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电站大坝管理人员陈文夫相关资料

关于英思ABOUT INS
228-4300-71
溪洛渡:开启高拱坝建设管理新时代(转载)
发布者:&&&&&&发布时间:&&&&&&新闻类型:行业新闻&&&&&&点击人气:552
&&&&& 从实体大坝到数字大坝,再到智能大坝,借助现代化的信息和管理手段,溪洛渡工程建设者实现了大坝建设的全方位控制与管理,在世界高拱坝建设领域居领先地位。溪洛渡大坝雄姿。(记者 王连生 摄)技术人员查询各部位混凝土通水降温情况。(记者 孙荣刚 摄)溪洛渡大坝混凝土施工总进度计划三维展示。(系统演示图片)&&&&& (记者 向阳)3月6日,经过近十年艰苦施工,溪洛渡拱坝坝体全线到顶。这是中国三峡集团开发建设的首座300米级高拱坝,它的建设,将为集团公司后续水电项目开发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管理和经验储备。&&&&& 远眺溪洛渡,巍巍拱坝横矗金沙,“坝”气十足,但鲜为人知的是,开工之初,对于如何保证溪洛渡特高拱坝的建设质量,不少人存有疑虑,业界也并不看好。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中国三峡集团依托现代化的信息和管理手段,通过打造“数字溪洛渡”工程,实现实体大坝和数字大坝同筑,不仅有效解决了高拱坝施工建设的诸多难题,保证了蓄水、发电目标的顺利完成,更促进了工程施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极大提升,开启了高拱坝建设管理的新时代。&&&&&&高难度工程需要高水平管理&&&&& 溪洛渡大坝为混凝土双曲坝,坝顶高程610米,最大坝高285.5米,为超高薄壁拱坝,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与质量控制难度大。这是中国三峡集团开发建设的首座300米级拱坝,在此之前,集团公司并没有同类工程的建设经验。尽管集团公司开发建设的世界水电“翘楚”——三峡工程已经高质量完成主体建设任务,并安全高效投入运行,但在复杂的高拱坝施工领域,集团公司技术、管理和经验的储备仍是“白纸一张”。溪洛渡工程规模巨大,举国关注,如何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不仅业界普遍关心,更是集团公司必须回答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重力坝相比,拱坝特别是高拱坝的结构、受力情况极为复杂,整个施工过程中,坝体的受力状况都在不断调整。这些特点,给拱坝的施工质量控制带来很大挑战,因此,拱坝也被认为是水工界最复杂的建筑物。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曾经表示:“拱坝是真正培养工程师的地方”。&&&&& 拱坝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溪洛渡工程的建设难度之大,而工程自身的实际情况,让建设者身上本就不轻的担子又重了几分。据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副主任周绍武介绍,溪洛渡大坝的自身体积收缩变形、混凝土刚性、徐变等力学指标都不理想,对大坝抗裂不利。因此,曾有专家断言:“溪洛渡大坝浇筑之日,就是混凝土裂缝出现之时”。&&&&&&混凝土裂缝是水电工程的一大“重症”。在世界水工界,一直有“无坝不裂”的说法。导致大坝混凝土开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混凝土水泥水化热引起的内部温度变化和温控措施不当。然而,三峡三期工程却成功创造了混凝土大坝无裂缝的奇迹,被已故水电专家、两院院士潘家铮誉为“创造了奇迹”。这说明,只要施工质量控制好,大坝混凝土裂缝是可以避免的。&&&&& 为了实现对溪洛渡大坝基础处理、混凝土施工与温控过程的有效监控与管理,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大坝的绝对安全,在工程建设之初,中国三峡集团就提出建设溪洛渡“数字大坝”,借助信息化手段与数字技术,优化施工管理模式。&&&&& 透视“数字大坝”&&&&&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溪洛渡工程“数字大坝”系统是中国三峡集团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按照建设“数字溪洛渡”的目标开发的。