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梅花生物反垄断调查查

汽车反垄断调查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17:00:52 &&来源:滚动新闻
  国家发展改革委20日称,对日本住友等八家零部件企业价格垄断行为依法处罚8.3196亿元,对日本精工等四家轴承企业价格垄断行为依法处罚4.034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合计12.354亿元的罚款已成为汽车反垄断调查以来开出的最大罚单。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还透露,2000年1月至2010年2月,日立、电装、爱三、三菱电机、三叶、矢崎、古河、住友等八家日本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互相协商价格。经价格协商的零部件用于本田、丰田、日产、铃木、福特等品牌的20多种车型。截至2013年底相关零部件订单仍在供货。  多家日企涉嫌横向垄断  据新京报报道,今年8月6日,国家发改委发言人李朴民针对近日热议的汽车反垄断一事回应称,汽车行业反垄断调查始于2011年底。截至当日,上海克莱斯勒、湖北奥迪,以及日本12家企业确实存在垄断行为,将于近期进行处罚。  而据了解,涉案的日本企业包括普利司通、矢崎集团、古河电气等。涉及的零部件产品包括加热器控制面板、转向信号灯开关、雨刮器、电锁、仪表盘仪器、安全气囊、方向盘及座椅安全带。  在中国汽车零部件体系,素来按照封闭程度高低依次为日韩企业、美国企业、欧洲企业。这与整车体系进入中国的市场顺序相反,汽车行业独立评论员夏树表示,日韩作为新兴汽车强国,对于本国零部件的保护已成为传统。  其次,在精密零部件部分,日系企业拥有技术领先优势。“核心技术由2~3家企业掌控,因此形成价格协议较为容易。”一位资深零部件研究人士表示。  资料显示,作为汽车等多种产品的精密部件,轴承是日本企业长期占据优势的领域。虽然瑞典的SKF等欧洲企业在市场份额方面占据前两位,但接下来就是日本精工,恩梯恩则紧随日本精工之后。  日本零部件企业遭遇反垄断调查已有案例可循。日系零部件企业因涉嫌操控零部件价格,在美国、欧洲都遭到过反垄断调查。此外,日本精工分别在今年2月、3月和5月份在加拿大、欧盟、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因垄断轴承市场操控价格而受到处罚。因此,中国政府对其进行反垄断处罚也有据可循。  “日本精工和恩梯恩几乎满足反垄断调查的所有特征。”夏树坦言,上述两家企业垄断事实清晰,率先处罚顺理成章。  根据《反垄断法》第46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第47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1&&&&&&&
& ( 17:00:09)
& ( 17:00:06)
& ( 17:00:06)
& ( 17:00:04)
& ( 16:59:53)共9665个阅读者,8条回复 |
发表时间: 10:33
驱赶外资?最近密集反垄断调查究竟有什么目的 &&
我是芙蓉 发表在
华声论坛 .cn/forum-76-1.html
  最近几个月来,中国对在华跨国公司的一系列反垄断调查,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猜测。有一种观点认为:“反垄断”实际上是为中国争夺国际生存空间,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了,外资的地位没有那么重要了,需要他们让出一部分市场。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中国的确有“端茶送客”的意思。
  与这种论调相呼应,欧洲大企业近日开始反击,他们猛烈抨击中国近期的“反垄断”调查行为,称遭受了不公平对待。8月13日,中国欧盟商会在公开声明中表示,中国规范相关的反垄断法规有助发展健康的市场经济,但强硬的调查方式对于部分外资企业来说似乎并不公平。声明暗示,中国执法人员“预设调查结果”,被调查企业没有获得“完全的辩护权利”。
  那么,中国真的不欢迎外资了吗?密集的反垄断调查到底目的何在?
