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哪里找里的经验证据怎么找

如何让低水平论文变成高水平论文?
已有 17658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论文,科研
&&& 作者:王孝养
&&& 十几年前,在中国能发表一些英文的SCI论文就算很厉害了,现在水涨船高,科研人能看上眼的是高影响因子的论文,尤其崇拜那些能发CNS(Cell, Nature, Science)系列杂志的学人。只要论文不造假,崇尚发表好论文是个好现象,对推动科技进步将很有帮助。但事实上,除少数科研明星外,对国内大多数科研人员来说,在CNS上发表论文依然是一个梦想。能在专业领域内国际上最好的杂志上发表一篇高水平的论文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 我们在科研中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做相似或相关的研究,付出了同样艰辛的劳动,有些实验室能经常发表许多很好的论文,而有些实验室发表的论文却在低档次水平徘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低水平论文变成高水平论文的到底难度在哪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归纳一下高水平论文的特点:1)论文的假说要新,有创造性,而且有较大的理论或实际应用价值;2)支持假说的证据要充分,严谨;3)数据解释合理,结论清楚;4)写作要让复杂的东西易懂,反之,则是低水平论文。
&&& 根据我写论文、审稿和阅读论文的经验体会,其实很多论文的假说创新性不错,可支持假说的证据往往不足,有些很有价值的假说提出了几十年,甚至几千年,也没有得到有力的证据支持。也就是说:想到容易,可做到就难了。比如:&地球以外有外星人存在&这一假说已经有很久了,可至今没找到有力的证据。再比如:&诱导型多能干细胞(iPS)可治疗截瘫&。这一假说虽然取得了一些证据,但离找到充分的证据证明iPS能安全有效的治疗截瘫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 据Baniel W. Byrne的研究(见我的博文《论文投稿被拒的常见原因排行榜》),71%的论文投稿因为课题设计问题被拒。课题设计的问题多是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如何获取充分而严谨的证据来支持假说,从而导致论文档次上不去。
&&& 如何获得充分而又严谨的证据?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 1)尽可能多的证据来论证同一个假说。比如:要证实A基因的过度表达可诱导癌症,可用:a)体外证据(体外转染A基因到正常细胞,可转化成恶性肿瘤细胞);b)动物体内证据(如:A基因的转基因老鼠可诱导癌症);c)人体证据(如:A基因在人体癌组织中表达升高)。生物医学科研最终是为解决人类疾病服务的,因此人体的证据有利于提升论文的档次和价值。
&&&&&&&& &2)尽可能提供不同的实验方法来论证:比如要证实A基因在癌细胞表达升高可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在蛋白质水平显示细胞内表达的分布情况,也可用定量逆转录PCR的方法在mRNA水平检测A基因的表达,两种或更多的不同方法同时应用来证实同一问题,这样的结果就显得更可靠。
&&&&&&&& &3)尽可能找到直接的证据:比如,要证实转录因子对下游基因的调节,单知道该转录因子可增加下游基因的mRNA或蛋白质表达是不够的,因为你不知道该转录因子是直接作用还是通过另外的基因间接起作用,要取得直接证据可用ChIP实验来证实转录因子蛋白可直接与下游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从而上调下游基因的表达。
&&& 4)尽可能将实验数据联起来获得一个相对完整而又严谨的科学故事:现在发表高水平大论文,单做一两个,甚至几个实验是不够的,需要做一系列的实验来把你的论据和论证串通起来,形成一个不一定动听但完整而严谨的科学故事。
&&& 尽管提供好的证据来支持假说最为重要的,也是最难的,但是在论文的讨论中如何合理的解释数据结果也至关重要。经常发高水平论文的人其实也是原始数据解释的高手。而有些人,有好数据,却因为没有合理的解释好,所得出的结论不够清楚,导致论文档次下降,这确实有点冤。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有:a)分析文献,看是否能从文献中得到启发;b)请经验丰富的同行认真阅读你的论文,提出建议,可弥补你想不到的地方。
&&&&写专业性很强的科技论文,能被学科背景不是太强的半外行容易看懂很重要。前几年我投的一篇论文给杂志,三次都被拒稿,后来认真阅读了审稿人意见,发现有些审稿人并没有完全理解我们的论文。后来我们重新修改了论文,使之更容易理解后,论文很快被接受了。我觉得,如果有两个或以上的审稿人都误解了你的论文,那一定是你写作有问题,别光骂审稿人或编辑水平臭,一定要好好从自己写作上找原因。我的做法是,在论文完稿后让英文水平不错,但专业背景不强的人读你的论文,如果他们能读懂,说明你的论文不错,并根据他们的意见反复修改。总之,把复杂高深的科研成果用易懂而严谨的方式写出来是我们论文写作努力的方向。
相关专题:
本文引用地址:&此文来自科学网王孝养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39
评论 ( 个评论)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您现在的位置: >>
>> 正文内容
如何在临床中实践循证医学
发布时间:01-15-2013
How to practice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个步骤:提出问题,寻找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效果评价。
Sydney Burwell10[1]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EBMEBM
&&& EBMDavid SackettEBM2000[2]
EBMEBMEBMEBMEBM
EBM5[3]FIREEFformulate an answerable questionIinformation searchRreview of information and critical appraisalEemploy your result in your clinical practiceEevaluate your performance
&&& 男性,38岁。因&低热、腹胀近3个月&入院。近3个多月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午后为著,伴乏力、盗汗。渐出现腹胀、纳差、腹围增大,无腹痛、腹泻等。既往无相关病史,半年前同事患&结核病&。患者自20岁开始素食。体检:体温37.8℃,心率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80 mm Hg(1mmHg=0.133kPa)。一般情况可,体型偏瘦。双下肺呼吸音低,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膨隆,触诊韧,轻压痛,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双下肢不肿。除血红蛋白(HB)95 g/L、ESR44 mm/1h外,其他检验指标正常。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厚。腹部B超示:肝脾正常,腹水,下腔静脉和门静脉未见血栓。超声心动检查示少量心包积液。腹水检查:常规黄色微浑,细胞总数3.20&1012/L,WBC 0.56&1012/L,单核细胞0.96,黎氏试验(+),总蛋白(TP)48 g/L, 白蛋白(ALB)27 g/L,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6 g/L,腺苷脱氨酶(ADA)8.1 U/L,腹水培养无细菌生长,抗酸杆菌(-)。诊断考虑: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心包炎。
1.提出临床问题:临床问题可分为两类[4]:背景问题(background question)和前景问题(foreground question)。背景问题是关于疾病的一般知识性问题,如&什么是结核性心包炎&、&抗结核药物有哪些&等,前景问题是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患者的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腹水腺苷脱氨酶(ADA)在诊断结核性腹膜炎中的意义?&,&结核性心包炎是否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等。前景问题是循证临床实践中的主要问题,根据关注角度不同,前景问题也可以分为4类:治疗问题,诊断问题,病因和不良反应问题,预后问题。在遇到临床问题时,临床医师需要根据&PICO&原则[3,4]将问题翻译成可检索可回答的问题(分解后的PICO常作为检索时的关键词)。P(patient/population) :患者的临床特征;I(intervention or exposure):关注的处理措施或暴露因素;C(comparison):对照措施,如果是诊断性研究,通常为&金标准&;O(outcome):关注的结局指标。
