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化站小学语文教师招考试题题集哪里找?

2015年甘肃省一万名考试乡镇文化站专业知识:文学常识一
18:10:41&&&来源:甘肃中公教育&&& 点击:
根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发布的历年甘肃省一万名考试公告来看,甘肃省一万名考试内容是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整理了乡镇文化站专业知识复习资料,方便考生顺利备考。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为《诗》和《诗三百》,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大量运用了赋、比、兴表现手法,开创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
★&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开创的一种诗体。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屈原开创的楚辞,文采华美,感情丰富,同《诗经》一起构成了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史记》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总结了我国古代3000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历史,被称为我国第一部&正史&,在史学、文学、哲学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书,作者班固。《汉书》记载西汉230年间的历史,从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起,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止,全书共100篇,分120卷。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6朝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
★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风格清丽宛转。
★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诗仙&。李白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苏轼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陆游的诗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取得了卓越成就,陆游一生作品丰富,今存诗93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责任编辑:tsoffcn-1]
畅销榜1¥44.002¥109.50345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文化事业专业基础知识(2014年甘肃省10000名文化站考试用书)电子版
开&&&&&&本:大16开
页&&&&&&数:355页
字&&&&&&数:300千字
I&&S&&B&&N:
售&&&&&&价:11.00元
原书售价:80.00元
品&&&&&&相:
配送方式:挂号印刷品&&&&
上书时间:
购买数量:
(库存859件)
商品分类:
关 键 字:
品相描述:
电子版!!请留邮箱!!(电子版)我的手机,qq
详细描述:
甘肃省选拔100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文化站工作考试****************************************************************************************************************我的手机,qq&备战2014年文化站考试****************************************************************************************************************文化事业专业基础知识(电子版)(电子(电子版)(电子版)版)(电子版)(电子版)803道真题陪你轻松度过考试附:2013年基层文化专业知识考试真题通途教育专家团队适用范围:甘肃省10000名文化站考试&&&&&&&&文化事业类单位招聘考试拍买方法:进入孔夫子旧书网——搜索“文化事业专业基础知识”——下单拍买即可&&&&&&&&&&&&&&&&&&&&&&&&&&&&&&内容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知识&(90%)&&&&&&&&&&&&&&&&&&&&群众文化基础知识(10%)&&&&&&&&&&&&&&&&&&&&&文化馆服务与管理(10%)紧扣考试大纲&★&过关考生集体编纂&★&颠覆10000名复习方法&★&上百名同学好评如流&★&803道真题伴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推荐目录————目&&&&录一、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698道真题)第一章&中国史学&&&&&第一节&考点纲要&&&&&第二节&考点荟萃&&&&&第三节&史学88题&&中国古代文学&&&&&&第一节&考点纲要&&&&&&第二节&考点荟萃(1)&&&&&&第三节&考点荟萃(2)&&&&&&第四节&古代文学45题中国艺术&&&&&&第一节&考点纲要中国宗教&&&&&&第一节&考点纲要&&&&&&第二节&宗教知识110题第五章&中国文字   &&&&&第一节&考点纲要   &&&&&第二节&汉字文化知识40题第六章&中国文献&&&&&第一节&考点纲要第七章&中国文化经典第八章&中国文化遗产第九章&中国科技文明第十章&中国饮食文化&&&&第一节&饮食文化78题第十一章&中国节令习俗&&&&&★中国传统节日和风俗   &&★节令试题10题&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考点纲要&&&&&&第二节&民族风情知识27题第十三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第十四章&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五章&中国文化纵览&&&&&第一节&复习要点&&&&&第二节&文化纵览300题&&二、群众文化基础知识和文化馆服务与管理第一章&概念第二章&文化馆服务与管理试题104道前&言——写给考生的话   此刻,我想你定在寂静的图书馆、或暗潮的出租屋、或宅居在家、或一边挣着微薄的血汗钱一边秉烛夜读,读着圣贤的“两耳不闻窗外事”,却怎么也静不下心来“一心只读考试书”……   是的,这是每一位有志于考试做公务员的毕业生必经的真实的写照,每一个人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所以,作为连败数战的我来说,你的痛楚、寂寞、无助甚至是冷眼旁观我都能理解。