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空调亮红灯冷气室内电子板亮红灯,不能动作,是什麼问题?(试了:只供电源,什麼信号线都没接都亮灯),请问是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编号:
京 东 价:
白条分期:
在线客服:
服务支持:
你怎麼設計幾年後的不一樣: 你是誰? 你想做什麼? 經常更新自己下個轉變的思考習慣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京东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京东自营商品开具机打发票或电子发票。
凭质保证书及京东商城发票,可享受全国联保服务(奢侈品、钟表除外;奢侈品、钟表由京东联系保修,享受法定三包售后服务),与您亲临商场选购的商品享受相同的质量保证。京东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新买的主板,按电源键没反应,线都接好了,主板上的灯是亮的,主要配件都好的,就是按开机没反应,什麼情况?_百度知道
新买的主板,按电源键没反应,线都接好了,主板上的灯是亮的,主要配件都好的,就是按开机没反应,什麼情况?
提问者采纳
看看开机键是否正确连接到主板上,多半是这种问题。可以用螺丝刀试一下哪两根金属柱是对的。
开机键我们也有拆下来过,按一下有亮一下灯,但是没其他反应.
不是拆开机键,而是要将开机键的两根导线正确连接到主板上,正常主板上应该标记连接方法,如没有的话就要用螺丝刀试一试,找到正确的两根金属柱。另外,还要搞清楚开机键的导线是否找对了,有的好像标记power sw,不同机箱标记不同,要试
提问者评价
谢谢你的无私帮助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开机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有没有什么响声没有?
根本就不响.没任何反应,难道说主板是坏的?
肯定跳线接错了... 主板上的灯是电源指示灯 肯定会亮的如果不会的话,建议找熟手接下, 或者拉电脑城去弄下..谢谢
线肯定不会接错,我们是一家有800多台电脑的台资分公司,我们部门 招人要求很高的.而且线是我们主管接的,线都是分颜色的,我看了的同型号别的主机都是这样接的.电脑机箱,CPU,内存,全都是之前坏了主板的电脑上的,现在DELL给我们新送了个主板,然後 就是这种情况了.
查看主板与CPU是否匹配
是根据DELL原型号配的同样的主板,我们直接与DELL公司合作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當你真正感到痛,才會知道「痛」是什麼
提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沒有看原著小說,就先看了松隆子的電影『告白』。所以,從她的第一場告白開始,一直到每個人各自的告白,我始終處於一種高度震懾的狀態,過程中亦不自覺數次深呼吸,直至劇終,精神依舊緊繃。很難具體形容電影有多銳利?卻隱約感到它一刀切開人們內心底層對世界的困惑,將所有黑暗的秘密沿著人性底層,一層又一層的切開。
  
  看完電影的後勁極強,整個下午都有著難以排遣的焦灼感,感覺整個世界不斷擴張,我看到的不再只是電影中莫名殘酷的黑暗,而是黑暗盡頭被更巨大的光芒所包圍的世界。我慶幸自己還有感覺,還有能力往悲劇的源頭探索。
  
  奇妙的是,此刻的我,竟以平靜的心情想起整個故事,我忽然明白為何遭逢劇慟的初中女老師(松隆子)能以如此沉著的態度面對,因為當人承受了難以想像的變故時,所有情緒會瞬間退回內心深處,獨留清澈雙眼看盡複雜人性背後一目瞭然的自私與殘酷。
  
  電影中,每個人的告白不約而同掀開了人性底層最陰暗且最脆弱的一面:以自己的方式制裁學生的女老師(她無法接受殘酷殺害她四歲女兒的學生在法律的保障下毫髮無傷);從不懂得尊重生命的天才少年A(他得不到母愛,因而任意踐踏他人的生命);膽小如鼠卻犯下大錯的自卑少年B(他想證明自己並非別人眼中膽怯無用的少年);一味溺愛兒子少年B的母親(兒子犯下滔天大罪,她仍堅持兒子只是被不良同學帶壞);品學兼優卻陰暗無比的少女(她看清了人強悍背後的軟弱,卻再也找不到生命的意義)。
    
  他們每個人看起來都與常人無異,內心的告白卻都如此驚人,這就好比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陰暗,陰暗包含了所有大大小小的傷口:童年的創傷,成長過程的陰影,以及被人殘酷對待的烙印。當陰暗毫無遮掩的被攤在陽光下,心中的弱點也將一攬無遺,赫然發現殘酷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受傷的靈魂。無法接受自己不被愛的事實,因而奪人所愛,傷人所愛。然而,受傷並不能變成傷人的藉口,一個必須藉由傷害別人以證明自己存在的人,只是更加突顯了他的自私與脆弱。
  
  
  【錯了就是錯了,沒有任何藉口】
  
  我想起電影第一個讓我不寒而慄的畫面:松隆子以平靜的語氣對台下學生講述女兒被殺害的過程,學生們只稍試停頓,又繼續嬉鬧。彷彿只是死了一隻螞蟻那麼簡單,對他們並不造成任何影響。那種事不關己的冷漠態度,不難理解為何會有層出不窮的校園霸凌事件,只要不是欺負到自己頭上,他們沒有任何感覺。
  
  沒有感覺,怎麼可能感同身受;沒有感覺,有時連冷眼旁觀都覺多餘。那種集體的冷酷,開始由內而外不斷幅射,故作強大的軟弱者,欺負比自己更弱小的人;被欺負到底的人,則以扭曲的方式證明自己的存在。
  
  於是,大錯鑄成。
  
  可笑的是,在法律的保護之下,未成年的他們即便被判定有罪,也能輕而易舉的重返社會,隨時隨地都能得到重生的機會。
  因此,本來就對生命的存在沒有感覺的他們更加有恃無恐,傷害他人,以別人的痛苦為樂,竟變成一件稀鬆平常的事。
  
  以此邏輯推想,殺一個人真的沒什麼。
  
  而造成青少年如此冷漠偏差的幫兇不是別人,正是整個社會與家庭。
  法律的偏袒,家庭的溺愛,再加上學校的縱容,使他們無需為自己的犯行付出代價,甚至不覺自己有錯,並習以為常的把錯誤推到別人身上:少年A虐待貓狗,傷害別人,只是為了得到他最愛的母親的注意;少年B殺害小女孩,誰叫所有人都說他沒用。少年B的母親不但不怪他,反而責怪別人對他兒子的不公平對待。
  
  他們都是潛意識上的“被害者”,得不到別人的重視,感受不到愛,進而變成加害者,但心裡感覺被傷害,不代表可以任意傷害別人,取走別人心裡重要的東西。
  
  錯了,就是錯了,沒有任何藉口;錯了,就應該為此付出代價。
  
  所有以自我為出發點對他人進行的迫害,都不該輕易獲得原諒,這不是幾歲的問題,而是心態的問題。
  
  
  【愛的教育,真的是以“愛”為出發點嗎?】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電影深深諷刺了所謂『愛的教育』。
  電影中取代松隆子的是一個熱血的年輕男老師,他實行的就是愛的教育。他想和每位學生當朋友,天真的以為只要和學生成為朋友就能懂他們的內心世界。然而,一無所知的他,卻徹底成為每個學生心中的大笨蛋。
  
