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孝”“礼”“爱”“强以孝为话题的作文写作文”

山村*教书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在地面,收起翅膀,行走……
2014 十一月
星期四(Thursday) 晴
# posted by
星期四(Thursday) 晴
# posted by
星期四(Thursday) 晴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项脊轩志》说课稿常州技师学院语文教研室 陈顺华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项脊轩志》第二课时(出示课件),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项脊轩志》是《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的第三篇文言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由于文言文距今年代较远,阅读困难较大,所以大多技校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反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想让学生喜欢学习文言文,就必须考虑文言文教学的“古为今用”,必须面向学生实际。 我在日常教学中比较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注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感情共鸣。《项脊轩志》是浅易文言文,抒发的是亲情,容易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从我校德育教育的大环境和语文教学改革的小环境出发,我想通过本文的教学,尝试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以教材为例子,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激,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同时使他们克服对文言文的陌生感,愿意学习文言文。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在第一堂课学生已理解文意和掌握篇章结构的基础上,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能根据要求筛选归纳信息; 2.德育目标:解读归有光难言的伤痛,培养学生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完成能力目标。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完成德育目标。 三、 教法与学法 为了使学生掌握上述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在教学中将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通过讨论、课堂剧演出等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来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5个步骤: (一)、新课导入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先出示一个谜语:以成语“衣锦还乡”为谜面,猜一位明代作家名。 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积极思考作答。谜底:归 有 光。通过新课导入融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注意力迅速回到课堂教学上来。 (二)、新课讲解 1.教给学生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训练学生根据要求筛选归纳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明确文言文阅读同现代文一样,第一步要整体把握文意。这便启示我们:阅读文言语段,要把它当作文章来读,而不能把它当作古汉语材料来阅读。按照这个阅读理念阅读古文选段,首先不要死扣字、词、句,要先整体理清思路,特别要注重把握其人、事、理(情)。所谓人,是指语段中写了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人物间的关系怎样。所谓事,是指语段中写了几件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所谓情,是指文段围绕主要人物所叙述的事件里蕴涵的感情。 (1)指导学生找出本文所记叙的人。学生明确:本文所记叙的人物主要有归有光、老妪、母亲、祖母和妻子;其中归有光的形象可分为幼年、少年和成年。 (2)指导学生找出本文所记叙的事。学生明确:本文所记叙的事情主要是家庭琐事,依次有修缮项脊轩、诸父异爨、回忆母亲、回忆祖母、项脊轩遭火未焚、怀念亡妻等生活画卷。 (3)指导学生透过这些人和事找出作者流露的情。学生明确: 修缮项脊轩――喜 诸父异爨、回忆母亲、回忆祖母――悲 项脊轩遭火未焚――悲喜交加 怀念亡妻――悲 通过以上3个步骤的训练,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能力,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文言文阅读理念,完成教学重点,并为话题讨论做好铺垫。 2.教师出示话题:难言的伤痛,不老的亲情。 (1) 幼年归有光的伤痛 (2) 少年归有光的形象 (3) 少年归有光的内心世界 (4)成年归有光的内心世界 把全班分为4个组进行讨论比赛,每组讨论解决一个话题;每组由学生推选1名组长来搜集组员讨论的信息,然后归纳作答。如有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指导,学生补充,最后读懂归有光的内心世界。板书如下: 幼年的伤痛:想像和怀念母亲 难言的伤痛 少年形象:好静、、勤奋 不老的亲情 少年内心世界:悲凉 成年内心世界:人亡物在,无限伤心 通过本话题讨论,突破教学难点。 (三)、拓展训练: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剧演出,每组选出2名演员,要求3男5女。 角色分工: 学生1――幼年归有光 学生2――少年归有光 学生3――成年归有光 学生4――母亲 学生5――老妪 学生6――祖母 学生7――妻子 学生8、9、10――诸小妹 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领悟文章中流露出的真情,唤醒学生对亲人的感激意识。 (四)归纳总结(5`) 一间百年老屋,又小又漏又暗,似乎没有什么可写的,但老屋却见证了作者家境的变迁,也记录了他家人的音容笑貌。寄托了作者的绵绵哀思,读之令人心酸掉泪。联想我们现在的技校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很多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辛勤付出,缺乏感激之情,缺乏感恩之心。拥有时不知道珍惜,失去时才知道可贵。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爱家庭、爱父母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起点,我们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珍惜亲情,从感恩开始,孝敬父母、为父母分忧。愿本文就是一面镜子,时刻照见同学们感激的面容、感恩的心灵! (五)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借老屋写亲情的写作技巧,想想母亲对自己的关爱,请同学们作文《感受母爱》。 (六)板书设计 文言文阅读方法:整体把握人、事、情(理) 幼年的伤痛:想像和怀念母亲 难言的伤痛 少年 形象:好静、、勤奋 不老的亲情 内心世界:悲凉 成年的内心世界:人亡物在,无限伤心