&&& 从本例出发,根据PICO原则可以提出的问题举例(表1):
表1& &PICO&原则问题举例
注:P 患者的临床特征,I 关注的处理措施或暴露因素,C 对照措施,O 关注的结局指标
2.寻找证据:EBM的证据来源于临床研究结果。在信息化的今天,全世界每年发表的医学文章以百万计,上网搜索文献并不难。但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找到需要的证据对于繁忙的临床医生来说不是一件易事。
&&& 目前临床医生常用的数据库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型数据库,即原始文献数据库,如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使用这类数据库要求临床医生自己检索相关文献、评价文献的质量、分析整合得出结论。它的优点为时效性强,免费检索,能获得最新最前沿的临床研究证据,缺点是需要医生有较强的临床流行病学知识进行评价分析,比较费时费力。另一类是现代模式的数据库,也称为二次分析数据库,如UpToDate、Best Evidence、EBM guidelines、MD consult等。它的优点是由专家进行原始文献的筛选、评价和分析,临床医生检索到证据后可直接应用,方便省时。缺点是往往不是免费的,且为保证时效性需要定时更新。
&&& 例如本例提出的关于治疗的问题&糖皮质激素能否降低成人结核性心包炎患者的死亡风险?&,我们用&结核性心包炎&(tuberculous pericarditis)和&糖皮质激素&(stroid/glucocorticoid/perdisone)作为关键词检索Pubmed,会得到51篇原始文献,你需要评价分析,从中选出证据级别较高的系统评价或随机临床试验(RCT)研究。如果我们用&结核性心包炎&检索UpToDate 18.3,在治疗部分你就会直接得到Strange[5,6]等发表的关于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及结核性心包积液的两个RCT研究和Mayosi[7]等关于糖皮质激素对改善结核性心包炎预后研究的系统评价。可见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二次分析数据库能更方便快捷地获取最佳证据。但此类数据库因需要二次分析,有一定的滞后性,对于研究热点问题往往不能得到最新的证据。此外医生过分依赖二次分析数据库,分析原始文献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不利于科研能力的培养。
3.评价证据:EBM强调要使用当前最佳的临床证据,那么什么是最佳证据?根据EBM专家的分级水平,根据研究问题不同(治疗、诊断、预后、病因研究),按质量和可靠程度分级(表2)。EBM并不排斥证据级别较低的研究,如果当前没有更高级别的研究证据,可依次使用其他证据,在以后出现更好的证据时应该及时运用这些证据,这才符合EBM概念中&依据当前可得到的最佳证据&的理念。
表2&& 不同研究问题的证据分级
注:证据可靠性自I~IV级由高渐低
得到最佳证据还需要评价判断证据研究的真实性。真实性包括内部真实性(即严格的研究设计)和外部真实性(即推广性)。评价真实性必须询问3个基本问题:1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如何?2结果是什么(临床意义和统计学意义)?3结果有助于医师处理患者吗?具体评价原则可参考相关临床流行病学书籍。
对于本例提出的问题,Strange等[5,6]的RCT研究表明,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结核性心包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更迅速,病死率较对照组低(4%与1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yosi[7]等的系统评价结果,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死亡人数略少于对照组,其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RR=0.65,95%CI= 0.36~1.16),无统计学意义与样本量过小有关。Strange[8]等在2004年又发表了随访10年的队列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皮质激素降低了总体病死率(P=0.044)及死亡风险(P=0.004)。所以就目前能获得的最佳证据,结核性心包炎患者使用激素对改善预后有帮助,但此结论需要更大样本量的RCT研究证实。
4.应用证据:单凭证据绝不可能做出临床决策。临床决策常受社会经济、卫生政策、患者意愿、文化背景、可利用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另外,每例患者除了有很多与同类患者相似的共性,还有各自的特性。使用证据为个体患者做出临床决策时需将证据、临床经验及患者的价值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并让患者理解权衡诊疗利弊的重要性,通过沟通和解释与患者共同做出最佳决策。
&&& 上例患者在将结核性心包炎的治疗证据及风险详细告知患者后,获得患者理解和支持后在四联标准抗结核(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的基础上加用泼尼松龙30 mg/d治疗,激素逐渐减量。
5.效果评价:最后一步需了解应用证据进行临床实践后的效果,进一步指导今后的实践。临床医生需随诊患者,进行效果评价,好则推而广之,不好则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新的循证和实践。
此患者抗痨及加用激素后体温正常,腹胀好转,3个月后停用激素,复查B超腹水消失,超声心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遂继续抗结核治疗随诊。实践证明该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推广。更科学的效果评价需要得到高质量、大样本、长时间随访的RCT验证。
1.EBM60RCTEBMRCTRCTEBM
2.EBMEBMEBMSackett[2]EBMEBM
&&& EBMEBMEBM
1Nordenstrom J.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in Sherlock Holmes& footsteps. Oxford: Blackwell, 2007.
2Straus SE, Richardson WS, Glasziou P, et al.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BM. 3rd ed. Edinburgh: Churchill Livingstone, 2005.
3Glasziou P, Del Mar C, Salisbury J. Evidence based practice workbook. 2rd ed. Oxford: Blackwell, 2007.
4Guyatt G, Rennie D, Meade M, et al. Users' guides to the medical literature: a manual for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2rd ed. NewYork: McGraw-Hill Professional, 2008.
5Strang JIG, Kakaza HHS, Gibson DG, et al. Controlled trial of prednisolone as adjuvant in treatment of tuberculous 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 in Transkei. Lancet, 8-22.
6Strang JIG, Kakaza HHS, Gibson DG, et al. Controlled trial of complete open surgical drainage and of prednisolone in treatment of tuberculous pericardial effusion in Transki. Lancet, -64.
7Mayosi BM, Ntsekhe M, Volmink JA, et al. Interventions for treating tuberculous pericarditi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2; 4:CD000526.
8Strang JIG, Nunn AJ, Johnson DA, et al. Management of tuberculous 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 and tuberculous pericardial effusion in Transkei: results at 10 years follow-up. QJM, -35.
