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小论文文怎么写?

您现在的位置:&&>>&&>>&&>>&
初中历史论文范文
发表于: 11:31:21  点击数:1次
前言初中生具有的逻辑思维并不是很强,在没有图片的参与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就理解不透。比如在讲解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时,有很多的东西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听得懂,别说是学生,可能老师都是一头的雾水,但是如果有一些图片在旁边做辅助讲解,对学生而言不只是……
发表于: 11:29:37  点击数:1次
教育是我国目前最重视的事业,只有加强对我国人民的素质教育,才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初中历史是提高素质文化的重要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历史的发展,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外历史……
发表于: 11:24:12  点击数:1次
一、讲故事更加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可能很难适应现代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只能挫伤初中生学习兴趣,不能有效地调动孩子对初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很多时候不是中考的压力,许多学生就会放弃对历史……
发表于: 10:28:02  点击数:1次
初中历史教学中充分运用历史图片资料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运用历史图片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初中历史教材中有一些图片,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在课堂教学中将历史图片资料有效运用起来,可以真实地展现历史事实,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其……
发表于: 10:22:20  点击数:1次
教育是我国目前最重视的事业,只有加强对我国人民的素质教育,才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初中历史是提高素质文化的重要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历史的发展,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外历史……
发表于: 10:20:02  点击数:1次
一、讲故事更加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可能很难适应现代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只能挫伤初中生学习兴趣,不能有效地调动孩子对初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很多时候不是中考的压力,许多学生就会放弃对历史……
发表于: 16:22:20  点击数:1次
一、提高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水平的有效措施(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在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的作用,反而更强调教师的辅导作……
发表于: 16:20:38  点击数:1次
1.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的必要性初中历史学科是学生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必须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转变学习方式,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
发表于: 16:18:38  点击数:1次
一、多样方法,确保自主学习模式高效地实现1.创设问题探究情境问题探究情境的创设是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确保自主学习模式顺利实现的方法之一。所以,我们要结合历史教材内容,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在……
发表于: 8:28:27  点击数:1次
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依靠教辅、课本和板书对知识进行讲解,但是教学方法应该与时俱进,适当地添加新元素和采用新的方法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授南京大屠杀这一课时,枯燥简单的文字陈述……
发表于: 8:25:40  点击数:1次
一、教学具体方法1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指的是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教学,可以通过学生排演话剧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使得历史教学更具有活跃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得到提升。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人物扮演的方……
发表于: 8:19:24  点击数:0次
一、课堂结构中的哲学视角“建构”和“生态”两个要素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构成了初中历史“生态课堂”的框架结构。1.“建构”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规律初中历史“生态课堂”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的,但同时也有它的哲学思想和哲学原理,即建构的各……
发表于: 10:45:49  点击数:1次
一、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初中生尚处于发育的初始阶段,还不成熟,他们的学习更多的是来自于学习兴趣,如果对历史学科感兴趣,那么,他们才会去乐学、学好,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而他们的学习也是多以直观性的观察为主。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信息……
发表于: 9:41:01  点击数:1次
1实施以活动教学代替课堂讲学模式由于初中历史课程的特殊性质,很多教师实施的是以教师“将”、学生“背”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讲学替代了学生的理解和思维,与课堂教学的目的相违背,并且,在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活动不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参……
发表于: 9:39:48  点击数:1次
一、历史故事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概括起来主要是指一种心理品质和能力,这种品质和能力能够依据原有的知识储备形成新的知识和能力。当今中国乃至于整个世界,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也是当今的一大趋势。因为拥有创新……
发表于: 9:21:38  点击数:1次
第一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探究一、精准的教学设计教师要上好一堂课,精准的教学设计是前奏。我们只有透彻理解教材,拓展教学资源,对教学目标有一个精准设计,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有的放矢。既定的教学目标是“灵魂”和“统帅”,教学程序是“蓝图”。只有……
发表于: 17:00:22  点击数:1次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不仅仅是课程内容和教科书内容,它是集课程、教材并结合各种实际的一个综合体。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学是构成教学内容的三个基本要素。“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适宜的教学内容。”什么叫适宜的教学内容呢?我认为,教学内容是对“……
发表于: 16:57:52  点击数:1次
一、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角色的转换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历史教师要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通过学习和合作探究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想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成功,历史教师就必……
