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提供本竹雕笔筒入门的书或资料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青莲山人.的日志
明清竹雕名人录(实用资料,收藏备查)
热1已有 3049 次阅读&
明清竹雕名人录
一、明清竹雕家  殷永清、沈兼、吴之?(鲁珍、东海道人)、封锡爵、封始镐、周笠、李希乔、王之羽、蔡时敏、徐枢、周澄、王永芳(王若芳)、封锡璋、封始歧、王鉴、时其泰、时澄之、邓孚嘉(用吉)、贺其吉、守六、徐裕基、王屺、王易、陈立(雪立)、朱文右、封锡璋、周颖、竹友、浦灿、时学庭、潘西凤(老桐、老同、南羽)、王质、时大生、时汝鉴、邓士杰、吴嵩山(松山)、时天行、张宏裕、王恒、周乃始、杨古林、刘起、封颖谷、朱鹤、施天璋(焕文)、时大径、沈少溪、时珏、沈全林(西池)、时以成、邓渭、杜书绅、马国珍、庄绶纶、沈尔望、侯松音、赵得三、封鼎、周春雨、吴玉田、朱雪松、沈正名、杨懈(杨海)、竹堂、江潭、周之礼、吴福骥、曹皇池、王素川、安峨源、顾玉(宗玉)、王幼青、张希第、封文官、杨谦、韩小山、王乃恭、杨秉桂、孙三锡、张涛、吴延康、蒯增、严煜、程文在、蔡辛、陈春熙、袁馨、赵学海、封品官、邓汾、方洁、马根仙、朱宝骝、殷树柏、张开福、毛怀、姚汝琨、陶计椿、谭松坡、陈筠、佛作舟、王纪堂、封三元官、李宝函、韩潮、尚勋、文鼎、曹世楷、张辛、王云(王石芹)、徐鹤、沈小石、陈恭卿、岳浩庆、赵琪、王鸣盛、王一新、朱缨(小松)、朱稚征(三松)、周锷、乔林、支慈庵、徐孝穆、王民生、喻文、邹海山、王石香、沈少楼、柳玉堂、蒋苏台、蒋仁、奚冈、徐三庚、钱松、方洁、胡有声、胡镂、释达受、张克谋、吴之满、宏谷山人、金西?(近代)、郭凤梁、友如、杏坪、友佩、朱海三(三仙)、沙神芝、封岐、张希黄、吴焕文、李效金、金林、徐素白(近代)、水泉、吴之、范遥青(当代)、溪堂、邓石如、唐文炳(尉如)、王勋(近代)、杜世绶(紫佩)、徐枢(字宗岐、号云樵)、谭维德、王杰人、傅少英、张志鱼、马风昌、龚玉璋、潘行庸、金绍堂、金绍坊、张步青、严煜、子昌、朱淑红、子柔、朱之松、镜峰山人、康田、王筠书、清溪山人、菘田、春泉、芷道人、卢葵生、赵琪、黄学圮、张熊、云溪、高风翰、小山款、玉山款、笏印款、程庭鹭、子松、石庄、何研北、张克谋、宏谷山人、子祥款、少谷款、时其祥款、宝谷道人款、殷介持、刘韩抒、秦川刻、中隐半山、江春波、王松、陈祖章、贺恩、梁九公、柯传钟、王毅、李石香、方古林、朱稚美、李流芳、张应尧、梅江、来友仁、贡生、王原祁、白药、黄勇、南山居士、李文、老桔、濮仲谦、吴林水制、巢鸣盛、何绍基、宋钰、柯世仁、赵之谦、杨守敬、邓石如、赵之琛、王时敏、吴林水、曹世模、邓方樵、吴熙载。 二、明清集书法家、画家、竹雕收藏家于一身的名人(已有藏品传世)& & <FONT color=#. 明代  宋珏、李流芳
李流芳“秋颜入晓镜壮緑凋危冠”
    <FONT color=#. 清代  吴之璠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钱大昕、高风翰、王晕、杨守敬、沙神芝、赵之琛、张开福、王文治、王时敏、沈铨、张燕昌、董邦达、翁方纲、徐三庚、张熊、程庭鹭、蒋廷锡、王原祁、周笠、王鉴、袁耀、任熊。  王文治:明清代著名书画家,收藏家,传世收藏品为明代竹雕家方古林制竹根雕神僧作品一件。  翁方刚:清代著名书画家,竹刻收藏家,传世收藏品为清初著名竹雕家封锡禄制竹根雕牛作品一件。  