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晋东的前女友还爱你的表现资料

一名37岁闽汉日前涉嫌于纽约皇后区艾姆赫斯特街头持刀狂捅前女友,据说是疑因女方微信另结新欢引发杀机。案件中的嫌犯石晋东(音译,Jin
Shi)被指带刀禁锢前女友,于车厢狠下毒手,一路沿53大道追斩女伤者,女方颈、胸、腹多处受重伤,手段极度凶残。嫌犯见女方倒于血泊后,徙步行走五百呎绝望割喉自杀。救援人员其后将二人成功抢救。
  据了解,嫌犯石晋东来自福建,于指甲店打工,今次情杀案前,早于7月份已有前科,受害人父亲14日为保护女儿,已向院方申请禁止任何人探访。检方目前已向石晋东提出五项起诉,其将面临企图谋杀、严重袭击他人身体、违反保护令、非法禁锢及非法持有武器等重罪。
    女伤者跳车求生
  今次发生的骇人情杀惨剧,怀疑因一对来自福州的前情侣陷入三角恋情而导致。根据警方消息,苦恋前女友的闽藉男子怀疑女方透过微信认识他人,盛怒之下闽藉男子于13日晚持刀冲往女方位于艾姆赫斯特的居所门前,待女方出现后掏出凶器,硬将女方推进座驾,并沿53大道开去。他于车厢中一手驾车,一手拔刀往其女友手臂狂插。
  女方中刀后奋力反抗,在离家不远的90街跳车求生,但嫌犯并未因此罢手,不顾一切弃车追斩前女友,在不到一个街区的路程中将女方按住,拔刀往她喉咙、胸腹及手臂不断来回狂捅,过程极度凶狠。闽男确认女方倒地不起后,立即返回车子企图驾车逃离现场,但失控撞向停泊于行人道边的数辆房车,于是徙步走下斜坡,至积提士大道(Justice
Ave)再往左转,及至近52大道后,绝望刎颈自尽。警方于9时43分获报后,派出大量警员于附近一带进行地毯式搜索,最终于积提士大道发现身上血迹斑斑的石晋东,其胸口、喉咙均有一度深长的伤口,衣着及外貌符合证人及女伤者的口供,于是将其即场拘捕。两名伤者均被救护人员移送艾姆赫斯特医院诊治,女事主一度命危。
    女伤者老父陪伴在侧
  根据警方纪录显示,嫌犯石晋东并非首次骚扰事件中的女受害者。35岁的女事主于7月份曾获得法院颁发的保护令。当时石晋东被指于7月4日国庆当天,在未经女方同意下私下驾驶女方的座车,女方欲报警求助,石晋东更抢过电话阻止。
  事件发生后,女事主的老父于艾姆赫斯特医院一直陪伴,直至午间才离去,示意女儿已渡过危险时期,但由于警方仍在调查案件,暂时不愿透露二人交往的详情。今次事件中的闽藉男子嫌犯石晋东,独自居于艾姆赫斯特格兰大道附近一小巷,离案发现场不远。而石晋东与前女友争执,也似乎时有所闻,部分邻居14日听到消息后形容「吵闹到这里来了」,他们表示,石晋东人很安静,平日甚沉默少言,「但看上去人还可以」,对事件不敢置信。
  案发地点艾姆赫斯特为不少福州移民聚居地,案件发生时,有不少华人邻居均于53大道上乘凉。
  其中一名目击者表示,当晚近9时许听到窗外「哔」一声长响后,忽然听到女声厉声尖叫,一辆车子于马路中心不住往前滑动。大批居民即往街上帮忙,不断有人大喊「你在干甚么!」企图阻止男嫌犯杀害女伤者。不久房车撞上行人道前的车辆,被迫停下,而女事主就躺于血堆中,奄奄一息,未知生死。
已投稿到:毛泽东与女作家丁玲
  知道的人都说:在延安的作家群中,毛泽东是很赏识丁玲的。毛泽东一生写过两首专门“夸人”的诗词。一首是众人皆知的夸奖彭德怀将军的:“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彭德怀看后,把最后一句改为:“惟我英勇红军!”毛泽东的另一首诗词则是:“礼赞”女作家丁玲的。那时,丁玲仅仅30岁出头。而且,这首“礼赞”诗词是用军用电报发到前线的丁玲手中的。这在中国战争史上恐怕也是罕见的。当然,这不仅仅因为丁玲是著名的作家,也不因为她与毛泽东同为湖南老乡。1951年,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金。她说:“我从来没想到,把自己的名字与斯大林、毛泽东联系在一起。”在国民党的牢房里,她被秘密关押了三年零四个月。1970年,“四人帮”复将她投入监狱,直到1975年才秘密地转移到山西长治县一个小山村。外国记者问:对毛泽东的看法有无变化?丁玲回答:“毛主席是伟大的。”这就是一位作家和一位政治家的关系。