其目的是对混凝土基础处理、施工、温度控制的数据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分析、展示和共享,为施工管理提供决策、管理依据,并对现场的施工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对生产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预警,从而全面提高施工过程控制水平,保证工程质量。不仅如此,系统还能将收集的数据及时反馈到相关科研单位,由这些单位根据相关数据,对混凝土应力状态和开裂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处理措施。&&&&&&“‘数字大坝’的作用,归根结底就是把施工过程、参数进行收集,并按一定逻辑关系进行处理,最后进行评估、预警。同时,提供大量的施工和工程数据给科研院所进行仿真分析,从而指导生产。”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大坝项目部主任陈文夫介绍说。&&&&&&2008年5月,由溪洛渡工程建设部主导的溪洛渡“数字大坝”系统建设工作启动,同年10月,系统初步上线;2009年9月,一期项目完成终验;截至目前,系统基本建设完成,初步实现了大坝施工监测与仿真分析的设想。该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的信息管理平台,具有较强的兼容性,为国内水利水电工程科研攻关和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平台。&&&&& 记者从“数字大坝”系统开发商武汉英思公司了解到,通过混凝土浇筑、温度管理、灌浆、金结等13个模块,系统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施工过程综合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可以结合各个施工任务的特点与管理要求,有针对性地实现数据采集、管理与分析功能。同时,将各个工序的成果进行集成分析与应用。该系统覆盖了溪洛渡大坝施工的全部范围,为溪洛渡工程精细化施工提供了重要保证。&&&&& 海量数据为工程质量“把脉”&&&&&“数字大坝”建设为溪洛渡工程带来的最直接效益,建立在其强大的数据采集和反馈能力上。&&&&&&在大坝混凝土浇筑过程管理中,有大量的数据来自于生产、施工一线。为了实现有效的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建立施工区的无线网络覆盖、采用专用数据采集设备,实现移动式的数据采集模式。大量的生产数据特别是混凝土温控的相关数据,在现场测量、采集后,可快速反馈至后方生产管理部门,以便及时分析。&&&&& 溪洛渡工程规模大,各类生产数据内容庞大,采用传统的桌面数据录入模式,不仅费时费力,还存在数据准确性低、及时性差等问题。为尽可能有效地采集数据,系统针对各类数据的特点,实现了多模式的数据采集手段。在溪洛渡,拌和楼的生产数据、缆机运输数据已经实现了自动采集和导入,这种方法避免了人工干预与额外操作,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在大坝浇筑及温控管理过程中,有大量数据需要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人工测量,借助该系统的现场手持式数据采集功能,可以大幅提高人工测量的工作效率。&&&&& “以混凝土测温为例,埋设在仓面中的大量温度计,需要使用专用仪器一一进行数据采集。借助在线式手持数据采集系统,技术人员能够对采集的目标进行统一的条码编码,实现快速扫描定位和数据的快速录入,并通过规范约束,尽可能减少出错的可能性。”陈文夫说。溪洛渡“数字大坝”系统的数据采集,不仅实现了对主要施工任务的全覆盖,还能对提取的数据进行汇总、综合,以便各方共享和查询。“原材料到拌和楼,到水平、垂直运输,再到仓面振捣、温控,在国内外,没有哪个大坝像溪洛渡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数据。2013年三峡枢纽工程质量专家组到溪洛渡检查指导工作,认为:“应用现代科技,在溪洛渡拱坝数字建设、智能化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开创了我国智能高坝建设的先河……最大坝高285.5米的高拱坝到目前为止基本无裂缝,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这些海量的监测数据不仅保证了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还能在今后的运行中继续发挥作用。