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窑附近租房哪里有老年人跳广场舞的

当前位置:&>&&>&正文
老年人跳舞扰民 广场舞背后的法律和道德拷问
发表时间: 08:44内容来源:
  一公园内提醒市民文明 晨练的牌子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每晚7时许,伴随着音乐的强劲节拍,广场舞爱好者在各个小区空地上挥汗起舞。这边是《幸福花儿开》,那边是《最炫民族风》,韩潮来袭又有《江南style》,各种音乐竞赛高音,低音炮大喇叭直冲云天。广场舞是市民锻炼身体的健身项目,也是我国群众文化的一大特色,但这些舞队放出的噪声,却让周围居民苦不堪言。
  鸣枪、泼粪、放狗,广场舞遭遇各种暴力阻挠
  10月24日,武汉汉口中央嘉园小区的大妈们在跳广场舞时,竟然被人从楼上泼下粪便。当日的广场舞参与者之一陈女士说,当晚8时许,她正和朋友们在楼下跳广场舞,突然从楼上泼下来一堆大便,混着泥沙把她们泼得是满头满身。&浑身都是臭烘烘的,我先到物业那里冲了冲,然后回家冲了40分钟澡,感觉身上还是臭的。&
  原来,因为广场舞的声音大,这个小区的一些居民认为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便找物业公司反映,物业公司也与跳舞人员进行了多次沟通,但是因为一时间找不到更好的地方,大家也只有原地进行,没想到,这次竟然有人作出如此过激的行为。
  今年以来,因广场舞引起的矛盾纠纷似乎一下子多了起来,各种各样阻挠广场舞的过激手法不断出现。4月,成都一小区几家临街住户由于长期受广场舞音乐困扰,一气之下向跳舞人群扔水弹;8月,北京昌平区一男子因嫌小区广场舞音乐声音过大,朝天空鸣放猎枪示威,并放藏獒冲入跳舞人群;9月,郑州市金水区正在跳广场舞的高大妈被人泼了一盆冷水,当晚就高烧住进医院&&
  对于许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来说,广场舞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每当夜幕降临,城市里几乎每个广场和小区空地上都有大批跳舞的人。
  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广场舞爱好者已经超过1亿人,主体人群是40到65岁的中老年妇女,广场舞类型丰富,包括健身操、腰鼓队、扇子舞等,因其一般在广场上组织和进行而得名。
  噪声扰民惹人烦,广场舞声音到底有多大?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广场舞说欢迎,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广场舞噪声太大,有些扰民。
  &姑娘姑娘我就要嫁人啦,可我心里依然爱着他&&&11月8日晚8时,记者来到郑州市未来路与金水路交叉口的曼哈顿广场时,看到不大的街角竟有三支舞队在欢快起舞,几十名广场舞爱好者随着音乐,手臂时而扬起、时而落下,动作整齐,神情投入。
  &我并不喜欢这样强有力的节奏,偶尔听听还行,听多了心情会变得烦躁。&住在曼哈顿广场附近的张小姐说,广场舞声音太大,她有时候想和朋友逛逛街,但是广场舞巨大的声音让他们听不清对方说话。&每个乐队都怕别人的声音盖过自己,因此拼命调大音响。&
  &吵死人了,我们晚上根本不敢开窗户,就这还听不清电视机的声音呢。&曼哈顿小区一位15楼的居民对记者讲,从晚上7时到9时,他们在家什么都不能干,书不能读,电视不能看,&我爱人怀孕后,本来就睡得不好,现在更是被这噪声弄得神经衰弱&。
  那么,广场舞的噪声到底有多大呢?为了测试广场舞的噪声有多大,11月9日晚,记者邀请著名民间环保组织绿色之友河南小组的工作人员寇祥,拿着噪声快速检测仪器,一起来到郑州市农业南路与商鼎路交叉口的一住宅楼空地处,不少大妈正在这里跳广场舞,《最炫民族风》与《江南style》的音乐此起彼伏。在离空地20米的地方,寇祥拿着噪声快速检测仪检测结果是76分贝。之后,记者又来到临近一栋楼的8楼住户家中,在窗户旁边测试的噪声为58分贝。
  记者连续测试了三个小区的广场舞噪声,噪声值都在55分贝以上。根据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一类住宅区夜晚的噪声值应控制在45分贝以下。显然,这些广场上的噪声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家标准。
  大妈们的精神支柱变成噪声污染,高分贝的喇叭无人来管?
