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暂时停止的经历中学排球赛新闻稿进行中,对方的球射来时时间停顿了大概七秒,整个空间停顿,所有人不动,

中小学生课堂故事博览 让国人扬眉吐气的运动—排球的故事
&&&&&&&&&&&&&&&&
/ 中小学生课堂故事博览 让国人扬眉吐气的运动—排球的故事 
让国人扬眉吐气运动──排球的故事排球从历史中走来  排球运动是用手做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动作,进行进攻和 防守的球类运动项目。它既可以在正规的场地上根据规则进行比赛,也可以 在空地上围成圈将球打来击去做游戏。由于它的运动量可大可小,适合于不 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训练程度的人,所以,深受广大群众和青少年的喜 爱。  国际排球运动联合会主席在谈到排球运动时说:“排球运动确实很有意 思,否则就不可能吸引我们星球上的 1.5 亿人都来打排球。我想首先指出的 是,这项运动能调节人的情绪,焕发精神。当球在网上飘来飘去的时候,比 赛者和观看者都会情绪高涨,注意力都集中在这只蹦蹦跳跳的球上,既全神 贯注,更要积极思考,因为需要迅速判断场上局势的发展变化。另外,场上 队员在激烈争夺的过程中,身体并不接触,排除了互相碰撞的可能,从而缩 小了危险性。然而,打排球时人体的负荷量却相当大,在一场高水平的排球 比赛中,运动员的体力消耗,丝毫不亚于一个马拉松长跑选手。另一方面, 体质较弱的人也可以打排球,无论是老人还是儿童,都能打排球。”  作为竞赛项目,排球比赛是由两个队在同一场地上进行的集体对抗运 动。比赛场地长 18 米、宽 9 米,由一条中线分成两个均等的场区。中线上空 架有一定高度的球网。比赛双方各占一边,每队上场队员 6 人,分前后排站 立。各比赛队员的目的是按照规则的规定,将球击过网,使它落在对方场区 内的地面上,或使对方犯规。1  比赛从发球开始直至成为死球,造成死球的一方为失球。只有发球的一 方胜一球时,才得一分。如果发球的一方犯规、失误,或接发球的一方胜一 球时,则接发球的一方不得分,而取得发球权;其队员须按顺时针方向进行 一个位置的轮转,轮转到后排一号位的队员发球,比赛继续进行。排球比赛不受时间限制。一个队只有赢得至少 15 分,并同时超过对方 2分时,才胜一局。正式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只要一方先胜三局,比赛即告 结束。如果双方前四局打成 2:2 平时,第五局为决胜局。在决胜局比赛中,一方先得 8 分后,双方交换场区,按原位置顺序继续比赛到比赛结束。 排球,是中国人的叫法,它的英文名字叫 Volleyball。Vol-leyball 由动词 volley(空中截击)和名词 ball(球)组成,意即击空中球,或译为“空中的球”。  20 世纪排球运动传入中国时,广东人根据英文读音叫这项运动为“华利 球”;北方人则根据这项运动是以队为单位进行的比赛,称它为“队球”。1914 年旧中国举行第二届全运会时就设有这个比赛项目,把它称为“队球”。 后来人们觉得这个称谓不甚确切,没有抓住它与篮球和足球相比不同的特 点。1925 年 3 月,广东在举行第九届全省运动会时,第一次把这项运动称为 “排球”,取比赛时双方队员分排站位之意。  到了 1930 年,旧中国体育协会决定正式以“排球”作为这项运动的名称, 从而取代了“华利球”和“队球”。  据说,排球运动 19 世纪末始于美国。1895 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克奥克 市基督教男子青年会体育干事威廉·摩根,认为当时流行的篮球运动过于激  烈,于是就创造了一种比较温和、活动量适度、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的室内 游戏。  威廉·摩根综合了网球和篮球运动的一些特点,在室内篮球场上挂起了 一条高约 2 米的球网,以篮球胆为球,玩的人分别站在两侧,用手将球在网 上拍来拍去,不使其落地。球儿在空中来回飞舞,玩起来别有乐趣。  当时,这种游戏没有严格的规则,也没有正式的名字,玩时双方人数不 限,击球的次数也不限,只要使球不落地并把它从网上回击到对方场地上即 可。这种游戏就是排球运动的雏形。  1896 年,即摩根创造这种网上击球游戏的第二年,美国普林菲尔德市立 学校的艾·特·哈尔斯戴特博士,根据摩根游戏的特点,把这项运动命名为 “volleyball”。这一名称得到大家的公认,并沿用至今。  摩根游戏一问世即受到人们的喜爱。为使这项运动能成为竞赛项目得以 推广,摩根制订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排球比赛规则。根据摩根制订的比赛规则,1896 年在斯普费尔德体育专科学校举行了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排球比赛。  1897 年,摩根制订的排球比赛规则在北美基督教男子青年会体育联赛手 册上发表了,它有力地推动了排球运动的发展。这项运动先在美国国内展开, 后来流传到加拿大、古巴、巴西等地,并很快发展到整个美洲。早期排球比赛的用球,外壳是用皮革和帆布缝制而成的,球胆同篮球和足球一样,也是用橡胶制成的。 当时球的大小和质量跟现在的比赛用球差不多。球的圆周为 63.5 厘米至 68.8 厘米,现在是 65 厘米至 70 厘米;球的质量为 255 克至 346 克,现在是 260 克至 280 克。 那时的比赛场地比现在略小,球网也比现在的低。当时比赛场地的面积为 25 英尺×50 英尺(约 7.62 米×15.24 米)。球网的宽度为 2 英尺(约61 厘米),长度为 27 英尺(约 8.24 米),离地面的高度为 6.6 英尺(约1.98 米)。 早期的排球比赛双方上场的人数不限,但要求一样多,由双方在赛前商定。  场上队员的站位没有具体规定。比赛从发球开始。发球者必须一足踩在 端线上。获得一次发球权,有两次发球机会。比赛中,人和球均不得碰网, 碰网则算失误。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排球比赛规则也在不断修改和完善。近几十年来,重大的修订有:1912 年,规定双方场上队员的位置必须轮转。1917 年,规定把每局比分从 21 分改为 15 分。1918 年,规定每队场上的人数为 6 人;1922 年,规定每队在本场区内连续击球不得超过 3 次;1923 年,比赛场地定为宽 9 米,长 18 米,并加上了中线;1938 年,规定两人可以同时拦网;1941 年,规定胸以上身体各部可以击球;  1947 年,排球运动世界性组织——国际排球联合会宣告成立。此后,世 界上有了统一的、更为严格的比赛规则。排球的演进和任务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9 世纪末到 1947 年国际排联成立前,为排球运动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排球运动由游戏发展成为竞赛项 目,由美洲流传到了欧、亚大陆,比赛规则也逐步完善。  国际排联成立到 1964 年排球被列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这十几年为 排球运动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排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技、 战术风格已形成流派,但优势主要在欧洲。  1964 年至今为世界排球运动的成熟阶段。排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普 及,技、战术向全面型发展,国际排坛出现多极时代。  排球比赛规则的进一步完善,增强了竞赛的激烈程度和趣味性,推动了 排球技、战术水平的提高。1922 年,美国首先建立了美国排球协会,并开始 举办全国排球锦标赛。