  記得日劇『女王的教室』中,魔鬼女老師曾冷冷地諷刺一味討好學生的女老師並不是為學生好,而是在為自己好,當時感覺這番話真是一針見血。仔細想想,沒有老師不喜歡受到學生歡迎,但想受學生歡迎就必須放下身段,適度迎合學生的喜好。
  
  可是,這樣真的是對學生好嗎?在他們心智發展尚未成熟,內在卻已開始反叛的階段,如果他們犯錯的時候只是苦口婆心的勸導,會有任何警惕作用嗎?我認為“亦師亦友”是師生關係的理想境界,不是不可能,但只會發生在心智成熟的學生身上。中國教育非常重視師生之間的倫理,強調『尊師重道』,現在想來不無道理,一個老師如果無法獲得學生的尊重,他講的話就起不了任何作用,又怎麼可能給學生好的影響。
  就像電影中的熱血男老師,空有滿腔教學熱忱,自以為和學生很麻吉,但事實上他根本打動不了任何學生,所有人對他陽奉陰違,完全沒把他擺在眼裡。他不但進不了學生的內心世界,還像是活在另一個世界的人。
  
  愛的教育,如果無法以真正了解為前提,將完全起不了任何作用,只是一種口號式的理想主義罷了。
  
  我想起初中時唸的教會學校,當時學校開始禁止體罰,學生考不好或犯錯,老師只能口頭勸說。正當所有學生開心大解放的同時,我們導師是唯一不遵守規定的老師,他的理由我至今都記得:
  
  『我的班上沒有愛的教育那一套,錯了就該打,只是說一說,你們根本不痛不癢。不感到痛,你們不會記住錯。』
  
  後來,老師果然說到做到,犯錯照打,考試不及格也打,我們上班導的課就像女王教室的小學生一樣,整天戰戰兢兢,功課也絲毫不敢馬虎,每次想偷懶,一想到藤條落在身上的疼痛就立刻清醒。
  
  最後,我們班不管在各方面都是全年級第一名。老師沒有實行愛的教育,卻讓我清楚記得:想成功,就要付出努力,做錯事,就得付出代價,沒有人能輕易獲得原諒,這才是公平。
  
  再後來,我自己也當了老師,一開始,還不太會當老師,總不自覺替學生找藉口,卻也挫折的發現學生越來越差:你越尊重他,他越目中無人,完全不當一回事。
  
  那一瞬間,我突然想起初中導師的話:不感到痛,你們不會記住錯。
  
  於是,我重新調整教學的步調,開始訂好課堂規矩,並嚴格執行:作業遲交一週扣十分,第二次就直接零分。效果立竿見影,以往老是收不齊的作業,隔週就全數收齊了。
  
  我想以對所有學生公平的前提做為當老師的原則,即使不能面面俱到,但至少儘量不偏私,不替學生找藉口,更不讓學生把老師的好當成無所謂的理由。太輕易的原諒,只會讓他們對錯誤沒有感覺,真的只有零分一次,下次才會記得要準時交作業。
  
  任何事由小看大,準時交作業事小,但只有把小事當一回事,才不會把“尊重別人”和“珍惜生命”這等大事,當成可有可無的小事。
  
  電影中,年輕男老師的愛的教育和松隆子犯錯就要付出代價的教育方式,形成強烈對比。也許每個老師都曾相信人性,相信愛的教育的可行性,然而,事實證明:人,遠比我們想像中更複雜,更難以理解。
  
  重點不是教育的方式,而是教育的目的。想教出一個思想光明,善良正直的孩子,就必須在他犯錯的當下讓他牢記自己的錯誤,而不是自我催眠的樂觀相信他下次一定會改。與其相信明天晴天不如未雨綢繆,你告訴他一百次生命珍貴,失去重要的東西會很痛,他一樣不會有任何感覺,但你只要讓他親自體會一次失去重要東西的感覺,他就會明白「痛」是什麼,並永遠記住痛的感覺。
  
  說來殘酷,可就是人性啊!如果所受的教育和國家法律都保護不了我們心中重要的人,以暴制暴,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似乎就是唯一的方法。
  
  讓他記得: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造成,如果不是心存惡念,就不會產生苦果。
  
  
  【真正的光明,必定來自陰暗深處】
  
  漸漸的,我們不再只看到表面光明的世界,而是真正處於陰暗之境,看見光影交織的世界中,善與惡如影隨形的真貌。我們不必強迫自己一心向善,如果惡也是本質的部分(包括後天被傷害形成的陰影)。
  
  有人說,電影中的女老師不該這樣對自己的學生,我覺得這說法太強人所難了,只看到她身為老師的部分,卻忽略了她也是痛失愛女的平凡母親。再說,老師也是人,以超高的道德標準定義她,這也未免有失公平。
  
  每次看到『廢死聯盟』高舉要受害者家屬放下原諒的旗幟,我都覺得荒謬可笑,憑什麼加害者輕易就能得到重生,而被害者就得無辜枉死,家屬還得揹負一輩子的傷痛。媒體又總是傾向加害者也許情有可原的方向誤導觀眾,卻忽略了所有的情有可原都不能當作傷害他人的藉口。
  
  試問,今天如果被害的是你的女兒,還能輕易說出原諒或放下嗎?我們整個社會不知不覺變成共犯結構,總有事不關己的人試圖在別人的悲劇中以悲天憫人的姿態插上一角。在我看來,對加害者的過度寬容如同對被害者的二度傷害,如果做錯事,只要表面認錯就能得到原諒,這世界還有什麼公理正義可言?
  
  任何一個人都難以承受失去摯愛的痛苦,因此,我完全理解女老師後來的行徑:她以冷靜武裝自己,不帶絲毫情感,一步步為女兒討回公道。
  太過悲傷的際遇也預示著生命的無常,儘管無常經常是人為造成。
  
  最後,當我看到松隆子從頭到尾冷到極致的神情融化在小男孩送的糖果中,那一刻,小孩的純真與糖果的甜彷彿一道暖流,同時流過我緊繃的心,我終於在這個憂傷的故事裡看到一束光,不冷不熱的溫度,足以流下溫熱的淚,這樣就好。
  
  沒有人希望世界變得如此糟,但如果糟糕已成世界常態,我們也不必自欺欺人的說:我只看到太陽,哪來的陰暗?
  沒有太陽的世界的確很冷,但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真正的光明,必定來自陰暗處。當我們能無所畏懼的在陰暗處張大雙眼,也許,久違的陽光就不遠了。
  
  
  
  原文發表於:.cn/aiyung
  原来已经出电影了....我居然在之后的半年才知道,,,郁闷。。。
  现在有哪儿能看了么?
  好害怕这种片子。。。以前不害怕。自己有了孩子自己觉得好害怕。
  哪里看呀!!!
  很多时候,没有切肤之痛是没办法理解那是怎么一回事,每个人都当做看戏,当事情在自己身上发生的时候,那种百般无奈,心痛,愤怒,郁闷~~~是千言万语也无法描述的~~~
  
  刻在骨肉上的痛,才是真正的痛。有時候聽到人家說,道德導向應該要普世倫理才是真正成熟...但今天看了《告白》,才能真正體會到,其實我也很渺小。那些所學到的「高潔情操的道德觀」對我來說都太高尚了,如果今天被傷害是之於我重要的人,那是絕對無法漠視的。總有人說相對功利的以牙還牙是多不理智的作法,會說這些話的人,太幸福,幸福的可以直接將自己抽出其中,冷漠的一句「真是欠缺思考啊」。卻沒有想過,是什麼導致這樣的結果。
  
  的確造成社會病態就是因為那種「就算冷眼旁觀也覺得多餘」,曾在課堂上聽老師說過,當一個人倒地時,如果有一個人經過,傷者的獲救率是85%,但是三個人經過的時候,就變成了65%,當一群人...可能連30%都不到。
  
  
  女老師在敘述自己女兒死去時,學生們的反應又何嘗不是如此。嘻笑依舊,還有閒情逸致傳簡訊去給離開教室的同學,說老師在課堂上失控什麼的。真是貼切又殘酷的真實,死也不干自己的事情,聽殺人兇手是誰不是更重要嗎?
  
