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体育课教案上孩子碰伤了体育老师如何处理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学生玩 老师看 这也能叫体育课?
  “没有快乐体育,也不会有快乐的童年。 ”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中小学生的体质为什么会逐年下降?中小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情为什么会每况愈下?家长对孩子的体育运动为什么如此冷漠?中小学体育课为什么对孩子失去了吸引力?体育老师为什么越来越被学校和社会边缘化?这一连串的问号引发思考,这一连串的问号等待破解。
  案例1:体育课别出事就行
  “现在的学生比想象的‘坏’得多。 ”刚完成实习的沈阳体育学院大四学生小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小郭解释道:“现在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散漫惯了,而且大多数身体素质很差,肥胖是普遍现象,动不动就有个头疼脑热的。课上基本不敢安排什么有强度的运动,如果没有什么检查和达标任务,平时体育老师就是看着学生玩。对于体育课,学校多数是本着‘别出事就行’的谨慎态度。 ”
  就记者采访的情况来看,每到体育课,总有女生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天,这是十几年不变的“景观”。 “现在的学生都很有个性,这种情况吧,不能说,说得多了学生会跟你闹情绪。”小郭表示,对于极不爱运动的女同学,学校主要采取强制与诱导相结合的办法,设立既简单又严格的考试,上课时组织一些轻松有趣的体育游戏,加强对“懒女生”的吸引力。
  案例2:做广播操也能骨折
  辽宁省实验中学女篮是一支很有名气的队伍,经常向北大、清华、人大这样的名校输送体育特长生。但据实验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徐建立老师介绍,这两年的苗子不如以前了。“以前我们队和专业队都有的打,但现在不行了。”徐老师表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现在孩子的身体素质下降了。现在的孩子,个头儿比以前高了,发育比以前好了,可是身体运动机能的各项指标,如速度、耐力、肺活量、爆发力、柔韧性、协调性、平衡性,都在逐年下降。就拿男生的1000米达标成绩来说,现在仅为4分20秒,标准已经很低了。 “当年中考有体育加试,一般女生1分钟做60个仰卧起坐都没问题,现在让她们做20个都难。之前有个女生做广播体操,简单的跳跃动作就导致膝关节髌骨扭到一侧摔倒,这让老师压力很大。 ”徐老师介绍说。
  案例3:上体育课怎么要了孩子的命
  日,南海某中学高二学生阿威(化名)在参加1000米跑时突然倒地猝死。由于父母不肯接受采访,没有做尸检的阿威也于18日入土为安,他的死因也因此成了一个谜。
  不幸的是,阿威并不是国内第一个猝死的学生,有关体育运动中学生猝死的新闻常见诸国内报端。日,顺德某中学15岁女生小盈(化名)体育测试200米冲刺后猝死;日,顺德某中学冬季校运会男子800米比赛现场,初三学生黄景森突然晕倒在地,送医院后不治身亡。
  悲剧的相同点是,平时身体健康的主人公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突然出现短时间内心跳骤停死亡,这在医学上属于典型的运动性猝死。
  记者调查
  体育课被学校边缘化了
  在学校教学科目的设置上,外语、数学、语文是永远的“主科”,而像音乐、美术、体育这样的科任课,总也躲不过被边缘化的命运。 《深圳晚报》记者方舟的一篇博文就很具代表性:我来自小县城,小学、中学的体育课都是一周两节,本是频率最低的课目,却是“缺勤”率最高的课目。除了因天气原因被取消,体育课最主要的用途是被上一堂课的老师用来考试——一堂课只有45分钟,考试时间多为60分钟或90分钟,于是体育课成了“超长补时”;另一种用途是自习课,这类“自习课”虽没被老师征用,却演变成了一种“热爱学习”的风气,多数同学会用体育课赶作业、背单词,像我这样少数到操场踢球的孩子,反而被视为异类。临近考试,体育课的“缺勤”率会猛然增加,只有在运动会前夕,才能上几堂舒心的体育课。我还清楚地记得,一次我在考了全班第31名后,被班主任下达“禁足令”,从此我不敢在学校的操场上踢球,只能和小伙伴到处找空旷的水泥地去玩。
  与方舟的“反面教材”相比,一向以素质教育著称的辽宁省实验中学却向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样本。据该校体育教研组组长徐建立介绍,每个班每周有两节体育课,两节体活课,还有20多分钟的大课间,要做两套广播体操。 “体育课被占用的情况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很少。而且即便当堂被占用,之后也会补回来。 ”徐老师说,学生最喜欢的是体活课,相比于体育课有老师教,他们更喜欢自己玩。平时晚饭之后,篮球场都不够用,需要有人提前“占场”。
  据《京华时报》报道,目睹本校学生0∶15输给伊尔库茨克州少年迪纳摩队之后,北京地坛小学校长杨森无奈地说:现在学校里早就没有了双杠、跳箱,就连铅球在砸过学生脚后也没有了。杨校长自嘲地表示:“应该把学校的楼给拆了,换成平房,这样学生就不会摔伤了!孩子摔伤碰伤,家长很生气,投诉后,后果很严重。 ”“拆楼说”一石激起千层浪,深圳电台主持人莫然在微博中写道:“我问过孩子,现在体育课学什么,他们说大部分时间是自由活动。我们那时不仅学铅球、双杠、跳箱,还有跳高、跨栏,多了去了。 ”《京华时报》记者张斌回应道:“您说的小时候上体育课时用的器械,地坛小学校长说:早就卖了废品了,现在体育课以不出事为主,主要是怕家长! ”传统体育学校已经沦落至此,其他学校也就可想而知了。
