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当如何应对未来的各种机遇与挑战论文的论文

工作论文报告会(四十九):祁怀高副教授主讲“未来十年中国周边安全的新挑战与周边外交的新战略”观与专业技巧及方法存在相互割裂倾向社会工作是专业价值观及技巧、方法高度统一的专业,相互支撑,不可割裂。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方法与技巧的不统一会导致过于重视技巧而忽视价值观内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工专业的核心与灵魂。在当前社会工作教育以及实务当中,常常对专业技巧与方法强调得多,而对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并未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实际上,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如果没有强烈的专业价值观的支撑,从业者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面对服务对象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是难以坚持下来的。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专业发展相对内地成熟一些,但也开始反思过于注重专业技巧而忽视社会的问题。除教育外,在政策与行业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前后对服务对象的改变一般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因为这一改变常常难以用一套客观的量化标准测量,所以这一直是各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项目验收的难题。目前各地很多政府的一般做法是要求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项目汇报时需要明确提出个案、小组和社区社会工作的数量。殊不知,这样做会导致一线社会工作者为在完成规定时间内的项目而将注意力集中到运用社会具体工作方法的工作量上。造成的结果是,社会工作者难以将时间和精力致力于在价值观指导下,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有效帮助受助者。这种割裂了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和方法技巧的情况非常不利于刚刚起步的本土社会工作的长远发展。5.社会工作本土化与借鉴域外经验之间关系未调适作为舶来品,专业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工业化时期,如何在中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避免水土不服、生搬硬套,是构建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绕不开的问题。当下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内容基本与世界上国家及我国港台地区相同,追溯社会工作专业起源,可以发现其专业性与职业化是逐步发展起来。最早开始时就是一些爱心人士在社区做慈善,之后逐步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助人技巧与方法,专业逐渐成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我国港台地区,社会工作的发展都是经过一个比较长的历史发展时期,经过长期在各方面的积累才真正成熟起来。例如,社会工作在香港今日已被公认为是一个尊荣的职业,但在香港学习期间,一位香港资深社工专业的老师告诉笔者:在30年前,社会工作还是一个大多数人不愿从事且社会非常不理解的专业。因此,今日我们在推行社会工作的时候,一定不要把今日他国和地区的社会工作现状作为原因去看,实际上今天的情况正是其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6.地区和专业领域的发展不平衡随着国家对社会工作在政策层面的推动越来越大,社会工作行业领域发展呈现出个别地区发展迅猛和绝大多数地区发展迟缓的情况。社会工作整体发展形势好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和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上海与北京等地区。这些地区不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多,且有一定数量的社会工作专业机构,政府也相应成立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机构,如北京的社会工作委员会(社会建设办公室)、广东省的社会工作委员会等。与“北上广”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形势多数处于初创阶段,表现有三:一是由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机构资源稀少导致社会工作人才数量缺口大;二是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几乎没有或者成立很少;三是政府专门负责社会工作的机构和人员远不如“北上广”地区多。这些因素导致社会工作在绝大多数地区的支持力量不足。这种社会工作地区发展不均衡的情况是未来一个时期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此外,社会工作在某些领域推进速度较快,如社区、医院等,但在诸多领域如司法、教育等却推进缓慢。如何在有需要的领域发展专业社会工作,也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问题。7.社会尚未给予足够认识与支持当下中国社会在客观上非常需要社会工作介入,然而,事实却是社会对社会工作高度不知晓、不了解。一旦社会了解社会工作,情况将大不一样。例如,2010年,“富士康十三跳”事件,当让外界感觉已经一发不可收的时候,深圳市紧急启动应对危机,派驻专业社会工作者介入,最后恢复常态。[5]如果社会可以给社会工作者提供施展专业的机会与平台,假以时日,一定可以显现出与其他方式应对危机、解决问题截然不同的独特成效来。然而,当下社会大众还未认识到专业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与其独特功能,导致在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无法发挥专业社会工作的润滑剂、缓冲器与安全阀的作用。 二、应对思路   上述挑战
