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资料,次要资料

(1)海陆间;陆地内(2)舟山(3)城市化发展使得城市人口激增,生活排污量大;农业上化肥、农药使用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工业三废的排放;船舶行驶排放的污染物等。(3点即可)(4)原料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该地区出现了用地紧张、地价上升、环境恶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现象,原料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不适合在该地区继续发展,因而产生了产业转移。(5)外来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增多;人口老龄化严重。(两点即可)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地理
题型:阅读理解
东北地区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又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保卫开发和建设这块宝地。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甲地形区的名称是&&&&&&&&&&&&&&&
(2)乙市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   材料二 东北曾被誉为“共和国经济的长子”。东北是计划经济体制最早建立、影响最深的地区,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经济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1978年辽宁、黑龙江两省的人均GDP仅次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到2002年辽、黑两省分别降到第9、第18位。
&&& (3)结合材料二,指出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对策。
科目:高中地理
东北地区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又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保护开发和建设这块宝地。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l)图中甲地形区的名称是。(l分)
&(2)简析图中乙地区应如何合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目:高中地理
题型:阅读理解
东北地区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又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保卫开发和建设这块宝地。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甲地形区的名称是&&&&&&&&&&&&&&&
(2)乙市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二 东北曾被誉为“共和国经济的长子”。东北是计划经济体制最早建立、影响最深的地区,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经济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1978年辽宁、黑龙江两省的人均GDP仅次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到2002年辽、黑两省分别降到第9、第18位。
&&&& (3)结合材料二,指出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地理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2个会员城市的对外经济协作办相关负责人齐聚义乌,召开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第24次工作会议。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示意图。
(1)A湖参与了________水循环和________水循环(填水循环类型)。(2分)
(2)图示海域有我国著名的________渔场。(1分)
(3)近年来A湖水质较差,试分析其污染物的主要来源。(3分)
(4)图示地区是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转出地之一,分析该地区转出的产业类型及该类产业转出的原因。(4分)
(5)长江三角洲为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简析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地人口特征有何变化。(2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五校联谊”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材料一:东北地区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又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保卫开发和建设这块宝地。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问题。(1)甲地形区的名称是&&&&&&&&&&&&&&&(2)乙市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根据下图,回答:(3)试分析图中丙国洪涝灾害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
吴老师30日19点直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余老师30日20点直播unit5第二课时 Section A当前位置: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下图)材料二:“永乐三..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下图)&
