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您有多孔介质蒸发水分干燥 传热传质年会 方面的资料或算例吗?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多孔介质内的相变传热传质过程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最近的浏览历史
浏览此书的还浏览过
购买此书的人还购买过
书  名:多孔材料传热传质及其数值分析
作  者: 俞昌铭
出版时间:
出 版 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字  数: 432 千字
印  次: 1-1
印  张: 23
开  本: 16开
ISBN: 3
装  帧: 平装
定  价:¥49.00
电子书价:¥34.30
节省:¥14.70
vip价:¥34.30
电子书大小:39.36M
配套资源下载:
点击图标下载
共有商品评论0条
  本书以木材、谷物、化工及建筑材料干燥原理为工程背景,将材料科学、工程热物理、计算机技术三者有机结合。全书共6章。第1章概述,介绍多孔材料分类,多孔材料传热传质数值分析的历史、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章为固体材料加热;第3章静止水加热及表面蒸发。前3章是多孔材料在热环境中被加热与干燥的理论基础。第4章为固气多孔材料加垫及渗流,结合闭孔材料介绍等效导热系数,以达西定律为基础介绍等温与非等温渗流;第5章为含水非吸湿性多孔材料加热及水分迁移,介绍液体表面性质及毛细管现象,液相水(自由水)在多孔材料内的渗流与扩散;第6章为含水吸湿性多孔材料加热及水分迁移,介绍固体表面吸附现象,环境湿空气相对湿度与材料平衡含水率的等温吸附线,以及木材干燥基本原理。全书每一章节都在分析讲解之后给出算例,显示算例结果,详尽解释结果的物理含义,以便帮助读者掌握求解同类问题的方法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的材料科学、能源动力、农业、建筑、机械、化工、环境保护及航空航天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供科研单位与工矿企业科技人员自学和参考使用。
  《多孔材料传热传质及其数值分析》 (Numerical Analysi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for Porous Materials)主要以如下三个学科作为基础,或者说,它植根于这三个学科的集合处。
  第一,材料科学。多孔材料是固体材料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由于多孔材料中存在孔隙,使其与一般固体材料有重要区别。多孔材料中诸多因素,如固相骨架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孔隙的结构及孔隙率的分布、孔隙内流体相所处状态,以及这些因素在材料加工过程中的变化都直接影响材料的宏观性质及材料成为成品后的质量。本书将以泡沫塑料、砂土、木材(自然材料或集成复合)等作为典型多孔材(物)料进行分析。其中木材作为一种有机生物多孔材料,无论其固相骨架还是孔隙结构,以及水分存在形式都较为复杂,因此,对它的分析实际上涵盖了广泛的多孔材料。
  第二,工程热物理学。多孔材料无论其处于原始状态还是被加工或使用过程中,无论是其内部还是它与环境之间总是伴随着热量传递与质量(如水、水蒸气、空气等)迁移等综合现象。对这种综合现象的研究涉及工程热物理领域诸多分支学科。材料内部的热传导、孔隙间流体渗流的热对流、液相水蒸发与气相水蒸气凝结的相变传热等属于传热学范畴;材料内部及材料与环境之间的水、水蒸气以及空气质量扩散与对流属于流体力学与传质学范畴;材料内气体状态变化以及材料内含水率与环境空气相对湿度相平衡的关系属于工程热力学范畴。
  第三,计算机科学。包括针对不同实际问题建立物理数学模型及相应差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的选取、用FORTRAN等计算机语言进行源程序编写。
