情河,体现本土文化特色及历史文化,使之成为常德市的旅游品牌。&&更多相关资讯,请查看常德新浪乐居网:http://changde..cn
关键词:&&
市场动态相关的智库下载
市场动态相关的社区论坛
我要说两句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招标信息每天更新 --中国采招网,最大的招标信息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河拆桥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