  其实,如果你回顾一下“外资失宠说”、“中国冷落外资论”这类说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就知道它的不靠谱。如果我没有记错,这些说法最早是2009年下半年开始冒出来的。当时,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正联合起来,跟力拓等国际铁矿石生产商进行谈判,力拓公司驻上海办事处四名工作人员采取不正当手段,拉拢收买中国钢铁企业内部人员窃取机密,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后来这四个人被逮捕、起诉,并判刑。
  从2009年“力拓间谍门”事件至今,一旦有外资企业在中国因商业贿赂被处罚,因产品质量被曝光,或者因涉嫌垄断被调查,就会冒出类似的议论。
  但事实上,过去4年里,中国吸引外资仍然在增长,并持续保持在全球第二的位置。其中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57亿美元(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下同),2011年、2012年、2013年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到1160亿美元、1117亿美元、1176亿美元。应该说,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没有降低。
  不过,外企近年来在中国遭遇“多事之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中国正在走向法治国家,越来越重视市场公平。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一穷二白,急于吸引外资来改变面貌。于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给予外资企业了“超国民待遇”,减免税收,甚至无偿提供土地。在一些地方的招商广告里,竟然有“欢迎来剥削”“你剥削越多我们越高兴”的内容。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尤其是到了全球金融风暴之后,全球经济进入所谓的“新常态”,中国面临着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企业艰难的转型升级。在这种大背景下,收回外企享受多年的“超国民待遇”是必然的。否则中国企业在不公平的“游戏规则”下永无出头之日。
  以高通公司为例,这家企业拥有的众多的3G、4G核心技术,但真正发家是靠中国,机缘是中国联通采用它的技术,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一个CDMA网。随后,大量中国手机厂商开始采用它的手机处理器(芯片)和相关专利,目前高通公司每年利润的一半来自中国市场。但这样一个依靠中国成长起来的跨国公司,却在中国“残酷盘剥”它的“铁杆粉丝”们。其中仅专利许可费用,就占手机销售价格的5%。一些使用高通芯片,并较多采用高通专利的国产手机,甚至需要支付手机销售价的20%给高通。而2013年中国国产手机厂商的平均净利润率,只有手机售价的0.5%。
  高通公司的专利许可模式与芯片销售模式在欧美、韩国、日本及印度等地也同样备受质疑,多次遭到反垄断调查。所以,它在中国遇到同样的麻烦,一点都不意外。
  再比如汽车行业,长期以来国际大品牌汽车在中国的售价,通常是发达国家的2到3倍,一些超级豪车甚至达到4倍以上。这里面固然有中国税率高、税种多的问题,但普遍存在的“纵向垄断”明显推高售价也是不争的事实。“纵向垄断”是指某一个汽车品牌,它通过自己强势地位,要求全国的4S店统一销售价格,统一配件和维修价格。比如奔驰C级车在中国的“零整比”就接近13倍,也就是说一辆新车拆开来卖零件相当于卖整车的近13倍。经销商由于处于弱势地位,不得不接受厂商的垄断性要求。这样,中国消费者就被迫长期超高价格消费汽车。
  其实中国的反垄断不仅打“洋老虎”,也打“土老虎”。2013年2月,茅台、五粮液就因为实施价格垄断,共被罚款4.49亿元。今年8月1日,在监管部门的压力下,全国银行业联手取消了多项不合理收费项目,这也是反垄断的成果之一。几年前,百度、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都遭遇过中国政府的反垄断调查。
  虽然对跨国公司发起的反垄断调查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确应该注意“程序正义”。比如中国欧盟商会质疑的,中方调查人员“要求企业不要挑战调查、不要带律师前往听证会、也不要通知其政府或商会”,“行政威胁的策略被用于迫使企业在没有全面听证的情况下接受惩罚和改正”。这些问题如果存在,的确是需要纠正的。
  再比如,目前汽车销售中形成的厂商对经销商的强势地位,其实来自2005年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工商总局联合发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换句话说,奥迪、奔驰、宝马等车商之所以在中国获得“纵向垄断”地位,与这个“办法”有密切关系。如果在反垄断调查之前,先修改“办法”,促进各个企业整改,然后再调查处理,可能就更稳妥一些。
  总之,反垄断调查要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无懈可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让市场回归公平、公正的目标。否则,的确会影响到中国依法治国的形象,也会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新的麻烦。
回复时间: 14:17
外商反击应该从中国的政经体系开始,比如价格高是税务造成的(调查税务沉重程度和复杂程度),进口保护是否有违WTO协议等等,在这个调查、揭露、反击中让中国政府败诉,这样有利于中国健康市场的建立,不能泛泛地反击,应该在中国境内寻找资深的有经验的调查人士和法律人士,针对这个事情站来一系列的深层次调查。得出结论以后,必须有一系列的针对措施,否则没有啥意义。
----------------------------------------------难得聪明
回复时间: 14:58
只有打破真正的垄断,才能对市场有利,才能对消费者有利!就像房地产一样,弄来弄去地折腾,政策一条有一条、限购一波又一波,房价还是下不来,为啥呀?汽车反垄断情况也一样。不过,车企不想房产商那么好惹的,他们很多是洋大人,欺负自己人容易,欺负别人,还真的没有那个胆量的!!!
