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样子夸父逐日扩写400字 他真勇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
10 观潮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引导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四、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四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  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    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课堂练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    3、练习背诵第三段。  六、布置作业: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声   形          潮来前      平静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11观潮  潮来时 越来越响 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 白色城墙          潮过后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 水涨船高11 秋游景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累、冲",理解25个新词语的意思。   2.能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3.理解本课的主要写作特点,模仿第2自然段写一个总分语段。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至7自然段。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继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在分段中能找出表示地点的词语作为分段标志,模仿第2自然段写一个总分语段。   教学难点:讨论分段和概括段落的主要意思。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认读多音字"累、冲";能根据词语选择字义。   2.能抓住地点变换的词语进行分段,理解第1段的主要内容。   3.感受北京景山公园美丽的景色。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11 秋游景山  (1)启发式谈话:同学们去过北京吗?是否游览过北京的景山公园?谁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  (3)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景山公园,去领略一下那儿的美丽景色吧!  (4)录音朗读,学生闭目欣赏。  2.自学生字词,理清脉络。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①学会本课12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新词。  ②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自学字词效果。  ①指名轮读课文,集体正音。  ②质疑释疑。  (3)学习按地点转换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①作者在景山游览了哪些地方,用"--"在文中划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②教师点拨:"朝西望、向南望、往东看"是作者登上万春亭所看到的北京城的景色,因此把它们归并在一起。  ③讨论分段,说说分段的理由。  3.学习第1段。  (1)自由读第1段,思考:在什么时间、地点,看到哪些景物?  (1)联系上下文理解"红柱黄瓦""映衬""节日的礼花""千姿百态"等词语的意思。  (3)指名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  4.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3、4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段,理解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2.仿写一个总分语段。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听写词语。  (2)齐声朗读第2段,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  2.学习第2段,仿写一个总分语段。  (1)自由读第2段,口头填空:  我们来到果园里,看到( )。  (2)投影,出示语段:  果园里各种果树果实累累。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金黄的大柿子把树枝压弯了腰。好一派迷人的秋色!  (3)你从哪里感受到果园里果实累累?  ①用"一"划出具体描写果实累累的句子。  ②反复研读,体会感受到颜色美、果实多、个儿大。  (4)小结写法:这是一个总分段式。作者抓住果园里水果的颜色美、果实多、个儿大来描绘出果实累累的迷人景色,并运用了比喻、拟人的写作手法。  (5)仿照第2段的写法,描写一段"夏天果园里果实累累的景象"。  ①夏天果园里会有哪些水果?  ②选择一种水果加以描述。(相互交流、评议、拓展思路)  ③按总分段式写一个语段。  3.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5、6(1)(2)题。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3段,并背诵。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3段。  (1)轻声读第3段,思考:离开果园,"我们"来到什么地方?举目眺望,又看到了什么?  (1)这一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圈出方位词。  (3)激发兴趣:北京城各个方位所展示的景色都十分美丽。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所喜爱的一个方位认真研读,感受它的自然美。  (第4、5、6自然段可根据学生的选读随机安排)  (4)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背诵第3段。  (1)回顾第3段内容,完成(作业本)第7题的"来到万春亭"。  (2)试背。记住要点(朝西望......向南望......往东看......)  以《作业本》第7题的填空尝试着背诵。