材料二:“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列举两例唐朝对外交往有关史实。并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
(2)根据材料二说出明朝对外交往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什么?
&&&&&&&&&&&&&&&&&&&&&&&&&&&&&&&&&&&&&&&&&&&&&&&&&&&&&&&&&&&&&&&&&&&&&&&&&&&&&&&&&&&&&&&&&&&&&&&&&&&&&&&&&&&&&&&&&&&&&&&&&&&&&&&&&&&&&&&&&&&&&&&&&&&&&&&&&&&&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为此,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
(4)根据以上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古为鉴,谈一谈你的认识。
&&&&&&&&&&&&&&&&&&&&&&&&&&&&&&&&&&&&&&&&&&&&&&&&&&&&&&&&&&&&&&&&&&&&&&&&&&&&&&&&&&&&&&&&&&&&&&&&&&&&&&&&&&&&&&&&&&&&&&&&&&&&&&&&&&&&&&&&&&&&&&&&&&&&&&&&&&&&
题型:材料题难度:中档来源:山东省期末题
(1)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日本遣唐使来中国;对外开放政策(或对外开放与交流)。 (2)郑和下西洋 (3)盲目自大;闭关锁国政策(闭关政策) (4)启示:开放促进繁荣,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下图)材料二:“永乐三..”主要考查你对&&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游(唐僧),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游(唐僧)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
遣唐使:遣唐使是日本赴中国的使节团,贞观五年(631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开成三年(838年)止,共派出遣唐使12次。遣唐使团组织完备。遣唐使通过友好访问或是留学长安,把唐代大量文化带回日本,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阿倍仲麻吕: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日本奈良人,日本遣唐留学生。他在中国的学习成绩优异,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宾贡进士,被委任为客卿,先后担任光禄大夫、御史丞、秘书监等职。阿倍仲麻吕和唐朝诗人李白、王维等交情深厚,常作诗唱和。他一生在中国长达54年之久,为中日友好事业做出杰出贡献。鉴真:鉴真,复姓淳于,扬州人,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和弟子创建的。与汉代相比,唐朝与日本友好交往的特点:1.交流次数更加频繁,交流领域更加广泛。汉代多是与多个日本本土小国之间以经济交流,据可考史料来看交流并不频繁,唐代则是对日本的天皇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广泛领域的交流。2.出现了新的交流方式,汉代日本“使译通于汉”,唐代日本则多次派出遣唐使和留学生。3.对日本的影响不同,汉代为册封,唐代发生在日本的大化改新,就是留学唐朝的回国的人策划的,对日本的封建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唐朝时期和日本友好交往的意义:1.首先促进了唐朝和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大大加强了中日人民的友好交往历史,代表人物鉴真; 2.日本派遣留学生,使日本吸收了中国的文化成果,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代表人物为阿倍仲麻吕。3.对日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文字体系多个方面影响深远,加速了日本封建化的进程。日本招提寺内鉴真塑像:&唐文化源源不断的输入日本,对日本的社会产生了多方位的深远影响:政治方面:贞观十九年(645年)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这次改革,在中国长期留学的高向玄理和僧旻起了很大作用。他们参考了隋唐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实行班田收授法;他们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 建筑风格方面:公元709年,日本迁都平城京(今奈良),都城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也有“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8世纪后期,日本又迁都平安京(今京都),仍仿长安建都城。 语言文字方面: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日本人的生活习尚、节日风俗也都受到唐朝的影响。教育方面:天智天皇在京都设立大学,后来学制逐渐完备,学习的内容与唐时期大体相仿。文学方面:唐代丰富多彩的文学,深为日本人民欣赏。唐朝著名诗人的诗文不断传入日本,形象鲜明,语言通俗的白居易尤为日本人民喜爱。艺术方面:唐朝的音乐、绘画、雕塑、书法、工艺美术等也纷纷传入日本,日本吸取了唐朝的乐制,宫廷还请唐乐师教授音乐,唐朝的不少乐书、乐器陆续传入日本唐朝的绘画也深受日本人喜爱,唐人的绘画经日本画家仿效摹绘者,称为“唐绘”。科学技术方面:唐朝先进的生产技术、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建筑、雕版印刷等陆续穿入日本。生活习俗方面:唐人所喜爱的马球、角抵、等体育活动先后传入日本。茶叶于奈良时期传入日本,开始当做药材,到平安时期已经兴起了喝茶之风。“宾贡进士”:是唐代科举考试中出现的一项制度,其目的是将周边诸族士子与唐本国士子加以区别并予以优惠照顾。所谓“宾贡科”,并非是指与进士、明经等并列的科举考试科目,而是指进士科考生的特殊来源以及考试和录取的特殊方式。