关键词:|||
作者:黄晓明
上一篇:[ 01-15 ]
下一篇:[ 01-15 ]来自子话题:
MLGBD,姐姐我一提这事就TM一肚子苦水啊!!!!&br&这个问题必须得匿。虽说我师弟师妹不上知乎。。。&br&----------华丽丽的昏割线----------&br&姐姐我还是在读博士生一枚,从来没做过导师,但是已经在&b&逐字逐句&/b&改论文方面有了当导师的感觉呀!!!!&br&我英文也不算好,本科大二过六级,考研60+,考博75+,也没考G没考托,平常就是看英文文献、科学米国人、扭腰时报、华胜吨邮报(据说这两家报纸的名字已经成为敏感瓷了),有时用英文在网上跟老外(主要是期刊编辑、学术会议组委会和海淘网站客服)扯皮蛋。在我的学校里就算是矮子里面拔将军了。&br&姐姐我能告诉你们我研二研三的硕士师弟师妹共计三个人,其中有两个连六级都没过吗???(好吧,六级通过率只有33%,吓死你们)&br&结果我导师就让我给师弟师妹改论文呀!!!&br&我师弟师妹们连六级都没过,考研低分飘过,论文写得实在是#$%^&*(!@……&br&导师有一次让我给一个师妹改论文,该师妹已经毕业。导师的的原话是:他们写的文章我一点也不想看,拿给你看!&br&我拿来一看,WOC,满篇Chingish,这酸爽,我能跟别人说?&br&姐姐我硬是忍着一口老血没喷到屏幕上。&br&摘要的第一句话是:&b&Although&/b& XXX have been *!#$%&, &b&but &/b&XXX is difficult to be *&%&*, so we have prepared XXX-based YYY that is $%^#$#@#...&br&WOC!although和but不能联用这是初中就学过的知识吧!!!第一句里的have要改成第三人称单数has难道我师妹的Word不提示语法错误吗?&br&后来才知道,我师妹用WPS。。。好吧在这里没有贬低国产软件的意思,虽然我用微软Office习惯了。&br&在这里打个广告:本人精通Word写论文、Excel处理数据、PowerPoint做学术报告幻灯,有需求的本科硕士博士同学请与我联系。&br&然后我继续看,越看越头大。&br&满篇充斥着语法错误的中式英文,间或夹着几个拼写错误。&br&难怪导师看不下去。&br&这还怎么改?导师大人求求你告诉我。。。&br&不过导师布置的任务,过刀山下火海也要完成!&br&这时候姐姐我读过的英文文献派上用场了。&br&姐姐我经常读英文文献,知道写论文的套路和常用句型。&br&我师妹写的是中式英文,我大致能猜出意思来&br&所以我&b&逐字逐句给师妹重写&/b&。&br&首先,我猜一猜师妹想表达什么意思。&br&然后,把这个意思用英文直接写出来!&br&姐姐我写英文那是信手拈来,根本不需要经过中文这一层,说实话,要是连直接用英文写文章的能力都没有,还尼玛读个毛博士啊!&br&要是我师妹看到我读过的每一篇英文文献都用PDFXChange Viewer在重要地方做了标记,把好的句子和常用的词汇都摘录出来记到为知笔记里,她的下巴会掉到地板上的。&br&我逐字逐句用英文给师妹重写论文,用舟子的话说,这就是代笔。&br&WOC我不担心舟子来打我,因为我师妹的实验是具有重复性的。。。我的文章也是富(非)有(常)文(装)彩(逼)的。&br&我真的很想对师妹说,师妹,求你下次用中文写吧,我给翻译成英文,这样我还能省点力。。。&br&改这篇文章,花了我三天三夜的时间。&br&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了一份1分的期刊上,一次通过,编辑没有吐槽英文写作问题。姐姐的英文文献不是白读的。&br&后来同样的工作重复了三次。&br&我们课题组在读硕士,还有4个人没发过文章。也就是说,同样的工作我还要至少重复四次。&br&臣妾做不到啊!&br&最后,我真的很想给校长,就本科和硕士英文教育提出我的建议:&br&乃们能不能让本科生统统过六级,理工农医科的硕士生过个GRE啊!!!!&br&----------不扯淡了,捂脸遁走-----------
MLGBD,姐姐我一提这事就TM一肚子苦水啊!!!!这个问题必须得匿。虽说我师弟师妹不上知乎。。。----------华丽丽的昏割线----------姐姐我还是在读博士生一枚,从来没做过导师,但是已经在逐字逐句改论文方面有了当导师的感觉呀!!!!我英文也不算好,…
来自子话题:
时维六月,小荷新圆;落花簌簌,流水溅溅。&br&春秋寒暑,朝夕晦明;忽忽三载,辞章甫成。&br&忆昔懵懂,初入此门;茫然前路,纭纭纷纷。&br&朝晖何处,开我愚迟;先生王氏,亦父亦师。&br&循循为导,切切咛咛;春风其训,化雨其情。&br&长幼侪辈,济济一堂;手足旦暮,不诉离伤。&br&严慈之望,倚门无尽;闺中之吟,白首相倾。&br&惟以平生,披光履尘;不教此剑,负此乾坤。
时维六月,小荷新圆;落花簌簌,流水溅溅。春秋寒暑,朝夕晦明;忽忽三载,辞章甫成。忆昔懵懂,初入此门;茫然前路,纭纭纷纷。朝晖何处,开我愚迟;先生王氏,亦父亦师。循循为导,切切咛咛;春风其训,化雨其情。长幼侪辈,济济一堂;手足旦暮,不诉离伤…
来自子话题:
既然受到邀请,就仔细回答一下&br&&br&TURNITIN这个系统的目的在于防止抄袭,可以看做多他人学术成果的一种保护和尊重。对于那些自己认真写论文的人来说是有着积极意义的。换言之——如果楼主属于自己认真写论文的那一类人,那么这个系统是在保护你,你的立场与这个系统的立场具有一致性,所以并不需要特别担心。&br&&br&连续多少单词能被该系统视为重复和是否会被判定为抄袭是两个概念。我认为楼主更需要的是防止被判为抄袭,而不是去纠结怎么不重复。原因很简单,论文里不可能没有引用,有引用就难免重复,既然引用是合法合理的,那么就会有合法合理的重复。楼主真正需要做的是让自己的论文合法且可被认定为合法。&br&&br&那么如何做呢?三条:&br&&br&1 论文确实是自己写的。尤其是,所有的主要论点也就是ARGUMENTS都是自己得出或总结出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的。&br&&br&2 使用学校要求的引用系统做引用,批注和参考文献。&br&&br&3 尽量避免直接引用。直接引用的字数不超过总字数的10%为佳。多使用间接引用和改写。改写的诀窍是:把原文的意思换成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而不是简单改几个词。&br&&br&做到如上三点,会不会被软件发现重复都不会影响你的成绩了~&br&&br&以上。&br&&br&补充:&br&1 所有拿来之物都必须注明,包括直接引用,间接引用,改写或者某个作者的观点被你使用。这与正文中倡导改写无冲突。&br&
2 改写不是同义词替换,必须使用自己的话表述你在文中理解到的意思。&br&
3 以上基于哈佛系统,不考虑芝加哥系统和其他系统
既然受到邀请,就仔细回答一下TURNITIN这个系统的目的在于防止抄袭,可以看做多他人学术成果的一种保护和尊重。对于那些自己认真写论文的人来说是有着积极意义的。换言之——如果楼主属于自己认真写论文的那一类人,那么这个系统是在保护你,你的立场与这个…
你绝对误解你导师的要求了。所谓的摘抄,只是take Note,是科研的文献综述梳理信息的基本技能,不管你用什么方式,用笔记本也好,用evernote也好,用endnote也好,用Mendeley也好,总之,是让你在实践中学会这门技能,找到自己适合的方法来梳理和积累文献。&br&&br&鉴于你刚进实验室开始科研工作,而对于科研来讲,从实践中或者从文献中找到问题,并确定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创新性的锻炼,因为你做的都是别人没做过的或者没解决的问题。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写一篇你这个领域内的综述,通过写综述的过程,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大体的感性的认识。写作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跟导师商量,有想法或者有体系的时候多沟通,写好后又要反复的修改,这个是锻炼你跟导师沟通的技巧,因为科研毕竟是要合作的,学不会上下级和平级的合作,注定做不了科研。&br&&br&创新性的想法就是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的,没有这个积累是不会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想法的。你导师只是给你指了个方向,具体怎么走,是你自己的事情,走得好走不好,也是你自己说了算,因为,这是你的课题,你的任务,不是导师的任务。但是,你有困难的时候,一定记得找导师帮忙,把导师的资源变成自己的资源,最好是有明确的要求和目的,要不然,导师也不知道该怎么帮你。每一个导师都非常看重Motivative, 作为学生而言,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强烈的能动性以及坚决的执行力,这是科研的必由之路,题主好好加油吧!