发表于: 16:54:13  点击数:1次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都比较陈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合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教学环节……
发表于: 11:40:21  点击数:1次
一、当今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1.深受旧教育观的影响新课改实施已有数年,应试教育的观念已经深深植根在教师的心中,有些历史教师认为教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升学,为了使学生在中考时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不是通过历史学习来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与强烈的民族意……
发表于: 11:33:59  点击数:1次
第一篇一、注重转变师生角色和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学,采取的是“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实施新课程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到关注学生的“学”,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播……
发表于: 11:32:13  点击数:1次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分析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把握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爱历史,乐于学习历史,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历史课堂设计符合学生的“口味”,在课堂教学……
发表于: 11:38:19  点击数:1次
一、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角色的转换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历史教师要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通过学习和合作探究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想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成功,历史教师就必……
发表于: 11:36:12  点击数:1次
一、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活动整合各种有利于历史教学的教育资源是让历史课堂活跃起来的基础,而如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掌握和运用这些资源呢?这就需要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安排。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教师首先要认认真真地做好课前的……
发表于: 11:35:45  点击数:1次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都比较陈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合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教学环节……
发表于: 9:42:47  点击数:1次
一、课前收集历史故事历史具有真实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对历史讲解的真实性往往会把学生带入一个乏味无趣的氛围中去。所以故事性教学法把历史事实通过故事述说的方式呈献给学生,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首先去搜集一些历史小……
发表于: 9:32:30  点击数:1次
一、历史课堂教学应该如何进行问题设置一节成功的历史课堂,问题的设置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历史是一门比较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使得提出的问题都是高效的,来保证教学的效果。问题的设置应该要结合课本内容的情景,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
发表于: 9:29:27  点击数:1次
一、如何在农村初中更好得实施探究性学习首先,要针对农村初中历史老师配备不齐,教者观念相对落后的现状,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如开展学科基地教研活动,每所学校派一名或多名老师参加。通过学习,使农村初中历史老师有机会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
发表于: 15:07:56  点击数:1次
一、趣味教学法之谜语典故的运用“趣味”是趣味教学法的关键,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谜语、对联、典故等运用在课堂上,让学生对历史真正产生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南宋时期的历史时,就不得不谈岳飞、秦桧等人的故事,这时就可以运用小故事来激起学生的……
发表于: 15:00:51  点击数:1次
第一篇一、采用多媒体将知识化难为简,突破教学难点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急于教授学生教材中的知识,不管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就是一直赶进度,从一开始上课就直接切入主题,这样的教学形式过于老套,学生很难对这样的教学形式产生兴趣,在课堂……
发表于: 14:57:07  点击数:1次
一、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情境教学法能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创设具体环境,让学生明白当时的历史环境,增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历史的学习更为高效。例如,在学习《秦始皇》一章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
发表于: 17:58:17  点击数:1次
1.创设教学情境应遵循的原则1.1创设教学情境要实用。学中创设情境必须以加强学生的历史素养为核心,情境内容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这样才符合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情境教学是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
发表于: 17:50:01  点击数:1次
一、立足教材,挖掘红色资源,有效渗透红色文化教育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著名战争、革命事件以及活动发生地遗址、遗迹等;如具有历史价值的革命历史文物,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红军遗物等;如具有突显革命强大生命力……
发表于: 17:48:22  点击数:1次
一、教学优势分析1.强化知识理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课堂的历史知识讲解,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知识。而历史知识很多又是十分枯燥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将学生带入一种情境之中,既有利于让……
发表于: 10:57:56  点击数:2次
一、多媒体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要点1.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创建初中历史学习平台成立自主学习团队,拓展学习空间。网络平台上的一些相关历史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如果可以将这些海量的资源来“搬”到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上,不仅可以为学生节省时间,还……
发表于: 10:52:35  点击数:1次
