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英语说课稿河大谈骨气说课稿

《谈骨气》说课稿_八年级语文教案
《谈骨气》说课稿
一、说教材&&& & 浙江省初中语文教材第四册侧重于议论文教学,共有四个议论文单元。《谈骨气》是第一单元“议论的观点和材料”的第一课,就文体而言,也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的议论文。本文是一篇格式比较规范的短论,说理的脉络十分清晰:第1段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第2段用孟子的话来具体解释“骨气”的含义;第3段从历史的角度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有骨气的人;第4段进一步从继承的角度指出不同时代骨气有着不同的含义。中间三段列举三个事例,分别从三个角度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所选三个事例中的人物,代表了从古到今、从士大夫阶层到平民百姓、到现代知识分子中有骨气的范例,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很广,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有很强的说服力。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最后一段才明确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本质特征,发出号召,要求我们“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以这样一篇观点鲜明、材料典型、说理透彻的议论文开首,有助于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了解议论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统一关系。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议论文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目标&&&&& & 议论文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住议论的三要素。议论问题,总要提出一个正确而鲜明的看法或主张(即论点),有了正确而鲜明的观点,还必须有确切而充分的材料(即论据)来证明(即论证)。议论的观点和材料要保持一致,观点能统率材料,材料能证明观点。本单元所选的三篇阅读训练课文,《谈骨气》是一篇规范的短论,《杂感两篇》是选取了生活中较常见的浅近的杂感,借事说理,《为学》是一篇以事喻理的浅近的文言文。三文虽然样式不一,却都能让初学议论文的学生初步了解议论文观点和材料统一的特点,其中《谈骨气》一文更是典型。根据单元要求,结合本文特点,宜确立以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议论文中观点(论点)和材料(论据)两大要素的关系及文章的结构特点;理解用典型事例论证观点的议论方法。技能目标:初步学会分析议论文的观点和材料。情感目标:让学生理解骨气的内涵,感受中华民族的骨气,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思维目标:概括文章中三个事例的主要内容,并加以比较,体会其典型性,培养学生概括、比较的思维能力。&&&&& & 考虑到学生初学议论文,本文虽然观点鲜明,材料充分,但三个事例论证观点的典型性,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为:初步学会分析议论文的观点和材料,理解运用典型事例论证观点的方法。教学难点为:事例材料的典型性的分析。&&&&& 三、说教法&&&&& & 初学议论文的阶段所选的文章本身就带有鲜明的文体特点。《谈骨气》一文,论点集中鲜明,事例论据典型,结构简单,思路清晰,是篇很好的范文。对这样的教材,要引导学生学实、学活、学透,以激起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兴趣。而兴趣是在对新知的顿悟中萌发的,因此,在本文教学时,应尽量避免出现大量的术语、概念,而应该用各种生动有吸引力的事例,引导学生接近议论文,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然后再因势利导,诱导出学生逻辑思维的积极性,寓学法指导于诱导、点拨之中,让学生学得主动、轻松,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比较阅读和能力迁移训练。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本文教学可采用教师点拨和学生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共3页,当前第1页1
《谈骨气》说课稿 相关文章:查看更多>>当前位置 >
2014年初中语文说课教案《谈骨气》word版免费说课稿范文
  《谈骨气》教案及说课稿
  [简要说课]
  《谈骨气》是一篇规范的短论。教学本文,目的有三:一是 学生初步掌握课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基本论证格式。二是体会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并注意积累有关词语。三是让学生理解骨气的内涵,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立志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其中第二点是重点。讲授本文,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一、整体阅读,分析结构。让学生概括文中三个事件的主要内容,并体会三个事例的典型性,同时结合课 后练习一把握文章的基本论证格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全局的把握,教师教学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二、对比阅读,突破重点。在教学中,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每个事例中记叙部分的特点,然后将文中第二个事例与课外阅读材料《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进行比较,具体分析两处记叙部分的区别,不难得出:议论文中的记叙是作为事例充当立论的论据或论证的材料,比较简明概括;记叙文中的记叙需要对人物、事件作细致的 描写,具体而又生动。
