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音乐舞蹈节 崇贤折花篮视频频

“崇贤花篮”参加全省“我们的村晚”春晚(图)
发布时间: 0:32:04&&&&
  近日,一台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广电集团共同主办的“我们的村晚”大型春节晚会在萧山区瓜沥镇航民村文化礼堂举办。来自全省各地农村的村民们以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欢庆新春佳节,展现浙江新农村的新风尚。“崇贤花篮”代表余杭区参加了文艺演出。
  近年来,“崇贤花篮”在省市区屡获殊荣,去年更是走出国门赢得“亚洲音乐舞蹈比赛”舞蹈类金奖,成为余杭地区群众文化的一张金名片。演员们保持一贯严谨的作风,认真对待每一场演出。一赶到演出地,16位演员就迅速投入紧张的排练中,漂亮的演出服和精美的头饰也让“崇贤花篮”分外抢眼,引得大家纷纷赞叹。
来源:余杭新闻网-余杭晨报&&&&作者:通讯员 吴汀 记者 董艳&&&&编辑:房超一个县级区为何屡屡在全国性的文艺创作中得奖,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新区,文化事业为何如此兴盛?这是因为
  一个县级区为何屡屡在全国性的文艺创作中得奖,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新区,文化事业为何如此兴盛?这是因为——余杭滚灯记者 杨蓥晖 余杭记者站 沈维即便是余杭北郊的崇贤,文艺风也丝毫不逊于城市。不要以为讲的是广场舞,同为跳舞妇人,30多岁的小店业主杨家玲堪称“有梦想的另类者”,她和比自己年龄大许多的队员们,一举斩获了“亚洲音乐舞蹈艺术节”舞蹈类金奖——去年8月18日,首次参加此项赛事的“崇贤花篮”收获颇丰。杨家玲感慨地说,“终于实现了我儿时跳舞的梦想。”从东到西,余杭的地域如同一条丝帛的锦带,披在杭州的肩与头上,而东起临平的小百花越剧团,西至闲林的滚灯操,以及起死回生的杭滩……这场愈演愈烈的“文艺复兴”活动,既能登台群赏,又能娱乐大众,成为锦带上最柔软和动听的一部分。余杭区文广新局局长冯玉宝表示,“余杭人的血液里,有一种热爱文化的基因。”余杭的文化建设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国的前列,去年底,余杭文广新局作为我省5年来仅有的两个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又到北京领了奖,拿到“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说是“又”,因为这仅是他们获得的众多国家级大奖中的最新一个。小品《猫鼠新传》杭滩《美丽的眼睛》民间舞蹈《崇贤花篮》小品《汇报咏叹调》南派北走就像需要一个标杆,才会让人和事走得更远。而余杭文艺界近10多年的标杆,正是登上2005年春晚的《汇报咏叹调》,“动作夸张,普通话夸张,是当年央视春节晚会唯一一个南方小品,”经历当年这个事情的人都说,“也打破了浙江多年来在央视春晚舞台上零的纪录。”这部南派北走的小品,很多杭州本地文艺界的人士都知道,最初是由余杭区文化馆创作和演出的,不过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已经是改了又改,13易其稿了,“讲的是某公司经理方利与办公室主任叶适、秘书季英之间的故事,用‘寓庄于谐’的喜剧手法,鞭挞套话连篇、文山会海的形式主义现象。”央视春晚剧组方面当年对《汇报咏叹调》也持相当肯定的态度。语言类策划徐小帆说,《汇报咏叹调》能入选的最大原因是作品有特色,有立意。此番过往,让余杭从此“迷恋”上“浙江小品”的创作。时隔5年之后的2010年,讥讽官场拍马溜须现象的新作《猫鼠新传》,获得第四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一等奖。这两部被贴上标杆意义的“浙江小品”,至今仍在余杭不定时演出,分管演出的余杭文广新局副局长戴圆丽说,“演出频率很高的,不能拿了大奖,就‘仓库放进’不管了,最终还是要满足老百姓对文化的需求,演给大家看。”杭滩再续13岁就已经进了越剧团的冯小娟,如今和曲艺杭滩结下了不解之缘。严格意义来说,她现在是曲艺杭滩的唯一传承人——去年10月,由她表演的杭滩作品《美丽的眼睛》,获得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该奖即为中国曲艺艺术专业奖项的最高奖。