  &怎么我们老年人跳个广场舞就变成扰民了?&广场舞爱好者秦阿姨听了记者的采访意图有些委屈。今年68岁的她每天晚上出去跳两个小时的广场舞,这已经成为她每天的必修课。&老人最怕孤独了,每天晚上去跳跳广场舞,既是锻炼身体,活动筋骨,也是我们这些老年人的精神寄托。&在秦阿姨看来,年轻人应该对广场舞多些理解和包容。
  但是,事实证明,广场舞这个老年人的精神支柱并不能让所有人理解。
  &不少居民向我们投诉广场舞声音大,每次接到投诉我们也会前去舞蹈队进行劝阻,但一两次还有点效果,如果经常去,大妈们就很不乐意,我们也没有强制权。&正商物业工作人员小张告诉记者,因为广场舞产生噪声扰民的问题,物业公司成了&夹心饼干&,两方都不讨好,&居民们说我们收钱不管事儿,大妈们说我们多管闲事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有关噪声治理的法律法规包括《环境噪声防治法》、《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等,其中对居民区内所能允许的最大噪声等级作了详尽规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也明确规定: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但在实践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情况如何呢?11月9日晚测完中央特区小区的广场舞噪声值后,记者就以噪声扰民为由拨打环保热线12369进行投诉,但郑州市环保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只管工地施工噪声,像这类的广场噪声应该向城管或者110反映。
  随后,记者又打电话向110进行举报,民警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因为跳舞的都是些大妈大婶,她们过去也都是劝说散了或者声音关小点,&但这不是个长久之计,因为她们天天在那里跳,长远来说还得市政部门进行合理规划,严格规定区域和时间&。
  如此一圈,对于广场舞高分贝的喇叭,竟然出现了无人管理的尴尬。
  城市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广场舞参与者缺少公德意识
  不过,对于噪声问题,一些舞友也有苦衷。广场舞爱好者熊女士说,她们也不愿意打扰别人,也希望到人少的地方去跳,但是市区到处都是高楼,公园又少,没办法,就只能在小区里面跳,&健身房太贵,我们老年人根本负担不起&。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杨朝聚说,广场舞作为中老年娱乐活动中的一种,现在饱受诟病,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城市规划存在缺陷。&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越来越多,但是公共活动空间没有增加,有的小区在建设时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甚至没有公共活动空间,居民只得选择在小区内或小区旁边的空地活动。&
  针对这种说法,记者也沿着商鼎路在黄河南路与东风南路之间调查了一圈,大大小小的社区有几十个,就是没有一个公园。小区内高楼林立,小区外商铺鳞次栉比,别说大点的活动广场,甚至连绿地都被挤占了用来停车。在这种情况下,大妈们见缝插针地在楼栋之间跳广场舞也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在采访中,也有一些居民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除了公共活动空间狭小、居民活动受限之外,广大舞友们的素质参差不齐也是导致矛盾纠纷的主要原因。家住人民路的张大姐说:&我们一般跳到晚上9点结束,尽量不去打扰居民,但也有些人意犹未尽,非得跳到10点多,是有点让人受不了,毕竟家里有孩子的都需要早睡早起。&