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的十几年间,排球运动不仅 在美国国内和广大美洲地区开展起来,而且很快流传到了欧、亚大陆,开始 走向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 年至 1918 年),随着美军士兵前往欧洲的 增多,他们把排球运动也带到了欧洲,加上基督教青年会的大力推广,排球 运动很快在欧洲流行起来。排球运动传入欧洲时,正值“六人制”、“位置 轮转”、“15 分制”等规则的确立阶段,因此,排球运动一经传入欧洲,就是 以 六 人 制 的 5形式出现的,至今已有 70 多年的历史。  1917 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党和政府对发展排球运动十分重视,把它 作为促进全民健康的一项措施大加推广,提出了百万人参加排球运动的号 召,使排球运动很快在苏联开展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各国由于受 苏军士兵打排球的影响,当地的群众也喜爱上了排球运动,排球运动在这些 国家也很快地发展起来。各国之间以开展了排球运动的交往。排球运动传入亚洲的时间比欧洲早,约在 1900 年传到印度,1905 年传入中国,1908 年传到日本,1910 年传入菲律宾。最早的亚洲排球比赛是在1913 年举行的。当年 2 月在菲律宾的马尼拉举行第一届远东运动会时,东道 主临时提出要设置排球比赛。中国临时找了几个人组队参加,结果输给了菲 律宾队。菲律宾队赢得了第一个亚洲排球赛冠军。此后,在 1915 年至 1934 年间举行的第二至第十届远东运动会上,每届都设有排球比赛项目,并从1923 年以后增添了女子排球比赛。  由于排球传入亚洲时尚属初级阶段,比赛规则还很不完备,所以,亚洲 最初进行的排球比赛采取的是十六人制。每队场上队员 16 人,分站成 4 排, 每排 4 人,位置不轮转,每局 21 分,三局两胜制。后来,又改为十二人制,到 1927 年举行第八届远东运动会时,男子排球改为九人制。九人制排球在亚 洲流行了 20 多年,直到 50 年代初,六人制排球才在亚洲推广开来。亚洲虽 比欧洲开展排球运动早,但在推行六人制排球方面却比欧洲晚了 30 多年。 随着排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各国排球运动员要求进行国 际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1946 年法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在布拉格开会,筹 备成立国际性排球组织。1947 年 4 月 18 日至 20 日,13 个国家排球协会的代 表在法国巴黎开会,一致决定成立世界性的排球组织——国际排球联合会, 并选举了法国人鲍尔·利博为该联合会主席,确定了该联合会总部设在巴黎。 国际排联的宗旨是:在世界所有地区发展排球运动,推动各国建立排球协会;协调各会员国之间的关系;促进各国排球运动员、教练员之间的友好 关系的发展。国际排联的下属机构有:竞赛委员会、规则委员会、裁判委员 会、教练委员会和医务委员会。  国际排联的成立标志着世界排球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世界排球 运动有了统一的组织机构,比赛规则进一步系统化和规范化,为组织世界性 的大型比赛创造了条件。在国际排联的主持下,1949 年在布拉格举行了第一 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1952 年在莫斯科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 赛。由于国际排联的努力,1964 年在东京举行第十八届奥运会时,排球被列 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并进行了第一次比赛。为进一步提高世界排球运动 的水平,1965 年国际排联又在华沙举行了第一届世界杯男子排球赛,1973 年在乌拉圭举行了第一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以上三种大型世界性比赛都是 受国际排联管辖的,每隔四年举行一次,时间相错,即四年中除有一年轮空 外,其余三年每年都有世界性的比赛活动,这就有力地推动了排球运动技、 战术水平的提高。国际排联的成员协会也由最初的几十个发展到现在的 178 个,已成为国际上拥有成员最多的单项体育组织。由于欧洲推行六人制排球运动较早,排球运动开展得也较为普及,所以,在 60 年代中期前所举行的世界大赛上,欧洲国家的成绩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在 1949 年至1966 年举行的第一至第六届世界男排锦标赛和 1965年举行的第 一届世界杯男排赛上,苏联和东欧国家包揽了前三名。在 1952 年和 1956 年 举行的第一届和第二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前三名也被苏联和东欧国家所垄 断。亚洲国家自 50 年代初开始推行六人制排球后,水平提高得很快。1956年新中国第一次派出男、女队参加世界锦标赛,女队获第二届世界女排锦标 赛第六名,男队获第三届世界男排锦标赛第九名。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锦 标赛上,中国男排打出的迅雷不及掩耳的“快球”轰动巴黎,被称为“东方 快球”、“杂技般的技术”。此后,各国纷纷学习快球技术。日本男排学习中国的快球技术,并加以发展,于 60 年代末跻身于世界男排先进行列。日本男排继 1964 年获得第十八届奥运会男排赛的铜牌后,又在1968 年获得第十九届奥运会和第二届世界杯男排赛的亚军,1970 年获得第七 届世界男排锦标赛的第三名,1972 年获第二十届奥运会的冠军。日本男排的 进步,打破了欧洲国家在男排世界大赛中对前三名的垄断。亚洲的女子排球运动发展得更快。首先是日本女排刮起的“远东台风”。50 年代末,由大松博文执教的日本女排,以严格的训练和无懈可击的集体配 合称雄于排坛。日本女排 1960 年获得第三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亚军,并于 1962 年至 1967 年间,两次获得世界锦标赛冠军和一次奥运会冠军,成为继苏联女 排之后又一个获得“三连冠”的队。  与此同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韩国的女子排球运动也发展得很 快。1970 年和 1972 年,朝鲜女排分别夺得第六届世界女排锦标赛第三名和 第二十届奥运会的铜牌。韩国女排于 1967 年至 1977 年间,在奥运会、世界 锦标赛和世界杯赛上,曾五次名列第三名。  世界排球运动的发祥地美洲大陆,虽然开展排球运动较早,但由于最初 只是把打排球当成娱乐活动,所以技、战术水平提高得不快,在世界大赛中 的成绩远远落后于欧、亚大陆。直到 1964 年排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后,才引起美洲各国的重视。美洲排球运动于 60 年代末和 70 年代初迅速崛  起,以弹跳著称的美国、秘鲁、古巴女排先后挤进世界先进行列;随后,古 巴、巴西和美国男排也先后进入世界大赛的前三名。70 年代后期至 80 年代初,是世界排球运动迅速发展的又一时期。  在 50 年代后期形成的以苏联为代表的高打强攻的欧洲力量型打法和以 日本、中国为代表的快速多变的亚洲灵活型打法,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到了70 年代后期,这两种打法相互为用,不断取长补短,渐渐趋向于互相糅合。 到了 80 年代初,形成了以中国女排和美国男排为代表的一种高快结合、全 攻、全守的全面型打法,这种打法代表着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趋势。  自 1981 年以来,中国女排在世界性的三大比赛中已经连续五次夺标,美 国男排取代苏联男排的霸主地位,也连续三次赢得冠军,从而把世界排球运 动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Volleyball 在中国  1905 年中国就有了排球运动。