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有哪些证券公司马生序文章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幼年即成年之后目的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送东阳马生序和司马光好学的阅读理解答案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和司马光好学的阅读理解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和司马光好学的阅读理解答案
用富家子弟的豪华和作者自己的贫寒做对比,从对比中得出结论,说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富足/充实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表明作者精神的富有和志趣的高尚,增强文章感染力和说服力,并且在对比中使文章错综变化,富有波澜.
用太学生们学习条件的优越和作者自己学习条件低劣形成对比,从对比中得出结论,说明学业能否有成就,取决于主观努力,增强文章感染力和说服力,并且在对比中使文章错综变化,富有波澜.
2.作者写本文的意图是什么?
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劝勉马生珍惜太学优越的学习条件,刻苦读书.
3.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如果学习条件差,要勤勉治学,不怕吃苦;学习条件好,要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
4.宋濂的求学经历,告诉马生什么道理?虽然时代不同了,宋濂的求学精神,我们还有哪些值得借鉴?
在这篇文章里,宋濂以他的亲自实践和体会告诉马生:学习必须勤奋刻苦,学习的内容和目的在今天已有很大的差别,但他所讲的道理对我们仍然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作为那种不怕艰苦,勤奋好学,安于贫贱,不慕富贵的精神和对后学的热情关怀和谆谆教导的态度,诚实守信、尊师重教也都是值得肯定的.
5.作者并不因为衣食住行条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请结合他的读书声画创作一幅对联:
负箧曳屣求师苦,俯身侧耳为学勤.
6.作者为什么从最艰难的严冬季节着笔?
用以说明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刻苦的学习,有概括作用.
7.“余虽愚,卒或有所闻”的原因?
勤奋好学,虚心求教.态度认真,谦虚谨慎.用心专一.
8.写衣食住行之苦的目的?
衣食对比同舍生,那些住在同一旅馆里的富家子弟,而是真实表现自己中有足了者,也就是内心的乐趣.
9.“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你赞成怎样的取舍?
我赞成中有足乐,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生读书的必备条件,精神享受是人生的最大享受,是一种高尚的情趣.
10.读完本文,会明白的道理?
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心致志,不辞辛劳才能取得好成绩.学业的精通,良好品质的形成,主要在于主观努力.
1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
借书不失信于人;抄书不畏艰苦;远行万里,向先达虚心请教.
12.具体指出稳重的描写和议论语句,并说说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描写:“未尝稍降辞色”形象地写出了老师严肃的神态;“俯身倾耳”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奇案功德姿态;“烨然若神人”形象地写出了同舍生华丽的外表;“缊袍敝衣”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粗陋的衣着.
议论:“余虽愚,卒或有所闻”点名虚心请教的好处;“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点明不耻恶衣食的原因;“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点明段旨;“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表明段旨;“是可谓善学者矣”点明马生的为人;“余故道为送至难以告之”点明段旨.
13.对于刻苦勤奋、执着向学、乐以忘忧的学习态度有什么看法?
这种刻苦向学、乐以忘忧的学习态度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为学者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耐于艰难困苦的品格,只有勤勉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14.本文为什么没有板起面孔,说教之感?
作者现身说法,借事明理,以情感人,让后辈从亲切委婉的故事叙述中领悟要义,要义比单纯议论更感人,更容易被马生接受.(将自己求学之难与太学生优越学习条件形成对比,情真理足),使人折服.
15.写了哪几方面的难?
幼时求学借书抄录之难;成年求师叩问之难;从师求教的跋涉之难;衣食粗劣,生活简朴.
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叩问难;成年后求师旅途艰;成年后求师生活之苦.
16.怎样看待作者尊师从师的态度?
A.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尊敬师长,请教问题态度恭敬,认真听取老师的批评教育,不能对老师求全责备.只有尊师重教,才能学有所成.
B.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这是中国旧式教育中最普通的现象,包含着尊师重教的积极因素,但也显得过于迂腐,学生完全可以与老师平等交流,各抒己见,甚至可以展开激烈的讨论,因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17.“善学者”应有怎样的品质?
为学者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耐于艰难困苦的品格,只有勤勉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18.有关文章主旨的对联?
