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体育发展纵向纬度经历人生分为哪几个阶段段?

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闻红英发布日期:访问次数:
项目类别:&&&&&&&& 编号:&&&&&&
太仓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报、评审书
&&&&&&&&&&&&
&&&&&&&&&&&&& 课题类别:应用研究、教学论、基础教育
&&&&&&&&&&&&& 课题名称: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闻红英
&&&&&&&&&&&&& 负责人所在单位:太仓市浮桥镇浏家港中学
&&&&&&&&&&&&& 申请日期:2007年3月30日
太仓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 &&&&&2007年3月10日
研究报告和经验论文
1971年6月12日
2提高心理素质的评价,帮
&& &&&&&&&&&&&&&&&&&&&&&&&&&&&&&&&&&&&&&&
&&&&&&&&&&&&&&&&&&&&&&&&&&&&&&&&&&&&&&&&&&&&&&&&&&&&&&&&&& &&& &&&
&&&&&&&&&&&&&&&&&&&&&&&&&&&& &&&&&&&&&&&&
&&&&&&&&&&&&&&&&&&&& &&&&&&&&&&&&&&&&&&&&&&&&&&&&&&&&&&&&&&&&& &&&
浅议体育教学中如何改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太仓市浮桥镇浏家港中学&&&&&&&& 闻红英
在体育教学中改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新课程改革的的重要举措。本文重点论述了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把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运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 意志品质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导致素质教育不能很好落实的瓶颈。对这一问题讨论的焦点是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地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不仅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发挥主导作用,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改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呢?笔者通过多年的体育教学认为体育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革传统体育教学观念,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演,教师也习惯于发号施令,力图将全体学生都统一到自己设定的范围中去,其结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消失殆尽,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新课标》要求改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教育氛围。这种新型教育氛围是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基础。体育教学多在户外进行,相对其它学科环境宽广,特点是以学生的身体练习为主,既有师生互动,又有生生互动;既有统一的班级活动,又有分散的小组活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着频繁的接触和交往。要改善以往的不良师生关系,首先应确立师生人格上平等,实现师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其次,师生的情感、思想、意志和各项行为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第三,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改善师生关系后,师生交流多了,情绪情感相互感染,造成了心理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鸣,心理上的互动,课堂上气氛活跃,教育气氛高涨,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学练效果会更佳,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创造,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增强心理素质。
二、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采用合适的方式,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
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的身体发展为物质基础,体育课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体育活动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讨论法可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身心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结论,会让他们对问题的印象更深刻,对问题的见解更到位。游戏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方法,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一定的游戏性质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中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发展,而且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体育教学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如田径教学是各项体育活动的基础,可以促进学生的新陈代谢,提高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吃苦耐劳、开拓竞争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球类教学中,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心理素质;体育理论教学中,根据教材根据实际,特别是我国健儿在雅典奥运赛场上不畏强手、奋勇拼搏,为国争光,取得历届奥运会最佳成绩,使学生精神振奋,启迪学生热爱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三、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做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只有实现师生的互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发挥,才能实现教学的平衡。由于教材内容的多样性,教学环境的干扰性,教材的难易性等诸多因素以及师生的关系无不影响着教学。以前的体育教学往往只注重增大学生的运动量、练习的密度和强度,表面上看是讲究了效率,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教学的生硬,学生感觉上体育课乏味。这样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教学效率的低下。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握最基本的环节,一些小的环节教师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进行尝试、练习;在准备活动中,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己去准备、去领会;在游戏和比赛中让学生担任评委和裁判任务;在讲授课时让学生讲述示范动作要领、尝试练习。教师在总结时肯定学生的富有新意的创意、动作,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言语,如“你真行”、“动作挺标准”等,这样学生就会乐于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做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四、指导学生使用合适的学习方式,改善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代教育的目的不是给学生“金山”,而是教给学生“点金术”。这里的“点金术”就是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体育教学必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由于体育教学受到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有效的动作,需要在课外和校外课余时间进行更多的练习,才能掌握和巩固体育课堂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习的方法有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创造性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延伸性学习法、评价式学习法等。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要完全出于学生内发性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教学跳跃式练习时,教师情景导入,组织学生在郊外“郊游”,老师带领学生做螺旋形跑,在音乐的伴随下师生共同做绳操。教学步骤:1、让学生在“池塘” 中(操场上)画“树叶”。2、利用摆好的树叶进行跳跃式练习,跳跃的方法是:A跳一片“树叶”;B跳多片“树叶”。教师要求学生跳跃时要轻轻落下。3、“捡树叶”。要求学生沿着“池塘”在音乐伴奏下跑步,等音乐一停,学生进入“池塘”捡树叶,尽快地让“池塘”变得清洁。这项活动中,通过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作出蛙跳的动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行为。五、 在体育课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
