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水稻旱直播技术田有宽叶稻什么原因

水稻叶尖发黄的原因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水稻叶尖发黄的原因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
  中毒性发黄
  硫化氢中毒:根系发黑,并有臭鸡蛋气味,白根少而细弱;基部老叶呈现黄褐色,叶尖枯黄,随后老叶枯死,上部仅存一二片绿色新叶。
  有机酸中毒:稻株根系萎缩,很少生发新根,植株根系表皮发生脱落,叶色显黄,或产生萎缩现象,严重时下部叶片枯黄而死。凡发生中毒性发黄的稻田应立即排水晒田,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增氧排毒。并结合中耕,在晒田复水时施用氮、磷、钾速效肥料,以改善稻株的营养条件。在有机酸过多的稻田,可施用土壤改良剂,如生石灰等以中和酸性,消除有害物质。
  缺素发黄
  缺氧发黄:主要是从老叶片的尖端开始发黄,后逐渐由茎叶延至心叶,最后发展至全株成黄绿色。严重时由叶尖、叶缘向内枯黄,秧苗生长缓慢,远看秧苗一片黄色。出现这种症状状应及时追施尿素、碳酸氢铵等速效氮肥。
  缺钾发黄:主要发生在大量施用氮、磷的高产稻田。初期表现为生长缓慢、株形矮小,分蘖少,叶片挺直,顶端叶片丛生状。新叶暗绿色无光泽,下部老叶尖端首先发黄,有大小不等的赤褐色斑点,后沿叶脉向基部扩展,最后整株叶片变成赤褐色,有的甚至枯死,远看像被火烧焦一样,这是典型的缺钾赤枯病。出现这种症状要立即排水,采用间隙灌溉,及时追施钾肥。
  缺锌发黄:主要发生在山区的冷浸田,一般在插秧后20天左右出现发病高峰期。叶基部中脉先黄化,后呈黄红色或红褐色斑点,叶片变窄,叶脉发脆易断,叶片老化较快,新叶长出速度慢并叶片细窄,基部和中脉失绿变褐色。可用硫酸锌等肥料进行补救,如用0.1%的硫酸锌进行多次叶面喷施,效果很好。
  肥害或药害引起发黄
  氨水、碳酸氢铵等肥料以及农药如施用不当,会引起中毒发黄,导致成块成片稻叶变成鲜黄色或金黄色,有时黄叶上有焦灼斑。药害严重时,叶片出现斑点,失绿、焦灼或枯萎、或黄化,有的甚至全株枯死。若发现及时,田中可立即灌深水,或向稻株喷洒清水,可减轻药害程度。此外,肥害或药害发生后要追施尿素等速效肥料,以增强作物长势,增强抵抗能力。
  病害侵染引起发黄
  白叶枯病危害引起黄叶:一般先表现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上,先是产生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后沿着叶脉扩展成斑条,呈灰白色,病部与健部分界明显,病斑上常有黄褐色的“菌脓”。
  细菌性条斑病危害引起黄叶:心叶黄褐色枯死似假枯心苗,叶片、叶鞘上有褐色条斑,病斑上折断中脉后可见黄色“菌脓”。后期感病时,叶片顶部至半片叶以上枯黄,远望一片火红。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危害引起黄叶:心叶凋萎卷缩,有的已经变黄枯死,似二化螟、三化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但茎基部常发黑,茎节变硬变脆,易折断且有一股腐臭味。
文章录入:liuwei&&&&责任编辑:liuwei&
相关链接:
没有相关文章大丰市旱直播稻条纹叶枯病重发原因及综合防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规模最大的中文学术期刊荐稿网络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3.00
&&¥3.00
&&¥3.00
&&¥2.00
&&¥2.00
&&¥0.50
&&¥1.00
&&¥2.00
&&¥1.00
&&¥1.00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大丰市旱直播稻条纹叶枯病重发原因及综合防治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水稻叶鞘腐败病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水稻叶鞘腐败病