纪晓岚:清乾隆著名清官,书画家,鉴赏家,传世收藏品为清代著名竹刻家江春波制的竹荼壶作品一件。  <FONT color=#. 近现代  吴昌硕、黄宾虹、李可染。  黄宾虹:近代著名书画家,竹雕收藏家,传世收藏品有清代著名竹雕家张宏裕制竹根雕牛作品一样。三、明清竹刻名人介绍  于士俊:号子安,清代江苏吴县人。光绪年间到北京以刻竹为业,擅长书法,自书自刻,其竹刻作品以行楷为多,字迹娟秀,品种有扇骨、臂搁等。今传世品有琴形竹剑等。  于硕:号啸轩或啸仙,以号啸仙行,江苏江都人,工书画,活动于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  马根仙:苏州人,绘画世家出身,以浅刻入画,线条流畅,图案清秀诱人。  马国珍:字鸣玉,号珂亭,居家定城南,清乾隆时人。善刻竹,工刻山水花鸟,尤善深雕折枝花果。曾刻竹扇骨边《西园雅集图》、《春夜宴桃李园图》,神采奕奕动人。今传世名作有《竹根》一件,《石榴小笔筒》一件,均为叶玉甫收藏。  王&&毅:字叔远,明万历,天启年间虞山(今江苏常熟市)人。擅长微雕,能在一寸大小的木上,雕刻精细的宫殿楼阁器皿以及人物鸟兽木石等,无不随势象形,各具情态。明魏子敬《核舟记》中记载了他在长不盈寸的果核上,雕刻“东坡泛舟赤壁故事”。此真迹今虽未见;但此事迹却在民间文为流传。  王石芹:名王云,善于摹刻金石文字,擅长扇骨雕刻,有“吴中名手”之誉。  王&&易:字又白,能书画,兼通音律,精通雕镂技艺。有范姓孙制招其京师,几十岁方南归,侨寓吴中,又十余年方卒。  王永芳:又名王若芳,字玉斧,自署舜江,工镶字。王永芳以大字深刻文字着称。清初竹人。  王纪常:清康熙,乾隆年间人,好深刻笔筒,极工细。名浚,清道光年间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工书法,善刻印和刻竹,摹刻古金石文字于扇骨上,极为工致。现上海博物馆收藏有其所刻竹扇骨一柄,上浅刻小行书《兰亭序》全文,极为精致。  王时敏:字逊之,号烟客,又号西虞老人,西田主人,江苏太仓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生,清康熙十九年(1680)卒。明王锡爵孙,王衡子,为“四王”之首。  王&&铿:字元照,一字圆照,一作元照,自号湘碧,又号染香庵主,江苏太仓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生,清康熙十六年(1677)卒。明王世贞()曾孙。  王&&翠:字石谷,号跃樵,耕烟散人,清晖主人,乌目山人,剑门樵客,江苏常熟人,明崇祯五年(1632)生,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卒。  王原祁:字茂京,号麓台,一号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一作清顺治三年(1646年)生,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王时敏之孙。  王石香:清代刻竹“清客”高手,艺术创作主要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擅长运用篆刻技艺,在竹面深刻阴文颇有特色。  王&&圮:字席珍,号春江,清乾隆年间人,世居嘉定。擅长竹刻,工刻花卉,尤善折枝兰花。