# posted by
星期二(Tuesday) 晴
/cgi-bin/topic.cgi?forum=14&topic=1489&show=0~~~~~备考出彩话题作文的10个秘诀备考出彩话题作文的10个秘诀湖北黄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陈绍荣:从2004年高考话题作文评分标准的改革不难发现,命题专家希望通过扩大“发展等级”的比分,拉开考生作文的档次。考生如何才能写出有新意的“出彩”作文呢?借助课文立意。如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和“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可以借助苏轼的《石钟山记》“余常疑之”、“余尤疑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想到坚持调查验证以取舍别人的意见;可以借助林觉民的“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借助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借助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想到不能光活自己,还要乐于为别人而生为人类而死。又如话题“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和“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可以借助富兰克林在《美腿与丑腿》中所阐述的两种人生态度,想到用阳光心态对待生活。还如话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其哲理苏轼在《赤壁赋》中早已阐述过。他认为,江水“逝者如斯”,月亮“盈虚者如彼”,似乎瞬时都在变化,而实际上“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从时间的久远来看并没有发生变化。借此,同样可以产生很多的联想,难审的题也就不难了。诸如此类的课文还有《谏太宗十思疏》、《滕王阁序》、《岳阳楼记》、《五人墓碑记》,梁思成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霍金的《宇宙的未来》、鲁迅的文章和古人的诗词等。只要考生学会灵活借助,都可以启发为话题作文立意。化大为小,小中见大。既然鲁迅先生可以从战乱迫使人们以低价兑换银票的小事而引出对几千年历史的思考,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话题所蕴涵的哲理用我们所熟知的生活小事揭示出来?例如,从自己挨打看到父亲这个称呼的份量;从一个人在物质条件丰裕时始终穿布底鞋,窥探出他心里装着百姓的思想境界等。变换视角构思。如话题《人与自然》,一般考生会写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以由苏轼等文人借自然荡涤自己的胸襟,想到回归自然、淡泊名利。湖南考题中的话题作文以《家庭教育》为题,惯常思路是劝告家长给孩子“民主”、“平等”、“自由”,开笼放雀。有个17岁的女考生却把自己设计成一个10年后的母亲,用写信的方式告诉未来的宝宝,自己准备怎样当家长。视角一经变换,让人眼睛一亮。辩证判断分析。话题作文包含的内容很宽,我们主张选其一面,一针见血,主旨突出。但我们所作的判断、分析又必须全面、严密、准确。尤其是关系型的话题,绝不能绝对地肯定一面而否定另一面,分析要合乎生活逻辑,要辩证思维。例如对“退一步想”、“习惯”、“忙”这样的话题,不能简单地肯定或简单的否定,而要结合具体环境、条件或具体对象合理分析。灵活化用材料。考生积累的写作材料总是有限的,但是有限的材料如果能灵活转化也能写出新意。如话题《心灵的选择》,有人就写《谏屈原书》,借屈原洁身自好、坚持理想正题反写,讥讽当今一些为满足私欲而出卖灵魂、丢弃人格、践踏原则的人。在写《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时,有考生化用《愚公移山》的故事,用对话的形式将愚公一心为人与智叟一心为己对比。曹操兵败赤壁,落荒华容道,还立马横刀,哈哈大笑。小说本是讽刺他的。但是有学生在写《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个话题时,却用此例来说明人应开朗乐观。他分析道:“曹操比孙权刘备强,强就强在这一笑上,他把战争看成了一种艺术,即使落败,他仍为对手艺术中的不完美处感到遗憾,为自己的发现而自豪,而快乐。”应当说他的这种分析化用就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选用新鲜材料。尤其是选用最新的名人材料会产生强烈的新鲜感。如2004年大年三十晚,温家宝总理不在北京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却赴山西煤矿与工人一起吃年饭,和矿难家属的眼泪流在一起。这个材料如果用在“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的话题作文中,一定会增色不少。让文题吸引人。拟一个含有悬念或诗意的文题,文章就等于写好了一半。拟悬念题即是文题中包含问题,如叙写史蒂芬?霍金,题为“人生的斗士”,为什么是“斗士”?这就有悬念;“福由心生”,为什么“心”可以生“福”?题含诗意,常用修辞手法拟题。如“两扇天窗”喻人才显露的机会,如“明月、黄花”是用诗中意象借代诗人苏轼、李清照,写人物评论;还可以化用诗句或词语拟题。如写坦然、乐观面对挫折,保持平和心态,就化用“警钟长鸣”为“佛钟长鸣”等。用细节震撼人心。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境界或特定心态,最好用描写把细节放大、定格使之震撼人心,这一点我们在小说名篇中屡见不鲜。用句式造语势。文中整句连用或适当使用反问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如有个学生写“托起心中的太阳”,论述改变心态的重要性,他用一组排比句加强语势:“荒芜的田园是多么凄凉,而陶渊明却有‘悠然见南山’的情调意趣;被贬后的生活是多么辛酸,而李白却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博大胸襟;沙场的战争多么残酷,而辛弃疾却有‘醉里挑灯看剑’的杀敌决心;狱中的磨难是多么痛苦,文天祥却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热忱。”真情倾诉自我。文章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才能打动人,说服人。如果没有构思成形,却仓促动笔,生拉硬扯,作文绝不会“出彩”。现在离高考只有约1周的时间,考生备考话题作文要做好这样几件事:一是重温一下各种常见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除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外,还应了解新闻、演说词、广播稿、书信、诗歌、说明书、内容提要等常见文体的特点,建立例文模型;二是从近期报刊上选读20篇左右的时文,关注社会热点,用以积累写作材料,积累人生观、世界观、幸福观、苦乐观和认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并运用来分析问题;三是自拟一些话题,编写作提纲,以提高自己的速构能力;四是收集20则当代名人,尤其是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的典型生活事例,找到使用这些材料的不同角度,以便从容应考。