第一篇一、整理历史图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历史图片具备形象性、直观性、鲜明性等特点,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认识来触摸历史信息点,在大脑中再现历史画面,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新认识,进而了解、掌握历史知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整理历史图片,以提高学生分析历……
发表于: 10:45:17  点击数:1次
第一篇一、探析实现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1.巧用历史课本图片,设置课堂提问有人称21世纪是“读图时代”,图片能够解释人类的生活现状,也可以传输更多知识,初中历史教材中经常会附有一些插图,这些图片要么告知学生学者对历史事件的见解,要么再现……
发表于: 9:51:50  点击数:1次
一、图片导入法为了更好地增强初中历史课堂导入的趣味性,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可以使用图片导入的教学方式,借助对图片的讲解来进行课堂的导入。比如,在进行抗日战争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的帮助来播放一些关于抗日战争的图片,比如教……
发表于: 9:49:46  点击数:1次
一、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历史这门学科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的要求很高,不要仅仅依赖课堂上老师讲的那一点知识,是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思考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掌握老师所讲的知识点,了解教材的内容。比如,在辛亥革命……
发表于: 9:48:04  点击数:1次
1传统初中历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分析过度依赖信息化技术导致教学重新变得呆板一方面由于教师自身的信息化素养相对较差,导致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效果不好,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教师过度依赖信息化技术来进行教学,无论是什么教学内容,都需要到电化教室来教学。有……
共 87 篇论文&&首页 | 上一页 | 1
| &40篇论文/页&&转到第页
热门论文&&&&&&&&&&&&&&&
最新论文&&&&&&&&&&&&&&&中考历史小论文写作指导及范文写一篇好历史论文 要尽量做到论题新、论点新、角度新..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考历史小论文写作指导及范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09-11-21 &匿名提问 发布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一 应当重视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被冷落。20世纪80 年代以来,先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并成为热点。当时回顾过去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着重在革命史、政治史,觉得有拓宽领域的必要,于是文化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文化热”中,又出现贬政治史的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政治史的研究是浅层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进入到历史的深层,才是中心。随后,中国近代社会史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也出现与“文化热”中类似的说法,贬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张用社会史取代历史的。这些说法是否确切,是值得推敲的。我虽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但并不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中心。在同白寿彝教授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谈到什么是历史的中心的问题。白先生认为:历史主要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话虽不多,却很精辟。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前几年曾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反应。这篇文章认为未来国际冲突不是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西方文化和儒学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冲突。显然,这是把文化作为社会的中心,是起决定作用的。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中,文化无疑有其应有的作用,但它不居于中心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就现实国际社会而言,首要的是经济、政治利益,美国向他国推销其价值观、文化,也是为了实现其经济、政治利益。海湾战争,其根本因素也不是所谓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撰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对他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详尽论证的解答”。尽管他在书中仍然力图说明根本因素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但也不能不承认“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次资源战争”。他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将由依靠西方军事力量保护其安全的沙特政府和酋长国政府控制,还是由有能力并有可能利用石油武器反对西方的独立的反西方政权的控制?西方未能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却获得了某种使海湾国家在安全上依赖西方的胜利。战争之前,伊朗、伊拉克、海湾合作委员会和美国曾为获取对海湾地区的影响展开了竞争。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1]这里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是争夺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的控制权,“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都说到了实质所在。同是伊斯兰文化的国家,为了石油、战略地位等经济的、政治的利益,彼此之间可以打起仗来,也可以支持、参与美国组织的对伊拉克的战争。这正说明,海湾战争的根本因素不是由于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两种“文明间”的战争,而是经济、政治利益的冲突。贬抑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的一个缘由,是有些研究者认为以往中国近代史写的政治史,是阶级斗争史,有的人甚至指责为“阶级斗争为纲”。恩格斯在1888年为《共产党宣言》英文版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是“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2]。列宁也说:“阶级关系——这是一种根本的和主要的东西,没有它,就没有马克思主义[3]。如果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研究的指导,那就离不开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学说。至于将阶级斗争等同于“以阶级斗争为纲”,那是对不同性质问题的混淆。对于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的弱化,还因为以往史学界着重于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这些重大事件的研究,成果颇多,再做研究起点较高,向前推进难度较大,要下更大的功夫。然而这些大事件也不是没有可以继续研究的,还有不少问题没有完全弄清楚,有些问题也有待深入。即如孙中山,近些年又陆续发现一批有关的资料,还没有很好地加以运用研究;关于他的思想等方面的评论,研究者的见解也颇有分歧;何况迄今尚未有一部学术价值高的、有份量的传记。重大事件自是中国近代政治史的重要内容,但不等于中国近代政治史,不是它的全部内容,中国近代政治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不应当忽视。