  三、局部阅读,体味语言。对文中各部分的分析应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其准确性和作用,并让学生积 累一些词语或句子。
  四、学以致用,能力迁移。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举出无产阶级&威武不能屈&的一些事例,先让学生概括出 主要事实,再进行简洁议论。这样既能进一步体会&骨气&的真正含义,又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讲授本文,可采取讲读结合、听说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手法,教师精讲点评,学生收获必甚丰。
  [课时计划]
  一、导入新课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天地间有浩然正气,人应有铮铮骨气。同学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谈骨气》。(加点字板书,下同)
  二、检查预习
  1、出示小黑板,让一生给加点的字注音。
  嗟(jiē) 吆喝(yāo) 丞相(ch&ng) 拘囚(qi&) 高官厚禄(l&) 拍案而起 (&n) 富贵不能淫(y&n)
  2、速读全文,划分结构。
  师:这是一篇比较规范的短论,从课后练习一可知,文章由三部分构成,即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也就是议论文的引论&&本论&&结论。请同学们据此找出各个部分的起止,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结:第一部分(1-4段):提出论点,对&骨气&作初步的解释。第二部分(5-9段):以三个事例论证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第三部分(10段):总结全文,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具体表现,号召我们克服困难,奋勇前进。
  三、分析课文
  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在提观点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请同学们齐读第一部分。
  生读。(略)
  师:哪一句话是全文的中心论点?(第一句话)作者提出论点时带着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我们不妨对比阅读一下,把这句话改成&我们中国人有骨气&,同学们体会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生讨论)
  师:很明显,&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一句语气肯定,&是&有强调作用,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全文始终贯穿这种感情。
  师:同学们再充满激情地把第一自然段齐读一遍。
  生读。(略)
  师:提出论点后,作者紧承着引用了孟子的三句话,这三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生七嘴八舌, 师引导学生齐读&高官厚禄收买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
  生讨论。(略)
  师:内容上解释了骨气的含义,论证。请同学们齐读此段,把孟子的话背下来。
  生读第二段。背孟子的几句话。
  师:既然第二段已经解释了骨气的含义,那么文中的3、4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生讨论。(略)
  师归纳:第3段指出&骨气&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第4段指出不同时代、不同阶段中,&骨气&的具体 含义也不同,但是,中国人的骨气都体现了&坚定不移地为当时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这两段的内容是对论点十分必要的补充,同时第4段又是对下文的总起。
  生齐读第4段。
  师:那么哪些事例&值得我们学习&呢?文中选取了三个事例,是哪三个事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
  生:文天祥拒不降元;穷苦人不受嗟来之食;闻一多横眉怒对敌人枪口。
  师:读文天祥事例,男生读记叙部分,女生读议论部分。哪些关键词句体现了文天祥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说明文天祥是有骨气的?
  生:&坚决拒绝&体现了文天祥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师:第6段能否删去?
  生:不行。这个自然段是对文天祥事例的分析,是议论。举出他的《正气歌》更能证明文天祥有骨气。
  师:文天祥的事例是从哪个角度证明论点的?
  生:富贵不能淫。
  分析第二个事例:
  师:请同学们找出记叙和议论的分界处。女生读记叙部分,男生读议论部分。
  生找出分界线。朗读课文。
  :穷苦人的骨气从哪儿可以体现出来?
  生:拒绝了&嗟来&的施舍。
  师: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正是孟子所称道的&&(师停顿)
  生:贫贱不能移。
  分析第三个事例:
  师:请男同学朗读这一事例的议论部分,女同学读记叙部分。问:这一段与前两个事例相比,在议论上有 何特点?哪些关键词语体现了闻一多的英雄气概?这一事例又是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的?
  生讨论(略)
  师归纳:这一段是通过名人名言来进行议论的,引用毛主席的话更有说服力。&大声疾呼&、&痛斥&、 &拍案而起&等关键词语体现了闻一多的英雄气概。这一事例是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证明论点的。
  师小结:课文第二部分用了三个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证明论点,这就是议论文中常用的方法&&摆事实, 而第一部分就是讲道理。
  师:中国人有骨气的事例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三个事例呢 吗?