通过“数字大坝”系统,建设者掌握了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各类数据,这些数据将为工程将来长期运行提供重要参考。&&&&&&施工决策的可靠助手&&&&&&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只是“数字大坝”系统诸多优势的一个方面,该系统对溪洛渡工程建设的直接保障作用体现在,它能对采集的各类现场数据及时通过科学、直观的模式进行汇总、分析与展现,实现综合查询,将现场记录数据转变为有用的信息,为施工决策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依据。&&&&& 借助二维图表与三维可视化相结合的数据查询与分析模式,系统解决了繁杂的数据采集、统计和分析工作;同时,使得现场生产数据及时准确、完整真实地反馈到管理层,使各级管理人员能迅速、准确地掌握到第一手数据资料,及时了解现场生产情况,并为决策层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和辅助分析,为有效指导管理施工奠定基础。&&&&&“‘数字大坝’建设是对人员思维和管理的一大突破,通过它的建设,我们有效地规范了现场施工管理的业务流程,提高了管理效率,实现了项目管理的精细化。”周绍武表示。&&&&& “数字大坝”系统的应用,大大减轻了施工和监理单位的日常工作压力,为其管理带来了便利,赢得了参建各方的广泛好评。多年的运行实践表明,该系统在溪洛渡大坝施工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作用,有效地服务于各级管理层,应用非常成功。&&&&&&除分析、查询外,系统还能通过制定各类标准与阀值,根据拟合参数预测变化趋势,来实现各种预警功能,从而实现对大坝混凝土施工的全过程控制,提高现场管理水平。&&&&&&不仅如此,系统还能借助仿真分析,科学地指导施工。以往,科研单位需要派专人前往工地收集资料,由于现场资料大都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资料收集难度很大,而且往往存在缺失等现象,这使得科研工作难以在第一时间展开,从而失去了即时指导现场施工的目的。溪洛渡“数字大坝”系统的建设,解决了传统科研工作中存在困难和不足,大坝施工期的全部第一手资料均可在第一时间从系统中获取。针对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科研单位可以及时展开跟踪反演分析,对各种可能的风险进行预测,研究成果能够及时用于指导现场施工。从“数字大坝”到“智能大坝”&&&&&&纵观溪洛渡大坝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水平的发展脉络,可谓一步一个脚印,探索之路从未停止。溪洛渡“数字大坝”建设初期,系统功能主要以采集和分析为主,以控制为辅;建设中期,开始注重信息监测和控制的结合;到了后期,在自动采集的基础上,开发了以智能控制为主的多项系统,包括混凝土无线测温系统、混凝土智能通水冷却控制系统、混凝土智能振捣监控系统、人员安全保障管理系统等,初步实现了“数字大坝”向“智能大坝”的跨越。&&&& “所谓‘数字大坝’,主要指的是施工过程中的所有数据都能采集,而‘智能大坝’的定义是,我们能对采集到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进行趋势判断和预测预控,从而更好地指导现场施工。”周绍武这样介绍二者的特点和区别。他认为,智能大坝的“智能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自我感知、数据分析、智能判断和自我调整。&&&&& 周绍武向记者演示了系统的智能手机盯仓功能——这是一个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数据采集程序,无论是在施工现场还是办公室,只要有3G或者无线网络,就能登录系统。监理在现场通过手机提交各类数据,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就能实时了解现场的作业情况和质量安全问题。&&&&& 此外,系统的智能冷却通水功能也颇具亮点。众所周知,温度裂缝是大坝混凝土浇筑的最大风险之一,处理温度裂缝,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金投入。