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参加亲社会行为量表的实践报告

社区教育活动对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研究 -
当前位置:
社区教育活动对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研究
更多关于 的文章
没有相关的文章
没有相关的回答
的其他文章
最新宝宝图片
推荐博客文章
米粑粑说午饭后带我们去一个世外桃源。我和米哥都满心欢喜的期待着。
育儿论坛每日精选
育儿网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号《对大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 对大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策略研究 - 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
对大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策略研究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对大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14:50:14 | By: 12庄静1 ]
《对大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邳州市机关幼儿园& 庄静
分享是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分享行为作为亲社会行为的一种,是一种对别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有助于个体社会性的发展。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结交玩伴,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表达、人际交流等技能;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同享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带给大家的各种条件,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还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在今后与人共同生活和与人合作共事。
随着现代经济生活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家长的育儿方式和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使得父母对孩子过多保护、迁就,与同伴交往也明显减少,也为幼儿“独占”“独享”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常常可以发现大量的强占、霸占的现象,而这一切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通过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来健全人格,促进幼儿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1)本课题本着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目的,对大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成因进行分析。
(2)在“爱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由物质到精神层面的分享活动,培养幼儿正确的分享行为,提高分享水平。
: 利用观察和家访等多种形式,
(一)对大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调查
研究之初,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网络调查等多种方式对大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状况进行了解,并关注大班孩子分享行为的表现、成因、类型及性质等。
(1)在观察大班孩子玩玩具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如果有充足的玩具,那么他就想不起来分享,似乎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但如果玩具缺少的情况下,孩子在开始的时候会在老师的命令下分享玩具,随着老师的干预的力度和日积月累的教导,孩子们会逐步学会自觉性的分享,成为一种习惯,但在这一现象中仅限于玩玩具,还不能迁移到其他方面。
(2)在“爱的主题活动”亲子活动中,孩子会因为父母在场等多种外界原因,情绪不稳定,分享时会向两个方面发展,一个是比平时更活跃更爱分享,另一个是变得更霸道更难于管教一些。
在与家长交谈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我们班孩子有很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有的也是独生子女,那么孩子在家里就是两个家庭的宝贝,年轻的爸爸妈妈多在单位上班或做生意,孩子多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的多些,父母只有在晚上时才和孩子亲近一下。在育儿的过程中,家中老人担负着教育孩子和影响孩子的责任,但老人对孩子的溺爱以及老人们思想观念的落后影响着孩子的分享世界。老人会在生活中把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自己舍不得的东西,对孩子大方的很,而且不求回报。带孩子和别人玩耍时,也总是护着自己的孩子,对于分享的道理很少老人能够真正体会。
我们幼儿园地处市中心,家长和孩子们大多住在小区的楼上,有些家长工作特忙,回到家中就不想再下楼,所以孩子一般会在家中和家人一起玩耍,要么自己玩玩具、看电视,孩子和别人交流、共处的机会逐渐变少,自然分享的机会就逐渐变少。
为了能在幼儿园中培养孩子分享的品质,在每一次分享活动前、后,我都会与一些家长交谈。比如在中秋分享会活动前与爷爷奶奶们聊,他们只知道老师让带什么就带什么,而不知道我们搞这样的活动有什么样的教育意义,更别提分享对孩子一生的积极意义啦。
4.调查问卷
在培养孩子分享品质的的过程中,我们会设计一些活动,给孩子创设一个分享的环境,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慢慢体会分享的快乐。在活动前我们会在网络上和家长朋友共同讨论分享活动话题,家长朋友畅所欲言。比如在“在幼儿园过生日好不好?”这一调查中,80%的家长认为在幼儿园过生日会给孩子难忘的生日会,孩子在生日活动中有主人翁地位,能够帮助孩子树立信心。20%家长认为,在幼儿园过生日浪费孩子集体活动的时间,有可能还会滋长孩子的攀比之风。
(二)对大班幼儿分享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
在以上准备的基础上,笔者对大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作出了细致的分享,具体如下:
(1)性别因素。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大班幼儿集体活动和亲子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物质分享方面,女孩主动分享的比率要高于男孩,女孩在使用彩笔、胶棒、剪刀、分享橡皮泥、玩具和食物等方面都比男孩子要主动的多。在不主动分享的女孩和男孩中,在老师的提示下,女孩子也比男孩改变分享行为要多、要快。
(2)正强化。在活动中,笔者发现,无论是幼儿自主的分享或者是在老师和家长的提示下进行分享,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在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后,孩子分享的更快乐、更积极,对幼儿的分享行为会起到正强化作用。
(3)移情能力。移情是个体由真实或想象中的他人情绪、情感状态引起的并与之一致性的情绪情感体验。移情能够促进分享行为的发生。通过谈话、讲述,让孩子与他人的情绪、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让孩子们了解他人,同情他人,慢慢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问题,从而学会分享。
(4)榜样作用。当教师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乐于分享,积极行动,大力渲染的行为时,孩子们也会被老师的情绪渲染,也会模仿教师。例如在爱心义卖活动中,教师带头把家中的义卖物带到幼儿园,孩子们会跟着带的数量又多质量又好。爸爸妈妈在义卖的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越高,孩子的积极性、分享行为就越多。在与同伴玩玩具的过程中,如果一个人主动的分享,那么另一个孩子也会分享。反之,当同伴之前不与他们分享玩具时,同样的,在随后的时间里,即使他们拥有较多玩具,也不愿意与同伴进行分享。