  生讨论。(略)
  师:文天祥是丞相,穷苦人是平民百姓,闻一多是民主战士。从古到今,从封建士大夫到平民百姓再到民主战士,时间跨度很大,各阶层的人士都有,当然有代表性。
  师:第二部分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有叙有议。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什么特点?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什么区别?我们来对比阅读这两段文字。
  师分发课外阅读材料:&齐国发生了大饥荒。黔敖在路边摆设了食物,用来等待那些饥饿的人来吃。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袖子遮住自己的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地走来。黔敖左手送上食物,右手端着汤,向这个饥饿的人吆喝道:&喂!快来吃吧!&这个饥饿的人瞪着眼睛盯着黔敖说:&我正是不吃这种侮辱人的饮食,才落到这个地步。&这个饥饿的人谢绝了黔敖的食物,最后终于饿死了。&
  师:请同学们对比阅读课文第二个事例和这则材料。这两部分文字记叙的是同一个内容,写法上有何不同 ?
  生讨论。(略)
  师:课文的记叙比较简明概括,材料则比较具体。课文有议论,议论了接受施舍带来的后果。由此看出议 论文中的记叙是充当立论的论据或论证的材料,选择和安排都取决于中心论点的需要。而记叙文则要通过具体的人或事的记叙来使读者受教育,需要对人物作细致的描写,必须交待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局,这些都 是议论中的记叙不可能做到的。
  师: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生读。(略)
  师:文章写于60年代初,我国正处于困难时期,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我们无产阶级的骨气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
  师:以此为观点,同学们能从&威武不能屈&这一角度举出无产阶级有骨气的一些事例吗?先概括其主要 事实,再进行简单议论。
  生:刘胡兰面对阎锡山军队的威胁,从容地躺到铡刀下面,大声地说:&死有什么可怕!要杀就由你们吧 ,我再活十七岁,还是这个样子。&这位17岁的女英雄就这样慷慨就义了。刘胡兰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大义凛然,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骨气。说课稿网站特邀请一线专家、名师、学者为广大新教师整理编辑了部分精品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使用。
  师:这位同学说得好。概括事实时抓住了&从容&、&慷慨就义&,体现了刘胡兰&威武不能屈&。
  生:陈然被囚于&中美合作所&时,受尽各种酷刑。特务逼迫他写自白书,他严词拒绝,并在激怒中写下 了著名的《自白》诗。陈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显示了无产阶级的骨气,表现了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师: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引用这些事例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议论中的记叙要抓住最能证明论 点的关键部分,要简明扼要。同时,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们都应做一个有骨气的人。请同学们再充满激情地读齐最后一段。
  生读。(略)
  师:课外请同学们把文中三个事例中最能体现&有骨气&的关键词语和孟子的几句话摘抄下来,并把课后 练习七的词语抄在作业本上,积累这些词句。
  下课。
  教案自我评析:
  第一,教学目标明确与否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本课教案,教学目标是十分明确的,教学效果也是很明显的。《谈骨气》一文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并初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为这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我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如在讲析三个典型例证时,教师有意指导学生把议论和记叙的文字分开朗读,以便了解记叙与议论的区别;为了突破&议论中的记叙&这个重点,印发了一篇关于&嗟来之食&的记叙文,指导进行比较阅读;在课堂结束时,教师还指导学生做了这样一道练习:以&威武不能屈&为观点,简要叙述现、当代典型事例进行证明。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对&议论中的记叙&的理解,而且还使学生初步懂得了如何用材料证明观点。
  第二,相机诱导、适时点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强。教师能从整体入手,对局部进行具体剖析,教学思路清晰。每一教学步骤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法指导寓于诱导、点拨之中。如开头简要说明读、写议论文的基本方法: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然后就依据这个基本方法来找论点,找论证论点的道 理和事实。按照这个思路进行教学,教师逐层启发,学生学得主动、轻松。至于为了突破重点、难点而进行的比较阅读和迁移训练,更是叫学法指导的生动例子。
  第三,重视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教学,通过反复诵读以增 强学生的语感,最后指导学生整理关键词语来帮助积累语言等等。
  惭愧惭愧,有没有自夸之嫌哦?愿意抛砖引玉!
(责任编辑:腾儿)
缘分是幂幂中的安排,不可预知,也不可刻意追求。封面漂亮的书容易吸引人的眼球...
被人羞辱——翻脸不如翻身,生气不如争气...
微笑露一点: 微笑是人类最基本的动作。微笑让我们告别寒冬,迎接阳春。真诚和...