  《告白》真是蘊含了許多意義。活在虛偽的謊言(我的兒子是最棒的)寵溺孩子的母親,一直期待母親認同自己的少年A,自卑的少年B,新來的熱血老師......都在一個自欺欺人的世界,自我的活下去。
  
  「生命是重要的──開玩笑的啦。」少年A的一句話說盡了一切,如同樓主所說,說一說念一念的教法,根本不能讓他理解什麼是痛。貫徹了女老師一開始在黑板上所寫的「命」字,這個命字,總算是狠狠的刻入了少年A的靈魂裡。
  
  沒有親身經歷,沒有深入血骨,那種感覺,有幾人能深入體會?
  
  
  感謝樓主分享,非常棒的影評。
  期待我們都能遇見那黑暗世界中的微弱光明,並且相信。
  
  请问哪里能下载?
  我也想说 这个哪里可以看?
  我在電影院看的,過一陣子網上應該就會有了。
  求DL!!!
  1月28日 DVD发行
  “對加害者的過度寬容如同對被害者的二度傷害” 赞同。
  看的虽然是无字幕版 但看下来至结局大概也一目了然 再看这篇影评 差不多了 有压抑有触动 爱永写的很用心也很一针见血 荐之。
  老师,您小时候受到严苛的被老师体罚的教育,您觉得感激,只是因为您个人本身就适应这种教育模式罢了。但是我遇见过很多已经进入社会多年的长辈,他们在回忆起自己小时候遇到的严厉的老师,回忆起体罚他们侮辱他们的老师的时候,那种反感甚至憎恨的情绪是一点都没有变的。
  我想,那些热血教师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他们只把“爱的教育”当成一种自我满足,而并没有真的对学生的爱。我初中时,我们班的班风也是全校最好的,甚至曾经经常抽烟打架的男生都很乖很努力地念书。但这是因为我们幸运地遇到了一个真正关心我们爱我们的很伟大的老师,让我们发自内心地觉得“不好好努力就对不起老师”。您说“愛的教育,如果無法以真正了解為前提,將完全起不了任何作用,只是一種口號式的理想主義罷了”,那么您就要干脆放弃了解放弃爱,让自己成为冷漠地把学生加工成统一零件的机器吗?老师,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可以成功的,拜托您再努力一下好吗。
  这部电影我还没有看过,但是看过原著小说所以对故事情节也了解了。我认为这个故事是要展现人性和社会的普遍扭曲,展示出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有罪恶,而让读者或者观众在进退两难中重新从更多角度思考有关道德的命题,而并没有在提倡女老师的行为。女老师怎样做才好,这个问题大概无解,我说不出她除了这样的复仇之外有没有更好的所谓“讨回公道”的方法。不过我也把这本书推荐给了我的几位同学(当然我们只不过是大学生),他们真的都与我观点一致地说在这个故事中最恨的人物就是女老师。
  114+1 下载:
  我想恰恰是因为你这篇文章中,那种逻辑,才是电影中各种事情发生的原因。因为他们都各有各的理由,就像我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很快就会下自己的判断,要么爱是对的,要么痛才是记住教训的原则。而一旦下了这样的判断,那就可以让自己和电影中的人一样变的残酷。
  
  毕竟这些匆匆而来的价值判断,都是在社会中长期潜伏着,在恰当的时机给予你。而你往往会把它当做一个借口,一个理由,所以以爱的名义,以正义的名义,以理解的名义,才会做出那种十分残酷的事情来。回顾历史,特别是20世纪的历史,那就会变得明显。
  
  这部电影真正的意义所在,在松隆子说出“开玩笑的”时候
  
  不是要我们也包括电影中的人物,迅速的找一个什么是对的,这样的各类理由。而是“为什么你不思考,你因你脆弱的逃避,你是有罪的”
  重复一句名言,无知害死人。
  因為當人承受了難以想像的變故時,所有情緒會瞬間退回內心深處,獨留清澈雙眼看盡複雜人性背後一目瞭然的自私與殘酷。
  
  +1
  劇中的每個人心層都是最脆弱的最人性底層的性格,其實現實中我們每個人也是這樣的,只是沒有表現到那樣張狂,很悲涼的感覺,看到我不想呼吸!
  我完全懂森口的心情。我的世界观和这部电影没什么差。不过关于所谓爱的教育和残酷教育的说法,果然还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关系。两个结合起来,该打就打,该疼就疼,这才是正道吧。
我觉得最重要的教育还是来源于家长,以我爸爸所在的学校为例,学生上课讲话被罚站,学生回家告诉家长,家长立刻理直气壮得来学校理论,一边袒护自己孩子,一边数落任课老师。
  
看门的老大爷看到几个女生在翻学校围墙,于是上前阻止,其中一个女生立刻回家跟家长说老大爷非礼她啦,家长又来学校哭天抢地的耍赖皮,最后老大爷只有走人。
  
电影中的两位母亲都死了,而这两位母亲都是不称职的,作为人生当中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者是非常失败的。
  kaikai...19th:你好!我想你有點誤會我的意思,我並不是贊同體罰,也不是一味否定愛的教育,「愛的教育」或是「適當體罰」,這兩者只是手段,是方法。方法的優劣要看目的是什麼。孔子的偉大在於「因材施教」,我想孔夫子不會贊成一律「愛的教育」,也不會同意一律「體罰」,應以學生的反應來決定採取的手段,可以勸說的不用體罰,必須體罰時也不手軟。
  
  以台灣而言,台灣糟的不是愛的教育或是體罰,而是要求任何情況都只能用「愛的教育」,導致許多原本有教育熱忱的老師根本無法好好教育學生,因為學生天不怕地不怕,再加上某些家長溺愛成性,這就是為什麼會出現”告白”裡那樣的學生。
  
  我後來看完小說,感覺我還是把他們想得太善良了,看完小說,我更加堅信人性本惡,才需藉由外力加以控制。這世上並不是每個戀母情結的人都會去殺人,自卑的人也未必藉由傷害別人肯定自己。善良,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因為我們選擇不做一個邪惡的人。(PS:老師,並不是聖人,松隆子的女兒無辜受害時,她只是一個痛失愛女的母親,我想如果能站在一個公平的位置,就不會認為她的報復可怕,比起她的報復,那兩個學生對她女兒做的事才是真正的可怕)
  