# posted by
星期一(Monday) 晴
话题作文审题例说 [ 作者:佚名&&&&转贴自:《高考》&&&&点击数:138&&&&更新时间:&&&&文章录入:admin ]最近三年高考作文的命题,都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跟以前的材料作文相比,话题作文在审题上难度较小,作文偏题的考生减少了许多。但是,难度较小,不等于不需要用心审题了。从这几年高考作文阅卷的情况来看,因审题不用心而导致不同程度偏题的作文仍然有一定的比例。此外,审题解决的也不仅仅是切题的问题,它也是把文章写好的前提。   话题作文的命题,主要由话题材料、话题和写作要求组成。审题时,对写作要求(主要是对题目、文体、字数的规定)自然要看清,并严格按要求去做;而更要紧的是要细读话题材料与话题,思考文章的立意、取材乃至布局安排,这是审题要下的主要功夫。  一、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  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一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审题时,首先就要把  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  2001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怎么可以抛弃呢?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要按这个道理立意,就是命题者通过话题材料给予考生的提示。因此,作文的话题虽然只是“诚信”二字,但作文是必须按“诚信不可抛”来写的。今年高考作文中还有少数考生写诚信可抛,究其原因,若非有意唱反调,就是未看出材料中隐含的观点。  再看下面的题目:  中国足球队经过44年的努力,经历了6次失败之后,终于圆了进军2002年世界杯的梦。对这次冲击世界杯的成功,有人评说是我们机会和运气好,既未与日、韩照面,又避开了伊朗、沙特。否则,结果如何还很难说。你认为是这样吗?请以“运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注:2002年世界杯,日、韩两国为主办国,其球队直接出线,不参加亚洲区的选拔赛;中国队在亚洲区十强赛的分组中,抽签编入B组,伊朗、沙特在A组)  这个题目的话题材料中说中国足球队出线是靠运气,显然有失片面。因此,话题材料中的问题:“你认为是这样吗?”就隐含着一个“不是这样”的答案。看出了这一点,就知道要在辩证立论上下功夫了,既不能全部否定运气的作用,也不可把成败的根本原因归于运气,起根本作用的还是主观努力和实力。如果写这个题目时,以“好运来了挡也挡不住”立论,就与命题者的意图相悖了。  二、吃准材料,抓住关键问题思考立意  读懂话题材料,不仅与能否确立正确观点有关,还与能否抓住关键问题构思文章,使文章的立意与表达的重点符合命题要求有关。如果抓不准材料中的关键问题,作文就难免或浅或偏。  2000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说的是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会上一位学者以4个图形的实例说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这个被说明的道理就被用作话题。这个话题,也就是我  们构思文章的前提。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有什么思想感受,想到些什么,想怎么办,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问题。抓住这些关键问题去思考立意,就容易写出一定的深度。如果停留在为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补充例证,虽然并不偏题,但文章立意容易偏浅(因话题材料已说明此意)。如果对这些问题根本没注意,而去改写、扩写这个会议故事,就完全偏离命题要求了。  再举两个例题:  第1题:世界永远处在变化之中,自然界在不停地变,社会在不停地变,人在不停地变。有位哲人说:世上惟一永恒的事情就是变化。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请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这个题目不能停留在反映“变化”上。话题材料已经说明了世界是变化的,再停留在反映这一点上便不符合命题要求。要紧紧抓住话题材料提出的问题“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来思考作文的立意,写出鲜明的观点来。如“以变应变”、“与时俱进”等,以及我们不仅要适应世界的变化,更要探索变化的规律,主动地去改变世界等等。这样抓住关键思考立论,文章就有了深度。  第2题:随着交通、通讯越来越发达,随着网络的出现,世界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小;而随着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地球不过是人类居住的一个小小的村落。于是,一个新名词“地球村”出现了。“地球村”,多么形象的称呼。对此,你有什么联想、想象或见解呢?请以“地球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这篇文章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重复话题材料已经说明的意思,地球变小了,变成村落了。这是话题材料已经说明的意思,不宜再多说。这个题目实际上是要求以“地球已经是个  村”为前提,来写你的联想、想象和见解。明白了这一点,思路就不难打开,文章也不难写好。如,地球变小,经济一体化了,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可以联系我国加入WTO来写,这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再如,在一个村子里,和平显得格外重要,而现在的世界还不怎么安宁,呼吁和平可以成为很好的立意。再如,地球变小,资源更应珍惜,环境更需要保护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很多文章可做。明白了这一点,在文章的结构上也容易把握住。对地球怎么会变小就不能花较多的篇幅去论说,三言两语开个头就行,主要篇幅要用来论说我们该怎么办的正题。  三、看清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  话题的文字总是很简短。但尽管这样,对话题也一定要看清,想清,否则也有偏出去的可能。  1999年的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的考生在文章中大写特写记忆到底能否移植,也有的写记忆移植的试验如何如何,完全脱离了话题规定的范围。话题假设记忆可以移植,   就是规定了前提和范围,考生只能在这个范围内作文。再去讨论能否移植的问题,就是对这个前提有意见,也就越出了话题的范围,在写另外的题目了。这在高考作文中是不允许的。  再如下面的题目: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可不少。灯红酒绿、金钱美色、名誉权位……甚至赌与毒,都能让你的心灵经受考验。面对诱惑,人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充实的、高尚的、有意义的人生呢?请以“战胜诱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可以用话题也可以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这里的话题是“战胜诱惑”。如果忽略了“战胜”二字,大写特写“诱惑”的种类、危害以及深受其害的各种案例,文章也许可以写得很精彩,但对于话题来说,却肯定是偏出去了。因为根据这个话题,作文的重点,应该放在“战胜”二字上。  总之,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话题作文也不例外。
