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报告高中政治教学论文与培养公民政治素质

创新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渠道的研究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58.213.23.*
越南经济和政治改革同步进行,避免了权力腐败问题。越南已经实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中国还停留在论证阶段。中国1980年就试点直选人大代表,越南一开始就实行人大代表直
180.130.2.*
改革是否改革自己?是否率先改革自己?是真假改革的唯一标准!
218.29.42.*
你所有的参与浓缩起来无非一个选票问题;干的不好的人,让大家决定他的去留而不是密室一商议就确定决定你命运的人选。
121.232.173.*
看看苏格兰:公民参与所谓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决策。对不同意见的对方,无论政治家还是民众,都不给对方扣帽子,不去妖魔化对方,这才是民主法制,社会和谐!
帖主在特色理论的指导下,搞政治研究的精神可嘉,但本质上却与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精神南辕北辙。
122.241.62.*
[创新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渠道的研究]?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欣赏借鉴苏格兰独立公投的过程很有意义:这就是民主!
223.104.12.*
在社会主义基础上搞修正主义,一定是最腐败的!
113.96.117.*
公平竞争的官员考试制 - 考中进士的党员才能担任县委书记及以上的官职,是当下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最稳妥、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建设。
图文编辑模式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中国政治参与报告:公民政治参与大致经历四个阶段--时政--人民网
中国政治参与报告:公民政治参与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来源:&&&&&
  人民网北京6月27日电&&(记者常红)中国社科院今日发发布的《中国政治参与报告(2011)》,可视为第一本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中国公民政治参与蓝皮书。   《中国政治参与报告(2011)》明确指出,中国语境下的政治参与,是服务中国全面现代化的政治参与,是人民主体能动参与的政治参与,这既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应然趋势,也是中国执政者、民众和公民的自觉选择和自主要求。   《中国政治参与报告(2011)》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年为第一阶段,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带有明显的“转折期”特征,即将“文化大革命”的盲目政治热情下的政治运动式的政治参与,改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性化、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全面恢复人大代表选举和取消“四大”,都带有重大的“转折”意义。   年为第二阶段,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带有重要的“路径选择”特征。在席卷全球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中国的政治参与面临三种路径的抉择:第一种路径是以大规模的群众示威、游行等参与形式,向党和政府施压,要求政治体制改革,并且有一部分人明确要求在中国发展西方式的民主。第二种路径是认真摸索适应中国国情的政治参与方式,并且使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符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第三种路径是全面限制政治参与的发展,以此来抵御“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对中国起了重要的警示作用,第一种路径不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共识;全面限制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第三种路径,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带来较多的负面影响;只有选择第二种路径,才可能保证中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就是选择第二种路径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件。  年为第三阶段,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带有明显的“创新”参与方式特征。一是在基层选举密集化的态势下,出现了一系列的“选举创新”(在县乡人大代表选举、村民委员会选举、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党内选举以及县、乡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选举中,都出现了创新选举方式的试点),为民众的选举参与提供了不同的参与机会。二是在群众自治参与、政策参与中创造了一些新的参与平台,如村务公开、城市社区建设和“网络参与”等。在既定发展路径下的政治参与方式创新,不仅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重要的意义,亦为全面提升民众的参与水平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4年以来为第四阶段,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向“制度化”和“法治化”发展,在选举参与、人民团体与群众自治组织参与、政策参与、接触式参与等参与领域都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根据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实际状况,《中国政治参与报告(2011)》创设了初步的指标评估体系,以选举参与、人民团体与群众自治组织参与、政策参与、接触式参与、参与意识和参与满意度5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1分,总分为5分)评估2004年以来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在国内学者和研究机构已有问卷调查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评估中国当前的公民政治参与处于中等水平(以5分作为评估标准,目前的得分为2.115分),在政治参与涉及的5项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是“政治参与意识与政治参与评价”(0.553分),其次是“选举参与”(0.529分),再次是“政策参与”(0.503分),“人民团体与自治组织参与”得分位列第四(0.452分),接触式参与得分最低(0.078分)。这样的评估只是一次初步尝试,指标体系和评估数据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并且重要的不是得出分数(相关分值只能作为以后相关研究的参考数值),而是要以此来说明当前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态势。在中国的政治发展中,公民政治参与各方面的发展不平衡是正常现象,关键在于对政治参与现状需要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探询发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   基于国内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中国政治参与报告(2011)》还对不同选举中的公民参与、不同公民群体的政治参与、公民政策参与和政策态度、公民参与意识、公民对公共服务的基本评价等作了具体分析。公民政策参与的案例分析是中国公民政治参与蓝皮书的重要内容。《中国政治参与报告(2011)》收录了六份报告,包括个案观察报告(对苏州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的调查)和地方改革或创新公民政治参与方式的综合调查报告(对哈尔滨市的公民立法参与、成都市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河南省的“四议两公开”、天津市武清区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创新、浙江省乐清市的“人民听证”制度的调查),都是基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分析。
(责任编辑:常红)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
发短信上手机人民网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开展公民素质教育[权威资料]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开展公民素质教育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传授政治知识,培养政治信仰和政治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中学时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能否在这一时期成长为合格的公民,能否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以及深厚的民主法治意识,关键就看政治课能否完成公民教育的历史使命。笔者认为,通过政治课教学开展公民素质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中国论文网 /9/view-3062935.htm  关键词:政治课;素质教育;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2)-03-0063-02    一、传授正确的政治知识   教师要在政治课上向学生准确地传授关于中国政治的基本知识,比如政府领导人是通过什么程序选举产生,他们负有哪些职责和义务;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及享有的权力和职责;人民法院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如何,怎样公正司法才能保证公平和正义的实现;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如何,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公民如何正当行使自己的自由权利等。