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复句练习习

九年级复句练习题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九年级复句练习题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九年级复句练习题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复句练习
任选一种关联词语造句
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
(1)复句的定义:&&&&&&&&&&&&&&&&&&&&&&&&&&&&&&&&&&&&&&&&&&&&&&&&&&&&&&&&&&&&&&
1、我吃饭了。
2、我喝汤了。
3、我吃饭了,也喝汤了。
(2)判断下列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
1、我们知道,如果没有润滑剂来减少磨擦和磨损,机器就无法转运。(&&&& )
2、我们知道,他们也知道,只是双方没有通通气。(&&&&& )
3、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 )
4、我们要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
二、复句练习
[转折、因果复句]
下面的复句,有的由于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就不通顺了。试改正用得不恰当的关联词语。
1、弟弟不但很瘦,而且精神也很饱满。
2、这件事情因为你没有告诉我,我却知道了。
3、因为马克思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因而他能够建筑起他的学术的高塔。
[假设、条件复句]
改正下列复句中的语病。每句只许改一处,可以分别采用增、删、换的方式;修改后的句子要保持原意。
&1、我们只有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就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2、不管山路十分曲折艰难,他也坚持向上攀登。
3、只要坚持认真预习,才会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4、尽管工作多么忙,时间多么紧,他每天都坚持自学英语。
5、这部长篇小说虽然大致翻阅一下,也要花不少时间。
[并列复句]
&在下面各句的横线上,填进合适的关联词语,构成并列复句。
&1、我们青年人&&&&&&&& 要空谈,&&&&&&&& 要实行。
&2、用这种新颖布料制成的冬装,&&&&&&& 轻柔,&&&&&&&& 暖和。
&3、他对我们的批评十分中肯,态度&&&&&& 十分诚挚。
[递进、选择复句]
(1)看看下列各组单句哪些能组成递进复句,哪些能组成选择复句,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组织起来。
1、李小林诚恳的接受了批评。& &&李小林坚决的改正了错误。
2、他受苦受累。& &&&他不享清福。
3、这个道理我们明白。 &&&这个道理小学生明白。
4、畏惧错误不敢有所作为。& &不怕挫折而奋勇改革前进。
&&&&&&&& (大家想想该怎么办吧!)
(2)下边句子里的关联词语用的不恰当,试修改,并说明理由。
1、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全队的名声,而是关系到祖国的荣誉。
2、走进小镇的敬老院,只见老人们不是在读报下棋,而且在观看电视,都显得那么安详。
3、你或者参加课外书法学习小组呢,或者参加课外摄影兴趣小组?
三、综合练习――指出下列各复句的类型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2、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3、与其说它是城市,还不如说它是渔村更合适。(&&&&&&&& )4、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5、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6、要是有堆火烤,该多好啊!(&&&&&&& )7、凉风,即使是一点点,也给了人们许多希望。(&&&&&&& )8、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9、&如今,你若是从井冈山许多山坳走过,便能看到一条条修长的竹滑道。(&&&&&&&&& )10、只要有水源,单新疆自治区尚有一亿亩荒地可以开垦。(&&&&&&&& )11、如果这一次落选了,也许这个人终生就和音乐分手了。(&&&&&&&& )12、&&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3、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14、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 )15、与其碌碌无为地混这一生,不如壮烈地去死。(&&&&&&& )16、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17、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18、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 罢……(&&&&&&&&& )19、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年青而又有才华的学生却还是第一个。(&&&&&&&&& )&20、湿透了的衣服又重又冷,但是人们一直干到天黑透了才离开工地。(&&&&&&&&& )四、综合练习二
[2008中考]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保持语意不变,可适当增删个别字词..