你绝对误解你导师的要求了。所谓的摘抄,只是take Note,是科研的文献综述梳理信息的基本技能,不管你用什么方式,用笔记本也好,用evernote也好,用endnote也好,用Mendeley也好,总之,是让你在实践中学会这门技能,找到自己适合的方法来梳理和积累文献。…
我是看见成楚旸赞了威威的答案进来的。不得不说,他们可能都是本科毕业就直接出去的,不清楚国内的情况。&br&首先发了几篇 nature science paper的人是不可能去小地方小学校的。这种人基本上可以评青年千人了。所以说的第一点不成立。&br&第二说到买仪器的问题,国内可能没有美国方便,但也不差了。如果觉得国内效率低,可以来欧洲感受一下。&br&至于这个问题本身。我想强调一个积累问题。一个课题组要想发很高很好的文章,除了做出吓人一跳的成果这种小概率事件以外,一般都需要长时间积累,尤其是实验学科。一个体系的成熟,和组内硕士博士的训练都需要时间。&br&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水平不行,中国人读博士的时候很多都是老板 idea的执行者,操作工而已。原因在于绝大多数人做科研并非出于兴趣。而老外没有科研兴趣的可以去做别的,中国人即使没有科研兴趣了,没有退路,也只好一条路走到黑。
我是看见成楚旸赞了威威的答案进来的。不得不说,他们可能都是本科毕业就直接出去的,不清楚国内的情况。首先发了几篇 nature science paper的人是不可能去小地方小学校的。这种人基本上可以评青年千人了。所以说的第一点不成立。第二说到买仪器的问题,国…
我觉得对于低年级本科生,如果有发论文的打算,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科研方面起步。不得不说某些高校课程设置真心不怎么合理,低年级水课一堆,想做科研连基础都没有(比如某校啊!统计系不开Real Analysis我认了,SAS放在大四我也认了!!!拜托可不可以不要把什么商业伦理企业责任领导力这种适合MBA的课放在专业必修课里啊啊啊啊啊!!!)&br&吐槽完毕,讲点实用的。不保证适合每个人,大牛就算了,不要笑我?&br&首先上学院的Staff版,最好挑个年轻的老师,看一下他的研究方向,若不(kan)反(bu)感(dong),ok,自行google之,对该方向有个大致的了解(至少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可以发邮件啦,大意是说我对这个很感兴趣blabla,很想有更深的了解blabla,如果您需要学生帮忙blabla…年轻的老师们大多很nice的。另外个人觉得春季学期末机会比较多,或者学期初发邮件也可,视情况而定。&br&另外不少高校应该会提供给低年级学生做科研的机会,而且大多鼓励学生独立提出课题。也可以以此为契机寻找导师,从此赖在课题组=)&br&具备一定学术能力的高年级学生,上图&br&&img src=&/e112a7da1e5cdc6f8fe3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13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e112a7da1e5cdc6f8fe3_r.jpg&&&br&图示流程仅供参考,不过按照图示的思路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效率。发表论文这种事情,肯投入时间是最重要的,但对上图的流程不了解,可能仅仅在浪费时间。&br&另外推荐人人网上一篇文章&a href=&/GetEntry.do?id=&own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本科生如何发论文?&i class=&icon-external&&&/i&&/a&&br&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觉得对于低年级本科生,如果有发论文的打算,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科研方面起步。不得不说某些高校课程设置真心不怎么合理,低年级水课一堆,想做科研连基础都没有(比如某校啊!统计系不开Real Analysis我认了,SAS放在大四我也认了!!!拜托可不可以不…
Sindy就只推荐一条,好用得一塌糊涂相见恨晚:(而且在天朝也不被墙,是穿了马甲的谷哥)&br&&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注意选择“学术”&br&&img src=&/5da6f77e4be839b25ce7_b.jpg& data-rawwidth=&634& data-rawheight=&4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4& data-original=&/5da6f77e4be839b25ce7_r.jpg&&使用方法:&br&比如我们要搜“&b&非正常人类研究&/b&”,键入abnormal psychology
,回车。于是就出现了:&br&&img src=&/dfdea1105ecf176c8527b1d_b.jpg& data-rawwidth=&974&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4& data-original=&/dfdea1105ecf176c8527b1d_r.jpg&&点击右列蓝色链接的获取PDF&br&得到的栗子:&br&&img src=&/4f91ca9edd39_b.jpg& data-rawwidth=&1084& data-rawheight=&6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4& data-original=&/4f91ca9edd39_r.jpg&&&br&搞定。
Sindy就只推荐一条,好用得一塌糊涂相见恨晚:(而且在天朝也不被墙,是穿了马甲的谷哥)注意选择“学术”使用方法:比如我们要搜“非正常人类研究”,键入abnormal psychology ,回车。于是就出现了:点击右列蓝色链接的获取PDF得到的…
蟹妖。&br&&br&不可以。&br&包括百度百科、wiki以及知乎之类的,都不可以。&br&&br&这些内容都不属于“电子文献”类别。&br&文献的要求@Frank也说了“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br&只是由于来源不同,部分无法直接找到原出处的参考文献,转用OL格式引用来历。不用再表明原著卷号期号刊号等等。&br&后来由于有网络出版的生成,默认衍生为网络文献的格式引用。&br&&br&知乎上所有言论答案均不属于狭义的文献性质,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br&&br&——举例细说: 百度百科、wiki以及知乎上的答案我可以随时更改,不具备唯一性。&br&百度百科、wiki以及知乎上的答案没有经过专业机构和相关人士核定认证,不具备权威性。&br&……&br&&br&(另:投稿时也建议大家能够把自己的参考文献格式统一一下。如果有需要下面评论留邮箱,我可以给你发送一下现在行业内通行的标准格式依据(如样例、国标、国标解读等)。)&br&——————分割线——————&br&@余天升 兄贡献地址一枚:&br&&a href=&http://cloud./ref-forma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cloud./ref-fo&/span&&span class=&invisible&&rmat&/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文献格式填写器的简版即如是。
蟹妖。不可以。包括百度百科、wiki以及知乎之类的,都不可以。这些内容都不属于“电子文献”类别。文献的要求@Frank也说了“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只是由于来源不同,部分无法直接找到原出处的参考文献,转用OL格式引用来历。不用再…
来自子话题:
写学术论文,只要掌握一个word技能就好了:关掉word, 用latex。
写学术论文,只要掌握一个word技能就好了:关掉word, 用latex。
来自子话题:
准备。准备最主要,没有任何一个面试不可以准备,一个全面而准确的准备往往能让你事半功倍。&br&论文答辩基本是围绕着论文而进行,所以决定答辩是否优秀的基础是你的论文必须要好。如果论文是买的或者随意做或者别人帮做的,那么基本上答辩优秀就与你无缘。优秀虽然无缘,那下面的内容也足以使你顺利通过答辩。&br&基本流程:1.论文阐述(有些学院会要求使用PPT)、2.自由问答(一般为3个问题,基本上大部分学院会提前10分钟左右给到你问题,你可以在下面事先准备答案)&br&时间:20分钟左右(其中阐述8分钟、自由问答12分钟)&br&总得来说,在论文优秀的基础上,你还需要做到以下五步:&br&第一步:熟悉论文&br&在答辩前十五天起,每天朗读3遍论文,看7遍论文,读和看的过程注意力要集中&br&第二步:提前15天做好PPT、论文阐述部分&br&提前做好PPT,PPT怎么做网上有很多教程。基本的要求是不超过20-30张;PPT尽量使用图片、图表,文字说明尽量少;字体要求(标题44黑体、正文32宋体加粗),模版和字体颜色对比鲜明;可以下载乔布斯、李开复等大佬们的PPT,现在学好以后工作会用得上。&br&PPT切记把文字搬上去照着念,大忌!之所以要提前15天那是因为要事先对着论文熟悉PPT,用秒表控制时间,录音或者录像矫正肢体语言和语气。(记住,控制好时间非常重要)&br&最好根据PPT另外拟定一份“答辩稿”,这篇稿子就是你答辩时要说的内容,口语化一些。&br&可参考资料:&a href=&/not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note/7243692&/span&&span class=&invisible&&4/&/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第三步:提前8天做好自由问答准备&br&没有任何答辩(面试)是无法准备的,没有任何问题是没有规律的。根据评委的不同,问答习惯的不一样,根据你的论文、专业来综合提出问题。因为老师们不可能阅读大量的论文,所以他们的问题主要是大方向的,或者题目引申的。你可以根据这些事先推测他们会问些什么问题,然后先拟好答案。&br&可参考资料:&a href=&/group/topic/6268589/&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group/topic/&/span&&span class=&invisible&&6268589/&/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第四步:答辩当天的准备&br&着装适宜、睡眠充足、饮食健康、面试前准备好纸和笔(可当场记下问题,帮助理清思路)、面试过程中要自信、对评委要有礼貌,态度谦虚、论文、答辩稿准备好,PPT事先拷贝好(U盘、手机都要备份)——要记住,事前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答辩当天的正常发挥,注重细节,它会要了你的命,当然,它也能把你推向成功。