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有很多,除自身的抗裂性能外,施工中的温控措施是否得当也是关键因素。&&&&& 以往,水工界往往采取人工冷却的方式来给混凝土降温,智能冷却通水系统则让这一沿用多年的传统工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革新。&&&&& 据陈文夫介绍,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有其独特的过程曲线,只有让冷却温度按照这条曲线发展,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业界,一般采用人工控制水量、水温的方式,来保证温度曲线正常发展。智能冷却通水系统则通过预埋在混凝土里的温度计,实时掌握各部位混凝土的即时温度,系统实时读取这些温度数据,结合混凝土冷却阶段,经过计算,自动调节通水流量,让混凝土温度随着曲线发展,实现了冷却过程的完全智能化,不需要人工调整。&&&&&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溪洛渡拱坝坝体混凝土最高温度的仓次符合率达到91.3%、测点符合率达到90.3%,各降温阶段的降温速率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实际温度变化曲线与设计温度过程曲线基本重合。&&&& “‘智能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可以预计,‘智能大坝’将是水电领域未来的大趋势。目前,我们已经在往这个方向走,可以说,溪洛渡工程引领了世界高拱坝的发展方向。”周绍武说。&&&&& 两坝同筑,造就西部精品&&&&& 在溪洛渡工区,“拱坝精品,西部典范”的标语分外醒目。这既是中国三峡集团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溪洛渡工程建设成果的初步显现。精品、典范何以成就?两坝同筑便是响亮回答。&&&&& 如前文所述,高拱坝自身的特点与溪洛渡独特的地质条件,给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带来极大挑战,“数字大坝”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为溪洛渡大坝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手段,提高了现场混凝土施工质量和温控水平,确保了溪洛渡工程质量、进度受控和工程自身的安全。&&& “溪洛渡‘数字大坝’的建设和应用,探索出一套先进的施工管理手段。代表了世界水工界最复杂建筑物管理的最高水平。”陈文夫说。&&& “数字大坝”的建设,开创了“4+1+3”的高拱坝建设管理新模式,业主、施工、设计、监理、科研等参建各方得以在一个平台上协同、高效地工作,这是溪洛渡自开工以来,工程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原因。&&&&& 溪洛渡“数字大坝”搭建的综合性技术平台,将科研单位与工程参建单位紧密集成,以溪洛渡工程建设部、成都勘测设计院、二滩国际、水电八局为核心的4家参建单位,以武汉英思公司为代表的平台设计单位和以清华大学、水科院、三峡大学为代表的3家科研单位,共同建立了“4+1+3”的合作构架,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效结合,也实现了实体大坝与虚拟大坝的同筑,成为溪洛渡工程优质高效建设的坚强保障。&&&&& 溪洛渡“数字大坝”的建设,强化了工程施工工艺全过程的管理,改进了大型水电工程施工现场长期存在的粗放化管理模式,实现了全方位的过程进度与质量控制。这种切实有效的管理模式及其给现场施工带来的显著变化,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肯定。&&&&& 水电泰斗潘家铮曾说:“溪洛渡工程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体系,特别是质量保证体系。这套体系使科研、设计、施工、监理在业主的统筹下分工负责,充分利用科技成果,采用新型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现代化、信息化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建立仿真模型,使整个工程的进展和质量完全在控,使我国高拱坝的施工管理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靖夷评价说:“溪洛渡大坝是我所见到的国内最好的大坝,是坝工建设的艺术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三峡集团原总工程师张超然表示:“溪洛渡大坝的建设,开创了我国300米级高拱坝建设数字化的先河。”