  家住未来路的赵女士也说,离她小区200米处就是熊儿河,河畔有不少空地,河对岸还有很多商业广场会在夜晚闲置出来,&在那里跳舞既不扰民,空间又大,但是她们(广场舞爱好者)就是不愿意多走两步去那里跳,非得在自己小区里跳,这让人很不理解&。
  对此,河南言东方律师事务所主任闫斌认为,广场舞噪声扰民是个别人公共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对于这种行为,相关职能部门应该进行实质性管理。&有些广场舞在遭遇一些居民抗议后,不是主动找居民沟通协商,反而采取把音响调得更高等方式示威报复。&
  加强管理提高公德意识,改变&法不责众&错误思想
  跳舞健身,缓解疲劳,把心情调整到愉悦状态本&无可厚非&;反对噪声污染,争取安宁休息生活环境也&理所当然&。那么,该如何让舞蹈队和周围居民达到&双赢&?这确实是一道难题。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张茂松认为,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广场舞的管理,当地街道办事处应牵头组织,各社区居委会设立执行小组,由公安、城管、环保等部门共同参与,设置24小时投诉接听电话,随时监控和管理广场噪声问题。
  &管理部门应该重点在&时间的选择、音量的控制、地点的规范&上下功夫,做好引导。比如规定,广场舞活动时间限定在每天7时以后和晚上8点半之前,分贝应控制在60分贝之内,各个舞队不论规模大小都得备案编号等。如需在时间限定之外进行的,需提前和街道办沟通好,选择在空旷公园和闲置场地进行。&
  而闫斌律师认为,在加强对广场舞管理的同时,更应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加强公德意识。此外,执法部门还得严格执法。
  &在美国,广场舞噪声扰民,跳舞者就会被警方铐走,因为法律规定公民有享受宁静的权利,一旦感觉听觉遭到了污染,就可以选择报警,警察也必须作出行动,但是在我国,则往往将噪声污染定义为生活纠纷,多半采取劝导和说服的方式。&闫斌说,&这其实是&法不责众&的思想在作怪,执法者认为像广场舞、闯红灯这样的群体行为,即便有不合理性,也不好进行处罚。&
  闫斌指出,&法不责众&的思想其实是法制观念单薄的表现,因为法律一旦制定,它就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作为执法者必须通过执法的公平性和时效性,来强化大家的规则意识。&像广场舞扰民这样的问题,我认为一旦相关规则出台,各部门就应该严格执行,比如公安部门应将噪声扰民视为严重影响公共秩序的行为,对组织者调查取证并加以警告,警告无效后可采取更严厉的措施,这样效果会比单纯劝说和制止好很多,长久考虑也更利于维护我们的大环境。&
点击排行榜
本栏目最新
本栏目热门
大河网法制频道热线:8、
地址: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河南日报报业大厦11楼当前位置:
大妈们跳广场舞去了 合肥大爷们却超过半数宅在家
09:24:32|wqs|合肥在线
大妈们跳广场舞风靡全国的同时,有人问,大爷们干啥去了?昨日,安徽商报记者走访了合肥十余小区50位60岁以上的退休大爷,发现超过半数老人在空闲时选择看报、看电视、带孙辈等,生活较为单一,部分老人打拳、舞剑、参与文娱活动等,也有少数大爷发挥余热,当演员、走T台,还想上春晚。
  大妈们跳广场舞风靡全国的同时,有人问,大爷们干啥去了?昨日,安徽商报记者走访了合肥十余小区50位60岁以上的退休大爷,发现超过半数老人在空闲时选择看报、看电视、带孙辈等,生活较为单一,部分老人打拳、舞剑、参与文娱活动等,也有少数大爷发挥余热,当演员、走T台,还想上春晚。
  [宅男型大爷]散步读报看电视还要帮忙带孩子
  家住合肥新村的孔大爷年近七十,退休好几年了,生活非常规律。“早晨起来出门遛遛,平时没事就看看报纸。”昨日,孔大爷说,天气好时,他就去室外散散步,没什么固定的活动场所,拉上几位老年朋友聊聊天。
  一个多月前,孙子出生了,孔大爷的生活多了几分喜悦,忙碌起来。“得帮着照看孩子!”