这就是饱经风霜,历尽苦难的丁玲对自己的领袖的评价。蒋家原来是李自成的后代。家道中落,世态炎凉。丁玲独自出外闯荡。在北平结石胡也频。1933年被捕入狱。宋庆龄等营救。丁玲,原名蒋冰之。湖南人。1904年生于湖南福安(今临)。传说湖南福安蒋家原是李自成的后代,因为曾经企图推翻明朝取而代之,事败后,隐居福安改姓蒋。这段历史如何,可不去追究。但丁玲的反叛性格,倒的确有点像李自成。福安黑胡子冲的蒋家本是大户,到丁玲的父亲蒋保龄时已经没落。蒋保龄是位纨绔子弟,19岁到日本留学,染上鸦片瘾,不久倾家荡产,还欠了叔伯一大堆债。丁玲的母亲不得不带子女离开黑胡子冲,投奔到常德的舅家。世道的艰辛,在丁玲幼小的心灵上,很早就留下了难以平复的创伤。其中有三件事影响最大。一是她们母女走时,叔伯家竟拦轿讨债;二是丁玲要去上海求学,向宗族祠堂请求依例补助,父老们却因她是女孩而予以拒绝;三是舅家对他们母女的冷落,使之深深体会到寄人篱下之苦。歧视、冷漠的结果,是丁玲的反叛。她讨厌家乡,遂独自跑到上海闯荡。进了陈独秀等人开办的平民女校,便与几位女友宣布废除姓氏,只选一个最简单的“丁”字的姓。这是1922年的事。当年秋天,她又离开平民女校来到南京。在南京,她认识了瞿秋白,经他推荐,次年即进入了上海大学。从上海大学出来,她去了北平。在这里,她遇到了胡也频。在北京大学一边旁听,一边写文章。渐渐地,她与胡也频就难舍难分了。1924年,她与胡也频结婚。这期间,丁玲先后发表了《莎菲女士日记》、《水》等小说,一举成名,胡也频则有《一个伟大的印象》等报告文学,并担任“左翼作家联盟”执委等职。日,胡也频被国民党杀害于上海龙华。1933年,丁玲也被国民党当局秘密逮捕关进监狱。靠了宋庆龄、何香凝、鲁迅等人的救援才得以获释。陕北的窑洞宴会。邓颖超清唱《武家坡》。丁玲随左权将军上陇东前线。毛泽东的词竟用军用电报发到红一军团。可真迹在44年后才找到。丁玲拿着宋庆龄赠送的350元钱,冲出国民党的牢笼,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秘密经上海、北平、西安,于1936年11月来到陕北保安。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一座大窑洞里开会欢迎她。欢迎会很隆重。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都出席。远道而来的丁玲被邀坐在首席。她激动地讲了在国民党监狱中三年零四个月的生活,讲了宋庆龄等民主人士的大力营救,讲了到延安一路上的种种磨难。丁玲感觉:到了延安,总算是回到了家。她的曲折经历和绘声绘色的讲述,感染了每一个人。毛泽东就是在这时结识了这位著名的女作家。欢迎会既是庆祝会,也是宴会,还是联欢会。李克农、邓颖超被人家推举出来,站在土炕上清唱《武家坡》。窑洞里的宴席并不丰盛,但到处是笑声。欢迎会后,丁玲一一走进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徐特立等领导人的窑洞拜访做客。当时,毛泽东问她:“丁玲,你打算做什么呀!”丁玲回答:“当红军!”毛泽东说:“好呀!还赶得上,可能还有最后的一仗,跟杨尚昆他们领导的前方总政治部上前方去吧!”于是,她换上戎装,跃马扬鞭,随红军来到陇东前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胜利会师。为了打退蒋介石国民党军的进攻。红军于11月21日向山城堡之敌发起攻击。战斗至22日上午结束。是役,红军歼敌一个多旅,给蒋介石嫡系主力胡宗南以沉重的打击。迫使该敌退至大水坑、萌城、甜水堡及其以西地区,停止了对陕甘根据地的进攻。山城堡的胜利,显示了红军的威力,也推动了日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丁玲来到陕西省陇山,跟随红一方面军一军团行动。当时聂荣臻是一军团政委,左权是代理军团长。在炮火硝烟中,丁玲写下第一篇记述红军战斗的佳作《记左权同志话山城堡之战》。散文传回中共中央所在地,毛泽东激动不已,他欣然挥毫写下一首诗《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这首词是毛泽东在欢迎宴会上答应赠送丁玲的。