&&&&& 两坝同筑,不仅铸就了溪洛渡工程这一西部精品,也为我国水电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据了解,截至目前,向家坝水电站、丰满水电站、大岗山水电站、澜沧江公司等国内多个在建和待建水电工程的同行,都先后来溪洛渡学习取经。中国三峡集团在溪洛渡开创的这一高拱坝建设管理模式,将继续为我国水电开发和能源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铁路工程建设网中国水利水电网公司永善溪洛渡大坝深孔首次过流_州市新闻_新闻_新浪七彩云南_新浪网
&&&&&&&&&正文
永善溪洛渡大坝深孔首次过流
  昭通新闻网讯(特约记者 谢泽 通讯员 杨树) 为应对上游近期增大的来水,确保大坝蓄水安全,6月9日12时30分,溪洛渡大坝深孔首次开启过流。
  近期,溪洛渡上游地区出现较强的降水,造成溪洛渡水库来水量显著增加,水库水位出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据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大坝项目部副主任陈文夫介绍,由于溪洛渡工程今年是首次蓄水,水库水位平稳的上升,有助于大坝坝体对于应力变化的适应调整。此次开启1号、8号两孔深孔,将有效地减缓水库水位上升速度,使大坝蓄水过程更将安全稳定。
相关报道:  09:31:00
&&&&&&&&&&  09:23:46
&&&&&&&&&&  10:17:23
&&&&&&&&&&  10:07:03
&&&&&&&&&&  09:59:42
责任编辑[涂胜]创建西部典范工程 争当水电建设能手
溪洛渡施工区举行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混凝土工比赛
&&&&本网讯(王明举&&报道)5月7日,溪洛渡工程建设者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混凝土工的比赛在溪洛渡大坝25号坝段举行。来自溪洛渡施工区的5家参建单位、7支队伍,共21名选手参加了本次比赛。
&&&&赛前,在右岸559平台“班前会活动开展区”进行了赛前安全总动员,并在溪洛渡大坝27号坝段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开幕仪式由承办单位水电八局溪洛渡大坝施工局副局长、本次比赛工作小组组长陈林主持,评判组副组长、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大坝项目部汪红宇宣读了比赛规则,评判组组长、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大坝项目部副主任陈文夫在开幕仪式上致辞并宣布比赛开始。
&&&&比赛项目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要求选手充分理解仓面工艺设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要料-下料-骨料分拣-指挥机械平仓、振捣-人工辅助振捣-收面等操作程序,4小时内完成一个坯层浇筑。主要考核参赛选手进仓前的准备工作,现场与平仓司机、卸料工、信号工等仓面其他配合工种的协调能力,仓面预检、下料指挥、混凝土质量检查、骨料集中处理、混凝土平仓、大骨料处理、振捣棒插入孔位选择、振捣密实性、收面平整度等。
&&&&各参赛队按现场抽签顺序,分组进入指定考核区,熟悉仓面整体情况和相关指挥人员,开始了紧张繁忙的现场实践操作比赛。两台缆机携带着硕大的料桶在高空飞舞,运送混凝土到各个仓面,各队选手分工协作,信号工、卸料工配合默契,刚运送到的如山的混凝土料在平仓机、振捣泵机、振捣棒的轰鸣声中,再辅以锹拍铲打,脚踩手搬,一忽儿就变得平整,继而泛浆、融合。偌大的25号坝段分成多个作业面,多工种交叉作业,同仓竞技,忙而不乱,好一幅繁忙有序的现场施工图。
&&&&所有参赛队都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全部比赛项目,经赛事评委现场分项考核,集中评议,仔细评判,7个参赛队的比赛施工点全部合格。最后由监理方评判员曹华进行了赛后点评。