《美丽的眼睛》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一位12岁的聋哑女孩,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恳求母亲为她完成最后的心愿——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而这位母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终于答应了女儿最后的请求。不过,即便是这么一部简简单单的曲艺,也在呈现方式上花了冯小娟和余杭文化馆好多年时间。“我以前是唱越剧的,现在表演杭滩,刚开始学的时候,觉得剧和曲是差不多的,”冯小娟说,“后来经过胡梦、陈谊君、马来法等行家的指点,才知道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与戏曲一人一角不同的是,曲艺中的演员,在整个表演中常常是一人分饰数角。一会儿是剧中人物,一会儿又跳到旁白,不一会儿又变成了另外的剧中人物。“有时的确很难受,刚才还在演前面一个人,但马上又要转化为他的反面角色,情绪也要随之变化。”就在冯小娟初学迷茫之时,这门曾在余杭、仓前一带极为兴盛的滩簧剧种,已经消失快60多年了,“已经没几个人会唱了,就好像要失传了一样,但肯定不能失传,对吧?”这几年,余杭文化馆还是“蛮拼的”,相继创作了前滩风格作品《西湖春秋》和后滩风格作品《青凤收徒》,把濒临灭绝的“杭滩”重新搬上舞台,也因为如此,余杭被命名为浙江省杭滩传承基地。余杭文广新局文化科科长龚蓓表示,“非遗”杭滩在余杭经历了三个标志性的阶段,前滩《西湖春秋》、后滩《青凤收徒》以及《美丽的眼睛》,如今,基本让这门之前已经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又“复活”了——如今在余杭,能够表演杭滩的人,已经有10多个人。广场文艺演出美丽洲大舞台高头竹马同频共振晚饭过后,临平的王老伯和老伴拿起小竹凳,往家门口的广场赶,老两口是要赶去看“小百花”越剧团的排练。从2002年排练上演《第一次亲密接触》之后,沉寂多年的余杭小百花越剧团又开始重新打造《洪昇》、《杨乃武》、《陆羽问茶》等大戏。“现在小百花一年要演200多场戏,有着自己很庞大的粉丝队伍,”冯玉宝说,“不过,我们没有外请一个人,都是自己培养的演员。”戏台如此,乡野之间的文艺创作,更不会与外人有多大关联,而多数与传承技艺相关。以获得亚洲大奖的“崇贤花篮”为例,“崇贤花篮”前身是“石前花篮”,兴盛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初的表演形式是载歌载舞,伴随其传承下来的还有小调,但之后,花篮表演濒临失传。如今,一支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上的非专业乡村妇女队伍,又让“崇贤花篮”在不经意间声名远扬,走上了国际舞台,并于去年成功入选杭州的非遗项目。再往前看,曾经在2008年成功进入“鸟巢”奥运主会场表演的余杭滚灯,就是中泰武校的学生去表演的。而其背后,是余杭当地十八般武艺等一大批非遗传承人进入校园,通过传统的口传心授、言传身教的方式,传授当地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果。这种“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文艺创作方式,同时也得到官方的更多支持。冯玉宝说,“我们三年会排一个大戏,大年要花500万元,小年300万元,而用于文化体育事业方面的资金,去年已经达到4600万元,这可能是整个杭州县区中最高的了。”同样,在去年12月召开的浙江省委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鲁迅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得主黄亚洲说,“拥抱文艺创作的新春天,最重要的就是要接地气,人民大众是文艺的需求者,也是文艺的评判者。文艺创作的脉搏要时刻保持与百姓生活同频共振。”而这场发生在余杭城乡间的“众乐乐”文艺复兴,成了“同频共振”最好的时代注解。我来说几句“玩”出点名堂杨蓥晖无论是官方层面,还是乡野民间,都给予了余杭文艺工作极大的肯定,套用一句通俗的话,“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当下评判大众文艺的标准,不在于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而是在于能够众乐乐。好的文艺氛围,在于塑造与培育。这需要官方来主导。从地方文广新局到文化馆,最能清楚自己能为公众做些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能结怎么样的果子。倡导广场舞是一种做法,提倡“复兴”杭滩也是一种做法,而其中难易与成果,自然能够被外人一眼看出。当然,好的文艺果实,更应该接地气与被传承。文艺果实不能拿奖后束之高阁,能被公众接受和娱乐,才是最大的成就,在这点上,余杭做到了。赋闲在家的妇人们能够到国际舞台上拿个大奖,一个说明她们,“玩”出点了名堂,第二个也说明,余杭这个地方,文艺底子蛮厚实的。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繁荣乡村文化 建设和谐家园
