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玄3.0鱼线能钓多大的鱼怎么样 用过的钓友能说一说拉力怎样

客户服务
·····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其它
已选条件:
垂钓场所:
更多选项( 钓鱼方式、产地、大家说 等)
北京市朝阳区
请选择一级地区...
请选择二级地区...
共28页&&到第
多品类齐全,轻松购物
快多仓直发,极速配送
好正品行货,精致服务
省天天低价,畅选无忧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为什么说钓鱼线对鱼竿的拉力,不说鱼的拉力呢?
oochfovp5425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从力学的角度来讲,力的定义要求必须是用在一个确定的物体上,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鱼和鱼竿并没有接触,哪里来的力呢,所以不能说是鱼作用在鱼竿上的力.而是要说直接接触的物体,否则木有作用点.其次,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一般把鱼线看做没有弹性的.鱼线在这个是作为一个力的载体,故和鱼可以看做是一体的.所以说是钓鱼线对鱼竿的拉力.而且如果说是鱼的拉力,那么就是对鱼线的拉力了.举个例子,就好像弹簧测力计知道吧?鱼线在这里就好像测力计的那个钩子和中间的铁棒,它是力的载体,并且不会改变力的方向与大小.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因为跟杆体接触的是线 鱼的力通过鱼线作用在杆体上因为鱼在挣扎时用力方向不一定和鱼线在同一直线上会有消减所以说鱼线对杆的拉力会比较准确
它会动。 肯定会:水流影响提升时的重力加速度,水的阻力
直接作用在鱼竿上的事鱼线,而不是鱼,所以说是鱼线对鱼竿的拉力,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
钓具篇-鱼线
渔线的分类及特性(转) 现在的化学纤维线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它分为: 一、尼龙单股线,是由尼龙原料加温抽丝制成,就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渔线, 它无色透明,故也称玻璃尼龙线。尼龙单股线相同直径的棉线、麻线的拉力都更强, 弹性比较好,灵敏度也非常高,但这种渔线在水温低的条件下发硬,时间长了就会 老化、硬化。 二、尼龙胶丝线,是由多股尼龙纤维编制而成,有足够的韧性,抗拉力特别强。 大力马线就是其中的一种。因为它拉力大、耐磨性好,所以最先人们是把它绕在轮 上,在海上做冲钩线,钓比较凶猛的鱼。这种线非常柔软,在低温条件下也不发硬, 但我们在手竿钓中,一般不用它做主线,因为这种线轻,在水中上浮,下水速度很 慢,吃水后变重,透明度也差,极容易被鱼发现。提竿时,线出水有声,极易把鱼 惊走。 三、碳纤维线,它的表面层经过特殊高精密分子处理。这种线防晒,非常耐老 化,比重特别高,如梭飞世渔线中的“水精灵”碳素线比重高达 1.8。碳素线在水中下 沉速度快,切水性也特好,在水中的光折射率极低,所以在竞技比赛中,经常用这 种线做主线。 四、火线,我们经常用它做手竿钓鲤鱼、草鱼的子线。因为它软硬适中,拉力 非常大,无延展性,但在水中上浮,下沉速度慢。 五、陶瓷线,它属于尼龙线的一种,一般呈淡蓝、浅紫色,透明度非常高,不 易弯曲,切水快,提竿不易惊走鱼群,长时间泡水中,拉力丝毫不受影响,拉力是 普通尼龙线的 2 倍,它做主线非常好。好坏优劣话钓线好坏优劣话钓线 一、钓线和钓丝 从钓线的外观看, 钓线可以分为“线”和“丝”两种。线是用两股或两股以上的单纱 或丝一次或多次合并加捻而成,而丝则是独此一根。钓丝的制作方法,通常是将原 料熔融后,从特制的喷丝孔中挤压出来,经冷却、牵伸、卷绕等加工后制成。这样 制得的钓线为透明状,伸长率较小且具有较强的拉力,特别适于做钓线使用。还有,-1- 此种钓线的内部结构比较紧密且内外一致,因而其强力是同钓丝的截面积成正比的。 我们平时用的钓线,绝大多数是用熔融法制成的单丝,不透明的尼龙线特别容易粘 水,已很少用做钓线了。由此可见,我们平时所说的钓线应叫做钓丝才对,不过大 家习惯地将钓丝称作钓线,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二、尼龙和锦纶 钓友们经常把钓丝叫作尼龙丝,而把多股的尼龙线叫作锦纶线,有些报刊上也 出现这种常识性的错误,实在是匪夷所思。尼龙和锦纶的关系,就好比诸葛亮和孔 明是一个人一样,只是名字、叫法的不同。尼龙、锦纶是一类物质,是聚酰胺类物 质的总称,它的内部又视聚合体中碳原子的多少和聚合度的不同,又有很多种类。 