近日前方捷报频传,又是丁玲佳作而至,毛泽东便一挥而就,了却了前一次的许诺。写完后,毛泽东当即让发报员通过军用电报发给前方的一军团司令部。电报是聂荣臻政委收到的。在庆阳,一军团将毛泽东的电报诗词交给了丁玲。她立即为词中的真挚情感,直抒胸臆所打动。孙中山先生日《与报界的谈话》中说:“党常谓:一枝笔胜于三千毛瑟枪”。毛泽东的词就是从这里演化而来。革命作家的一支笔,即可当三史精兵。这种对知识分子的正确估价与赏识,令丁玲十分感动。1937年春,丁玲陪同美国作家史沫特莱从前线回到延安,会见毛泽东。毛泽东在窑洞里接见了这位著名的女作家。他边说话,边在一张巴掌大的白色油光纸上,用毛笔以横书的方式写下10行字,未标题目和词牌,也没有落款,送给丁玲。丁玲接过来一看,正是那首在军用电报中传来的《临江仙》。她很珍惜地保存着这帧字迹。胡风听说了,要去看,她便托胡风保管。胡风随手将这张小纸条夹在一本大书里,过后就忘得一干二净了。等到丁玲来索要原迹时,胡风哪里还记得搁到那本书里去了。丁玲后悔不已。胡风后来被打成“敌对分子”,几十年销声匿迹。及至他死后,夫人梅志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才发现这帧“失落”了几十年的真迹。这首词公开发表最早是出现在1980年第7期的《新观察》杂志上。此时离写作时已相去整整44年。毛泽东的旧学底子很厚。小说《红楼梦》他常引用。警卫员每每都来通知丁玲去听毛泽东给红军讲课。毛泽东问:《娄山关》印象如何?丁玲得到毛泽东的赠诗时,感觉到了他的关注。可她对毛泽东的了解却非常有限。“我记得党中央初到延安时,我去看他”,丁玲回忆说:“他给我的印象是比较喜欢中国古典文学。”毛泽东的旧学知识很渊博。丁玲常常看到他带着非常欣赏的情趣谈李白,谈李商隐,谈韩愈,谈宋词。谈小说则多是《红楼梦》。“那时,他每周去红军大学讲唯物辩证法,每次他去讲课,警卫员都来通知我去听。”“在露天广场上,他常常引用《红楼梦》中的人、事为例,深入浅出,通俗生动,听课的人都非常有兴趣。”丁玲回忆她与毛泽东的交谈也很生动:“他同我谈话,有几次都是一边谈,一边用毛笔随手抄几首他自己作的词,或者他喜欢的词。有的随抄随看,有几首却给了我,至今还在我这里。”有一次,毛泽东把《娄山关》这首词抄送给丁玲。他关切地问:印象怎样?这是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最得意的一首词:“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当时是确立毛泽东领袖地位的遵义会议召开后,又是红军突破贵州军阀王家烈封锁之际。作者曾对此词自注到:“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诗家评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非常豪迈,非毛泽东写不出来。词的最后两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自注:“这是战争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丁玲读完《娄山关》,虽觉写得雄伟有力,却一下说不清。她只说:“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一幅多么好的图画呵。丁玲说:“那时我听他谈话,常常感到自己的旧文学底子太薄,不足为他谈话的对手。因此,多半是我听,他讲。我以能作为他的听众而感到高兴。”其实,这种感觉在延安的大多数人都有。到延安后的第一件事:编书。毛泽东和杨尚昆的“征稿通知”。几十万只手写的出乎意外的美好文章。“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其实,丁玲到延安后的第一件大事,是编辑《红军长征记》。1936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纵横11个省、行程二万多里到达陕北保安。