叶鞘腐败病是在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幼苗染病叶鞘上生褐色病斑,边缘不明显。分蘖期染病 叶鞘上或叶片中脉上初生针头大小的深褐色小点,向上、下扩展后形成菱形深褐色斑,边缘浅褐色。叶片与叶脉交界处多现褐色大片病斑。孕穗至抽穗期染病 剑叶叶鞘先发病且受害严重,叶鞘上生褐色至暗褐色不规则病斑,中间色浅,边缘黑褐色较清晰,严重的现虎斑纹状病斑,向整个叶鞘上扩展,致叶鞘和幼穗腐烂。湿度大时病斑内外现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即菌的子实体。拉丁学名Sarocladium oryzae(Sawada)W.Gams.et Webster界真菌界危害作物水稻为害部位叶鞘
ACrocladiumoryzae(Sawada)W.Gams.etWebster称稻帚枝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异名AcrocylindriumoryzaeSawada。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梗圆柱状,有1~2回分枝,每次分枝3~4根,在分枝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单胞无色,圆柱形至椭圆形,大小3~20×1.5~4(μm)。病菌生长温限10~35℃,菌丝生长和产生孢子适温为25~30℃,适宜pH值为3~9,其中pH5.5最适。光照对病菌的生长发育、产生孢子有抑制作用,黑暗时产孢多。30℃潜育期1天,20~28℃为2天,23℃为3天,19℃为4天。
诸葛根樟研究认为本病与紫鞘病为同一病原,通过伤口侵入寄主的,往往造成组织坏死,出现鞘腐病。从自然孔口侵入的往往造成细胞死亡,则出现紫鞘病。但陈吉棣等研究认为紫鞘病是另一病原。[1-2]水稻叶鞘腐败病种子带菌率59.7%,病菌可侵至颖壳、米粒,病菌在种子上可存活到翌年8~9月;稻草带菌散落场面的存活137天;浸泡田水中存活38天;褐飞虱、蚜虫、叶螨也带菌。侵染方式分3种。一是种子带菌的,种子发芽后病菌从生长点侵入,随稻苗生长而扩展,有系统侵染的特点。二是从伤口侵入。三是从气孔、水孔等自然孔口侵入。发病后病部形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2]病菌侵入和在体内扩展最适温度为30℃,低温条件下水稻抽穗慢,病菌侵入机会多,高温时病菌侵染率低,但病菌在体内扩展快,发病重。生产上氮磷钾比例失调,尤其是氮肥过量、过迟或缺磷及田间缺肥时发病重。早稻水稻叶鞘腐败病及易倒伏品种发病也重。此外,水稻齿叶矮缩病也能诱发典型的叶鞘腐败病。[2](1)早稻选用浙辐862、原丰早、二九丰、四梅四号、沪南早;晚稻选用加湖5号、农试4号等抗病品种。
(2)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做到分期施肥,防止后期脱肥、早衰。砂性土要适当增施钾肥。杂交制种田母本要喷赤霉素,促其抽穗。
(3)积水田要开深沟,防止积水,一般田要浅水勤灌,适时涸田,使水稻生育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4)药剂处理种子参见稻瘟病。田间喷药结合防治稻瘟病可兼治本病。必要时可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15天1次,防治1次或2次。此外还可选用0.02%高锰酸钾溶液,防效70%。或50%丰米超微可湿性粉剂,每667m^2用药75g,防效60%左右,较多菌灵、粉锈宁、三环唑、瘟特灵防效高。提倡使用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每667m^2用药60~75g,对水60L喷雾,还可兼治水稻紫鞘病、叶尖枯病、稻曲病等。[2]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当下科技圈投资潮中,"互联网+穿戴"掀起"腕上革命"
弹幕为文化注入多元力量,是创新还是入侵?[]
2015年反腐还在继续,反腐新变化显示更大反腐力度。[]
& & & 正文
华罗庚一句话促成“超级水稻”诞生 全部秘密在于让“稻叶竖起来长”
【字号:&&】【】
  “两优培九”水稻品种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广。
  中国江苏网1月11日讯&&
江苏省农科院邹江石、吕川根两位科学家,也参与了获得科技进步特等奖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的研究,
  据了解,所谓“两系法杂交稻”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技术体系,是利用“光温敏不育系”水稻为基本材料培育的。光温敏不育系水稻非常神奇,品质更优,产量更高。特别是成本低,稻种资源利用率高,选育出优良基因组合几率高。