尼龙除锦纶外,还有“耐纶”、“卡普纶”两个名子,只是这两个名子不大为中国钓友所 知罢了。 三、钓线的号数和强力 钓友们都知道,钓线的号数是用来表示钓线粗细的,号数越大,钓线就越粗。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钓线的号数相差多 少倍,其直径就相差多少倍。实际上, 钓线的号数是和钓线的截面积成正比例关系的。一种钓线的号数是另一种钓线号数 的多少倍,这种钓线的截面积和强力就是另一种钓线截面积和强力的多少倍,而这 种钓线的直径却只有另一种钓线号数倍数开二次方。 比如 2 号线的截面积和强力是 1 号线的 2 倍(受加工工艺影响,2 号线的强力实际上只有 1 号线的 1.8--1.9 倍) ,而 直径却只有 1 号线的 1 又 2 的根 2 次方倍。前面我们提到过,尼龙有很多种类,即 使是同一种类,各厂家生产工艺水平有好坏,材料的聚合度不一样,反映到钓线 1/2 的抗拉强度上就有较大差别,所以以上的讨论是以同样材质或同样品牌为前提的。 四、尼龙钓线的透光与折射 钓线透明了,人不容易看得清楚。由此推测,鱼也不容易看得清楚了。也有行 家认为,鱼嘴前面的部分正好是视觉的盲区 ,透明线的隐蔽郊果和有色线比并没有 多在实用价值,透明线只是生产厂家和商家迎合钓友们的心理而特意制作的。还有 人提出,透明线存在“纤维透光”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钓线变得明亮,更容易 被鱼发现”。 为此我作了一个小实验: 在黑暗环境中把钓线贴开亮的手电筒的镜面上, 用手捂住镜面,这时在钓线一端的横截面上出现了一个十分清晰的亮点。我猜测, 这便可能是所谓的纤维透光现象。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粗钓线的光点儿较大,以透明 的富丝达线为例,4 号线在距光源 10 厘米处才看不到亮的光点,0.6 号线在距光源 5-2- 厘米处就看不到了。而且钓线打结、缠绕后可见光点儿几乎完全消失。此例说明, 尼龙钓线的“纤维透光”现象对垂钓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光线从空气中进入到水里, 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便是光的折射现象。尼龙钓线也能透光,和水的折射率不 同,水中钓线的折射光会不同于水中的折射光,从原理上说易于被鱼发现。但是, 因钓点的水一般比较混,深度多在 0。5 米以上,钓线上折射光的一点儿微弱差异对 垂钓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五、钓线的老化问题 所谓老化,是指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能逐渐变坏的过程,几乎所有的钓线都存在 老化的现象。尼龙钓线的耐日光性能较差,它们的老化程度主要是随日光照射强度 和时间而定。据资料介绍,尼龙材料在日光照射 200 小时以后强度会下降 36%。在 避光、室温下,钓线也有一定程度的老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钓线的包装上注明 生产日期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我们还应看到,各厂家的生产水平参差不齐,钓线 的运输和保管水平也不一样,仅凭生产日期来断定老化程度是不可靠的。我们认为, 钓线只要外观光洁度好,是很正常的透明或半透明状,用于拉扯强力适当,触摸折 绕有很较好的柔软性,就可以认为尚未老化。我们还认为,钓线在避光、室温下存 放 5 年以内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六、钓线的记忆 把“记忆”这个高等动物才具备的词用于钓线显然是一种夸张。笔者认为,无论 是有记忆还是无记忆,最主要的一个要求 ,就是恢复顺直状态的难易程度。也就是 钓线的柔软程度,容易被拉直。 七、钓线的软调和硬调 常见一些印着外文字母的钓线上有“软调”字样。 凭想象, “软调”不外有两种意思, 一是线质柔软,二是用于软调竿。其实,稍有些力学常识和垂钓经验的钓友都可以 看出来,这纯属画蛇添足之举。因为好的钓线本身就应该是柔软的,就竿线搭配原 则来说,应是线的抗拉强度略小于竿的强度,和调性没有什么关系的。 八、好坏优劣话伸长 钓线受拉伸长过大,内部会产生空穴,线表发白,经径变小。尼龙钓线的初始 模量低,容易伸长,还可能使鱼咬钩的信号 传递不及时、不清晰,这使得伸长率大 的钓线不适合于海钓。钓线的伸长也有其有利的一面:长的钓线就像一根长长的弹 簧,自动的协助钓者发挥遛鱼作用。钓线越长,拉断钓线所需移动距离(超出钓线-3- 长度之外的距离)就越大,拉断钓线所需作的功就越多。