名闻天下 文称四海 缘于心无旁骛
业有不精 德有不成 只因养尊处优 下面“以”的用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c
)A.无从致书以观
B.计日以还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俯身倾耳以请2.翻译句子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这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借书给我的原因.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到他心情好的时候,再去请教.3.回答问题①“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从他人处借书抄阅,按约定之期归还.所以别人都愿意借书给宋濂.宋濂也得以饱览群书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不因家贫放弃读书的梦想,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习.虚心向他人请教,态度极其恭敬4.这则短文赞扬了宋濂怎样的精神? 刻苦学习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下面“以”的用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
)A.无从致书以观
B.计日以还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俯身倾耳以请2.翻译句子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____________________3.回答问题①“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4.这则短文赞扬了宋濂怎样的精神 余幼时即嗜[1]学.家贫,无从[2]致书[3]以观,每假借[4]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录毕,走[6]送之,不敢稍逾约[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guān)[8],益慕圣贤之道.又患[9]无硕师[10]名人与游,尝[11]趋[12]百里外,从乡之先达[13]执经叩问[14].先达德隆望尊[15],门人弟子填其室[16],未尝稍降辞色[17].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8],俯身倾耳以请[19];或遇其叱咄[20],色愈恭,礼愈至[21],不敢出一言以复[22];俟[23]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翻译[1]嗜:特别爱好.
[2]无从:没有办法.
[3]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得到.
[4]假借:同意复词.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6]走:跑.
[7]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8]加冠(guān):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以二十.这里即指二十岁.
[9]患:担心,忧虑.
[10]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11]尝:曾经.
[12]趋:奔向.
[13]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14]叩问:求教.叩,请教.
[15]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又作德高望重.望,声望,名望.
[16]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17]辞色:言语和脸色.
[18]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19]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20] 叱咄:训斥,呵责.
[21]至:周到.
[22]复:这里指辩解.
[23]俟:等待.
[24]负箧(qiè)曳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25]穷冬:隆冬.
[26]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27]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28]支:通“肢”四肢的意思.
[29]媵(yìng)人:服侍的人.
[30]汤:热水.
[31]沃灌:浇洗.
[32]以:用.
[33]衾:(qīn)被子.
[34]拥:围着.
[35]而:表示修饰.
[36]乃:才.
[37]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38]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39]缨:帽带
[40]腰:腰佩.腰,用作动词.(名作动)
[41]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42]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43]缊(yùn)袍敝(bì)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45]中:内心.
[46]口体之奉:指衣食的享用.
[47]盖:大概.
[48]太学:即国子监,设于京城,是全国最高学府.
[49]县官:这里指朝廷.廪稍:国家供给的粮食.
[50]司业、博士:指国子监司业、国子监博士,都是教官.
[51]流辈:同辈的人.
[52]朝京师:这里指去官后进京朝见皇帝.
[53]以乡人子谒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谒:拜见.
[54]撰长书以为贽:写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礼物.长书:长信.贽:初见面时表敬意送的礼物.
[55]论辨:辩论.“辨”通“辩”.
[56]夷:平和.