1、学生自尊、自信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做到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这样学生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喜欢自己,才有信心让同伴接纳自己,让同学在体育运动中相互悦纳、认同和鼓励。其次,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希望,使学生相信“我能行”。在课堂上教师多使用些对学生带有期望性的言语,如“你可以”、“胜利一定会属于你”等。再次,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台阶,使学生登上成功的舞台。教室可通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手段,给学生提供获取成功的台阶,让他们通过一步步的成功,逐步登上成功的舞台。
2、调控学生的课上情绪,培养情绪智力
要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教师应在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引起学生关注的同时,使他们乐于接近教师、乐于参与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第二、激发学生的感情。“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教师应小心的捕捉、琢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变化,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客观的评价和善意的评价、引导。通过教师的评价和引导,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同学的爱的同时,也把这种爱以同样的形式传给身边的老师、同学、朋友。
3、通过教学使学生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助人为乐的思想、团结合作的精神,都是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从一些点滴的小事锻炼学生,用榜样激励学生,用他们的行动证实自己,来提高学生自我的品质。
六、结束语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处在动态之中,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师生心理是复杂的、多变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应明察秋毫,审时度势,利用教学艺术,因人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促进他们运动能力的提高,调节他们的情绪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合作、竞争的精神,完善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摭谈
太仓市浮桥镇浏家港中学&&&&&& 闻红英
摘要: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配合,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平时的体育课教学中应对学生各种心理进行分析和引导,减轻并消除学生的运动心理障碍,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不仅学会健身,而且逐步提高健康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心理素质 恐惧心理 不良个性 集体主义 爱国主义意志品质
近年来,我对本校初中各年级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和统计,发现《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必学的内容,学生不能达标的情况如下:有12%的女生还不能跨越式跳高,8%的男生、15%的女生不敢分腿腾越,15%的女生和10%的男生不能耐久跑。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在练习中存在心理障碍:或存在着运动恐惧心理,或有不良个性心理,或缺乏意志品质等。初中时期的学生心理正处于形成之中,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在平时的体育课教学中应对学生各种心理进行分析和引导,减轻并消除学生的运动心理障碍,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不仅学会健身,而且逐步提高健康的心理素质。
通过平常的体育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以下几种方法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
一、消除学生运动中的恐惧心理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觉得危险性大,产生畏难情绪、恐惧心理。究其原因是:有的意志品质较差、有的因以前失败产生了畏惧感、有的对某些运动技术科学操作的无知等。学生的恐惧心理给正常的体育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我有针对性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在体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我进行了多方尝试:
1、强化身体素质训练,安排课课练,对落后生加以区别对待,增强他们的信心。同时,在课外活动的时候,我对他们加以辅导,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促使学生提高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
2、练习时先降低要求,循序渐进,认真做好保护、帮助工作,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在同学面前抬起头来,勇敢地进行体育锻炼。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思想。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提高训练难度,即景激情鼓励学生,常用“你行”、“你能跳过去”、“我保证你不会摔跤”等话语让学生产生信心和勇气。
4、尽量优化教学环境,如上课前通过画出清晰的跑道,明确学生活动的场地,使学生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之中,并利用集体从众功能,让学生产生“别人不能,我能,别人能、我更能”的功能效应的竞争心理,从而使学生油然产生战胜困难的心理欲望,随机进行效果转移,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把曾经在练习中尝到过的苦头转化为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
5、用娱乐性的游戏和一些教学竞赛办法渗透到学生练习中,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的恐惧心理就在练一练,争一争中无形的消除了。
二、克服学生不良个性心理
在体育课教学中,常常有少数学生因不良个性心理因素作怪,致使对有些学习项目不喜欢、不想学,尤其惧怕练习难度高的运动项目。通过分析产生这种不良个性心理原因是:有的是出于对体育科学知识的了解掌握不多,对体育与健康学习的理解简单、肤浅,出现的懒动个性;有的学生由于自身体力、自身耐力的差异对某些练习项目的高难度动作、长距离跑缺乏信心、耐力而产生的自卑个性;有的学生是什么项目都想做,而又什么动作都做不好,一遇失败就不再想练的随意个性;有的学生对喜欢的项目就全身心投入甚至放弃其它练习项目而产生的偏爱个性。以上这些不良个性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我采用如下方法对其进行了引导,并促进了其转化:
1、在课堂上注重科学知识和理论的教学,学习一些与他们体育锻炼相适应的运动生理学、运动力学,使体育锻炼与常识原理结合,达到克服和避免因对运动常识的无知而产生的懒动心。特别是初二、初三的学生,他们已经开始学习物理知识了,所以在讲动作要领的时候,力求与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相结合,那么学生既知道了动作要领,又知道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动作,练习起来有的放矢。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体育课教学中,我所安排的教学内容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对有的学生适当降低难度与要求,并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性的办法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其练习兴趣,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和自卑个性;