最初是在广州和香港的一些学校里进行, 以后逐步流传到了广东、上海、天津、北京、福建等地。从排球传入中国到1948 年,中国的排球规则经过多次变化,与现行的六人制排球规则有很大差 别。1913 年至 1917 年,中国的排球球场面积是 40 英尺×80 英尺,网高为 7 英尺 6 英寸。每队 16 人,分 4 排,每排 4 人,位置不轮转。每局为 21 分, 三局两胜制。1919 年至 1925 年,男子排球改为每队上场队员 12 人,分为 3 排,每排 4 人。1927 年举行第八届远东运动会时,男排又改为九人制。上场 队员每方 9 人,分成 3 排,每排 3 人,仍不轮转。网高改为 2.30 米,场地 改为 11 米×22 米。此后,中国国内男子排球也改为九人制。中国女子排球在 1924 年至 1927 年的国内比赛中采用的都是十二人制,1928 年起改为九人制。女子排球比赛的场地比男子的小,为 9 米×18 米,网 高为 2 米。每局为 21 分,三局两胜制。1949 年以前,中国只有少数城市如 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有过六人制排球运动。中国国内的排球比赛最早的一次是 1911 年在上海举行的排球表演赛。1913 年中国临时组队参加了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 会,比赛中虽输给了菲律宾队,但却激发了国内排球运动的开展。1914 年旧中国召开的第二届全国运动会上把男子排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在后来举行的各届全运会比赛中,都设有排球比赛。 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开展得较晚,1924 年在第三届全运会上,女子排球只被列为表演项目,到 1930 年举行第四届全运会时女子排球才被列为正式比赛 项目。  中国男子排球队参加了 1913 年至 1934 年举行的第一届至第十届远东运 动会,曾五次夺得冠军。中国女子排球队参加了第六届至第十届远东运动会。  1927 年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内,红军和苏区人民为 锻炼体魄、活跃文化生活,曾积极开展球类活动,排球就是其中的一项。1933年 5 月 30 日在江西瑞金举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运动大会”上就设 有排球比赛项目。1939 年延安举行首届青年节运动会时,也进行了排球比 赛。1941 年在延安还举行了排球专项比赛——朱德杯排球比赛。在 1942 年 举行的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上,排球不仅作为正式比赛项目,而且在运 动会后还组织了联赛。这次联赛从秋天一直进行到初冬。由于政府的大力提倡,在解放区部队内排球运动开展得十分活跃。  中国的男子排球运动在 1949 年以前的几十年内,技术发展情况可分为三 个阶段。1913 年至 1917 年是初期阶段。这一期间,场上队员在攻防位置上 没有明确的分工,以球不落地、把球打过网就算好球。实际上是发球与接发 球游戏。到了 1915 年后,场上队员才有了分工,第三、四排队员主要是防守, 第一、二排中间的队员主要是进攻。进攻以远网球、高网球为主,没有拦网。  1919 年至 1925 年为中期阶段,技、战术逐步发展,采用上手传球,并 开始出现倒地救球和落地时胸腹部不着地的原始鱼跃动作,同时有了以单人 为主的拦网。  1927 年至 1949 年为后期阶段,出现了勾手大力攻击性发球,传球技术 有明显提高。进攻时头排队员多采用单手压球动作,第二排队员多用助跑跳 起屈臂或抡臂扣球,有时也用勾手扣球。防守时出现了各种扑救动作,包括 鱼跃救球。这一时期战术发展也很快。  解放前的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大多还停留在发球与接发球的争夺上,前排 能压球、二排能扣杀的仅是极少数队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排球运动作为重点项目加以推广,发展和提高 较快。1950 年,为了促进排球运动的发展和适应对外交往的需要,将沿袭了 多年的九人制排球改为六人制排球。同年 7 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在 北京举办了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会,会上第一次介绍了六人制排球运 动,为我国六人制排球运动的开展播下了第一批种子。会后,8 月份在天津 举行了京、津、沪、沈、穗五大城市的六人制排球选拔赛,并组成了中国学 生男子排球队,参加了 8 月 14 日至 23 日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 世界学生第二次代表大会体育比赛中的排球比赛。这是解放后我国排球队第 一次参加国际交往。在六人制排球推广和普及的基础上,1951 年 5 月在北京举行了全国篮球、排球比赛大会,参加排球比赛的有六大行政区、解放军和铁路等八个单 位的男女代表队。比赛大会结束后,各代表队又分赴部分省市进行汇报表演, 这对六人制排球在我国的进一步开展和普及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技、战 术方面,虽然当时尚未完全摆脱九人制排球的影响,技术也不够全面,但有 的队在继承我国传统的快球技术基础上,又掌握了屈臂扣球、鱼跃救球和勾 手大力发球等技术,并开始采用插上进攻战术和“心跟进”防守战术。通过 这次比赛选拔出了我国第一批国家男排队员,组成国家队,参加了同年 8 月 在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排球比赛。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1952 年全国各大行政区、各大军区 和各产业系统相继组织了排球集训,加强了对六人制排球的全面系统的学习 与训练。各集训队还分别到各大城市作巡回示范表演,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 一个学习和推广六人制排球运动的高潮。在学习和推广六人制排球的过程 中,进一步总结了九人制排球中的“快板球”技术,创造性地发展了快球战 术。  1953 年举行了全国篮、排、网、羽毛四项球类运动大会。1954 年举行了 全国体育学院排球对抗赛,并开始建立全国联赛制度。1955 年举行了全国 大、中城市分区篮用 F 球锦标赛。1956 年举行了全国排球锦标赛和全国大、 中城市少年排球锦标赛。这一年还把全国联赛分成甲级队和乙级队分别进 行,同时,开始试行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等级制。在各种比赛和各项  措施的推动下,我国排球运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953 年至 1956 年,我国六人制排球运动得到迅速普及, 运动技术水平 有了明显提高。省、市级运动员较普遍地掌握了正面屈体扣球技术,有的还 掌握了快球、平快球、两次扣球和吊球等技术。发球的攻击性普遍提高。在 男子队比赛中出现了“快球”、“快球掩护”、“交叉”、“梯次”、“两 次球及其转移”等多种战术,防守上开始采用双人拦网“边跟进”战术。  1952 年 10 月我国申请加入国际排联,为临时会员;1954 年 1 月,被批 准为正式会员。从此,我国排球的国际交往日益增多。  1953 年 8 月,我国派出男女队参加了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 第一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的排球赛。在有 21 个男队参加的比赛中,中国男 队名列第六;在有 11 个女队参加的比赛中,中国女队名列第七。这是解放后 我国女排首次参加国际比赛。  