----------------------------------------------难得聪明
回复时间: 15:45
国人是大头么。
回复时间: 15:58
我倒希望垄断机制被打破。。这样对消费者有利。
回复时间: 18:29
是时候,要打击一批。。。
----------------------------------------------无论今天发生多么糟糕的事,都不应该感到悲伤。
回复时间: 08:34
反垄断调查,发展改革委干点正事了!!您还没登陆,请先登陆
忘记密码了?点击
中国反垄断调查下一个目标是?A股什么板块可能受益?
监管部门在民生领域的反垄断调查提速,背后的推动力正是目前炙手可热的“克强经济学”。反垄断法实施5年来,仅发出三张罚款单,监管部门交出的成绩单差强人意。老百姓真正希望看到的是,能拿那些“老虎”开刀,比如通信、石油天然气。
进入7月份以来,中国监管部门主导的反垄断调查骤然提速。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相继宣布对进口奶粉、黄金首饰、食品包装行业的巨头进行反垄断调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对腾讯财经表示,“反垄断调查”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显示出监管部门对维护市场竞争的意图越来越强,对垄断行为的容忍度越来越低。而在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马宇看来,监管部门在反垄断的作为已经缺位很久。“虽然现在在奶粉、黄金上面有了一点动作,但人们更愿意看到反垄断部门能苍蝇、老虎一起打。如果只打一些苍蝇,不免会有作秀之嫌。”反垄断元年在众多被调查的企业看来,中国7月的反垄断风暴来的毫无征兆。一位外资奶粉企业发言人向腾讯财经表示,今年中国监管部门的反垄断力度和密集程度,是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上述人士的感慨,得到了众多外企人士的认同。在他们的印象中,中国的反垄断调查是一个对公众来说还显陌生的新生事物。事实上,自从2008年8月颁布以来,反垄断法已经在中国实施整整5年了。但在这5年中的前4年间,监管部门在反垄断行动上鲜有作为。最早到一个案件是在2011年11月,发改委向山东两家药企开出了中国首张反垄断罚单。这两家企业被指垄断一种抗高血压药物的原料药,将原本每公斤不足200元的原料最高哄抬到2600元,两家企业共被罚款700多万元。这也是在2013年以前,反垄断法实施4年多以来监管部门发出的唯一一张反垄断罚单。进入2013年后,国家发改委在反垄断调查上突然发力。1月4日,韩国三星、LG、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奇美、友达、中华映管和瀚宇彩晶等六家大型液晶面板生产企业,收到中国发改委开出的3.53亿元人民币罚单。调查显示,上述六家企业在年先后召开53次“晶体会议”,协商液晶面板价格或交换市场信息,操纵中国市场价格(年,面板成本约占彩电生产成本的80%),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发改委因其合谋操纵液晶面板价格开出1.44亿元罚单,而包括责令退还、没收和罚款在内的总金额则达到3.53亿元。这是我国首次对境外企业实施价格垄断处罚。1月22日,国内白酒行业的龙头茅台和五粮液因实施价格垄断被罚4.49亿元。其中贵州茅台被罚2.47亿元,五粮液被罚2.02亿元。这也是我国《反垄断法》2008年实施以来监管部门开出的额度最大的罚单。7月份,中国反垄断调查再度提速,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先后对奶粉、包装、黄金首饰等行业巨头发起反垄断调查。包括之前的液晶面板、白酒,短短7个多月内,反垄断调查的范围不断扩大,覆盖了中国5大行业数十家国内外巨头。一位反垄断专家向腾讯财经表示,从上述案件的罚款额度和调查密集程度看,监管部门反垄断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反垄断风暴已经在2013年形成,可以将今年定义为中国的反垄断元年。未来,中国的反垄断调查将成为常态。民生领域反垄断调查提速由于进入反垄断调查名单的多属于消费领域的企业,发改委此次发起的反垄断风暴,促使多家企业宣布降价,被视为是改善民生的一个布局。7月1日,国家发改委证实对多美滋、美赞臣、惠氏、雅培等洋品牌奶粉发起反价格垄断调查,指出被调查的奶粉企业涉嫌存在对经销商和零售商的价格控制行为。重压之下,洋奶粉企业纷纷认错,并宣布降价,以“示好”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惠氏营养品公司成为首个公开认错的奶粉企业,承认涉嫌控制价格,宣布旗下多款奶粉平均降幅11%;美赞臣将旗下主要产品出厂价下调7%~15%;达能旗下的多美滋售价则下调了5%至20%;恒天然对旗下安满孕妇奶粉产品价格下调9%。