[57]际遇之盛:谓好的遭遇.这里指官位之盛.部分考题(基本会考)以下为个人所写请勿盗取!盗取必究!解释括号词无从致书以观(致)(
)送走之(走) (
)计日以还(计)(
)余幼时即嗜学(嗜)(
)解释句子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_____________________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___________________盖余之勤且艰若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_________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___________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及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集锦_语文中考_语文学习资源网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集锦
&&&热&&&&&★★★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集锦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16:44:00
一、(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弗之怠(&&&&&& )&& (2)负箧曳屣(&&&&&&&&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
21、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
22、读了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
一、18、懈怠,放松;背;同肢,肢体;爱好19、能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20、余/因得/遍观群书。21、(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22、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
四、(05安徽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
&&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 (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以:
&& (3)腰白玉之环 腰:
&&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19.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3分)
20.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3分)
四、(15分) 17.(3分)(1)借 (2)用 (3)挂在腰间 18.(6分)(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2)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19.(3分)余幼时即嗜学慕圣贤之道 以中有足乐者 20.(3分)要点:①排除不利于学习的环境的干扰;②在物质上不盲目攀比;③坚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奋学习。&
五、(2007年内蒙古赤峰市 )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1),辄以水沃面(2);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3),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1、昏怠:昏沉困倦。2、辄:就。沃:浇。这里是“洗”的意思。3、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 &22、解释加点的词。(4分)
&& (1)余幼时即嗜学(&&&&&&&& )&&&&&&&&&&&& (2)录毕,走送之(&&&&&&&& )
&& (3)益慕圣贤之道(&&&&&&&&&&&& )&&&&&&&
&& 24、翻译句子(6分)(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25、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2、(1)爱好、特别喜欢 (2)跑 (3)更加(4)妻子和儿女23、A24、(1)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获得了学问。(2)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25、家境贫寒与刻苦读书。26、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7、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七、(2008年泉港区),读下面的文言文,。“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
&&& 七、5、C&&&& 6、D&& 7、①(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 8、嗜学&&&& 家贫 (顺序可换)&& 9、(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八、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选段,完成5―9题。(15分)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9.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 ②&&&&&&&& (2分)
八、5.B ,6.A,7.①到了住所(客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弹。&& ②我(求学时)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8.B&& 9.示例: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头悬梁,锥刺骨&& 闻鸡起舞
、九、(2008年安徽省)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余幼时即嗜学&&&&&& (2)录毕,走送之&&&&&& (3)媵人持汤沃灌
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6.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2分)
17.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3分)
18.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3分)
14、①嗜:“爱好”或“特别爱好”“喜欢”②走:跑③汤:热水15、(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我求学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像这样。16、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17、(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18、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 (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3)学习要敢于发问 (4)学习要有主动性 (5)学习要勤奋刻苦 (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十、(2008年南宁市文言文阅读(18分)&&&&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 A.录毕,走送之&& 走:跑&&&&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敲门
&& C.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8.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9.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3分)
&& 十、B\A&& 8\译文:我住在客金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或主人每天只提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9\围绕勤学苦学,览群书,尊师好学,家贫嗜学,乐以忘优等
十一、(2008年泉港区)读文言文,完成5―10题。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
②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
&&&&&&& ,十一、5、(2分)C&&&& 6、(2分)D&& 7、(6分)①(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尝、趋各0.5分,句意2分) 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其、略无各0.5分,句意2分)&& 8、(2分)嗜学&&&& 家贫 (顺序可换)&& 9、(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
十三、.(2008湖北省咸宁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③媵人持汤沃灌(&&&&&&&& )&&&& 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
23、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2分)
A、既加冠&&&&&& 宋既成列&&&&&&&& B、益慕圣贤之道&&&& 杀数人,胡虏益解&
C、足肤皲裂而不知&& 久而乃和&&&& D、卒获有所闻&&&&&& 士卒不尽饮
24、翻译下面句子。(2分)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译:&&&&&&&&&&&&&&&&&&&&&&&&&&&&&&&&&&&&&&&&&&&&&&&&&&&&&&&&&&&&&& &&&&&&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
2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3分)
①&&&&&&&&&&&&&&&&& ②&&&&&&&&&&&&&&&&& ③&&&&&&&&&&&&&&&&&&
26、本文与《黄生借书说》虽然着眼点不同,但两文某些观点仍有其共同之处,请概述。(3分)答:
十三、22、①跑(赶快)&& ②等待&& ③浸泡&& ④气味&& 香气(2分)23、A(2分)24、①(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②因为(我)心中有足够快乐的事(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5、①刻苦学习&&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求教(3分)26、都表达了鼓励晚辈勤奋学习,勿虚度年华的观点。&&&&&&&&&&&&&&&&&&&&&&&&&&&&&&&&
& (十四)(2008年湖南常德市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4题。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今诸生学于太学,……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乙】黄生借书说(节选)清?袁枚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堆积)大满,素r(书中蠹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A.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B.撰长书以为贽 C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D.其借书亦类予
2.甲文中哪一语句的“诸”字与乙文中“归而形诸梦”的“诸”字的意义、用法相同?