准备。准备最主要,没有任何一个面试不可以准备,一个全面而准确的准备往往能让你事半功倍。论文答辩基本是围绕着论文而进行,所以决定答辩是否优秀的基础是你的论文必须要好。如果论文是买的或者随意做或者别人帮做的,那么基本上答辩优秀就与你无缘。优秀…
来自子话题:
看到问题下面来了些天涯的,还请您们不要把暴戾之气带到知乎,谢谢!&br&-----------------------------------------------------------------------------------------------------------------------&br&第一次答知乎= =&br&因为看到了某女在微博热搜上,所以顺便八卦地在网上搜了一下,2010年博士毕业与北京师范大学的孟蕾可能就是李健的妻子。&br&&br&&b&证据一&/b&&img src=&/725fb7faefec_b.jpg& data-rawwidth=&323& data-rawheight=&35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3&&“孟小蓓”的微博上 第一个标签是“社会分层”&br&&img src=&/bff735edef635bc7824368_b.jpg& data-rawwidth=&737& data-rawheight=&5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7& data-original=&/bff735edef635bc7824368_r.jpg&&而北师大民俗学网站上,孟蕾的博士学位论文也涉及社会分层。&br&&br&&b&证据二&/b&&br&&img src=&/52d1e866abe5c9c9ab58ab_b.jpg& data-rawwidth=&841& data-rawheight=&2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1& data-original=&/52d1e866abe5c9c9ab58ab_r.jpg&&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网站上,孟蕾出生于1979年,而百度可以查到李健出生于1974年,符合5年年龄差的说法。&br&2010年入职社科院研究所,与上面2010年博士毕业吻合。&br&&b&证据三&/b&&br&上面的截图中,孟蕾2011年11月在台北参加学术研讨会。&br&&img src=&/c21aae83add_b.jpg& data-rawwidth=&505& data-rawheight=&4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5& data-original=&/c21aae83add_r.jpg&&而孟小蓓的微博中,2011年11月的记录,去过台湾的人应该能看出来,鲸鱼是花莲那边很有名的。还有2011年11月前后还有很多其他微博,可以看得出来,就懒得截图了。&br&&b&证据四&/b&&br&&img src=&/dabbcc_b.jpg& data-rawwidth=&504& data-rawheight=&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4& data-original=&/dabbcc_r.jpg&&这是孟蕾的博士论文,而孟小蓓微博中涉及的名品不少吧,品味不俗。&br&譬如:&img src=&/42f3a467c79adff2fcd9033_b.jpg& data-rawwidth=&649& data-rawheight=&4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9& data-original=&/42f3a467c79adff2fcd9033_r.jpg&&&br&&b&证据五&/b&&br&蓓和蕾都是指“未开放的花儿”。
看到问题下面来了些天涯的,还请您们不要把暴戾之气带到知乎,谢谢!-----------------------------------------------------------------------------------------------------------------------第一次答知乎= =因为看到了某女在微博热搜上,所以顺便八卦…
查了一圈,觉得必须来说几句。&br&&br&@笑道人 所说的情况,与我所熟悉的模式大相径庭。但是我仍然赞同他的答案,因为他完美地解释了为何会有导师和学生抢一作。通讯作者在国内地位如此之低,让我大跌眼镜。感谢@笑道人 让我知道这个信息。&br&&br&根据我的经验,以及刚才我在网上的验证,国际通行做法是不一样的,更接近@金晨羽 和@孙尉翔 的描述。除了按字母排序的情况,&b&一篇文章的作者中,最有地位的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b&&br&&br&第一作者无疑是干活的人,而通讯作者是决策的人,并且对文章负责,他的署名会有特殊标记。一般来说这个人就是导师。&b&通行做法是导师不管贡献有多大,只要不是一作,名字都放在最后。&/b&所以这又叫 last author。&br&&br&因此文章的署名,&b&最重要的是 first author 和 last author&/b&。如果对文章内容有疑问,就找这两个人。&br&&br&至于国内评职称把二作三作看得比通讯作者重,只能笑而不语了。&br&&br&参考资料:&br&下面是我 Google first author 和 corresponding author 后第一页的资料: &br& &a href=&http://www.sportsci.org/resource/writing/author.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ortsci.org/resource/w&/span&&span class=&invisible&&riting/author.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篇文章詳細介绍了署名规则,有进一步参考资料&br&&a href=&/forums/index.php?topic=85021.0&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forums/in&/span&&span class=&invisible&&dex.php?topic=85021.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是一个討論署名的论坛帖子&br&以上都不是正式文献,因为这毕竟只是个做法,而不是规定。&br&但是这么做是有理由的,下面是 Elsevier 和 Nature 对通讯作者的要求。&br&&a href=&/app/answers/detail/a_id/586/~/who-and-what-is-the-corresponding-author%3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p&/span&&span class=&invisible&&p/answers/detail/a_id/586/~/who-and-what-is-the-corresponding-author%3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authors/policies/authorship.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authors/poli&/span&&span class=&invisible&&cies/authorship.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可见通讯作者需要做许多协调工作,并担负很大的责任。也许在国内这些都成了形式,&br&但是在国外,似乎通常只有最有资历的科研人员才能负这个责任。&br&&br&在另一个关于文章作者的问题中,@笑道人 也介绍了国内的情况。&br&但是我推荐大家同时读一下@苏椰 的答案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032&/span&&span class=&invisible&&7963/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查了一圈,觉得必须来说几句。@笑道人 所说的情况,与我所熟悉的模式大相径庭。但是我仍然赞同他的答案,因为他完美地解释了为何会有导师和学生抢一作。通讯作者在国内地位如此之低,让我大跌眼镜。感谢@笑道人 让我知道这个信息。根据我的经验,以及刚才我…
以上两个答案其实都有问题,两个答案都提到了科学可以发表,技术会保密,这是不对的。有太多的期刊是发表技术进步的文章;也有太多的科学结论,不公布或推迟公布。&br&