  总之,《多孔材料传热传质及其数值分析》是一本以多孔材料为研究对象,以传热传质为研究内容,以数值分析为研究方法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用书,其内容构成了各类多孔材料热加工工艺的理论基础。
  本书在内容安排及编写体例上,注重如下要点:
  (1) 便于读者自学。把相当综合与复杂的多孔材料传热传质现象以及相应数学上的难点,进行分解,使学习上的疑难点分散到不同章节。
  (2) 章节的安排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3) 全书侧重于对物理现象机制的分析及紧密相扣的数学描述以及数学问题的求解。叙述物理现象时力求表达成数学形式,介绍数学公式时力求阐明其物理含义。
  (4) 结合工程背景,内容与体系可视为各类含湿多孔材料干燥工艺的理论基础,也是多孔材料热压加工工艺理论基础。
  (5) 侧重于上述三个学科的结合,而对其中每一学科不作过于深入的探讨。
  全书共设6章。
  第1章,概述。介绍“多孔材料传热传质数值分析”的历史与现状;阐述其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第2章~第6章,从分散的单一现象到综合的多种现象,从材料结构比较简单到复杂,由简及繁进行介绍。
  第2章讨论密实固体中单纯的热传导现象。介绍热传导规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模型只包含一个因变量(温度),对应一个控制方程(导热微分方程)。介绍求解导热问题偏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密实的固体材料可理解为多孔材料的一种极端情形,孔隙率为0,没有流体相,只有固相。
  第3章讨论静止水加热与水表面蒸发。介绍湿空气状态,液体表面传热传质现象,建立反映液相水响应数学模型。模型包含2个因变量(水的温度与质量), 2个控制方程。介绍了求解常微分方程组的数值方法。静止的水可理解为多孔材料的另一种极端情形,固相占有率为0,没有固相,只有流体相。
  下面三章是上述两章两个极端情形之间的中间情形,即固体与孔隙共存,固相与流体相共存。
  第4章讨论固-气共存多孔材料的加热。连续固相骨架间的孔隙中只存在某一气体(如干空气)。介绍气体的渗流规律,气体等温与非等温渗流模型。模型包括5个因变量(材料温度与密度,气体密度、压力及速度)及5个控制方程。介绍多个因变量相互耦合方程组的数值求解方法。其中以泡沫塑料、干木材为例,介绍等效导热系数法等简化模型。
  第5章讨论含水非吸湿性多孔材料的加热与水分迁移,其中固相骨架不含水,而液相的水由于毛细管力作用可自由地停留在材料内任意一个孔隙。在加热过程中多孔材料内部固-液(水)-气(水蒸气和空气)三相发生温度变化及水分迁移。这里涉及多孔材料内水的渗流与蒸发,孔隙内水蒸气与空气相互扩散等现象。分别建立了零维、一维扩散及一维扩散-蒸发模型。以砂土干燥为例,介绍了这类材料的传热传质行为。
  第6章讨论吸湿性含水多孔材料的加热与水分迁移。自由水贮存在固相骨架的孔隙中,吸着水贮存于固相骨架内,孔隙内有液相水、气相水蒸气及空气。孔隙内的水蒸气密度与固相骨架内吸着水的含量及温度之间有确定关系(等温吸附线)。以木材干燥为例,介绍了这类材料的传热传质行为。同样的方法完全可以,而且应该移植到诸如谷物、棉籽、烟叶、食品及一些化工材料的干燥过程。
  作者衷心感谢天津大学赵镇南教授与北京科技大学张欣欣教授对书稿的审阅,两位教授的宝贵意见对提高本书的质量大有裨益。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洛伊教育基金”、“赛迪教育基金”、“凤凰教育基金”和“威仕炉教育基金”的大力支持,在此衷心地表示感谢。
  存在于自然界与广泛工程领域的多孔材料传热传质现象是极其复杂的。对这一复杂现象的认识,其中很多方面在学术界尚有不同见解,或者说,学科的发展正处于不断成熟的阶段,加之作者水平所限,书中不妥或错误在所难免,欢迎读者不吝指正。
  作者联系方式:.