鱼的体力消耗也就越多。 不少钓友认为,钓线越长,拉力越大,这是完全错误的。海竿用线以伸长率较小为 好。日本的海钓最普遍的线是绦纶线,它的伸长率较小。对于手竿用线,笔者胆敢 武断地说:在线的抗拉强度、线径、透明度和柔软度相同的情况下,有一定伸长的 比完全没有伸长的线好!日常垂钓中人们之所以不喜爱伸长率大的线,是因为伸长 率大的往往伴随着强力低,因为合成纤维和长丝都分为高强低伸、中强中伸、低强 高伸三种如何防止鱼线绞缠 鱼线绞缠现象在钓鱼过程中是常会发生的,多见于传统手竿七星漂钓法。 鱼线绞缠特恼人,不细心是很难解开的,理不好整个线组便废了,不仅耽误时 间,而且影响钓者的情趣。试想窝点里鱼星儿直冒,正待下钩,在这紧要关头鱼线 乱成一团,心里怎不窝火?我常是一剪了之。 古人云:“久病自成医,吾至今而知其然”。我常用传统手竿七星鱼漂钓鱼,而 且又常乱线,是属“久病一类”的,然不善察,又不接受教训,因此不能成“医”。直到 最近有朋友提醒我,说我善钓且又喜欢动脑子,鱼线绞缠难题你为何不攻攻关?我 这才有意识地细心审视一番,反复琢磨,实践几回才略有心得,是否成“医”,尚待 读者评判,如无荒谬,能起抛砖引玉作用,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首先是观察鱼线绞缠的几个原因: 1.它多发生在空竿的时候。由于提竿用力过猛,鱼钩牵着鱼线弹起,超过鱼竿 的高度,鱼钩下落速度快,穿进自然卷曲的鱼线或是鱼漂挂住线,鱼钩和鱼线常会 绞缠在一起。 2.施钓过程中由于竿尖的上下颤动幅度过大,鱼漂与线之间互相绞缠。 3.小钩细线比大钩粗线绞缠的机会多,风线过长,绞缠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4.其它偶发事件,比如钩挂树,挂草之类。 我反复琢磨,通过试验,终于找出对付它的三个办法来。 1.钓鱼提空竿是无法避免的,但提竿的动作可以设计。假如提竿能避免垂直向 上,让下落的鱼钩碰不到鱼线,钩线绞缠的几率不就可以少点吗?因此,提竿时,-4- 鱼竿向左或向右略偏斜一点,估计偏斜 15~20 度即可,这样偏斜不仅可以减少钩线 绞缠,而且中鱼后,还能避免大鱼搅黄窝点。另外,在提竿时,用力不宜过大,稍 稍添加一些力量就可以,一般是鱼不出水的,这样即使扬空竿,钩也不会缠鱼线, 这些规范动作设计运用熟练后,不仅对多钓获有帮助,而且有效地防止鱼线的绞缠。 2.线组改造:首先是风线。风线不宜长,过长不仅把握不住最佳提竿时机,而 且极易乱线。风线的长度一般来说,以离水面 50~60 厘米为宜。举例说,如果水深 100 厘米,只须用 150~160 厘米的鱼线就足够了。我说的是一般的情况下,但是如果 鱼塘的鱼头大,该用长线还是应该使用长线,如鱼塘水面离岸过高,落差大,钓大 鱼自然需要用长线了。 其次,使用传统手竿钓的钓友,大多是一根线到钩,这不科学,悬坠钓都是主 线和子线组合的。主线粗,子线细。比如主线用直径 0.2 毫米的,子线可用 0.16 毫 米,甚至可用 0.12 毫米的。这样的组合好处多,比如钩挂荷梗最多舍弃子线和鱼钩, 对主线和鱼竿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更换线钩也方便,子线钩组可以多备几副, 子线断了用备用的子线拴扣即可。有人统计,换根子线速度快的只需用 10 秒钟,如 不是这样组合的,换根鱼线常要费一番功夫,更不用说重拴鱼钩了。 经过琢磨试验我还发现,这种组合能大大减少鱼线绞缠的概率。因为鱼漂都在 主线上,主线比较粗,且有一定硬度,不易发生绞缠。 3.如果在提竿时发现鱼线绞缠,这时的心态不能急躁,持竿动作不要太大,应 尽量使鱼竿平稳,控制好竿尖不要抖动,小心地抽回钓竿,这样可减轻鱼线绞缠的 几率,对解开绞缠的鱼线大有益处。对子线的认识 子线缠线、断线是钓鱼人一件很头痛的事,特别是在抢时间,钓快鱼的比赛中, 子线频繁打结和更换直接影响到钓鱼的速度和比赛成绩。所以,钓鱼的人都很注意 尽力做到子线少缠、少断或不缠、不断,这也是提高竞技钓鱼成绩的一个有效途径。 缠线、断线虽是钓鱼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但是,通过努力和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 我们可以大大地减少子线断、缠的概率。经过实践和分析,本人小结了一些解决的 窍门和方法,现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5- 一、子线长短要适宜。能不能把鱼钓好,除了技术外,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因素。 随着气候、气温、钓法、水情、鱼情等的不同,子线的长短也随之要做出相应的变 化。钓浮、钓小鱼、钓快鱼时,子线一般要短,掌握在 10-15 厘米;钓底、钓较大鱼 体、钓慢鱼时,子线可以适当加长到 15-20 厘米。