7月19日,老凤祥、豫园商城等多家上海金店被曝涉嫌联手操纵金价,国家发改委对其发起反垄断调查。报道称包括老凤祥在内的多家金店递交《自认报告》,承认“企业之间相互串通统一价格,损害消费者权益”,以达到“从轻处理”目的。按照2012年老凤祥的销售额大约250亿元估算,老凤祥最高有可能被罚25亿元。分析人士认为,发改委在民生领域的反垄断调查提速,背后的推动力正是目前炙手可热的“克强经济学”,而克强经济学其实就是民生经济学,从食品安全治理到防通胀布局,无不凸显出新一届政府强烈的民生导向。而此前有报道称,最近60家中外资企业在中国遭到调查,显示出下放部分审批权后的发改委,正急于寻求存在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告诉腾讯财经,民生领域的反垄断其实是反应了市场的期盼,能化解和平衡经济转型期的社会矛盾,最得人心。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马宇则对目前的反垄断步伐表示不满。“还有更多民生领域需要反垄断。”马宇对腾讯财经说,“这五年,监管部门对老百姓意见最大的垄断企业没有任何作为。”大型国企反垄断调查推进艰难虽然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和国内行业巨头进入了反垄断调查视野。但在马宇看来,煤电油气等企业应该尽快成为中国反垄断调查的重心。相对于高端白酒、液晶面板、包装、黄金首饰等产品,老百姓更关心的是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土地、通信、石油、银行、水电煤等垄断涨价问题。马宇告诉腾讯财经,到今年反垄断法已经实施5年了,作为反垄断法的三大执法部门,发改委、工商总局、商务部这五年来交出的反垄断成绩单乏善可陈。据了解,在反垄断法执法中,发改委负责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和价格垄断行为,工商总局负责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方面的反垄断执法,商务部负责对经营者集中行为进行反垄断审查。但在这5年间,即使是执法最卖力的发改委,也仅仅只发出过三张罚单。而在工商总局已查办的反垄断案件中,出现的是建筑、二手车等中小企业,罚单额多为几十万元,最近才宣布对跨国巨头利乐展开调查。至于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查,也被指缺乏亮点。在2008年《反垄断法》正式实施时,传递的一个最重要的信号就是“利用市场支配地位”或者“滥用行政权力”来限制竞争的行为将从此被视为违法。当时国内舆论普遍认为,垄断嫌疑最大的铁路、通信、石油天然气、电力等几大行业将首先遭受冲击。但五年过去后,人们发现上述几大垄断行业和企业根本没有被反垄断法撼动。监管部门“敢动”的是山东的两家小药企、外资液晶面板企业、白酒企业和金店。“虽然最近监管部门反垄断动作频繁。但我认为总体上这样的企业仍然属于苍蝇范畴。”马宇向腾讯财经表示,“老百姓真正希望看到的是,能拿那些老虎开刀。比如通信、石油天然气。”其实对于民众的期望,监管部门心中有数,也曾向垄断巨头下手。早在2011年4月,发改委就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公司互联网专线接入价格情况进行了反垄断调查,发现两大电信巨头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对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企业给出高价,对与自己没有竞争关系的企业给出优惠价,以“价格歧视”影响、阻碍其他经营者进入市场,明显具有市场垄断行为的特征。“但发改委并没有开出巨额罚单,整改、降价就了事了。”马宇说,这等于不了了之了。徐洪才也同意上述观点,他认为政府需要在反垄断调查中发挥主导作用,关键时刻可以使用强制性手段,打破已经固化的垄断集团利益。反垄断调查的下一个目标是谁?既然短期内反垄断大刀砍不到能源、通信、铁路、电力这些巨头身上,那么谁会是下一个进入反垄断调查名单的企业?在腾讯财经采访中,多数专家认为跨国医药企业将被首先开出罚单的概率最大。本月初,国家发改委宣布,为了解和掌握药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成本、价格及有关情况,及时制定调整药品价格,对包括安斯泰来、葛兰素史克在内的27家医药公司开展成本价格调查,这被广泛认为是启动对医药业反垄断调查的前奏。而最近包括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等跨国医药巨头因在华卷入商业贿赂遭查处,辉瑞、罗氏、优时比等多家外资药企在中国多地办公地点也遭工商部门调查。在整肃市场秩序和降低药品价格的双重压力下,拿跨国药企开刀似乎更顺应民意。由于今年决策层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防通胀”,所以另一个进入反垄断调查视线中的极有可能是零售业和日化业的巨头。