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背--齐背。  3.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6(1)(2)、7题。12 五彩池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闪耀、拇指、镰刀、石笋、起伏、丘陵、折光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3.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情境表演法。  教学准备:   1、五彩池的风光资料片。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五彩池的资料。   3、投影仪;三棱镜。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课题:五彩池  2.传说的五彩池在什么地方?是什么颜色?作者又是在什么地方见到的?它又是什么颜色的呢?  (二)初读课文  1.五彩池在什么地方?  2.作者见到的五彩池是什么颜色?  3.形成池水不同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三)默读课文,讨论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讲藏龙山上有许多形状不一、深浅不同的水池,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会闪出各种颜色的光辉,原来是因为池底有高低不平的石笋,阳光透过池水射到池底,石笋就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五彩池真美。  (四)指名学生读课文  (五)自学本文生字、词  1.正音:  辉(huī)--瑰(guī)  凝(níng)--疑(yí)  2.解词:  细腻:本文指精细光滑。  矗立:高耸地立着。  石笋:石灰岩洞中矗立的像笋的物体。  瑰丽:异常美丽。  折光镜:使通过的光线发生折射。  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腾云驾雾:本课指利用神仙的法术乘云雾飞去。  (六)布置作业  1.本课生字每字组三个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  教学步骤: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齐读  1.传说的五彩池在什么地方?  2.传说中的五彩池的池水是什么颜色的?  3.听了奶奶的故事后,作者想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五彩的瑶池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从小就非常喜欢五彩池。  4.作者看到了五彩池,它在什么地方?  5.作者看到的五彩池和瑶池是一样的吗?从哪一句看出是不一样的?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神话中的五彩池,只有一个池子,而且颜色只有五种:红、黄、绿、蓝、紫。而作者看到的藏龙山的水池有无数,颜色更鲜艳、更瑰丽,池水的颜色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彩的。  6.作者亲眼看到的五彩池是什么样的?这神奇的五彩地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学习2至5自然段,自由读  1.作者在藏龙山看到了什么?(遍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2.从"漫山遍野"、"大大小小"可以看出什么?(藏龙山水池数量多,而且大小不一。)  3.这些水池有什么特别之处?(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  4.这些水池太美了,作者把它比喻成什么?(铺展着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5.水池的大小各不相同,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找出比喻句,说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6.池边什么样?水池各是什么形状?说出作者把不同形状的水池分别比作什么?  7.把这个自然段出现的比喻句读一读。  8.多可爱的水池啊,多么令人惊奇。但更令作者惊奇的是什么?(同一条溪流,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有的池里的颜色还不止一种,可是舀起来看,什么颜色也没有。)  9.池水的颜色各有哪些?  10.不同开头的水池和不同的颜色真使人惊奇,大家想看一看这神奇的五彩池吗?  11.形成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  1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原因有三点:①池底长着形状各异、高低不平的石笋;②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石粉;③阳光射到地底,石笋就将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颜色。)  13.这就是人间的五彩池,人间的五彩池比神话中的瑶池更美丽,为什么呢?(因为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五光十色的倒影使油水更加瑰丽。)  14.小结:  作者在藏龙山看到五彩池,他异常惊奇。接着作者从水池的数量、形状、颜色以及产生不同颜色的原因,都一一作了具体地介绍,不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也使我们领略到五彩池的神奇、大好江山的美丽。  (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句。  2.填空:这句话,一方面肯定了藏龙山的大大小小的水池就是_________,另一方面也表示传说中的五彩池不在_________,而在_____________。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朗读全文  1.指名说五彩池的数量和形状。  2.指名说产生池水不同颜色的原因。  (二)默读课文按不同的类别把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全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小时候,我想遇上神仙,飞去看五彩的瑶池,没想到今年夏天在四川的藏龙山我看到了五彩池。  第二段:第2-4自然段。  无数的水池里长着形状各异的石笋,在阳光照耀下池水映出各种不同的颜色,美丽异常。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  美丽的五彩瑶池在人间。  (三)讨论文中的修辞方法  1.