  答:这一语句是“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予幼好书,家贫难致。
 (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4.综合与延伸。(1)甲文作者借到书“手录”,乙文作者借不到书“形诸梦”,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共同心态?两文写作意图的共同点是什么?
(2)假如你是马生或黄生,读到前辈的赠文,你心中会涌起哪些感想?
(十四)1.A.朝廷 B.长信 C.平和 D.像 2.假诸人而后见也 3.(1)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2)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4.(1)示例:要求读书学习的迫切心情。劝勉后辈珍惜当下条件,刻苦读书学习。(2)要点:一是敬佩或感谢;二是决心,不辜负希望。!
(十五)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5题。&& 【甲】既加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礼愈至(
(3)濂具以实对&&&&&&&&&&&&&&&&&&&&&&&& (4)间召问群臣臧否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诚然,卿不朕欺。
  3.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
4.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5.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9.你知道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吗?请解释。(4分)
⑴俟其欣悦 ( ) ⑵媵人持汤沃灌 ( )
⑶同舍生皆被绮绣 ( ) ⑷腰白玉之环 ( )
10.你理解下列文言语句的意思吗?请翻译。(2分)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11.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2分)
我的概括:
12.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2分)
我的感悟:
13.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2分)
我的看法:
(十五)1.(1)担心 (2)周到 (3)全,都 (4)好坏 2.(1)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2)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3.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4.艰难求学和答皇上问两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谦恭和诚实。 5.示例:甲文: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乙文: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十六、答案:6. A& 7.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8.&& 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9。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虚心请教。 &答案: 9.⑴等待。⑵热水。⑶通“披”,穿。⑷腰佩(用作动词) 10.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11.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 12.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13.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题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6年内地新疆高中班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㈠阅读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⒘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余/因得/遍观群书
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⒙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A.余幼时即嗜学   (        )
B.腰白玉之环    (        )
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D.媵人持汤沃灌   (        )
⒚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译:                                  
⑵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                                  
⒛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参考答案:
⒘(2分)C
⒙(4分,每项1分)A.爱好、喜欢  B.在腰间佩带  C.等待  D.热水
⑴到了成年,更加羡慕圣贤的学问。或译成:已经成年,更加羡慕圣贤的道理。(只要意思正确即可给分)(2分)
⑵因此即使我比较愚钝,但终于有所收获。或译成:因此我虽然比较愚钝,但终于学有所获。(只要意思正确即可)(2分)
用文章中的话作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成“以中有足乐者”亦可。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以下要点:
①坚守学习信念  ②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③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
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济 宁 市 二 0&0六 年 初 中 毕 业 考 试语 文 试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zhǎn)粥不充,日昃(zè&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明臣言行录》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①晨人持汤沃灌:&&&&& &&&&&&&&&&&&&②腰白玉之环:
③再适长山朱氏:&&&&&&&&&&&&&&&&&& ④往往馕粥不充:
8.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9.[甲][乙]两文都有写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各摘录一句。(2分)
[甲]文:&&&
10.[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5分)
参考答案:
7.答案:①热水 ②挂在腰间(腰佩)&③到、往&& ④够、充足
评分:本题4分,答对一个得1分。&&
8.答案:①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②有时夜里疲倦了,就用水洗洗脸。&&&
评分:本题4分,译对一句得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甲文:“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或“余则袍敝衣处其间。”乙文:往往馕粥不充,日昃始食。
评分:本题2分,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
10.答案要点: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我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他们优越多少倍,我们应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习他们刻苦勤奋的精神,使自己学业有成。