今传世品有“薄地阳文不离手”两件,为顾诵瑛所收藏。  王之羽家族:王氏一家最早是王之羽,字谓韶,自署逸民,其舅徐氏所居和吴之?“仅隔一垣”,王之羽徒吴之?游,尽得其奏刀运腕之法,名冠一时。后来携妻归嘉定城西,开地艺菊植松,潇然绝谷。王之羽将雕镂技艺传于兄子王铿(字镜千)和儿子王质(字存素)。王质子王圮,字席珍,丰貌修髻,工刻花卉,尤擅长折枝兰花。金元钰(竹人录)记载,王圮年七十余。此书之序作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故而王之羽可能生于康熙中叶,活跃康&&熙末期,(或雍正初期)至乾隆初期,王质的活动时间当在乾隆中期前后。王圮的侄子王梅邻,字茂林,工刻小楷。因此,金元钰说“王氏至今不衰”。  王&&松:清,原名杭,字荫三,号子乔,江苏太仓人,精于音律,善写兰竹,弈棋乃游戏事耳。兰竹由竺乡(徐云来)入门,深得宇杨(顾唐龙)媚秀之态。著有寿竹居琴谱、曲谱、枕流居侍者吟稿、五琴双砚楼题画钞留、子乔随笔、今存吟稿、题画竺。弟焕,字子文,琴画称颉颃。《现代画史补遗》、《刘眉书画记》、《清朝书画家笔录》。注:有竹刻笔筒传世。  王&&鉴:清代人,字镜千,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之羽侄。善刻竹,所制亦可传。  王梅邻:清代人,字茂林,嘉定(属上海市)人。工刻小楷。  王鸣盛:清代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一作()字凤喈,号西庄,一作西?,一号礼堂、鸣韶兄。乾隆十九年(1754)榜眼,官至礼部侍郎,告归居苏州,三十年不与当道交接。有尚书后案、十七史商榷、蛾术编等,与钱大昕齐名。偶作画,亦秀逸可观。工诗,宗盛唐,善书法,卒年七十六,一作六十六。《练水画微录》。  王乃恭:字以庄,号石君,清代浙江嘉兴人。喜刻竹尝刻一秘图,一渔翁蓑挟钓竿,作薄地阳文,可与方治庵抗手。  王树钱:清湖南邵阳县人,清晚期邵阳竹黄雕刻艺术创始人。早年爱制作竹器,后以制作竹雕工艺品为生,在长沙开设“爱此君斋”,专门制作竹黄工艺品(即竹黄竹雕)。由此,邵阳竹黄工艺闻名于世。其子王民生继承父业,为新中国著名的竹雕刻艺人。  方古林:明代人,能雕琢犀象、香料、紫檀图匣、香盒、扇坠、簪纽之类,种种奇巧,迥迈前人。取材工巧,别有精思。如所制瘿瓢、竹拂、如意、几杖,其就物制作,妙用入神,亦称明朝妙技。有竹雕器物传世。  方&&洁:字治庵,号矩平,又号石梦生,嘉庆道光年间人,原籍安微歙县,后寓居浙江黄岩。他的竹雕出自濮澄之门,阴阳凹凸、勾勒皴擦,皆合金陵派法度,是潘西凤之后自成面目的金陵派竹刻名家,刻竹成果也粲然可观。“方洁工诗”文,善书画,精于铁笔,尤擅刻竹。他的深厚的文化修养,为竹雕增色不少。所刻山水、花卉、人物和肖像,皆以自己的画作为蓝本,极富个性。  文&&鼎:浙江秀水的竹人,名文鼎,字学匡,号后山,也是一位诸生。他工书画,善刻印、刻制竹扇骨与竹臂搁时,“皆自为书画”,刻饰山水纹饰时,“不下周芷岩”。  邓孚嘉:字用吉,清乾隆时人,原籍福建。他擅长山水画,一丘一壑,多自得趣。竹刻亦精,初始多仿嘉定派,后自成一格,以善刻折枝花卉著名。邓孚嘉镌刻折枝花卉,刀法直起落,枝本比附又层次多变,故秀媚精雅,躁心人不能为也。  邓士杰:字贯伦,邓孚嘉之弟,但是雕刻风格与其兄不同,擅长用地下竹茎雕立雕人物。  邓&&渭:字得瑛,一作德璜,号云瞧山人,生于清乾隆元年(1736),逝于乾隆六十年(1795),享年五十九年。