  说到休闲娱乐活动,接受采访的三十多位大爷不约而同说到散步、看报、看电视,超过半数老年人因为孙辈尚年幼,需要帮忙照料。“有空闲时,不打牌就没别的事情做了。”昨天中午,刚从长丰路一处棋牌室出来的孙大爷说,自己从一家食品厂退休7年了,闲下来不习惯,想去找些人跳跳舞,又不好意思。
  与孙大爷一样,空闲时间打牌的老年人不在少数。
  [社交型大爷]打拳舞剑做义工发挥余热去“从政”
  锻炼、看报和带孩子,是多数大爷的主要休闲活动,还有部分大爷热心肠,愿意为大家奉献余热。家住园林局宿舍的张大爷77岁,记者采访时,张大爷刚参加完志愿者活动。“我退休十多年了,从社区成立就一直参加活动,希望帮忙做点事。”
  家住新村的陈大爷,退休后被居民推举为代表,时常参加各种听证会。“平时除了接送上六年级的孙子,就是参加一些会议,没啥时间休闲。”陈大爷一边打扫卫生一边说。
  除了散步锻炼之外,大爷们常做的就是打太极拳和舞剑。家家景园62岁的杨大爷,是一个太极拳队队长。他从50岁开始拜师学艺,2007年突发奇想,创办了一个“随风怡太极队”,现在固定队员二十余人,流动成员四五十人,曾获得一些省级传统武术比赛的大奖。
  该太极队成员之一程老先生,从合肥一家化工厂退休之后,除了打拳,偶尔去参加各项社区文艺活动。
  [文艺型大爷]庐剧黄梅唱起来T台走秀很有范
  家住合肥淠河路的张大爷,唱了多年的黄梅戏、庐剧。人们认为他的绝活是唱戏,可他真正让人佩服的特长却是走T台。 2011年夏天,几位老同事鼓励他去学习模特走T台。刚登台表演时,他和搭档穿着情侣装,走在台上,都不好意思看下面观众。“我老伴还在下面看着呢!”他说,好在老伴不介意,只是在一旁指正哪里走得不好。
  家住潜山路一小区的陈老先生退休14年,扮演济公有一套。“大家说我发型最像济公了!”他说,自己虽然秃顶,可两侧鬓发较长,帽子一戴就是活生生的济公,为此还专门买了一套服装。
  [大爷的愿望]期盼健康和平安还有人想上春晚
  新年即将来临,大爷们有什么愿望呢?
  面对记者询问,大多数人表示,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就好,没有别的要求,已经过了花甲之年,对各方面都比较淡然,只要子女平安,多陪父母说说话就好。
  喜欢打太极拳、舞太极剑或拉二胡的大爷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可以在更高规格的大赛上获取名次。
  爱扮演济公的陈老谈起新年愿望时说:“想在春晚上表演一把! ”(安徽商报)
  合肥学院一教授力挺广场舞:申遗吧,免得韩国抢了
  中国大妈的广场舞占领了国外,引来了洋学生,给退休生活增添了乐趣;也有人嫌广场舞声音过大扰民,放藏獒咬人、向大妈泼粪。昨日,合肥学院管理系一名教授力挺广场舞申请世界非遗,“不要让韩国抢了去”。
  合肥学院男教授成广场舞“铁粉”
  自从广场舞风靡全国,晚上,城市大街小巷都出现了大妈们的身影。大妈们跳得欢,一旁观众也看得欢,合肥学院管理系教授路江就是众多观众中的一名。
  五十余岁的路江专心教学,自从搬家后,左右邻居都不认识,连聊天都没有人了,妻子便去跳广场舞,一个月只要交10元钱,要求比较低。
  家住明珠广场附近的路江,每天晚上喜欢出去跑步,对于哪里有人跳广场舞,几点开始,队伍的规模都十分清楚,虽然他不跳,但喜欢看,觉得可以愉悦身心,扩大社交圈。
  合肥安庆两地学生们街头随访
  别人对于广场舞的态度是怎样的?路江带领学生们做了调查。
  2014年7月,路江设计调查问卷138份,学生在合肥市明珠广场和安庆市区针对路人随机调查。总共回收123份,除去不符合条件的废卷,还剩有效问卷102份。“对跳广场舞的态度”一项,“赞成”54票,占52.9%;“反对”3票,占2.9%;“无所谓”45票,占44.1%。
  对于“是否受过广场舞噪音干扰”这一项,“太吵了”2票,占1.9%;“有,偶尔,不影响生活”34票,占33.3%;“没有,我不住广场附近”52票,占50.9%;“我是路人,觉得会影响周围人的生活”有14票,占13.7%。
  希望广场舞申遗“别让韩国抢了先”
  路江认为,该调查样本基本上反映出社会上大多数人对广场舞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中国大妈在法国卢浮宫跳广场舞,使其悄然走向世界舞台。继将端午节申遗之后,日前,韩国拟将“盘发”“茶道”等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也引发热议,路江教授担心,广场舞会不会有一天也被韩国悄然申遗?