这些都是关于我国民主政治的最基本的知识,熟悉这些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并增强其公民意识和政治责任感,使其认识到我国政治体制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通过民主知识的熏陶,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一个公民,既享有公民的权利,又必须承担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不当侵犯时,能够敢于并善于维护自己的权利;当国家和社会需要时,又能够勇于承担责任,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坚持平等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具有示范性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会对学生具有潜在的影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片面的传授知识,不许学生讨论和质疑,学生只是毫无保留地接受,就会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权威,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简单接受教师单向的灌输和影响,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形成平等的人格和独立的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教师要转变角色,坚持平等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看成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他是与老师一样具有平等人格的合作者。教师不要高高在上,将自己看作是知识的权威和真理的化身,而是将自己看作是知识建构过程中平等的一员。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使用现代信息工具去检索和处理各种信息。对于学生的一些富有创意的探究活动,以及学生在创造过程中所遭受的一些挫折,教师要尽可能的予以包容,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同时主动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以及如何开辟新的求知路径。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歧视后进,要相信人人都是可塑之才,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态度和表现,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给予每个学生探索的自信和成功的喜悦,并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出来。教师以平等之心对待学生,与学生展开平等的互动和交流,学生才能形成平等的人格,并平等地看待他人,彼此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这对于学生形成权利平等的观念,最终成长为一个民主社会的合格公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知识的获取和创造需要自由、宽松、开放的环境,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氛围,为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足够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心境轻松,充满求知的热情和兴趣,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讨论中,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自觉的学习状态。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独立思考,畅所欲言,允许学生提出有争议的答案,对教材和老师的观点提出质疑。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回应,并就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和辩论,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最后形成对事物较为全面的认识。即使学生发表的意见可能是错误的,也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放学生的心灵,有利于知识的发现和增长。对于观点偏激的学生,教师应认真倾听他们的见解,并引导他们对事物产生正确的认识,不要简单地予以否定,甚至不给他们发言机会。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尊重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可以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但一定要尊重别人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当自己的观点受到别人质疑时,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偏见。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就会形成宽容的品格,认同自由的价值,正如科恩所说:“在智慧的气氛中成长,坦率地主张不同意见受到鼓励,这样的人就会更有可能容忍与自己意见冲突的意见,并承认自由主张及自由争鸣中出现的智慧。”   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保护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求异的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索,发挥特长,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一定自己完成。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摆脱求同思维方式的束缚,承认并重视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那些害羞和胆怯的同学,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树立自信。在课堂讨论时,教师不要预设唯一的答案,不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不要只表扬那些与老师的答案一致的同学,而是对那些有独立见解或者言之有理的同学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个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留下广阔的创造性的空间。学生就不会处处与老师的观点趋同,而是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大胆地探索。   四、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学生公民素质的提高不仅需要学习公民的知识,而且需要参加有助于培育公民意识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模拟实践活动,创设一些公共生活的情境,如模拟人大选举、模拟公共事务处理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开展小组协作活动。课堂模拟活动能够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演讲和表达的能力,以及竞争与谈判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打破教室和学校的限制,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观摩村庄和社区的民主实践,引导学生认识和适应社会。密尔认为,公民即使是参加最小的公共职务对培养公民品德和公共责任也是有益的,参与公共事务能够使公民感到自己是公众的一分子,鼓舞他对普遍利益的感情,能够以公益的动机和联合的目的来指导自己的行为。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参与公共生活和处理复杂关系的技能,学得民主的规范、程序和游戏规则,形成权利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善于以和平方式维护和争取自己的权利。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与他人接触和交往,使学生学会待人接物的礼仪,懂得尊重他人,关爱同学,容忍不同的观点和生活方式。总之,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公共事务的热情,增强公民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巩固公民教育的效果,将公民知识转化为学生内心的信念,每时每刻都能够影响和指导他们的行为。   我国还没有系统开设公民教育课程,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政治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就显得非常必要。课堂上的公民教育不是抛开教学内容,喧宾夺主,而是与教学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渗透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因此,政治课教师很有必要提升自身的公民教育意识以及相关的知识和素养,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教学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长期给予学生公民文化的浸染和熏陶,学生就会逐渐成长为真正的共和国的公民。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关于基层公民政治素质现状的调查报告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关于基层公民政治素质现状的调查报告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9|
上传日期: 12:02:4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关于基层公民政治素质现状的调查报告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