但是我要庆贺你的是——只要你每天能像今天这样一小时,简单看一遍考试大纲所要求看的书,那2014年的红榜上,你定能夺魁拿冠!   有人说,复习考试要天天月月坐在图书馆,不闻不问不看不转不逛,我觉得不是。闭门造车永远落后与他人,反而,你应该多与考试的同伴们交流,多上网查找资料,多看新闻联播,扩大视野,增加知识面,唯如此,你才有可能无敌于你所在的县,你所报的岗位。   我编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赚取同学们的48元,我理解刚毕业的同学们身无分文,借朋友的钱度日如年,欠信用卡的钱惶惶不安,所以,我不是为了这足以支撑你三天伙食费的48元。文化站考试已历经三年,考试内容已基本确立,然而,市场上文化站考试的教材、试卷大多数都不能紧扣考试大纲,内容偏而不详,没有针对性,甚至误导考试,浪费考生的时间,给考生造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我深深受过这样的压力,为了学弟学妹们顺利考入文化站,我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查阅数百本图书,调取网络数万字资料,加以整理,结集成册,以飨同学。   我真心地祝愿各位拿到此书的同学们不要辜负我的这一片苦心,争取把书看完,因为这本书里没有那些陈词滥调,没有玄虚的理论,只要你认真看完这本书,文化站专业题成绩不上120分,我甘当军法!   我喜欢诗词,在书的封底,我附上了毛主席的一首游泳,“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说的多好啊!面对困难,都是为小菜一碟,还能够闲庭信步,多么从容,多么自信啊!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万里长江可横渡,难道这样一个考试就难倒我们了吗?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每一天,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都是生命在流逝,每次想到这里,我都心急如焚,细细思量,唯恐让时光白白逝去……         陇山愚人&&&刘双隆   公园癸巳年秋月于甘肃陇西县&通途教育&陋斋目录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698道真题)第一章&中国史学&&&&&第一节&考点纲要……………………………………1&&&&&第二节&考点荟萃……………………………………9&&&&&第三节&史学88题…………………………………46中国古代文学&&&&&&第一节&考点纲要…………………………………59&&&&&&第二节&考点荟萃(1)……………………………59&&&&&&&&&第三节&考点荟萃(2)……………………………72&&&&&&第四节&古代文学45题………………………………105中国艺术&&&&&&第一节&考点纲要………………………………112中国宗教&&&&&&第一节&考点纲要………………………………117&&&&&&第二节&宗教知识110题………………………122第五章&中国文字   &&&&&第一节&考点纲要……………………………129   &&&&&第二节&汉字文化知识40题………………135第六章&中国文献&&&&&第一节&考点纲&要………………………………148第七章&中国文化经典&&………………………………155第八章&中国文化遗产&&………………………………157第九章&中国科技文明&&………………………………160第十章&中国饮食文化&&&&第一节&饮食文化78题&……………………………163第十一章&中国节令习俗&&&&&★中国传统节日和风俗&…………………………168   &&★节令试题10题&…………………………………170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考点纲要…………………………………173&&&&&&第二节&民族风情知识27题………………………179第十三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181第十四章&中国现代文学史………………………………187第十五章&中国文化纵览&&&&&第一节&复习要点…………………………………269&&&&&第二节&文化纵览300题…………………………304&群众文化基础知识和文化馆服务与管理第一章&概念………………………………………………318第二章&文化馆服务与管理试题104道…………………346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第一章&&中国史学第一节&&考点纲要    中国史学史即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中国史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段落。古代史学史中国古代史学史,包括先秦、秦汉至唐初、中唐至乾嘉三个时期。    先秦时期在中国原始社会,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同时口耳相授,传颂着一些故事,可以说是历史的源泉。商代或商代以前,已经有了文字,可用以记录。商代出现了史官。“史”字原为手执简册之形,但史官起初并不是专司记事,而首先是负责主持祭祀,占卜吉凶,沟通神与王的意志。同时讲说故事,记录时事,编次和保管文献简册。再进而分工,有记言之史与记事之史之别。今天保存在《尚书》中的,即商周时代的历史文献。    《春秋》是中国传世最早的一部按年月日顺序记录的编年体史书。它原是鲁国的国史,全书一万八千余字,出自鲁国史官之手,经过孔子的整理。以后相继出现了一些叙述春秋战国时期史事的典籍,体裁不同,各有特色。如编年体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略具国别断代史性质的《国语》、《战国策》;最早的谱牒之书《世本》&;以地理为主兼有神话传说的《山海经》以及发抒哲学思想、政见和史观的诸子百家之书。其中《左传》叙事详备,文笔生动,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史学名著,也是先秦史学中最高的成就。战国时期诸子争鸣,往往运用历史知识,针对现实,发表政见。    秦汉至唐初时期秦汉时期出现了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的《汉书》两部史学巨著。司马迁提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述宗旨,开创了综合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于一书的纪传体通史体例。《史记》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记事起于传说时期的黄帝,迄于汉武帝刘彻,跨朝越代首尾三千余年。班固编写了《汉书》一百卷,八十万字,“文赡而事详”,仅记述西汉一代史事,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先例。《史》、《汉》两部著作各有所长,思想上倾向不同,文风上各有特色,在中国史学史上都有突出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继《史》、《汉》之后,汉唐之际产生了不少纪传体史书,其中有《三国志》、《后汉书》等名著。