  俞昌铭2010年12月于北京
第1章 概述1
1.1 多孔材料的定义与分类1
1.1.1 多孔固体、多孔介质、多孔材料及复合材料1
1.1.2 多孔材料分类及典型多孔材料4
1.1.3 多孔材料中几个常用物理量8
1.2 多孔材料传热传质研究的内容与范围16
1.2.1 热传导16
1.2.2 渗流、热对流与对流传热17
1.2.3 质扩散与对流传质18
1.2.4 材料内水蒸气凝结与液相水蒸发19
1.2.5 毛细管现象与吸附现象19
1.2.6 液相水与水蒸气的热力学平衡与非平衡20
1.3 多孔材料传热传质问题的数值研究方法23
1.3.1 实际问题模型化23
1.3.2 物理模型基础上的数学模型24
1.3.3 求解数学模型25
1.3.4 求解结果显示26
1.3.5 应用举例27
参考文献33
第2章 固体材料加热34
2.1 温度场与傅里叶定律35
2.1.1 温度场与温度梯度35
2.1.2 热流密度向量38
2.1.3 傅里叶定律40
2.1.4 导热系数与热扩散率41
2.2 导热定解问题的建立与求解42
2.2.1 导热方程推导43
2.2.2 定解条件49
2.2.3 求解导热问题的方法52
2.3 一维非稳态导热问题精确分析解54
2.3.1 第一类边界条件55
2.3.2 第三类边界条件61
2.3.3 第二类边界条件63
2.3.4 算例63
2.4 一维非稳态导热问题数值解66
2.4.1 用差商代替微商建立差分方程66
2.4.2 用控制单元建立差分方程69
2.4.3 差分方程的求解71
2.4.4 算例76
2.5 平板加热三维导热问题79
2.5.1 偏微分方程形式80
2.5.2 差分方程形式81
2.5.3 算例87
参考文献92
第3章 静止水加热及表面蒸发94
3.1 环境空气的湿度95
3.1.1 湿空气95
3.1.2 湿空气状态参数97
3.1.3 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及空气湿度102
3.2 水面上的边界层及表面对流传热、传质系数104
3.2.1 速度、温度及水蒸气密度边界层105
3.2.2 空气流对水表面的表面传热系数109
3.2.3 水表面对空气流的表面传质系数113
3.3 物理数学模型117
3.3.1 物理模型117
3.3.2 数学模型1--移动边界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120
3.3.3 数学模型2--常微分方程组初值问题123
3.3.4 数学模型3--代数方程125
3.4 数学模型的数值求解125
3.4.1 数值求解移动边界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126
3.4.2 数值求解常微分方程组初值问题131
3.4.3 数值求解代数方程133
3.5 算例134
3.5.1 已知条件134
3.5.2 预测的主要结果134
3.5.3 预测结果讨论136
3.6 空气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及流动速度的影响138
3.6.1 空气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及流动速度对其他定解条件的影响138
3.6.2 空气干球温度对水的热响应的影响140
3.6.3 空气湿球温度对水的热响应的影响143
3.6.4 空气流动速度对水的热响应的影响147
3.6.5 算例汇总149
参考文献151
第4章 固气多孔材料加热及渗流153
4.1 达西定律与渗透率154
4.1.1 达西定律154
4.1.2 渗透率157
4.2 守恒方程及其封闭性159
4.2.1 质量守恒方程160
4.2.2 能量守恒方程162
4.2.3 动量方程与气体状态方程164
4.2.4 方程组的封闭性164
4.3 封闭孔隙多孔材料加热165
4.3.1 等效导热系数与分形理论166
4.3.2 一维封闭孔隙多孔材料平板加热178
4.4 气体等温渗流181
4.4.1 一维稳态等温渗流181
4.4.2 一维非稳态等温渗流182
4.4.3 二维非稳态等温渗流188
4.5 固气多孔材料热板加热193
4.5.1 控制方程及定解条件194
4.5.2 差分方程195
4.5.3 算例及计算结果讨论204
4.6 固气多孔材料空气流加热215
4.6.1 控制方程及定解条件216
4.6.2 差分方程217
4.6.3 算例及计算结果讨论219
参考文献224
第5章 含水非吸湿性多孔材料加热及水分迁移226
5.1 液相水的表面性质227
5.1.1 表面张力与表面能227
5.1.2 液相水其他表面现象229
5.1.3 多孔材料内毛细管力分布及水的迁移235
5.2 质(量)扩散及质(量)扩散方程237
5.2.1 质扩散与费克定律237
5.2.2 质量守恒与质扩散方程240
5.2.3 多孔材料中质扩散240
5.3 集总参数模型及数值分析245
5.3.1 物理模型245
5.3.2 数学模型247
5.3.3 差分方程253
5.3.4 算例及计算结果讨论255
5.4 一维扩散模型及数值分析258
5.4.1 物理模型258
5.4.2 数学模型259
5.4.3 差分方程263
5.4.4 算例及计算结果讨论265
5.5 一维扩散-蒸发模型及数值分析268
5.5.1 物理模型268
5.5.2 数学模型269
5.5.3 差分方程275
5.5.4 算例及计算结果讨论280
5.6 三种模型小结288
参考文献292
第6章 含水吸湿性多孔材料加热及水分迁移294
6.1 固体表面性质及等温吸附线295
6.1.1 等温吸附线295
6.1.2 等温吸附线机理解释298
6.1.3 等温吸附线数学描述304
6.2 吸着水迁移机理及数学描述309
6.2.1 吸着水迁移的物理解释309
6.2.2 吸着水迁移的数学描述312
6.3 吸湿性多孔材料干燥原理及数值分析315
6.3.1 物理模型316
6.3.2 数学模型318
6.3.3 差分方程325
6.3.4 算例及计算结果讨论331
参考文献343多孔介质 fluent多孔介质模型 多孔介质模型 多孔介质渗流力学 多孔介质方程 多孔介..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含湿多孔介质的干燥特性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多孔介质干燥过程传热传质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多孔介质干燥过程传热传质研究
【摘要】:该文根据非平衡态热力学和相平衡理论,建立了多孔介质对流干燥内部传热传质过程的二维数学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传热与传质之间的相互耦合,用控制容积积分法采用全隐格式对该模型进行分析求解,并与玉米干燥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干燥介质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热、湿迁移过程均有较大影响,而表面对流传质系数对湿迁移过程影响不大,温度和湿度梯度的耦合产生"局部增湿"现象。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TK124【正文快照】:
0 引 言多孔介质对流干燥过程是指含湿多孔介质以对流换热方式从干燥介质中吸收热量,使物料内部湿分(一般为水分)汽化、扩散,产生的蒸汽以对流传质的方式扩散至干燥介质中去,从而达到除去物料内部湿分的目的的过程。多孔介质的干燥是多孔介质内部和外界进行热湿传递的过程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谢英柏;苏杭;刘春涛;孙刚磊;;[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彭梦珑;黄敬远;丁力行;杨中;;[J];建筑科学;2007年06期
孙朝阳;;[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4期
于航;王小林;;[J];能源技术;2007年03期
朱文学;张仲欣;刘建学;夏朝勇;;[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年10期
杨屹立;杨玲;徐武明;朱留宪;杨明金;;[J];农机化研究;2011年03期
夏朝勇;朱文学;张仲欣;刘建学;张玉先;;[J];农业机械学报;2006年08期
刘正怀;;[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夏朝勇;朱文学;张仲欣;刘建学;张玉先;;[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尹丽妍;[D];吉林大学;2011年