  路江认为,广场舞是由中国大妈的发明,凝聚着中国大妈的智慧,可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求具备一定的条件,目前广场舞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条件,“但为了避免‘广场舞发明权不明’等问题,希望社会能为广场舞申请非遗创造条件。”路江认为,广场舞是中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出口,堵是堵不住的,相反,可以把广场舞打造成中国特色的民俗品牌。
  大妈有了广场舞,大爷们干点啥?
  作为广场舞的主力军,大妈们在广场上扭得欢,享受愉悦,大爷们咋办呢?他们的退休生活,要不就是钓鱼、散步、打太极,要不就是打牌,依旧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在一起,没有办法扩大社交圈,广泛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也无法走出“水泥森林”。
  路江说,想要大爷和大妈一起扭起来,必须更换一些他们喜欢的曲目,也要设计一些男士可以接受的动作,让大爷们也不再孤独。
  【对话】
  “老外觉得广场舞是很酷的街头文化”
  记者:您认为广场舞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路江:我自己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不免对同龄人的现象感兴趣。调查发现,这跟中国老龄化分不开。
  记者:广场舞是不是“中国特色”?
  路江:欧洲没有老龄化问题吗?也有,但中国更明显,为什么呢?中国人口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下岗、内退情况普遍。子女均已成人,自己有退休金养老金。物质生活达标了,他们迫切要求精神文化的富足,需要一个陶冶情操、健身锻炼的社交圈,广场舞顺势而出,它是符合国情的。老外对广场舞的认知和国内不一样,他们觉得很酷、很新鲜,是一种了不起的街头文化,特羡慕。
  【观点】
  吐槽派:调查不靠谱点赞派:申遗好主意
  对于路江及学生们的调查结果,众人评价不一。
  because:138份问卷就想测出大家对广场舞的态度,不大靠谱。
  wu冬天:这的确算是一种民俗了,但应该先为这些活动提供足够、方便的公共空间,把扰民的问题解决了,再考虑去做这个申遗的工作吧。
  鹰眼观沧海:广场舞可以合理引导,毕竟老年人需要活动需要锻炼需要娱乐,申遗就有点小题大做了。
  椎名遥:国外有类似于广场舞的快闪。
  文静hz:非常赞同,国家应为大妈们建设专用场地。
  沈幽屿zoe:我倒觉得没什么不妥,毕竟现在空巢老人太多了,广场舞不失为一个排遣孤单的好途径,对于申遗暂不表态;另外广场舞的舞者和居民应该互相体谅,舞者团体应自觉秩序化、公德化,普通居民也应对广场舞怀有一份包容之心。
  【思考】
  噪音扰民,靠自律?靠法律?
  然而,广场舞的流行引发过一些不快,合肥也发生过一些广场舞扰民引起的打架、泼粪事件。那么,广场舞在什么场合跳合适?噪音大该怎么管?