分析人士表示,由于零售和百货业的价格波动最容易引发通胀担忧,一直以来就是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领域,此前就有多家企业因为涉嫌价格违法被处罚。2011年3月,联合利华有关负责人多次接受采访发表日化产品涨价言论,导致国内部分城市出现了抢购日化产品的现象,随后被发改委罚款200万元。在对联合利华进行查处的同时,市场份额最大的方便面企业康师傅也因为即将实施的大幅提价计划对市场影响过大,遭到了发改委的提醒告诫。最近几天被热炒的在华涉嫌垄断的国际镜片企业也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被调查目标。据媒体报道,包括法国依视路、德国蔡司、日本豪雅等在内的多个国际品牌对经销商和零售商进行价格控制,涉嫌违反《反垄断法》。调查显示,上述国际品牌均在中国制定全国统一零售价体系,除了各门店自身的特殊要求外,正常情况下,不能打折销售。有部分无法按照行业同行的价格体系执行商品销售价格的经销商遭遇集体封杀,甚至被拉进“黑名单”。开弓没有回头箭。在外界看来,由发改委掀起的反垄断风暴短期内不会落幕,还会有更多的企业被卷进来。“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反垄断调查将成为常态。”徐洪才说。
评论0条,1页 &
将本文分享至:|||||||
发表回复&&
名家推荐:
盘中直播:
热门个股吧
1 63/36040 2 80/27868 3 39/27199 4 145/24508 5 88/17846 6 61/10055 7 75/5262 8 18/4307 9 46/3893 10 49/3747
客户端下载
热线:010-客服:被低估的反垄断风暴
导语:国内汽车行业各界人士开始意识到,确实低估了发改委汽车反垄断的决心。在对其暴力执法的质疑声中,成立三年的国家发改委价监局以强势、快速的地方执法方式昭示着,此前以为通过各大豪车企业一纸降价公告就可以规避罚单的想法,显然太过乐观。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刘晓林 张向东 沪青平公路989号的奔驰东区总部,有着严格的安保。但8月4日,这里的工作人员仍然度过了称得上惊心动魄的一天。
9名上海市发改委的工作人员没有预约,直扑奔驰上海办公室。
8月6日,经济观察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对奔驰上海办公室的检查是提前布置好的。相关价格反垄断执法人员被要求在8月3日晚间集合部署完毕,8月4日上午9点统一开始突击检查。
当天,在国家发改委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简称&价监局&)的统一协调和部署下,上海市价监和反垄断部门还联合突查了位于上海市静安区长寿路943-951号的奔驰品牌授权经销商上海利之星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部。此外,辽宁的大连中升之星奥迪4S店、西安、湖北等地奔驰、奥迪4S店也都遭到了当地反垄断部门的突袭式查访。
让外界感到意外的是,就在被突查的前一天,奔驰刚宣布为配合反垄断调查,对超过10000个配件的价格平均下调15%,此前一个月,奔驰已经通过推出&保养菜单&的方式进行过一轮降价。此外,同样已经主动宣布降价的奥迪和克莱斯勒也被中国价格反垄断部门进行了突袭式的反垄断现场调查。
8月6日,价监局官员对经济观察报说,&目前,对克莱斯勒和奥迪的调查已经坐实了。处罚是一定的,只是还在走程序。至于罚多少,现在还不能说。但一个原则是,垄断或者串通涨价的组织者,要重罚;一些4S店、经销商等参与者,相对罚的要轻一些。地方价监和反垄断部门都可以根据反垄断法进行处罚。&
至此,国内汽车行业各界人士开始意识到,确实低估了发改委汽车反垄断的决心。在对其暴力执法的质疑声中,成立三年的国家发改委价监局以强势、快速的地方执法方式昭示着,此前以为通过各大豪车企业一纸降价公告就可以规避罚单的想法,显然太过乐观。
主攻价格联盟
沪青平公路989号,在过去一周里,这个地标成为中国汽车业反垄断调查的转折点。8月4日10点左右,上海市发改委反垄断调查部门突击查访奔驰上海办事处,这场颇有点香港廉政公署办事风格的封闭式调查一直持续到晚上。
经济观察报得到的消息是,不仅是上海,大连、西安以及湖北等地的反垄断部门都在当天出动,对当地的奔驰、奥迪等涉嫌价格垄断的汽车品牌4S店进行了突袭式查访。
8月6日,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次通报汽车反垄断进程,称8月4日,上海市发改委、江苏省物价局所属的反垄断局组织力量,对奔驰公司上海办事处进行了调查。
奔驰是不是存在垄断行为,目前正在调查取证。同时,经过上海市发改委对克莱斯勒、湖北省物价局对奥迪的调查,两家企业确实存在垄断行为,近期将会受到相应处罚;其次,江苏省物价局反垄断分局已对苏州、无锡等五个城市的奔驰经销商进行了反垄断调查。
