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专著有哪些,最新研究领域、方向、成果有事哪些?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
信任问题的社会学研究论文.pdf6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哈尔滨工程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信任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姓名:方士敏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社会学
指导教师:杨玉洁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关信任的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近些年来,信任问题更是成为
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议题。本文试图从中国社会信任危机的现状入手,通
过对信任危机的表现及其危害的阐述,了解当前我国信任危机的基本状况;
运用社会学相关理论,从经济领域、公共管理领域、日常生活领域、思想文
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对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从信任机
制,伦理支持两个维度和政府、中间组织、个人三个层面探讨重建社会信任
的机制,并试图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解决我国社会向现
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这一社会问题提供参考。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
论价值,采用比较归纳法、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从社会学的视角,运
用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信任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博弈理论等对现实的社会“信
任危机”问题进行具体而深入的分析和阐释,并广泛借鉴和吸取经济学、法
学、伦理学等社会科学对这一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探索性地提出了解决信
任危机的合理措施,体现了社会学研究的综合性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关键词:信任;信任危机;信任机制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cholarshavebeen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上海大学200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社会学-易考网-Easy考研网提供考研试卷专业清单-考研一站式_Easy考研网_考研资料、考研专业课试题、考研专业目录、考研参考书目、考研咨询、考研辅导报名、考研书籍、考研会员服务
& 上海大学200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社会学
上海大学200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社会学
上海大学&& Easy考研网&&
& &&&&&&&&&&
社会学030301  社会学专业是2000年国家批准的上海市第一个社会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上海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  本学科点现有教授25名,博士生导师10名,挂靠、兼职博士生导师14名,副教授13名,并有一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骨干教师。目前,该学科共承担科研项目32项,其中国家项目9项,拥有社会调查研究基地4个,与英国、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往。近五年来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共29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获国家级奖4项,省部级奖12项。  本学科在社会学的比较分析、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本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城乡社区研究、组织决策分析、社会文化研究、社会思想研究等。  城乡社区研究将横跨城市社会学与乡村社会学两大分支,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社会前沿问题;组织决策分析主要研究现发达工业社会中的组织运行方式,以及不同行动体系之间的抗衡机制;社会文化研究方向将注重于文化传统、宗教、法律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研究,审视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宗教、法律等层面的互动关系;社会思想研究则聚焦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等问题,将社会思想诸问题置于社会理论层面予以分析。 一、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沈关宝 (男)教授,博士。专业:社会学。主要研究领域:城乡社区研究,社会保障网分析。系我国恢复社会学后首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八十年代师从费孝通教授进行小城镇的乡镇企业研究,参与编写第一本《》,该教材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九十年代主要从事城乡社区研究和社会保障网分析,出版《》、《》、《》等中英文专著、教材8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先后赴英、美、日、加拿大等名校作学术访问,被英国利物浦大学、城市大学等授予名誉访问教授、高级研究员。现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等职,学术兼职有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社会福利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社区研究中心副主任等。  联系方式:  E-mail:shenguanbao@  传真:   李友梅 (女)教授,博士(留法)。专业:社会学。主要研究领域:一是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及其决策分析;二是发达工业社会变迁中的人类合作机制的创新。近五年主持的主要课题有:“浦东新区开发中的农民问题研究”(上海市哲社课题,获1997年度上海市哲社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经济大开发前沿的农民问题研究”(国家哲社课题主持人);“长江三角洲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互适机制的分析”(国家哲社分课题主持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组织与制度变迁研究”(教育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学)课题主持人);“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社区层面的组织结构研究”(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课题主持人);《》(上海市哲社课题主持人);《》(上海市哲社课题主持人);《》(上海市哲社课题主持人);《》(上海市哲社系列课题首席专家、主持人)。