  样本分析
  个头高了发育好了就是体质弱了
  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更是写入了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由于有“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硬性指标,各个学校的体育课时间都有充分的保障。可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小学生体质在下降。所有体育老师都说,现在的孩子,个头比以前高了,发育比以前好了,可身体运动机能的各项指标普遍不如以前。
  不管是体育老师还是学校,甚至包括部分很有见地的家长,都希望体育课能回归运动本身,这其实是对运动天性的珍视。我们都在运动中成长,可是在现代社会,科技的便利让人们不再需要靠身体做更多的事情,人们也逐渐失去了对运动的热情。很多学生家长反映,孩子爱体育却不爱体育课,这确实是件很尴尬的事。
  记者采访过的体育工作者不约而同地表示,现在的孩子属于营养过剩,运动量满足不了营养消耗,以至于现在“特体”孩子较多,也就是俗称的“胖墩儿”。统计数据显示,10年间,我国青少年肥胖的发生率增长了一倍。
  另外,现在中小学生的身体各项指标,如速度、耐力、肺活量、爆发力、柔韧性、协调性、平衡性,都在逐年下降。前面提到的北京地坛小学那场惨败,其实真正引起强烈反响
  的并不是0∶15那样刺眼的比分,让人们深思的是,我们的孩子居然连20分钟的足球赛都跑不下来。
  有一位网友评论称:“现在孩子的书包都是父母爷爷奶奶背的,想想我读书那会儿,课间10分钟踢个球,甚至到垃圾桶里捡个瓶盖,踢瓶盖玩。其实,无论是踢球还是干其他事情,兴趣永远是最重要的,这是我们所忽视的。 ”其实,体育锻炼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如爬楼梯、走路,都是运动,可现在的孩子,有机会活动的时间已经大为减少。记者上中学时,每天从家到学校要骑40分钟的自行车,这也是当时沈阳大多数学生的上学方式,而离家近的干脆步行。可现在,每到上学放学,中小学门前就会被各种车辆挤得水泄不通。辽宁省实验中学正门地处主干道黄河大街,一到晚自习下课,原本4排的车道就会被接学生的车辆占去3排。为什么非得开车接送孩子?家长也没什么办法,“一是现在路上车多,怕孩子自己走不安全;其次,别人家的孩子都有车接,咱要是不接,怕孩子有想法。 ”
  政策导引
  学生必须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
  2007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都明确规定“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 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根据规定,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小学校要将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将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情况作为年度考核重要指标,并与业绩考评、评先评优直接挂钩。凡没有认真执行规定的,在各种评先评优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于认真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的,要给予表彰奖励;对于组织不得力,措施不到位,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开展不好的,要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对于没有组织开展的,要进行通报批评或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追究相应责任。
  延伸阅读
  国外怎么安排学生的体育课
  美国家长普遍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体商”,有80%以上的青少年(10-17岁)每天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日本孩子在学校每天都有体育课,体育好的孩子更让大家尊重;学业负担并不轻松的新加坡中小学生,学校会在每天下午两点后安排课外活动时间;法国小学有1/3的时间用于体育教学,每周有8-9小时的体育活动,中学生每周为5个小时;在瑞典的7-20岁学生中,60%以上是1-2个俱乐部的成员,政府规定,青少年只要5人一起参加体育活动达1小时,每人可获17克朗补助。
  □本报记者/李翔□武惟渺□本报记者/徐丹伟摄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体育课上 孩子意外受伤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新华财经 & 正文
体育课上撞伤人 责任该如何划分?