& 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在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的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
&&&&&&&&&&&&&&&&&&&&&&&&&&&&&&&&&&&&&&&&&&&&&&&&&&&&&&&&&&&&&&&&&&&&&&&&&&&&&&&&&
&&&&&&&&&&&&&&&&&&&&&&&&&&&&&&&&&&&&&&&&&&&&&&&&&&&&&&&&&&&& &&&&&&&&&&&&&&&&&&&&&&&
五、二重复句练习
1、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 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 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2、成功的基础是奋斗,&& 奋斗的收获是成功, 所以,唯有不畏艰难而奋斗的人,才能走上成功的高峰。
3、决不要企图掩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 即使用最大胆的推测和假设去掩饰,& 也是要不得的。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没有相关试题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中考语文复习之复句综合练习题61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中考语文复习之复句综合练习题61
复句综合练习题(第一轮);一、知识点:;1、掌握区分单句与复句的方法;2、掌握一般复句的类型及其常用关联词;3、掌握分析二重复句的方法;二、练习;1、分辨下面两句话哪句是单句,哪句是复句;(1)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2)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3)下列句子属于单句的有(),属于复句的有();A.老师打开书本,开始上
复句综合练习题(第一轮) 一、知识点:1、掌握区分单句与复句的方法2、掌握一般复句的类型及其常用关联词3、掌握分析二重复句的方法二、练习1、 分辨下面两句话哪句是单句,哪句是复句。是单句,用符号法分析句子成分;是复句,指出分句间关系。(1)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 (2)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3)下列句子属于单句的有(
),属于复句的有(
)。A. 老师打开书本, 开始上课。B. 无论谁,都必须遵守纪律. 。C. 然而,他们要求于人的是什么呢?D. 暴风雨冲过的荒草,象用梳子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E. 这是普遍真理,任何地区、任何时代都适用的真理。 2、选出不是复句的一项:(
)A、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艰苦卓绝的开采和经久不息的冶炼,才有可能获得一颗光彩夺目的金珠。B、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C、这声音虽然低,却很耳熟。D、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3、下列各句,( )句是复句。A.他藏在一个他看得到你,你看不到他的地方。B.只有教育,才能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C.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他也没有放松过学习。D.阳光,沙滩,海浪,他人掌4、“这种花在西安,即使在冬天也能见到。”这句是( )A)单句
C)让步复句
D)并列复句。5、对复句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高速度的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和文教事业,既是十分必要的,也十分可能的。②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不同。③阳光映照着雨后的树林,树叶绿得更加鲜艳。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A、①并列
④条件B、①递进
④假设C、①并列
④假设D、①递进
④条件6、对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是递进复句。②、“除非你亲自去解释,他才会相信。”这是条件复句。③、“即使工作再困难些,他也不会退缩的。”这是条件复句。④、“既然主人盛情邀请,我们就不要推辞了。”这是因果复句。7.指出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答案写在括号内。①我们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公仆。(
)②与其说是同情你们,倒不如说也为我们自己的利益。(
)③要加强劳动保护错施,以防发生事故。(
)8.在句子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指出分句间的关系。①宝石(
)混在垃圾堆里,也仍然晶莹夺目。(关系是:
)我把那么深厚的感情灌注在我的歌里,他怎么会听不出来呢?(关系是:
)③除非是到了春天,你( )能看到这遍山的杜鹃花。(关系是:
)9、用下面两个句子组成一个转折复习,使句意强调的是①句:①他性格孤僻,生活也比较散漫。 ②他在学习上有股钻劲,各门功课都学得很扎实。 10、多重复句的层次、关系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②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③就可以固定下来。A、①/②//③
B、①//②/③假设 并列
并列 条件C、①/②//③
D、①//②/③并列 条件
并列 因果11.在下列四个复句中,与其他三个复句的第一层次关系不同的一句是: (