唐代很多留学生考取了“宾贡进士”,例如新罗的崔志远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崔志远:崔致远(857-卒年不详),字孤云,新罗宪安王元年(857年)生于京都沙梁部。新罗末期人,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了个人文集的大学者、诗人,一向被韩国学术界尊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的称誉。晚年归隐,不知所终。唐朝与新罗的关系:1.新罗商人来唐贸易很多,十分活跃,北起登州、莱州,南到楚州、扬州,都有他们的足迹。许多地方都设有新罗馆和新罗坊。新罗的朝霞袖、纳袖等特产工艺品和人参、牛黄等药材大龄输入唐朝,新罗商人则从唐朝贩回丝绸、瓷器、茶叶、图书等。2.新罗到唐朝的留学生络绎不绝,在唐朝的外国人中,以新罗人为最多。不少新罗的学生考取了唐朝的进士,时称“宾贡进士”,其中最著名的崔志远,他12岁留学,18岁中进士,他写有了《桂苑笔耕》20卷,保留了许多珍贵史料,新罗学生在吸收和传播唐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唐文化的新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新罗开始采用唐朝的历法,并相继设立了医学,天文和漏刻博士,来研究唐朝的医学,天文和历法。8世纪中叶,新罗仿效唐朝政治制度改建其行政组织,中央设立执事省,相当于唐朝的尚书省,地方行政机构有州、郡、县、乡也与唐朝类似。新罗也采取科举制选取官吏。新罗人喜欢读唐诗。此外,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文化色彩。新罗留学生崔志远:&隋唐时期的朝鲜:中国隋唐时期,朝鲜半岛上分别有新罗,百济,高丽三个国家并存,隋炀帝时三征高丽未果。唐太宗平定东突厥和高昌后,以高丽联合百济进攻新罗为借口,于是贞观十八年(644年)派水陆大军10万进攻高丽,次年败归。高宗时。继续对高丽用兵,于668年攻下平壤城,高丽灭亡。唐在高丽故地设置了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个县,总隶属于安东都督府。后来由于新罗的反对,唐朝的势力退出朝鲜半岛,675年,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唐文化对新罗的影响:1.政治制度方面:新罗受唐文化影响最深,学生留学中国最多达百人,有些更在唐朝做官,因此新罗亦仿效唐的政治制度,据此建立起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组织。 2.科举文学方面:新罗的科举考试,以中国古籍等为主科,可见其受唐文化的影响;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更在新罗广为流行。 3.文字历法方面:朝鲜本无文字,唐时利用汉字字形作音符,创朝鲜词汇,新罗文字实亦由中国字音转化而成;此外新罗历法及律令都是模仿唐代律历而成的。 4.宗教医学方面:唐代盛行的佛教宗派,如天台宗、法相宗、禅宗等也在朝鲜流行,新罗亦以《素问》等中国医书为教材,并把中国医学传入朝鲜。 玄奘西行:玄奘是唐代高僧、旅行家、翻译家。俗名陈袆。贞观元年,他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前后停留19年。玄奘在印度期间,在当时的佛教中心的那烂陀寺向戒贤学习,成为了著名的佛学家,以其在佛学的学识上受人钦佩。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由天竺回到长安。贞观二十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玄奘共翻译佛经75部、1335卷,并受命酱《老子》翻译成梵文,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义净:义净,俗姓张,咸亨二年(671年),他从广州乘船去天竺,现在那烂陀寺钻研佛学10年,后又到室利佛逝、末罗瑜(今苏门答腊)搜罗并抄写佛经,滞留南洋又10年。义净先后周游了30余国,历时25年,共带回梵文经书400部,归国后在洛阳翻译佛经12年,译出佛经56部,230卷,还写出了《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书,记录了南亚很多国家的社会、文化和宗教状况。这些记载也是研究7世纪时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南洋各国历史、地理的可贵资料。&玄奘西行示意图:&玄奘西行:唐僧取经的故事在中国民间几乎是家喻户晓。故事虽然非全是真事,但是唐僧确实是有历史记载的。唐朝时有一名僧人叫玄奘,佛号三藏法师,俗称为唐僧。他原名是陈袆,公元602年生于河南。由于家中贫穷,13岁时便出家为僧。他聪敏好学,经常研究佛经,到各地向高僧求教。公元626年,他来到长安拜师,听过古印度(天竺)那的那烂陀寺有位戒贤法师,精通各派的佛学学说,于是觉心去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学习和取经。公元627年,玄奘不顾洪荒出玉门关西进,抱着求学的心愿,横穿了400公里的大沙漠。途中他失手撒掉了最后一皮囊的水,但是仍然继续西进,走了五天四夜,滴水为进。他到西域后,收了三名弟子,虽然没有民间传说那么法力神通,但是有着孙悟空的忠心,猪八戒的机智,沙僧的勤恳,经过大雪山时,三个徒弟都被冻死了,但是他毅然向西,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走了2万多公里,历经4年时间,终于到达了那烂陀寺。玄奘在那里向戒贤法师学习佛学理论。两年后,他又到各地去游历,前后到了100多个国家,参加过很多的佛学辩论会,没人能驳倒他,因而名震印度。玄奘在印度游学17年,于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带回了梵文佛经657部,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赞赏和推崇。此后,玄奘在长安专心翻译佛经,费时19年,译出75部,1335卷。如今这些佛经在印度已经失传,玄奘的译本就成了研究古代印度文化的重要史料。他还把老子的《道德经》译成梵文,介绍给古印度。玄奘所写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西行取经的所见所闻,介绍了沿途各国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地理山川、物产生活等。这部书近百年来被译成多国文字,很受研究者们的青睐。