子线短,摆幅也短,相缠的空间和 可能都减少;子线长,摆幅大,相缠的概率也大,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在一些钓 法中,如确实需要长脑线,我们可以通过上移铅座和坠子来增加摆幅,同样可以达 到长子线的效果。 二、子线的购买、使用要挑选。不同品牌、质地的子线有不同的性能和表现。 在选用子线时,要用手轻轻地感觉线的质地和线的粗细,线径要求均匀,线体要求 柔软,线表要求平滑,没有凹凸感。子线的拉力值要求基本达到,线的表面要求有 保护层或经过静电处理。线的记忆性低,且两条子线间有一定的排斥性。这样的好 线下水后会自动分开,提起来也不易相缠。钓生口快鱼时,我们还可以有意选用碳 素线。这种子线质地较硬,不容易相缠、打结。 总体来讲,我赞同买好一点的子线,虽然价钱贵些,但值得。少断线、少缠线、 少换线、少跑鱼,什么都赚回来了。我一般用的子线是名人或 up 系列的产品,或西 格系列的碳素线,效果不错,感兴趣的钓友不妨一试。 三、子线谨防受伤。虽然你选购了较贵、质地较好的子线,但由于绑结和使用 过程中不注意,子线容易损伤。子线的损伤是造成断线、缠线的重要原因之一。为 此,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绑钩时,要特别注意,最容易让子线成麻花状受伤。手绑时,捏钩压线的那 只手用力要轻、松,另一只手抽线动作要慢,最后拔紧时,用力不能过猛。一句话 就是子线在钩柄打结拔紧后,千万不能受伤;用机器绑钩时,抽较细的线,一定要 注意,不能让子线受损、变形、甚至成麻花状。子线卡得过紧受伤后,我们就要废 弃旧线重绑。千万不要舍不得,而将就着用。 2、有些人习惯把绑好的钩依次挂在简易子线板上,然后把整块线板随便塞进鱼 护包或竿包,这样存放是不科学的。子线、钩容易被硬物挤压,剐伤。把绑好的钩 线最好是有序地挂在子线盒里。由于有硬壳作保护,子线不会受损。还有一点值得 注意的是,钩上板时,子线不要绷得过紧,以免被拉细卷曲。 3、更换钓钩时,要注意子线和八字环的绑法。子线与环的结打好后,要注意抽 紧的力度。最好不要两根一起抽,一根根分别抽紧,力度以不损伤子线为宜。这样-6- 绑的钩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打结方法的不同使二根子线之间留有一丝空隙,能自 然下垂分开;二是由于用力适宜,子线在打结处不会受伤。 四、铅皮的选用和卷法。垂钓中,铅皮的选用也是很重要的,对提竿频繁的竞 技钓来说,尤其如此。 1、选用时,要用色泽较黑,比重较重,手感好,卷动自如,质地柔软,薄厚均 匀的铅皮。市面上加工成条,看上去亮亮的,手感较硬,偏轻,纯度差的铅皮,最 好不选用。否则,卷在铅皮座上,体积过大,提竿时阻力加大,线组易旋转缠线。 2、铅皮厚度要适当、均匀。用过厚的铅皮不易剪、卷,且铅卷中间易留下空隙, 影响漂讯。用过薄的铅皮,其铅卷外层扬竿时常张开,子线容易被挂住、夹住,甚 至受伤、绕缠。 3、 要修圆铅卷的末端铅皮, 不要留棱角, 铅皮末端横截面最好还要用指甲剐平, 使其光滑、伏贴、一体,否则也会伤及子线或破坏铅皮座的平衡。 4、尽量不要在铅皮中间夹小铅皮块。因为小铅皮块一加,会使铅卷局部外鼓, 加大一边重量,破坏了铅皮座总体平衡,致使铅座在下水不跟线组垂直,而呈一定 的倾斜度。结果,一扬竿钓组开始旋转或子线上奔,导致子线相缠绕。 五、注意正确的提竿姿势和力度。这一点对初学者来讲,尤其重要。至于怎样 才为正确的提竿姿势,程宁等大师都相继有过较系统的叙述,我不加赘言。在此, 我只想说以下几点: 1、手掌朝上或侧握等方式抓竿,只要个人习惯都行。关键的是挥竿、压线、扬 竿、中鱼、称鱼、飞鱼(或遛鱼、抄鱼)要自然连贯、一体。扬竿称鱼后,决定飞 鱼时,要果断,不要拖泥带水。不要让鱼击打水面,否则,一者无倒刺钩容易跑鱼, 二者由于鱼的争扎,另一未中鱼的子线和钩容易旋转或上扬,子线容易缠绕在一起。 2、提竿力度要控制。刺鱼速度当然要跟上,但其力度不能过火。力度的大小以 能把钩刺进鱼嘴,子线、钩等不会出水面为准。鱼讯来时,千万不要过猛抖腕扬竿, 否则容易钓上鱼嘴,或跑鱼、缠线、断线。记得笔者初学竞技时,一有鱼迅,就把 竿抽得威威作响。认为如此才够味,象钓鱼。常把鱼嘴钓起来不说,还常让钓组在 空中飞舞,打结,或钩住他人竿线,影响别人,也把自己搞死。 六、卸鱼也是一个关键。在垂钓中,断子线和子线打结一般出现在过猛提竿和 不正确卸鱼的时候。正确的卸鱼动作应是: 1、抢机会,赶在鱼未挣扎时就卸掉,眼明手快,动作麻利。-7- 2、卸较大鱼时,左(右)手不要把主线捏紧、抓死,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 鱼稳定后,抓紧卸钩;右(左)手积极配合,同时要高举鱼竿,让鱼的重量由子线、 主线和竿体一起来分担。此时,即便鱼在争扎,也不易弄断子线。 3、扬竿称鱼时,认定是较大鱼体后,要遛鱼,果断用抄网,不要冒断线的危险, 硬性飞鱼。