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对于少数个性随意、意有偏爱的同学,我主动与他们交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进行心理分析,对其积极的一面给予充分的肯定,指出不正确的地方,加以引导,让学生树立信心,认真练习,持之以恒,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比赛,使学生学有信心,赶有目标,喜欢的项目更加得到深化,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对其它项目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这样,使学生能得到体育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升华。
三、渗透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意志品质教育
&& &在平常的教学中,不论是理论课, 还是实践课,我都要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意志品质的培养。
&& 只有有了“爱”的真情,才能使学生产生相应的运动心理,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历史故事,譬如讲“鸦片战争”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历史,懂得鸦片的毒害使国人身沉毒海,备受凌辱、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积极锻炼身体,保卫祖国的尊严的爱国热情;组织学生收看各种体育比赛的实况,边看边鼓励学生学习我国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坚强意志品质。借观看足球世界杯、排球锦标赛、乒乓球比赛等赛况,让学生感觉到女排夺冠、国足入世、国球揽冠,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我国运动健儿勇于拼搏的写照,又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体现。在此我结合上课时遇到的实际情况,例如:集体游戏、需要互相帮助的体育项目,我们同学之间就应该互帮互助,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真正理解体育锻炼的内在含义。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过程中,我常讲一些高水平运动员刻苦训练,勇于拼搏的事例,把别人训练时怎样吃苦耐劳、流血流汗的事迹讲给学生听,让其产生“多锻炼、乐吃苦”的思想,同时尽量收集一些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的真实图片让学生看,使学生更直观感受到:任何成绩的取得都是坚强意志的体现。同时以申奥成功为契机,我给学生介绍奥运会的历史和它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教育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在2008年的奥运会期间,应该如何在外国人面前很好地体现我们中国人的各方面素质。
崇高的理想冲神圣的使命,爱国的挚情,使我的体育教学充满生机,同学们把上好体育课,自觉锻炼身体与全面发展联系起来,培养了献身祖国的爱国热情;把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拼搏结合起来,培养了坚强的意志;把个人奋斗与祖国荣誉结合起来,培养了更为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结束语
在体育课的教学实际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分析、处理好学生的运动恐慌心理,帮助学生克服各种不良个性心理,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意志品质。并引导他们热爱体育锻炼,学会自主锻炼身体,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心理学》
《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青年心理咨询大全》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浏家港中学
&&&&&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浏家港茜中路1号
&&&&&& 邮政编码:215433&&&& 电话号码:0-19
、问题的提出
在新课标中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都要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重视和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在人类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悠久的历史;进入现代教育阶段,它更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内外种种课程实践和改革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是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
那么,在当前影响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怎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呢?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我们的体育课,通常采用两种教学形式:“填鸭式”与“咀嚼式”。要么是教师我行我素,以我为中心,我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要么是教师将知识和技能吃透,再来将结果传授给学生,唯恐不细,怕学生消化不了。这两种常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作需要接收教育的被动者,学生被动应付,失去主体意识。教师主要是依靠重复、强化和外在诱惑甚至肉体的威胁来维持学习活动,产生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活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它不仅使学习质量和效益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了学生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真正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呢?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心理学家罗斯认为: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孩子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压抑,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孩子的创造性便被扼杀。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是至关重要的。新课标下的课堂要改:“一言堂”为“群言堂”,“以师为导,以生为本”的思想,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要打破直接给结论,学生进行单纯的听一看一记一练的方式,要形成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用耳听,用眼看,用口说,用脑想,身体力行,亲身体验从而发现总结出教学重,难点内容。要提倡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已有的知识结构,质疑发问,探究性的学习,对难点开展讨论与争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尽管“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但重心在“学”。“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被动接受,二是主动获取,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所获取的知识只能表面的浅层次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所以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多练,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对学生异议要予以鼓励,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主观努力获得成功时,才会感到无限乐趣。如在加速跑练习中,如果每节课都采用直线跑,纠正动作跑等几种常见的办法,学生就会兴趣寡淡。如果组织他们进行组与组、队与队之间的“迎面接力赛跑”、“团结接力赛跑”,课堂就会出现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活泼气氛。再如中长跑教学,采用变换队形跑,不同形式的接力跑、追逐跑、赶超跑、分组对抗赛等,也能使学生兴趣增强,情绪高涨。学生在这种有趣、活泼的情境式活动中,个个争先恐后、积极参与,在欢快的游戏中锻炼了身体,活跃了身心,真正实现了自主参与运动的愿望。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可见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氛围,学生时时处于被动、压抑状态,谈什么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我们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经常参加他们的游戏活动,做学生的“大朋友”,例如我在教授初一年级的足球教学中时同他们一起做“老鹰捉小鸡”、“飞飞机”……游戏时我时而是老鹰,时而是鸡妈妈,时而又是一架大飞机……这时我不再是一名教师,而是孩子们的大朋友,我们一起欢笑,一起玩耍。