)A、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中,有不少科学家认识了真理,并且坚持真理,结果被愚昧的统治者杀死,他们的学说、著作也被禁止、焚毁。B、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C、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学术分工愈益细密了,不但通晓所有各种科学的人并不存在,就是在自己专门研究的学科内,也还是有大片的空白园地。D、先知先觉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很多知识,而又承认自己知识不够。12、选出对复句分析错误的一项:(
)A、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递进复句)B、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并列复句)C、没开水、没茶叶、不洗茶壶茶杯,//就不能泡茶,/因而这些又是泡茶的前提。因果
假设D、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转折三、判断下列复句的类型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要么我们被困难吓倒,要么我们把困难搬掉。 3、要是到了夏天,那座高出上的积雪就会融化。 4、我们即使再盖一间库房,也装不下这些稻谷。 5、如果把道理说明白,他一定乐意支持你们的。 6、既然他处处为集体着想,就会得到大家的信任。 7、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8、即使工作再困难些,他也不会退缩的。 9、他宁可少睡些,也要把当天的事情做完。 10、他们今天是来开会,还是来参观呢? 11、他们不是来旅游的,而是来视察工作的。 四、修改下列句子 1、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但带来了天文学上的革命,开辟各门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 2、这件事情因为你没有告诉我,我却知道了。 3、你或者参加课外书法学习小组呢,或者参加课外摄影兴趣小组。 4、我们只有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就能从胜利向胜利。 5、不管山路十分曲折艰险他也坚持向上攀登。 6、我们这次参加暑期 野营活动,身体得到锻炼,但是思想上也有提高。 7、除非你亲自去解释,他就会相信。 8、只要坚持认真预习,才会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9、尽管工作多么忙,时间多么紧,他每天 都坚持自学英语。 10、这部长篇小说虽然大致翻一下,也要花不少时间。 11、我们不仅从电影里看见过南京长江大桥,去过这座大桥。 12、弟弟不但很瘦,而且精神也很饱满。 五、反馈矫正。是单句的,用:&____&画出句子主干,是复句的说明分句间的关系。 1、只要有水,单新疆自治区就有一亿亩荒地可以开垦。 2、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掉。 3、他的妻子因为好奇,偷偷地望一眼。 4、片面的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片面的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错误的。 5、虽自知这心情中难免褊狭、执拗,却总以叹息了之。 6、更让我动情的,则是从不少年轻人身上反映出的心灵美。 7、我离开延安的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 8、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 9、人有魂,国有魂,民族有魂。 10、我们家赶忙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决定在举行婚礼之后全家到哲尔赛岛去游玩一次。 11、徐悲鸿以愤激的感情,用两年的时间,创作了巨幅油画《奚我后》。 12、如果不是社会现代主义的新中国,不是遇到这样的好总理,哪会有这种事呢? 13、纵观140年来代表人民用过的邮票,虽然大小不过方寸,但大多是反映出人类的进步。 1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 15、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的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16、那有节奏的歌声是和谐的、优美的。 17、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游公园。 18、我深深的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八百个字。 19、他的魁梧的身形,温和的脸,明净的额,慈祥的目光时时出现在会场上,课堂上,杨家岭山下的大道边。20、祥子喝了瓢凉水就走了出去。 21、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22、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需要有才能。 23、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图画。 24、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25、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拓展练习: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欣赏中外精彩的绘画,可以举出它们很多优点,潇洒自然常常是它们共同的长处。画师选择某种素材入画,可以经过十分严格的选择,______体现于画幅上,______往往十分自然。卓越的画师,______敢于画壮丽雄伟的山川,气象万千的远景,______敢画平常的静物,画嬉戏的小孩,画断脚的螃蟹,画蛀孔的蔬菜??______一经他选中入画,也就涉笔成趣,给人一番自然的美感。A.所以 就 不但 也 只要 B.但是 却 因为 又 所以C.因此 就 不但 不但 而且 D.但是 却 不但 也 而且2.句子中的画线处,应填的一组词语是( )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______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______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诉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______在一簇一簇瘦叶下自己生长出根须,只______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______自去寻找那不易被察觉到的石缝。