本人在能源部下属实验室工作,这里有许多管制,保密的项目。一般来说海军,国防部的经费支持的项目是不允许有论文发表的,哪怕是科学的结论,需要上报国防部批准。因为写科学类的论文,常会设计实验步骤里面的细节经常会被海军和国防部拒绝发布。这时就只能在会议上发布结论,但隐去具体步骤。另外实验室里经常有FBI不定期得找科学家进行谈话,了解最新的科研进展。对可能应用与国家安全的科研进展进行封锁。我们发论文都是要经过实验室论文委员会审核的,并不是共同作者同意发 就能发的。nature,sciense 上当然是一流的文章,一流的结果但都是对国家安全没有什么影响的。&br&
另外还有对可能产生经济利益的结果不能发表,实验室专门有一个知识产权办公室会审核科研结果,如果有可能产生经济价值,就会要求申请专利,这时想发论文就比较难批准。一般要先专利申请成功再发表,这大概要一年时间。&br&
至于题主讲到的 sputtering target material,高纯材料很多都是对中国禁运的,没办法只有自力更生,你导师是对的。这是技术,但对国家来说非常非常重要。
以上两个答案其实都有问题,两个答案都提到了科学可以发表,技术会保密,这是不对的。有太多的期刊是发表技术进步的文章;也有太多的科学结论,不公布或推迟公布。 本人在能源部下属实验室工作,这里有许多管制,保密的项目。一般来说海军,国防部的经费支…
来自子话题:
&b&一、安装正确的LaTeX的版本&/b&&br&最好装官网下载的&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http://miktex.org/&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iKTeX&i class=&icon-external&&&/i&&/a& + &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http://www.xm1math.net/texmaker/&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exmaker&i class=&icon-external&&&/i&&/a&,体积小巧,定制灵活。如果你装了来源不明的修改版,那下面的说明可能对你无效。&br&&b&&br&&br&二、养成用JabRef管理文献的好习惯&/b&&br&&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http://jabref.sourceforge.net/&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JabRef&i class=&icon-external&&&/i&&/a&(官网可能被墙了,请自行搜索下载)是一个小巧的开源文献管理软件,用来管理BibTeX格式的文献条目信息。JabRef功能非常强大,界面也很人性化,用它与LaTeX配合工作可以省去很多力气。我们在网上下载文献时要顺便导出BibTeX格式的引用。(&b&&i&相信我,所有科学文献网站都支持&/i&&i&BibTeX导出!&/i&&/b&)BibTeX引用实际就是一段文本,比如下面的文献网址:&br&&a class=& external& href=&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summary?doi=10.1.1.71.1980&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citeseerx.ist.psu.edu/v&/span&&span class=&invisible&&iewdoc/summary?doi=10.1.1.71.198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在页面右侧就会看到这样的一段BibTeX的代码:&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INPROCEEDINGS{Ester96adensity-based,
author = {Martin Ester and Hans-peter Kriegel and J?rg S and Xiaowei Xu},
title = {A density-based algorithm for discovering clusters in large spatial databases with noise},
booktitle = {},
year = {1996},
pages = {226--231},
publisher = {AAAI Press}
&/code&&/pre&&/div&其中INPROCEEDINGS表示这是一篇会议文章,如果是ARTICLE表示期刊文章,用得最多的就是这两种;Ester96adensity-based是BibKey,用来唯一标识这个条目,你可以修改它,只要与你本地的条目不重就可以了;其它信息一看就懂,不罗嗦了。有些文献检索网站导出的是一个*.bib文件,此时用记事本之类的文本编辑器打开这个文件,就可以看到同样的内容了。&br&&b&&br&&br&三、如何将bib条目添加到JabRef中&/b&&br&在JabRef里新建一个database,其实也就是拥有多个文献BibTeX条目的bib文件,并保存到你本地专门的一个文献目录中。一般来讲为了方便本地查询,一个研究领域建一个数据库并放在专用的文件夹中是比较合理的。然后在JabRef的这个新database里新建一个Entry(按Ctrl+N,然后点任何类型都可以),再把文献网站导出的BibTeX的代码粘贴到新条目下方的“BibTeX source”里去,如下图所示:&br&&img data-rawheight=&385& data-rawwidth=&761& src=&/8ee0d194ddc857ceb5ed5b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1& data-original=&/8ee0d194ddc857ceb5ed5be_r.jpg&&再点保存。注意,此时一定要把source里的相关信息整理规范(上图所示为经过整理后的信息),最后让JabRef 自动生成新条目的BibKey(Ctrl+G)就好了。&br&&br&&br&&b&四、规范化条目信息&/b&&br&至于什么叫“规范”各人理解不同,但毋庸置疑的是整理bib项越认真,后面改文章时越省事。我个人整理好的一个条目列表如下图所示:&br&&img data-rawheight=&696& data-rawwidth=&838& src=&/e2b72b072d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8& data-original=&/e2b72b072d3_r.jpg&&说明一下,这个列表中的Timestamp列是我下载此文献的时间,Comment列是对该文献的“一词简介”,Note列是文献的来源(期刊名或会议名)。JabRef原先的Booktitle列和Journal列因为太占宽度,我把它们关闭了。这些列的设置可以在软件的参数设置中调整(Options -& Preference -& Entry table columns)。上面Comment和Note的信息是我手动编辑的,费点事但可以极大的提高以后查阅文献的速度。可能刚开始的时候整理会比较麻烦,多试一试,很快就熟能生巧了。&br&&br&另外,要注意有些作者的人名含有带注音的元音字母,如果不改成LaTeX的代码的话,就会在LaTeX编译中形成乱码。比如B?hm要改成B\&{o}hm。还有,不要出现任何中文字符,否则会导致你的tex文件编译出错。&br&&br&&br&&b&五、与文献的pdf文件关联&/b&&br&在用JabRef重新生成每个文献的BibTeXKey的基础上,将每个文献对应的pdf文件都重命名为BibTeXKey的名称,然后把这些pdf都放到与bib数据库相同的目录下,就会得到这样的文件列表:&br&&img data-rawheight=&420& data-rawwidth=&585& src=&/822b2a39eeb3dd267b845ce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5& data-original=&/822b2a39eeb3dd267b845ce0_r.jpg&&然后在JabRef中右键点击一个条目,点Attach File,选择对应的pdf文件,这样条目就和pdf文件关联起来了。关联了以后,在条目左边的序号后面会点亮pdf的图标,双击这个图标就可以直接打开文献阅读,非常方便。&br&&br&注意,整个文献文件夹是可以移植的,复制到另一台装有JabRef的机器上,双击bib文件就可以打开,所有的pdf关联都不会有问题。&br&&br&&br&&b&六、在LaTeX中添加参考文献目录&/b&&br&尽量把你的tex文件放到和这个文献目录距离不远的文件夹下,这个距离不远指得是方便通过相对路径索引到bib文件。然后在你已经创建好的tex文件中“\documentclass”一行的下面添加如下代码:&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span class=&k&&\usepackage&/span&&span class=&na&&[numbers]&/span&&span class=&nb&&{&/span&natbib&span class=&nb&&}&/span&
&span class=&k&&\citestyle&/span&&span class=&nb&&{&/span&IEEEtran&span class=&nb&&}&/span&
&span class=&k&&\bibliographystyle&/span&&span class=&nb&&{&/span&IEEEtranN&span class=&nb&&}&/span&
&/code&&/pre&&/div&这里是用IEEE Trans的样式做了一个示例,当然你可以有自定义的样式,一般要符合杂志社或会议的官方要求。在文档最后需要插入参考文献块的地方(不能放在\end{document}之后)加上一行:&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bibliography{相对路径/bib文件名}