其次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树立团结、协作意识。例如:我校初二(2)班学生葛某属随班就读,他协调能力相当差,以前,做任何动作都掌握不了,经常惹得全班哄堂大笑,大家越笑,他动作越笨拙,最后不管做什么他都孤零零地站在一边。我接该班的体育课后,在教学中我时常对他进行个别辅导,做游戏时鼓励其他同学帮助他先学会游戏动作,再逐一进行练习,等他把动作掌握熟练后,最后再进行游戏。使他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信心大增,不再自卑自弃,协调性也有很大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来自同伴的关爱和友情。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融洽、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四、转变教师传统角色,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因此,现代教学中我们要转变传统角色,改主讲为主导,变传统的组织者、指挥者为引路人。教师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例如:我在教学“后滚翻”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尝试后滚翻。学生争先恐后,有的在原地打转,有的偏离“航道”,但也有的虽然没按照动作要领却也滚动自如。接下来让学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说说成功和不成功的原因,再让学生根据交流、探讨出的方法去实践,教师适时、适当地加以辅导,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动作。又如,在跳远教学中,可先向学生设疑提问:“原地起跳跳得远,还是助跑跳跳得远”学生经过练习和体验,便知道助跑起跳比原地起跳跳得远,教师接着问:“你觉得助跑的快慢与跳的远度有关吗?”学生经过比较就能得出跑得越快,跳得越远的结论,最后,教师概括补充答疑让学生获得跳远的助跑方法和要领,通过设疑答疑法,可以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新体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评价的实施,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力求使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和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新的教学必须释放学生,还其以自由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去讨论,去探究,去实践,去预见未知,去发挥想象,去创造新的答案,新的方法,新的动作,新的形式,新的组合。如:一堂武术课,教师可以只教会学生基本手型与步型,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创编一套简单的组合拳术,学生可根据个体差异自由结伴,通过讨论、探究、实践完成任务,再与各组进行交流、展示,最后进行评价。
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应强调层次性,让强者更强,能吃得饱,让能力弱者,也能通过从低层次的练习逐渐向高层次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扶持学生的独立见解,促使学生对问题高度敏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勇于设想,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立个性,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展现自我在实践中的创新和成果。例如:我在教前滚翻教学中设计了由易到难的四组练习:1组:有斜坡的前滚翻,(要求头后部着垫,团身起立),2组:正常的前滚翻,(要求同第1组),3组:有宽度限制的前滚翻,(在2组要求的基础上滚直线),4组:有远度限制的前滚翻(要求在3组基础上,不分腿,且有一定的远度支撑,完整滚翻)。当学生们学得很好的时候,我提问:“前滚翻大家都翻得不错了,下面我们能不能把它稍稍变化发展成新的动作呢?”“你发明了几种新动作?能为大家表演吗?”这两个问题适应了学生学习和创造新的动作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好胜心,并给学生设立了创新的空间,学生表演了前滚翻不用手,前滚翻头不着地,连续前滚翻等自发动作,教师随机点评,指出有的动作太危险,这种发明不太好;有的动作与体育专家发明的一样,这种发明值得提倡。通过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开展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形式,力争灵活多样
有一次我带领学生去春游时,无意中发现学生在外面竟欢呼雀跃,兴奋无比。他们相互追逐、嬉戏,有的在草地上打滚,有的在草地上做侧手翻,有的做头手倒立,有的用小石片打水漂,学生童趣尽露无疑。对呀,何不利用校园现有开发课程资源环境,拓宽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手段呢?于是我每周总要带领学生上一节特别的体育课,有时利用草坪做前滚翻,有时利用特有地形进行冲坡比赛,有时利用可乐瓶进行投掷练习,有时组织学生在操场上拣垃圾,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将体育教学与美术、常识等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使体育教学打开封闭的大门,突破狭小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进行体育锻炼,陶冶情操,学会自我锻炼方法,使其具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优化课堂教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并不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重学轻教,进行“放羊式”或“纯开放式”体育教学。而是教学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得以主动、全面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优化课堂教学,既要打破传统教学中不利于使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又要继承传统教学中优良的教学形式并大胆改革探索创新,一层不变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由原来的被动思维变为主动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创造潜能。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猜想、想象,让学生带着想法、疑问去尝试验证,而教师则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尝试、体验、讨论、验证、从中体验成功的感受,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享受了体育带来的乐趣。
七、结论。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对此做出积极的反应,投身到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去,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好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的共同参与性。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把课堂教学创造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攻玉可借他山之石”,“在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这样才能真正实施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社会化、个性化的发展。
&&& 《中国学校体育》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 2002.2
《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中小学教育管理》第62期&& 1998
《教育科学研究》& 1998
&&&&&&&&&&&&&&&& 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 太仓市浏家港中学&&&&&&& 闻红英