竹刻家邓孚嘉之子,自幼师承家学,擅长刻竹和治印。竹刻工薄地阳文,又善刻行楷,字迹秀丽,为乾隆嘉定刻字第一高手。所镌笔筒拓本为《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中收入,今传世作品有“邓渭款白菜笔筒”。  孙郊泉:是周灏学生,擅长刻竹。  厉明火:安微歙县人,擅木雕,兼通书法,所摹刻的篆籀钟鼎文字和花鸟虫鱼等,都能不失毫发,所刻的字画神采飞动,并不如意。名望很高,新安的祠享堂中的对联,均为他所雕刻。偶尔亦刻竹杖和臂搁等铭题,并为时人所珍视。  申竹芗:生卒处不详,近代嘉定竹刻家,擅刻竹根雕人物,在嘉定开设瑞芝斋竹刻店,民国初,年八十余还能刻竹。  白士风:江苏常州人,现代著名竹雕刻家。擅长多种刻法,以青法为最精,题材则真,草、篆、隶、山水、人物、花鸟、虫草无所不能。代表作有“试银针”、“雏鹰展翅”等。  李希乔:清初著名的刻竹大师。字宇于,号石鹿山人,歙县人,他的竹刻即有吴元满书法的风绪,又有新创,筒笔刻画如竹石,人物山水臂搁、笔筒,线条简洁、流畅、画面清丽而富有意韵。  朱&&鹤:字子鸣,号松邻,明嘉靖、万历间()人。先世本籍新安,宁时迁居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及至朱鹤,始定居嘉定。朱鹤工诗文,善丹青,精篆刻。  朱&&缨:朱鹤的儿子,字清父,号小松。“工小篆、善行草,善画山水”,继承其父刻竹之业,深得真传。因此,雕作有巧思,意旨精妙,刀法细入毫末而神爽飞动,悦然有生气。  朱稚征:号三松,系朱鹤幼孙,朱缨次子,祖孙三代被誉为“嘉定三朱”。朱稚征志趣高远,以号行世,主要艺术活动在明末崇祯年间。  朱稚美:号伯鲁,一号万松,明晚期嘉定竹刻名家,竹雕刻家朱鹤的长孙。工诗文,善书法,受父祖籍艺术熏染,亦善刻竹。虽刻竹名气不如其弟朱稚征那样之大,亦为当时竹刻名人之列,与徐允禄、张表、刘维潘合称“练川四隐”。  朱海三:清代嘉庆时雕刻名工,别号三仙。江苏苏州人。凡木、竹、石、骨、玉、象牙等雕刻工艺无不精通。曾雕象牙塔一座,塔高十一层,连看塔人相互呼的表情都刻制出来。  朱文右;号筠斋,吴之?之婿,清康熙年间嘉定著名笔雕刻家。得其岳父吴之?指授,承传吴氏竹刻技法,其风格亦为吴氏一路。  朱宝骝:字又原,清浙江德清人,清晚期竹刻家。工书画,精刻竹,多摹写金石文,刻法仿韩潮一派,字体古雅。  朱世家:字渔甫,自署味兰,清晚期出罗店适居嘉定,能写行革,工画花及工笔山水,性极聪慧。中年始学竹刻。奏刀全用平刀,曾师法马国珍雕刻竹臂搁,又仿封氏立体雕竹刻师子,无不神似。平生作品以小件为多,都用刻印章之法来刻竹,又喜刻各式檀香小盒,上往往雕刻立体花一枝,精工致极,今传世品有《薄地阳文梅花折枝豆蓉盒》两件。 周之礼:字子和,号致和,江苏长州人,专刻牙、竹。艺术活动在光绪年间。王石香的弟子。  周乃始:字万周,又字右文,号墨山,清嘉定人,清前期竹刻名家,工诗书画,余事寄兴刻竹,尤善刻巴蕉丛竹。性趺宕,能高歌,善说书。褚德彝曾收藏其所制竹刻笔筒一件。  尚&&勋:其籍贯、生卒年不详,作为清中期以后著名的雕刻大家,竹、木、牙、石雕刻,尚勋无所不能,篆刻也精。他的刀工以圆润流畅,不露锋碴见长,书画功底厚实。对竹刻,他颇有研究,浙派“留青圣手”张希黄,后人能望期项背者极少,也惟有尚勋能继承其衣钵。代表作是竹刻“竹林七贤”笔筒。尚勋用其精妙的技法,将图案中的竹、树、人、马均刻画得细致入微。  