1954 年 8 月,我国派出男、女队参加了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第十二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中国男队在 12 个队中名列第七,中国女队在 8 个队中名列第六。  1955 年 8 月,中国男、女队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二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 会的排球比赛中,分别获得第五名和第六名。1956 年我国首次派队参加世界锦标赛。当年 8 月 30 日至 9 月 12 日,在巴黎举行的第三届世界男排锦标赛和第二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中国男队在24 个队中名列第九,中国女队在 17 个队中名列第六。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排球运动的技术水平,认真总结国内训练和比赛的经验,探讨如何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吸收外国先进经验,发展中国排球的特点,1955 年国家体委召开了第一次排球训练工作会议。会上研究了全面身 体训练问题,提出了“积极主动、灵活快速”的战术指导思想。在 1957 年举 行的排球教练员训练班上又提出了“技术全面,战术多样”的训练方针,明 确了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和提高方向。1958 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群众性的排球技术革新运动。  1959 年,在北京举行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全运会的排球比赛打得精彩 激烈,各队技、战术水平有明显提高。1960 年年底,国家体委组织了关于排球技术与战术关系的讨论,指出要重点加强基本技术的训练和提高反攻扣球的能力。  1962 年,我国男女排球队参加了在苏联莫斯科举行的第五届世界男排锦 标赛和第四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均列第九名。  1963 年 11 月,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的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的排 球赛中,中国男、女队双双获得冠军。  1963 年以后,各队由于在训练中狠抓身体和基本技术训练,贯彻“从难、 从严、从实战出发”的原则,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 不少省市队形成了自己的技术风格和打法。如以广东队和台山队为代表的快 速打法,以北京队为代表的高举重扣打法,以四川队为代表的细腻、扎实、 稳健的打法,以上海队为代表的快速多变的打法等等。  1964 年,中国排球队学习日本国家女子排球队教练大松博文的训练经 验,各省市、自治区排球队也普遍加大运动量,增加了训练负荷,改革了训 练方法。1965 年,国际排联修改了拦网规则,规定拦网时手可以过网击球,使拦网从防守技术转变为进攻得分的重要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了拦网的性质。这 一变化对于身材较矮、拦网技术薄弱的中国运动员来说,是不利的。但由于 广大排球工作者及运动员积极认真地研究了这一新规则对排球运动技术、战 术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一方面大力发展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如平拉开扣球 等;另一方面及时地采用了“盖帽”式拦网新技术,反而使战斗实力有所提 高。  1965 年 9 月 11 日至 28 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运动会的排球比赛, 反映了我国排球运动水平的新提高。比如,发球的攻击性、传球的技巧性和 隐蔽性,快球、平拉开扣球以及“盖帽”拦网等技术都有新发展,还创造了“4 号位平拉开”、“2 号位背快球”、“短平快”、“活点进攻”等新战术。 这一年我国男子排球队在国际比赛中分别战胜了波兰、日本、民主德国等强 队,显示出我国排球队快速多变战术的优越性,标志着我国排球健儿在攀登 世界排球运动高峰,探索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正当我国的排球运动蓬勃发展向世界高峰进击的时候,十年动乱开始 了。1966 年下半年至 1971 年上半年的 5 年间,比赛活动和训练工作处于全 面停顿状态,给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使刚刚起步的中国排 球与世界强队的差距进一步加大了。1974 年我国再次参加世界锦标赛时, 男、女队从原来的第九名下降到了第十五名和第十四名。1971 年下半年,一些地区开始恢复对少年运动员的训练。1972 年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后,排球竞赛活动才又逐步开展起来。当年10 月,中国排球队访问日本。不久,国家体委召开篮、排、足三大球训练工 作会议。在排球方面,会议总结了 20 多年来我国排球运动发展的历史经验, 进一步明确了技术战术指导思想,并制订了发展规划,确定把培养青少年排 球选手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当年年底,着手建立了福建漳州排球训练基 地。此后,坚持对一些青年队每年组织两次集训,以提高他们的水平。1974 年,我国派男、女队参加了在墨西哥举行的第八届世界男排锦标赛和第七届世界女排锦标赛。这是我国排球运动在停顿了数年之后,再次在世 界大赛中亮相。男队列第十五名,女队列第十四名,是我国排球队在历届世 界锦标赛中名次最差的一次。70 年代中期,一大批有志于排球事业的人们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紧紧把握住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新趋势,艰苦奋斗,急起直追,使中国的排球 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1976 年以后,除改进了原有的制度之外, 还通过改进训练、加强集训以及增加国际交往等措施,使我国排球运动的水 平直线上升。  1976 年 5 月,通过选拔重新组建了国家排球队。福建省教练员戴廷斌和 江苏省教练员袁伟民分别担任了男、女队教练。汪嘉伟、沈富麟、胡进、侯 杰和孙晋芳、曹慧英、张蓉芳、陈招娣、杨希等,后来成了重新组建的国家 男、女队的主力队员。男队在快速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了“前飞”、“背飞”、 “拉三”、“拉四”等空间差、时间差、位置差的新技术和新战术。女队在 全面性训练的基础上,引进了男队的许多先进打法、包括“快速反击”打法, 掌握了单脚起跳扣快球、平球、错位及“空中飘动”,改进了“快抹”,把 快攻的节奏又加快了一步。  1978 年的全国排球工作会议根据国际排球运动发展的新趋势,重新修订 了我国发展排球运动的技术、战术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在技术全面的基础上,  发展各队的特长,向全攻全守型发展;坚持快速,发展高度,狠抓扣、拦、 发球得分技术,力争网上优势;以全面、快速、高度、灵活、准确的打法, 争取主动,夺取胜利。在这一正确的技、战术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排球运动 的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1977 年 8 月,我国女排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大学生 运动会排球赛上,战胜了苏联、美国等强队,在 19 个参加队中列第五名。 