  而在中国第一个通过全国品种审定的两系法杂交稻,在国家超级稻中表现突出,有超级稻先锋组合之称,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品种,就是由江苏省农科院专家培育出的“两优培九”品种。
  该品种的培育专家邹江石告诉记者,项目的培育可谓是十年磨一剑,早在1987年国家的863计划时,专家们就开始攻关,整整十年中,在江苏省农科院和海南的试验田中,邹江石、吕川根两位科学家不断地试验,他们在1000多个材料中发现了当时编号为65002的植株性状特别优良,这个稻株当时的株形很好,苗底的叶片是散开的,可以接收最多的光线,而上面的叶子则竖起来,叶片挺直,产量很高,1997年,专家把这个以中籼9311为父本的品种命名为“两优培九”。
  “两优培九”这个品种,实现了优质、超高产和优良抗性的有机结合,是两系法杂交稻成功应用于生产的标志性成果,为国际领先水平的突破。而从2002年起,该品种连续多年种植面积位居杂交稻单个品种年种植面积的首位。
  除此以外,由江苏省农科院专家积极参与育成的两优E32曾创造过杂交水稻单产世界纪录,其株形被作为超级杂交稻理想株形的模式登载于国际性权威刊物《Science》。
  邹江石研究员是学“栽培学”出身,在他看来,好的品种不光是要有优良的品质,“优美而又合理”的“身段”也一样重要。
  其实,这个“标准”还要得益于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1963年,华罗庚去无锡访问,亲自去考察了邹江石研究员在当地进行的水稻种植。“他当时问我,到底要多少光照才能满足叶片的需要呢?”邹江石研究员的回答是4万个勒克斯(反映光照强度的一种单位,其物理意义是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华罗庚又询问说,在江苏这样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天的光照强度可以达到8万个勒克斯以上,那多出来的部分不是浪费了吗?如果农作物后期生长时,叶片不要水平铺开,而是保持45°角竖直生长,那么不就可以保证每个叶片能接受到最大而且相对平均的光照了吗?“听到这样的‘数学思维’,我恍然大悟,有时候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反而能碰撞出火花。”邹江石笑着说。
作者:&&编辑:景雯雯、娄静
十六世纪时,交际花是美艳、大胆、性自...
魔术师刘谦在微博中晒出婚纱照宣布婚讯...
&|&&|&&|&&|&&|&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水稻叶面积指数达最大值的时期是什么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水稻叶面积指数达最大值的时期是什么
水稻叶面积指数达最大值的时期是什么
幼苗期:秧田期 秧苗分蘖期:返青期 有效分蘖期 无效分蘖期 幼穗发育期:分化期 形成期 完成期 开花结实期:乳熟期 蜡熟期 完熟期 水稻的一生要经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其中,营养生长期主要包括秧苗期和分蘖期.秧苗期指种子萌发开始到拔秧这段时间;分蘖期是指秧苗移栽返青到拔节这段时间.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受到损伤,需要5-7天时间地上部才能恢复生长,根系萌发出新根,这段时期称返青期.水稻返青后分蘖开始发生,直到开始拔节时分蘖停止,一部分分蘖具有一定量的根系,以后能抽穗结实,称为有效分蘖;一部分出生较迟的分蘖以后不能抽穗结实或渐渐死亡,这部分分蘖称为称为无效分蘖.分蘖前期产生有效分蘖,这一时期称有效分蘖期,而分蘖后期所产生的是无效分蘖,称无效分蘖期. 水稻营养生长期的主要生育特点是根系生长,分蘖增加,叶片增多,建立一定的营养器官,为以后穗粒的生长发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肥水管理搭好丰产的苗架,要求有较高的群体质量,应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否则不仅容易造成病虫为害而且也容易造成后期生长控制困难而贪青倒伏等,对水稻产量形成影响很大. 水稻生殖生长期包括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拔节孕穗期是指幼穗分化开始到长出穗为止,一般需一个月左右;抽穗开花期是指稻穗从顶端茎鞘里抽出到开花齐穗这段时间,一般5-7天;灌浆结实期是指稻穗开花后到谷粒成熟的时期,又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水稻生殖生长期的生育特点是长茎长穗、开花、结实,形成和充实籽粒,这是夺取高产的主要阶段,栽培上尤其要重视肥、水、气的协调,延长根系和叶片的功能期,提高物质积累转化率,达到穗数足,穗型大,千粒重和结实率高. 