  影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有背景音乐的功劳。
  剛剛在優酷上看完就發現被屏蔽了。。。。。
  看完了 很shock 又血腥又有点小清新
不理解楼上为什么会有人恨女老师!难道学生做的事不可怕吗?不应该受到惩罚吗?学生的教育,更重要来自家庭,并不是老师!一对父母管一个孩子都照顾不好?凭什么要求老师一个人照顾那么多?而且还要照顾得那么周到?有问题的孩子,背后必然是一个有问题的家庭。比如,自私,极度自私,直到知道自己孩子造成弱小无辜生命的消失,却还在心疼自己孩子。这样的家长,不出这样的孩子,真是奇了怪了。
  
在人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并不懂得是非好歹的时候,家长为主,老师为辅,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是大人的责任和义务。
  
当A失去母亲的时候,他才能体会,老师失去女儿的痛。才不会像开头时,得意洋洋笑着讲他的杀人计划。
  
那些所谓最恨女老师的人,你们的良知呢?还是已经极度自私,而不自觉!
  您的观点我很赞同,其实看完电影我真的很想问现在的小孩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他们在本该纯真快乐成长的年龄里变得如此的恐怖,是我们社会的教育问题吗?剧中说的现在最可以保护他们的是少年法也许是其中一个原因,现在青少年的犯罪率越来越呈现低龄化,可是他们所犯下的罪行却让人触目惊心,年纪轻轻就去抢劫,强奸,杀人,无恶不作,为什么我们还要纵容他们,就只是因为他们的年龄吗?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对受害者来说是多么不公平的一件事,我们难道不应该重新对现在的法律进行修改吗?
  体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错误。。我觉得体罚没有错。错在什么都用体罚解决!当老师容易,但是当一个能让学生敬佩的老师何其难。多少老师交给学生的除了知识外还有什么?!家庭社会所扮演的角色是否尽责!教育学生之前,请社会学校家庭先教育好教育学生的老师!!
  看的时候我也深深的觉得人性本恶啊,想起小孩子可以毫不在意的杀死小虫小动物,但那是因为蒙昧无知,可已经成长了的受过教育的初中生也可以如此恶意。人的心为什么竟可以腐坏到这个地步……难道天性的良知真的是那么微不足道的东西吗?看得我一阵阵的愤怒无比,直想对那群麻木冷血的学生横眉怒指啊= =
  那些恨女老师的人正是因为没有体会到失去女儿的痛苦才无法站在公平的立场上思考吧,不感到痛,你们也不会记住什么样的做法是错,如果你们的子女遇上这种事,如果还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哦,我会尊你为圣人。
  &沒有親身經歷,沒有深入血骨,那種感覺,有幾人能深入體會? &
  
  --------------------------------------
  
  +1
  再看一遍有字版,我还有另一层感觉是: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被父母适度肯定的。很明显电影里A和B的父母都在这个环节出了错,一个缺乏肯定而一个过分肯定,所以结果要让老师来背起否定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认为真真切切是如此的
  好深奥的教育观哦!
  從人性出發,這個影片裡面的人殺人動機都能讓人理解,即便是老師,也有權利選擇去懲罰或者放過。有點不同的是,老師是成人,學生是小孩,両者價值觀成熟水平不同,作選擇的判斷能力有區別。可能,這也是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宗旨吧,把未成年人放在不成熟的位置上來對待,給他們網開一面。
   【真正的光明,必定來自陰暗深處】
  
  ==
  
  额,那个热血男老师,不是光明的化生吗?
   呃…都有人骂我没良知了 TAT
    这个故事里人人都有罪,我只是稍微提一点我自己的主观看法而已,我承认大概和我作为学生本来就对老师缺乏好感而对学生的心态比较了解也有关系(嗯,不过老师为了报复杀死A的妈妈这不可怕吗…)。客观上讲,我完完全全同意几个学生还有他们的父母都有很大很大很大的问题,所以你们当然也会有自己的看法,而不同角度的看法也可以同时都是合理的,最喜欢或讨厌哪个人物并没有对错之分吧。告白是个很复杂的好故事,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告白咯。
    而我之前说那些话的目的,也并不是为故事里的孩子开脱什么的,就是我看了Lz的评论对于Lz她本人做老师的想法有那么一点点异议,算是我针对Lz的私聊啦~
    另外谢谢Lz的回复。相信你会是个好老师
  因為當人承受了難以想像的變故時,所有情緒會瞬間退回內心深處,獨留清澈雙眼看盡複雜人性背後一目瞭然的自私與殘酷。
  
  感觉很赞,另外关于爱的教育,说的也不错。现在的小孩越来越无法无天了,感觉和我们那时很不一样,这是爱的教育的错吗
  我只提一点,A的妈妈是他自己亲手杀死的!
  森口悠子把A的杰作拿到他母亲那里固然不是光明的行为,但他本来完全可以选择要不要按下按钮。但他漠视生命已达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在发表完那么一番“珍惜生命”的演讲之后,在全校同学的掌声中就是那样轻描淡写地嘲笑着说“开玩笑呢~”就按下了按钮,准备把现场那么多人都杀掉。
  连唯一真正理解他,对他好的美月,他也只是当做玩具,只是说话戳到了他的痛处,他就可以下杀手杀掉,而且不当一回事地放在冰箱。这是有多可怕……
  别人的命都是轻如鸿毛的,只有他母亲才重要么?!可这里面,他母亲确实才是那个他最应该痛恨的人。
  也不要把森口悠子当老师,然后凭借自己对老师的不良感觉批判,她从影片一开始就辞职了,后面她都不是老师的身份了。她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爱人去世,唯一的女儿被谋杀的单身母亲。
  她的行为固然不值得提倡,但我跟我奶奶说了这个故事,我奶奶都说AB这两个崽子就该枪毙,要不长大了也是危害社会!试想如果你最爱的亲人被两个冷血的人故意杀了,这两人还可以逍遥过日子,毫无歉意,谁能接受?
  :想成功,就要付出努力,做錯事,就得付出代價,沒有人能輕易獲得原諒,這才是公平。
  哎呀我再辩解一下,我错了,之前的感想都是基于小说,现在我看完电影了,发现对原著有不少改编。基于电影的话,我很能理解森口老师了
  推荐各位看下小说呗,小说里人性更复杂一些,也许会带来和电影不同的感受
  楼上有人说最恨森口,也许是你还没长大吧,会习惯性的埋怨社会和周围的人。做错了事就要付出代价,无论是否成年。
  小说电影是把现实极端化、戏剧化,楼主讨论森口老师的所谓教育方法没有多大意义,当然现实中不能否认或许真的存在这样的人。但是,把电影中的人物、情节套用现实,作为所谓的实例来说明现实中存在的阴暗面,用来解读师生关系,我认为完全歪曲了作者、导演的原意。
  这场复仇没人是赢家,
  影片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让大家站在道德的十字路口,看不清方向。
  片子的重点并不是要观众知道谁对谁错,而是对爱的呼唤。
  看了大家很多评论后,觉得每个人都陷入了批判的两边。无论是站在哪一边,都是批判。批判,就是没有用心去感受。
  很多人说法律偏袒,却又说错了就要受到惩罚。
  这个错了就要受到惩罚是从哪里来的理论呢?
  你觉得你看清了,就大错特错了。
  发生了的事情,就是发生了的。无法靠任何事情去逆转结果。你可以去改变心态,去重新面对结果,得到新的释怀,但是却无法让死去的人重生。
  所以,一些人就要站在正义和公正的立场,拿法律及道德作为武器,来替天行道。来用另一个无声的死亡来抚慰其他人的伤痛。
  女教师失去女儿的痛苦并不会因为少年A与B的死亡而消逝,只会加重。如果A与B的父母都健在痛苦也会辐射面更大而已。人们会自责,会内疚,会痛苦。
  而正义之士们,看到的只是所谓的公平与不公平。他们只会批判,不会包容。他们只会需要公平,根本不懂迁就。
  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公平与不公平。也没有所谓的对与错。只有人性的丧失与苏醒。过于依赖法律道德,又害怕法律道德的我们难道真的有权利去批判谁对与谁错吗?生命的价值到底去用什么来衡量难道真的是一命换一命?
  我想到,那些奔赴战场的英雄们,为了“保护”而杀死成千上万的人,他们要保护的,到底是什么?而被杀死的那些人,价值又是如何?
  而本文作者的观点亦是有些偏颇。
  天才少年A,心中觉得任何人都是笨蛋。他追求的所谓价值和本文作者班级追求的第一名没有实质的区别,都是寻找一种认可。如果得不到这种认可呢?心中激起的波澜是同样的等级。只是,你是当事人,你忽略了这些。
  我们每天几乎都不是为自己而活,都是为了向这个世界做出无数个证明。证明自己的价值。而讽刺的是,自己的价值到底如何却又无法回答。
  影片真正传达的,至少给我的启示,就是 要用心去体会其他人的感受吧。。。用心去爱。而不是为了爱去爱。
  能够理解悠子老师的所有动机,思考,行为,因为这也是我所信奉的价值观
  除了关于无法复制的生命所发生的无法重来,无法后悔的错误,所有错误都是可以被原谅的,打碎家里的玻璃,我可以重装;偷光所有积蓄,我可以重赚;背地里使坏,暗中诋毁,当面辱骂.....都可以原谅,都可以忘却
  