同年 9 月,我国青年男、女队参加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第一届世 界青年排球锦标赛,在有 16 支男队和 14 支女队参加的比赛中,中国男、女队双双获得亚军。  同年 11 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和第三届世界杯男子 排球赛上,中国女队获得第四名,中国男队获得第五名。  1978 年,中国派队参加了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第九届世界男排锦标赛和 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男、女队均列第六名。  1979 年 12 月,中国男、女排在亚洲锦标赛上,分别战胜日本队和韩国 队,首次双双夺得亚洲冠军,并取得了参加奥运会决赛阶段比赛的资格。  中国男、女排在一系列世界重要的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标志着中国的 排球运动在 70 年代末已进入了世界排坛的先进行列。进入 80 年代后,中国女排继 1981 年夺得世界杯赛冠军后,又连续四次赢得世界锦标赛、奥运会和世界杯赛的冠军,成为世界女子排坛史上第一个 夺得“五连冠”的球队。中国男排 1981 年列世界杯赛的第五名,1982 年列 世界锦标赛的第七名。1984 年在奥运会预选赛上失利,国家队解散,后来重 新组队,以年轻选手为主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结果列第十名。此后水平虽 有所回升,但仍未达到原国家队的水平。1987 年 10 月的第四届亚洲男排锦 标赛,中国队再次负于日本队,屈居亚军,并失去了参加奥运会比赛的第一 次机会。之后,在争夺 1988 年奥运会最后两张入场券的第二次机会中,先负 于荷兰队,又在与意大利的三场比赛中,以一胜二负的总成绩,再一次出线 无望,最终未取得参加第 24 届奥运会男排赛的资格。1984 年中国女排赢得“三连冠”后,著名教练袁伟民离开了女排,著名攻球手张蓉芳和郎平也相继引退,使中国女排的总体实力下降。此后,中国 女排的教练又几次更换,加上其他原因,近几年新手成长较慢,特别是缺乏 像郎平、张蓉芳那样的尖子队员。如果在培养新生力量方面不抓紧,中国女 排将会失去世界排坛的领先地位。中国男排的主要问题是训练作风不严谨,缺少尖子队员,技、战术发挥不稳定。要改变中国男排的处境,关键是狠抓训练,严格管理,树立重新冲 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决心和信心。  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日新月异,不进则退,不管中国男排还是中国女排, 只有花大力气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并且有所创新,才能跟上世界排球 运动的发展潮流。玩排球时请注意1、参赛队的组成  一个队最多只能有 12 名队员(包括队长在内),一名教练员,一名助理 教练员和一名医生。只有登记在记录表上的队员可以参加比赛。    队员的服装必须统一、整洁和颜色相同。上衣前后须有明显的号码,禁 止穿着没有号码或不同颜色的服装上场。上场队员禁止佩戴首饰、别针、项 链等。  队长在比赛开始前将代表本队挑选场地或发球权,队长在场上时将担任 场上队长。队长的上衣左胸前应有一条长 8 厘米、宽 2 厘米的与上衣颜色不 同的标志带。场上队长可以向裁判员请求更换衣服或器材,比赛间断时可以 向裁判员提出或转达本队队员提出的正当问题或请求,并且是唯一准许对规 则和执行规则提请解释的人;如果对解释不满意,必须立即向裁判员提出声 明,并记录在案。  只有队长可以请求第一裁判员检查球网、地面、球和核对对方场上队员 的位置等,并有权请求比赛的合法间断。  教练员在比赛前必须在记录表上登记和检查队员姓名、号码并签字,并 在每局比赛开始前填好队员位置表。比赛进行中,教练员必须坐在靠近记录 员一端的运动员的长凳上,只有在暂停和局间休息时可向队员进行指导,但 不得进入场区。  助理教练员可坐在运动员的长凳上,但无任何权利。如教练员必须离队 时,根据队长的请示,经第一裁判员批准,助 理教练员可承担教练员的职责。 队长和教练员应对全体队员的行为和纪律负责。如果教练员或队员有一 般不良表现或犯规行为,裁判员将示意或口头提出警告,对较重者出示黄牌 给予警告。如果再犯,将出示红牌,判罚该队失发球权或方得一分。如有辱骂裁判员或对方队员等严重犯规者,可取消其该局或全场比赛资格。2、比赛的准备和进行 双方在进入比赛场区前,先由双方队长进行抽签,挑选场区或发球权;第五局比赛前再次抽签,重新确定场区和发球权。比赛开始前,如双方轮流上网进行准备活动,则由取得发球权的一方先活动。 每局开始前,教练员必须将场上队员位置表交给记录员或第二裁判员。上场的六名队员组成比赛阵容,没有列在上场队员位置表上的队员为该局的替补队员。 在发球队员击球时,双方队员(发球队员除外)必须在本场区内各站成两排,每排三名队员,其位置为 4 号位(左边)、3 号位(中间)和 2 号位(右边);另外三名队员为后排队员,位置必须比其相应的前排队员离网更 远,其位置为 5 号位(左边)、6 号位(中间)和 1 号位(右边)。上场队员位置表交给记录员后,不得更改。场上位置与位置表不相符时,必须在比赛开始前按照位置表进行纠正。队员在场上的位置,应根据脚的盖 地部位来确定。当发球队员击球时,某队员不在规则规定的位置上,则构成 位置错误犯规。球发出后,队员可在本场区和无障碍区的任何位置上。  接发球队胜一球或对方犯规、失误时即取得发球权(换发球),该队队 员必须按顺时针方向轮转至下一个位置。没有按发球次序进行发球则构成轮 转错误。轮转错误是完全的位置错误,并对轮转错误的队进行判罚。  暂停和换人为合法的比赛间断,只有在死球时经教练员或场上队长请求 后,裁判才准予暂停或换人。每局比赛每个队最多请求两次暂停和 6 人次换 人。每次暂停的时间限 30 秒钟。在一局比赛中,开始上场的队员被替换下场 后,只有一次再上场的机会,而且再上场时只准换下替换他的替补队员。局间休息的时间限在两分钟之内,第四局和第五局之间可休息 5 分钟。决胜局一队先得 8 分时,两队交换场区。交换场区时不休息,不得进行指导, 也不得更换场上位置,由交换场区前最后一次发球的队员继续发球。  只有发球队胜一球或对方犯规第一裁判员给以判罚时,才能得一分。某 队赢得 15 分并超出对方 2 分时,或平分(14:14)以后连续得 2 分(16:14、17:15??)时,则该队胜一局。正式国际比赛为五局三胜制,胜三局的队 为胜一场。一方先胜三局比赛即告结束。第一裁判员宣布某队阵容不完整时, 应给对方队胜一局的分数,阵容不完整的队保留所得分。如比赛一方被宣布 为弃权或被判为弃权,对方则以每局 15:0 的比分和 3:0 的比局取胜。3、大型国际比赛的入场式  1985 年 11 月在日本举行世界杯排球赛期间,国际排联裁判委员会主席 霍尔维宣布正式执行国际排联大型比赛的入场式,并强调今后的世界锦标 赛、奥运会、世界杯赛以及国际排联所主办的大型比赛,必须照此入场开赛。 其整个仪式程序如下:  比赛开始前 17 分钟时,由第一裁判员召集双方队长挑选发球权和场区, 此时第二裁判员和记录员都必须在场。  挑选发球权和场区后,双方队员进场在场内共同练习 5 分钟,然后在各 自的端线上站好,由第一裁判员呜笛宣布双方交换队旗和纪念品,交换完毕 双方队员不必再退回到端线,可以直接退场。双方退场后,由第一裁判员宣布先发球的一方队员进场练习 5 分钟,到时再由先接发球的一方队员进场练习 5 分钟。介绍运动队的成员名单、号码 在该队进场练习 5 分钟期间进行。在双方各自进场练习完毕离正式开球还有两分钟时,第一裁判员宣布停止练习、运动员退场,裁判员最后丈量和检查网高、标志带、标志杆,此时 介绍本场执行工作的裁判员(不用列队站好),而双方上场的各 6 名队员应 在各自端线站好。各裁判员在最后检查工作完毕后,裁判员和运动员各就各位,第一裁判员登台宣布比赛开始,鸣笛开球。 比赛结束时,双方比赛队员在网前握手,两队队长均要向裁判员表示感谢。裁判员和运动员各自直接退场,而不用排队整体退场。最后第一、二裁判员召集双方队长到纪录台签字。