否则会拉伤、拉断子线。 七、钓跑铅时,要注意铅坠的位子。欲挥竿的瞬间,要先让坠子下滑到靠近八 字环一边的太空豆上,采取“荡秋千”式挥竿,双钩挂饵,自然下垂,贴近水面,用 力均匀,轻轻入水,整个动作尤如蜻蜒戏水。千万不能左手捏在坠子底下的线组, 或在坠子未到位时就抛竿,或借用竿梢弹力挥竿,否则,双钩易飞舞于铅坠之上, 造成缠钩、缠线。 八、垂钓中,如果发现子线弯曲,要及时更换。不要为了节省时间,而将就挂 饵下钩,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子线一扭曲,其质地已受到严重破坏,不仅漂讯不 能正常反映,而且还容易断线、缠线、跑鱼。检了芝麻,却丢了西瓜,更不划算。 九、钓快鱼,用硬竿飞较有劲或较会挣扎的鲫、鲤、罗非等时,我们有时也使 用子线比主线粗的“反常法”。因为这样一来,较细的主线切水快,较粗的子线不易 断和扭曲,一举多得。这种钓法主要用于鱼吃钩积极,不在乎子线粗细的时候。关于子线长度的一点认识 (作者:屠龙) 近来在这里经常看到朋友们讨论子线的长度,就我自己在实战中的体会,与大家 淡一点我自己的认识,这里只考虑子线长度,并不讨论粗细,但要考虑鱼情,双饵状态,用 漂等因素。 关于子线的长度,是没有统一标准的,一方面是各人的习惯,另一方面是考虑其它 综合因素,才能决定子线的长度,而往往我们在垂钓之前,是无法准确的判断出所有因 素,因此洒需要我们多问,勤观察,多了解各方面信稍,才能正确的选择漂,线,饵,竿,等。 长子线的优点,饵的摆幅较大,鱼的吃口好,距铅坠较远,隐蔽性好,同时不易断,缺点是 信号传导损耗大,且传导较慢。 短子线的优点,传导迅速,到位快且准确,信号最大,缺点隐蔽性不好,信号有时过多, 判断不易准确。-8- 1.春钓鲫鱼,子线长度,20cm--25cm,因这时鲫鱼越冬后,刚开始索饵,胆小但贪食,聚 鱼较慢,却对活食较为敏感,在这个长度子线摆幅较大,上下钩饵与子线间在落底前有 个自然夹鱼,便于鱼口的吸入,故中鱼率较高,适用钓法为搓饵钓底,及搓饵钓接口等.。 2.夏初钓鲫,子线长度 15cm--20cmm,因这时鲫鱼吃口极好,只要把漂调准确,中鱼 率很高,且有一定速度.适用搓饵钓底或拉饵钓底。 3,拉饵钓鲫,子线长度 10--12cm,这时主要考虑鱼的密度高,追求速度,适用钓法拉 饵钓浮&中上层为主&。 4.悬坠跑铅钓鲫,子线长度 5--8cm,为了增强信号传导及灵敏度,这时一定要采用 短子线。 5.钓鲤,子线长度 20--30cm,因鲤鱼体较大,警惕性高,采用长子线可有效降低鱼体 碰线等假信号,同时中鱼后,还可提高子线强度。 6.滑口钓鲫,子线长度 18--20cm,这时即可避开一些假信号,同时灵敏度又不至于 太低。 7.钓草,子线长度 25--30cm,与钓鲤相同。 8.钓鲢,子线长度 25--50cm,道理很简单,大家可以谈一谈。 还有很多情况下的子线不同长度的用法,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如深水底层钓 快鲫,15cm 子线,浅水钓鲫 12-15cm 子线等等。脑线多长好 脑线的长度问题很有些说道。其实质是一个钩、漂、坠三者之间的合理组合问 题,组合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钓获量。 脑线的长度与坠的大小、施钓水域和所钓鱼种有直接关系。一般地讲,脑线越 短,浮漂的反应就越灵敏。但脑线过短,鱼在吃饵时 嘴很容易碰到坠子,鱼儿往往会因为异物的出现使吞食费劲儿而离去;如若脑 线过长,浮漂的灵敏性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提竿 时机的贻误。那么到底多长多短才合适?回答这个问题只能是四个字--区别对 待。 在静水域施钓,由于没有水流冲击,鱼吃饵的动作较轻、较平稳;又因为静水-9- 垂钓一般采用细漂和轻坠,所以,为了提高浮漂反应 的灵敏度,脑线则宜短(因坠子很小,脑线虽短一般也不会引起鱼的警觉)。 在小水面垂钓鲫鱼等小型鱼,坠子宜小,脑线宜短。 在清澈见底的浅水域垂钓,脑线宜长点: 在浑浊的水域垂钓,脑线宜短点。 在江河中垂钓,流速越高,脑线越应加长些。 从季节上讲,初春和深秋垂钓,脑线宜短;夏秋之季垂钓,脑线宜长。 平坦无障碍的水域垂钓,脑线宜长;有杂草或障碍物的水域垂钓,脑线宜短。 钓素饵脑线宜短(只有这样浮漂反应才能灵敏) ,而钓荤饵脑线则长一点有利。 此外,鱼的密度高或个体大时,鱼吃饵时往往抢食,故脑线应长些。反之则应 短点。 至于脑线长度具体到多长、多短才为适宜,各地水域环境千差万别,钓法各有 千秋,加之各有各的习惯,因此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必要强求一律。不 过,通常采用的长度范围,还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 3~15 厘米。