# posted by
星期一(Monday) 晴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艺术 && 高考话题作文题意直露,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审题容易不等于不要审题,考生还是要花三五分钟时间,把表述话题的文字、有关的提示、注意等,认真地读两遍,把试题的内涵、范围、重点等搞清楚。考生要注意下面几点。 && 1、要明白话题作文中“导引”的作用,准确理解题意。 && 要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明白话题中的“导引”,写作前要认真阅读、细心审察材料,进而读懂、吃透材料,然后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把握材料要点及含义。要多做一些审题方面的比较练习,明白“导引”作用,还应注意将命题“要求”(或“注意”)上的用词进行分析比较,以减少作文盲目性, && 如,2002年扬州试卷作文题 && 对80年代出生的人,有人总是担心:“这一代人不能吃苦,缺乏意志,不会合作……怎么得了。”但也有人说:“这代人见识广,肯动脑筋,有闯劲……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对此,我们80年代出生的青少年有什么看法?请以“我们这一代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 要求:1)可以从某一方面反映我们这代人的特点,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围绕一个主题反映我们这代人的特点;可记身边的观点,也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怀。 && 2)或反映自身的缺陷,引起我们这一代人正视;或显示几身特点,展示我们这代人的风貌。 && 3)自选文体,自选题目,不少于600字。 && 文题分析:1)导引部分包含的信息: && A.对八十年代的青年人的看法 && B.看法有两种 && C.文题要求我们思考 && D.主题:我们这一代;主体:我们。 && 2)要求部分 && A. 写作内容:可以是“我们这一代”的特点,也可以是自身缺陷。 && B. 写作角度:可以选取不同的角度,注意构思。 && C. 文体特点:根据写作内容,选取合适的文体。 && 2、仔细琢磨关键词语的意思。 && 例如写“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首先要明确“记忆”“移植”这两个关键词语的内涵。“记忆”是指“保存在脑子里的过去事物的印象”,不是思维、性格、精神,当然更不是身份、地位、面貌。“移植”在这里是指“将机体的一部分组织转移到另一机体上的一种医疗手术”,不是克隆、复制。通过这样的分析,就不会闹出移植爱因斯坦记忆后自己也长出大胡子之类的笑话,也不会写出“借尸还魂”等荒唐故事了。 && 3、立意时要积极打开思路。 && 话题作文为考生展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展开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构思时应围绕话题积极展开辐射思维。思维的触角可以伸向大千世界,古今中外。要联想与该话题相关的名言警句、诗歌辞赋、寓言漫画、新闻报道以至影视节目。还要注意话题中关键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以及比喻义。在充分发掘话题内涵的不同侧面、不同层面的基础上,认真筛选,整理深化,从而选好角度,使文章立意不同凡响。为充分打开思路,要善于“以问领写”。比如以“我眼里的社会”为话题写作,运思时可以先自我提问:哪些社会实践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认识?社会需要我有怎样的个性,具备哪些能力?我希望(或害怕)走向社会,我的心情如何?接下来回答这些问题,尽可能想得广一些、远一些、全一些,然后从种种回答中精选出一个恰当的角度来写,就容易达到广开文思、准确切入的目的。 && 4、要紧扣题意展开记叙、描写。 && 写好话题作文要以“导引”为基础,紧扣题意,然后较自由地选取角度和文体,有理有据地展开,不必像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展开想象,也不必把材料用于作文中去。但作文中也有不少的学生未把握这些特点,拘泥于材料,犯偏离题意的毛病。 && 2002年辽宁卷作文试题 &&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生活中的美景随处可见:校园中寻求知识,是一道富有诗意的每景;家庭中感受亲情,是一道充满温 的美景;社会中奉献真爱,是一道多彩多姿的美景…… && 请你结合你的生活实际,选取感受最深的某个方面,以“美景”为话题,写一篇内容最体,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 容易出现的毛病: && A.面面俱到,导引中的内容全部用到文章中去。 && B.文题写得大,没有把大题化小,内容空乏,因而写不出感受最深的某个方面,没有真情实感。 && C.文体与内容不符合题意,不作思考,随手掂来,写成:“四不像” && 另外,还由于话题作文往往是多角度的,故平时应加强对同一话题进行多角度、采用不同文体的横向训练,不妨将同一命题或同一话题连写上二到三次,每次解决一个问题。这样既可以克服偏题、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又可以培养自己的求异创新能力。 &&
# posted by
星期一(Monday) 晴
关 键 在 于 思 维 培 育广州第六中学