4、规则对动作的要求 发球后排右边队员在发球区用一只手(张开或握拳)或用手臂的任何部位将球击出而进入比赛的过程,叫做发球。发球次序按位置表上的顺序进行。发 球时,发球队员必须站在发球区内,可以自由移动或跳起,但击球时不得踏 及端线或踏在发球线以外的无障碍区内。  发球队员必须在第一裁判员鸣哨发球后 5 秒钟内将球击出,鸣哨以前的 发球无效,必须重新发球。球被抛起或将托球的手撤离后,必须在球落地前 将球击出;如果发球队员未击球,球也未触及发球队员而落地可重发,但不 得借此拖延比赛时间。  发球队的场上队员不得利用挥臂、跳跃或形成屏障等掩护动作,阻挡对 方观察发球队员和球的运行路线,否则被判掩护发球犯规,失去发球权。发 出的球在中途触及发球队场上队员、球网、标志杆及其他阻碍物或从网区以 外越过,或发球不过网和从网下穿过,均为发球失误。    发球队赢得一分时,原发球队员继续发球。如发球队犯规或对方赢球时, 后者必须先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由前排右边轮转到后排右边的队员进 行发球。触球 队员的腰部和腰部以上的身体任何部位都允许触球。一名队员每次触球或被球触及,即算该队触球一次。每队在将球击入对方场区前,在本方场区 内最多可连续击球三次(拦网触球除外)。如一个队连续触球四次(拦网除 外),则被判为“四次击球”。同队的两名或更多的队员可以同时触球,而 不造成犯规。但两名队员同时触球时,应判该队击球两次(拦网除外)。  队员击球时必须清晰,不得有较长的停留,如出现捞、捧、推、掷球的 情况,则判为“持球”。  除拦网队员外,一名队员不得连续触球两次,否则被判为“连击”o’但 是在第一次击球时,除利用手指动作进行的上手传球以外,允许身体不同部 位连续触球(此连续触球是在同一击球动作中)。队员的腰部以下身体任何部位触球,则被判为“不合法触球”。 两名不同队的队员在球网上空同时触球,而比赛继续进行,接球队仍可击球 3 次。如果球落在某场区外,则判对方击球出界;如果球在球网上被双 方按住,则判“双方犯规”或“双方持球”,由发球队重新发球。一名队员可以拉住或挡住另一名可能要造成犯规的同队队员(如触网进人对方场区等),一名队员为了击球,也可以冲向或推开另一名同队队员。 球过网 球由过网区通过球网的垂直面进人对方场地的叫做球越过球网。过网区指球网上空两个标志杆及其假想延长线以内的空间。如果球不是由过网区进人对方场区的,则被判为失误。: 球如果把球网击破或把球网击落而进人对方场区的,要重新发球。 触网、过网和过中线比赛进行中,队员不得触及 9、50 米以内的球网和标志杆。由于球被击人球网而造成球网触及队员的,不算犯规。跑动击球后,在不影响比赛进行 的情况下,允许触及 9.50 米以外的球网、网柱、网绳或其他物体。每个队必须在本场区内和相关的区域内进行比赛,而不得过网击球。但击球点是在本场区之内,击球后手随着球越过球网上空的不算犯规。队员在 拦网时,如果对方已进行了进攻性击球,则可以手过网进行拦网;如果对方 未进行进攻性击球或正在击球时,拦网队员手过网则被判为犯规。  比赛进行中,球从过网区以外或球网以下的空间飞向对方场区而整个球 体尚未越过球网和它的延长垂直面时,本队队员可以将球击回。在不触及和 不妨碍对方的情况下,允许队员身体的任何部分从球网以下的空间穿越。  比赛进行中,除脚以外,队员身体的任何部分都不允许越过中线接触对 方的场区。队员的一只或两只脚在接触对方的场区的同时,脚的一部分还接 触中线或置于中线上空是允许的;在不影响和不妨碍对方的情况下,可以进 入对方场区外的无障碍区。进攻性击球 队员直接向对方场区击球即为进攻性击球。前排队员可以在本场区内任何位置对任何高度的球做进攻性击球,但在击球时,球的整体不得超越球网 的垂直面,否则被判为过网击球。  后排队员可以在进攻线后对任何高度的球做进攻性击球,起跳时其脚不 得踏及或踏越进攻线。进攻性击球后,他可以落在前场区内。后排队员在前 场区内只能对球的部分低于球网上沿的球做进攻性击球,否则被判为击球违 例。拦网 队员用腰部和腰部以上身体的任何部位,在球网附近高于球网上沿阻拦对方击过来的球的行动,称为拦网。只准许站位轮转到前排的三名队员参加 拦网。  前排队员可以单人拦网,也可以二人或三人一起进行集体拦网。在对方 进攻性击球后,拦网队员在不妨碍对方的情况下,可以将手或手臂伸过球网 进行拦网,但是在对方击球前或击球时则不能在对方场区空间内妨碍对方。 在一次拦网中,球可能迅速连续触及一个或几个拦网队员的手、头或上 体的其他部位,均算一次拦网。拦网后本队可再击球三次。拦网手触球后如球落界外,为触手出界,判为失误。 后排队员不能参加拦网或起到拦网的作用。不准拦对方的发球,也不准在前场区高于球网处对对方的发球进行攻击性击球。5、裁判员和裁判工作 一场排球比赛的裁判工作人员由第一裁判员一人,第二裁判员一人,记录员一人、司线员四人或两人组成。  比赛中只有第一和第二裁判员可以鸣哨。裁判员和司线员必须用法定的 手势指出所判犯规的性质或准许比赛间断的目的。浅谈排球技术  排球技术是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的符合规则规定的攻防动作的总 称。排球比赛规律一般是按照发球、接发球进攻、接扣球再进攻直至死球的 顺序进行的。接发球进攻一般由垫球、传球和扣球(或吊球)三项技术衔接 而成;而防守反攻一般由拦网、防守(或保护)、传球和反攻扣球四项技术 衔接而成。发球与接发球是排球比赛中争夺的第一个回合,也是进行比赛的基础。随着排球技术的发展,训练程度的提高,以及规则的改变,在现代排球比赛 中,网上扣球、拦网已成为各强队争夺的焦点。而扣、拦技术的发展也带动 了其他基本技术的提高。1、准备姿势和移动 准备姿势和移动是排球运动中各项技术的基础技术。任何一项排球技术在比赛中运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准备姿势和移动技术。 准备姿势的要领是两脚左右开立(略宽于肩),站左半场的队员左脚稍前,站右半场的队员右脚稍前,站场中的队员左右脚平行开立。两目注视来 球,两膝弯屈并内扣,脚跟提起,身体重心投影在前脚掌与拇指根部,上体 前倾,两肩的垂直面过膝。两臂自然弯屈,置于胸腹之间的前面,两手的手 心相对,手指自然张开。  移动的目的是为了迅速地接近球,取好人与球的合理位置。它是完成好 各项技术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连接攻防技术的重要环节。准备姿势是移动 的先决条件,只有准备姿势正确才能及时、快速地向各个方向移动。    运动员在场上移动速度的快慢,除了与准备的姿势有关外,还取决须判 和判断能力、反应速度和启动速度、移动步法的熟练程度和速度及变向移动 的能力、移动后的制动技术,以及完成各种救球动作的速度和完成动作后立 即保持准备姿势的速度。常用的移动步法有并步法、跨步(垫步)法、滑步 法、交叉步法、跑步法和后退法等。2、发球 发球是排球比赛中一项先发制人的进攻技术。比赛总是从发球开始的,有威力的发球可以起到先发制人争取主动的作用。发球的目的在于争取直接 得分,破坏对方的进攻战术,减轻本队的防守负担,创造反攻的有利条件。 强有力的攻击性发球,不仅可以直接得分,而且往往在心理上给对方以威胁, 动摇其士气。如果发球失误或使对方很容易组织进攻,就会直接失去发球权 和失掉得分机会或给本队的防守带来困难和被动局面。在训练中,如果发球 技术好,也可能带动接发球技术的提高。  50 年代各国发球主要是旋转性发球和大力发球。60 年代,中国和日本使 用发飘球,发出的球飘晃飞行,使接发球者极容易失误。70 年代以后,国际 上普遍重视发展多样性发球和攻击性发球。  按发球姿势、手法和发出球的性能,可把发球分成许多种,归纳起来主 要有面对网站立和身体侧对网站立两种,每种又可分为下手发球和上手发球 两类。每一类中均有各种力量、速度、弧度、落点、旋转和飘荡等性能不同 的方法。目前,各强队常用的发球技术主要有上手、勾手发飘球和远距离发 飘球,还有勾手大力发球和高吊发球等。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发球,要 想把球发好,都必须注意抛球稳、击球准、手法正确的发球要领。下面以右手击球为例,介绍几种主要的发球方法:正面上手发球 发球时,队员面对球网站立,将球向上抛起,高度适中。先抬臂屈肘后引,然后利用手臂迅猛向前上方挥动,将球击出。这种发球便于观察对方,容易控制球的落点,加助跑或屈体动作,可加大出球力量。