&/code&&/pre&&/div&这里要千万注意,只要文件名,不要带上扩展名“.bib”。在相对路径中,../表示上一级目录,例如bib文件的目录为documents/reference/pdf/abc.bib,tex文件在documents/latex/paper/my.tex里,那从tex文件访问bib文件的方式为:&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span class=&k&&\bibliography&/span&&span class=&nb&&{&/span&../../reference/pdf/abc&span class=&nb&&}&/span&
&/code&&/pre&&/div&前两个点是索引到documents/latex/,后两个点是索引到documents/。&br&&br&&b&七、在LaTeX中插入引用&/b&&br&So easy!在JabRef里右击条目,点Copy \cite{...},得到标准的LaTeX引用语法,例如:&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span class=&k&&\cite&/span&&span class=&nb&&{&/span&Kriegel2009&span class=&nb&&}&/span&
&/code&&/pre&&/div&把它粘贴到你的tex文档里要引用的位置。编译tex文件时先用BibTeX编译一遍,再用PDFLaTeX编译两遍(如果还不行,请重复执行“BibTeX编译-&PDFLaTeX编译”),漂亮的引用文献就生成了:&br&&img data-rawheight=&545& data-rawwidth=&761& src=&/c79f13ced03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1& data-original=&/c79f13ced03b_r.jpg&&&br&&br&&b&八、仅在文献目录中显示需要的信息&/b&&br&如果你使用了IEEETran样式(或其它样式)的文献引用和目录,那可能会在文献的目录中列出各文献的网址及其它信息,包括手动编译的comment和note等,但这些信息是我们不希望在文献目录中出现的。处理方法也很简单,进入“MikTeX安装目录\bibtex\bst\base”目录,用文本编辑器打开IEEETran.bst文件,查找“FUNCTION {format.url}”,会看到下面的代码:&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FUNCTION &span class=&nb&&{&/span&format.url&span class=&nb&&}&/span&
&span class=&nb&&{&/span& url empty&span class=&s&&$&/span&&span class=&nb&&&/span&
&span class=&nb&&
{ && }&/span&
&span class=&nb&&
{ this.to.prev.status&/span&
&span class=&nb&&
this.status.std&/span&
&span class=&nb&&
cap.yes 'status.cap :&/span&&span class=&o&&=&/span&&span class=&nb&&&/span&
&span class=&nb&&
name.url.prefix & & &/span&&span class=&o&&*&/span&&span class=&nb&&&/span&
&span class=&nb&&
&&/span&&span class=&nv&&\url&/span&&span class=&nb&&{& &/span&&span class=&o&&*&/span&&span class=&nb&& url &/span&&span class=&o&&*&/span&&span class=&nb&& &}& &/span&&span class=&o&&*&/span&&span class=&nb&&&/span&
&span class=&nb&&
punct.no 'this.status.punct :&/span&&span class=&o&&=&/span&&span class=&nb&&&/span&
&span class=&nb&&
punct.period 'prev.status.punct :&/span&&span class=&o&&=&/span&&span class=&nb&&&/span&
&span class=&nb&&
space.normal 'this.status.space :&/span&&span class=&o&&=&/span&&span class=&nb&&&/span&
&span class=&nb&&
space.normal 'prev.status.space :&/span&&span class=&o&&=&/span&&span class=&nb&&&/span&
&span class=&nb&&
quote.no 'this.status.quote :&/span&&span class=&o&&=&/span&&span class=&nb&&&/span&
&span class=&nb&&
&span class=&nb&&
if&/span&&span class=&s&&$&/span&
&span class=&nb&&}&/span&
&/code&&/pre&&/div&把它改成这样:&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FUNCTION &span class=&nb&&{&/span&format.url&span class=&nb&&}&/span&
&span class=&nb&&{&/span& url empty&span class=&s&&$&/span&&span class=&nb&&&/span&
&span class=&nb&&
{ && }&/span&
&span class=&nb&&
{ && }&/span&
&span class=&nb&&
if&/span&&span class=&s&&$&/span&
&span class=&nb&&}&/span&
&/code&&/pre&&/div&还有FUNCTION {format.note}以及FUNCTION {ment}等等,这些你不希望显示的信息都做同样的处理。之后重新编译你的tex文件。&br&&br&全过程就是这样,应该没有漏掉什么。弄不出来的私信我。
一、安装正确的LaTeX的版本最好装官网下载的 + ,体积小巧,定制灵活。如果你装了来源不明的修改版,那下面的说明可能对你无效。二、养成用JabRef管理文献的好习惯(官网可能被墙了,请自行搜索下载)是一个小巧的开源文献管理软件,用…
觉得你没有问清楚,如果是学术论文的话,就是像@DigitalPig 说的,在ProQuest上面有。&br&&br&如果是普通论文的话,一般都在Springer, IEL,Elviser,ACM等数据库里面,这个就看你学校有没有购买了,如果购买了,就可以免费下载到。&br&&br&另一个去处是arXiv预印本网站:&a href=&http://arxiv.or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rxiv.org/&/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比较新的论文上面都有,但是这个偏向理工科,不知道你什么专业背景。&br&&br&再有就是Google Scholar &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和微软的Academic Search &a href=&http://academic./&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cademic.&/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两个专门的平台,两个平台都非常棒,善加利用,一定能够满足你的要求的。&br&&br&至于如何检索这个问题,有空再来回答吧,一两句话说不清楚的。&br&&br&UPDATE:补充上关于论文检索的个人经验,由于个人是在计算机领域研究的,所以回答只能说我自己领域的经验。&br&&br&关于检索,最常用的就是关键词检索,当你清楚了一个要研究的方向的时候,比如说Support Vector Machine,就把这个关键词放在Google Scholar或者MAS里面,直接返回的结果,看引用次数就能看出来哪些是经典文章了。如果想看最新的,就按照事件筛选一下。再有的是,需要借鉴一下网上流传的关于计算机会议和期刊的排名,看看论文的出处,别啥都看,现在垃圾论文太多了。&br&&br&基本的关键词之后,就要加一些限定词,比如入门的时候想找摘要和综述,就在要输入的关键词之后,输入诸如 review, introduction, survey等词,这样就能找到对应的综述了。关于综述,目前Foundations and Trends系列是非常棒的,强烈推荐 &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如果你去下载Foundations and Trends系列就会发现,大部分文章都是收费的,这样的话,就先Google一下文章作者,到作者主页上找到publication,绝大多数作者会提供链接的,如果这个作者没放出来下载,就试试另一个作者,如果都没有,就给作者写email,诚恳些,说明情况,大部分研究者都是很乐意给你的(你作为一个fans发email所要论文,作者估计都很开心吧)。&br&&br&这就引出来读论文,搜论文下一个重要的经验,留意领域中的作者。通过读综述,看综述和论文作者引用文章是哪些人写的,就会发现这个领域中哪些人是领域的先驱,哪些人是中坚力量,哪些人是近年来的后起之秀,都去这些人的主页上看看,一定会有意外惊喜的,最次的是能看到这个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发的论文这样读下来会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层次的理解,一般情况,会发现作者放在主页上的代码啊,demo啊啥的。