(5)家长的观念和态度。在家庭中,如果这个家庭是民主宽松并且注重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那么孩子的分享行为就更多更主动一些。如果家长对孩子充满信任,对于孩子的分享行为及时的鼓励和肯定,那么孩子的一定会有分享的习惯。
(6)年龄特征是幼儿物质分享多,精神分享少的主要原因。大班孩子虽然比小中班的幼儿分享水平高,但表现的是物质分享较多,孩子们能够合作分享游戏中的器械、美术活动中的美术材料、节日活动中的食物,但精神分享还不足,多数孩子不能和同伴分享快乐、分享忧伤,不知道如何传递互助、同情和谦让。相比较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精神分享会逐步增多。
(三)对大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
大班幼儿的分享行为是有其规律和特点的,培养幼儿良好分享行为习惯应根据其规律和特点,并注意以下策略:
1.抓住性别差异,施与不同的教育。
根据调查发现,在物质分享方面,女孩比男孩更主动。因此,教师和家长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对于女孩的主动分享行为应予以更多的表扬和鼓励,不断强化女孩的主动分享行为;教师和家长可以借助女孩的主动分享行为榜样引导男孩,使男孩知道分享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能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快乐的行为,使得男孩在物质分享方面有更多的主动行为。
注重榜样示范的作用。
大班幼儿的模仿性很强,具体、生动、直观的典型易于感染孩子激发幼儿向榜样学习的热情。培养儿童分享行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父母和老师,在儿童面前要起到表率作用,多表现出一些分享的亲社会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教师可以成为幼儿的榜样,我们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幼儿,因此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平时我总以幼儿的朋友身份去接近孩子、欣赏孩子、鼓励孩子,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心声,孩子在园的时候,我注意观察孩子,当孩子不开心的时候我会问:“你为什么不开心? 有事说出来啊”“我来帮助你”!当孩子争抢玩具的时候,我耐心的问清缘由,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与孩子和谐的关系,让更多的幼儿自觉地做出合作与分享的行为,让幼儿体验更多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老师要在同伴中树立有分享行为的好典型让其他幼儿学习,或者说老师对有分享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也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于是,在游戏中,幼儿也会不自觉地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分享行为,当我们引导那些具备分享意识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时,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如在游戏看书时,我们小朋友如果都想看一本书时,教师应引导他们一起分享,共同看一本书;在玩玩具的时候都想玩陀螺怎么办呢,引导孩子一起玩游戏。在教育中,书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画报》里面的卡通人物形象在孩子心中非常深刻。通过讲些分享方面小故事,让红袋鼠发挥榜样的力量。
5.注重家家庭的力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离不开家园的合作和交流。和幼儿的家长谈话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听家长说“哎呀,宝贝怎么在幼儿园这么乖呢?在家可不是这样呢!”这说明孩子在家和幼儿园会两个样,这种情况多为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异所致。就像在隔代分享的案例中,老人给孙子孙女吃好的喝好的时应分,而孩子分享自己的食物时,大人反而不好意思吃了。所以,在家中爸爸妈妈以身作则,有意识的在宝宝面前与家长一起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当宝宝偶尔做出分享行为时,一定不要谢绝,要诚恳地接受宝宝的好意,而且要谢谢宝宝,让宝宝体验到和大家分享是件很快乐的事情,从而激励他继续这种行为。
6.利用传统节日和集体分享会让幼儿在分享中得到快乐。如孩子的生日,让一个季度内过生日的孩子在幼儿园共同过一次生日分享会,孩子们在分享蛋糕、分享玩具、分享祝福的快乐快乐氛围中过一次难忘的生日分享会。在中秋节,让孩子带一些食物共享美食、共享快乐;在重阳节,为爷爷奶奶表演节目,通过给爷爷奶奶捶捶背、亲一亲、抱一抱、喂爷爷奶奶吃一块糖等活动,使祖孙共享天伦之乐;在元宵节,家长和孩子共同使用材料和工具,共同商量花灯的设计和制作,精彩纷呈,共享快乐。在传统节日的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孩子们分享的意识,孩子们也在活动中践行分享的快乐,孩子们的分享行为更广泛,慢慢的倾向于精神的分享。
(四)小结
&&& 以上是我对“大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策略研究”的初步研究。通过一年的跟踪调查和研究,所有研究工作已圆满完成,达到预期研究目标,我们班幼儿的分享行为逐步增多,质量也从单纯的物质分享慢慢想精神分享过度,如今我班幼儿争抢玩具,独占玩具等不良行为已被孩子们都能主动地分享,相互谦让,共同合作,关系融洽所代替。记得在一个小故事中提到:“你有梨子,我有苹果,如果各吃各的只能品尝到一种水果的味道;假如共同分享,就会品尝到三种味道——梨子的味道,苹果的味道、快乐的味道!”在教育孩子时,我也相信,孩子间的相互交融和分享,定能够让孩子们品尝惊喜的味道。只有从娃娃抓起,为他们创设一片纯净的天空,给他们营造一个分享与合作的愉悦环境,才能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人玫瑰,手留余香”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阅读全文(649) |
标签: 上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copy
, All Rights Reserved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徐州市新生街76号(原九中)C409,C407 电话: 109级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调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09级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调查
0级​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调​查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家族影响因素的探究与分析--《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家族影响因素的探究与分析
【摘要】:本文采用混和方法研究,对298名中学生实施了亲社会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并以亲社会行为得分组别划分为基础选取20名学生对其家长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旨在探究影响中学生亲社会行为表现的家庭因素,寻求家庭在改善和促进中学生亲社会行为中的有效空间和途径。研究结果显示,①情绪性是关注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关键因素;②男生呈现出相对于女生较低的亲社会行为水平;③母亲的文化素养对子女亲社会行为中的公开性和依从性的养成起着一定的作用;④良好的家庭沟通及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⑤家庭的职责划分对中学生亲社会行为有一定影响,明确的家庭分工和井然的家庭秩序有利于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⑥家庭拥有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⑦家庭文化,即家庭活动、价值观、道德规范教育等对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发展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B844.1【目录】:
ABSTRACT4-7
第1章 引言7-15
1.1 理论背景7-13
1.1.1 亲社会行为的定义7-9
1.1.2 亲社会行为的内容维度9-10
1.1.3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10-13
1.2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13-14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假设14
1.3.1 研究目的14
1.3.2 研究假设14
1.4 本研究的贡献和创新之处14-15
第2章 研究方法和思路15-21
2.1 量化研究15-16
2.1.1 研究对象15
2.1.2 量化研究方法15
2.1.3 施测工具15-16
2.2 质性研究16-17
2.2.1 质性研究方法16
2.2.2 质性研究对象16-17
2.3 研究实施17-21
第3章 亲社会行为家庭影响因素之量化研究21-28
3.1 亲社会行为与人口学因素的分析21-26
3.1.1 性别差异检验21
3.1.2 多子女与独生子女间差异检验21-22
3.1.3 年级差异检验22-23
3.1.4 家庭状况差异检验23-26
3.2 被试亲社会行为的内部结构26-28
3.2.1 被试亲社会行为组类划分26-27
3.2.2 组间差异检验27-28
第4章 亲社会行为家庭影响之质性研究28-40
4.1 访谈对象子女丛本情况28-29
4.2 访谈结果29-37
4.2.1 高分组访谈结果29-33
4.2.2 低分组访谈结果33-36
4.2.3 中间组访谈结果36-37
4.3 访谈结果小结37-40
第5章 分析与讨论40-52
5.1 亲社会行为内部结构分析40-41
5.2 影响中学生亲社会行为表现的人口学因素分析41-43
5.2.1 性别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41-42
5.2.2 母亲学历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42-43
5.3 影响中学生亲社会行为表现的家庭因素分析43-49
5.3.1 居住环境与中学生亲社会行为44-45
5.3.2 家庭结构与中学生亲社会行为45
5.3.3 子女个数/出生顺序与中学生亲社会行为45-46
5.3.4 家庭沟通与中学生亲社会行为46-47
5.3.5 家庭职责与中学生亲社会行为47-48
5.3.6 社会支持与中学生亲社会行为48
5.3.7 家庭文化与中学生亲社会行为48-49
5.4 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家庭影响因素的作用模型49-50
5.5 对培养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建议50-51
5.6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51-52
第6章 结论52-53
参考文献53-56
个人简介56-57
导师简介57-59
附录一 学生问卷调查61-64
附录二 家长访谈提纲64-65
附录三 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家庭影响因素编码表65-66
附录四 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家庭影响因素之访谈结果66-10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慧;[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兴鹏;;[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黄祥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4期
;[J];家庭教育;2003年12期
刘志军;[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4期
刘楚魁;[J];娄底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李淑英,张洪;[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丁芳;[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王美芳;[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孔雀;邰发道;;[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年08期
严燕华;;[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迟毓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丽;[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余娟;[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张晓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陈立民;[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彭宏业;[D];河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罗文;刘国英;;[J];海南医学;2009年05期
高彬;;[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段世江;王凤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彭清燕;[J];河北法学;2004年03期
马秀花;钟铧;;[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杨梅,桓灵芝,甘琪;[J];华北国防医药;2003年02期
侯云霞;韩梅;;[J];河北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黎春娴;;[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宗爱东;;[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杨偲偲;刘宏宇;;[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宏芳;;[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俞可;;[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李丹婷;;[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林晓珊;;[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于守艳;王晶;;[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寇彧;;[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陈晔;;[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郭红霞;;[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刘淑慧;李京诚;李四化;;[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张恒忠;;[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道宇;[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崔丽莹;[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张红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崔霞;[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陈敏华;[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孙菊霞;[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李素芹;[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任海燕;[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杨丽丽;[D];江苏大学;2010年