张志军;[D];东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伟;[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8年
李慧燕;[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张国芳;[D];江苏大学;2008年
苏杭;[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高智春;[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杨艳;[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杨屹立;[D];西南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馨,王海,施明恒,虞维平;[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年03期
胡松涛,刘国丹,廉乐明,余其铮;[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蔡伟;解国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3期
刘扬;王志国;刘晓燕;成庆林;魏立新;;[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王志国;陈键;成庆林;赵阳;刘扬;;[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邹庆化;[J];大学物理;1997年09期
唐经文;彭岚;李友荣;曾丹苓;;[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2期
罗剑峰,余其铮,尚德敏,谭建宇,杨玉顺,谈和平;[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年04期
杨茉,赵明,章立新,殷俊,吕树申,华贲;[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年S1期
蔡睿贤,张娜;[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2期
杨启容,章毅林,王兆俊,曾丹苓;[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3期
韩光泽,华贲,陈清林,尹清华;[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学馥;;[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蔡伟;解国珍;;[A];第六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2008年
张富春;;[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新玉;[D];山东大学;2010年
周少祥;[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王艳辉;[D];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1年
王珺;[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李守德;[D];浙江大学;2003年
孟继安;[D];清华大学;2003年
陈沅江;[D];中南大学;2003年
吴双应;[D];重庆大学;2004年
程新广;[D];清华大学;2004年
张富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永英;[D];大庆石油学院;2002年
王忠会;[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刘春元;[D];河北工业大学;2003年
丁小明;[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陶斌斌;[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谢迎春;[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翟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吴宏江;[D];郑州大学;2006年
王喜鹏;[D];东北大学;2006年
王德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光,任志良,孙海柱;[J];兵工自动化;2005年03期
曹崇文;俞微微;;[J];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沈以煦;;[J];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李业波;曹崇文;;[J];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贾灿纯;曹崇文;;[J];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车耀坤;屈一新;王水;周鑫;张少辉;;[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淮秀兰,王立,倪学梓;[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程万里,刘一星,師岡敏朗,则元京;[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解国珍,李广,潘树源,王瑞祥,张璧光,陈昀;[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李文军;李贤军;张璧光;;[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宇瑞;[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汪喜波;[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卢涛;[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谢拥群;[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黄志刚;[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张国琛;[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黄晓明;[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李贤军;[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张绪坤;[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秦文;[D];西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薛付英;[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杨小静;[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王永刚;[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张引;[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彭可茂;[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翟宝峰;[D];沈阳工业大学;2002年
宋金亚;[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陶斌斌;[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芦湘冬;[D];湖南大学;2004年