——浙江省杭州市崇贤街道文化工作侧记
&&&&崇贤街道文体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
&&&&第二届鸭兰村乡村文化节在鸭兰村农村文化礼堂举办,露天戏台上的精彩演出吸引了上千名群众观看。
&&&&各村(社区)开展乡村群众文化节,打造基层文化活动品牌,被群众称为“崇贤人自己的春晚”。
&&&&古琴斫制技艺2011年入选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为杭州市级传承人马岳思。
&&&&2014年8月,“崇贤花篮”表演队参加“韩国·亚洲音乐舞蹈艺术节”,并获得金奖。
&&&&村民在龙旋村的新版村规民约上签名。
&&&&许&&莹&&&&走进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崇贤街道,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乡村文化的勃勃生机:村头的“农家书屋”、家门口的“文化夜市”、村民热议的村规民约、人气爆棚的邻里节活动、登上国际舞台的“崇贤花篮”表演……如今的崇贤,高起点实施文化强镇规划、高标准建设文化基础设施、高质量构建群众文化网络,已成功创建浙江省文化强镇、浙江省体育强镇、浙江省特级综合文化站、杭州市文明乡镇等,崇贤街道文体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还作为浙江省推荐的唯一一所基层文化站参加全国优秀文化站的评选,并荣获“2014全国优秀文化站”荣誉称号。文化正加速引领崇贤向着建设贤德之地、和谐家园目标迈进。&&&&繁荣乡村文化&&&&就是要坚持以文明为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的发展衍生文明的进步。崇贤街道始终坚持经济硬指标和文化软实力并重,将文化融入发展的全过程,真正让崇贤居民在感受发展的同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0年,崇贤新城建设正式启动,城镇化推进进入崭新的阶段,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的理念得到充分彰显。崇贤的发展在追求经济数据增长的同时,更注重发掘传统文化内涵,营造人文环境以及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围绕着红色文化、廉洁文化,打造以余杭区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建立所在地崇贤鸭兰村为中心的红色文化圈。在品牌文化活动中,无论是宣传“德文化”主题,开展邻里节活动,还是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温暖崇贤”,都深深立足于崇贤传统文化,不断弘扬社会正能量。在崇贤新城建设中、在“五水共治”、垃圾分类、“三改一拆”等一系列重难点工作中,群众主动参与,积极配合,组织志愿者活动,支持配合街道各项工作的开展,文明崇贤的氛围逐渐浓厚。如今,街道被拟推荐申报浙江省文明街道,动员和组织崇贤群众广泛参与,以文明创建服务经济建设,促进崇贤和谐发展。&&&&繁荣乡村文化&&&&就是要坚持以健康为源&&&&矮松伯是名副其实的崇贤“文化人”,干群众文化工作几十年,让他很有感触的是崇贤近几年的变化:“沉溺于赌桌、酒桌的人越来越少,邻里之间的矛盾少了,去广场散步的多了,跳舞的多了,去球场打球的多了,参与文化活动热情更高了。”在积极向上的文化引领下,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主流追求。&&&&在硬件建设上,崇贤打造街道、村(社区)两级公共文化圈,方便群众参与文化生活。在新城核心区块,街道投资3000余万元,新建5600平方米文体中心大楼,图书馆、文体活动室、展示厅、多媒体教室一应俱全,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13个村、社区均建成250平方米以上的室内文化活动场所,健身苑点、灯光篮球场等达到60余个。