李月容(续194期)我们把高考写作能力具体分解为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运用语言和文体表达方式六种能力,在三年的作文训练中都从这六方面入手。关于审题训练。高考作文审题是生死攸关的一道门槛,就算话题作文放宽对审题的要求,也不能忽略。其道理很简单,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必定要制定出一些选拔的标准,审题不准就像竞赛违规一样,必遭淘汰。就算不遭淘汰,也有“切合题意”和“符合题意”的优劣之分,总之,它要想方设法淘汰一部分考生出局。审题训练,就是帮助学生避免出局。为了达到训练目的,我们的审题训练与作文同步进行,都在堂上完成。预备铃响后,六个班同时亮出统一的题目写作。题目设计宜多样化,命题、材料、看图、评论、比较鉴赏等;哪怕是话题作文,话题的内容设计、话题的形式设计(如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独词等)均不拘一格,出其不意,让学生在心理上、思维的严密性上都得到有效的训练,切忌定势思维。在训练中,尤其要告诉学生:高考话题作文不能只盯着“话题”。因为高考评分标准是根据材料与话题之间的“提示语”中的问来拟定的。我们先来看2003年高考作文关于“题意”一项的等级评分标准:切合题意(一等 25―21分),符合题意(二等 20―16分),基本符合题意(三等 15―11分),偏离题意(四等 10―0分)。那么,如何评定不同等级的文章呢?我们再来看看2003年对题意理解的评分等级。作文题目中有两个“问”:“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据此,拟定以下评分标准:① 凡能就感情的亲疏与认知的正误关系作文,写得好,就判切合题意(一等);② 凡脱离“关系”,只谈感情亲疏或只谈认知正误的,写得再好,也只判基本符合题意(三等);③ 凡紧扣“关系”,无论是正方向立意或反方向立意,只要言之成理,写得好,就判切合题意(一等);④ 凡紧扣“关系”谈感情与认知双方的互动作用的,写得好也判切合题意(一等)。从以上四个“凡是”可以看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是根据材料与话题之间的“提示语”中的“问”来拟定的。文章中有对“问”做出具体的回应,写得好就高分,否则就低分。例如,1999年作文,在“材料”后的“提示语”中这样问:“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他引发你想些什么?”文章凡能扣着“人的记忆移植”去展开想象,只要想象丰富合理,就高分,没有展开想象或想象不合理、或内容不是关于人的记忆移植的,就低分。2001年作文题中也有一问:“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只要考生能扣着“诚信被抛弃后”的情景来编故事、发议论,均属切合题意,写得好就上一等文。又如,2002年作文“提示语”有这样的问:“我们大家遇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该如何选择呢?”如果考生只写“选择”不写“心灵的(碰撞)”或只写“心灵的”不写“选择”,都属不符合题意,文章写得再好也不能得高分。所以,话题作文审题,应依次读懂“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四个部分的基础上,重点应落在“提示语”的“问题”上,并沿着这些“问题”去想,去构思,去选材,去行文,这样既可以做到“切合题意”,又容易打开思路。如果只盯着“话题”,不关注“材料”,不懂得根据“提示语”的“问题”思考,那么,不但思路难以打开,而且难以做到“切合题意”取得较理想的成绩。例如,2000年,就有80%的考生能写“答案是丰富多彩”,但却忽略了“每个答案都是正确”的这一条件,便上不了一等卷。2003年考生的文章中,也有不少只写感情亲疏或只写对事物的认知,没有扣着“关系”来写,我想这些都与考生只盯着“话题”,不懂利用“提示语”的“问”来打开思路有关。因此,要想在高考话题作文中做到“切合题意”,千万别只盯着“话题”。在命题时,我比较喜欢选些中性的题目,比如,“绕道”,材料大概说:一个老人在寒风凛冽中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用头顶着衣服趟过抚河;而年轻人中有的绕道上游10公里的桥过河,有的绕道下游10公里的渡过河,还有的想学老人趟水过河,可走到一半,不能走下去,还是跟别的年轻人一样绕道而去。请以“绕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材料里的“绕道”只是个现象,话题应集中到对绕道的看法上。这道题可以正向思维立意:以珍惜生命的时间立意,不畏艰难险阻,正道直行,勇往直前;也可以逆向思维立意:许多问题不能径直解决时,需要绕道,比如两人争执,调解人从中劝解,两国发生争端,第三者从中斡旋,能化干戈为玉帛,此时,“绕道”的效果要比径直解决好得多;还可以中向思维立意:绕道与否应看实际情况而定,该绕时则毫不犹豫地绕,不该绕时就坚决不绕。这对培养学生的缜密思维极有好处。写出来的文章也会多姿多彩。(比如陈通:写爷孙俩,因为平时爷爷老带着孙子绕道,绕过所有的困难险阻,结果在爷爷生病需要孙子赶快去抓药时,孙子受爷爷的言传身教的影响,习惯地绕道而耽误了病情,当药抓会来时,爷爷已断气了。文章侧重写不要绕道。又如王石:写一个年轻人与母亲住的距离相隔很远,母亲住在城的西边,他住在城的东边,平时因为工作忙而舍不得抽点时间绕道回去看望母亲,结果当母亲咽气后才醒悟,悔恨当初不绕道回去看母亲。文章侧重写要绕道。还有张思铭:主张“从实际出发选择成功道路”,文章用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阐明“绕道与否要因人因事因地而异”,当捷径是最佳选择时,要大胆走下去,如果绕道的优点更明显,那么做个绕道者又何妨。)像这样的文章都能给人振聋发聩的效果。
学生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求异思维,我们要倍加珍惜,这样才能使学生更聪明。不是有这么一则材料吗?树上有10只鸟,开枪打死了一只,树上还有多少只鸟?几乎所有的回答都是:树上一只鸟也没有。而有一个学生却这样回答:“首先请问:这些鸟有没有用笼子关着?”“没有。”“鸟中有没耳朵是聋的听不见声音?”“没有。”“鸟中有没有被吓破了胆而不会飞的?”“没有。”“如果被打死的那只鸟的爪子钩在树枝上没掉下来的话,那么,树上还有一只鸟。”这种不是人云亦云的回答,难道你不觉得聪明吗?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有人可能认为,这太钻牛角尖了,这不是有意为难我吗?其实学生如果没水平,他不敢说,如果老师的水平比他高,他又怎能难倒你呢?其实很多时候,学生真的比老师聪明,学生能这样问,对我们的思维也是极有帮助的呀!我们应该放下无畏的自尊。所以,我经常用这样的例子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因为它对阅读、鉴赏、写作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关于立意训练。首先,让学生懂得一篇文章好的立意的标准是:紧扣材料(话题),富于哲理,贴近时代,启迪人生。然后,让学生在完成审题的基础上确立写作中心,并标示在文章前。这样写作有据可依,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选材,为什么要这样剪裁,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等等;写完后检查也有依据可循:我这样写能突出中心吗?哪一句与中心无关?怎样调整修改才能使中心突出呢?只有让学生确立较强的立意意识,才能写出“中心突出”的文章来。还应该提醒学生,立意的含金量也不能忽略,不要因为我说的是真话,抒的是真情,就可以不顾思想水平的高低。比如,同样是写移植别人的记忆,是移植前人记忆,为建设今日中华,还是为自己的考试得高分或自己个人的生活舒适呢?同样是写责任,是为富国而尽自己的一份责任,还是为光宗耀祖而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呢?其思想境界就大不一样,得分当然也就不一样了。因为高考毕竟还是选拔人才的考试,这人才将肩负着振兴祖国的重任,不能老想着个人的利益。所以,教会学生“为文”时,还要教会学生“为人”。“文如其人”嘛!关于定体训练。所谓定体,就是选定文体。学生如果心中没有较强的文体意识,或对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认知模糊,就容易得过且过,写成什么算什么,或凑字数,甚至还美其名曰“散文”。殊不知这“散”字恰恰暴露了该生的“功底差”,不懂章法的弱点。因此,过早地让学生“自选文体”,学生反而不会享受这种“自由”,变得束手无策。所以,定体训练我们分两步走。第一步:分文体训练。尽可能地教给学生各种不同文体的行文框架,使之明了:议论文要有理有据有序;记叙文要有意有象有情;散文要有景有情有理。做到动笔前对所选文体了然于胸,行文时就会快捷便当。