2001年获教育部第二届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2004年获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与宣传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现任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组织社会学客座研究员、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联系方式:  E_mail:shfzyj@? 传真:   杨俊一 (男)教授,博士。专业:社会学、哲学。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哲学、组织社会学、制度变迁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学。奖项:曾获陈香梅教育基金奖(辽宁省教委、辽宁省教育基金会、1996)、辽宁省第三届、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三等奖()、辽宁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1995)、辽宁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三等奖(1997)、上海第三届高校教师邓小平理论研究征文一等奖(2001)、上海市第四届邓小平理论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2002)、王宽诚教育基金奖(2003)。目前承担课题:制度创新与社会发展(市教委)、社会转型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市社科基金)、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当代实现形式(市社科基金)三个代表与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系列(含10个子课题)。  曾在国家级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著作12部(参编、主编、专著)。论文曾被《》《》全文转载20余篇。现任上海大学教授、应用哲学学会副会长、辩证唯物主义学会理事等。  联系方式:021-(H),133254(O)? E-mail:   李向平 (男)教授,博士。专业:社会学、历史学。主要研究领域:历史社会学、宗教社会学。已承担及正在研究的课题有:当代美国宗教社会学理论思潮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当代中国佛教与基督教交涉关系研究(国家教育部课题)、儒、释、道文化传统与当代社会冲突研究(上海市“曙光”项目、社会转型与社会稳定研究、当代中国宗教的运行机制及其社会控制(上海市哲社科重点课题)、中国宗教与中国社会等。已出版专著多部,发表论文80余篇。曾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日本横滨市立大学、大阪市立大学、大正大学作访问研究。目前为现任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大学宗教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和平学会会员、亚太地区和平学会理事、上海市历史学会及上海市宗教学会理事等,中国宗教学会及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  联系方式:021-  E-mail:lxp_sh@mail.   朱学勤 (男)教授,博士。专业:社会学。主要研究领域:社会思想史。目前从事的课题有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渐进变革思潮等。已有著述:《》、《》、《》、《》、《》、《》、《》等,其中《》获1999年中国国家图书奖荣誉奖。近年来,多次出访欧美、港台,先后作为访问学者在台湾省“中央研究院”、美国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学术研究,并应邀赴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迪金森学院作学术讲演,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并作大会主题发言。现为上海大学教授。  联系方式:E-mail:.cn   邓伟志 (男)教授。专业:社会学。主要研究领域:家庭社会学、知识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目前从事的课题:工程移民比较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上海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系列B卷(上海市哲社科规划系列课题首席专家),成果:著有《》、《》、《》、《》、《》、《》、《》、《》等二十余种书。获奖:著作曾获中宣部等颁发的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中国图书奖”、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等地的优秀论文奖等二十多个奖项。曾先后在美国、德国、瑞典、日本、爱尔兰、俄罗斯的多所大学讲学。论文发表在国外学术刊物上。  现为上海大学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学学会会长,中国妇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未来研究会理事长、上海市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会会长,国内外十余所大学的兼职教授。  联系方式:021-34142? E-mail:     张江华 (男)教授,博士。专业: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主要研究领域:婚姻与亲属制度,经济人类学,近年来主要与台湾清华大学人类学所合作从事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族群社会与文化的研究。目前正在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上海市哲社科课题有:长江三角洲城郊地区股份合作制推行中的社会问题研究,云贵高地的亲属与经济,中国西南族群的生命仪礼与人观。发表“工分制下农户的经济行为”,“血与土的变奏:广西陇人的个案”,“广西田东县立坡屯陇人的世系群与婚姻”等论文多篇。现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汉民族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会理事。  联系方式:021-(O),  E-mail:jhzhang@mail.   张佩国(男),教授,博士。专业:社会学、人类学。学术专长为中国乡村地权和农民财产关系的研究,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二十世纪中国乡村社会变迁和法律人类学。参与或主持过多项省部级及其他课题,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村支持体系研究”等课题,并致力于当代中国乡村宅基地纠纷的法律人类学研究,试图以此解释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变迁的多样化实践面相。主张思辨与实证研究相融合、理论研究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学术取向,坚持在博采众长基础上不懈创新的学术精神。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近20篇被《》、《》、《》转载。出版《》(齐鲁书社2000年版,获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获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专著。现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华北区域社会研究会理事。  联系方式:021-(O)、(O),E-mail:
仇立平(男)教授。专业:社会学。主要研究领域:社会结构与分层、社会研究方法等。曾经从事家庭社会学、老年社会学研究;八十年代中后期转入社会结构与分层的研究。主编或参与主编《》、《》(中英文版)、《》、《》、《》等专著和教材;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百余篇,其中若干成果发表在《》、《》等刊物上,或被《》、《》全文转载。曾获上海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作者)、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上海市第五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丛书之一),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现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杂志执行主编、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专家委员会成员、上海工会研究会顾问等。联系方式:(O)
E-mail:qiuliping@staff.,
张文红(男),教授,博士(香港)。专业:社会学。学术专长为社会网络分析与社会资本研究、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主要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分析自我中心的个人社会支持网络的特征,社会网络与阶层结构的关系,社会网络在职业流动、地域迁移、劳动力市场、再就业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组织与社区层次上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是最早将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技术引介并应用到中国社会研究的国内学者之一,曾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做高访学者和博士后研究。近年主持的课题有:城市新移民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社会网络机制(国家社科)、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社会网络(美国Lewis Mumford 基金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与社会网络(福特基金会)、中国城乡居民的社会网络比较(美国学术学会理事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秩序(天津市社科基金)等。出版《》、《》、《》、《》、《》等专(译)著。在《》、《》、《》、《》、Social Network Analysis 等发表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的论文(译文)40余篇,其中10余篇被《》、《》和《》等全文转载。现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联系方式:021-
E-mail: .cn
二、本校挂靠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李瑜青 (男)教授,博士。专业:社会学、法学。主要研究领域:法社会学、当代社会文化。近五年先后主持完成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对中国青年一代的影响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市社科基金)、《》(市科委研究基金) 等十几项重要课题。受法国伽利玛出版社委托主编翻译了萨特文集十卷本。已有著述《》、《》、《》、《》、《》等多部,学术论文100余篇,先后获“王宽诚教书育人奖”,“上海市育才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省级科研2等奖等多项奖励。曾多次赴欧、美、日等国高校讲学。现任上海大学法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上海市法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目前从事研究的主要课题有《》、《》、《》、《》、《》等。  联系方式:021-(H); 021- (O)
E-mail:    戴元光 (男)教授。专业:社会学、传播学。主要研究领域: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传播社会学、文化传播等。是国内最早从事传播学研究的专家之一,撰写了我国大陆第一部传播学专著。较早提出传播学中国化理论,较早用定量研究方法研究中国西部文化,指出当代中国西北文化的冲突与裹携,最近又提出重构中国新闻传播理论价值。先后承担国家社科项目4项,国家教委、省部项目10项,现主持国家社科项目一项、上海市社科项目两项,国家体育总局社科项目一项。著有《》、《》、《》、《》、《》等12部专著(主编著作),发表论文(译文)5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等。。先后获甘肃省优秀园丁奖、甘肃社科最高奖、甘肃省优秀图书奖、国家教委人文社科奖、国家优秀教材奖和2001年上海市育才奖。先后在美国EWC、夏威夷大学等研修。现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副院长,上海大学传媒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联系方式:021-   陶飞亚 (男)教授,博士。专业:社会学、历史学。主要研究领域:历史学、宗教社会学。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THE CHINESE RECORDER,)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基督教与中国社会变迁,基督教乌托邦与近代农村社会。已出版《》、《》、《》,《》,及在《》、《》、《》及《》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著作与论文曾获香港中文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2003年度名篇奖,山东省社科三等奖,山东省教委二等奖。曾先后在美国纽约大学立立学院、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英国伦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访问研究。曾应邀参加美国、英国、南非、台湾地区、香港等多所大学举办的国际会议。现为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大学宗教与和平研究中心学术总监,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义和团研究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所兼职教授。  联系方式:021-  E-mail:fytao@mail.   潘耀昌 (男)教授。专业:社会学、美术史论。主要研究领域:近现代美术和美术史。近几年从事的研究是:西方美术和学术的传入和中国艺术家的回应;美术教育机制的转换;社会革命和艺术革命;跨文化语境中的美术等。现有全国艺术学科规划课题、上海市教委科研项目等多项。曾在全国性学术会议和重要专业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此外有著述、译著多部。联系方式:021- (H)  E-mail:? 传真:021- 吴信训(男)教授、博士。专业:社会学、新闻传播学、。主要研究领域: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传媒经济学、文化传播学、广播影视与新媒体研究、中外传播比较研究。两度获国外奖学金及研究基金,公派在日本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社会信息研究所)及上智大学新闻系留学研究,任客座研究员。曾应清华大学聘请为高级访问学者。著有《》、《》、《》、《》、《》、《》、《》等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曾应四川省广播电视厅聘请,兼职参与领导创办了四川有线广播电视台,兼任台长助理。现任上海大学传媒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传播系主任、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中国高校广播电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员、《》及《》杂志编委。