比喻句:找出比喻句读一读,指名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2.第4自然段的修辞方法。(设问)  (四)总结全文  1.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藏龙山的水池?  2.你有什么体会?  (①五彩池太美了;②大自然太神奇了;③祖国山河真美丽;④无比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五)板书设计                      13 五彩池                 教学点评:  《五彩池》是一篇描写五彩池美丽景色的精读课文。教师注意课前准备挂图、投影片或有关五彩池的风光图片、视频。课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览全文,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五彩池在什么地方--五彩池的样子--池水颜色--颜色的成因。然后抓住重点内容,五彩池特点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成因,采用合作学习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讨论交流,从而感受五彩池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次游览活动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把秋游活动中见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注意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2、懂得写浏览活动要写清楚人物,浏览的时间、地点,要抓住主要景物来写。  3、感受自然景物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按一定的顺序把浏览活动中见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  难点:记叙时要突出重点、写具体。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怎样写一次浏览活动。  2、能把自己浏览的时间、地点交待清楚,主要景物能具体描述下来。  教学过程  1、启发式谈话,明确目标  本次习作的任务是把秋游活动有顺序地写下来。  2、组织讨论,明确写作方法  (1)自学课文,找出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记一次秋游活动,按浏览的过程把在秋游中见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注意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2)讨论,怎样才能把看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  第一,应该把浏览的时间、地点、人物写清楚;  第二,浏览中见到的景物,可以按照浏览的过程和地点变换的顺序记叙。  第三,要有重点地记叙浏览中印象最深的景物。  (3)结合《秋游景山》来体会写作方法。  ①理出课文中地点变换的顺序。  走出景山大门果园万春亭  ②课文重点记叙的是哪个景点?是怎样具体介绍的?  ③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是怎样自然衔接的?  3、习作指导  (1)这次秋游的路线怎样?你打算写哪些景物,理出浏览的地点变换顺序。  (2)在你印象中,哪一处景物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并把它具体描述下来。  (3)点拨:可以抓住景物的大小、形状、色彩、轮廓、变化、动态和静态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细致地描写。  (4)学生进行重点段的描写。  (5)选择1、2例重点记叙的片断交流,评议生,学生自行修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把秋游活动中见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注意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2、感受自然景物美,提高爱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  1、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和方法  (1)请学生读一读本次习作要求  (2)齐读习作方法  (3)点拨:一般一个自然段介绍一处景物,自然段之间要写好过渡语,感受最深、最有特点的景物要具体写。  2、当堂书面作文。学生模仿《秋游景山》的写作方法,独立作文。教师指导。  3、评议、抄写作文。◎ 练习3  一、教学目标:   1、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写出汉字;会正确地搭配词语,能辨析"宁静、安静、平静"和"坚定、坚强、坚决"的词义,并在句子中正确运用。   2、能把句子写简洁、明白;能照样子把"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3、能独立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短文分段。  二、教学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写出汉字;会正确地搭配词语,能辨析"宁静、安静、平静"和"坚定、坚强、坚决"的词义,并在句子中正确运用。   2、能把句子写简洁、明白;  教学过程:  1、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确定部首,再确定除部首外有几画。   ○查字典,据词定义。  2、拼读音节,写出汉字。  3、词语搭配。  4、选词填空。   ○"宁静、安静、平静"都是形容词,没有声音。"宁静"一般用在对自然环境和个人心情的描写上。"平静"一般指心情或环境没有波动。"安静"是形容不吵闹或安稳而平静。   ○"坚定、坚强、坚决"都是形容不犹豫不动摇。"坚定"一般指人的立场稳定,绝不动摇。"坚强"一般指人的意志刚强,不可动摇。"坚决"一般是指人的态度确定,毫不犹豫。  5、句子训练。   ○发出动作的人或物只要在句首出现一次,后面的都可以省略,这样能使句子更简洁。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能照样子把"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2、能独立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短文分段。  教学过程:  1、句子训练:   ○表达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把"字句和"被"字句中强调的都是前者。  2、阅读训练:   ○阅读全文,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月()日,"我"在()为邓爷爷演示()。