郭红利;[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曾宪立;王朴风;樊军辉;张文平;郑文冉;黄克久;;[J];河北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方茜;陶诚;;[J];粮食储藏;2010年02期
李杰;夏朝勇;;[J];粮食流通技术;2009年06期
李杰;芦燕敏;夏朝勇;;[J];粮食流通技术;2010年03期
杨屹立;杨玲;徐武明;朱留宪;杨明金;;[J];农机化研究;2011年03期
杨洲;罗锡文;李长友;;[J];农业机械学报;2007年05期
王相友;操瑞兵;孙传祝;;[J];农业机械学报;2007年07期
宋翀芳;;[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1年03期
李杰;;[J];粮食储藏;2011年04期
陈丽梅;闫毅;李松;袁月明;;[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尉强;李隆键;冯雅;;[A];2010年建筑环境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蔡伟;解国珍;;[A];第六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叶凌;[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尹丽妍;[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洁;[D];江南大学;2008年
杨占国;[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肖光华;[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尉强;[D];重庆大学;2010年
顾震;[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袁宏斌;[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杨屹立;[D];西南大学;2012年
杨洋;[D];吉林大学;2012年
杨洋;[D];吉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夏彦儒;施明恆;;[J];南工学报;1965年02期
施明恒;;[J];南京工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历,陶斌斌;[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张浙,杨世铭;[J];化工学报;1997年01期
张靖周,李立国,孙仁洽;[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6年01期
雷树业,郑贯宇;[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杜建华,王补宣;[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9年01期
张志军,杜建华,王补宣;[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8期
杨臣;杨昆;刘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06期
吴效楠;扈显琦;祁强;;[J];河北化工;2010年06期
常仕维;[J];产业用纺织品;1988年02期
路勇,咸海峰,刘伟军;[J];电机与控制学报;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鹏;李英;董凤兰;;[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郭尚平;于大森;吴万娣;;[A];全国第一届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81年
张德会;李健康;;[A];固体地球系统复杂性与地质过程动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谭文长;;[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李丽;陶果;戴世坤;;[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陈瑜;蔡庆东;;[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08年
刘雪梅;许友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郭尚平;于大森;吴万娣;;[A];全国第一届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81年
陈益峰;周创兵;井兰如;;[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郁伯铭;;[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刘相东;[N];中国化工报;2007年
饶文涛;[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饶文涛;[N];中国冶金报;2009年
林;[N];福建科技报;2004年
特约记者  王振江 马立玫 盛玉奎;[N];中国石油报;2006年
尹万珠;[N];科技日报;2002年
任荃;[N];文汇报;2009年
尹万珠;[N];科技日报;2002年
王红;[N];中国化工报;2003年
齐欣;[N];中国教育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荣伏梅;[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纪朝凤;[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邓洋波;[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李守德;[D];浙江大学;2003年
史玉凤;[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杨满平;[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凌忠钱;[D];浙江大学;2008年
郭霄怡;[D];山东大学;2007年
李宾飞;[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员美娟;[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世虎;[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景贵成;[D];大庆石油学院;2002年
李昊;[D];浙江大学;2004年
刘雅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王强;[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刘冲;[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兰万里;[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刘艳军;[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宋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张斌;[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瞬态高强加热条件下含湿多孔介质传热传质模型研究
下载积分:
内容提示:瞬态高强加热条件下含湿多孔介质传热传质模型研究?o?8,???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5:24:3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瞬态高强加热条件下含湿多孔介质传热传质模型研究.PDF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流传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