与奔驰相比,奥迪的反垄断案子显得清晰多了。因为被抓了&现行&,这家态度最积极的豪车品牌将有可能领取中国汽车业的第一张反垄断罚单。
&在奥迪的案子中不仅存在纵向垄断,还存在横向垄断。&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官员称,湖北奥迪经销商的罪名是&召集各大4S店,要求统一零配件价格、统一维修保养收费标准等等&,也即达成价格联盟。
&横向垄断比纵向垄断性质更恶劣。&上述官员称。奥迪因此被当地保险公司集体抵制,并举报到当地物价局。湖北省物价局的反垄断分局就此展开地方执法。
在湖北物价局的官网上,清楚记录了今年初由奥迪区域涨价引发的风波。
今年3月,湖北省物价局接到奥迪车主投诉,称今年1月1日起,武汉所有奥迪4S店统一将维修等车辆售后价格抬高两到三倍,而保险公司依旧按照以前的报价单定损,因保险理赔费用不及车辆维修费,导致全市400余辆报修奥迪停在4S店,无法正常维修。
虽然物价局出面平息了此次风波,奥迪也恢复了原有价格体系,但奥迪在湖北的价格联盟内幕也浮出水面。此后的消息称,日,奥迪销售事业部服务运营部华中区域负责人曾向湖北区全体经销商下发一项通知,要求奥迪湖北区所有4S经销商从日起,全面执行奥迪维修标准价格体系,通知措辞严厉。
&奥迪A8L换一个轮胎在汉口的4S店要7000多元,在综合修理厂不到3000元。&车主投诉称,整车企业利用&汽车三包&、保险理赔等手段把车主&绑&在4S店,车主缺少&自主消费&选择权。
事实上,在配合态度上,奥迪算得上豪车品牌中最积极的。按照两周前的公告,从8月1日起,奥迪国产车型的零整比全面调低,其中奥迪A6L的&零整比&将从411%降至291%。在调整前,奥迪的零整比也是德系三强中最低的。业内人士称,291%明显是冲着国家发改委300%的红线而制定的。
介于反垄断进程敏感时期,奥迪方面近日已进入静默期。经济观察报从国家发改委方面证实,8月7日,湖北奥迪十几家经销已经与奥迪厂家代表一起,被国家发改委约谈。
&对湖北奥迪肯定是要有处罚的,这一点是确定的。按照程序,约谈之后,要对他们下发处罚结果告知单,如果三天之内没收到他们对处罚的异议,下一步就要对他们下发价格处罚通知了。&国家发改委相关官员称,目前还在走程序,处罚结果最终公布预计还需要十天左右。
同样因为&横向垄断&被证实有价格垄断行为的是12家在华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8月6日李朴民在发布会上透露已完成了对日本12家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案的调查工作,并将依法进行处罚的消息后,业界便展开了各种猜测。
在日本12家汽车零部件厂商这件案子上,国家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颇有戏剧性。据知情人士称,12家日本企业的具体做法是他们在日本国内串通联合,在中国实行价格垄断。而这个案子的起因是其中一家厂商返水了,这个厂商向发改委举报了他们在日本串通的事实。
&这个案子已经被坐实了,国家发改委将于近日对他们下达价格处罚通知书。&上述知情人士称。
对于这12家日本零部件企业的名单,虽然李朴民在现场没有回答日本记者的要求进行公开,但随后新华社在援引国外汽车零部件反垄断案例时,罗列了12家涉案日本企业,其中包括:东海理化、普利司通、松下、奥托立夫、天合德国控股、日本精机、G.S.Electech、古河电气、矢崎集团、电装集团、金刚石电机及藤仓公司;涉及的零部件产品包括加热器控制面板、转向信号灯开关、雨刮器、电锁、仪表盘仪器、安全气囊、方向盘及座椅安全带。业界认为,这很可能也就是一份在中国涉案的垄断企业名单。
由于其利润巨大,对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反垄断调查已经在欧美等成熟汽车市场纷纷展开。
据公开报道,今年6月,日本精工因同另外两家日本轴承制造商组建卡特尔联盟,密谋在澳大利亚市场对轴承产品的价格进行操纵,而在澳大利亚被处以300万美元罚款;今年2月,日本轮胎制造商普利司通承认操纵汽车零部件销售价格的行为违反了美国《反垄断法》,同意向美国司法部支付4.25亿美元罚款。&发改委此次的反垄断调查,不仅针对整车价格,更针对售后市场零部件供应渠道垄断以及车厂与4S店限价限区域销售,更进一步,是要打破封闭的零配件认证和供应体系。&业内人士沈园称。
而对于这些车企将面临的处罚,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高级合伙人蒋苏华特别强调,一旦发改委处罚下来,两年内的消费者可以进行索赔,这个赔偿可能额度非常大。按照我国《反垄断法》,对涉嫌垄断的企业处罚额度是当年销售额的1%~10%,以目前豪车在华销售额来算,反垄断处罚额度普遍将达几十亿。
豪车反垄断风暴
时间上的冲突更加显示了国家发改委价格反垄断机构的强势。
就在被突击检查前一天,奔驰已经宣布对售后配件价格平均下调15%;同样在发改委宣布克莱斯勒被定性存在垄断前一天,克莱斯勒也宣布了整车降价。就这样,原本积极的企业表态在反垄断执法的迅疾下变成了尴尬。
主动降价为何仍遭到突袭查访?