&&&&此次混凝土工比赛是溪洛渡工程建设者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之一。根据溪洛渡水电工程劳动竞赛委员会的安排,各参建单位首先在内部举行选拔赛,选出优秀选手参加施工区的决赛。来自施工区的21名选手经过理论培训、理论考试和现场实践操作三个环节,最终将决出个人前6名和团体前3名。获奖选手还将由云南省昭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进行职业资格鉴定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至此,溪洛渡工程建设者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自日开赛,分工种、分时段、分科目依次进行了混凝土制品模具工、电焊工、钢筋工、起重工、混凝土工5个工种项目的比赛,历时164天,圆满完成了全部赛程,徐徐降下帷幕。一大批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有力地促进了溪洛渡工程又好又快建设。
信息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日期: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混凝土大坝温度状态的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
数字大坝:让一切尽在掌控中
探访溪洛渡大坝施工
哪种混凝土由哪辆车装载着,经过哪条道路,被送到哪台缆机处,浇进哪个仓位,都由工程信息系统监控。
识别码让混凝土、拌和楼、运载车对应起来,避免了浇错混凝土的现象。
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温控技术,溪洛渡大坝混凝土施工之中,“冬天盖棉被”变成了全年“盖棉被”,位于坝体表面的保温挤塑板不必在夏天揭下。图中坝体表面呈块状的为挤塑板。
   云南省永善县,位于乌蒙山脉西北面,与四川省雷波县隔金沙江相望。从位于半山腰的永善县城溪洛渡镇出发,随之字形公路下行,约十多分钟车程,便来到金沙江畔。此时,一座巨型拱坝出现在记者眼前,这就是正在建设中的世界第三大、中国第二大电站――溪洛渡水电站。
  溪洛渡:中国三峡集团首尝拱坝
  “溪洛渡大坝最大坝高285.5米,这个高度在国内拱坝中居第三位,溪洛渡电站的发电量在国内拱坝水电站中居第一位。”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大坝部工程师汪红宇向记者介绍了溪洛渡大坝的基本情况。
  3月28日,记者随汪红宇来到大坝施工的缆机平台俯瞰溪洛渡大坝,5台缆机吊运着混凝土和各类施工物资,在大坝和两岸间穿梭,一派繁忙的景象。据汪红宇介绍,大坝共31个坝段,其中8个坝段,距离大坝设计高程610米只差两米的距离,近期就将到顶。中间最低的坝段,目前距离到顶也只有30米左右,今年秋季可以实现大坝全线到顶。
  “溪洛渡大坝是中国三峡集团建设的第一座拱坝,之前我们建设的葛洲坝、三峡,以及在建的向家坝,都是混凝土重力坝。”汪红宇告诉记者,“溪洛渡与下游几座电站不同,它处于深山峡谷之中,采用拱坝的形式,可以充分利用地形优势,把水的压力分散到两岸,而不是只靠大坝自身受力,因而,大坝混凝土浇筑量较之重力坝大大减少,工程经济性大大增强。”
  数字化:让大坝尽在掌控中
  但是,难点总是与优点如影随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溪洛渡大坝施工中,存在着很多三峡、向家坝这样的重力坝施工中遇不到的难题。
  “一个拱坝在挡水时,其大坝各个部分的受力状况存在很大差异。这种情况,要远比以平面挡水的重力坝复杂。”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大坝部副主任陈文夫告诉记者,“那么,这就给大坝设计施工都增加了难度。仅就施工而言,我们必须精密安排各坝段的施工进度,保证施工中相邻坝段高差和全坝段高差符合大坝受力要求。同样因为坝体受力情况复杂,大坝不同部位的混凝土配制情况也不相同,那么确保不同的混凝土不被浇到错误的位置,这在施工管理上,也提出了很大的难题。”
  据陈文夫介绍,为应对溪洛渡大坝建设中存在的困难,他们提出了数字大坝的概念,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大坝施工全程监控。陈文夫举例说,在混凝土施工中,每一灌混凝土的配制完毕后,便拥有了一个识别代码,这个代码对应着一辆装载车辆、一条道路、一台缆机、一个仓位。这就保证了每种配比不同的混凝土能准确浇筑到正确的仓位。