评分:本题5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意思对即可。
佛山市2004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余幼时即嗜学,……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⑴媵人持汤沃灌( )
⑵同舍生皆被绮绣( )
⑶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2、找出表现作者幼时守信用的句子。(2分)
23、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2分)
20、(3分)⑴热水 ⑵通“披” ⑶因为
21、(3分)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错、漏译“以”、“中”、“口体之奉”、“不若”,每词扣0.5分)
22、(2分)计日以还(1分)不敢稍逾约(1分)
23、(2分)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意思对即可)
2004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8一12题。(12分)
余幼时即嗜学。……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②媵人持汤沃灌 汤:
③腰白玉之环 腰: ④右备容臭容臭: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色愈恭,礼愈至
而乡邻之生日蹙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同舍生皆被绮绣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将军身被坚执锐 奉命于危难之间
10.与“以中有足乐者”一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以衾拥覆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1.翻译下面句子。(3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12.简述选文是从哪三方面来写作者成年以后求学艰难的。(3分)
答:① ② ③
(二)(共12分)
8.(2分)①患:担心,忧虑 ②汤:热水 ⑧腰:挂在腰间 ④容臭:香袋(只答对一个不得分,答对两个得1分,答对三个也得1分,答对四个得2分)
9.(2分)C. 10.(2分)B
11.(共3分,第①小题1分,第②小题2分)①我抄完,跑着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②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恭恭敬敬地请教。(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译错酌情扣分)
12.(3分)①叩问之难;②求师旅途之艰;⑧生活之苦(每答对一方面得1分,意思正确即可)
2005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课改)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10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录毕,走送之( ) (2)腰白玉之环( )
7.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
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9.第②段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__作对比,体现作者__的精神追求。(2分)
10.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2分)
6、(1)跑 (2)腰里系着
8、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9、袍敝衣(粗袍敝衣) 不畏生活艰难刻苦读书
10、例: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2005年湛江市中考语文试题(课改)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19―22题。(12分)
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____ (2) 走送之 走:__________
(3)援疑质理 质:__________ (4) 俟其欣悦 俟:__________
2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先帝不以臣卑鄙
C.或遇其叱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益慕圣贤之道 孔子曰:“何陋之有?”
21.请将“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4 ,(1)得到,获得(2)跑(3)询问(4)等,等待(每答对一个得1分)
20. 2 B因为 (A中“于”分别是“向”和“在”之意:C中“其”分别
是“他”和“难道”之意; D中“之”分别是“的”和用来表示宾
21. 4 参考译文: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像结成的冰块一样坚
硬,手指不能弯屈伸直,(我)也不敢放松学习。(译对“大”、“冰
坚”、“弗”等给3分,句意准确而且通顺的给1分。)
22. 2 (1)得书难:(2)拜师难(写出一点得1分,共2分。)
2005年福建省南平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新课程)语文试题
二、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7-10题。(巧分)
余幼时即嗜学。……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援疑质理()
(2)色愈恭,礼愈至()
(3)腾人持汤沃灌()
(4)同舍生皆被绮绣()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Q
9.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3分)
10.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学习中的苦与乐?(4分)
二、(15分)
7.(4分)①提出②周到③热水④通“披”,穿(每题1分)
8.(4分)①(2分)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②(2分)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9.(3分)得书之难、求师不易、生活之苦(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0.(4分)联系实际(2分),谈感受(2分)。答案要点:学习要有正确的苦乐观,要善于化苦为乐,乐中学,学中乐,刻苦学习,努力成才。(意思对即可)
2005年烟台市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录毕,走送之(&&&&& )&&& (2)俟其欣悦(&&&&& )
(3)寓逆旅主人&(&&&&& )&&& (4)皆被绮绣(&&&&& )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战于长勺
B.当余之从师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足肤皲裂而不知&&& 气可以养而致
D.以衾拥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0、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3分)
11、选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7、 (1)跑(或:赶快)&&& (2)等待(或:等到)&&& (3)寄居(或:居住、住在)&&&&& (4)通"披"&&&&& 8、B&&&&&&& 9、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10、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意对即可。)&11、记叙、议论&&&& 本文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写得生动、感人,这样写不仅充分表现了作者“勤且艰”的读书生活和苦学态度,也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劝勉晚生刻苦学习的目的。