示当代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诸多矛盾、冲突与悖论,但也恰恰反映了社会工作在我国正处于全面发展的上升期。针对这些挑战,可从以下思路进行应对。1.在现有教育体系下,社会工作教育要更加重视实践教育,加强实习督导体系建设社会学和心理学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学科支撑,与这些相对成熟的学科相比,社会工作常常被误认为理论系统性不足,专业独立性不够。但如果深入探究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性,似乎不全在理论方面,而在其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拥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有效性和不可替代的价值。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功能发挥,最主要是做好实践教学,尤其是实习督导。一是区分不同层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面临的具体问题,如高职高专存在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完善实习督导的模式,本科教育首先要破解学生实习时间太少的教育政策难题,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主要是尽快形成不同于本、专科专业教学模式。二是对于专业教育者,一方面要尽快提升来自外专业的教师专业教育水平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还是要建立专业教师必须积累实践教学经验的制度,让教师在督导学生之前,自己先拥有实务能力。三是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从其入学开始,就要系统培养其从事公益事业的习惯、能力与旨趣,教育单位要尽快形成学生从志愿服务到专业服务以及形成认知、见习与定岗循序渐进的实习模式。2.在政策制度层面,尽快解决近年来一些制约社会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自从2010年以来,仅在中央层面,就颁布了多个社会工作的政策。关于如何发展中国本土社会工作,这些政策不可谓不全面周密。然而,如何保证专业社会工作发展不随政府工作关注重点转移而成为明日黄花,根本解决之道是推动上述政策的核心变为国家立法内容。从目前的情况看,社会工作立法应当先从国务院行政法规试行,制定《社会工作管理条例》,俟条件成熟后,再由全国人大制定《社会工作法》。此外,要在《国家职业大典》修订过程中落实社会工作者从工人技术岗位到专业技术岗位的定位转换,真正解决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准入与保障问题。最后,进一步发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和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在新时期的行业推动作用,厘清目前在一定程序上存在的交叉职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教育、行业发展方面的不同功能。[6]3.坚持培训和教育并行,加速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在坚持社会工作自身专业的基础上,要兼顾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平衡好两支队伍的关系,取长补短,共同促进社会工作发展。在未来相当一个时期,中国社会客观上需要的社会工作者人数和规模宏大。由于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培养教育需要一个过程,难以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发展,所以如何通过培训等方式让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掌握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重要。在当下,要清醒看到,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最高目标应致力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和谐”应当是社会工作专业追求的最高目标。因此,凡是有助于社会和谐,并且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可发挥独特作用的力量都应当成为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积极力量。社会问题的解决与人的需求满足是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专业社会工作和实际从事社会工作者,完全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形成发展社会工作的合力。4.更加注重专业价值观内化教育,纠正片面强调技巧、方法的倾向虽然忽视社会工作价值观似乎已经成为世界社会工作发展不容忽视的现象,[7]但当下中国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严重。尽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机构已达300多家,每年培养逾万名的毕业生却只有少量从事社会工作专业。在最需要专业人才的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往往难觅著名高校的社工专业毕业生,虽然这些学生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也非常认同这个专业,但职业选择往往是当前社会认可度高的非专业岗位。这一现象实则折射出当下社工教育对专业价值观教育并未深入,一定意义上,毕业生不能躬身深入社工一线的社工教育不能说是成功的。今后,社工教育要更加重视学生专业价值观内化教育,可以开设专门的价值观课程,同时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育人全程均时刻强调价值观教育。在一线实务机构选择社工时,不仅考查应聘者的专业知识与方法,还要注意其是否真正将价值观内化。5.在遵循社会工作各国普遍发展规律的同时,探寻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建设道路正因为西方和我国港台地区的专业社会工作已经从实际证明了其在化解人际纠纷
、预防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国才在新的历史阶段,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以期实现社会和谐。如果仅仅看到别国和地区的社会工作今日在其社会由于职业化和专业化而获得的尊荣,便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国的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已经实现,这种逻辑思维实则是倒果为因的。在中国当下,我们必须付出艰辛努力,在扎实工作的同时要充满创新意识,才有可能探寻到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之路。这就需要:一是要从中国的大传统、小传统和现实中寻找可供借鉴的本土经验与方法。二是在社会工作实际发展中去一点点地累积经验,不断校验外来的理论并使其本土化,避免水土不服。三是在遵循世界社会工作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前提下高度重视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这三地的社会工作发展经验,同时参考韩国等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国家的经验。当然,最终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之路必然是要走自己的道路,发展出适合当下国情的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体系与实践原则。6.