中国近代文化史、社会史的研究,扩展了中国近代史的领域,无疑是有意义的。但不宜扬此抑彼,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外交等都同样需要研究,都有研究的必要和价值。二 注重微观研究,也要重视综合研究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趋向细化,具体问题的研究受到重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的、微观的研究很有必要,这是综合研究的基础,但是过分细化就会流于“ 碎化”。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时间不短,人、事繁多,对全部细节或微小问题逐一加以研究,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即使研究了,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细化的研究需要斟酌所择取的题目有没有研究价值,而有研究价值的题目也不应只是就事论事,叙事清楚,还要将它置于大背景中来考察,以小见大,说明问题。在具体的微观研究的基础上,要注意开展综合的研究。长期以来,中国近代史分门别类的研究,专题的研究,已经做了不少,有条件做综合的研究。在我们的研究工作中,分科、分专业,文学、史学、哲学等等各自属于不同的学科门类。在历史学中,又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以及各种专门史之分。而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人,又有专攻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之别。这种分工过于狭窄,过于专门,不利于历史学科的发展,不利于人才培养,不利于出精品,也难以做综合的研究。中国历史上的人物不少都是通晓经、史、子、文学、佛学等,对他们的研究不能仅限于一个方面,应当是全面的。例如魏源,在中国近代史、思想史学著作中,主要是写他的经世思想,尤注重于《海国图志》及其名言“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的经世思想,他的具有代表性的名著《海国图志》,无疑要着重论析。然而魏源博学多闻,年轻时究心阳明心学,好读史书,后随父至京师,从胡承珙问汉儒家法,问宋学于姚学shuǎng@①,学《公羊》于刘逢禄,晚年又修禅礼佛。他一生著述甚多,除《海国图志》外,如《曾子章句》、《大学古本》、《庸易通义》、《说文拟雅》、《小学古经》、《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老子本义》、《孙子集注》、《董子春秋发微》、《诗古微》、《书古微》、《圣武纪》、《元史新编》、《古微堂内外集》等,涉及经、史、子、佛学、诗文,仅经学又及今古文、汉宋学。要对魏源有精深的研究,不能只谈论某些方面,需要综合的研究。这关乎研究者的知识结构问题,应“通识”的要求。一个学科也有上下通、左右通的问题,力求改变过于专门、相互割裂的状态。三 现实与历史不能混同今天的中国由历史的中国发展而来,现象和历史不能割断。历史的研究者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的,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无疑会引发研究者去思考历史。但是,现实和历史不能等同,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是无须赘述的常识,似乎是很明白的。然而在实际研究中,二者的界限却时常被混淆。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等等,于是有的研究者就以此去反思历史,阐释历史,认为近代中国一百多年里,西方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投资建厂、开矿筑路、掠取原料农业品……,是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应当欢迎他们进来,不应该反抗,当年如果不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现在可能就现代化了。出现这种说法,原因不止一端,但其中有一点,就是将历史与现实混淆起来,将现实中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的外国入侵混为一谈。近代史上的所谓“开放”,外国人在中国的投资设厂等等,与现在改革开放、引进外资不能混为一谈,必须历史地去看待它。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许多特权,把持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而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其历史背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数十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是独立自主的,不允许外国附加任何条件,外国人在中国从事经商投资等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相比,其社会性质根本不同,不能以现在的情况和观念硬往历史上套,将历史与现实同等看待。又如我们现在说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国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稳定、安定团结,于是有些研究者就以之去阐释历史,认定中国古代社会为什么发展缓慢,不能走向现代化,就是因为农民战争破坏了稳定,破坏了经济;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现代化,是革命的结果,革命革糟了,只有改良才能使中国现代化。历史上为什么会发生农民起义、革命,它们是否只是破坏,这些问题不用多说,如果不存偏见,并不难公正地回答。拿现实去规范历史,用现代人的思想去要求历史人物,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研究历史需要用历史观点来观察问题,“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4]。四 要重视历史教育历史教育包括学校的历史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广大人民群众和干部的教育,它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是不可缺少的。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5]。历史学要在提高民族思想、文化素质上发挥作用,就不能局限于专门学术研究方面。历史研究对于提高学科学术水平、发展历史科学当然很重要,但只做提高方面的工作是不够的,还要重视历史教育,做普及方面的工作。史学工作既要提高又要普及,是两手问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现在的问题是提高方面比较硬,史学工作者注重撰写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而这与评职称、提高自身地位等等都有关系。普及工作得不到重视,认为是小儿科,不算学问,评职称也不算数,这种思想观念和实际问题影响了史学工作者对普及的重视,削弱了历史教育。在知识普及方面,科技工作者做得比较好,出版了许多科普书籍和影视片,实际效果也很好。相形之下,历史工作者就做得不够。从学科要求上说,历史工作者对历史普及、历史教育也要重视,学问不能只停留在专家圈子里。我们的历史著作不用说一般青少年不看,就连干部也没有多少接触。因为这些书籍、论文太专门,难懂,人们读不下去,引不起兴趣。一个学科、一门学问如果离开群众,离开社会,恐怕是很难生存的。事实上,广大群众和干部并不是不喜欢历史,不需要历史,而是缺少适合他们喜欢的读物或影视片。史学工作者忽视的历史普及工作,影视工作者都很重视。他们编了许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有正剧,有“戏说”,吸引了众多的观众。但是,这些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存在着随意编造历史的严重问题,不仅给观众以歪曲了的历史知识,而更重要的是给予观众错误的历史观、价值观,危害很大,应当受到史学工作者的关注。值得关注的是青年中历史知识薄弱。据2001年2月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四个城市对14~28岁1065名青少年的调查中,历史试题25道,每道4分,以百分计算,平均分为27.69,及格率只有1.5%。其中有一道题是“谁在1860年烧毁中国的圆明园”,只有31.8%的人答是英法联军,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八国联军。而在中学的历史教学中,有的教学大纲存在着明显的科学性问题,如不写太平天国,却将太平军打洋枪队归之于反侵略斗争;近代化的开端有洋务运动,但没有民族资本企业,等等。历史教育的薄弱,甚至误导,其后果堪忧,史学工作者有责任加强历史普和教育的工作。中国近代是一个世界多种政治体制的实验田,现在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正在进行经济改革,政治改革还没开始呢。文化上已经90%的西化了,看看我们的衣食住行,几乎都是西方的,数理化,都是西方的。现在试图振兴国学,但我认为没必要。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