A.所以 只是 就 为了 就 B.因为 只是 就 为了 便C.因为 只有 便 是 便 D.所以 只有 便 是 就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只有从写境的意义上去写景,才能正确处理景与情的关系。B.无论你听见什么瞧见什么,还远远的站着不许动,免得妨碍我的事情。C.陈奂生往常挑了重担都不乘车,今天等于是空身,自更不用说,因此太阳还高,到城嫌早,他尽量放慢脚步,一路如游春看风光。D.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而且可以成全你。4.写出下列复句的类型:(1)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______复句(2)从此,一到冬天,阿婆烫伤的手背就要生冻疮。______复句(3)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竺可桢《向沙漠进军》) ______复句(4)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翁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王愿坚《七根火柴》) ______复句(5)我的这个发言,与其说是一个老科学工作者的心声,无宁说是对一部巨著的希望。(郭沫若《科学的春天》)______复句(6)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魏巍《我的老师》)
______复句(7)跟着尚二叔打猎,在我是欢乐的节日,帮着提提药葫芦,都感到是很美的差使。(吴伯萧《猎户》) ______复句(8)要让它呆在那儿,会咬死蜜蜂的。(杨朔《荔枝蜜》) ______复句(9)同志们,现在要全力处理这件急事,会议暂停!(《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______复句(10)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 ______复句 复句练习题(第二轮)一、关联词练习1、(
)风吹雨打,我们(
)坚持到校学习。2、(
)成绩再好,你(
)不能自满呀!3、我(
)这么用功,(
)成绩还是不如你4、有人口头上(
)讲得很好,(
)行动却做得很少。5、(
)雨再大,路再滑,我们(
)要按时报到。6、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7、(
)怎么拥挤,他(
)能挤过去。8、四合院的房子与房子之间,(
)相互连接,(
)各自分开,有分有合。9、雷锋(
)死了,(
)他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10、这个橡皮(
)我的,(
)李明的。11、这样的住宅(
)有些拥挤、杂乱,(
)非常适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12、(
)水再上涨,江堤(
)有危险。13、(
)困难再大,我们(
)要坚持上学。14、(
)明天天晴,秋游(
)按期举行。15、道德(
)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16、上海(
)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
)是一个科学文化中心。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中学教育、中考语文复习之复句综合练习题61等内容。 
 语文复句综合复习题(第一轮)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语文复句综合复习题(第一轮)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复句综合复习题(第一轮...  中考语文知识精讲 试题分析和专项练习(第二部分:短语、复句) 一、复习策略指导 初中阶段学习语法是为了帮助我们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来表情达意, 把话说正确, 把语句...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海青镇中心中学中考语文总复习 复句 新人教版_语文_初中教育...()四、综合练习二 [2008 中考]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保持语意不变,可...  九年级语文复句练习题_初三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3eud 教育网 http://...复句练习题 2页 免费 中考语文复习之复句综合... 6页 1下载券 复句练习题 ...  中考复习---语文―中考语文... 11页 免费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中考 复合句 5页 免费 2012年中考英语专题训练九... 4页 免费 中考主从复合句复习与练习 7页 ...  复句练习。现代初中语文对于复句的要求难度降低,因此,...复句综合复习题(第一轮) 一、知识点: 1、掌握...(关系是: 9、用下面两个句子组成一个转折复习,使...  中考语文复习之修改病句与复句( 整理) 中考语文复习...罗嗦重复罗嗦,中考有时单独考查,有时与其他语病综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笔试网络技术试题 68份文档
...  复句练习题 文档 13页 2财富值 多重复句练习题 4页 免费 单句、复句练习题 12页 免费 复合句练习题 4页 免费 九年级语文复句练习题 3页 免费 复句...  主从复合句综合练习题(附答案)_英语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综合练习 40 题 (附参考答案) 1. Don’t talk about such things of ...大学英语六级并列句和复合句的写作练习--人民网教育频道--人民网
大学英语六级并列句和复合句的写作练习
新建网页 1
写作是六级考试所有题型中最容易在短期内提高分数的题型,今天新东方在线的老师带大家一起看看并列句和复合句的句型,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用等立连词或用分号、冒号、逗号等连在一起构成的句子叫并列句。常用的等立连词有and,
or, but, so, for, neither, nor, while, whereas等。
用括号中的连接词连接下面各组句子。
1)It was a cold snowy day.