来源: 洛阳晚报
  昨日上午,蔡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近日来的困惑:“孩子在体育课上将同学撞伤,责任该如何划分?”  蔡先生的儿子上小学四年级,购买有学校统一要求的意外保险。在14日的体育课上,他的儿子和同学们50米往返跑时,不小心将同班一个女孩撞伤。该女孩被立即送至医院,医生诊断其为左臂骨折。  该女孩治疗期间,蔡先生一家人曾到医院看望,并先后支付了五六百元的医药费以及五百元的营养费。目前,女孩已回家养伤,并由其家人负责看护。蔡先生想问,他们是否需要承担随后的治疗费及看护费用?如果需要承担,承担的比例是多少?  河南中冶律师事务所律师鲁辉表示,蔡先生可以先看一下其为儿子购买的意外保险的理赔范围。如果理赔范围中有对外致人损害的赔偿项目,蔡先生则可向保险公司索要保险理赔;如果理赔保险不包含该赔偿项目,则需要根据本次事故发生的原因,判断学校、撞人者和受伤者是否在本次事故中有过错,并由此划分责任及赔偿。(记者 高亚恒)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字号: 】【】【】
/titlepic/_title0h.jpg
/titlepic/_title0h.jpg
/titlepic/_title0h.jpg
/titlepic/_title0h.jpg
/titlepic/_title0h.jpg
王长江wchj2011/titlepic/_title0h.jpg
丁开杰dingkaijie/titlepic/_title0h.jpg
徐焕xuhuan2011/titlepic/_title0h.jpg
刘承礼liuchengli2011/titlepic/_title0h.jpg您当前的位置:&&&&&&
体育课遇安全困境 谁为孩子负责为体育老师做主
【字号: |
  -倒立是体育老师评优课的一个项目,可因怕出问题,学生很少去做。
  -跑步是学生锻炼的主项。
  谁为孩子的健康负责
  当体育课遇安全困境
  自从上课时发生了学生猝死的意外,某体育老师的生活就走上了一个拐点。从学校的业务骨干变为无事可干,时间不长就做了两次心脏手术。
  一方面是青少年的肥胖人数在持续增长,而身体素质爆发力、耐力的不断下降,需要加大运动和锻炼量的客观事实;一方面是家长的溺爱,养成孩子的骄娇二气;繁重的课业压抑了孩子对体育兴趣的追求;对安全问题的恐惧,更像高悬在学校和体育老师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体育课教师在进取与保守之间,提心吊胆、畏首畏尾。
  困境之一:意外频发的无奈
  课间休息一律不准自己去操场活动;不许在教室外、走廊里追逐、不许跑着去厕所。
  有没有听孩子说过这样的学校要求?这样的规定你的心里有几分赞同?几分觉得不妥?