& 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这一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交融着师生的互动,合作,创新与进步。而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新型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享受的快乐,体验到学习中的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同时也能得到与同伴的激励,鞭策、感化、鼓舞、召唤、指导。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在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通过教育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做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有潜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我们要克服过去那种把成人对的认识方式强加给小学生的做法,去研究学生,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做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只是教学中地位的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可见,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用运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每位工作者,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行动上去研究学生。不研究,不探索,不利教学方法的改进,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实际不符的教学方法肯定在教学中是失败的教学方法。新指出,要注意发挥教学中的指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要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和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打破以往每节课都是先“教”而后“练”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他们去感受,体验,总结的基础上再去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比如我在教四年级垒球掷远时,先让学生带着“怎样才能掷远?”的问题去试掷纸飞机,在试飞的过程中,他们总结出了“用力、快速、不高不低、动作合理”才能把纸飞机飞的更远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去教正确的方法,讲解投掷的有关原理,对于小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更乐于接受,更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们要教学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快乐元素,选择快乐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不要把课上成训练课,而应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在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上下工夫。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最佳状态。我们要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他们的学习成果及时地反馈给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点拨和鼓励,甚至善意的批评都将激励他们,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享受到和谐氛围下学习的乐趣。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育观念改变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
&&& &三,要关爱学生,以情动人。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学是教学生学的双向,也是师生之间通过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去体验、去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比如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经常和学生谈心,体贴和关爱学生。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学中直观情感的优势,比如合理运用形体语言,形体语言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有着“润物无声”的效果,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的运用可以使师生在无声的中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它是建立和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而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教学中我尤为推崇大拇指赞扬法和击掌鼓励法。面部表情表达着的情感和意图,小学生最会跟眼色行事,只有情绪饱满,和蔼可亲,才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的感觉,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愉快的心情,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表现出爱的真情,就会克服过去学生怕老师是因为老师“凶”的现象,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只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相互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一定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建立起一种长久而和谐的情感,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之下,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快地接受的教,才能够激起学生自觉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从而达到使他们热爱、追求目标,全面健身发展的目的。
四,要建立一种合理、公平、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机制。
&&& &教学在新的指导下,朝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机制的滞后和操作性问题,使的对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大部分学生因为对机制的不满而对产生误解,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新要求在教学中要对考核应坚持多元标准,通过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中不能把看成是简单的分等排序,而应该在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 的健康发展为目标,把的重点放在纵向上,强调个体学生的进步与现在作比较,我认为有时为了呵护童心,建立自信,降低标准,冲破限制有何不可?同时还可把同学与同学的相互 纳入到中,虽然学生的相互不够准确,但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也表现了他们的水平和他们之间的情感等诸多因素,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一种必要手段。多元、合理、公平、公开的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变对学生的“优劣”的标准,对培养学生健康而向上的人格,体验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水平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古人曾有“亲其师,信其道”的名言,它深刻而精辟地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这样认为, “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摘要本文以江南农村初中学校初二两个自然班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结合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和数据统计法,持续12周,每周三节课,进行了实验前后的心理测量,比较了研究对象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的变化状况。结果显示:体育课中的合作学习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学习焦虑维度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除了直接影响外,还可能与同伴关系中的交友和待人维度改善的间接效应有关。
关键词:体育课&&& 合作学习&&&& 初中学生&&& 教学实验&&&& 心理健康
1、问题的提出