  在溪洛渡工程右岸610平台的拌和楼旁,记者看到,在拌和楼前,一个竖杆上架设着一台扫描器,通过车辆被扫描后,信息传到旁边的控制室电脑,电脑识别后,会通过红绿灯方式安排该车进入其中对应拌和楼的对应道路上,将对应的混凝土装入车中。随后,车辆被指挥到达预定地点,将混凝土卸进对应吊罐中,然后,收到指令的缆机司机,会将吊罐吊到对应仓位上方,浇入混凝土。
  “在工程中,人是最关键因素,同样,人也是最不可靠的一个因素。按照传统施工指挥方式,指挥员打个盹儿,走个神,可能混凝土就会浇错仓面。”承担大坝施工的水电八局溪洛渡大坝施工局的副局长李金宝对这套系统津津乐道,“而这套系统,全程由计算机监控、识别、指挥,克服了人指挥存在的问题。”
  李金宝告诉记者,这套系统是由水电八局研制的,原先就是施工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一个工具。现在,中国三峡集团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这套系统纳入到整个施工管理体系。相关领导和工程建设人员在建设部的终端电脑上,甚至在北京总部,都能监控每一个仓位的混凝土生产、运送、浇筑情况。
  而在陈文夫这边,对整个数字大坝情况掌握的更为全面。“我们的数字大坝这套大的系统,可不单单避免了混凝土可能浇错的的问题。”陈文夫说告诉记者,在整座大坝里预埋了无数个监控装置,建设部和集团公司可以实时掌握大坝施工中和运行后的各种情况。“能把溪洛渡大坝建成我们引以为傲的无缝大坝,数字大坝系统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无缝大坝:数字化温控树立行业典范
  避免出现裂缝,一直是混凝土施工的一个难题。而论究出现裂缝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一个温度控制问题。
  “混凝土从生产到浇筑整个过程中,都存在一个温度变化的过程。”汪红宇详细解释混凝土裂缝问题,“特别在浇筑以后,混凝土会持续产生热量,就需要人工通冷水降温。但是,如果降温过程不符合要求、同一仓混凝土不同部位降温不均、与相邻仓位温差过大,都可能会导致裂缝的出现。”
  作为施工方,李金宝向记者介绍了在施工中避免裂缝的一些具体做法。他给记者画了一个混凝土在浇筑后温度变化的曲线。他告诉记者,他们的冷却水系统,可以生产出两种温度的冷却水,一种是7至8摄氏度,一种是14摄氏度。在刚浇入混凝土时,需要混凝土温度较快下降,就向混凝土通入7至8摄氏度的水,在降到一定温度时,再通入14摄氏度的水,让混凝土缓速下降。
  “当然,这是大的原理。”李金宝说,“具体操作中,什么时候通入什么温度的冷却水,通入的流量大小,这都要依赖于对混凝土温度的监控结果。”据他介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个仓位里,都预埋了多个测温设备,对仓位里不同位置的温度进行精密监控。这些监控数据收集起来后,就对冷却水温度和流量的控制起到了指导作用。
  由于广泛采取温控措施,每个仓位测温设备收集到数据汇总到一起,各个相邻仓位温差,不相邻仓位温差,不同坝段温差以及全坝段温差都可以全面掌握。因此在整个大坝混凝土施工中,温控问题可以通盘考虑。
  李金宝详细解释了这一点。“举例说吧!依次排开的a、b、c三个仓位,a和b之间温差在控制范围内,b和c也在控制范围内,但a和c的温差有可能就超过控制范围。事实上,国内就有拱坝因为这种现象导致裂缝发生。”李金宝说,“但是由于溪洛渡施工中的高度数字化,信息高度集成,这种问题就可以避免。”
  “别看说的这么复杂,但是,数字大坝的做法,其实让我们减轻了很多劳动量。”李金宝说,“在三峡,我们温控冬天要给混凝土盖保温被,夏天要加冰,就是常说的‘冬天盖棉被,夏天吃冰棍’。而在溪洛渡,由于温控技术的提升,我们在混凝土浇筑后就盖上隔温用的挤塑板,无论春夏秋冬气温变化,都不需要再揭下了。只用根据设备收集到的温度数据调整冷却方式就可以了。”
  当然,先进温控技术产生的效果不只是减轻劳动量。陈文夫告诉记者,溪洛渡大坝在连续两年达到年浇筑量200万立方米混凝土的情况下,没有出现一条因温度控制不当造成的裂缝。溪洛渡大坝在温控技术方面,已经达到了国内行业领先水平。
  “当然,溪洛渡工程的建成,将标志着初次接触拱坝的中国三峡集团,已经完全拥有了建设300米级巨型拱坝的能力。也为下一步建设乌东德白鹤滩两座巨型拱坝扫清了技术障碍。”陈文夫颇有些骄傲地说道。
  (本文图片由本报记者 谢泽 摄)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溪洛渡水电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