就算要突破某一文体格式,也是在原有的框架上的变体,仍有主体文体的特点,仍见其深厚的写作功底。第二步:自由选择文体的训练。教会学生选文体的依据:该题目适合写哪种文体;考生自己擅长写哪种文体;考生手头上的材料适合写哪种文体。不要过早地提倡学生作单一文体的突破,因为选文体除了要考虑学生自己的长处,还要适合当年的命题要求,比如,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适宜写散文;2002年“心灵的选择”适宜写记叙文;2003年“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适宜写议论文。万一所准备的文体不很适用题目的写法,而学生又不会变通,那么,强为之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况且各种文体也有互补作用,教会学生多几种“自卫术”,学生的“御敌”能力就强。关于选材训练。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要让学生明确选材的原则:切题,典型,新颖。考生写不出文章,大多是材料储备不足,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要教会学生积累材料:生活(校园、家庭、社会),报纸杂志,新闻广播,课文读本,各学科知识等。只有材料储备充足,才可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写出“材料新颖”“内容充实”的好文章。当然积累材料的同时还得积累思想,思想不丰富不深刻的考生也是难以写出好文章的。前面所谈的阅读吸纳、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就是很好的积累,它对培养学生思想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关于谋篇布局的训练。如果说“选材训练”是为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那么,“谋篇布局训练”
# posted by
星期一(Monday) 晴
高三备战2004高考语文科目的一些复习建议 课堂内外-高考金刊&& &   作者:山东&吴修兰&钱贵彬&梁克艳   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短时间内搞好语文复习,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这里给同学们提一些复习建议。   一、理清考试内容 &   首先要把今年的高考试题认认真真做几遍,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整个试卷的结构要了然于胸。多少道题,考查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评分标准是怎样的,都要达到熟背成诵的程度,为下一步复习定下方向,摸清路子。这样,复习起来就会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高考语文共有26道题,含五大块内容: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试题完全是按照《考试说明》命制的,无超纲的题。相信明年的试题整体上不会有大的变动。   二、知识点的复习要突出一个“实”字   1.语音。虽然以考查常用字为主,但也不要完全放过疑难读音的字。如今年就考了“豢”“盥”“霰”的读音。字音题要落实三个内容:形近字的读音;多音字的读音;生活中常误读字的读音。   2.字形。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因字音相同且字形相近而误用的字,今年考查的全是这种形式:伶牙利(俐)齿,冒天下之大不违(韪),通谍(牒)。   3.词语的选用。一定要结合语境,在平时的阅读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换词”训练。要养成每天记两条成语的好习惯,要把成语的意思记清楚并试着造句。   4.病句的考查向来难度不大,而且这个知识点的训练最易见成效,所以一定要复习好,不能失分。要熟记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每年高考都不会超出这六种类型。   做好辨析病句题还要懂点儿语法,把初中课本上句子成分划分方面的内容复习好,主、谓、宾、定、状、补都要弄清楚。在训练该项内容时,要有耐心,一望而知当然好,否则,就要逐条核对。反正就只有六种类型,要树立必胜的信心。   5.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在平时的阅读中要注意搜集那些关注人类生存状况的文章,2002年考的“沙尘暴”,今年考的“温室效应”,都与人类生存有关,要关注人与自然的话题。   6.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的材料多从二十四史中选材,大都是人物传记,有人物、有情节,这种趋势不会变,同学们应多注意。   文言文的复习要以课本为根本,因为每年高考都考课本中的原话,如今年考到的“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犹且从师而问焉”“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全出自课文。所以把每一篇课文都要准确地翻译在笔记本上。这样既记住了考纲中要求掌握的实虚词的用法,又训练了翻译能力。同时,利用晨读时间大声地朗读、背诵课文,以培养文言语感。   另外,对《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列出的120个实词和《考试说明》中列出的18个虚词,一定要逐一归纳,强化记忆。   7.诗歌鉴赏。要做好诗歌鉴赏题,必须掌握诗歌鉴赏方面的知识。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语言特色等概念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用哪些词语去表述,都应在复习中弄清楚。另外要读些诗歌鉴赏方面的好文章。《唐诗鉴赏词典》《宋词鉴赏词典》是两本很有用的书,按照诗歌在内容方面的不同类型(写景诗、怀古诗、送别诗、思乡诗等)分别找几篇鉴赏文章仔细阅读琢磨,看人家是怎样鉴赏的,用哪些词语,如何表述的。经常这样做,鉴赏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名句名篇”的考查范围很小,只要能背熟《大纲》规定的10篇古文及30首古诗,就能全拿4分。   8.现代文阅读。要想做好现代文阅读题,多读必不可少。不要因为复习时间紧,就停止课外阅读,大部头的书可以先放一下,但情文并茂的千字文每周还要读几篇,最好能写点读书笔记,这对做现代文阅读题很有帮助。   9.作文。高考作文60分,被称为“世界第一大题”,它的成败至关重要。近几年高考作文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50分)和发展等级(10分),作文备考要立足基础等级。一篇作文如果能够达到基础等级的要求,那就可以得到接近50分的成绩,阅卷者也会以“材料丰富”、“词语生动”之类的理由给予一定的发展分;反之,一篇作文尽管有达到发展等级的亮点,但由于书写、表达等距离基础等级的要求较远,阅卷者所判给的发展分将会是很有限的。另外,从考场作文的策略来看,应做到立足基础求发展。   要想真正达到基础等级的要求,作文备考可做的事情很多。比如“书写规范,标点正确”,不少同学书写潦草,卷面乱涂,乱标乱点,用圆点替代句号。这很影响作文成绩,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符合题意”,在不设置审题障碍的今天,固然不难做到,但还是要养成好的审题习惯,避免偏离话题。