  唯独生命,因为时间无法倒退,作出的选择无法更改,死了就是死了,所有的一切都会在人死的一刹那定格,生命不可被替代,A死了,永远不会出现B来延续A,永远不会
  
  所谓放下仇恨,不觉得这么说太天真太无情了吗,如果现在死的是你的挚爱,你的至亲,如果现在消失的是你付出一切就想换来的笑脸,是不是还那么容易说出放下这两个字
  
  复仇不是简单的,杀了他,而是,让你感受到我的痛,感受到重要东西的消失,一个特别准确的词,让你感同身受,只有这样才是复仇,杀了他是对他最大的宽恕,让他至亲挚爱的死,如同他亲手造成一样,才足够,不,还不足够,要让他的每一天活在自己的罪孽中,在地狱深处怒吼,却永远逃不出
  
  曾经跟老公探讨过,如果我们的儿子(设想未来的)死了,被人酒醉驾车之类的撞死了,会怎么办
  
  老公的答案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赔钱,坐牢
  我的答案是;赔钱,然后我用他的钱,让他生不如死,惶惶不可终日,让他的所有至亲都“意外”出事,我会让有艾滋的妓女去勾引他的爸爸,让他的母亲在车祸中死得比我儿子更惨,让他好好活一两年,让他先感受到痛苦,无尽的痛苦,然后去跟家人团聚
  LS也太恐怖了
  LZ 观点偏激了点
女老师自己因失去女儿后的心里的缺口无法填补,那种痛导致她实施了一系列的复仇。但他真正复仇后是怎样的心情 谁都不知道
也许会更加痛吧
导演只是让我们站在十字路口 去思考我们的人生。
  看了多遍影片
  还是觉得LZ这篇写的很棒
  还有 恕我觉得LZ并不偏激反倒很中恳
  当然 这种东西没有绝对的答案
  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受自身阅历及价值观影响 争辩无益
  但我赞同LZ的观点并觉得它与影片所要传达的意思最贴近
  
  ps:一部影片能带给我们这样的思考 的确很棒
  “要受害者家屬放下原諒的旗幟”
到底是要原谅,还是不原谅?
  果然写不来影评。。写不来这么细腻的观影感受。。
  写的真好。
  晚上再看片子
  不错的电影,楼主的影评写的这么多,这么全面,问一句是出于爱好么,如果你是你自己写的,虽然有些观点和你不一样但是也很佩服你。
  对于体制来说lz是对的,人本性就是野兽,只是在体制的引导下抑制住了米诺牛。爱的教育诚然无用,严格的体罚也只是一定程度上抑制本我。亦师亦友是最好的方式,但是不免有所旁倾。就如文明的进程需要民主也需要管制。但人性本恶,无人教让梨,何来孔融让梨?
  错了就是错了。。没有任何借口
00:32:06 踹完就跑
  这位女士,如果你有某位莽撞的亲人开车过失撞死了谁,受害者的家人来要你或者你儿子的命,你是不是也很心甘情愿呢?
  LS,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是能用莽撞来作为借口的,如果对方执意要他偿命,执意要找我全家复仇垫背,也是撞死人的某位亲人造成的,当然,我不心甘情愿,但是这才符合天理
  
  PS,在道路上莽撞,就是对生命的漠视,我相信我的生命至少观念不会养出这么一个莽莽撞撞的该死的家伙
  
  任何不是以维护自己的生命而去剥夺他人生命的人,都不值得原谅
  &如果你是邪恶的,那我又何必提醒自己你还只是个孩子。&很喜欢这句话,也符合我对这部电影的想法
  LZ是香港的嗎??
  對加害者的過度寬容如同對被害者的二度傷害
  看到上面朋友说的,我也想说一下,A的妈妈,实际上是A自己杀死的。就像楼上一位朋友说的。 后来森口和美月谈话得知A和他母亲的事从咖啡厅出来以后跪倒在地的哭泣,说明了她绝对不是冷血的。而森口一直关注着A的网站,得知A杀死了美月还要在学校安置炸弹,所以她打算给予A最严厉的惩罚, 即时这样,是否按下炸弹的起爆开关也完全是看A自己,可以说女主角是留给了A一次机会,如果执迷不悟的话会自己亲手炸死妈妈。
  就是不喜欢松隆子的老师角色,固然她辞职了,但是之前呢?当她发现她的学生A搞了一个网站虐待小狗小猫的时候,她有去关心过她的学生到底怎么了么?没有!当她的学生搞了一个发明的时候,她夸赞了么?肯定了么?没有!事实上,A本来只是想用那个去参赛而已的吧,只是想用它获得肯定的吧,如果没有那个13岁女生杀家人的事情,他不会用那个去杀人。但是作为老师的她根本从来没有去了解过她的学生在想什么,只是听信了传言,认定了他就是个心理变态虐待小动物的人,并对他进行冷嘲热讽!A说有什么东西消失了。她女儿的死,是两个学生造成的,但是两个学生之所以变成这个样子,作为班主任的她也是有很大责任的吧!!!
  