江南农村初中学校中,大部分学校的学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学生来自本地农村,独生子女较多。较多家长片面地重视知识教育,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他们认为孩子到学校就是学习文化知识,所以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以后慢慢学没有什么大碍。况且好多家长根本不懂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另一部分来自外地,近几年外地民工子女人数越来越多,他们的家庭结构复杂。父母忙于生计,从不过问孩子。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教师的事情,父母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不少学生身上出现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自私、偏执、自负、多疑、焦虑、冷漠、狭隘与狂妄、同伴关系冷漠等等。加之我国目前正处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时期,由于受升学教育的影响,中小学教育过多的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这种教育是把一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其他人失败的基础之上的。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学生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了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这种状况与我们所处的需要合作的信息时代甚不合拍。虽然国家教育部要求在全国中小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农村中学的师资力量不足。在目前的条件下,学校不可能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老师。那么在学科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培养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如果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坚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与终生发展必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研究将结合体育教学进行合作学习的实验干预,探讨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体育教学方法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我们将辩证地吸收前人已有的合作学习研究成果,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优势进行分析。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试验研究,以期解决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情感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束缚,进一步探究这种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态度,群体凝聚力,合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体育教学模式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积累素材,也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2、体育课中合作学习的教学实验
&2.1研究对象
以太仓市浮桥镇浏家港中学初二年级的两个平行班级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有40名学生,平均年龄为13.6周岁,对照班有38名学生,平均年龄为13.4周岁。
2.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教学实验法和数据统计等方法
2.3测量工具
《同学关系测验问卷》
取自宋岩志编著的《心理健康测量》。该量表由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程度、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与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4个维度构成,每个维度包括7个项目。该量表的一致性系数α=0.842。
《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量表》
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等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全量表由8个分量表构成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把这8个内容量表的结果综合起来,就可以知道一个学生的一般焦虑的程度而各内容量表的结果可诊断出个人的焦虑中,哪个方面问题较大,测验成绩越高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此量表的折半信度在0.84—0.88之间,重测信度在0.67—0.86之间。结构效度:各分量与全量表分相关在0.51一0.79之间,各分量表间相关均低于0.4。该量表还有10个条目作为效度监控,考察被试作答时的社会称许性反应。编制者建议,效度分量表得分在7分以上者,可考虑将该份答卷作废。本研究进行了数据过滤,没有填答者得分高于7分。本研究计算了该量表一致性系数α=0.865。
2.4 实验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案
收 集、整 理 文 献 资 料
提 出 研 究 假 设
&&&&&&&&&& &&&&&&选择实验对象和心理测量工具
心理测验(首次)
运动干预(12周)
对照班(38)&&&&&&&&&&&&&&&&&& &&&&&&&实验班(40)
心理测量(末期)
处 理 实 验 数 据
报 告 研 究 结 果
本实验自变量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同伴关系、心理健康为因变量。考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农村初中学生同伴关系、心理健康的影响。实验前用《同学关系测验问卷》、《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量表》进行心理测试结果的同质性检验后,按照对照班、实验班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实验结束后,使用实验前的心理量表进行最后测量;最后对回收的相关心理量表的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对这两个班级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完全相同。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班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实施时间12周,每周3节课,每节课持续时间为45分钟,其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合作学习的时间平均为25分钟。
2.5 合作学习教学实施
实验班实施合作学习,对照班实施常规教学。两班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时数、场地保持一致。并皆由同一教师任教。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多种,本实验主要根据明尼苏达大学约翰逊兄弟等人研究开发的“共学式”设计。实验班实施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如下:
小组组建活动:根据学生前测成绩首先将所有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分配到各个小组中,组建8 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5 人小组,并对小组内部成员进行角色分工,教授社交技能,制定各小组相应的活动规则等。
小组设计:教师将预先制定出教学单元和课的目标及要求于课前1周以提纲的形式交给学生。各小组根据老师的要求并结合本小组的实际情况展开讨论,设计出本单元及每次课小组的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并设计好本组的活动计划。
集体呈现:教师向全班进行授课,其形式与班级授课一样,但要求时间短、容量大。
组内合作学习: 这一过程是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评价、相互提高的过程,合作学习的精髓正在于此。练习中每个成员都必须发挥各自的优势,扮演好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达成个人及小组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进行指导和调控。
小组成果展示:这是对小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验证。展示的形式有小组集体展示、随机抽样展示、小组成员展示等,展示的方法有测验、竞赛、展览、表演等。具体采用哪种形式进行展示,要根据练习内容而定,而对小组练习成果的判定则由教师和学生做裁判,最后进行综合判定。优胜者给予奖励,失败者给予鼓励。
评价与反馈:评价主要采用个体评价与群体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个体评价主要通过设立基础分计算提高分进行。评价包括技术动作和成员间合作交流情况的评价。同时,教师将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从而作出积极的反馈与评价,并就存在的问题适时地进行补救。另外,增设小组记录卡片,每组每次课一张卡片,总结者根据每次课结束前的小组小结,记录本小组及各成员的学习、合作交流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等情况,并将问题列举在卡片上,交给教师,教师通过对照来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小组学习过程及合作能力水平,并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