公元644年,玄奘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他对促进中国同印度半岛各国的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郑和下西洋: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郑和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1、背景: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积极遣使到亚非各地,促进中外交流。2、目的:(1)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2)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3)为宫廷购回奢侈品。3、经过: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历史评价:1、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2、其规模、航行时间、航程在世界航海史上市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早半个世纪;3、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4、局限性;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因而不计经济效益,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长久。废止了远洋航行的原因: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也大都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当成“弊政”而遭废止。郑和下西洋路线图:&郑和下西洋的隐藏目的: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出了宣扬国威,加强联系外,还有一个隐藏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1402年,朱棣率军攻下南京城。南京陷落时,“宫中起火,帝(建文)不知所终”。有的说“建文帝为僧遁去”。《明史·郑和传》则直截了当地说:“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许立群在《中国史话·三宝太监下西洋》一节中写道:“永乐皇帝派郑和航海的目的是寻找建文帝,因为永乐篡了建文帝的帝位后,建文帝失踪了,永乐怕他逃到国外,将来回来复辟,所以派人去找他。”其他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吴晗的《明初对外政策与郑和下西洋》等也认为,郑和下西洋除了经济方面因素以外,还带着皇上的秘密使命,这秘密使命就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闭关政策: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把海外贸易限制广州一带,规定外国商人一切商务均需通过少数特许“行商”之手,对出口商品的种类、数量实行限制等。闭关政策虽然在早期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海盗式的掠夺和侵扰东南沿海时起过积极作用,但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的萌芽和发展,阻碍了中国人学习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远远落后于西方。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该政策的破产。闭关锁国”的政策:1、原因:(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具有超强的稳定性;(3)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机自己的统治。2、经过:清初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统一台湾后,清政府开放四个港口,最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3、影响:(1)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200年;(2)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者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3)但是,当时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4)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下图)材料二:“永乐三..”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41334748710078391313432534461交通事故主次责任,次要责任需要提供哪些资料给主要责任_百度知道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次要责任需要提供哪些资料给主要责任
管哪都由受害提供受损害(身损害物质损失)证明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交通事故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保单复印件
修车发票要吗
恩,那是当然的。最好找4S店按责任比例开具。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什么是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
问:什么是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
答:主要材料是指品种相对少,消耗量比较大,且占工程造价比重高的一些建筑材料。如钢材、木材、水泥、玻璃、沥青、地材、砼和工厂制品,包括各专业定额的专用材料。
次要材料是指品种相对多、单耗并不大,且占工程造价比重小的一些建筑材料。如元钉、铁丝、螺栓、焊锡、焊条等等。
我来说两句 ()
Copyright & 2007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手机: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暗黑3 主要 次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