&&&&在载体构建上,街道自创基层文化活动品牌——乡村文化节,崇贤人亲切地称呼它是“崇贤人自己的春晚”。坚持“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参与热情得到充分激发。同时,街道坚持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每三年举办一届街道文化艺术节,每年举办各类节日主题活动、文体比赛、送戏下乡、文化走亲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繁荣乡村文化&&&&就是要坚持以本土为根&&&&繁荣乡村文化关键在于“接地气”,“秀”出原汁原味的农民风采,开创独具“农”味的文化活动,挖掘富有“本土气息”的文化。如此独具崇贤特色的乡村文化元素,造就了不少文化能人和文艺精品。&&&&特色非遗项目“崇贤花篮”表演,盛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2008年的非遗普查中得以发掘整理,并得到进一步传承发扬。今年8月,“崇贤花篮”表演队参加在韩国首尔举办的“韩国·亚洲音乐舞蹈艺术节”,并夺得金奖。这一源自本土、体现传统的文艺表演项目,如今已经成为崇贤对外文化交流的金名片。&&&&崇贤还积极打造本地文化交流刊物,创办了《崇尚贤德简报》、《崇贤·美丽洲副刊》,并出版了“崇贤文化丛书”,“一报一刊一书”品牌在传承发掘传统文化和发现培养文化新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崇贤·美丽洲副刊》获得了浙江省群众文化刊物三等奖,成为余杭区唯一入选刊物。《崇尚贤德简报》已刊发180期,成为崇贤人的家乡报。“崇贤文化丛书”有6本,共计120余万字,是崇贤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人文精神的集中展现。&&&&繁荣乡村文化&&&&就是要坚持以和谐为要&&&&上善若水,水乡崇贤依水而建,因水而生,让崇贤积淀了一分善良与温润的人文气质。坚持以和谐为要,让乡村文化在崇贤得以延续与传承。&&&&村规民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理基层社会的有效手段。崇贤街道重视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村规民约为契机,推进依法治理,弘扬道德风尚,促进社会和谐。街道以龙旋村为试点,全面开展村规民约修订工作,积极倡导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为传统自治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为构建和谐家园提供制度保障。村规民约修订工作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试点村龙旋村的新版村规民约得到全体村民代表的一致同意。&&&&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崇贤安家落户,“新崇贤人”为崇贤带来了更多活力。为培养他们对崇贤这方土地的认同感,崇贤街道借助文化的向心力,迄今为止已举办了10届邻里节活动,亦已成为社区居民热心参与的文化活动。“社区好声音”“舌尖上的美味”等活动的开展,让“新崇贤人”更好地融入,让不同的文化在崇贤得到了融合。崇贤还成立了“同心少数民族艺术团”,来自15个民族的38名队员,通过搭建舞台,让少数民族文化更好地融入本地,也繁荣了崇贤的群众文化,该少数民族艺术团的队员们屡次在国家级、国际级比赛中获奖。&&&&繁荣乡村文化&&&&就是要坚持以人为基&&&&文化需要有人耕耘。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崇贤街道成立了一支宣传文化员队伍,作为繁荣乡村文化的基石,让一批热爱文化事业,熟悉崇贤文化的人成为群众文化的“主心骨”。宣传文化员队伍成立之后,街道更是加强了管理,通过确立工作职责,开展培训计划,组织才艺比赛。&&&&文化贤能则是崇贤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擅长灶头画的陈庚申、精通斫琴的马岳思、热爱文学创作的农民作家陆云松、热心文化保护的孙高平,还有80余人的业余文学创作队伍,他们是散落在崇贤土地上的珍珠。街道则建立了文化人才库,加大了对他们创作的关心与支持。&&&&2013年,崇贤人均文化活动经费达到46.7元。如此大手笔,来源于崇贤街道对于文化的支持,街道规定,每年不少于财政收入的1%用于文化活动经费资金的保障,提升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让群众得了实惠。如今,崇贤各村、社区都按照自身特色成立了多支文体队伍,人数达上千人,活跃在大街小巷与乡村原野中,成为崇贤一道亮丽风景线。首届“美丽浙江”微电影大赛落幕