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官员解释称,一些豪华车企自觉降价,是一种对反垄断调查工作的积极配合,或者是对其垄断行为的一种整改。对此,我们表示欢迎,但不能就此不对其进行调查,无论罚与不罚、罚轻罚重,都得先弄清楚是不是真的存在垄断,以及什么性质垄断,简言之,降价和罚款都得&师出有名&。
从7月底开始,为了回应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多家车企已做出官方回应。捷豹路虎、一汽-大众奥迪、奔驰先后宣布下调整车和配件体系价格,随后,克莱斯勒(中国)宣布,作为对国家发改委价监局和上海市发改委价监局对公司进行反垄断调查的积极回应,对包含大灯、外后视镜、起动机等在内的145种高价值、高保修率零配件价格将下调20% ;同时Jeep大切诺基SRT8价格下调6.5万元,大切诺基5.7L旗舰尊悦版价格下调4.5万元人民币。
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官员称,&我们对一些企业的主动降价行为表示欢迎,也认账。但是如果有的企业死打都不认账、不整改,这样的企业,在调查结束后,处罚肯定只会更加严厉一些,会从重处罚。&
这场在过去一周内雷霆出击的反垄断风暴,实际上已经酝酿3年之久。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官员说,&自2011年年底到2012年以来,我们对汽车行业的反垄断调查发现,在这个行业一些品牌中,不仅存在纵向垄断,还存在横向垄断。&纵向是指整车销售的上下环节,也即厂家直接下达价格限定的指令;横向是指包括4S店、授权售后服务网点等通过协商联合涨价或限价。
上述官员称,&最典型的就是湖北奥迪的经销商,召集各大4S店,要求统一零配件价格、统一维修保养收费标准等等。&据悉,克莱斯勒的&罪名&与奥迪相似。
8月7日,被抓了&现行&的湖北十几家奥迪经销商集体赴京,与奥迪厂家一起来到发改委。最新消息称,作为&从犯&的经销商可能面临数千万元的罚款。这一计算基础是一家奥迪4S店在中国的年营业额能够达到近10亿元。对于奔驰是不是存在垄断行为,国家发改委方面称目前仍在调查取证中。
奔驰被查并不意外,作为对市场管理和经销商关系处理上最不顺畅的豪车品牌,奔驰在过去四年间一直纠缠于各种垄断行为投诉。其对经销商的限价以及高昂的售后维修保养被认为是造成其在中国销量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今年4月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联合发布的国内常见的18款车型的零整比(即一辆车全部配件的零售价格总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系数报告中,北京奔驰w204高居榜首,零整比高达1273%,也即如果更换这款车的全部配件,所花的费用可以购买12辆整车。这份报告成为奔驰配件价格畸高的直接证据。
8月7日晚,德系豪车三强中最后的堡垒&&宝马宣布官方降价,将从8月11日起,进一步下调原厂零部件的批发价格,包括车身、压缩机、发电机、电瓶和刹车盘等在内的2,000余件产品,平均降幅达20%。由于早在6年前已经对配件渠道开放,宝马一度被认为不会受到反垄断调查影响。
价格反垄断新模式
与此前的反垄断不同,此次对汽车反垄断实行从下到上的执行方式,由地方反垄断机构主导调查,国家发改委价监局坐镇指挥。
在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官员看来,经过了三四年的扩建,&地方军&终于开始做出成绩来了。这是中国价格反垄断出现的可喜的变化。
2011年8月初,原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得到中编办的编制批复,升格为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同时,国务院也批准了辽宁、江苏、上海、湖北、陕西等8个省市,对各自的价格反垄断部门进行扩编总计150个,统一归国家发改委价监局指导和协调。
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官员说,&我们一直想发挥地方军在进行反垄断调查中的力量和作用,针对进口豪华车的调查,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现在湖北(针对奥迪)、辽宁、上海、陕西(针对奥迪的调查)、江苏等几个扩编的省市都开始行动了。&
事实上,在进行&突袭式&反垄断调查之前,国家发改委给车企预留了足够的时间。
扩编初期的价监局并没有太多人力对中国多个行业的反垄断同时出击。不过针对汽车业,价改局和其他部门的联合调查已经展开,包括要求流通协会配合进行前期的调研工作。
但汽车业显然低估了国家发改委的反垄断决心。
2013年8月,央视以新闻调查的形式曝光进口车路虎&一辆售价189.8万元的进口车,汽车厂商获利47万元&的暴利现状。国家发改委价改局局长许昆林随后表示,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下一个目标会跟老百姓密切相关。石油、电信、汽车、银行都在调查视野之内。