金绍堂:字仲廉,号东溪,浙江乌程(浙江湖州人),竹刻名家金绍坊之兄。擅长刻竹,精细而有法度,所刻名家墨迹都极工妙,所刻的阳文山水,花鸟,技艺不在吴之?、周芷岩之下,与其弟金绍坊同享盛名。  杨&&褒:字圣荣,号古林,清代以擅长竹章篆刻出名的竹刻家。家贫无以谋生,遂卖竹刻为业,首创竹章篆刻,时人争相收藏。著有《寓意》、《竹章印谱》二卷,年七十而卒。  杨&&谦:号古人。杨褒之子,继承父业,以卖竹刻为生。除竹刻之外,亦擅书画、篆刻和雕刻,擅长写墨竹,竹李斯篆,雕玉石印章等,都属精古。  杨&&解:名海,字竹唐,号龙石,清末吴江人,是道光年间江南篆刻第一名手,晚年刻竹尤精,以刀工圆润,痕深,别具一格而著称于世。  费丹旭:字子苕(),号晓楼,晚号偶翁,又号环渚生,清代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工写照,如镜取影,尤精补景仕女,潇洒自然。兼工山水、花卉,以清灵雅澹之笔出之。偶作诗词,亦如其画。书法恽寿平,有韵致。卖画于江浙两省,寓杭州最久。道咸()间曾寓沪卖画为生,卒年四十九。有《依旧草堂遗稿》、《墨林今话》、《海上墨林》、《桐阴论画》、《清画家诗史》,亦有竹雕笔筒旧藏落款问世。  侯松青:嘉定人,工刻竹,擅作人物笔筒,《竹人录》载其为晚期清嘉定刻竹名手。  侯友鹤:嘉定人,工刻竹,《竹人录》载其为晚期清嘉定人刻竹名手。  柯传钟:清代福建州象园乡人,与柯传灿是兄弟,同为著名木雕艺人,也刻竹。  施天章:字焕文,嘉定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生。乾隆三十九年(1774)卒。施天章亦善画,师法夏圭、马远,又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他酷爱竹雕,拜封锡禄为师,后以绘画驾驭竹雕,作品富有画意。与封氏三兄弟一样,成为御用雕刻艺术家。自此,竹雕技艺日精,以至于独步一时,名满天下。  胡有声:为芑堂先生,字衣谷,海盐诸生。精刻石,尤精刻竹,为晚清刻字名手。  胡&&镂:字邻(),又号晚翠亭长,石门(即崇德,今并入桐乡)诸生。治印与吴昌硕相骖靳,刻竹极精。  钟山隐:又名钟山英,当代竹刻艺术家,1930年出生于浙江桐乡马镇,祖籍浙江绍兴。年轻时爱好金石书画,著名书画家邓散木先生为师,在钻研书画篆刻艺术同时,又潜心研究竹刻,大有长进,终以不凡的竹刻技艺闻名于世。求其竹刻作品者,络绎不绝。  洪孟潺:浙江省浦江县人,著名竹木根雕刻家,对根雕刻技艺造诣颇深,人们尊称其为“洪师”。擅长利用树根、竹根的天然弯曲形态,雕刻造型优美的“八仙”、“寿星”、“  龙风”之类作品,20世纪50年代,现浦江县著名树根雕艺人张竹山和徐长庚,即为其学生。  封氏家族:嘉定封氏先世明代以工诗善画,名载邑乘,至清初封锡爵,才以刻竹名世。封锡爵,字晋侯,其弟封锡禄,字义侯,晚年号谦痴。封锡璋,字汉侯,同以刻竹闻名于世,当时号称“鼎足”。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封锡禄与封锡璋因声于朝,同时入值内廷养心殿造办处,封锡爵家居杜门。金元钰对嘉定封氏的“竹根人物”相当推崇,认为嘉定一邑的竹人中,取竹子的地下茎雕制成人物立雕者,“盛于封氏”,并对封锡禄所制者最精,他所做“梵僧佛像,奇踪异状,诡怪离奇,见者毛发耸立”,当雕制“采药仙翁、散花天女,则又轩轩霞举,超然有出尘之想”。