温度 水稻为喜温作物.生物学零度粳稻为10℃、籼稻12℃,早稻三时期以前,日平均气温低于12℃三天以上易感染绵腐病,出现烂秧、死苗,后季稻秧苗温度高于40℃易受灼伤.日平均气温15~17℃以下时,分蘖停止,造成僵苗不发.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幼小孢子阶段及减数分裂细线期),最低温度低于15~17℃,会造成颖花退化,不实粒增加和抽穗延迟.抽穗开花期适宜温度为25~32℃(杂交稻25~30℃),当遇连续3天平均气温低于20℃ (粳稻)或2~3天低于22℃(籼稻),易形成空壳和瘪谷,但气温在35~37℃以上(杂交稻32℃以上)造成结实率下降.灌浆结实期要求日平均气温在23~28℃之间,温度低时物质运转减慢,温度高时呼吸消耗增加.温度在13~15℃以下灌浆相当缓慢.粳稻比籼稻对低温更有适应性, 由于高温条件下水稻光呼吸作用增强.其光合作用适宜温度范围较大,籼稻为25~35℃、粳稻为18~33℃,当籼稻低于20℃或高于40℃和粳稻低于15℃或高于38℃时,光合作用急剧减弱.稻根呼吸作用随温度升高至32℃时迅速加快,然后缓慢增加,至38℃时达最大值,接着减慢,而稻叶呼吸在20~44℃之间随温度升高呈直线增强.低温(尤其霜冻)情况下,光合效率受抑制,稻根吸水减少,导致气孔关闭和叶片枯萎.根呼吸对高温危害的反应比叶片更敏感. 水分 水稻全生长季需水量一般在700~1200毫米之间,大田蒸腾系数在250~600之间,水稻蒸腾总量随光、温、水分、风、施肥状况、品种光合效率、生育期长短及熟期而变化.单季中、晚稻在孕穗期、双季早稻在开花期、双季晚稻在拔节、孕穗期蒸腾量最高.当土壤湿度低于田间持水量57%时,水稻光合作用效率开始下降;当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时,稻叶光合作用最强.随着湿度增加,光合作用逐渐减弱.水稻需要水层灌溉,以提高根系活力和蒸腾强度,促使叶片蔗糖、淀粉的积累和物质的运转.淹灌深度以5~10厘米为宜,但为了除去土壤有毒的还原物质,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根系活力,还应进行不同程度的露田和晒田.水稻幼苗期应采取浅水勤灌,有利扎根;分蘖期为促进分棵,以水调温,水层保持在2~3厘米左右,分蘖后期排水促进根系发育;拔节孕穗期是水稻需水最多时期,宜灌深水(6~10厘米);抽穗开花期根据天气与土壤条件,可以轻脱水或保持一定水层,空气相对湿度70~80%有利受精;灌浆期田面要有浅水,乳熟后期干干湿湿,有利提高根系活力及物质调配和运转.水稻在返青期、减数分裂期、开花与灌浆前期受旱减产最严重,返青期缺水,影响秧苗活棵和分蘖;减数分裂期缺水,颖花大量退化,出穗延迟、结实率下降;抽穗期受旱,影响出穗,减产严重.灌溉期受旱,粒重下降而影响产量.水稻在返青期、减数分裂期、开花期对淹水最敏感,长期淹水会导致死苗、幼穗腐烂和结实率降低. 光照 水稻是喜阳作物,它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水稻单叶饱和光强一般在3~5万勒克斯左右,而群体的光饱和点随时面积指数增大而变高,一般最高分蘖期为6万勒克斯左右,孕穗期可达8万勒克斯以上,但其光合作用随照度的增加不如C4作物玉米明显.据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 i976年对50个水稻品种在6万勒克斯光强下测定,其光合率为34.5~62.1毫克·分米-2·时-1(平均约44.6毫克·分米-2·时-1),同化量因品种、叶龄、含氮量、叶片厚度而异.在光饱和状态下,水稻上部第一、二叶光合率和光饱和点明显高于第三、四叶(见图).水稻穗的光饱和点为1~3万勒克斯,同化量最大值为2毫克·分米-2·时-1.叶鞘的光饱和点为2~4万勒克斯,同化量最大值为3毫克·分米-2·时-1 . 据观察,水稻抽穗时,若叶面积指数为7.1,平展叶在冠层顶下30厘米处即有90%日光叶片截获,而直立叶只有50%.因此从理论上说,直立叶水稻群体净光合作用要比水平叶群体大.但当叶面积指数相当小时,水平叶水稻群体显示较高的光合作用.此外,当阳光直射时,水稻群体叶片只有一面受光较强;阳光散射时,群体下层叶片受光比直射时多.当群体叶面积指数大于3时,反射辐射约为太阳辐射的20%,群体吸收太阳辐射在孕穗期最高,齐穗后逐渐下降.大部分能量被传导和蒸腾作用所消耗.