不要说什么她只是一个母亲之类的话,确实,我还是个学生,没有弟弟妹妹,更没有小孩,不能理解一个母亲会怎么想。但是,我认为一个从未试图去理解自己的学生,实施爱的教育的人,根本就不配当老师,老师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职业,不是混饭吃的职业,如此多的人的人生就系在一个人生上,担当不起,根本就没有资格当老师,尽管现在这个世道跟我的想法是不相容的。
  
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认为这个老师不冷血。且不管她对两个学生的复仇如何,因为她的复仇的缘故,才导致了两个无辜的母亲的惨死。难道说生下两个孩子就有错么?难道说两个孩子变成这样全是母亲的错么?难道说孩子的错就应该母亲来偿还么?难道说杀了母亲就可以对两个孩子复仇了么?
  
老师对女生说的时候,明确表示了就是想让那两个孩子疯掉,自杀或者被杀,所以她是冷血的,她也没有想过两个孩子疯掉以后会怎么样,会连带发生什么事情,这些她都没有想过,她只是想要他们两个死掉,并且不会脏了自己的手而已。
  
看见楼上说她给A留了一次机会,不是吧,这样算留了一次机会么?什么醒悟?正常人的话什么都没有发生,如何会醒悟??如果说她把炸弹放到他母亲那里之后,去劝说A不要杀全校师生,但是不告诉他拆了炸弹的事情,最后A还是按了按钮,我无话可说。但是根本那个老师没有试图去挽救过,她只是想要复仇。她说留了后路其实并不是真正地留了后路,只是为了刺激A,强调他亲手杀了母亲这个事实,所以才这么说。
  
甚至,我都不认为那个老师把炸弹拆掉是为了救师生,根本不是的,她只是不让A如愿而已,比起自杀、杀掉师生们陪葬,让A杀掉自己的亲生母亲再把这个残酷的真相告诉他,并且让他苟活于人世更让人“痛快”吧。所以她只是想要复仇而已。
  
影片中,唯一让我觉得那个老师还有人性的一点是,最后的最后她说了一句:胡说的。我就此认为杀母亲那段是她骗骗A的,事实上,她是救下了师生,没有杀A的母亲。这样,影片的格调就变了的说
  楼上的朋友,电影里在一开始女老师就已经说了,她对学生不能百分百信任,还举了一个学生约异性老师去旅馆设圈套的例子。
  好象进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十强名单了。
  会不会最后得冠呢?
  支持一下。
  至于劝说,能劝的动就没那么多事了,女老师知道不让A吃点苦头,让A自己体会失去至亲的痛苦,他就不会停止自己的所作所为。女老师必定心里做过斗争,但是A的所作所为让她坚定了自己必须得实际行动才行。 女老师也是人,就像楼上一些朋友说的,就算想报仇也是理所当然。老师肯定也认识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在影片里也有表现她复杂的心理的戏份,对于自己对A和B所做的事,能看出她也是有感到懊悔的。 至于最后到底老师给A的母亲放炸弹没有,这个只能凭主观感受了,我觉得那句开玩笑的,应该不是指的你说的那个意思,这里应该是对应影片开始部分A告知女老师自己杀死她女儿后假装懊悔要跳楼那里对女老师所说的 开玩笑的。
   16:37:59 kaikai...19th
    老师,您小时候受到严苛的被老师体罚的教育,您觉得感激,只是因为您个人本身就适应这种教育模式罢了。但是我遇见过很多已经进入社会多年的长辈,他们在回忆起自己小时候遇到的严厉的老师,回忆起体罚他们侮辱他们的老师的时候,那种反感甚至憎恨的情绪是一点都没有变的。
    我想,那些热血教师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他们只把“爱的教育”当成一种自我满足,而并没有真的对学生的爱。我初中时,我们班的班风也是全校最好的,甚至曾经经常抽烟打架的男生都很乖很努力地念书。但这是因为我们幸运地遇到了一个真正关心我们爱我们的很伟大的老师,让我们发自内心地觉得“不好好努力就对不起老师”。您说“愛的教育,如果無法以真正了解為前提,將完全起不了任何作用,只是一種口號式的理想主義罷了”,那么您就要干脆放弃了解放弃爱,让自己成为冷漠地把学生加工成统一零件的机器吗?老师,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可以成功的,拜托您再努力一下好吗。
    这部电影我还没有看过,但是看过原著小说所以对故事情节也了解了。我认为这个故事是要展现人性和社会的普遍扭曲,展示出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有罪恶,而让读者或者观众在进退两难中重新从更多角度思考有关道德的命题,而并没有在提倡女老师的行为。女老师怎样做才好,这个问题大概无解,我说不出她除了这样的复仇之外有没有更好的所谓“讨回公道”的方法。不过我也把这本书推荐给了我的几位同学(当然我们只不过是大学生),他们真的都与我观点一致地说在这个故事中最恨的人物就是女老师。
  
  ---
  电影里的女老师,为什么要让学生杀掉他的母亲。因为,她说了这个人教育出人不合格。所以这些只是惩罚。
   孩子的问题当然是家长造成的。难道是老师不够努力?
  其实追究影片中到底是谁的错确实没有什么意义。
  无辜的母亲,原来 母亲就是生育的机器吗不用教育小朋友的就算没能力教育 你别生啊。
  LSS恩,谁都有错,谁都值得同情,谁都是害人者和被害者。
  我是比较站在女孩L和老师一边的。母亲的教育啊,这是重要。。
   21:08:13 cbs0529  其实追究影片中到底是谁的错确实没有什么意义。
  
  -----
  +1
  楼主 你的影评写得很棒!!真的很棒!!谢谢你的抛玉引玉,我把你的影评,从开头第一个字,一直看到我现在楼上回复的最后一个字,很有意思。虽然,您的观点我并不是全部100%赞同,不管是有被楼上们点出的,或是没有点出的,但是,您的影评是最贴近我目前内心所想的,是我在豆瓣热门影评选择出最喜欢的。
  看大家的回复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有没有人想过,今天,把自己的这番话留在了这里了;在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再回来看看。或许我们就能发现,自己没变多少,又变了多少。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如果电影的逻辑设置能够再复杂一点就好了。可能因为我是学生物的吧,像学生喝了有注入艾滋病血液的牛奶就会有感染艾滋病这种话,听了就觉得有问题。没有被骗到,没有掉入导演的圈套里面,觉得不够爽。像用氰化钠杀人这种方法,也不算什么很神奇的方法,反而是一名初中生能够那么容易得到这些化学试剂才是不合理的地方,因为根据我在中国的经历而言,这种东西不应该那么好找吧。
  额……刚刚去搜了一下……原来很好找的……额……奉劝谁看到这种消息又有害人念头的:千万别干这种事,氰化钠杀人是很低端的方法,死者有明显的迹象,不用仪器就能检查出来的。在当代有那么多无色无味杀人还不能寻迹的试剂中,用那么低端的方法无疑是与剧中像B那种笨蛋无异的……而且,关键是,知识不是用来害人的。
这里没有人需要杀人吧!!何意义?
  其实我觉得注入血的牛奶这一点,就是想说明年轻人的无知幼稚,自私和冷漠,漠视他人的生命,而祸到了自己的头上却完全失去理智。在电影里老师自己也亲口和美月说了。电影里的天才少年A,被森口老师玩弄于鼓掌之间,他得意洋洋的发明被森口讽刺为粗制滥造的东西等等,我觉得也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还有我看这部电影之前已经知道了部分剧情,不过看完依旧觉得被震慑住。
  恰恰是这种低级的骗人伎俩就把A和B害的家破人亡才具有讽刺性。
  看了之后,睡不着了。唉……
  以前我是废除死刑的支持者,自从出了李刚等一系列冷血事件后,我才意识到,对有些禽兽根本不能废除死刑,让他们活着,哪怕是在忏悔中坐牢,也有失法律公允。
   01:52:13 Locke  以前我是废除死刑的支持者,自从出了李刚等一系列冷血事件后,我才意识到,对有些禽兽根本不能废除死刑,让他们活着,哪怕是在忏悔中坐牢,也有失法律公允。
  