封锡爵之子封颖谷,也工刻竹,“善承封氏箕裘”。封锡禄有三子,分别是封始镐(字彝周)、封始豳(字锦周)与封始岐(字时周),皆擅长刻竹,活动时间为清雍正至乾隆年间。  封氏一门在封始镐、封始岐、封始豳辈之后,代有传人,金元钰《竹人录》中尚收录封文官、封品官、封三元官、封云生等人“具善人物”。另有封氏女,工刻蟾蜍,当时(乾隆、嘉庆年间)一件她所雕制的竹蟾蜍可“易银一两”。金元钰须“索之径年始得”。同治()、光绪()年间,尚有封积源官(又名即元官),“亦称能手”。  封始岐:字时周,清嘉定人,善刻竹木牙雕等。《竹人录》记载,其“性活澹,家贫无处自给,籍技能以资衣食,所亦工妙”。雍正初年,由苏州织造高斌荐入清官造办处牙作供职,其当差之名为“封岐”。今传世品有“封始岐款竹根雕伏虎罗汉”,台北故宫博务院还收藏有“封始岐款牙雕山水人物小景”。  封始镐:字彝周,清嘉定人,传承父辈竹雕之艺,擅长竹雕人物,亦名嗓一时。《竹人录》记载,其“好读书,及镂剔人物,浓纤合度。”据《清档》记载,清雍正间(),其与封始岐同在清宫养心殿造办处牙作供职。  封文官:清嘉定人,工刻竹,尤善竹根雕人物。  封锡爵:字晋侯,清初嘉定人,著名竹雕刻家,与其弟义侯、汉侯齐名,时人号称“三鼎足”。康熙四十二年(1703)两弟入京供奉清官,锡爵则家居杜门,禅福萧然,远离尘世。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封锡爵“竹雕菘形笔筒”,刀法老到,其艺术价值不在其两兄弟之下。  封锡禄:字义侯,晚号廉痴,清初嘉定人。竹雕名家,擅长圆雕。师承朱氏雕刻技法,凡竹根雕仙翁,梵僧佛像、仕女人物以及鸟兽等,无不以新奇见胜。封氏天资敏妙,又善雕刻象牙、犀角、紫檀木等。曾作《东坡游赤壁》核桃舟微刻。康熙四十二年(1703)入值清宫心殿,但封氏生性落拓不羁,不适合宫中禁锢式的生活,不久即病瘩归原籍。今传世封氏竹雕罕见,上海博物馆收藏封锡禄“竹雕罗汉像”。  封始豳:字绵周,清嘉定人,封锡禄之子,著名竹雕刻家。技艺高超,不在其父之下,尤善竹根雕人物。  封始璋:字汉侯,清初嘉定人,竹雕名家,善竹根雕人物。康熙四十二年(1703)与兄义侯一同入值清宫养心殿。  封小姐:佚名,清嘉定人,《竹人录》载其“工刻竹根蟾蜍,时人珍之,以一蟾蜍易银一两”。  封颖谷:清嘉定人,封锡爵之子,亦工镂竹,承传封门竹刻技法,善竹根雕人物。  封云生:清嘉定人,师承封门技法,善竹根雕人物。  贺其吉:字允臧,清中期嘉定竹刻家,蔡时敏弟子,能传其业,雕镂工巧,最擅长高浮雕和圆雕人物、动物等。  侯峒曾: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生,顺治二年(1645)卒,字豫瞻,一字广成,天启五年(1625)进士。他也动手雕刻竹器,以供酬签遗兴之用。  侯崤曾:字晋瞻,明末清初嘉定人,嘉定竹雕刻家,师法嘉定朱氏深刻技法,作品以高浮雕、圆雕为主,兼施镂空雕。所雕作品以笔筒为最多,亦最为精工。最受世人喜爱。  侯尧曾:字晋瞻,乃侯峒曾堂弟,活动时间在崇祯至清初期间,雕刻竹器为余事。  柳玉堂:明代苏州刻竹艺师,万历年间()人,和沈少楼齐名,明代沈德符《野获编队》“近年则有沈少楼、柳玉堂价遂至一年”。  顾&&钰:字宗玉,是周灏、施天章之后的嘉定派名家,活动于清代鼎盛时期。顾玉的竹雕不以“韵”胜,而以“工”名。当时流行的竹雕,刀法简练,有写意风格。他的竹雕却以刀法精细的特征,竹根雕如“群仙祝寿”制作精良,用刀细密。