Copyright &
DEDECMS. 织梦科技 版权所有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说课稿网站主要提供免费说课稿、说课稿范文、说课稿课件和说课稿模板。我们的愿景:让说课变得轻松!说课稿网站的口号:方寸天地,说出精彩诗篇!备课中心-河大版-八年级下-ppt课件下载-试卷-教案-课文译文-音频朗读-初中高中资源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您的位置:>>>>>>
 站内搜索
搜索选项:
关键字字:
1(3) 2(1) 3(2) 4(1) 5(3) 6(135)鲁迅7(56)海伦?凯勒8(19)王梓坤9(12)王连明10(137)宋濂11(7)杜甫12(6)欧阳修13(17)刘义庆14(76)李白15(6)李宝嘉16(159)莫泊桑17(6)塞万提斯18(17)贾岛19(42)杜牧20(6)孟子21(104)孟子22(170)刘禹锡23(194)周敦颐24(70)玛丽?居里25(51)臧克家26(26)吴晗27(19)朱熹28(19)赵翼29(190)柳宗元30(220)范仲淹31(12)余心言32(13)刘白羽33(11)夏多勃里昂34(12)刘桢35(1)于良史36(70) 37(16)司马迁38(14)罗贯中39(9)孙武40(143)战国策41(19) 42(38)孟浩然43(8)都德44(20)日壶井荣45(55)孙犁46(69)茹志鹃47(54)杜甫48(68)李煜49(49)李清照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浙ICP备号&初中语文说课稿 《谈骨气》说课稿课件-语文教学设计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初中语文说课稿&《谈骨气》说课稿课件
查询语文教学设计的详细结果
浙江省初中语文教材第四册侧重于议论文教学,共有四个议论文单元。《谈骨气》是第一单元“议论的观点和材料”的第一课,就文体而言,也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的议论文。本文是一篇格式比较规范的短论,说理的脉络十分清晰:第1段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第2段用孟子的话来具体解释“骨气”的含义;第3段从历史的角度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有骨气的人;第4段进一步从继承的角度指出不同时代骨气有着不同的含义。中间三段列举三个事例,分别从三个角度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
15&&谈&&骨&&气吴&&晗&&&&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孟子说的几句话,在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l中国人民的骨气。&&&&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大小猫洞》说课稿_语文说课_梦幻网络
您的位置:&>>&&>>&&>>&&>>&
《大小猫洞》说课稿
&&& 一、教材分析: &&& 本课是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立。议单元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阅读议的方法。重点是要领悟作者是如何敏锐的抓住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深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的;同时体会文章语言犀利、论证严密、联想丰富等特点。 &&& 这篇议在论据运用和论证方法上较为清晰,重在让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尊重客观实际,以人为本,全面考虑问题,并通过丰富的联想来揭示中心论点。 &&& 二、教学目标: &&& 1.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 2. 理解课文中两个的道理,从而养成勤于动脑筋思考的习惯,能从中书本中、现实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 3. 学会多角度的理解问题。 &&& 教学重、难点:从课文中两个的分析理解得出文章的论点。& &&& 三、教材处理、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 教材处理: &&& 教师启发引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做到手、脑、口、心、耳并用将课文情节进行创造性浓缩,借助创设情景并配以图片,将课文作范例,让学生举一反三,学有所获。 &&& 教学方法: &&& 情景激趣、启发引导 &&& 学法指导: &&& 合作探究式学习、五动学习法(“脑动、口动、心动、手动、耳动”) &&& 根据课文范例活学活用。 &&& 四、: &&& 本节课我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分别是一、导入激趣;二、教师指导分析13-19段 “晏子使楚”的:三、学生小组自主学习1-11段“牛顿开猫洞”的。四、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论点,找出论据和论证方法;五、学生小结本堂课收获。六、拓展延伸:在里领悟道理;多角度思考问题;七、课后反思 &&& 五、教学程序设计: &&& (一)、用播放“晏子使楚”的启发学生要学会在中去领悟道理,引出新课。 &&& (二)、教师指导分析13-19段 “晏子使楚”的: &&& 展示:1.楚国人和晏婴就门的开设问题上观点有什么不同? &&& 2.