&&&&1、美丽浙江微电影大赛落幕&&&&&9月17日,为期5个月的首届“中国梦想•美丽浙江”微电影大赛在杭落幕。来自北京灵思沸点影业有限公司《狠爱你》、丽水麦田影视工作室《师傅》、丽水邮储银行和衢州飞天影视广告有限公司《断电》3部作品荣获一等奖。此次微电影大赛自今年4月15日正式开赛以来,共收到了来自浙江,北京、沈阳、乌鲁木齐、青岛、成都和深圳等地的605件参赛作品。本届大赛设置了一、二、三等奖及最佳音乐、最佳剪辑、最佳摄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女演员等多个单项奖,最终共有20部作品获奖。让评委们惊喜的是,在参赛的605件作品中,有60余件来自我省高校学生团队,比例占到了10%,其中有不少作品已超过了专业影视公司的创作水准。&&&&(刘 慧)&&&&2、北京电影学院浙江中心落户杭州&&&&&日前,北京电影学院浙江中心落户杭州,这里将成为该学院在浙江地区的独家旗舰式培训中心。培训中心初期以青少年兴趣班、高考辅导班、职业培训班及总裁高级研修班为主,中期计划培养国际化影视艺术人才,远期规划辐射影视产业其他领域。中心计划3年内为浙江区域10万人提供教学服务,为2万名优秀寒门学子提供免费教学。&&&&&(傅一览 夏 琳)&&&&3、浙版图书域外发行&&&&&《中国文化系列丛书》(僧伽罗语版)合作出版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暨《中国二十四孝故事》新书发布会于9月14日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行。CRI斯里兰卡广播孔子课堂理事会成员,斯里兰卡文学、文艺、媒体界著名人士,斯中友好人士共200余人参加了活动。《中国文化系列丛书》(僧伽罗语版)由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斯里兰卡广播孔子课堂、斯里兰卡Fast&Publishing出版公司三方合作出版。系列丛书之一《中国二十四孝故事》僧语版新书首发同时举行。三方还签署了《图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出版合同。发布会同时还举办了《美丽中国•美丽浙江》摄影图片展。&&&&(李月红)&&&&&4、民间舞蹈《崇贤花篮》&&&&获亚洲音舞节金奖&&&&近日,由新加坡国际音乐舞蹈交流促进会主办的亚洲音乐舞蹈艺术节在韩国首尔举办,共有来自中国、韩国、印尼等国家和地区选送的100多个节目参赛。杭州市余杭区选送的民间舞蹈《崇贤花篮》荣获舞蹈类比赛金奖。“崇贤花篮”是杭州市非遗项目,也称“石前花篮”,兴盛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周春美)&&&&5、嘉兴•台湾摄影交流展举行&&&&&9月20日下午,“跨越海峡”第二届嘉兴•台湾摄影作品交流展在嘉兴市图书馆开幕。此次影展共征集到两地摄影作品600多幅,此次展出作品80幅,其中嘉兴摄影家和业余摄影爱好者拍摄的作品44幅,台湾高雄高青摄影学会和在嘉台胞拍摄的作品36幅。展览持续到9月26日。本次摄影作品交流展分为“嘉兴人拍嘉兴”、“嘉兴人拍台湾”、“台湾人拍台湾”、“台湾人拍嘉兴”四个部分。展览期间,高雄市高青摄影学会参访团与嘉兴摄影家协会围绕摄影技艺进行深入的交流座谈,并一起采访拍摄嘉兴城乡风貌、西塘古镇和南北湖风光。&&&&(朱 政 沈爱君 欧 宇 张觉民)&&&&6、温州市民文化节戏曲季启动&&&&为接轨第三届中国越剧艺术节,第二届温州市民文化节戏曲季活动于9月26日启动,30场演出将在温州大剧院广场露天舞台轮番登场。活动将持续到11月3日。温州作为戏曲故里,民间戏曲市场活跃,除了国有剧团外,民间职业剧团多达70余家,从业人员3500人左右,每年演出2.5万场以上。此次30场戏曲展演中,有京剧、越剧票友专场,越剧折子戏专场,瓯剧专场,课本剧、话剧专场以及黄梅戏展演等。&&&&(伍秀蓉 任 翔)&&&&7、2014中国(奉化)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开幕&&&&&9月19日晚,2014中国(奉化)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开幕式在宁波奉化溪口雪窦山举行。活动由浙江省佛教协会、奉化雪窦山资圣禅寺、中华文化促进会共同主办。来自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在内的两岸三地政界、商界、文化界、演艺界、佛教界、旅游界及新闻界的5000多名海内外嘉宾参加了活动。