采取分步骤、逐步推进的模式,解决目前社会工作地区和领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中国国情复杂,地域辽阔,各地情况差异大,因此,开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具体模式不宜整齐划一,而应当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适合各自情况的方式。如在当前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尚未完全解体的情况下,社会工作推动应当先从城市开始逐步到乡村,而推动时应当从大城市逐步过渡到中小城市,农村从迫切且容易开展的领域做起。7.要采取多种手段,争取专业社会工作获得社会的认可、理解和接纳其他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经验证明: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理解与大力支持。这主要体现在社会给予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环境。只有社会的公益慈善氛围形成,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者从事公益事业的局面方能实现,也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事情社会办。此外,虽然可以说“社会工作诉诸很强的人道主义和精神层面的元素,它坚持不受世俗的舒适、荣耀、金钱的诱惑”[8],但是这不意味着这一职业的从业者不需要体面生活,获得社会尊荣。目前个别地区出现的“社工荒”,根本原因还是一线社会工作者的待遇普遍不高,在自己都无法满足基本吃穿住行基本生存情况下,社工如何能安心助人?可以肯定地说,社会对社会工作的支持力度决定了社会工作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因此,在目前社会普遍对社会工作尚不知晓和认知的情况下,专业社会工作的政策制定者、教育者和行业从业者要积极向社会普及与宣传,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及其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独特作用。只有社会工作专业共同体一起争取社会给予的专业发展的空间与平台,社会工作专业在解决人的需求问题方面的天然优势才有机会向社会呈现出来。   当然,上述应对社会工作发展挑战的思路,关键在于落实。正如挑战并非相互独立一样,应对思路也必须综融起来,符合当下中国时空条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全面安排,合理布局,逐步推进,相信克服这些挑战之际,亦是中国社会工作道路形成之时。   ①2006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先后颁布了多部有关专业社会工作的法规,详见王杰秀、邹文开主编《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年),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第2―8页。   ② 根据2013年8月最新一届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年会上发布的数据,目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成员单位已经达320多家,而1994年协会成立时会员单位仅有20余家。   ③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多地出现了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以北京、上海和广东为多。   [1]朱静君. 中国社会工作实务纵深[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崔静:我国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已达30万人[eb/ol].[].http:∥.   [3]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   [4]中组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19部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年)[eb/ol].[]. www./article/ 10114.shtml.   [5]刘丽波.2010年度十大社工事件揭晓[n].公益时报,.   [6]徐道稳.社会工作就业准入制度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8―65.   [7]张英阵,许雅惠.译者序:什么是社会工作[m]//brenda dubois, kar
rla krogsurd miley.社会工作概论.张英阵,译.台北:双叶书廊有限公司,.   [8]弗莱克斯纳. 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吗[m]∥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十辑).北京: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   (文字编辑:王香丽责任校对:贾俊兰)
上一个管理论文: 下一个管理论文:
&更新时间: 09:33:13& 作者:佚名 [标签: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在当前世界形势下......
中国在当前世界形势下应如何应对各种挑战论文
论文,一直没机会写,就在这里满足下吧。
论当今之中国前景
自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开始,世界各地都开始出现各种不安情绪和暴动,并且西方各国都出现了贸易保护的行动,对中国的出口有所影响。由于中国国立的提升,使得出现战争的几率降低,但依然存在,台海关系的未来不明确性依然存在,中亚与南亚国家的社会也存在动荡现象和趋势,美国的经济虽然处于低谷期,但军力依然未减。中国国内,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面临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基层的不稳定也充满了暗礁,执政党屡屡出现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情况,以及相关媒体的不真实性,也容易使得已经存在的矛盾更加激化。在明,西方对中国进行舆论攻击;在暗,分裂势力在华进行思想腐蚀和颜色侵略、舆论挑拨。
中国如果要在未来的十年里保持稳定,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体制和文化的转换。对外要以和为贵但不能为虎作伥,对内要加强体制改革,使政府真正的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机构,完善符合现代发展的法规,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还要完善监督制度,开放舆论行业。
未来的十年,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未来的十年,是关键的时期,是检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一个严峻时刻。苏联在他们的第70个念头倒下,我们是否能够挺住......