  2014年8月,贵阳市云岩区中东社区三十多位大妈戴着耳机跳广场舞,被赞“最高素质的广场舞大妈”,也让人们看到了广场舞扰民的另一种解决思路。
  去年12月10日,合肥市发布《合肥市城市管理条例》,已在今年1月1日实施。条例提到,县(区)人民政府应该在不影响城市交通、环境卫生和居民生活前提下,划定一定区域,供市民健身。市民在进行广场舞等健身活动时,应保持活动场所和周边环境卫生整洁,有音乐伴奏的,应按照规定控制活动时段和音量。(安徽商报)
  “每天跳广场舞就像上班,如果不让我们跳了,那我们干嘛去呢?”东华小区广场舞舞者邓丽琼如是说。近日,广场舞再一次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而邓丽琼所在的小区也被媒体报道扰民。
  他们为什么要跳广场舞?对于舆论的冷嘲热讽,他们心里有何反应?本报记者近日走访了邓丽琼和她所在的社区,了解这群“舞林中人”背后的故事,了解他们的娱乐方式和生活环境。
  跳广场舞是她的“工作”
  早7点,着一件舒适却不失美感的粉色打底裤,身披翠绿色针织衫,邓丽琼推开门穿过楼道,朝着马路对面的东华公园走去,她要去“上班”了。跳广场舞就是她的工作。
  虽然这份工作让邓丽琼每月倒贴10元,可并不影响她视工作为全部的热情。早在2009年开始跳广场舞,从当年的《大地飞歌》流行舞曲到之后凤凰传奇的民族舞曲,五年的时间足够让她从最初的好奇转变成习惯。
  五年前的一天,邓丽琼在东华公园接触到广场舞,让从小爱跳舞的她好奇不已。“我就站在那看,还以为是个团体,想跳又不好意思。”邓丽琼还记得最初她们只跳宋祖英的歌,“来来去去就那几首。”
  这并不让她们感觉厌倦,反而越跳越成为一种习惯,只因不跳广场舞也是在公园内转,倒不如每天跳一跳动一动,还可以认识新朋友让老年生活更丰富。
  被市民投诉到110
  7点,东华公园广场安静、空气清新,零星的人群有的在下棋,有的在打太极,就是没有跳广场舞的。显然,邓丽琼来早了。她是故意来早,和邻里唠家常是她在开始“工作”前的“热身”。
  直到八点半,公园入口处10来个跳舞的妇女们逐渐涌入,填满入口狭窄地段,她们是邓丽琼的伙伴,也是邓丽琼三年前的舞友。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任凭朋友们跳的《小苹果》再火,也无法代替邓丽琼心中最爱的民族舞曲,喜好的转变也让邓丽琼在三年前选择去跳上午10点档的民族舞曲。
  在公园上班,基本没有迟到一说,因为习惯也因为时间宝贵。一天24小时,她们每天仅能跳两小时,多一点就会被人投诉。没错,公园最近风声比较紧,邓丽琼和舞伴不得不低调点,否则随时可能再次被金马派出所民警制止。
  过去的一周,东华公园的广场舞遭遇不常出现的劝阻,因周遭市民无法忍受公园每天的广场舞,市民拨打了110。这多少让邓丽琼有些委屈,“我们声音不大,根本没在休息的时间跳。”
  广场舞大妈无视外界不满
  其实,身处舞林多年,邓丽琼遭遇的挫折不止一两回,有的是因为地点被剥夺,更多的是广场舞不被全部人所接受,但这些都没有阻挡住邓丽琼和舞伴们坚定踏上广场的脚步。
  六年的时间,广场舞经历了风云变幻。邓丽琼不再跳《大地飞歌》,改跳《荷塘月色》甚至《小苹果》,他们的队伍逐渐强大,以至于最后不得不订成规矩。“一组就只能跳两小时。”
  同样,邓丽琼的观众也发现了变化,当初会停下来看的年轻人开始反对他们,反倒是他们的同龄老人越来越支持广场舞。同龄人的支持也让邓丽琼可以无视外界对广场舞的种种不屑,“好多路过的老人都停下来加入我们,都不觉得广场舞有什么不好。”
  上午10点,领舞者魏新生打开随身携带的小音箱,身后站着包括邓丽琼在内的10位对广场舞充满信心的大妈,一起随着音乐开始舞动身体。这群不关注广场舞新闻、不刷微博的中老年人,一直认为广场舞是受欢迎的,广场舞可以让他们跳上一辈子。
  东华公园领舞者――
  “不喜欢的都是些不运动、内向的人”
  广场舞火了,东华公园的广场舞因为同城媒体的报道也火了。在邓丽琼所钟爱的广场舞被一次次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时,她,乃至这群“舞林中人”作何感想,本报记者就此与东华公园上午10点档副领舞者邓丽琼作了对话。
  云南信息报(以下简称:云信):您跳广场舞多长时间了,为什么想到要去跳广场舞?