他们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 “楚国式”以人为准——这里的标准其实是人的身份和等级, &&& 事实:&&&&&&&&&&&&&&&&&&&&&&&& 并非人本身。 &&& “齐国式”以国为准——以实际情况为标准。 &&& 观点:晏子使楚的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 3.联系生活转人对中国历来的楚国式的行为方式的批判。学生先谈观点再进行举例论证&&& &&& 结合课文以中国最古的大学“泮宫”为举例说明了中国历来是楚国式; &&& 4、由 “北大‘状元桥’上走的人不仅限于状元,人人都可进”的例子,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想证明什么观点? &&& 5、小结:这部分内容中,作者运用了_________论证方法,选用_______论据,证明了_____________的观点。 &&& (三)、学生小组自主学习1-11段“牛顿开猫洞”的。 &&& 1、思考:作者用____________论证方法,选用________的论据,证明______的观点。 &&& (学生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 2、&&&&&&&&&&&&&&&&&& 从人出发:主观考虑事情,不重实际。 &&& 事实:牛顿开猫洞 &&& 从猫出发:尊重客观事实。 &&& 作者观点:牛顿开猫洞的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 &&& 3、展示:小猫的话 &&& 师:开猫洞要站在猫的角度考虑,那么人做事情、考虑问题也要从每一个社会个体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 &&& 4、情景再现:【展示】早自习一学生迟到,手里还拿着一个馒头 &&& 教师甲:将馒头扔到垃圾框; &&& 教师乙:赶紧接过馒头,对学生说老师知道你一定是有事情耽误了吃饭,先委屈一下,下课了老师给你把馒头送来。 &&& (四)、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论点,找出论据和论证方法;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 (展示论点相关)文中的两个观点是分论点, &&& 你觉得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什么?里面有道理& &&& (五)、学生小结本堂课收获。 &&& 1、举例论证的方法;运用事实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 &&& 2、在处理问题时要有以人为本的思想。 &&& 3、学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在阅读中不断积累知识。 &&& (六)、拓展延伸:在里领悟道理;多角度思考问题; &&& 1、展示“曾参杀人”的,让学生悟出中所含道理。 &&& 2、考考你的脑瓜子& &&& (七)、课后反思 &&& 六、教学评价: &&& 对学生采用师评、互评结合的评价方式。教师主要在课堂提问反馈、课堂讨论总结、听说训练展示等环节加以补充评价,强生的参与意识。 &&& 七、时间分配: &&& 一、导入激趣5分钟;二、教师指导分析13-17段 “晏子使楚”的15分钟:三、学生小组自主学习1-11段“牛顿开猫洞”的8分钟。四、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论点,找出论据和论证方法6分钟;五、学生小结本堂课收获4分钟。六、拓展延伸:在里领悟道理;多角度思考问题5分钟。
相关信息:
“听音响写作文”是人教版第六册“积累·运用六”的写作要求。内容是选取生活中的几种声音,再根据这些声音编一个故事。近日,笔者观摩了全国着名特级教师靳家彦执教的这一内容,感受颇深。靳家彦老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
1.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教学从情人手,激情飞扬,在课堂上自始至终洋溢着对圆明园被毁灭的遗憾,自始至终抒发着对帝国主义、清朝政府的痛恨。在教...()
一、说课价值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道德观念的深层内涵,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创造信用社会、富民强国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在新时期竞争与发展的必要条件。诚信,是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做人之本、兴...()
《她是我的朋友》说课设计辽宁省鞍山市劳动路小学孙爱红一、 说教材《她是我的朋友》一课,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先在读者头脑中埋下一个谜,以引起强烈的期待和追索,继而谜底揭开,真相大白,使读者从中获得惊喜和教益。这篇课...()
一、教材分析:跟随着小洁的目光,我们欣赏着蓝天白云、碧水青山,那跳跃的“青蛙”、展翅的“雄鹰”、赛跑的“龟兔”,栩栩如生,美不胜收。当小洁正想把面包纸扔进湖里的时候,她看见那清澈的湖水像镜子一样,映照出蔚蓝的天空和如画...()
关键字含有“学生”的教案:
关键字含有“故事”的教案:
关键字含有“问题”的教案:
关键字含有“道理”的教案:
关键字含有“论证”的教案:
关键字含有“思考”的教案:
关键字含有“方法”的教案:
关键字含有“课件”的教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年级上册英语说课稿 的文章

 

随机推荐