论文,一直没机会写,就在这里满足下吧。
论当今之中国前景
自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开始,世界各地都开始出现各种不安情绪和暴动,并且西方各国都出现了贸易保护的行动,对中国的出口有所影响。由于中国国立的提升,使得出现战争的几率降低,但依然存在,台海关系的未来不明确性依然存在,中亚与南亚国家的社会也存在动荡现象和趋势,美国的经济虽然处于低谷期,但军力依然未减。中国国内,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面临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基层的不稳定也充满了暗礁,执政党屡屡出现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情况,以及相关媒体的不真实性,也容易使得已经存在的矛盾更加激化。在明,西方对中国进行舆论攻击;在暗,分裂势力在华进行思想腐蚀和颜色侵略、舆论挑拨。
中国如果要在未来的十年里保持稳定,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体制和文化的转换。对外要以和为贵但不能为虎作伥,对内要加强体制改革,使政府真正的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机构,完善符合现代发展的法规,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还要完善监督制度,开放舆论行业。
未来的十年,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未来的十年,是关键的时期,是检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一个严峻时刻。苏联在他们的第70个念头倒下,我们是否能够挺住,还要拭目以待。
大家都关注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您的位置: &
& 2015,中国地缘政治的风险与挑战
  2015一开年,国际地缘政治舞台上就风起云涌,接连发生了几件耐人寻味的事,预示着国际地缘政治博弈的中心越来越快地由西半球向东半球推移。许多事情,看上去与中国无关,但总能感觉到中国气场的存在。地缘政治这个国际关系中的永恒现象,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打上东方的烙印了。
  1月下旬,美国总统奥巴马风风光光地造访了印度,在和莫迪达成核能伙伴关系之后,金口一开,说是要坚定支持印度“入常”,让它在不远的未来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俄罗斯总统普京摆出破釜沉舟的“东进”架势,高调公布“远东大开发”计划,要把土地无偿赠送给去西伯利亚垦荒搞开发的居民,一下子让好多东北亚的老百姓热血沸腾。
  在南亚次大陆,新总理莫迪领导下的印度也一反常态,公开邀请日本共同研发具有攻击性的核潜艇。即使是表面上看来与东亚地缘政治关联并不深刻的沙特,老国王阿卜杜拉的突然离世也牵动了各国地缘战略家的神经。尤其是奥巴马和他的助手们,不惜中断在印度的访问急飞向利雅得,为老国王戴孝,向新国王请安。如果不是担心岌岌可危的美国沙特同盟,如果不是害怕新国王和他的宫廷重臣们加速发展同中国及东亚的关系,奥巴马这个民选总统还有更重要的理由来向美国主流民意一向鄙视的沙特王室低下他那高傲的头颅吗?
  无论中国愿意与否,这些变化都会对中国既定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利益的实现产生冲击和影响。当世界地缘政治的“玩家”们都在积极活动的时候,中国不可能置之度外。
  然而,对中国来讲,区分长期地缘政治的挑战和短期地缘政治的风险尤为重要。仔细梳理一下,美俄新冷战如何发展,美印蜜月能持续多久,印日“眉来眼去”能否发展成牢不可破的“爱情”,俄“东进”战略到底是权宜之计还是未来的基本国策,沙特如何能摆脱美国的控制成为真正的独立玩家,都还有相当大的未知数。因此,对于这样一些长期的地缘政治发展趋势,北京最好的选择是以静制动,静观事态的发展,心态上居安思危,战略上未雨绸缪。
  但从短期的角度看,中国在2015年有几个不得不面临的地缘政治挑战。这些挑战既有风险,也有机遇,就看北京如何应对。
  回击安倍的“历史修正主义”
  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以日本首相安倍为代表的“历史修正主义”。有强劲的民意基础为支撑,安倍政府预计会在2015年加快推动重写日本历史、修正战后史观的步伐。