联系方式:021-332330   E-mail: .cn 陶鑫良(男)教授。专业:社会学、知识产权。主要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制、知识产权贸易、知识产权社会学。在知识产权及技术贸易方面主编与撰写书籍近十本,发表论文数十篇,代理知识产权诉讼案件二百多起,完成国家部委和地方部门等科研项目十多项,其中“知识产权与技术合同法制理论与实务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曾获全国专利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知识产权先进工作者称号。现为上海大学教授,目前兼任国家中高级干部学法高级讲师团成员,分别是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顾问,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以及上海市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等;也是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及域名调解中心专家,上海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等,并受聘为美国亚太法学研究院、我国台湾政治大学、西北工大等国内外大学与研究机构的兼职教授或客座研究员。联系电话:
E_mail:taoxl@ 安维复(男)教授、博士。专业:社会学、科学技术哲学。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建构主义、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网络社会的交往模式研究。近年来主持的课题:“现代科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课题)、“‘索卡尔事件’后的社会建构主义研究”(国家课题),“网络社会的交往模式研究”(上海市课题),“浦东新区‘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浦东新区科技创新战略与聚焦张江问题研究”(浦东新区课题)。出版的学术著作近10部,主要有:《》、《》、《》、《》等。在《》、《》、《》、《》、《》等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有近半数论文被《》、《》、《》等所转载(摘)。先后获得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曾宪梓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宝钢基金奖优秀教师奖”、 上海市统战系统先进个人等,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现任上海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学会理事、工程哲学学会理事。联系电话:
陈新汉(男)教授。现为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首届高校教学名师。上海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和认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系兼职研究员及所属价值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著作15本,其中的5本为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一本为上海市教育学术图书出版基金资助。在《》、《》、《》理论版等处发表论文,被《》转载8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50篇,被《》转载10多篇。研究领域:文化社会学  相邻领域:社会评价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目前从事的课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民众评价论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权威评价机制研究获奖、专著情况:1、《》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993——1994)著作类三等奖。2、《》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995——1996)著作类三等奖。3、《》获国家教育部2001年全国“两课”优秀教材奖。4、《》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论文:1、《》获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1995——1997)论文类三等奖。2、《》获第二届上海市高校邓小平理论研究论文二等奖。3、《》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997——1999)论文类三等奖。4、《》 联系方式:021-(O)  E-mail:zhilei@ 三、校外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金国华 (男)教授。专业:社会学、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心理与社会群体研究、教育学和青年理论研究、法制研究。先后著有《》等7部著作。自1996年起先后获上海市育才奖、华东地区优秀政治理论读物二等奖、获第二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所著《》被列为国家教委“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获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上海市2004年度邓小平理论研究与宣传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市200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现从事多项重要课题研究。目前是上海大学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心理学会会长,上海市青年学会会长,上海市法治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金融法制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常务理事。联系方式:021- 传真:021-
E-mail:.cn 孙立平 (男)教授。专业:社会学。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转型社会学、社会生活口述历史。目前的研究课题:“二十世纪下半期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口述资料收集与研究”、“当代中国农村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研究”、“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社区建设研究”(关注于“总体性社会”向“后总体性社会”的转型过程),同时还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和与国外、海外合作的研究项目。先后提出了“现代化的时序模式”、“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总体性社会”、“总体性资本”、“自由流动资源”与“自由活动空间”、“实践社会学”、“断裂社会”等重要概念和理论、“过程——事件分析”的研究方法,倡导对中国市场转型实践过程的研究。曾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合作)。先后出版了《》、《》、《》等著作,并相继在《》、《》、《》和《》等刊物上发表《》(合作)、《》、《》、《》等文章。系列研究报告《》(合作)、《》(合作)、《》等多篇论文、长篇研究报告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现任清华大学教授、上海大学特聘教授。  E-mail:thslping@   李培林 (男)教授、研究员,博士(留法)。