笔者曾见过有人在 金沙江甩底钩,用 40 厘米长的硬脑线,这当然是很少见的个别情况。依本人浅见, 脑线最短不要短于 3 厘米,最长不要超过 20 厘米。 脑线的粗细应随主线而定,一般比主线细 0.2 号左右为适宜。但也有人喜欢用粗 硬脑线,脑线比主线略粗一点(指钓鲫) ,这样鱼吞食过程中动感较明显,鱼钩稍离 地面,浮漂就会上升,这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但钓大型鱼为主,还是细于主线为好, 一旦大鱼上钩,鱼的拉力超过主线所能承受的极限时,断掉脑线,以保住主线。 脑线的软硬各有优缺点。硬脑线挺拔,有一定支撑力,饵钩落入水底后,不容 易埋入淤泥和落入石缝、水草之中;缺点是碰上利齿大鱼,有被咬断的危险。软脑 线不容易被鱼咬断,且有使鱼上当的功能,但不适于水底不平和有暗草、杂物的水 域。还有一个缺点是传导性能不如硬脑线,浮漂反应略微显得迟钝鱼情与子线长短;钓针钩距之间的变化!(改进版) 钓鱼是一项耗费精力的事,每一次出外钓鱼,总是要带上好多绑好的长长短短,粗 粗细细的子线几百付,而为了参加钓鱼比赛去一个陌生的外地,对鱼情,对水情都一无- 10 - 所知的情况下,我所带的子线,近达千付,这还不算多,还必须带上各类大小子线鱼钩作 准备,我称为:有备无患. 我所准备的子线,最长的有 50 厘米,短的只有 10 厘米,那是根据不同的鱼情而绑的! 在子线的问题上,我曾经吃过很多苦,教训很深刻:2000 年秋天,我们俱乐部一行七人 去南京参加水之峰钓鱼邀请赛,当时由于时间紧赛前并未试塘,我们在家里研究规则 得知,主线不得超竿长 30 厘米,那我们平时比赛用的都对头,到那里一比赛,南京的钓友 在子线上长我们一段,那个钓场的池塘底部有一台阶,3.6 米的竿加线组不超长刚好沉 在台级上,而南京的钓友都用 50 厘米以上长子线,一下就放到台级下池底,就这样,我在 这一场比赛中不明不白就没策了,输的好冤哦!我们当中还有人不服,可打开规则一看, 上面明明写着,主线不超竿长 30 厘米,又没说子线多少长,从此以后,我的钓箱中,加长 的子线再也不少了!后来,在苏州渭塘的尹家里收费粗养塘钓鱼,那里驳岸很高,我用加 长子线就钓的很舒服,溜鱼抄鱼都很方便. 下面,就根据我的经验来分析鱼情和子线的长短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在休闲钓鱼过程中,使用最多的子线长度在 15 厘米_18 厘米之间最好[&15 厘米&是指短的那根子线(以下雷同),长的那根请加二个你所用钩的钩距]!为何呢?要 知道,你在休闲钓中,大都以 3_8 两的鲫鱼为主,连带鳊鱼,草鱼,青鱼等,子线的长度在钓 鱼时,是根据鱼的身高来决定的!我认为:&针对你的主攻鱼类,根据你所钓鱼的大小,能 够让鱼在一拖一触两根子线缝隙之间游过就行!&那样的子线长度最好,不管你是钓啥 鱼都可如此做,主攻鱼小就短一点,鱼大就长一点. 如:你在钓鲫鱼时,用 15 厘米的子线挺好,但用它钓青草鱼就显短了,到那时,你的子线 应加长到 30_35 厘米以上才行,短了的话:一 子线易断;二 隐匿性不好;三 操作不便. 而在钓鱼比赛时,对子线的要求就要精一点,多一点,但也有规律可寻!(此也适用于野 战) 一.根据鱼的大小情况:鱼小则短;鱼大则长. 二:根据鱼的滑口情况:滑口则短;生口则长. 三:根据鱼的咬钩情况:速度快则短;慢则长. 四:根据鱼的泳层情况:水面则短;水底则长. 五:根据池塘水深情况:水深则短;水浅则长. 六:根据池塘喂饵情况:颗粒则短;麸类则长. 七:根据池塘肥瘦情况;水肥则短;水瘦则长.- 11 - 八:根据池塘走水情况:走水快则短;不走则长. 九:根据池塘饵重情况:饵料轻则短;饵重则长. 十:根据天气(季节)情况:夏天则短;冬季则长.在已知子线长短的情况下,钩距也是你要所需了解的. 钩距大小的失误,在钓鱼过程中对鱼获的多少占有很大的比重,有的人用你一样的钓 组饵料,但钓的比你多很多,他在整体上又看不出与你有二样的地方,问题恰恰就是出 在钩距上. 何为&钩距&?一般是这样解说的:从下钩的钩柄圆头到上钩的钩底我们称为'钩距&! 钩距在正常的情况下,为你所钓鱼钩的整体高度(钩底到钩柄圆头顶)1.5_2 个为准,在 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钩距还是要有变化的. 我认为,钩距的距离大小是以以下三个方面来决定的: 一 因鱼钩的大小; 二 因所钓之鱼的品种; 三 因速度快慢来衡量的. 而不是以其它一些因素来决定的,如风力大小;水流;水的肥瘦;生滑口;鱼塘底部情况; 人为因素等. 下面就让我一点一点来解说: 一 因鱼钩的大小来决定钩距: 鱼钩的大小决定了你所钓鱼的大小,大型钩的本身钩型就大,钩距也会随之变大,而 小型钩的小也带来钩距的小,如:一枚 3#白袖,它的整体高度是 0.8 厘米,那它的钩距乘 以 2,一般是 1.5 厘米左右;一枚伊始尼 10#钩,它的整体高度是 1.5 厘米,那它的钩距就 应是 3 厘米. 