  -----------------------------------------------------------------------------
  可惜死刑并没有用来惩治李X呢
  无感情倾向补充原著内容:
  原著里,森口的丈夫是背着妻子偷偷把加了血的牛奶换成新牛奶,而森口在最后一堂课上告白时并不知情,完全没打算欺骗谁。而结尾处,她在电话中提到,就算知道那么做只有很小的几率能使少年感染,但因为还有这么一点机会,就还是一种正确的制裁
  我还是支持废除死刑。而且 森口要的是报复,是地狱,不是致死。
  沒有太陽的世界的確很冷,但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真正的光明,必定來自陰暗處。當我們能無所畏懼的在陰暗處張大雙眼,也許,久違的陽光就不遠了。
  =============================================================
  尤其是后半句 说出我心声了
  看完告白我最大的感触不是谁对谁错,而是这个世界的崩坏。因为自己的不如意而迁怒于孩子并影响了孩子一生的母亲,一个原本还会哭着说“对不起”的孩子成长为了漠视生命的杀人犯,一个更为畸形的家庭养育出的懦弱却隐藏着强烈暴力因子的孩子,一个中学女教师为了报复一步步走向无可挽回的境地,一个满腔热血的青年成为了报复之路上的一颗棋子,外表纯良的男生实则暗暗策划煽动所谓“制裁”。我不觉得剧中任何人值得同情也不觉得有谁的做法是对的,可能美呆好点儿,但是她也是个漠视生命的女孩儿,但这个早熟的幼稚少女就这么死了,她可谓她们班里人格相对不那么崩坏的了,要是能拉一把绝对不该是这样的结局啊。
  整部电影里恐怕唯一光明的就是那些孩子吧,那个送来糖果的小男孩,以及森口老师的女儿。
  还是不赞同体罚和死刑。
  
  体罚应该不是让孩子体会到“错误的代价”唯一手段,实际上孩子应该学到的是“规则”而不仅仅是“你错了”,你遵守规则你获利,你不遵守规则造成了后果就要承担责任。孩子出生时不可能已经知晓了世界上的全部规则,父母必须把这些教给他们,不管是社会的规则还是家庭的规则,从不能挑食到不能杀人,这种教育是时时刻刻而潜移默化的:你打翻了一杯水你就要自己动手把它擦干净,你不想吃胡萝卜就不能吃零食,你无理取闹那我们就暂时忽略你等等等等。这些没有一样是需要你的父母拿出皮带的或者给你两巴掌的。当然体罚也教给孩子们一种规则“你不按我说的做,我就打你”,但这种规则是非常粗暴的,就算孩子暂时努力学习,他们同样也学到了”我比你强势,所以我可以对你做任何事“,他们转而也会去把负面情绪发泄在比他们更弱小的人身上(虐待动物或者去杀4岁小女孩)。实际上我觉得父母应当对他们的孩子负全部的责任,保护他们以及把他们教育成至少是正常的人,所以我就更不理解凭什么学校老师觉得自己有权利体罚孩子(认为自己太伟大了必须拯救世界)。很多老师自己根本就不长脑嘛。
  (其实我想知道lz有孩子么?体罚孩子么?)
  
  至于死刑,我反对的理由仅仅是因为我选择”放过三千,不错杀一个“(不是说放罪犯回家,可以无期什么的),想想佘祥林,如果他死了,那么再怎么断定是冤案都没有意义。越严苛的法律就越正确吗?20多年前中国人跳个舞搞搞男女关系都要进监狱(参见”马燕琴“),但现在还有人愿意保留”流氓罪“么。
  
  片子里我觉得a和b确实该死的地方就是他们都既不反省也不抱歉,而且不光是他们,他们的同学还有b的母亲也都这样。他们都非常善于占据对自己有利的位置,为自己伤害别人的行为找借口,这可以算是自我保护本能,但是人是具有社会性的,要想区别于动物,就必须适当遏制这种完全自利自私的本能,否则就别怪会有悠子老师来设下陷阱”狩猎“他们了。
   05:57:13 秘种一号  看完告白我最大的感触不是谁对谁错,而是这个世界的崩坏。因为自己的不如意而迁怒于孩子并影响了孩子一生的母亲,一个原本还会哭着说“对不起”的孩子成长为了漠视生命的杀人犯,一个更为畸形的家庭养育出的懦弱却隐藏着强烈暴力因子的孩子,一个中学女教师为了报复一步步走向无可挽回的境地,一个满腔热血的青年成为了报复之路上的一颗棋子,外表纯良的男生实则暗暗策划煽动所谓“制裁”。我不觉得剧中任何人值得同情也不觉得有谁的做法是对的,可能美呆好点儿,但是她也是个漠视生命的女孩儿,但这个早熟的幼稚少女就这么死了,她可谓她们班里人格相对不那么崩坏的了,要是能拉一把绝对不该是这样的结局啊。
  
  ---------------------------
  不知道是你忽略了美呆就是露西亚,还是没有仔细看,美呆就是那个用氰化物杀光全家,po上网的那个抢尽A的风头的邪恶少女
  
  所谓的人格完整,应该是她具有双人格,两个极端
  罪者当罚
  不管是已经在做父母的,还是将要做父母的人,看完这部电影后,对教育自己子女这件事情上,可能都会变得更加严肃,更加紧张。
  與其相信明天晴天不如未雨綢繆,你告訴他一百次生命珍貴,失去重要的東西會很痛,他一樣不會有任何感覺,但你只要讓他親自體會一次失去重要東西的感覺,他就會明白「痛」是什麼,並永遠記住痛的感覺。
  