He had no money left for food.&&&&&&&&&&& (and)
2)Hurry up.
You’ll be late.&&&&&&&&&&&&&&&&&&&&&& (or)
3)It rained heavily last night.
I went to the show anyway.&&&&&&&& (but)
4)I enjoy classical music.
She enjoys classical music, too.&&&&&&&&&& (so)
5)He must be ill.
He is absent today.&&&&&&&&&&&&&&& (for)
Some people waste food.
Others haven’t enough.&& (while)
&&&&&& 7)&
She is fat.
&&&&&&& Her
husband is thin.&&& (whereas)
&&&&&& 8)&
She cannot read.
&&&&&&& She
cannot write, either.&&& (neither)
&&&&&&&&&&&
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从句所构成的句子结构叫做复合句,也叫主从复合句。从句由关联词引导,关联词将从句与主句联系在一起。根据其在复合句中的作用,从句可以分为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
&O名词从句
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在句子中的作用相当于名词通常在句中所起的作用,因此统称为名词从句。
引导名词从句的关联词,主要有三类:
1.主从连词:that(无词义),whether(是否),if(是否)
2.连接代词:who(谁),whom(谁),whose(谁的),what(什么),which(哪一个,哪一些)
3.连接副词:when(什么时候),where(什么地方),why(为什么),how(怎样)
主从连词只起连接作用;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除了起连接作用外,还充当句中某一个成分。
1.将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句子合并,将其中一个改为主语从句。
1)They need more help in English.
That is quite obvious.
2)She is still alive.
That is good news.
3)She will come here.
It doesn’t seem likely.
4)The children came to the zoo.
They like the pandas best.
5)We are badly in need of something.
It is raw material.
2.将下面每组中的词连成句子,使其中包含主语从句。
1)did not, a pity,
he, come earlier, it’s, that
2)smoking, it is,
cause, a well-known fact, lung cancer, can, that
3)encouraged him, it
is, but, help him, true, actually, I, that, didn’t
4)they, keep their
promise, didn’t, seem, it, likely, that, would ever
5)why, for
criticism, hard to understand, had singled out, Mary, it was, Prof. Hardy
3.将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句子合并,将其中一个改为宾语从句。
1)What kind of show are they putting on?
Can you tell me?
2)Is the letter overweight?
I’m wondering.
3)How can we improve our study habits?
I am thinking of that.
4)Is Henry the right person for the job?
We are still uncertain as to that.
5)Peter has a slight headache sometimes.
He has always been in good health except that.
6)He had forgotten to take his notebook with him.
He suddenly remembered that.
将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句子合并,将其中一个改为宾语从句,并且用it作形式宾语。
1)I was far more intelligent than he was.
I always took that for granted.
2)You were unable to attend our meeting.
&&&&&& We all thought that was a pity.
3)You should mind your manners.
&&&&&& We consider that is important.
4)He was too ill to go on working.
&&&&&& He didn't want that to be known.
5)Every one of you should finish your homework on time.
&&&&&& I regard that as important.
6)His father would come to his help if he got into trouble.
&&&&&& He took that for granted.
7)He might change his mind at the last minute.
&&&&&& We thought that was highly probable.
8)The train will be delayed by the dense fog.
&&&&&& I think that is likely.
9)You should stop smoking.
&&&&&& The doctor thinks that is advisable.
“what” 从句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Could you show me ______ (you, write)?
2)This is ________(we, should always, keep in mind).
3)(they, see) _______ in China made a deep impression on them.
4)We must not put off till tomorrow ______ (we, can, do , today).
将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句子合并,将其中一个改为同位语从句。
1)He is growing old.
Nothing can hide the fact.
2)He works hard.
The fact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that he is a competent
3)I have a complacent feeling.
I feel that I’m highly intelligent.
4)He explained that he didn’t see the notice.