这是自2008年以来举办的第七届弥勒文化节。开幕盛典由“和”“源”“慈”“梦”四大板块组成,以弥勒的前世、今生、未来为时间轴,以太虚大师讲故事结合音乐剧的形式叙事。其中,音乐剧《奉天而化》由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曹路生和奉化团队七易其稿,潜心创作而成,全篇贯穿了奉化元素。盛典应用5D声光电舞美高科技技术、光影技术“击活”雪窦寺龙华广场上的“四大天王”,激光秀打出时光隧道,现场美轮美奂,极具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吕卫国)&&&&8、义乌发现多层位、多种群恐龙足迹化石&&&&日前,义乌市对外发布,在该市观音塘村发现多层位恐龙足迹化石。义乌观音塘村所属山脉为东阳风车口地带延伸带,该地带近年来有多次发现恐龙蛋化石、足迹化石。4月27日至7月15日,由省古生物化石鉴定专家、浙江自然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金幸生博士领衔,省自然博物馆、义乌市博物馆专家对在义乌观音塘村后岩头山(北纬29°18.656&,东经120°9.638)进行了中生代足迹化石调查,发现了多层位、多种类、多个体的恐龙足迹化石,含恐龙足迹化石层位11层,出土恐龙足迹化石40多个,分布于不同的岩石上,有蜥脚类、兽脚类和鸟脚类,以及翼龙类恐龙足迹化石,可能还有甲龙足迹化石。每一类都有不同大小的个体,其中兽脚类恐龙化石足迹最小的仅有8厘米,最大的达40厘米。&&&&(吴 &婧)&&&&9、兰溪诸葛村非遗展演&&&&引来全国摄友&&&&&近日,“孔明杯”全国摄影大展在兰溪市诸葛八卦村举行。该活动以诸葛村乡土民俗、非遗展示展演为主要创作题材。活动以诸葛后裔祭祖大典为主体,族中长辈在丞相祠堂按传统礼节祭祀先祖诸葛亮,祭后开展了盛大的迎会活动。同时,在乡土文化展馆内,婺剧表演吸引了一大票戏迷。刺绣、剪纸、传统榨油、草鞋编织等非遗互动性体验活动拉近了非遗与游客的距离,深受大家喜爱。制作清明@、打麻糍等传统食品的制作体验得到了食客青睐。这些活动充分展现了诸葛古村落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和古村落乡土文化内涵。&&&&(戴炜荣)&&&&10、玉环出台非遗管理办法&&&&&近日,玉环县出台了《玉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办法》。《办法》明确了玉环县文广新局、乡镇(街道)等行政主管单位对该县非遗整体保护、规划和宣传工作的职责,确定了代表性传承人和传承基地享有的权力和应履行的义务。同时,建立非遗经费保障机制,设立保护、保存专项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对新列入国家、省、市、县级非遗名录的项目进行奖励,对已经列入名录的项目以及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传承基地实施考评制度,做到奖罚分明。&&&&(玉 文)当前位置:&>&&>&&>&
我区民间舞蹈《崇贤花篮》将赴韩国演出
发布时间:&来源:&点击率:
  近期,我区优秀民间舞蹈《崇贤花篮》应组委会邀请将赴韩国参加亚洲音乐舞蹈艺术节。  《崇贤花篮》是去年我区深入挖掘、打造的全新民间传统舞蹈,曾获得浙江省社区居民舞蹈比赛金奖、浙江省“文化走亲”优秀节目展演金奖等。为了在亚洲音乐舞蹈艺术节上取得好成绩,区文化馆邀请省文化馆舞蹈干部邵小眉对节目进行了加工打磨。由区文化馆滚灯艺术团和崇贤街道业余文艺骨干组成的演员队伍连日来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刻苦排练,力求将《崇贤花篮》最美的一面展现在国际舞台上。  据了解,亚洲音乐舞蹈艺术节是一项具有国际性、权威性、专业性的艺术节活动及赛事,每年轮流在亚洲各国举办。此次艺术节将于8月18—23日在韩国首尔举办。此次《崇贤花篮》赴韩国演出将在国际舞台展现余杭传统文化的魅力,必将进一步提升余杭文化的影响力,促进我区文艺精品节目的创作。
相关新闻:
杭州市余杭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主办 杭州市余杭区信息化管理中心 承办 备案编号:浙ICP备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以上分辨率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业花篮制作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