竹茎雕如笔筒、臂搁上的山水人物,也细微、逼真之至,都透出了他的一丝不苟的写实风格。顾珏每刻一器,少则一年,多则二年始成,因此所出器件皆上乘之作。  袁&&馨:字椒孙,海宁人,工刻竹,以刻画本名重于时。  唐文炳:号蔚如,清嘉定竹刻名家,所刻竹筒及竹根人物全用平力,人品极高,不媚权贵,不肯轻易刻竹,偶然兴致而作。所作竹根人物,越年始成,稍不如意,即行弃去。生平所作不多,凡留传世者,都属精品。蔚如卒后,嘉定的深刻狮子、蔬果之类竹刻,遂告绝响。  殷永表:号介特,清代竹刻家。家贫,以刻竹为业,浪迹江湖,其作品在江浙一带颇有名声,卒于安微凤阳僧金,其时囊时无一钱。  殷树柏:清代秀水(今浙江嘉兴)贡生。字曼卿(),号云楼,晚号嫩云,又号西畴桑者,所居名一多庐,书法远师柳公权,近参汪士铉。工花卉,兼宗陈道复、恽寿平法,而稍参已意,下笔恬静,无烟火气。尤擅小幅,其写山房清供图,作菖蒲、文石、瓶兰、茗壶诸品,天真闲澹,萧然有风人之致。晚喜作蔬果,尤觉天趣横生。好刻竹,尝作小楷数百言,书之扇边,刻甚精妙。卒年七十九。有《一多庐诗钞》。  浦&&灿:字万山,号鹤汀,清代嘉定人,秀才。善画、画松学荆浩,虬枝天矫,弧干蟠穹,一宝高悬,长风飒飒。师从周芷岩学竹刻,刻竹与用墨韵颇能相合,亦为嘉定竹刻名家。  钱大昕:一字晓征,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清乾隆时嘉定人,十五岁时进秀才,有“神童”这称。乾隆十九年(1754)成进士,乾隆三十七年(1772)补侍讲学士,后升少詹事。凡文字、音韵、训诂、历代典章制度、古文地理沿革、金石、画像、篆隶及算术、历法等,无不通晓。亦善竹刻,其学问博大而掩盖了其刻竹之名。今传世品有钱氏所制小笔筒一件,为叶玉莆所收藏,曾在上海文献展览会上展出。另一件为竹臂搁,为潘韵孙氏所收藏。  徐&&枢:字宗岐,号云樵,笃于古谊,老师周灏去世,他行心丧礼;平居恒以品节自持。他工画山水,得周灏神随。以刻竹为游戏,但皆年少时偶一为之,后来“不复唱渭城矣!”他也擅长琢制砚台,曾馈赠金元钰一件端石砚。在砚技艺方面,金元钰认为他“砚得芷岩法”,或即是以阴刻技法南宗山水,竹石或是运用陷地深刻技法饰果蔬类纹饰。  徐裕基:字肇周,嘉定人,艺术创作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工度曲,善行楷,亦善刻竹。所制笔筒、镇纸,书迹类赵孟俯,为人慷慨有奇致,年五十余卒于时疫。  徐玉瑛:号渭田,嘉定人,清乾隆二十年(1755)举人,工诗、画、刻竹,著有《吴曜画雅》。  徐素白:字根泉,号晓钟,现代著名竹刻家。生于1909年。幼年起即学刻竹,后以刻竹为业。擅长多种竹刻技法,而以留青法为最精,在表现花鸟、草虫方面有较大的创造。代表作有“月季蜻蜓臂搁”、“梧桐寒蝉横件”、“月季草虫笔筒”、“鹰击长空臂搁”等。表现手法巧妙,刻法精细入微,生动传神。  秦一爵:嘉定人,主要活动于明代末期。擅长竹根雕。其竹雕虽师法朱三松,但能匠心独运,自创一格,成为“嘉定派”的重要传人。一爵的作风严谨,对竹雕创作一丝不苟,绝不轻易奏刀,粗制滥造。  梁九公:清代初期制作匏(葫芦)器名手,清官太监。北京人,以种葫芦为业。葫芦长者如鸡心,截其半,嵌以象牙或紫檀为盖,以刀刻花卉。在葫芦未成时,束以范,大者如斗,可为果盒。极小者做妇人耳环,非常精巧。花纹细如毫发,空隙皆有“梁九公制”小方印,他人效仿,不能及。人们称为“梁葫芦”。梁九公还精于刻竹,目前有竹根雕传世。  