刘向永;[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丽影;[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年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邓雪峰;[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杨红梅;[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任雪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严艳琳;[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吴欢;[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郭爱华;[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赵爱玲;[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贺艳荣;[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甘琳琳;佐斌;;[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陈灿锐;申荷永;高岚;;[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2期
宗焱;张泉水;张大力;王晓刚;黄通勇;;[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徐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利伟;[D];河南大学;2011年
田莉娟;[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吴小琴;[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索雪原;[D];西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吕红平;[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李赐平;[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田虎伟;;[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王振其,程斌;[J];淮南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于海琴;[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朱滢,张力;[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1年06期
蔡建东;;[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吴昌玲,何春侠;[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95年03期
宗立;[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邹晓枫;[J];教育导刊;2002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萍;[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王丽;[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曾美瑛;[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陶慧珍;;[J];校长阅刊;2006年01期
王美芳,庞维国;[J];心理学动态;1997年04期
李玉苹;;[J];心理世界;2002年10期
廖策权;[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李玉苹;;[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03期
侯积良;[J];心理科学;1990年02期
李红霞,彭阳,崔雅芬;[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6年04期
李丹;[J];心理科学;2001年02期
王小莹;[J];教学与管理;2003年02期
吴念阳;[J];福州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郁;;[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刘晓东;;[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罗洪菊;;[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毕长城;;[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宋凤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寇彧;;[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寇彧;;[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刘秀丽;;[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张庆鹏;;[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吴鹏飞;;[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庆鹏 黎洁 寇彧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李荔;[N];北京科技报;2010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杜会学所博士
王俊秀;[N];北京科技报;2005年
林慎 陈学辉;[N];温州日报;2005年
陈上(华夏心理网心理咨询师);[N];北京科技报;2006年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赵红梅 张军玲;[N];中国教育报;2007年
赵文;[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商州二职中
王小亚;[N];商洛日报;2006年
朱剑慧;[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石雨川;[N];雅安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全海英;[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迟毓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陈叶烽;[D];浙江大学;2010年
张萍;[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张劲松;[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朱火弟;[D];重庆大学;2004年
陆洋;[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齐贵云;[D];山东大学;2012年
翟群;[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亓圣华;[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葛高飞;[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张睿;[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毛静思;[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蒋雪;[D];吉林大学;2010年
牛素枝;[D];南昌大学;2010年
高志才;[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赵爱玲;[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苗娜娜;[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蒋柳;[D];西南大学;2011年
吴玮;[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调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调查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高大学生亲社会行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