8月,毛泽东、杨尚昆发出《长征记》的征稿电报与信件:“现有极好机会,在全国和外国举行扩大红军影响的宣传,募捐抗日经费,必须出版长征记载。为此,特发起编制一部集体作品。望各首长并动员与组织师团干部,就自己在长征中所经历的战斗、民情风俗、奇闻轶事,写成许多片断,于9月5日以前汇交总政治部。事关重要,切勿忽视。”毛泽东和杨尚昆的号召立见成效。9月以前,红军各部的片断纪事如雪片般飞来。被调来编辑《红军长征记》的丁玲对着这堆得像小山一般的纸片惊呆了:“这全是几万只手在一些没有桌子的地方,在小油灯下写出来的。于是,编辑的人,失去了睡眠,日夜整理着,誉清这些写得出乎意外的美好文章,从长征出发时写起,一直写到陕北。铁的洪流,冲破了几十万血肉掺杂着的猛烈炮火,钢铁做成的长城,同无法克服的残酷的自然做斗争。而且在不断的转战中还要同自己内部分歧的错误意见做斗争,一段一段写出惊心动魄的场面。这是丁玲当时对《长征记》征集工作的真实描写。她为这本书付出了许多心血。1937年2月此书定稿。可是,直到1942年,书才得以问世。全书30万字。最后定名《红军长征记》。这期间,丁玲已担任中央警卫团政治部副主任。1936年,丁玲提出组织一个文艺俱乐部,创作和研究文艺作品的建议。这个建议得到毛泽东、张闻天的支持。日,丁玲主持召开了发起成立文协组织的座谈会。12月22日,召开成立大会。毛泽东等出席。会上,由毛泽东提议,经全体通过,协会定名为“中国文艺协会”。12月23日,“中国文艺协会”召开第一次干事会,一致推举丁玲为主席。事后,毛泽东对协会评价说:“这是近十年来苏维埃运动的创举。”毛泽东说:“新瓶新酒好,旧瓶新酒也好。”丁玲组建西北战地服务团。周恩来说:“你们获得了全国人民的称赞”。1937年,卢沟桥事件发生,抗日战争开始了。中央军委委托中央宣传部组织西北战地服务团奔赴前方。丁玲被任命为这个团的主任。不久,一个包括30多人的西北战地服务团成立了。行前,丁玲来到毛泽东的住处凤凰山,请示工作。毛泽东见到女作家很高兴。他对丁玲说:“这个工作很重要,对你也很好,到前方去可以接近部队,接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扩大党的影响。”毛泽东讲了许多,甚至连宣传的形式都考虑到了:“宣传上要做到群众喜闻乐见,要大众化。新瓶新酒也好,旧瓶新酒也好,都应该短小精悍,适合战争环境,为老百姓所喜欢。”最后,毛泽东亲切地对丁玲说:“你是写文章的,不会演戏,但可以领导。没有搞过,可以学会。”丁玲把这些话都记住了,并在战地服务团里传达了这些讲话。但关于她本人的话,却没有传达。按照毛泽东的指示,西北战地服务团出发前赶排了一些短小精悍的话剧、舞剧、相声,还把秧歌改编成《打倒日本升平舞》,搬上了舞台。服务团在延安南门外戏台作了一次彩排演出。毛泽东和中央的一些领导人都兴致勃勃地前来观看。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贫瘠荒凉的陕北地区的老乡们,整个给这台魔术般丰富多彩的演出迷住了。演出结束后人们还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大戏台不愿离开。毛泽东看完后极有兴趣地对丁玲说:“节目可以,就这样搞下去。”他高兴地提出要给西北战地服务团开欢送晚会。在欢送会上,毛泽东发表了激情洋溢的祝辞:“要用你们的笔,用你们的口与日本打仗”。“从文的方面和武的方面夹攻日本帝国主义。”丁玲率领西北战地服务团奔赴前线,在晋西、晋北、晋东逗留了整整六个月,途经16个县,60多座村庄,辗转三千余里。周恩来副主席当时赞许说:“丁玲等所组织的战地服务团,在前线艰苦奋斗,获得全国人民的称颂。”毛泽东喜欢新剧。《逼上梁山》引起他的一大篇“感慨”。丁玲和毛泽东的秘书“凑诗”,毛听后大笑不止。在延安时,毛泽东和艺术家们的交往十分频繁。1939年11月,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政治部宣传大队(烽火剧社)演出了一出歌舞话报剧《庆祝十月革命节》。演出后没几天,毛泽东就约请这出剧的编导,宣传大队大队长陈明、戏剧导演侣朋去谈话,并请他们吃饭。毛泽东从谈话中知道演出很花钱,就开出一张200元的支票奖给了宣传大队。200元在当时的延安是个不小的数字。