“语言通顺”,看似要求不高,而要做到却要下点功夫。可多用短句,力求简洁,少写长句,避免繁冗。至于“内容充实”,则要求我们在备考时不断增加自己的内存,以满足高考作文的需求。   三、克服六种错误思想   1.重做题轻读书   有不少教师和学生热衷于大搞题海战术,殊不知,题目做多了,势必减少了读书的时间。这样囫囵吞枣,对提高语文能力没有什么大作用。真正有效地复习应该是精练,举一能反三,触类能旁通,宜少忌多,宜精忌滥,宜巧忌偏。只有精练,才能保证有时间读书。只有广泛阅读,读字词、读课文、读作文、读课外书,才能增强自己的语感能力,积累丰富的知识。   2.重语基轻作文   有些同学认为,语文基础知识虽多虽难,但复习起来容易操作,复习效果快而明显,可是作文训练起来就往往不好把握,也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即使多写几篇,也不一定能提高多少分。因此,即使有时间和精力总愿用在复习语基上,也不愿用在作文上。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语基复习固然重要,作文复习也同样重要。我们可以先从《考试说明》的研究入手,明确作文的要求,再研究近几年高考作文,把握其特点及其发展趋向,有计划、有针对地进行作文训练,一定能够提高作文水平。   3.重识记轻阅读   不少同学认为,识记题有本可依,而阅读题则活得很,非一日之功,考试只好靠运气。于是对阅读这一大块根本不复习,这是十分错误的想法。进入21世纪,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求知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因此提高阅读能力是中学生当务之急。高考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十分重视,分值高,评分要求严格。再者,做阅读题也并非毫无规律。课本及报刊上介绍了许多方法可供借鉴,我们也可自己探索一些方法。   4.重理解轻表达   有相当多的学生以为,主观表达题费力大,收益小,见效慢,练习起来往往事倍功半。让他们做“仿例造句”“扩展语句”的题目,他们的试卷此题往往是空白的;让他们做阅读题,他们也懒得自己去分析思路、概括段意和文章中心,只等着老师对答案。而一部分教师对此现象也往往迁就,这样的后果是,高考试卷上的阅读题,学生的答案往往是语言苍白无力,前言不搭后语,语言表达题得分率更是十分低下。因此,复习中,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表达的训练,多说,多写。   5.重资料轻教材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复习资料肯定少不了。但不少同学错误地认为,反正高考不考书上的,于是就将教材放在一边,一心只读复习资料;不错,当今高考题大部分来自于课外,结合教材的题目看起来很少,但不等于说教材就没有什么用了。认真分析一下高考试题,几乎都可以依靠中学教材的知识来解决。教材提供给我们词语解释和用法、文学和文化常识、写作格式、素材运用等知识和能力。尤其是文言文,试卷上的每个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每种句式的特点等,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特别是近几年高考,有相当多的课文中现成的句子直接搬上了试卷。试想,如不熟悉教材,这些题目又怎么能答好呢?   6.重课内轻课外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中处处可以学语文。看看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我们就不难发现,高考试题可以说是社会生活变迁的晴雨表;它要考查的不仅仅是语文能力,更是对生活的评判能力。不用多说,知识面狭窄、能力匮乏、时代感不强,是根本做不好的。多读读课外书,如《语文报》、《青年文摘》、《读者》、余秋雨的散文等,多看看电视上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多写写观察日记,多议议社会热点。如此这般,一定能够拓展视野,启迪心智。 &
# posted by
星期一(Monday) 晴
2003年高考语文考前强化复习记忆要点与思路整理 (供2003届高三学生参考) 一、 基础知识部分(1-6题)(18分)(力争15分以上) 1、2.语音、汉字题,主要考查记忆力,诀窍在于熟能生巧,建议考前一个星期内要专门用二三十分钟进行强化记忆本学期各次试卷之中自己出错的音和字,并注意把握规律。 3.词语运用题,主要是近义实、虚词的分辨。通常是用几组近义词进行辨别,要做好它,平时就要有语言准备,但是在考场上如果确实拿不准,就要凭语言感觉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当然,考前针对以往的考试试卷中出现过的实词作一点准备会很有用。 4.成语使用正误判断题,解答要点在于一是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要望文生义;二是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平时对成语多加积累了,就容易过关。 5.判断病句题,主要考查考纲上的六种类型,考前要求对六种病句类型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最好各记一两个例句。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 →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 6.语句衔接题,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 话题是否一致 →→ 前后句式是否一致→→ 情境是否吻合→→ 音节是否和谐等。 二、 文言文阅读部分:包括选择题(7-11题,15分,不能够低于9分);主观表述题(22题5分,力争3分以上) 考生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建议在考前仔细翻译领会几段文言传记文,了解文言用法,熟悉知识考点,避免临场发挥失常。解题思路:先读一遍,了解大意→→看清题目要求→→实词要注意古今异义→→虚词要注意用法→→解释和翻译要注意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去领会→→文意理解要注意与原文对照,看有无添加的内容。 三、古典诗词主观鉴赏部分(21题,9分,力争6分以上) 对于诗歌的鉴赏,难度较大。所以,复习准备时一定要全面了解高考试题的命制类型和出题设问的角度等,做到心中有数。做题思路大致为:先仔细阅读诗歌,领会大意→→看题目要求,对照诗歌逐一审题→→如果有注解等有效信息,一定要结合起来审查。 四、现代文阅读部分(12-19题,30分,力争24分)包括社科文阅读(12-15题,12分,力争9分以上);文学作品阅读(16-19题,18分,力争15分以上) 对于高考中的现代文阅读,因其分值高,这一部分基本决定了考生的语文成绩的走向,因此,同学们不能丢太多的分。对于这一类题,该如何去做呢,下面结合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进行思路讲解: 1.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思路 如果是揭示概念的特点,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这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如果是概念间的区别,则要依据语境来判断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与句群和段落联系起来。