水稻净光合强度最多不超过吸收总能量的5%~6%,其中孕穗期净能量转换率约为5%,抽穗期最高为7%,然后迅速下降.水稻是短日照作物,不同类型品种对光照长度的反应不同,在广州用41个品种经人工控制光长,其反应见表2.可见,早稻和中稻无一定出穗临界光长,在短日或长日条件下都可正常出穗,属短日照不敏感类型;晚稻品种大都是短日促进出穗,长日延迟出穗,有严格的出穗临界光长,属短日照敏感型. 二氧化碳和氧 水稻叶面的光合作用速度随C02浓度上升而增加,当C02浓度为100Oμl/L时,水稻幼苗生长速度相当于C02浓度为300μl/L时的2.5倍以上.大田水稻作物上一日内C02浓度变化可达60μl/L,中午稻田不同层次的C02值最大差异也可达40μl/L,稻田C02通量值可以下式表示:P=D1-2(C1一C2),P为C02通量,C1和C2分别为Z1和Z2两高度上空的C02浓度,D1-2是Z1和Z2之间交换速度(与风速有关).当稻田风速大于0.3~0.9米/秒时,对进一步增强光合作用所需C02的输送已足够.水稻对CO2的吸收受02含量影响颇大.当02浓度低至3%时,水稻光合作用和物质生产会明显加强;但却会直接损害水稻受精过程而产生严重不育现象. 光温反应 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变化受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期三个因素综合作用所决定.基本营养生长期反映水稻品种在高温短日条件下的生育期长短;感光性反映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对不同日长的反应特性,感光性强的品种在短日下生育期明显缩短;感温性是水稻品种生育期对温度的反应特性.感温性强的品种,当温度高时,生育期缩短明显.感温性、感光性及基本营养生长期等特性如表3所示. 生产与气象 引种 研究中国水稻品种出穗期日数变化与纬度、海拔、经度的关系表明:由南向北,纬度每增加1度,年平均温度降低0.8℃,水稻生长季平均温度降低0.3℃,夏至日长平均增加(不等差逆增)5.4分钟,水稻品种出穗日数延迟2~2.5天;由西至东,经度每东移5度,水稻生长季平均温度和日长变化极小,出穗日数相差不多.因此南稻北引,平原移向高原,生育期延长,出穗迟缓,宜引较早熟品种;北稻南移,高原移向平原,生育期缩短,宜引较迟熟品种;东西相互引种,生育期变化小,易成功.此外,在低纬度地区(26°N以南)籼粳早、中晚稻可在本地互相引种;中纬度南部地区(26~32°N),可引种早、中稻和早熟晚籼、粳稻,中纬度北部地区(32~40°N)可引种早粳和中粳稻;高纬度地区(40~53°N)只能引种早粳稻. 适宜播栽期 早粳在气温稳定在10℃以上(塑料薄膜育秧在8℃左右)播种,15℃以上栽秧;早籼在12℃以上播种,17℃以上栽种.为保证水稻齐穗扬花期基本不遇低温危害,粳稻安全齐穗期要求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无连续3天以上低于20℃的低温,籼稻(包括杂交稻)要求22~23℃以上,无连续2~3天低于22~23℃的低温.北方早粳与南方早籼还要避过孕穗期低温冷害(最低气温粳稻不低于15℃,籼稻不低于17℃).要使水稻抽穗灌浆期处于光、温、水分比较适宜,又尽量避开病虫害大发生时期,以获得较高的光合产量及子粒产量. 合理的群体结构 水稻抽穗灌浆的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关系很大最适叶面积主要决定于太阳辐射量,中国水稻齐穗期适宜叶面积指数在6.0~8.0.水稻前、中期适宜群体,要根据温度与季节条件来掌握.早、中稻季节短,要求叶面积上升快,晚稻则要求叶面积上升较慢,但一般均要求在中期(拔节后10~15天)封行,有利壮秆并结出大穗. 杂交稻制种与气象 ①定父母本播期差的有效积温差(X):X=A一(B十B/),A、B分别为父母本播种至始穗的有效积温值(见表4),B/为保证父母本盛花期相遇母本比父本提早2~3天抽穗所需的有效积温.父母本花期特点差异很大.父本花期较集中(5~7天);母本花期较分散(15天左右),故父本应分两期播种,并要求母本始穗比第一期父本始穗期早2~3天.②根据开花天气条件确定花时相遇时间.正常天气下,杂交稻父本(以IR24为例)上午9~11时始花、下午1时左右闭颖,峰期在10~11时;母本(以珍汕97为例)上午7~10时始花,下午2~3时闭颖,无明显峰期.阴雨全天无花;阴天始花推迟且集中;晴雨相间,雨隙花时集中.秋季制种穗部气温在27℃ (春繁在30℃ )以下,较高的相对湿度有利开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稻旱直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