唐初百年内有八史问世(官修的正史有:《晋书》、《梁书》、《陈书》、《周书》、《北齐书》和《隋书》;私人修成的有《南史》、《北史》)。从此纪传体史书代代续修,其体例也大致定型。编年体和其他体裁史书也有发展。荀悦撰《汉纪》,以编年体叙述西汉历史,《后汉纪》等编年史继踵产生。还有传记体的国别史《十六国春秋》,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以及《佛国记》、《高僧传》、《世说新语》、《颜氏家训》、《洛阳伽蓝记》、《水经注》等与历史有关的各种著作。据《隋书·经籍志》著录,汉代至隋代的史书达数百部,反映了史学发展的盛况。    这时文献整理工作已经展开。刘向、刘歆父子奉命校书,著有《别录》、《七略》,在历史文献学上有很大贡献。唐初也重视文献整理工作,所修《隋书·经籍志》在历史文献学上有很大作用。    秦汉至唐初的史学,与先秦的史学相比,有显著的特点。首先是史学由附属地位而逐渐独立。东汉之前,史籍比较少,《别录》与《七略》的分类中均无史部。《汉书·艺文志》将史书著录于《六艺略》“春秋家”,以史附从于经。自东汉之后,史籍大量涌现,史书种类增多,史学日益受到社会重视,朝廷设立史官和史馆,目录中也列出了史部,这些都标明史学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个时期的历史著述,有官修,有私修,有奉诏私修等几种情况,而趋势则是官修日占上风。    随着士族地主势力的兴起和门阀制度的盛行,史学上的士族烙印突出,最显著的是谱牒著作与谱学大为发展,有家谱、宗谱、族谱和姓氏谱等。东晋南朝精于谱学者,以贾、王两氏为巨擘。同时家传和正史纪传中也反映出当时崇尚门第的世风习俗。…………   21.《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多个问题,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古史传闻、社会政治、个人生活等,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表现了诗人大胆怀疑、敢于批判旧观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全诗以四言为主,四句一节,通篇用反诘,参差错落,圆转活脱,被认为是“千古奇文”。   22、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23、七体:七体形成于枚乘的骚体赋《七发》。七发就是说七事以启发太子,并以七段文字构成文章的本体。这种结构引起了后代的诸多模仿,《文选》遂将这些著作单列,命名为“七体”。   24、枚马:西汉时期大赋代表作家枚乘与司马相如的合称。枚乘的赋富于铺陈,描写生动,多用夸张比兴手法,代表作为《七发》。司马相如的赋体制宏伟,辞采华艳,奠定了汉大赋的写作模式,是汉代辞赋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   25.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26.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27.“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28.《太史公书》:《史记》的原名。因作者司马迁曾任太史令,其文章中又屡屡自称“太史公”,故汉人多以此相称,也有称《太史公记》、《太史公百三十篇》的。东汉末灵帝时方有《史记》之称。   29.互见法:《史记》选取、安排材料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其法是把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并不写入本人传记中,而写入他人的传记里,以避免行文重复和影响传主的主要性格。   30、《史记》三家注:《史记》唐代及以前的三家最重要的注本,分别是晋(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31.班马:班固与司马迁的合称。司马迁是纪传体通史的开创者,其所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班固继承《史记》的传统,著作《汉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为主,记载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与性格特征,文学性强。《史记》和《汉书》也是传记文学的代表作品。   32.《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主要由东汉班固创作。由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四部分组成,全书一百篇,八十余万字。主要记载高帝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的历史,目的是宣扬“汉德”。汉初史实,多承《史记》之义,并进行了一些剪裁、订补。33.乐府诗:乐府原是管理音乐的政府机构,后来把乐府机构收集整理起来的歌辞称为乐府诗。魏晋以后,文人利用汉乐府旧题创作的徒诗也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主………………   文化站考试&复习攻略考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90%),文化馆服务管理(10%);2、多少分?和公基分数一样。3、怎么复习?掌握住第一个问题提到的比例,抓住重点,有的放矢。4、书店里的资料那些有用?这个我不敢说,但是我慎重地告诉一点,不要在“文化馆服务管理”知识上下功夫,积累网上资料,或者借一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看看。5、公基和文化知识两科怎么搭配时间有效配合复习?有些人所谓的“大家的公基基础都是一样的,拉不开分,主要看文化知识”的看法大错特错,而是要反过来说,公基分数上去了,你的几率就大一些,还是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复习公基上,文化知识晚上抽点时间看看就行。6、历年的真题有吗?考试复习机构所谓的真题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地方考试的真题一般情况下不会透露的,所谓的真题只是考生凭记忆凑在一起的。7、有真正能用得上的复习资料吗?有,我们联合了十几位去年考文化站并取得了良好成绩的同学,联合编纂了一本《文化事业专业基础知识》,一共803道练习题。-------------------------------------------------------如果您看了此资料觉得还有用,就请分享给需要的朋友,如有疑问,联系我qq
挂号印刷品
免费发货。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
商品已成功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语文教师招考试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