  安倍和他的同僚们要修正什么?他们要修正二战后历史对日本的判决,也就是说要为日本翻案。从安倍和日本外相以及防卫大臣这一段时间在国际上的表现和努力来看,他们主要是想修正三个东西:一、日本不是侵略者,而是受害者;二、日本不是和平的破坏者,而是和平的贡献者;三、日本不是战后国际体系的挑战者,而是捍卫者。
  安倍的历史修正主义在日本国内很有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国际上行得通。中国对它的最好回击就是在国际上大张旗鼓地重温历史,还原历史,重现历史。回击安倍的历史修正主义的地缘政治后果不应低估。做得好,可以极大地提升中国各种核心利益诉求的正当性,增强国际社会对北京的周边外交政策、新型大国关系外交方针和全球外交布局的认同感。但如果稍有不慎,则会引起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新误解从而加深进一步崛起的难度。
  在对待安倍历史修正主义这个问题上,中美俄三国是有共同利益的,如何优化这种历史形成的共同利益并将它转换为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崛起的地缘战略财富,是个非常尖锐的挑战。
  前不久,北京传来消息,中国政府今年将在北京举行阅兵式,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根据中、俄政府此前发布的信息,中俄领导人将参加彼此的70周年纪念活动已成定局。如果中国纪念二战的活动能邀请到更多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的话,无疑会极大地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击败二战法西斯轴心国所作贡献的认同,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安倍历史修正主义的警觉。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二战胜利阅兵式的地缘政治的作用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它不仅可以提醒日本不要忘记过去,而且可以通过中美俄密切合作给世人补补历史课,即二战的胜利结束是与中美俄三国军队在远东战场的浴血奋战分不开的。同时它还可以告诫美国,是日本而不是中国正在试图改变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是东京而不是北京在颠倒黑白否定历史。因此,和所有二战战胜国和战败国的当下领导人一样,安倍也可以受邀来北京参加阅兵式,给他应有的礼遇,让他和其他国家领导人一起,共同感受历史的责任,领会中国和平崛起的诚意和见证北京捍卫二战成果、不容篡改历史的决心与能力。
  中美南海博弈进入新阶段
  在面对安倍历史修正主义挑战的同时,另一个考验北京政治智慧和能力的地缘政治风险是南海局势。南海局势之所以越来越复杂,一个主因是域外大国尤其是美国在中国和其他域内国家的领土争议上,发现了一个极好的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机遇。华盛顿利用这个战略机遇的方法既老到也简单,这就是鼓励南海各申诉国保持对中国的强硬姿态,挫败北京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战略,迫使北京提前摊牌强硬出击,以便美国“渔翁得利”。
  但第一个回合下来,中国可以说是基本小胜一盘。“981”钻井平台危机的化解,适度缓解了南海军事持续紧张的状态。尤其是北京及时提醒越南党政领导人警惕美国利用越南的真正动机以及华盛顿操纵越南“颜色革命”的现实风险,使河内开始转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协主席俞正声去年12月底出访河内,将中越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领土争端的逻辑清楚地勾画出来。
  要么继续与中国对抗,冒着“亡党亡国”的风险充当美国在南海遏制中国的“马前卒”,要么接受北京的邀请继续做中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这是当时摆在越南面前的两个战略选择。在北京“利益共同体”思想的影响之下,去年年底中越关系终于实现了华盛顿极不愿意见到的阶段性突破。“管控好海上分歧,努力采取措施不使争端扩大化、复杂化”、 “积极探讨解决南海争端的办法和机制”成为了两国政府的新共识,河内转弯的速度之快,这一点是美国政府没有想到的。