这件事给烽火剧社的人们以极大的喜悦和鼓励。过了很久,陈明还掩饰不住兴奋对丁玲说起此事。后来,陈明成了丁玲的终身伴侣。不过这是以后多年的事了。毛泽东对文艺形式的差别仿佛并不在意,他只重视内容。延安平剧院里,他就是常去光顾的观众之一。有时候,他就在自己的窑洞里听听京戏唱片。心情愉快时,禁不住还要哼上一两声但是,从来没有人听到过他对旧戏有过什么赞誉之词。他只说要“推陈出新。”1943年,中央党校业余演出新编京剧《逼上梁山》。毛泽东看后,激情一下来了。他当即写了一封情绪性很强的信给这出戏的编剧,这封信的大意是:《逼上梁山》的演出将是京剧演出的里程碑,剧本把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被赶下了舞台,劳动人民作为历史的主人登上了舞台。这封信最能反映毛泽东对旧戏、新戏的感受。可是,在对待新旧体诗词方面,毛泽东却没有这种“区别”。有一次,丁玲同毛泽东的秘书周小舟,为了庆祝革命老人徐特立先生的六十大寿,买了一块红缎子,准备写一首诗贺他。他们正在那里凑句子,毛泽东来了。当知道他们正在凑“诗”,竟高兴地仰面大笑。丁玲把凑成的几句念给他听。“衣服自己缝,马儿跟着跑”。这是写徐老在长征时。“青山与绿水,徐老永不老”,这就有点“打油”味道了。可是,毛泽东却出神地聆听着,不时“点评”几句:“好,这两句也好。”其实,毛泽东之兴趣并不在“诗”,而在于看见了丁玲等人在凑着写“诗”。只要是诗,新的、旧的他都颇感兴趣,尤其是对旧体诗。1957年后,毛泽东在一封公开信中改变了看法:“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可是,他一生却仍坚持写旧体诗。延安整风运动发起的原因。毛泽东说《三八节有感》与《野百合花》不一样。“你开门见山,人家受不了。”丁玲到边区深入生活。1940年,丁玲发表了《我在霞村的时候》、《三八节有感》两篇文章。1942年,她又写了《在医院中》。接着,王实味的《野百合花》也问世。这时,延安的人忽然感觉到文艺界似乎出了什么问题。1942年4月,毛泽东约请著名诗人艾青谈话。毛泽东说:“现在延安文艺界有很多问题,很多文章大家看了有意见,有的文章像是从日本飞机上撒下来的,有的文章应该登在国民党的《良心话》上。”他征求诗人的意见怎么办?“开个会,你出来讲讲话吧!”“我说话有人听吗?”“至少我是爱听的。”就这样,毛泽东决定召开一次延安文艺界的座谈会。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起因。丁玲后来回忆说:“召开这次会议,可以说是由于一篇文章,就算是由《三八节有感》而引发的吧。”《三八节有感》是一篇散文式杂文,它从关心妇女社会地位出发,就恋爱、婚姻、家庭等方面,列举出种种障碍,最后提出妇女要“取得平等,得首先强己”。这之中,有批评延安地区一些干部的,也有积极的建议。周恩来从重庆回到延安,找丁玲谈话,主要就是针对这篇文章。但是,毛泽东所说:“日本飞机上撒下来的”文章并不包括《三八节有感》。毛泽东明确说:“《三八节有感》与《野百合花》不一样,它对我们党的干部有批评,但它有积极的建议。我们不要同等的看待它们。”在座谈会上,毛泽东作重要讲话。这篇讲话针对延安文艺界的现状和争论,联系“五四”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要解决文艺工作的方向、立场问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深思熟虑的结果,是关于革命文艺政策的鸿篇巨制。它带来了延安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当时,丁玲并不知道,座谈会是因为延安“光明”与“黑暗”那么严重的斗争而引起来的。她听见红军的一些高级将领在会上怒斥:“我们在前方打仗,后面竟有人骂起领袖来了,那不行!”,感到莫名其妙。她认为她十分了解和信赖毛泽东。毛泽东当时曾找丁玲作了一次长谈。他说:“我们要不要自我批评?要的。如果一个党没有自我批评,这个党的生命就停止了。”“但是你要进行批评,先得肯定人家的好处,说他怎样艰苦,怎样打胜仗,怎样有功劳,说我们这个党是了不起的,是伟大的,光荣的。