邓爷爷看了"我"的演示()。   ○按照"演示前--演示时--演示后"的顺序分段,用"//"划出来,并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默读全文,在文中划出写邓爷爷和蔼可亲的句子和邓爷爷说的话;把划出来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练习4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词语读准多音字"鲜、冲、朝、号"。   2、能听写"千姿百态、漫山遍野、举目眺望、纵横交错、玲珑多姿、若隐若现"6个词语。   3、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和"虽然......但......"的句式写句子;能照样子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能按课文填空,进一步体会运用总分段式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4、能独立阅读短文,理解文章内容,给短文分段。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设计  1、第一题    读准多音字的读音,了解多音字的意思。    新鲜朝鲜冲着冲锋信号怒号朝着朝气蓬勃  2、第二题    先让学生把自己有可能写错的字词写一写,准备好后再听写,最后对照课本订正。  3、第三题    如:薄雾蒙蒙、江水滔滔、果实累累、鲜花朵朵、高大的树木、灿烂的阳光、平静的湖水、宽阔的江面。  4、第四题   (1)一艘崭新的游船飘荡在明亮如镜的水面上。   (2)漫山遍野的水池闪耀着神奇的光彩。  5、第五题    比喻:把大苹果比作胖娃娃。    拟人:海棠果"冲着你微笑"。    夸张:"金黄的柿子把树枝压弯了腰"。  6、第六题   (1)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耍,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   (2)我爷爷虽然已是80高龄了,但精神很好,还抢着干家务呢。  7、第七题   (1)阅读全文思考蚂蚁是怎么掉进水里的,它是怎么得救的?喜鹊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得救的?   (2)交流,反馈。   (3)分段,注意表示时间的词"有一天","过了几天"     第一段:(1、2)有一天,一只蚂蚁一不小心掉进水里,喜鹊衔了一片树叶丢进水塘里,救了蚂蚁的性命。     第二段:(3、4)过几天,猎人到树林里打鸟,蚂蚁偷偷爬到猎人的脖子上。当猎人瞄准喜鹊准备开枪时,蚂蚁狠狠地咬了猎人一口,救了喜鹊。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清楚"生活中,鼓励与批评缺一不可1、照样子,扩写句子。 例:母亲很兴奋。 母亲兴奋得眼睛亮亮的,大声地嚷着。 ①巴迪紧张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清楚"生活中,鼓励与批评缺一不可1、照样子,扩写句子。 例:母亲很兴奋。 母亲兴奋得眼睛亮亮的,大声地嚷着。 ①巴迪紧张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清楚"生活中,鼓励与批评缺一不可1、照样子,扩写句子。 例:母亲很兴奋。 母亲兴奋得眼睛亮亮的,大声地嚷着。 ①巴迪紧张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巴迪难受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列句子中描述的情境,想象人物的神态、行动。 ①听到自己获得市作文竞赛一等奖的消息,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叫错了人,对方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拿着不及格的卷子去让爸爸签名,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等了半天,他也不来,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母亲“精彩极了”的鼓励使巴迪充满信心,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使巴迪取得进步,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见,鼓励与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话说明清楚“生活中,鼓励与批评缺一不可”的观点,可以选用“如果……就……,只有……才……,因此……”等关联词。
老了 这个也不知道了句子练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高​年​级​练​习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照样子,扩写句子。例:战士们冲向阵地。
  在战场上,勇敢的战士们奋不顾身地冲向阵地。
1.沙_百度知道
照样子,扩写句子。例:战士们冲向阵地。
  在战场上,勇敢的战士们奋不顾身地冲向阵地。
照样子,扩写句子。例:战士们冲向阵地。&&&&  在战场上,勇敢的战士们奋不顾身地冲向阵地。&&&&1.沙滩上有贝壳。 &_____________俯矗碘匪鄢睹碉色冬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学们打篮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到庐山旅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他们写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问者采纳
1.在海边,柔软的沙滩上有五颜六色的贝壳。&&2.在操场上,同俯矗碘匪鄢睹碉色冬姬学们高兴地打篮球。&&3.暑假期间,我兴高采烈地到庐山旅游。&&4.在教室里,他们认真地写作业。(答案不唯一)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按要求修改句子。1.李博士做手术。(把
按要求修改句子。1.李博士做手术。(把句子写具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起来。房顶塌下来砸个大三角形。 我没有被砸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勇敢地走上了讲台。(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送老奶奶回家。(祈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列表只显示最新的10道试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工怒触不周山扩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