资阳市2004年高中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四)(7分)送东阳马生序
幼时即嗜学。家贫,……。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26.解释下列句加点的词语。(1分)
⑴录毕,走送之 走( )
⑵腰白玉之环 腰( )
27.选文采取对比的句式阐明道理。如文中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同我的
作对比,将今日大学生优越的条件同我的对比,说明
的道理。(2分)
28.将下边这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盐城市2005年
三、综合阅读&(共55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13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注]①怠:懈怠。②箧:书箱。③舍:学舍,书馆。④媵人:服侍的人。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⑥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
10.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2分)&&&
(1)手 指 不 可 屈伸&&&&&&&&&& (2)夫 人 好 学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媵人持汤沃灌&汤:&&&&&&&&&&& (2)以衾拥覆&衾:&&&&&&&&
(3)负笈从师&&&& 负:&&&&&&&&&&&& (4)编茅为庵&为:&&&&&&&&
12.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
(1)录毕,走送之。&&&&&&&&&&&&&&&&&&&&&&&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3.〔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3分)
10.(1)手指/不可屈伸&(2)夫/人好学&(画出此处即可)(每小题1分)
11.(1)汤:热水&(2)衾:被子&(3)负:背(背着)&(4)为:做(做成)(每小题1分)
12.(1)抄完了,赶紧(或跑着)把书还给人家。&(2)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
(成就事业)?(关键词翻译准确,语言通顺。)(每小题2分)
13.都表现了人物勤奋好学(嗜学、勤学)和求学不怕险阻(艰辛)的精神。(答到一个方面给2分,答到两个方面给3分。只答“从师学习”给1分)
安徽省05年
四、(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以:
(3)腰白玉之环&&&&&&&&&&&&&&&&&&&&&& 腰: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9.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3分)
20.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3分)
四、(15分)
17.(3分)(1)借 (2)用(3)挂在腰间
18.(6分)(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2)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9.(3分)余幼时即嗜学慕圣贤之道 以中有足乐者
20.(3分)要点:①排除不利于学习的环境的干扰;②在物质上不盲目攀比;③坚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奋学习。(抓住一个要点,又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湖北省黄冈市2005年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9――13题。(12分)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你知道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吗?请解释。(4分)
⑴俟其欣悦&&&&&& (&&&&&&&&&&&&&&& )&& ⑵媵人持汤沃灌&(&&&&&&&&&&&&&&& )
⑶同舍生皆被绮绣(&&&&&&&&&&&&&&& )&& ⑷腰白玉之环&&& (&&&&&&&&&&&&&&& )
10.你理解下列文言语句的意思吗?请翻译。(2分)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我的译文:&&&&&&&&&&&&&&&&&&&&&&&&&&&&&&&&&&& &&&&&&&&&&&&&&&&&&&&&&&&&&&&&
11.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2分)
我的概括:&&&&&&&&&&&&&&&&&&&&&&&&&&&&&&&&&&&&&&&&&&&&&&&&&&&&&&&&&&&&&&&&
12.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2分)
我的感悟:&&&&&&&&&&&&&&&&&&&&&&&&&&&&&&&&&&&&&&&&&&&&&&&&&&&&&&&&&&&&&&&&
13.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2分)
我的看法:&&&&&&&&&&&&&&&&&&&&&&&&&&&&&&&&&&&&&&&&&&&&&&&&&&&&&&&&&&&&&&&&
9.⑴等待。⑵热水。⑶通“披”,穿。⑷腰佩(用作动词)(4分,每空1分)
10.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2分,如关键词漏译,酌情扣分)
11.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2分,意同即可)
12.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2分,意同即可)
13.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分,无论赞同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题二
浙江省2006年
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7-24题。
(一)(12分)
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弗之怠&&&&&&&&&&&&&&&&&&&&&&&&&&&&&&& (2)走送之
(3)未尝稍降辞色&&&&&&&&&&&&&&&&&&&&&&&&& (4)俟其欣悦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 B、弗之怠(指代抄书)
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 D、益慕圣贤之道(的)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0、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2分)
17、(1)懈怠(松懈、怠慢)(2)跑&(3)脸色(神色)&(4)等待(等到、等)(4分,每小题1分)
18、C (2分)
19、(1)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所以我虽然愚笨,最终还是有所收获的(最终还是得到了一些知识)。(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
20、学习刻苦,求学诚心;尊敬老师,守信用(2分,答出“学习刻苦”或“求学诚心”给1分,答出“尊敬老师”或“守信用”给1分)
2006年广东高中段招生考试语文试卷(非实验区)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6至9题