2.6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13.0软件包统计处理。设定P<0.05为显著性差异。
2.7结果与分析
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分析
2.7.1 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表1 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对照组 (n=38)
实验组 (n=40)
6.74±2.88
7.95±3.19
3.63±1.51
4.15±1.64
2.03±1.55
2.30±1.59
4.24±2.57
4.55±2.21
4.34±2.21
4.55±2.68
3.42±2.68
4.05±2.65
2.84±2.02
3.33±2.71
2.50±2.26
2.83±2.07
表1结果显示,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体现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各纬度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可以认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别。
2.7.2实验前后对照组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表2实验前后对照组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实验前 (n=38)
实验后(n=38)
6.74±2.88
6.21±3.47
3.63±1.51
3.55±2.18
2.03±1.55
2.50±1.33
4.24±2.57
4.11±2.45
4.34±2.21
3.55±2.47
3.42±2.68
4.34±3.14
2.84±2.02
3.26±2.06
2.50±2.26
2.34±1.68
表5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前后体现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各纬度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可以认为,实验前后对照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方面没有发生显著性的变化。
2.7.3实验前后实验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表3 实验前后实验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实验组1 (n=40)
实验组2 (n=40)
7.95±3.19
6.73±1.59
4.15±1.64
4.68±1.86
2.30±1.59
2.60±1.46
4.55±2.21
4.33±2.21
4.55±2.68
4.83±2.18
4.05±2.65
3.40±2.01
3.33±2.71
2.43±2.12
2.83±2.07
2.23±1.46
表3结果显示,经过12周的合作学习教学的干预,实验组实验前后心理健康水平的学习焦虑维度(t=2.18, p=0.03)出现显著性的下降,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干预使得实验班学生的学习焦虑水平显著降低,而心理健康中的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各纬度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2周的合作学习教学的干预,实验组在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中的学习焦虑维度(t=2.18, p=0.03)出现显著性的下降,干预使得实验班学生的学习焦虑水平显著降低,而心理健康水平的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各纬度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合作学习教学之所以能降低学生的焦虑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可能由于以下原因:
第一,与异质小组成员之间所形成的互补机制有关。本实验中的小组成员是异质的。这样的小组有利于同组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优势互补,能使小组成员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在小组活动中,组内成员在各个方面的差异随着学习过程中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地发生碰撞与相融,从而产生更多的合作性思维,更多的信息输入和输出,使他们在不断地交往互动中,学会树立信心,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怎样完成任务、取得成就,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自我,最终促进组内每个成员在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提高。同时,相对于同质分组容易养成学生盲目自信或过度自卑的心理而言,异质分组的最大好处就在于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既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小组学习成效。而这些都将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第二,与角色扮演有关。角色扮演可以使学生逐渐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有利于青少年摆脱自我中心,全面认识和理解他人。而当前青少年学生的一个很大特点与不足就是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容易产生对他人认识与理解上的偏差,使个体产生心理困扰。在学校心理辅导领域,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消解个体的心理困扰,促进其心理正常发展的。因此,本实验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改善的一个原因可能是通过在小组共同的活动中每个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一定的任务,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产生的。
第三,与小组群体评价有关。小组群体评价缓解了以往仅对个体评价的心理紧张程度,能满足学生心理安全的需要。小组共同的目标,使小组各个成员在小组活动时能拥有一个宽松而易于接收的集体氛围,可以使个人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最小化,从而使得成员之间更容易相互接近、交流、合作。这样即使在小组里出错,也不会受到他人的嘲笑,只会得到更多的矫正机会,消除了一些学生在练习时怕在众人面前产生“难堪”和“怯场”的尴尬局面等心理顾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学习带来的焦虑。而且,随着相互的影响、监督和作用,在学生间形成了良好的共同练习的氛围,使得课堂活动锻炼的次数有了明显的提高,其身体练习更为有效,身心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释放。久而久之,心理健康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体育课中的合作学习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学习焦虑维度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在合作学习中,应该让学生进行小组群体评价。这样既缓解了以往仅对个体评价的心理紧张程度,能满足学生心理安全的需要。又消除了一些学生在练习时怕在众人面前产生“难堪”和“怯场”的尴尬局面等心理顾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学习带来的焦虑。除了直接影响外,还可能与同伴关系中的交友和待人维度改善的间接效应有关。合作学习中共同的目标使得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了积极的相互促进关系,这种关系使得小组成员之间的交往更为频繁,他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每一成员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自尊和被其他成员所接纳的喜悦,使得部分缺乏交往技能、人际关系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积极、高效地与同伴交往,从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学生的人际关系水平,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建议在体育课中多采用合作学习方法组织教学。在体育课堂上要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相互沟通,从而起到一种“共振”作用。
&&&&&&& 2007
2提高心理素质的评价,帮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我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常派心理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研讨会流活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通过组织课题组成员教师订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心育书刊、定期学习理论知识和经验交流、分发心育学习材料、观看专家讲座录像等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