  邓丽琼:六年了,主要就是锻炼身体、丰富生活嘛。老人都爱生病,现在看病又太贵看不起,一生病就会给子女造成负担。
  云信:现在每天都跳身体健康了吗?不会感觉到累?
  邓丽琼:肯定的,不动就会生病,动了病肯定都会好的嘛,每天跳两小时也不会累。
  云信:是不是一接触到广场舞就非常热爱?
  邓丽琼:对啊,看着别人跳得好就想着我也学嘛,开始只是羡慕别人,后来呢每天都去练习,就学到技巧了。
  云信:跳广场舞这么长时间,市民有没有前来投诉,要你们声音小点?
  邓丽琼:没有没有,他们都很喜欢看我们跳呢,我们声音又不大,旁边跳交际舞的声音很大才会扰民。很多年纪大的人都很羡慕我们呢,说是跳不动了,不然也想跟我们一起跳呢。
  云信:现在有不少人对大妈跳广场舞指责很多,新闻报道中也多是调侃,看到这样的新闻会不会觉得不高兴?
  邓丽琼:我不知道,没想过,我们都很喜欢广场舞,不喜欢的都是些不喜欢运动、内向的人,那都是少数人。
  云信:子女们能理解大妈们跳广场舞吗,他们有没有和你聊过?
  邓丽琼:子女都很赞同我们跳广场舞的,每次我出去,儿子就说去吧去吧。
  云信:如果哪天广场舞被禁止了,你想过找其他娱乐方式吗?
  邓丽琼:就到公园散步啦。也不可能被禁,全民健身,对国家人民都有好处的。没理由禁止的嘛,国家还鼓励呢,老年人有一个好的身体对社会都好,应该给我们一个更好的环境跳舞。而且我们老年人锻炼身体嘛,不然你让我们干嘛呢?
  40岁前厌烦40岁后热衷
  “广场舞”成为最受中老年人欢迎的社交需求
  “这种毫无美感的舞蹈怎么就一夜之间火起来了呢?”每当杨先生看见一群大妈在跳广场舞时,他就按捺不住自己的不满了,他甚至怀疑过广场舞是否有一双幕后的推手,让其能一夜之间“蛊惑”大妈的心。
  广场舞或许真有一双幕后“推手”,只是这“推手”是中国大妈内心强烈的社交及运动需求。
  城镇化生活中,防盗铁门阻碍了老年人爱串门的热情,与年轻人相比,中老年人不熟悉互联网,就像张大妈始终无法理解儿子与儿媳一回家就各自打开电脑。“话都不讲一句。”显然,张大妈很难在虚拟的公共空间寻得乐趣。
  年轻人与中老年人在生活行为上的隔阂,也是令“广场舞”一词沦为贬义词的原因之一。据数据显示,不满广场舞的多为年轻人群,而广场舞的观众多为中老年人。2013年的统计显示,网络上对“广场舞”冷嘲热讽的网民近八成在40岁以下,与之相对应的是广场舞参与者中40岁以上的人超过80%。
  与年轻人不同,中老年人有着强烈的社交欲望,遗憾的是他们只拥有数量有限的社交途径。据公开数据显示,广场舞中女性的比例在85%以上。她们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大妈不习惯参与社会活动,而一旦传统的邻里关系、血缘关系在城镇化过程中弱化,她们的交往渠道更是迅速减少。最后只落得不是在家带孙子,就是在小公园唠家常。
  除此之外,中老年人相比年轻人更明白“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在记者所走访的多个小广场中,很多人都同意老年人不动就会生病。所谓“动一动”,绝非是散步那么简单,在所采访的众多广场舞大妈中了解到,必须让自己运动好几个小时,出一身汗才叫“动一动”。可与她们强烈的运动需求相比,中老年人的体育场地供给却非常匮乏。据《“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预期2015年中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也仅1.5平方米――是2013年美国的1/16,日本的1/19。
赶快抢沙发&&&&网友评论
资讯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刘家窑附近酒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