然而再说我们还有一点缺点,还有封建残余,一些男同志对女同志的看法还不一样。”“而你开门见山就说女同志受压迫、受歧视,人家就受不了啦。”毛泽东平和安详的谈话,丁玲听来倍觉亲切。她感到没有什么压力,只觉得毛泽东头脑很清醒。所以,她很情愿地在“整风”运动中“痛痛快快地洗个澡”,把一切不必要的东西统统洗干净。过后,她对又接连发表了两篇文章:《关于立场问题之我见》、《文艺界对王实味应有态度及反省》。她在文中表示,一定要轻装上阵,再为革命文艺奉献自己的一切。延安此时掀起了革命文艺创作的大热潮。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作家们纷纷深入到生活第一线。肖三、艾青等赴南泥湾,陈荒煤去了延安县,一些剧团文工团则上了站争前线。丁玲和作家欧阳山深入到边区,在那里,她们与最普通的陕北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分别创作了报告文学《田保霖》和《活在新社会里》。毛泽东看到这两篇作品后,立即写信勉励他们:“你们的文章引得我在洗澡后睡觉前一气读完,我替中国人民庆祝,替你们两位的新写作作风庆祝!”后来,毛泽东又对人讲:“丁玲现在到群众中去就能写好文章。”丁玲感动地讲:“这封信给我很大帮助,我的新的写作作风开始了。什么是新的写作作风呢?就是写工农兵。”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毛泽东说:“丁玲有机会当几年县委书记就更好了。”《太阳照在桑乾河上》获奖。丁玲说:“我做梦也不敢想这事。丁玲的新创作日见成效。1948年初,她完成了一部描写人民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这是中国革命文艺第一部直接描写土地改革的作品。《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写的是在河北张家口附近农村的土改,作品通过作家长期在此地深入生活的积累,深刻形象地反映了在急风雨式的农村土改斗争中,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种种斗争。这也是丁玲创作生涯中第一部长篇小说。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正处于和国民党数百万大军战略决战的前夜。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成了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决策者运筹帷幄,经常彻夜不眠。他们正计划,部署后来震惊天下的三大战役。就在这么紧张的时刻,毛泽东仍然关心着文化界的情况,关心丁玲的近况。七月流火,天气奇热。一天午后,毛泽东携胡乔木、艾思奇和肖三夫妇,乘吉普车出外散步。汽车在20里外的一片树林中停下来。毛泽东与胡乔木等坐在一起聊天。毛泽东手摇大蒲扇问:“你们最近在干什么?”“丁玲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是写张家口附近农村土改的,她请了几位同志看看,提提意见。我们正在讨论。”毛泽东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说:“丁玲是个好同志,就是少一点基层锻炼,有机会当上几年县委书记,那就更好了。”接着,毛泽东又问:“你们对这部小说的看法呢?”“写得好。个别地方修改一下就可以发表。”树林里杂草茂盛,蚊子、虫子也多。毛泽东手中的大蒲扇不停地摇,但仍显得闷热。呆了约一个小时,毛泽东站起身来要走:“我是个没有自由的人,散步也得到这树林里来。闷热得很,还是回去吧。”就这样,这次关于丁玲的简短谈话就结束了。不久,丁玲也来到西柏坡。肖三的夫人甘露与她见面时,把那天毛泽东讲的关于她的话讲给她听。丁玲听了毛泽东肯定评价,心里很高兴,也很激动。她想: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影响终于平息了。