依赖性强、自主能力差,自觉性差等人际关往不良症。
对这两个班级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完全相同。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班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实施时间12周,每周3节课,每节课持续时间为45分钟,其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合作学习的时间平均为25分钟。
方法如下:实验班实施合作学习,对照班实施常规教学。两班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时数、场地保持一致。并皆由同一教师任教。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多种,本实验主要根据明尼苏达大学约翰逊兄弟等人研究开发的“共学式”设计。实验班实施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如下:
小组组建活动:根据学生前测成绩首先将所有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分配到各个小组中,组建8 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5 人小组,并对小组内部成员进行角色分工,教授社交技能,制定各小组相应的活动规则等。
小组设计:教师将预先制定出教学单元和课的目标及要求于课前1周以提纲的形式交给学生。各小组根据老师的要求并结合本小组的实际情况展开讨论,设计出本单元及每次课小组的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并设计好本组的活动计划。
集体呈现:教师向全班进行授课,其形式与班级授课一样,但要求时间短、容量大。
组内合作学习: 这一过程是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评价、相互提高的过程,合作学习的精髓正在于此。练习中每个成员都必须发挥各自的优势,扮演好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达成个人及小组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进行指导和调控。
小组成果展示:这是对小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验证。展示的形式有小组集体展示、随机抽样展示、小组成员展示等,展示的方法有测验、竞赛、展览、表演等。具体采用哪种形式进行展示,要根据练习内容而定,而对小组练习成果的判定则由教师和学生做裁判,最后进行综合判定。优胜者给予奖励,失败者给予鼓励。
评价与反馈:评价主要采用个体评价与群体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个体评价主要通过设立基础分计算提高分进行。评价包括技术动作和成员间合作交流情况的评价。同时,教师将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从而作出积极的反馈与评价,并就存在的问题适时地进行补救。另外,增设小组记录卡片,每组每次课一张卡片,总结者根据每次课结束前的小组小结,记录本小组及各成员的学习、合作交流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等情况,并将问题列举在卡片上,交给教师,教师通过对照来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小组学习过程及合作能力水平,并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
九、课题研究成果
(一)实验结果分析
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分析
1、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表1& 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对照组 (n=38)
实验组 (n=40)
6.74±2.88
7.95±3.19
3.63±1.51
4.15±1.64
2.03±1.55
2.30±1.59
4.24±2.57
4.55±2.21
4.34±2.21
4.55±2.68
3.42±2.68
4.05±2.65
2.84±2.02
3.33±2.71
2.50±2.26
2.83±2.07
表1结果显示,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体现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各纬度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可以认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别。
2、实验前后对照组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表2实验前后对照组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实验前 (n=38)
实验后(n=38)
6.74±2.88
6.21±3.47
3.63±1.51
3.55±2.18
2.03±1.55
2.50±1.33
4.24±2.57
4.11±2.45
4.34±2.21
3.55±2.47
3.42±2.68
4.34±3.14
2.84±2.02
3.26±2.06
2.50±2.26
2.34±1.68
表2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前后体现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各纬度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可以认为,实验前后对照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方面没有发生显著性的变化。
3、实验前后实验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表3& 实验前后实验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实验组1 (n=40)
实验组2 (n=40)
7.95±3.19
6.73±1.59
4.15±1.64
4.68±1.86
2.30±1.59
2.60±1.46
4.55±2.21
4.33±2.21
4.55±2.68
4.83±2.18
4.05±2.65
3.40±2.01
3.33±2.71
2.43±2.12
2.83±2.07
2.23±1.46
表3结果显示,经过12周的合作学习教学的干预,实验组实验前后心理健康水平的学习焦虑维度(t=2.18, p=0.03)出现显著性的下降,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干预使得实验班学生的学习焦虑水平显著降低,而心理健康中的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各纬度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合作学习的建构使群体中个体之间形成积极,相互促进的关系,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品质方面具有比较显著优势,不仅关注学生认知目标的实现,而且更加关注学习情感目标的实现,这种情感目标是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竞争的学习状态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变的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从认知目标学习的框架中解放出来,养成现代社会所要的平等、互助合作、参与等优秀品质,这些途径使得合作学习能够对良好同伴关系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效应。
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十、存在问题及分析与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问题及分析
1、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明显滞后。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家长由于文化素质偏低,教育观念落后等原因,家庭教育存在很多误区,难以配合学校的工作。在社区教育方面,由于受到时间、场所、经费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社区教育活动存在范围小、力度弱等局限性。
2、实验工作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但是由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经验不足,工作力度不够等主、客观原因,我校的实验工作还不能做到全员参与、全面铺开、全程实施。
(二)今后的设想
1、加强对教师的心理辅导。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常识,让全体教师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识和自我调控能力。
2、建立更为完善的教育网络。一方面,加强研究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让广大家长积极支持、配合学校的教育。另一方面,进一步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版权所有:太仓市浮桥镇浏家港中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诺兰模型分哪几个阶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