余幼时即嗜学。……,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专心致志&&& B.益慕圣贤之道&&& 精益求精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D.未尝稍降母色&&& 义正辞严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8.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
9.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 ;
(2)&&&&&&&&&&&&&&&&&&&&&&&&&&& ;(3)&&&&&&&&&&&&&&&&&&&&&&&&&&&&&& (3分)
200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一)
三、文言诗文阅读(18分)
㈠阅读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⒘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余/因得/遍观群书
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⒙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A.余幼时即嗜学   (        )
B.腰白玉之环    (        )
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D.媵人持汤沃灌   (        )
⒚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⑵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⒛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2分)
三、文言诗文阅读(18分)
㈠文言文阅读(17-20题)(12分)
⒘(2分)C
⒙(4分,每项1分)A.爱好、喜欢  B.在腰间佩带  C.等待  D.热水
⑴到了成年,更加羡慕圣贤的学问。或译成:已经成年,更加羡慕圣贤的道理。(只要意思正确即可给分)(2分)
⑵因此即使我比较愚钝,但终于有所收获。或译成:因此我虽然比较愚钝,但终于学有所获。(只要意思正确即可)(2分)
用文章中的话作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成"以中有足乐者"亦可。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以下要点:
①坚守学习信念  ②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③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
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吉林省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
二、 阅读(48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鸣机夜课读记(节选)&&&& 蒋士铨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母微笑曰:"病少差③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③差():同,病愈。
9、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      ,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       。(2分)
10、下面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2分)
①手自笔录&&&&&&&&&&&&&&&&&& 暇更录唐宋人诗
②尝趋百里外&&&&&&&&&&&&&& 未尝寝
11、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2分)
12、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2分)
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3分)
14、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4分)
二、 阅读(48分)
阅卷说明:
阅读试题除9、15题外,均为开放性试题,下面所给答案均为参考答案。对于考生的答案,在意思对的基础上,要考虑语言表达;即使意思与参考答案不完全相符,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对于有创意、有创见的答案,要给满分。
(一) 文言文阅读(15分)
9、序或赠序;记。(共2分,每空1分)
10、①抄写②曾经(共2分,每小题1分)
11、围绕"勤学苦读,不畏艰难"回答即可。(共2分)
12、围绕"望子成材,期望殷切"回答即可。(共2分)
13、围绕"第一段选文宋濂回忆自己年少时刻苦求学的经历"和"第二段选文蒋士铨回忆自己年少时得到母亲悉心培育的经历"回答即可。(共3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
14、围绕"尊师勤学"和"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2分,结合经历和体验谈1分,语言表达1分)
泰安市2006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课改区用)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7-9题。(12分)
(甲)既加冠,……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法问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千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王辟之《渑之燕谈录》)
[注释] ①太宗:宋太宗。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遽(jù):匆忙。
7、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礼愈至&&&&&&&&&&&&&&&&&&&&&&
②媵人持汤沃灌&&&&&&&&&&&&&&&&&&&&&&
③腰白玉之环&&&&&&&&&&&&&&&&&&&&&&
④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8、翻译划线的句子。(4分)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 &&&&&&&&&&&&&&&&&&&&&&&&&&&&&&&&&&&&
②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译:&&&&&&&&&&&&&&&&&&&&&&&&&&&&&&&&&&&&&&&&&&&&&
9、宋濂和太宗共同的治学态度是&&&&&&&&&&&&&&&&&&&&&& 。甲乙两文在写作方法上各具特色,甲文主要采取&&&&&&&&&&&&&&&&&&&&&& 的写法,乙文则采用平铺直叙的写法。(4分)
参考答案:
7、①周到&②热水&③腰上系着&④受益
8、①寄居的旅店的主人每天给准备两顿饭,从没有鱼肉这样的美味可以享用。
②(他的)字本来写得不错了,如果立刻称赞(他的字写得)很好,(我)担心皇帝不再用心练了。
9、虚心请教或持之以恒
厦门市2006年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
第三部分&&& 阅读(满分:51分)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19题(17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无从致书以观
③弗之怠&&&&&&&&&&&&&&&&&&&& ④家贫无资
16.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2分)
假&①借。 ②宽容。 ③如果,假如。 ④非正式的。
1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中考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中考: 下一篇中考: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阳有哪些旅行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