  上述的规定大多数是在近年来校园猝死事件频发之后制定的,就是为了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至于体育课更成了重点防范对象。不少学校取消了体育课单双杠、鞍马、跳马、前滚翻、后滚翻学习,对于学生的长跑也不再进行规定,要不要跑,跑多远,全由学生自己决定。
  这同样是发生在省会的实例:一个意大利的教学访问团来到省会某校。体育课上,一个意大利孩子就可以单挑一个班的中国孩子。&抛开技术的问题,咱们的孩子连上去拼抢都不敢。&该学校的体育老师颇为感慨地说:咱们的孩子就像纸糊的一样。
  记者随机走访了十几位家长,问到希望孩子上一节什么样的体育课。几乎每个家长都表示希望孩子能玩得高兴点儿,但是具体的学习目标,没有一位家长有明确的要求。学生的想法更是五花八门,一位小男孩儿思考了半天之后给出了答案:希望体育课是自由自在的。
  在国家对教育部门投入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体育老师的缺口却在加大。据了解整个石家庄市有体育专职教师2744名,兼职体育教师1179名,缺编约一千多名。
  困境之二:进退维谷的尴尬
  这是发生在省会一所知名省级重点学校的事实:校领导做出决定,体育课干脆啥也不用上了,只要领着学生到操场跑圈就行。理由是跑步比较安全,这样既锻炼学生的身体,又最大可能地避免了意外的发生。
  这样的安排你觉得可行吗?
  石家庄市外国语学校体育教师樊江波坚决反对:&体育和其他学科一样,都是一门课程,是以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核心的。衡量国民综合素质的一个指标就是是否自己能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而中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就是能通过体育课让学生掌握至少一到两种体育技能,培养孩子终身锻炼的习惯。仅仅是天天跑步,肯定达不到教学的目标。&
  师大附中特级体育教师杨永洪说:&为什么意外这么多,和学生的体质状况差、缺乏必要的自保能力有很大关系。攀爬能力、奔跑能力、平衡能力,这些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需要在运动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仅仅跑步肯定是不够的,爬绳、跳跃,包括在冰上、雪上的行走能力,都需要让孩子练一练。这些基本能力的缺乏,意外来临时,孩子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
  尽管有着明确的教学大纲要求,因为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应的监管,以及相关的评价体系,所以体育课质量良莠不齐。负责任的老师会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而不负责的老师,一节课就等同于在操场上放羊。放羊的短期不会有什么损失,而卖了力也不一定能很快见到效果。
  有安全问题的困扰,在不受重视的大环境下,调动体育老师的积极性是个难题。
  困境之三:无人做主的窘境
  如果孩子在学校发生意外,身为家长会怎么办?所在学校会怎么办?
  这个故事同样发生在省会:一名学生在校课外活动时,不慎摔倒,脚腕部关节脱臼严重变形。恰好一位体育老师正带队员在附近训练,看到意外发生,马上进行了紧急处理,又安排人送到医院,X光拍摄结果显示学生就是脱臼,休息几日就可以康复。当时家长还对体育老师表示了感谢,但是第二天就变脸,来学校索赔。
  即使是再精心的准备、再周密的安排,也不可能完全杜绝意外事件的出现。意外发生时,应对的措施是否得当十分关键。石市教科所体育教研员崔兰芹告诉记者,近几年教科所着重加强对体育老师的安全意识培训:&要求体育教师对学生突发性疾病的预防与应急救助的知识要了解到位;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要训练到位;教师要保证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运动强度;用专门的课时对学生进行运动安全教育。&
  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石市一中体育教研组组长赵伟特别提醒:&首先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活动,一定要有老师在场。有个别老师安排学生自由活动之后就回办公室了,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第二体育教师对学生突发性疾病的预防与应急救助的知识要了解到位。&
  大多数体育老师除了希望社会、家长能更关心学生体质之外,也希望包容、理智多一些,更渴望相关部门能为学校引入意外伤害保险以及相关的法规或者政策支持。否则,意外事故给学校和教师造成的巨大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就无法解除,而最终受到影响的是孩子们的身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体育课,安全,孩子,老师
稿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张黎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课上老师安排男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