这种发球适于身 材高大、手臂爆发力强的队员。正面上手发球时,可利用不同的击球手法和击着球的不同部位,使球产生各种不同的旋转,如上旋(下沉)、下旋、左旋或右旋。这种发球可以改 变球的飞行轨迹,给对方接发球造成判断上的困难。勾手大力发球  发球队员左肩对网站立,发球时左手将球垂直而平稳地抛至头的左前上 方,高约一米左右,利用蹬地、挺胸及转体动作,带动手臂由右后侧伸直向 上挥击球。这种发球的特点是力量大,出球快而平直,略带上旋。由于球向 前旋转从而加快了球的下落速度,容易给接球者造成措手不及。如加助跑可 使其攻击性更大。到了 60 年代接发球广泛采用垫球后,勾手发球的攻击性相 应减弱。正面上手飘球 发球方法及站位与正面上手发球相同,但抛球要距身体稍远些。球抛起的高度稍低(约一臂),用掌根击球的后中部,使作用力通过球体重心。击 球瞬间手腕不能放松,可作突停或稍下拖,使球飘晃。这种发球可使球体在 飞行时飘晃不定,让接球者难以正确判断,造成错觉,把球垫飞。上手飘球 的成功率高,攻击性强,目前强队多采用这种发球。勾手飘球 勾手飘球与上手飘球的作用相同,男、女队员都较广泛地采用。发球前,左肩对网站立,两脚开立,左手持球置于体前。发球时,左手将球平稳地向 左肩前上方抛起,高度约一米。用腰和右肩左转带手臂沿着与地面垂直的弧 度向前挥动。击球时,手腕保持紧张,以掌根、半握掌或拇指根等部位击球 的后中下部。击球用力集中并通过球体重心,虽然发出的球不旋转,但却飘 晃地向前飞行。  如果发球时前臂快挥,触球后突然停止或略加下拖,发出的球则飘而下 坠。快速挥臂击球后,如手臂有突停或回缩动作,则发出的球为轻飘球;击 球时如前臂加速挥动,随挥臂用力方向给以短促而集中的冲力,则发出的球 会前冲且飘,为前轻飘球。正面和侧面下手发球 这种发球动作简单易学,发球的失误率较小,容易发得准确,但速度慢,力量小,攻击性差,适用于初学者。 高吊发球  发球时左臂对网站立,球抛至左肩前方,与肩同高。利用身体伸展动作, 带动右臂由后下方经体侧向前上方挥动,前臂向上猛挥,以虎口击球下方, 使球迅速向右侧上方旋转飞出,经高空落入对方界内。这种发球的特点是弧 度高,旋转力强,下降速度快,给对方造成较大的心理威胁,能破坏接发球 的一传到位率,有较大的攻击性。3、垫球  垫球是接发球和后排防守的主要技术动作,是组织进攻和反攻战术的基 础。垫球技术的熟练程度和运用能力,是争取胜利的重要条件。垫球技术包 括正面双手垫球、体侧垫球、跨步垫球、正面低姿垫球、背垫球、单手垫球、 前扑垫球、鱼跃垫球、侧卧垫球、滚翻垫球、挡球和救入网球等。国际上接发球在 50 年代主要是用双手上传球。1961 年以后,发飘球逐渐盛行,为了提高接发球的稳定性,日本、中国和国际上其他一些强队相继 将接发球改为双手下手垫球。其中正面双手垫球是各种垫球技术的建础。这 种垫球容易对准来球,两臂容易保持平面,控制面积大,起球效果好,可减 少持球现象,适合接速度快、弧度大、力量大、落点低的各种来球。它不仅 可以用于接发球和后排防守,而且有时不能运用上手传球作二传时,也可用 它组织进攻。故在排球比赛中,正面双手垫球技术运用最为普遍。正面双手垫球的基本动作是:两臂自然伸直相靠,两手相并,虎口向上,使手腕和前臂插到球下,利用蹬地、提臂抬肩和身体的协调力量将球垫出。 要掌握好垫球技术,必须有正确的准备姿势、准确的击球动作,合理的 击球手型、合适的击球点和触球部位。此外,还要掌握好用力大小和手臂的角度。4、传球 传球是接应一传或防守后,把球传给扣球手的以进攻为主的技术,是进行比赛与组织战术的基础。在实行九人制排球时,把传球叫做“托球”。当 代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是高打强攻和快攻多变相结合,这就使传球技术的作 用更为突出。  传球的种类很多,按传球的姿势可分为站立传、半蹲传、全蹲传和跳传; 按球出手的方向可分为正面传、背传和侧传;按出球距离和高度又可分为集  中球、拉开球、快球、小弧度球等。而其中最基本的是正面上手传球。这种 传球的优点是便于控制球,准确性高。它也是掌握和运用其它各种传球技术 的基础。  正面上手传球的动作要领是:双手相对成半球形,放在脸前,一般在额 前上方的 15 厘米处。触球的一瞬间,手指和手腕保持一定的紧张程度,以增 加弹性和产生适当缓冲,并以向前上方的伸臂、伸指和腕的弹力为主,配合 两脚蹬地和身体伸展的协调动作将球传出。掌握这一技术必须通过移动对准 来球,找好击球点、手型要准确,用力要协调。  80 年代对传球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把球又稳又准地 托起,而且还要能迷惑对方,避开对方的拦网,组成快速多变的进攻战,以 达到助攻的目的。在一个队中,传球的任务主要是由二传手担任。在现代排 球比赛中,二传手往往起着由防转化到攻的桥梁与核心作用,需要有特殊的 技巧。中国一贯重视对二传手的特殊训练,并涌现出像男排的沈富麟,女排 的孙晋芳、杨锡兰等这样世界上一流的二传手运动员。5、扣球 扣球是战术配合的最后一击,是进攻中最积极有效的技术,也是得分与获得发球权的重要手段。它是衡量一个队进攻实力的要素之一。一个队扣球 技术水平越高,越能为提高该队的拦网及防扣球技术提供有利条件。扣球的基本动作包括判断、助跑、起跳、击球和落地五个部分。扣球的攻击威力主要表现在高度、速度、力量、变化和突然性上。一个优秀的扣球 手,应该既能强攻,又会快攻,并且还要有自己的特点。成功的扣球必须有 一传和二传的密切配合。扣球技术在运用中种类很多,常用的有正面扣球、勾手扣球、快球、调整扣球等。其动作要领大同小异,一个优秀的扣球手应掌握各种扣球技术, 才能提高自己的进攻能力。正面扣球:正面扣球是扣球的最主要的方法。它的特点是面对球网,击球便于观察,准确性大,能根据对方的拦网情况而变化各种扣球路线。正面 扣球适应于近网、远网、集中和拉开各种不同的来球,并能演变出快球、平 快球、时间差等扣球技术。根据扣球时的动作特点,正面扣球又可分为正面 屈体扣球、小抡臂扣球,以及各种变比的正面扣球(如转体扣球、转腕扣球、 打手出界扣球、超手扣球、轻打吊球等)。勾手扣球:勾手扣球的击球动作与大力勾手发球相似,适应于后排传来的调整球和远网球。这种扣球的击球点多,进攻面大,对远网球也能保持有 利的进攻位置,并能弥补起跳过早或冲过球的缺点。  快球:快球的最大特点是速度快,带有突然性,因而牵制性强,有利于 争取时间和空间,以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突然袭击的目的。快球是中 国的传统打法,可分为近体快球、远网调整快球、短平快球、平拉快球、半 快球、时间差快球、错位快球等。  调整扣球:调整扣球是各种扣球技术的综合运用,是强攻能力的集中体 现。由于来球的方向、角度、弧度、速度和落点不同,所以扣球动作也有所 区别。来球近网时,一般多用转体、转腕和正面小抡臂扣球;如来球远网, 则常用正面屈臂扣球、勾手扣球或单脚起跳扣球,以保证强有力的进攻。  单脚起跳扣球:在二传出手的球落点比较集中,来不及采用双脚起跳扣 球时,多采用单脚起跳扣球。单脚起跳的前冲力大,能提高击球点,扣球有  力;但因助跑距离长,角度小,难于控制起跳时间,对完成集体战术配合不 便。6、拦网 队员用腰以上身体的任何部位,在球网附近高于球网上沿,阻击对方击过来的球的动作或企图都叫拦网(不管该队员是否起跳)。拦网是防守的第 一道防线,是反攻的重要环节。  1965 年,国际排联在规则上作了重大修改,允许拦网队员的手可以过网 拦球。实行这一新规则以后,拦网技术由原来的纯防御性变成了带有攻击性, 成了得分的一种手段。成功的拦网,可以直接拦死或拦回对方的扣球,使本 方由被动转为主动,也可以将有力的扣球拦起,为本队防守减轻压力。  当今排球比赛的网上争夺日趋激烈,扣球和拦网已经成为网上争夺对立 的两项重要技术。拦网成功率的高低,也已成为检验各队技术水平是否成熟 的重要标志。  拦网分为单人拦网和两人或三人的集体拦网。拦网技术由准备姿势、移 动、起跳、空中拦击和落地五个相互衔接的部分组成。不管是单人拦网还是 集体拦网,两者对个人的技术要求是相同的,只是集体拦网要求拦网者要注 意相互间的协作与配合。拦网时,应有良好的判断力,以准确选择起跳地点、 拦网时间和空间。60 年代中国运动员曾采用“盖帽式”拦网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拦网的攻击性。所谓“盖帽”,即拦网队员跳起后,双手在空中成“帽”状,尽力伸 到对方上空接近球;当对方扣球时手腕迅速下压,使所拦的球加速反弹,以 达到立即拦死之目的。