  华盛顿在越南的这次失手,使美国利用越南南海领土诉求牵制中国少了一个得力的地缘政治抓手。所以,一开年奥巴马政府就转移阵地,试图重新打造新的地缘政治杠杆力,重点培养对象是菲律宾。1月中旬,美国主管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拉塞尔访问菲律宾,大谈南海紧张局势,并为菲律宾打气,担保一旦在南海发生武装冲突,美国将毫不犹豫选择站在菲律宾一边。
  值得警惕的是,美、日、菲似乎正在打造一个对付中国的南海行动共同体。今年的1月29日至31日,菲律宾防长加斯明访日并签署了加强日菲防卫关系的备忘录。这实际上是一周前菲律宾与美国第五次战略对话的日本延续,双方信誓旦旦要加强美菲安全合作,共同对付南海争端的挑战。
  菲律宾甘当美国在南海地区遏制中国的棋子,但马尼拉的地缘政治分量毕竟太小,美国还要拉上一个更强大的伙伴垫底,这就是日本。日本这个南海域外国家如果加入美国的南海对华遏制战略,将对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地缘政治产生新的冲击。
  美国第七舰队司令罗伯特·托马斯最近放出气球说,美国欢迎日本将空军巡逻区域扩展至南中国海,以对付比其他邻国都强大的“中国渔船、海警和海军力量”。这实际上是在公开邀请日本插手南海事务对抗中国。可以断定,日本航空自卫队进入南海巡航之时,就是美日同盟正式向南海扩张之日。美日双边同盟将会实实在在地由双边防御共同体升级为区域安全同盟,这种升级将极大地恶化中国的安全环境,并使南海冲突更加复杂化。
  由此看来,中美的南海博弈将在2015年进入一个新阶段。阻止美日菲南海行动共同体将是北京面临的一个新挑战。在日本明确表示接受美国邀请进入南海之前,北京能做的就是进一步加大力度,改变南海多年来“有海无防”的局面。如果能尽快地将永兴岛和永暑礁打造成遏制美国对南海侦察活动的海空基地,将极大地提高中国对南海岛礁周边海域的控制能力,并有效地对美国反潜机及电子侦察活动进行反监视和反侦察,终结美国垄断南海空域海域巡航霸权的历史。
  欧元区的分裂
  除了对日本历史修正主义和南海美日菲联手抗华保持高度警惕之外,中国在未来一年还应高度关注乌克兰危机的发展和欧洲一体化危机的走向。前者会直接影响中美俄大三角关系的互动,后者会决定中国的“欧洲牌”在未来世界地缘政治博弈中的分量。2015年,乌克兰局势和欧洲统一的进程都可能发生难以想象的变化。
  虽然现在乌克兰危机各方达成新的具有约束力协议的条件尚未成熟,但并不意味着未来几个月中各方不会达成妥协。倘若妥协达成,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会迅速解冻。一旦美俄重新对话,既可能给中国带来机遇,也可能带来风险。中美俄大三角关系的逻辑告诉我们,一个高度紧张的美俄关系往往会使中国陷入一个难以平衡北京与华盛顿和莫斯科关系的两难,反之,一个高度“和谐”的美俄关系会加大中国在重大安全问题上被边缘化的风险。而一个低度紧张的美俄关系,往往都会给中国带来最大的战略活动空间。
  和中国一样,德国也不希望美俄关系高度紧张。北约再次东扩并不是欧洲人的首选,在不把俄罗斯逼进死胡同这一点上德法显得非常有默契,现在是法国唱红脸,德国唱白脸,目的是传给普京一个信息,德法的政策优先选择有别于美国,即一个被危机和制裁彻底拖垮的俄罗斯不符合欧洲的利益,但俄罗斯必须对东部乌克兰松手。普京虽然现在表现强硬,但西方的金融和能源制裁已经狠狠地打中了俄罗斯经济的七寸。来自俄罗斯自己的分析数据显示,俄经济2015年将有5%的衰退,普京撑不过2015年,就会在德法的斡旋下体面妥协。中国应当对这一可能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2015年还有可能是欧元区出现分裂的一年。
  默克尔“勒紧裤带搞改革”的路线,已经使她成为南欧各国老百姓中最不受欢迎的人。但保守偏中的政治家默克尔在南欧极左极右势力壮大的情况下,是不会放弃财政紧缩政策的。对德国政府来讲,欧洲负债累累的国家,它们不是差钱,而是把钱错位配置了,放弃紧缩无异于鼓励它们继续错配财政,放弃结构改革,把问题继续推向未来,推向下一代。另外,在欧洲央行继续保持空前低息的货币政策并承诺批量购买困难国家国债的情况下,欧洲宏观经济市场上钱源已经非常丰富,如果像希腊左翼政府要求的那样再来一个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个判断是德国主流经济学界的基本观点。
  然而,这个观点与希腊左翼政府的主张水火不容,欧洲的分裂,至少是欧元区的分裂应该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很难想象,已经在南欧地区投入了上千亿欧元的中国政府和企业能独善其身,轻易就能抽身而退。
文章得分:
&/&李北方主
&/&唐昊华南
&/&赵志勇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勇于挑战 议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