  
  +1
  我觉得美呆应该是路西亚的一个崇拜者,她要是自己杀死全家,学校能不知道么。
  不知道是你忽略了美呆就是露西亚,还是没有仔细看,美呆就是那个用氰化物杀光全家,po上网的那个抢尽A的风头的邪恶少女
    所谓的人格完整,应该是她具有双人格,两个极端
  ==========================================
  美月不是露西亚,她只是露西亚的崇拜者。收集毒药什么的,正如A所说的,她其实也不会杀人,她是准备为了自杀!
  看透别人脆弱后面的苦衷,却已看不穿生命的意义,对森口老师说过的话也保持善意的推测……
  除了无辜的小爱美,她的死是最让我痛心的,她原本是可以被拯救的啊。之前她与A那段剧情还让我以为黑暗中开出了纯洁的小花,不想A完全病入膏盲了。对于唯一真正理解他并对他好的美月,根本也只是打发寂寞的玩具!轻易地杀掉还觉得温热的身体恶心,放进冰箱……
  像这种不抱具一个善良人类应有的正常心理的人,就是再过几年成年了也是一样。不,应该说祸害更大!
  其实日剧里,从不缺少像A这种成长环境异于常人性格阴暗的高智商犯人角色,只不过那些角色都是成年人,这次把角色年龄提前到13岁冲击力更大,也更让人唏嘘。
  
  
  片子里我觉得a和b确实该死的地方就是他们都既不反省也不抱歉,而且不光是他们,他们的同学还有b的母亲也都这样。他们都非常善于占据对自己有利的位置,为自己伤害别人的行为找借口,这可以算是自我保护本能,但是人是具有社会性的,要想区别于动物,就必须适当遏制这种完全自利自私的本能,否则就别怪会有悠子老师来设下陷阱”狩猎“他们了。
  ==================================
  +1
  学校教育固有其不足之处,但不正常的家庭环境,父母亲情的缺失或过度溺爱及其启蒙教育、成长教育的失责,是造成这两个孩子性格扭曲黑暗、对生命冷漠且缺乏起码良心的原因。
  这里面,作为这两小孩长成如此模样最大的罪魁祸首,这两个母亲,要说无辜真是最大的笑话~
  不可否认的是,B的母亲确实也是可怜又可恨,很无力。这让我想起我们这边的现实案例,一个男的在父母的饮料里下毒,父亲被毒死,母亲也进了医院的时候他还准备在母亲的输液瓶里动手脚,被医院监控录下之后,一直溺爱儿子的母亲还极力维护他,想救他的命。与得知真相后崩溃准备与儿子同死的B母亲相比,不知道谁更悲哀。
  
  森口悠子的行为当然不值得提倡,但完全可以理解。如果把电影的结尾理解成她真的转移了炸弹,那她也应该受到法律制裁吧。那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AB两人的下场,只会让人觉得应有此报啊!
  其实我觉得B还是有悔过的,但是他老娘。。。。。
  我觉得美呆应该是路西亚的一个崇拜者,她要是自己杀死全家,学校能不知道么。
  美呆就是露西亚,请仔细看,美呆自己告诉A的,并且前面也有暗示,说,相类似这种少年犯罪,稍加教育就放出来了,并且会给予保护
  不是,原著里她就是露西亚的崇拜者。
  她的话,说的是露西亚是她的另一个自我,她认为自己的灵魂里也有一个露西亚。
  这是剧情设定上的问题了,我也想过美呆可能是露西亚,但是看第二遍,注意了一下对白和细节。 美呆不可能是路西亚。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上面说的,如果她是的话,杀了自己的全家,学校和同学能不知道?这样的危险分子还能让她安安分分的来上学?你这次毒死全家,下次毒死老师同学怎么办?电影里美呆确实只是有轻生的念头,而且A也讽刺过她“有本事你去杀人啊,你不是想死么。”
  之前说的 “相类似这种少年犯罪,稍加教育就放出来了,并且会给予保护” 是指的教师复仇的一个理由,因为杀人的少年犯得不到应有的制裁。
   11:42:33 cbs0529  其实我觉得B还是有悔过的,但是他老娘。。。。。
  =====================================
  他老娘已经崩溃了==
  由于自己的溺爱和教育的缺失,导致养成B这样懦弱又极度自私的性格,还一直自我欺骗说这孩子是多么纯洁无辜善良。一旦发现儿子真的是抱着杀意杀了无辜小女孩,心中纯洁小羊的形象破灭了,这也意味着自己教育的失败,于是严重的自我挫败感和自我否定导致她决定自我毁灭,连同心中被自己毁灭的小天使儿子。
  这种母亲……
  其实森口复仇的目标还是A和B本人,而比起B 森口更恨A吧, 森口炸死A老娘也是因为后来知道了他老娘对他的重要性。
  
  比起B更恨A+1
  
  也有报复两母亲吧,她不知道B是故意杀人的,对于造成B的性格还极力袒护儿子、对死去的小女孩及其母亲毫无同情心的B母亲,她应该有意想让她自食其果吧?
  至于A的老娘,只生不养,抛弃儿子,缺乏母爱,完全没有尽到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造成如此奇葩的A,这样的母亲,也应该受到惩罚吧
  杀死了两母亲都是电影里的结果,对B的紧逼,也不见得最终就会杀死他母亲,也许B会自杀。我觉得森口要完全操纵是很难的。当然,B的母亲这么溺爱B,B死了或者疯了对她母亲也是很大的打击和惩罚。 但森口应该对A的复仇更放在心上。在得知A恋母以前,恐怕森口根本就想不到去炸A的老娘,她自己之前也说,想加剧班里的欺负现象,让大家杀死他,或者他自杀也不错呢。
     当然还有种想法就是森口报复的对象是B的母亲和A,可能比起B,森口更恨的是B的老娘吧,因为她的告白里明确的体会到了对B的老娘袒护自己儿子的不满。
  
  嗯,两个父亲也是不得不提的。B的父亲长期不在家,把教育的重担完全压在本身并没有强大内心和正确教育方法的B母亲身上。
  我也觉得B在说出自己是有意杀死爱美的那一刻其实已经有点悔过,如果是一个靠谱的母亲,在这当口是可以拯救儿子的。可惜B母亲不是,所以一听到就直接崩溃了……
  A的父亲,母亲抛弃孩子的家庭也不是没有,其实如果父亲能尽到自己的责任,有足够的爱,A也不至于变成这样。A的母亲把自己的第一段婚姻生活当做不堪回首的过去,儿子更是多余的阻碍自我实现价值的累赘,才会对着年幼的儿子说着“要是没有你就好了”,才会离婚这么多年一直对儿子不闻不问,因为她想否定这段经历以及这个多余的儿子的存在。也许A的父亲也想忽略A这个错误婚姻的产物,只沉溺于真正属于自己的新的幸福吧。
  连创造了自己的父母都视自己为多余的生命,有什么值得珍惜的?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又如何去珍惜他人的生命?
  像A父母这样极度自我,在未做好准备的情况下生下孩子又弃之不顾,当其不存在的人,真的不配做父母!
  日本这个社会主要就是男人忙事业养家,女人在家带孩子。 而电影篇幅有限,所以只能抓住对A和B影响最大的母亲来着重描写了。其实想想森口的复仇方法,楼主这篇文写的不见得不和电影的本意。当然森口的这种做法本身就具有争议。
  &看完電影的後勁極強,整個下午都有著難以排遣的焦灼感& 我也是。
剧情 / 惊悚
松隆子 / 冈田将生 / 木村佳乃 / 西井幸人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金空调亮红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