巢鸣盛:字端明(),号崆峒,清代浙江嘉兴人。崇祯九年(1636)举人,名注复社。乙酉(1645年),后屏迹不入城市,绕屋种匏,手制为尊而铭之,所需器皿莫非匏者。有匏制笔筒一事,摩炉莹滑,铭刻精雅。卒年七十。有竹竹刻笔筒传世。  盛丙云:号秉筠,现代著名竹刻家,江苏苏州人,客居上海,擅长多种刻法,代表作品有“鸳鸯芙蓉臂搁”等,刻作品系摹著名画家江寒汀花鸟而作,施以阴刻和阳文技法,极其流畅自然。  韩&&湘:字蛟门,清浙江归字(今浙江湖州)人,工篆刻,善刻竹,尤以精刻扇骨边小行楷闻名。善摹钟鼎款识于竹刻中,不作修饰,自然活泼,风格古拙浑厚,活跃于清后期。  蒋苏台:明代万历年间苏州竹刻艺师,擅长刻刻制折扇扇骨,在当时声誉最高。明代沈德符《野获编》:“而蒋苏台同时尤称绝技,一柄至值三四金,冶儿争购,如大骨董”。  释达受:字六,自号万峰退叟(),俗姓姚,海宁人。出家后曾主杭州净慈寺,苏州沧浪亭。精鉴别古器碑版阮元以“金石僧”呼之,刻竹名重于时。  傅少英:近代浙江杭州人,(一说其祖籍湖南),少时即聪慧,师承父业,精于刻竹。所作雅净而不俗,尤擅刻阴文,笔画坚卓,地子明净,技艺可上追蔡照。生性落拓,非极贫困时,不轻易为人制作,故今其所作留世极少。  韩&&潮:字蛟门,清代浙江归安(今湖州)诸生。工篆刻,尤精刻竹,扇边骨小行楷,可作数百字,圆转自如。尤善摹钟鼎款识,阴阳文浑朴无比,近华函。  程庭鹭:初名振鹭,字蕴真,又字问初,号禄卿,后改名庭鹭,字序伯。号蘅乡,晚年又号庵,清嘉定人,生于嘉庆元年(1796),卒于咸丰八年(1858)早岁问业于陈文述,留吴门(今江苏苏州)甚久。工词章,擅丹青,篆刻,山水得钱杜指授,清苍浑灏,逼年李留芳,颇自矜许。诗词文赋,无一不精。亦善竹刻,师法朱鹤深刻技法,所刻山水人物竹臂搁,极显巧力。但为文所掩则不著名。今传世名作有“刻松石人物图臂搁”。  程祖庆:字稚蘅,程鹭庭长子,清咸丰、同治年间人,能篆刻印章,并以其法镌刻竹筒、拜匣等,刀法苍劲。自诩详刻印第一,书画次一。  蔡&&照:原名照初,字容庄,浙江萧山诸生,传世中有一件作于咸丰四年(1854)的竹臂搁,款署“蔡照初”,他能书篆体,擅长篆刻,也能刻竹木。  蔡时敏:字逊初,嘉定人。时人皆呢称其小字,呼为蔡肖官。时敏是乾、嘉时期嘉定派名家,最善长以高浮雕塑、圆雕等技法,镌刻各种形神兼备的人物、动物,且雕刻精工,不落封氏之窠臼,可谓独树一帜。  蒯&&增:字小亭,清代江苏吴江人,治印刻竹,皆得天趣,性极晚略。  潘西凤:字桐冈,号老桐、老同,别号天姥老樵。祖籍浙江新昌,侨居扬州。他与“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结为挚友,是清代乾隆年间的竹雕大家。潘西凤视竹如命,酷爱刻竹。时人有诗赞之:“老桐与竹结知音,若竹雕镂若费心。”他竹雕师承濮澄,以浅刻为主,刀法简练,所制器物则形神兼备。郑板桥十分欣赏,称其为濮澄之后金陵派的“第一人”,并吟诗颂之:“试看潘郎精刻竹,胸中万卷待何如?”其子名封,字小桐,亦善刻竹印。  濮仲谦:复姓濮阳,单称濮,名澄,仲谦是他的字号,南京人。他所制作的器类有扇骨、酒杯、笔筒、臂搁等,凡紫檀、乌木、象牙、犀牛角、玉、或漆器等,他生于万历十年(1582),卒于60多岁。   
刚表态过的朋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竹雕工艺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