因拦网时双手犹如一顶帽子狠狠压在球上,所以被叫 做“盖帽式”拦网。这一技术一般在拦近网球时采用,当对方扣远网球和超 手球或本方拦网高度不够时不宜采用。排球场上的战术  排球战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排球运动的规律,双方的具体情况和临 场的变化,合理地运用技术以及采取的有组织、有目的和有预见的一种配合 行动。战术包括个人战术和集体战术。技术和战术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技术是战术的基础,组织与运用某种战术,必须具备与该战术相适应的技术条件。 技术只有通过战术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良好的运用。技术与战术是不断发 展的。一般地说,技术的发展往往走在战术的前面。改进原有技术或出现某 种新技术,就可能会形成新的战术。先进战术的运用又反过来积极推动技术 的提高和发展。  集体战术是比赛中通过全队或几个队员间有组织、有目的的配合,突破 对方的防守或克制对方的进攻;个人战术是指比赛中主要靠个人技术动作的 巧妙变化和灵活运用,达到进攻和防守的目的。只有在集体战术配合的基础 上,个人战术的积极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也只有充分发挥个人战术的积 极作用,集体战术才能丰富多彩,效能才可提高。  排球比赛始终贯穿着进攻与防守的对立斗争,两者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互相渗透,转换迅速。进攻可以夺取主动,力争得分;防守可以力避失分, 目的在于进攻,是辅助进攻或准备转入进攻的一种手段。根据排球运动的攻  防特点和比赛规律,排球的攻防战术体系可以分为发球战术、接发球进攻战 术和防守反攻战术三种基本类型。1、发球战术  发球因不受对方和同伴的制约,发球者可以根据对方场上的站位情况和 自己发球的技术特点,灵活运用发球战术。发球战术包括找对方弱点或空档、 破坏对方战术、利用自然条件等,目的在于直接得分或破坏对方一传。  找对方的弱点或空档发球战术,主要根据对方对不同性能球的适应程 度、接发球的站立方法和轮次特点等,采用加强攻击、控制落点、灵活变化 等发球方法,造成对方判断错误,使其接发球失误或一传不到位。破坏对方 战术性发球把球发给换位队员、插上队员或善于扣两次球的队员等,使对方 组织不起进攻。利用自然条件发球战术主要适合于室外比赛,指发球者利用 阳光、风向等特点以增加对方接发球的难度。2、接发球进攻战术  接发球进攻战术可简称为“一攻”战术。一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 夺得发球权,要力避失分和使一传到位,取得主动权。“一攻”战术主要有 “中 1-2”和“边 1-2”、“后排插上”、“两次球及其转移”(简称“两 次转移”),三种形式。每一种战术形式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战术变化,而 各种战术变化又可以运用适合于自己的某种战术形式。战术形式是固定的, 但战术变化却是灵活的。“中 1-2”和“边 1-2”  所谓“中 1-2”和“边 1-2”战术,即前排中间一名队员(3 号位)或 者是前排旁边一名队员(2 号位或 4 号位)作二传,由他把球传给前排另两 名队员扣球的一种进攻形式。简单地说,即作为二传手的人的位置是在前排 的中间,或是在前排的一边。在中间的叫“中 1-2”,在旁边的叫“边 1-2”。 “中 1-2”和“边 1-2”的进攻形式是进攻战术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形 式,其特点是分工明确,容易组织,但一般只能保持两点进攻,战术意识容 易被对方识破,战术变化、攻击性和突然性较小。有些队在反攻中为求得战 术的稳定性,常主动或被迫采用此战术。为了增加这种战术的攻击效能,可 灵活运用跑动换位、快球掩护、拉开、集中、围绕、交叉,并配合远网进攻与两次转移等战术变化。“后排插上”  “后排插上”战术形式,即作为二传手的人的位置不是在前排,为了进 攻的需要,在对方发球后即迅速从后排插到前排,把球传给前排的三名队员 的进攻形式。这是现代排球战术的主要形式,为一般强队所普遍采用。这一 战术的优点是保持前排三人进攻,能充分利用球网的全长,有利于突破对方 防线,同时,采用这种形式战术变化多,进攻突然性大。在发、垫相对平衡, 一传到位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其进攻率大大增长。因此,这种战术形式在 “一攻”战术的三种形式中发展得最快。“后排插上”可以灵活运用“近体 快球”、“短平快球”为掩护,结合运用“交叉”、“重叠”、“夹塞”、 “两边拉开”、“时间差”、“位置差”、“空间差”、“双快一跑动”和 “立体进攻”等各种战术变化。“两次球”  “两次球”指第一传稳妥准确地将球传到了网前的适当位置,第二次击 球即可进攻的一种形式。第二次击球前,如果发现对方拦网,可在空中改做  二传,将球转移给其他队员进攻,这种形式叫转移进攻。“两次球”和“转 移”的特点是:能保持前排三人进攻,在三次击球中,有两次进攻机会,并 且具有较大的突然性。两次球可以加快进攻的速度,打乱对方的节奏,使对 方措手不及;运用转移扣球,使进攻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增加了对方的拦网 难度。采用这种战术形式,要求场上六名队员都要具有较好的接发球能力和 进攻能力,特别是对一传要求很高。前排队员还要有很强的观察判断能力和 熟练的跳传技巧,以便在腾空的一刹那,能根据情况很快做出决定,是扣球 还是转移。这种战术较难组成,但一旦组成,扣死率很高。在对方发球攻击 性较小,扣球威力不大时,可以较多地运用这种战术。3、防守反攻战术  防守反攻战术包括防守与反攻两个密切联系的部分。防守是反攻的基 础,反攻是防守的继续与目的。防守反攻对比赛的得分与胜负起着极其重要 的作用。防守反攻的前提是拦网。比赛双方技术水平越高,网上争夺越激烈。防守战术 运用防守战术时要根据对方的进攻特点和怎样有利于自己组织反攻来部署力量。现代防守战术的部署都是与拦网力量的安排相联系的,因此,防守 战术可根据拦网的情况分为单人拦网、双人拦网、三人拦网、无人拦网防守 等几种形式。A、单人拦网  单人拦网的防守战术形式,是在对方技术水平较低,扣球威力不大,变 化不多时所采用的一种防守形式。这种防守形式,后排防守的人数多,便于 组织进攻。在遇到强队时,由于对方进攻变化多,速度快,防守时来不及组 成集体拦网,有时也只得采用人盯人拦网。B、双人拦网  双人拦网的防守战术形式,一般在对方进攻力量强、战术变化较多的情 况下采用。这种两人拦网、四人防守的形式是现代排球比赛中主要的防守战 术。根据它的保护形式又可分为两种。一是“边跟进及其灵活变位”,即当对方进攻时,本方前排两人拦网,另一名不拦网者后撤、同后排三名队员组成半弧形防守阵式,也称马蹄形防 守。如遇对方吊球,由后排同列队员(1 号位或 5 号位)跟进,同时 6 号位 队员要根据情况灵活补位。这种战术形式的优点是有利于防止对方的重扣, 便于组织反攻;弱点是场中间空隙较大,对方吊球时较难保护。二是“心跟进及其灵活进退”。采用这种形式,前排队员在布局上同“边跟进”的形式一样,6 号位队员先站在离网 4 米左右的位置上,如遇到对方 吊球,则向前跟进;如对方向后排进攻,则迅速后退,协同 1 号位和 5 号位 队员进行防守。60 年代“边跟进”形式被广泛采用后,“心跟进”形式就用 得少了。由于“边跟进”防守有中间空隙较大的弱点,随着拦网的加强,“心 跟进”防守形式有被采用的趋向。一个高水平的队,一般都要熟练掌握这两 种形式,根据场上的变化灵活运用。C、三人拦网  三人拦网的防守战术形式多在对方进攻威胁大、进攻点明朗、又不善于 吊球的情况下采用。一般多在 3 号位实施,有时也用于 4 号位。后排三名防 守队员采取 6 号位队员压底,1、5 号位队员稍前或 6 号位队员跟进保护,1、5 号位队员压住后场防守等多种保护形式。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排球赛新闻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