然后,通过作者主页还能看到作者放上的链接,能找到这个领域中这个作者(牛人)认可的其他作者(牛人)的主页,这个发掘的过程是非常rewarding的。&br&&br&在研究逐渐深入的时候,在大领域中肯定会对某几个小领域有更深的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逐步的按照上面的搜索积累,发现感兴趣的作者,然后明确要做的内容,搜索的关键词就更加细致了,然后在看论文的时候,留意作者引用的文献,下一轮深挖就开始了。这样循环往复,对自己要做的东西自然就有深入的理解,自己已经成为某个问题的小专家了,理论上有积累了,相关的程序代码也搜集到了,要做的内容自己心里估计也大致有数了。&br&&br&另外,现在很多&b&数据库&/b&都提供RSS功能,可以通过Feedly定于RSS,这样可以实时跟踪关注的期刊或者会议论文集。期刊主页在所属的数据库中就能找到,一般的学校都会购买数据库的使用权,好一些的学校买的数据库就多一些,全一些,下载起来也会方便一些。&br&&br&&br&&br&P.S. 最近发现新浪爱问,就是那个 iask 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很难找的论文和书基本上都可以下载,直接在 Google 里面搜索关键词,然后后面加上 iask 就好了。&br&&br&总结一下,搜索论文其实不是搜索,而是通过搜索+阅读+积累:&ol&&li&关键词搜索,读综述&/li&&li&通过综述,找牛人主页,大量阅读牛人们的作品&/li&&li&细致进入要研究的问题,变换关键词搜索,进一步阅读&/li&&li&积累搜索过程的所得(代码,demo等)&/li&&li&RSS跟踪关注的期刊等。&/li&&/ol&
觉得你没有问清楚,如果是学术论文的话,就是像@DigitalPig 说的,在ProQuest上面有。如果是普通论文的话,一般都在Springer, IEL,Elviser,ACM等数据库里面,这个就看你学校有没有购买了,如果购买了,就可以免费下载到。另一个去处是arXiv预印本网站:…
我是搞计算机的,不清楚文科论文的特点,不过我想方法上多少可以类似:&br&&br&1. 克服精力不集中、拖延的一个好方法是把大任务细分成小任务再逐个完成。具体到写论文这件事,你可以用一个逐步细化的方法:&br&&ul&&li&先列出顶级的提纲,然后逐节细分出你要讨论的点,每个点用一句话表示。以计算机的短会议论文为例:Introduction一节依照叙述的逻辑,用3-5句话写清楚你的动机;方法一节列出你要阐述的技术点;Related Work逐条列出相关工作,等等。&/li&&li&接下来以这个细化提纲为基础,再细分,比如Introduction中每句话需要哪些数据填充,哪些话背后还有更复杂的逻辑,将这些细分的逻辑再用几句话展开等等。&/li&&li&通过一个不断迭代的步骤,最后就能获得一个比较精化的版本,这样最后再理顺完成就可以了。&/li&&/ul&这样,把每一个节、每一个句话的每一次细分看作一个小任务,每次坐下来写的时候,目前就是完成几个小任务(也不一定按顺序),这是我个人发现比较容易逐步把一篇你很不想写的论文慢慢拖完的一个方法。&br&&br&p.s. 该方法就针对特烦,写特不想写的论文的情况。你要是有想法,灵感来了,那就抓紧时间一气呵成。&br&&br&2. 上面那个是战术上的方法。另一个战略上的方法,针对那种有deadline的论文,就是之前啥都不想,完全不让这件事干扰你的生活,死命拖。一直拖到,你觉得再不写就废了的一个时间点,比如还有一个月甚至一周。然后抱着废了的决心,蹲下一次拉完。&br&&br&这也算是屡试不爽的绝招。
我是搞计算机的,不清楚文科论文的特点,不过我想方法上多少可以类似:1. 克服精力不集中、拖延的一个好方法是把大任务细分成小任务再逐个完成。具体到写论文这件事,你可以用一个逐步细化的方法:先列出顶级的提纲,然后逐节细分出你要讨论的点,每个点用…
来自子话题:
三国杀确实诞生于中国传媒大学(母校0w0)的梆子井某个男生宿舍中,但是不是毕业设计,这个不太清楚,按我的分析应该不是呢,因为我们学院规定学生毕设的版权是归学院的。&br&&br&三国杀两位创始人黄恺和李由分别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游戏专业和动画专业的学生(同学院同科系呢0w0),04年入学,大二时一拍即合,共同想要创作一款“不插电”的游戏,让人面对面交流,而不是像电子游戏一样紧握鼠标、盯着屏幕。加上他们都十分熟悉三国的故事,《三国杀》的最初概念就此诞生。当然,也有很多人说是基于bang的原型,但毋庸置疑,《三国杀》是一个很完整、很有创造力的学生作品。&br&&br&接下来两人用了两年的时间完善这个作品,在此过程中也有一些其他同学、师弟师妹参与了这个创作过程,许多人毕业后也因此加入了游卡继续创业。&br&&br&另外顺带提一个三国杀推广过程当中不得不提的人,杜彬。三国杀最初只是放在淘宝上零零散散地卖,虽然销量也OK,但只在小范围内比较受欢迎。当时正在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读博的杜彬了解到国外流行桌游的市场,玩三国杀一段时间后主动找到黄恺合开一家公司专门经营桌游产品。 &br&&br&2008年1月,游卡公司诞生,此时三国杀已经比较成熟,黄恺和李由也正临近本科毕业。游卡公司创立时,杜彬任CEO,黄恺任首席设计师,李由负责产品开发。
三国杀确实诞生于中国传媒大学(母校0w0)的梆子井某个男生宿舍中,但是不是毕业设计,这个不太清楚,按我的分析应该不是呢,因为我们学院规定学生毕设的版权是归学院的。三国杀两位创始人黄恺和李由分别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游戏专业和动画专业的学生(…
用文献管理软件啊。。完全没有搜索,命名的问题了~&br&我用的是Papers,听说Mendeley也不错不过我不熟悉,期待用过的人来说下。&br&&br&简单介绍下Papers,内嵌的多种搜索引擎(我主要用Google Scholar)&br&&img src=&/07e68be5ccc3fdb0c6c7d098de24dacb_b.jpg& class=&content_image&&点开只要有权限就直接可以下下载到Papers里面,所有元文件比如题目作者发表日期杂志页数都在的,需要引用的时候直接从软件里拖出来&br&eg: &br&Malone and Hannon. Small RNAs as guardians of the genome. Cell (2009) vol. 136 (4) pp. 656-668&br&&br&查找的时候可以利用多种关键词,比如作者信息,甚至PDF正文里的关键词都可以直接通过简单的搜索找到eg:搜索small RNA&img src=&/2e57f742eca37cd788cc7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br&&br&不过我不确定这个软件Windows有没有,而且全功能版本是付费的。&br&Mendeley是免费的而且口碑很好,可以试着用下~&br&&br&下个好的文献管理软件吧~~不要想着命名的问题了,这种复杂的事情交给电脑就好了!
用文献管理软件啊。。完全没有搜索,命名的问题了~我用的是Papers,听说Mendeley也不错不过我不熟悉,期待用过的人来说下。简单介绍下Papers,内嵌的多种搜索引擎(我主要用Google Scholar)点开只要有权限就直接可以下下载到Papers里面,所有元文件比如题…
来自子话题:
1、死磕,死磕,死磕,死磕。&br&&br&2、材料,材料,材料,材料,材料。如果你想出一万字的文章,材料起码要五万到七万字。即使你笨到家,不会剪裁,起码可以列举。&br&&br&3、提纲很重要,大神写书也是先把大纲列出来再慢慢填东西的。提纲立得住,论文已经完成了一半。&br&&br&4、问题是提纲的基础。动笔之前先弄清自己哪里不明白。如果你的答案是“哪儿都不明白”,那么你该换个题目。&br&&br&5、如果问题是“为什么”,就论证,如果问题是“是什么”,就列举,如果问题是“怎么办”,就解决。&br&&br&6、如果你对自己的语言表达没什么信心,就用最简单的话说出来。&br&&br&7、第一稿永远是一坨屎,别怕。&br&&br&8、重新列提纲。研究就是开脑洞的过程,大部分想法都很傻逼,但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有一个巨牛无比的点子。谢天谢地,这个过程没有一大堆主管总监冷冰冰的盯着你看,如果说的太离谱,也不必担心自己会因此丢了工作,露宿街头。所以把一切不靠谱的想法都倒出来吧。&br&&br&9、香烟与咖啡是帮助思考的利器,按照我的经验,最好加上炖牛肉和糖醋排骨,肉酱千层面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别去必胜客就好——味道糟透了,会毁了你一天的心情。看在上帝的份上,别碰酒精。&br&&br&10、无论如何,请保持充足睡眠。&br&&br&11、修改——修改——重写!修改——修改——重写!&br&&br&12、去最近的商场,看那些单价超过五位数的衣服(我也不知道它们为什么这么贵!),然后告诉自己,写完的话,或许这辈子依然买不起,但如果写不完论文,就一定买不起。&br&&br&13、忘了什么番茄工作法、土豆工作法、大辣椒工作法、药匣子工作法之类娘们唧唧的玩意,那是给缺乏智力的底层人用的,而我们是高贵冷艳的知识分子。&br&&br&14、假如你还是写不出,无论如何,请珍惜生命。
1、死磕,死磕,死磕,死磕。2、材料,材料,材料,材料,材料。如果你想出一万字的文章,材料起码要五万到七万字。即使你笨到家,不会剪裁,起码可以列举。3、提纲很重要,大神写书也是先把大纲列出来再慢慢填东西的。提纲立得住,论文已经完成了一半。4、…
几乎87.25%人对第一次性生活质量不太满意,但并不影响它的意义
几乎87.25%人对第一次性生活质量不太满意,但并不影响它的意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业论文在哪里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