专业:社会学。主要研究领域:工业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目前研究的课题:“当代中国社会冲突与社会整合研究”、“村落终结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和社会政策研究”、“都市里的村落经济研究”、“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曾获全国第一届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十周年青年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十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1年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先后独著、合著出版了《》、《》、《》、《》、《》、《》、《》、《》、《》等著作。并在《》、《》、《》、《》等刊物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在国外发表了十数篇英文论文。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上海大学兼职教授,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兼职教授或特聘教授,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访问教授。学术职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留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E-mail:lipl@   黄 平 (男)教授、研究员,博士(留英)。专业:社会学。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知识社会学。目前研究的课题:Labour migration and its impacts on rural development(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Asian Pacific Migration Research,Management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rban Poverty among young migrants in Asi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有《》、《》、《》、《》、《》》等著作,先后在《》、《》、《》(香港)、《》、《》、《》、《》、《》、《》、《》、《》等刊物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并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地区发表英文、日文论文20篇,还有大量译作。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研究员,上海大学兼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兼职教授,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访问教授。  E-mail:huangping@sociology.   李汉林 (男)教授、研究员,博士(留德)。专业:社会学。主要研究领域: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目前研究的课题:“中国单位组织中的失范与变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组织变迁与创新的社会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曾出版《》(合著)、《》(合著)、《》(合著)、《》、《》、《》(合著)、《》、《》等著作和重要研究报告,并在《》、《》等刊物发表论文,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上海大学兼职教授、瑞士国际发展研究科学院学术委员、瑞士国际发展研究科学院学术院副主席、亚太社会学学会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国际社会转型研究会学术委员、国际社会转型研究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E-mail:   阎 立 (严励)(男)教授,博士。专业:社会学、犯罪学。主要研究领域:犯罪社会学、刑事政策学、中国刑法。近几年先后完成了“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农村犯罪问题研究”、“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研究”(省社科基金)等课题。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有:中国刑事政策的理性建构(国家社科基金)、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问题研究(上海市哲社科课题)、社会转型期中国犯罪问题研究等。已出版《》、《》、《》等著作多部,发表论文80余篇。先后获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与宣传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吉林省青年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预防犯罪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刑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上海市警察学会副会长。  联系方式:021-  E-mail:? 传真:021- 四、研究方向01城乡社区研究02组织决策分析03社会文化研究04社会思想研究五、指导教师:沈关宝(01方向)、李友梅(02方向)、杨俊一(02方向)、李向平(03方向)、朱学勤(04方向)、邓伟志(05方向)、张江华(01方向)、张佩国(01方向)、张文宏(02方向)、仇立平(01方向)本校挂靠:李瑜青(03方向)、戴元光(03方向)、陶飞亚(03方向)、潘耀昌(03方向)、吴信训(03方向)、陶鑫良(03方向)、安维复(02方向)、陈新汉(03方向)校外兼职:金国华(01方向)、孙立平(02方向)、李培林(02方向)、黄 平(02方向)、李汉林(02方向)、阎 立(03方向)六、招生人数:45人七、考试科目英语或法语或日语或俄语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社区研究或组织社会学或文化社会学或近代社会思想史或家庭社会学 八、参考书目《》谢立中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9年《》(第十版)[美]波普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法]雷蒙?阿隆 华夏出版社 2000年《》[美]杰弗里?亚历山大 华夏出版社 2000年《》李沛良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袁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01《》[德] 滕尼斯?商务印书馆 1997年02《》李友梅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1年?02《》杨俊一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03《》司马云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0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周怡 著 出版日期: 2004 年 12 月04《》(上、下)[美]萨拜因商务印书馆 1987年05《》邓伟志 徐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
&&&& &&&& &&&& &&&& &&&&
相关文章信息
&¥40&¥59&¥42&¥30&¥26.6&¥38&¥38&¥28.1&¥31.1&¥27&¥7&¥4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