这以后,她主动去看望了毛泽东、周恩来和邓颖超大姐。她还陪同毛泽东散步。1951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荣获斯大林文学奖。这为中国争得了荣誉。丁玲来到莫斯科领奖。面对众多记者的“连珠炮”提问,她说:“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只做了很少很少的一点工作,从来不敢有什么幻想。”“我爱斯大林,我爱毛泽东。当我工作的时候,我心里常常想到他们。好像他们就站在我的面前一样,这样,我就尽力按照他们的思想,他们所喜欢、所憎恶的意见去工作,就怕把工作做坏。”“但是,我从来连做梦也不敢想到斯大林的名字、毛泽东的名字能和我丁玲这两个字连在一起…”丁玲的话是发自内心的。当时,她就是这样。随后,她把文学奖所获的5万卢布,约合当时的人民币33770万元,全部捐给全国妇联儿童福利部,用于儿童福利事业。和毛泽东保持交往。可风暴正在袭来。1955年蒙冤。1957年被开除党籍。王震将军帮助过她。在佳木斯农场她产生了留下的念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与丁玲也时有交往。1951年夏天,有天午后,一位警卫员模样的人来到住在颐和园云松巢山上的丁玲家中问:“丁玲同志是否住在这里?有位首长要来看丁玲同志。”这时,丁玲和陈明正在收拾行装,准备回到北京城内的寓所。过了一会儿,只见罗瑞卿陪着一位高高大大的首长来了,原来是毛泽东主席。丁玲夫妇赶紧放下行装,出门来迎毛泽东。云松巢是一处小山坡。毛泽东踏着山坡拾级而上。他很胖,上坡有点气喘。穿的黄绸衬衫都被汗湿透了。陈明赶紧跑下山去,扶着他慢步上来。丁玲也迎上前去,拉着毛泽东的手在廊前的木椅上坐下来,亲切地交谈起来。跟随毛泽东来的人不少。陈明让勤务员立即去买了两个大西瓜来给众人解渴。毛泽东和丁玲边吃西瓜边聊天,互相问候。毛泽东轻松地谈起对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的团结和改造,丁玲则不住讯问毛泽东的身体情况。俩人促膝交谈,仿佛家人团叙,轻松欢快。谈了一会儿,工作人员来说游船准备好了。毛泽东平时太忙,很少出来游玩休息。今天他到颐和园,想在昆明湖划船散散心。可他听说丁玲就住在附近,便一定要来看望一下。毛泽东对丁玲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丁玲送别毛泽东一行去昆明湖划船后,仍站在山头凝望了很久。这时,丁玲身任多项要职: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全国文联党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可是,一场针对她的暴风雨正在酝酿。她却全然不知道。1955年,她与作家陈企霞被打成“丁陈反党小集团”蒙受不白之冤。1957年,当更大的暴风雨袭来时,她就更无法幸免了。她和冯雪峰被打成“丁玲、冯雪峰右派反党集团”,被开除党籍。面对这一切,丁玲坦然处之。她自认为并不“反党”。她给当时的农垦部长王震将军写信,主动要求下放到北大荒军垦农场去劳动。这时有人劝她:“你可以住在北京,坐在家里写文章嘛。”有人则对她说:“改个名字,免得不方便。”丁玲回答:“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风浪再大也顶得住,没有什么了不起。”王震将军把她和陈明安排到东北佳木斯附近的汤源农场劳动。参加劳动,对丁玲来说,在延安时期就习以为常。到了北大荒,她养过鸡,成了小有名气的养鸡能手。她参加农村扫盲,又成了全农场扫盲优秀标兵。她还锄过草,养过猪。凡是农场里的活,她几乎全都干过。她在劳动中得到了心灵的安宁和舒畅。丁玲在回顾这段生活时说:“10多年,我真正到基层去了,到人民中间去了。我看到人民群众里头有许多许多的好人。我跟他们交上了朋友,真正的朋友。他们不怕我是“右派”是“反党分子”,不怕受牵连,尽一切可能帮助我,鼓励我,增强我活下去的信心。”这期间,她还得到王震将军的多方照顾。王震每次来佳木斯视察农场,都要约丁玲去交谈,关心她的劳动和生活。