彼时,国家发改委刚对合生元、美赞臣等六家存在价格纵向垄断的乳粉生产企业开出刷新反垄断罚金最高纪录的6.7亿元罚单。
警告并没有收到整车企业的积极回应。直至今年4月18款车的零整比系数报告出炉,显示只有三款车型系数在国际通行标准300%以下,奥迪、宝马、奔驰以及丰田、本田等全部中枪后,奔驰等豪车开始认真对待发改委的又一轮约谈。
但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是,国内部分国有大型汽车集团及其下属的合资公司,似乎早就对上个月刮起的反垄断风暴有所警觉。
一位接近上汽集团高层的知情人士日前向经济观察报记者披露,从去年底到今年3、4月份,上汽旗下包括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在内的合资公司,已经邀请当地价格监督和反垄断部门负责人亲自来企业&授课&,以此提醒企业上下的人务必重视此事,并杜绝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涉及垄断的做法。
该知情人士披露,除了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也从去年底开始对下属的合资公司进行反垄断&普法&教育,并就经销商商务政策中某些可能涉及垄断的条款作了相应的修订。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一旦被各地反垄断部门突击检查时,对方找不到经销商垄断经营的&罪证&。
最终,汽车业还是迎来了一轮远超预估的反垄断风暴。
虽然中国价格反垄断部门这场针对豪华车的突袭式调查方式引来争议。但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官员称,突击检查的做法是进行反垄断调查的需要。
中国是不少外资汽车品牌的高利润市场。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900万辆,连续第四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并创全球单一市场销量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成为奥迪、宝马、奔驰等豪车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奥迪在2013年,全球共销售157万辆,营收达到499亿欧元,中国市场贡献了近三分之一销量;宝马在华销量达到40万辆,是其全球最大市场;2013年,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在华营业收入达到了107亿欧元。
在汽车业,一个共识是,我国已实施多年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简称《品牌办法》)是造成车企滥用定价权的制度温床。该办法第25条规定:&汽车品牌经销商应当在汽车供应商授权范围内从事汽车品牌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等活动。&这一条款间接强化了厂家在汽车销售、售后维修与配件供应的垄断地位。
&厂家与经销商的不平等已经是一种常态。《品牌办法》允许厂家拥有市场支配地位,但不能滥用&,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沈进军表示。
不过,在国家发改委看来,制度落后并不能成为汽车垄断行为免责的借口。根据2008年颁布的《反垄断法》,作为中国汽车业&公开的秘密&的&厂家定价权&,有触及&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条例的嫌疑。也即汽车制造商利用对整车及零部件货源的控制来操纵市场价格。
前东风日产销售与市场总部副总部长杨嵩在赴日产北美总部任职后,曾举例解释过中美汽车反垄断现状的差异,&比如今天我不明说,我把十个经销商召集在一起,我不吭声,你们十个人商量一下价格怎么样,这在美国都是违法的。一旦被抓住的话,要把我们罚得倾家荡产。&
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官员呼吁说,在《反垄断法》出台之后,《品牌办法》就应该修改了,因为其中有一些规定与《反垄断法》相冲突。
就在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已经出台新政,宣布自今年10月1日起,将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从事汽车品牌销售的汽车经销商(含总经销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统一登记为&汽车销售&,即同一家4S店可以同时卖不同品牌汽车。这被认为是《品牌》办法放开的信号。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反垄断调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