二 因所钓之鱼品种来决定钩距: (我们就以常见的 7 种家鱼来一一解说) 鲫鱼的要求是最简单不过的,我们所提的二个钩距大都是可以适用. 鲤鱼的钩距在一般情况下 2 个就够,但现在,江湖上还有那么一些钓鱼人,喜欢把钓它 的钩距放小,他们的解说是:在鲤鱼中单钩单子线时,子线受力不足以抗衡鲤鱼瞬间冲 力带来的影响,利用鲤鱼贪婪的本性,所以把子线放到同样长度,几乎没有钩距,增加中 双钩的机率,以确保命中率,这招有时也可一试. 鳊鱼的钩距是根据你所用钓饵情况来决定的,如用饵料以商品饵或颗粒饵类为主,2- 12 - 个钩距足够了,而以草类浮钓,那它的钩距可尽量放大至 10_30 厘米之间. 青鱼;草鱼的钩距也不复杂,只要在 2 个钩距上稍微放大半个就行,也可利用钓鲤鱼的 方法而没有钩距,增加稳定性!浮钓草鱼时,也可采用钓鳊鱼时的钩距!我底钓青草鱼时, 大都是放大钩距而不缩小,只要有很好溜鱼技巧就行. 鲢鳙的钩距在底钓时是一样的,二个就够,而钓浮时,是根据鱼的大小来决定的,鱼头 越大钩距就越大,在太湖地区我浮钓鲢鳙时,二钩之间的钩距一般放的都比较大(3 个 钩距),如碰上特殊天气,鲢鳙不开口,但经常蹭饵时,上钩撮雾化很好的饵料,下钩则不 放饵,用于刺鱼,钩距在 10 厘米之间为好,我的经验是:3 斤以内的 3 个钩距,鲢鳙个体每 大一斤就放大一个钩距,最大不要超过 15 厘米就行. 三 因速度快慢来衡量的钩距: 这种说法大都使用于竞技钓鱼比赛中,鱼情越快钩距就越大,最大时可达 3_4 个钩距, 而慢则不用减小钩距. 当你拥有一套好的钓鱼工具时,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对钓鱼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要认 真观察,同时要学会改进,做到准确地表达到你的钓鱼过程中,而不要马马虎虎的行事, 那你钓鱼技术的更新高低在短时间内就会显现出来. 我以为,碰上以上每一种情况,请以 15 厘米为标准,增加或减少你的子线长度,二个钩 距为依据,根据鱼情加减你的钩距长短. 当然,在以上几点还未概括全部的鱼情,希望在钓鱼的过程中,活学活用,勇于创新,要 敢于用新,才能出其制胜.关于子线 悬垂钓法是把铅坠从塘底移到了水中,这就大大地增加了铅坠的可移动性,是 钓鱼活动中的一次革命。即使这样,钩动标也不一定动,从标到坠再到钩它不是一 次运动而是两次运动,鱼吃钩必须带动铅动才能看到标动。这就涉及到我们常忽视 的子线问题,别看不起这短短的一段子线,其玄机大的很呢,搞不清子线是怎样传 导与讯的,我们在钓鱼中的许多问题也搞不清。经常在论坛上打嘴仗,最后还没有 赢家,自己被搞糊涂了别人更糊涂。 要了解子线请大家先看看我做的实验:当我们把一线组(大线 0。4,子线 0。2,- 13 - 子线长 14cm,OC0。5 号钩,鬼手 1 号孔雀翎软尾标,老鬼大师 3 加鬼 5 调出的拉 饵)在一鱼池内做实验 鱼池水深近一米,清澈见底,调标为四目,采用拉饵实验。 1, 当标露出 5 目时,见双子线弯曲,用一铁丝拨动钩饵,钩饵在池底活动的 幅度很大,但标尾却只有轻微的晃动,根本没有下顿及下挫的一丝反应。 2, 当上钩离底时,用一铁丝拨动钩饵,钩饵在池底活动的幅度也很大,可标 尾还只有轻微的晃动,有时有点上浮,但不明显。 3, 当双钩离底时,用一铁丝拨动钩饵,和(2)所出现的情况一样。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A:即不管你怎样动钩饵,标都没有下顿及下挫的反应, 即使你用铁丝快速拨动钩饵也没有反应。B:即使坠在空中,但要起动它也不是那么 容易。 钩饵乱摆标都不动,那鱼吃钩标为什么就有下顿或下挫呢?再看我接下来的实 验。 实验的方法还和上面的一样只是铁丝换成了空心塑料管,当我们把管口对准钩 饵时,轻轻一吸,钩饵入管 1cm 甚至 0。5cm 标都有一个下顿动作,只不过当双子 线弯曲时下顿动作小一点;当我们吸的更轻一点,钩饵入管不到 0。5cm,我们也能 看到标尾周围的水随标也能轻轻地向下一凹(可能是水与标尾之间的张力作用的结 果,在眼前看的特别清楚,这也可能是高手意念观标的基础) 。那我们用一铁丝拨动 钩饵时, 钩饵乱摆标都没有下顿, 我们用空心塑料管吸钩饵时标为什么就有下顿呢? 我们都知道标提坠,坠压标,这中间的大线绝对不会松弛,坠动标即动是成立 的。而坠和钩之间这个关系就不成立,要起动坠使坠位移我们必须对坠施加一定的 力,在实验中我用铁丝对钩饵一个作用力,这个力随着饵的摆动被分成两个力,一 个切线力,一个向心力,向心力对坠有作用,切线力却没有作用,而向心力很小不 足以引起铅坠的位移。当我们把子线的下端搞一个临时支撑点再作用钩饵一个力, 这个力就不会被分散,它会直接拉动铅坠,这样铅坠就会移动,我们就能看到标动 了。在实验中我用空心塑料管吸钩饵时空心塑料管的下缘即为临时支撑点,当鱼吃 饵时那鱼的口周即是临时支撑点。到此为止我在实验中出现的结果就能解释通了, 那我们在实钓中出现的现象也就好解释了。 