The explanation is unsatisfactory.
5)He holds that there is no advantage in introducing the new method.
Most of us don’t agree with his view.
6)He won the first gold medal at the 23rd Olympic Games.
The news soon sprea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7)He has suggested that intelligence is a relative matter.
His suggestion is not universally accepted.
8)I moved that the vote be postponed.
He seconded my motion.
9)He feared that he might not be able to finish the work.
The fear disturbed him greatly.
10)We expressed a hope.
That hope was that Mr. and Mrs. Morrison would come
and visit China again.
11)I’ve come from Mr. Lin with a message.
It says that he won’t be able to see you this
afternoon.
12)Suzy is the right person for the job.
There can be no doubt about it.
&O定语从句
在复合句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从句是定语从句。被定语从句修饰的词叫先行词。定语从句必须放在先行词的后面。定语从句一般由关系代词that,
which, who, whom, whose和关系副词when,
where, why引出。
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有两个作用:1、把主句和从句连接起来;2、在从句中作一个成分。which,
that, who在从句中作主语或宾语;whom作宾语;whose作定语。when,
where, why在从句中作状语。
关系代词that, which, who,
whom如果在从句中作宾语,也可以省略。
另外,如果which或whom在定语从句中原为介词的宾语,则这个介词可以提到从句前,构成介词+which或whom引出的定语从句。
定语从句根据与先行词的密切程度可分为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限制性定语从句与先行词关系密切,从句是整个句子不可缺少的部分,去掉之后句子的意思就不完整,不明确,从句与主句之间不用逗号隔开。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与先行词的关系比较松散,从句只是对先行词的附加说明,去掉之后句子的意思仍然很清楚,从句与主句之间常用逗号隔开。
将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句子合并,将其中一个改为定语从句。
1)I went to visit the American author.
He wrote a number of books about China.
2)My aunt prepared the soup.
I ate the soup.
3)I have an arrangement with my bank.
By the arrangement they let me use their money and repay them
next month.
4)He sent her a letter.
In the letter he said that he was sorry for what he had done
5)Mr. Brown just came from Britain yesterday.
He will teach us accounting this term.
6)She is going to spend the winter holidays in Hainan.
She has some relatives there.
7)The United States is known for its supermarkets.
In these supermarkets, huge quantities of all kinds of food
and household articles are sold.
8)The story happened in late 19th century.
At that time, China is suffering from the invasion of western
&O状语从句
状语从句按其意义可以分为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结果、条件、方式、让步等类别。其引导词分别如下:
时间状语从句:when, after,
before, as, while, whenever, since, once, until, as soon as
地点状语从句:where, wherever
原因状语从句:because, as,
since, now that
目的状语从句:so that, in order
that, lest
结果状语从句:so that, so…that,
such…that
条件状语从句:if, unless,
suppose (supposing), provided (that), providing (that), on condition (that), in
case, as (so) long as
方式状语从句:as, as if
让步状语从句:though, although,
even if (though), however, whatever, no matter how (what, where, when),
whether…or
将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句子合并,将其中一个改为状语从句。
(as long as,&&on condition that,&&lest,&&so…that,&
such…that,&& in case,&& as if,&& now that,&&whether…or,&&however, )
1)You’ve bought a new car.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ith the old one?
2)We’d better take the telescope with us.
Perhaps it is needed.
3)We must hurry off.
Otherwise, we might miss the bus.
4)The problem was very complicated.
It took us nearly two weeks to solve it.
5)The aircraft was flying at a very high altitude.
We could hardly see it.
6)I’ll lend you my computer.
The condition is that you keep it in good shape.
7)You can go out.
But you should promise to be back before 11 at night.
8)I remember the whole thing.
It seems that it happened yesterday.
9)He tried very hard.
But he could not do the job satisfactorily.
10)It may take an hour or even a whole day.
But I shall find out the answer.
来源:新东方在线
(责任编辑:郝孟佳)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
发短信上手机人民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重复句练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