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2.信息筛选性试题思路 解决本类题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因为此类题的答案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分散的,或像蜜一样蕴涵在花蕊里,或像珍珠一样蕴藏在蚌壳里。在做这一类题时,一定要抓牢题目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要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一点一点的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再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3.关键性语句理解思路 对于此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4.归纳主旨性试题思路 解题思路: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5.清理文思的题型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 6.审美鉴赏性试题思路 这一类题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例如:问你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格(大纲规定的8种),有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上,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有何作用,文中哪些词语用的如何巧妙,文章构思上某一点几点妙笔好在何处,文章的整体风格(豪放、婉约、明朗、含蓄、雄壮、纤巧等),文章所表现的情况(喜悦、哀婉、明快、灰暗、悲壮等)是如何展示的?其实,审美鉴赏题还是在于理解文意。 五、 语言运用部分(23-25题,12分,力争得10分以上) 23.缩写(如归纳大意、写成简讯、写成一句话新闻等) 首先注意读懂题意,然后注意要点(语段的中心句、句子的主干)归纳完整,最后对照检查字数和其他要求。 24.扩写或仿写(如给予词语,进行语句扩展) 此类题关键是要注意题目中的“以……重点”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以“……”为重点,有两种做法,其一,在其前加上复杂的定语,其二,在其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丰富文采)具体解释“……”的内涵。一般情况下以第二种为好。例如,2000年高考25题,解题思路是,首先考查语境要求:“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心情愉快,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考试前夕”有两种情况,一是心情紧张,一是对考试充满信心,但是只有后一种才会有“歌声”,同时还要在语句中出现“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等几个词语。仿写题则注意“形”、“神”兼备,而不要顾此失彼。 25.改错。 这一类题其实就是修改病句,关键是要读清题意,然后按要求完成。 六、 作文部分(26题,60分,力保45分) 考场作文关键是要注意审题,找准自己落笔的思路,然后选择最佳的最有感情的材料、最有说服力的事实、道理论据,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体现。考前要对作文上会遇到的问题进行下面充分的思想准备:观察能力(一)是对自然界的人、事、物、景能作细致入微的观察,能体察变化,能捕捉变化的过程,行诸文字时,具体、细致、生动、形象。(二)是对社会现象能够了解、认识,对焦点、热点问题能够分析、评价,对高科技领域的知识有所知之。(三)想象、联想能力,能根据一定要求,把头脑中记忆的片断进行重新筛选、组合,补充内容将简单变为丰满;展示内容将直观变为形象。高考作文中,如能由文题中的自然现象联想到社会现象,文章的主旨就深刻得多了;思辨能力,作文中最好说理公允,把持有度,全面分析,反对绝对化、片面性,例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既有利益,又有弊害,“答案丰富多彩”说明不能片面、绝对。 考场上,你若擅长形象思维,会编故事,你可以以自己的见闻“编”一个美丽的故事展示哲理,写成一篇感人的记叙文;你若属于多情善感之辈,则可以让情感的溪流汩汩的流淌到一个个方格内,以一篇动人心弦的散文去“打动阅卷人的心”;你若长于想象,则可以天马行空、叱咤风云,创作一篇引人入胜的幻想小说或想象作文;你若平时就爱发议论,析事论人一针见血,大可在几十分钟内完成一篇漂亮的议论文或杂文。总之,你必须扬长避短! 另外,考前最好对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现象(如当前提倡“以德治国”,而社会现象中,物质文明远远大于精神文明,以这一现象作为话题等)三方面各写一篇考试模拟作文。有时间的话,还可准备、整理出一些材料,这样,到了考场,你也就不会惊慌了。
# posted by
星期二(Tuesday) 晴
[名作欣赏]听课实录
学校:A小学。
课题:语文课,《诚实的孩子》。
讲课教师:B老师。
教学过程:
师:这节课继续学习《诚实的孩子》。上节课,大家认熟了生字,熟读了
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回答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那个诚实的孩子叫什
生:(高声)列――宁――
师:为什么说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呢?
生:(高声)列宁打碎了花瓶,先不承认,后来自己承认了。
师:诚实的孩子好不好?
生:(高声)好――
师:同学们做不做诚实的孩子?
生:(高声)做――
师:不诚实的孩子好不好呢?
生:(高声)不――好――
师:同学们做不做不诚实的孩子?
生:(高声)不――做――师:对。同学们要做诚实的孩子,不做不诚实的孩子。那么,同学们以前做过不诚
实的事吗? 生:(沉默)…… 师:以前做了不诚实的事不要紧,以后不做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以前做了不诚实
的事,现在又不说,那就是不诚实了。同学们刚才不是说,要做诚实的孩子吗? 甲生:(低声)我做过一次不诚实的事,上学期期末考试,我语文考了90分,数学
考了92分,都是偷看王莹的……
师:为什么偷看呢?
甲生:(不语)……
师:说出来不要紧,当时怎么想的,现在就怎么说,只要如实地说,就是诚实的孩
甲生:(低声)考试前,你在班上说,为了我们班能夺红旗,每个人都要考高分,
遇到不会做的题,可以向成绩好的同学看。考试时,你还把王莹调来和我同桌。
遇到不会做的题,我就……
师:(沉默)……
乙生:(低声)我也做过一次不诚实的事,这学期,我交了学杂费180元。前天,
检查组的叔叔问我交了多少,我说只交150元。因为来检查之前,你在班上说
过,只能说交150元;谁说交了180元就要打嘴巴,我怕打,就……
师:(不语)……
丙生:(低声)我也做过一次不诚实的事……
丁生:(低声)我也做过一次不诚实的事……
(下课铃响。)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 posted by
页码:4/8  [4]
访问计数:5159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