1, 子线越长,力传导损失的越多,标的反应越小,当然顿。 2, 子线越粗硬,就会越直,力传导损失的越少,标的反应越大,这就是我们- 14 - 钓生口用稍及硬的子线的原因。 3, 子线粗细长短的选择和选钩一样,根据鱼的大小粗选,再根据鱼的吃口细 选。 4, 子线粗细长短和鱼饵及鱼口不能相矛盾。 5, 长子线可以在钓慢鱼时或钓大鲫时使用,目的是要铅坠到底后的钩饵那一 摆引鱼就饵。钓底层接口时我们也常用长子线。 6, 我们还可以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口动标我们是能看的到的,只要鱼没吐 掉,我们也能把它钓上来, 7, 标的下顿全部是钩饵入口,鱼的搅动,标的反应是标的上下起伏或左右晃 动。空竿是鱼吐钩了。 8, 子线弯曲时,鱼用同样的力吸饵会更深些,吐的更慢些,当然空竿会少些。[原创]不同钓线的线径与拉力值的测试及分析 我在的垂钓生活中用过不少钓线, 除了在感观上对这些钓线有些粗浅的认识外, 有空时对它们还作了一些必要的测试。 我共抽取了 22 个品种作为测试对象。主要测试项目有:1、直径测试:钓线的直 径是否与其号数一致是衡量钓线质量的重要指标。直径达不到标准,说明其工艺水 平欠隹,同时给垂钓者带来用线的误差,直接影响钓鱼的成绩。直径测定的方法是: 取线段 5 米,每一米用千分尺测试一个点,取其平均值。单位为毫米。2、单股拉力 测试:单股拉力的测试可以比较粗象地判断不同品牌相同号数的钓线的拉力水平, 但由于不同品牌相同号数的钓线直径不尽相同,故难以说明钓线的真实强度。单股 拉力的测试方法是:取线段 1.5 米,每 0.5 米为一段,用弹簧称测其拉力值,取其平 均值。单位为千克。3、单位截面积拉力测试:一个品牌的钓线是否真正具有较强的 拉力,最能说明问题的我觉得应该是单位截面积的拉力强度,这是在排除了各种差 异后在同一差异原则标准下进行的比较。单位为千克/平方毫米。 测试结果见下表。从表中可见,三种标号为 0.8 的钓线,线径最为标准的是美国 产的红狼线, 其次是钓鱼王产的天丝野钓线, 第三是日本产的雪龙线。 在标号为 1 的 三个品牌的线中,线径最为标准的是钓鱼王产的天丝大力神线,其次是日本产的雪- 15 - 龙线,第三是国产黑金刚线。在标号为 1.5 的五个品牌的线中,线径最为标准的是 钓鱼王产的天丝大力神、天丝九千万线,其次是天丝竞技,国产光轮和潮牌占居第 四和第五位。在标号为 2 的六个品牌的线中,线径最为标准的是终极挑战,次为赤 鳞,第三是天丝九千万线,第四是天丝疯道系和霸皇,第五为龙鱼。在标号为 2.5 的 二个品牌的线中,新世纪较比魔鬼鱼的线要标准一些。其它号数的线没有可比性。 从直径测试这一栏中还可看出,随着线号的减小,直径偏离标准值的差异率愈大, 表明细线加工的工艺性更强,难度更大。 在拉力测试中,三种标号为 0.8 的钓线,单股拉力最大的是天丝野钓线,次为雪 龙,拉力最差的是红狼。在标号为 1 的三个品牌的线中,单股拉力最强的是黑金刚, 次为雪龙,天丝大力神占居第三位。在标号为 1.5 的五个品牌的线中,单股拉力最 大的是天丝大力神线,次为天丝竞技,天丝九千万第三,拉力最差的是光轮和潮牌 线。在标号为 2 的六个品牌的线中,单股拉力最强的是赤鳞线,其次为天丝九千万 和天丝疯道系,终极挑战和龙鱼表现则较差。在标号为 2.5 的二个品牌的线中,魔 鬼鱼较比新世纪的线单股拉力要强一些。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直径标准的线不一定拉力就强,0.8 号的红狼与 1.5 号的天丝 九千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单位截面积拉力是单股实测拉力与单股截面积的比值。可不考虑线号的因素而进行 综合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单位截面积拉力最强的是 1.5 号的天丝大力神。1.5 号 的天丝九千万、0.8 号红狼、2 号赤鳞、1 号天丝大力神、2 号天丝九千万分别排 2 -6 位.。综合评价:1.5 号的天丝大力神各项指标表现最优,其直径标准、单股拉力、以 及单位截面积拉力均为第一;1.5 号的天丝九千万、0.8 号的红狼直径很标准,只是 单股拉力略差,也是非常值得称道的线。低号线偏离标准值较远,拉力强度还有待 进一步提高。 对于钓线的评价还有很多指标,本人由于精力、测试手段有限,暂时难以一一评 价,还有待同行们进一步加以讨论。即使在本文的评测分析中,由于分析品种有限, 测试时也不可能完全排除人为误差,因此难以做到尽善尽美,还望多多见谅。- 16 - - 17 - - 18 -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0鱼线能钓多大的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