“文革”前,中央要丁玲回到北京。但她表示已对北大荒有了感情。自愿继续留下去。1960年,第三次全国文代会召开,她也只是回京参加会议,作了书面发言,会后,又回到了汤源农场。从北大荒弄回关进北京秦城监狱。又从北京秘密下放到山西农村。1984年恢复名誉。她的长篇小说创作成了她的安慰。“文革”开始后,运又降临到了丁玲头上。批斗打骂,抄家游街,她什么都经历了。但最可惜的是,她那些珍贵的文稿,笔记也被一扫而光。1970年,不知为什么,上面来人把她从北大荒弄到北京郊外的秦城监狱关押起来。她不晓得又犯了什么罪。监狱里无人过问她的生活,寂静沉闷。但这比起游街示众,挂牌批斗,拳脚交加,她甚至认为囚禁还算是一种“幸运”。1975年,如同进来时一样,她又被莫名其妙地“释放”了。她被“秘密”地“送”到山西长治县一个小山村落户。平反的消息是1979年才传来:她可以回北京定居了。1980年,宣布正式恢复丁玲的党籍。就在这年她因乳腺癌动了手术。术后康复很快。1984年,中共中央组织部郑重宣布:为丁玲同志恢复名誉,撤销一切对她的不实之词。对于这些,丁玲几乎平静地接受了。她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再到基层去,找个安静的地方—哪怕到庙里当尼姑也行,去写她的长篇小说。在《太阳照在桑乾河上》获奖后不久,丁玲就动手写它的续篇《在严寒的日子里》。1954年开始写,1956年已在《人民文学》发表前面一部分。可是,“文革”中的抄家却将这一切化为了灰烬。如今打算从头写起,可这时她几乎年近80岁了。《在严寒的日子里》写的是1946年土地改革后,桑乾河畔的暖水屯在八路军撤走后,敌人还乡团来了。村里几个新党员,坚持斗争,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曲折故事。原计划这部续集写80章,30万字。可是,资料的散失,精力的消殆,只好改为50章,20万字。丁玲以全付精力投入了新的创作生活。有人劝她:“你不要写这个长篇了,就写你自己的一生吧。”丁玲想:写自己容易,但我自己毕竟并不重要。还是写活在我脑海里的那些老百姓吧!《在严寒的日子里》在丁玲的晚年时出版问世了。她为这本书写了长长的序言。这给她带来了莫大的安慰。“20多年怎么熬过来的?”“我只能说,我有信念。”人们决想不到她的唯一心愿是什么。“不能说毛主席没有责任”她的遗体上覆盖着绣字的红旗。美国文学艺术院。迟到的荣誉。丁玲又重新活跃在中国的文坛上。然而,一些好奇的人总是关注着她的过去,尤其是近20年来的坎坷经历。“有许多人”丁玲说,“甚至外国朋友都问我,这20多年时怎么熬过来的?我只能说,我有信念。”她说:“20多年来,如果说我没有精神上的痛苦,那是假话。”但是,这些已经过去,她不想再提起。人们绝想不到,这位著名的女作家的唯一心愿是什么?“我的终身遗憾,就是没有在毛主席生前,能听他说那么一句话:‘丁玲改造过来了’!”有外国记者问丁玲:“对毛泽东的看法,与过去30年的看法相比有无变化?”丁玲回答:“去年我在《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的再版前言中写道:我写书像一个战士喊着毛主席冲向战场。后来有人问我,你现在是否还有这种感情?我说,毛主席是伟大的。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文革十年动荡,不能说毛主席没有责任,至于责任有多少,可以讨论,以教育后代。”日上午10时,丁玲走完了她光辉灿烂的人生历程,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她留下了近300万字的著作。五名从北大荒赶来的悼念者,含泪将他们做的一面绣有“丁玲不死”大字的红旗,覆盖在丁玲的遗体上。美国文学艺术院决定聘请丁玲为荣誉院士。这一荣誉当时只有75名非美国公民享有。中国大陆只有巴金一人。可是,这份聘书送达中国的时候,丁玲已经故去。这成了一份迟到的荣誉。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女友还爱你的表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